每日一练文言文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字词理解。
- “戏于庭”的“于”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于”啊,就是“在”的意思,小朋友们在庭院里玩耍呢。
- “众皆弃去”的“皆”呀,就是“都”的意思,大家都跑开了。
- “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持”,就是拿着的意思,司马光拿着石头去砸瓮。
2. 内容理解。
- 故事里的小朋友们在庭院里玩耍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呀?有一个小朋友爬上了瓮,结果脚一滑,掉进瓮里的水里了。
这可太危险啦,水都把他淹没了呢。
- 其他小朋友都怎么做的呀?他们都吓跑了,这些小朋友有点胆小呢。
- 司马光可不一样,他做了什么?他拿起石头就去砸瓮,把瓮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那个掉进水里的小朋友就得救了。
司马光是不是很聪明勇敢呀?3. 拓展思考。
- 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像司马光一样勇敢地去救人吗?这可有点考验人呢,不过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到危险的时候要冷静,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 你还能想到其他办法来救这个小朋友吗?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说找大人来帮忙,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呢。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字词理解。
- “兔走触株”的“走”,在古文中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走路哦,它是“跑”的意思,兔子跑着撞到了树桩上。
- “因释其耒”的“释”就是放下的意思,那个宋国人就放下他的农具。
- “冀复得兔”的“冀”呢,是希望的意思,他希望再得到兔子。
2. 内容理解。
-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呀?发生在宋国人的田里,田里有个树桩。
- 兔子为什么会死呢?它跑得太快了,不小心撞到树桩上,脖子折断就死了。
- 那个宋国人看到兔子死了之后,他做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呢?他放下自己耕地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想要再得到兔子。
- 最后他得到兔子了吗?没有呢,他不但没有得到兔子,还被宋国人笑话了。
3. 拓展思考。
- 这个宋国人的做法为什么很愚蠢呀?因为兔子撞到树桩上是偶然发生的事情,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他却把偶然当成必然,一直守在那里,不干活了,这多傻呀。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19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九)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7分)张祜,字承吉,南阳人。
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
骚情雅思,凡知已者悉当时英杰。
然不业程文。
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包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
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谨今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
”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
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
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
由是寂寞而归。
遂客淮南。
杜牧时为度支使。
极相善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
”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绝唱。
尝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
”“以何为钩?”曰:“新月。
”“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
”绅壮之,厚赠而去。
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
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②之行也。
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
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注]①:卫蘧伯玉,人名。
卫国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笃行不倦,慎德深思。
历来人们都认为他是卫国形象的代表。
②穿窬(yú):穿壁翻墙,指偷窃行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靡.有宗师 ( ) (2)诣.光顺门进献( )(3)绅壮.之 ( ) (4)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极相.善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令狐公其.庶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以.诗三百首献于朝/以.勇气闻于诸侯 D.深为.令狐文公器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文章中,元稹向皇上说的话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1)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文言文每日一练100题
21.世说新语.齐由、齐庄
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 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 “欲 何齐邪?”曰:“齐许由。”齐庄何字, 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 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 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 庾公大喜小儿对。
22晋书·阮籍传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 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 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 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7.世说新语.庾公乘的卢马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 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傲 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 庾公:庾亮,字元规,东晋颍川鄢陵(河南鄢陵西北) 人, 美姿容,善谈论,好老庄,有德望。官至征西大将 军、荆州刺史。 的卢:骏马,性烈。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 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不安己:危害自己。 或:有的人 移:转嫁 达:通达
14搜神记.麇竺遇天使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 家赀①巨万。常从洛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 有一好新妇,从竺求寄载。行可二十余里,新妇 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麇竺家, 感君见载,故以相语。”竺因私请之。妇曰: “不可得不烧。如此,君可快去。我当缓行,日 中,必火发。”竺乃急行归,达家,便移出财物。 日中,而火大发。 • 【注释】 ①赀:同“资”。
1.世说新语.割席分座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 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文言文翻译每日_练
古之文,简练而意深,读之可修身养性,启智增识。
然今之人,多疏于古文,不解其义,故每日以一文为练,译之而后读之,以助理解,丰富内涵。
今择一文,以供每日之练。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曰:“学习之后,时常温习,岂不愉快?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快乐?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岂不是君子之风?”
译文解析: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温习,岂不愉快?”
“子”指孔子,“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说”通“悦”,
愉快。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快乐?
“有朋”指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远方来”表示从远方而来,“乐”指快乐。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岂不是君子之风?
“人不知”指别人不了解自己,“愠”指生气,“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每日一练,旨在通过翻译古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以下为每日一练的步骤:
一、初读原文,理解大意。
二、分析文句,掌握字词。
三、逐句翻译,力求准确。
四、校对译文,确保通顺。
五、反复阅读,体会古文之美。
通过每日一练,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对古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进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让我们共同踏上这条学习古文的道路,领略先贤智慧,传承中华文明。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9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九)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游钓台①记〔清〕郑日奎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
返坐舟中,细绎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
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噫嘻,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
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微子言,不及此。
”注释:①钓台:东汉严光(严子陵)的隐居处。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凡.三百余里(2)若.非钓台耶(3)迫.视之(4)较诸.二子2、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B. 呼舟子劳以酒C. 于是乎并以耳游D. 以为游,则亦游矣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快矣哉,是游乎(2)微子言,不及此。
4、第一段的叙述反映出作者想游钓台的迫切心情,尤其体现在“急呼”和“□”等词的运用中。
5、作者事实上未能上岸,为什么说算是游览了钓台?请联系文章内容,就此作简要阐释。
三、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
圣明天纵,学问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文言文翻译每日练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简练而含蓄,深奥而微妙。
然后世学子,多难于理解,故有“难读之书,难译之文”之说。
是以,每日一练,以助学子们破译古人之言,领悟文言之美。
今日所练,乃《左传》中之篇也。
原文如下:“吾闻之,人之所以贵者,以其言也。
吾欲闻吾言,而后知其贵也。
吾闻之,言者,心之声也。
心之所欲,言之所至。
是以,言之所至,心之所至也。
心之所至,身之所行也。
身之所行,德之所至也。
德之所至,天下之所归也。
”此段文字,言简意赅,蕴含深意。
今试译之:吾闻古人言,人之尊贵,在于其言语。
吾欲听闻己之言语,而后知其尊贵之处。
吾闻之,言语者,心声也。
心之所欲,言语之所至。
故言语之所至,即心之所至。
心之所至,即身之所行。
身之所行,即德之所至。
德之所至,即天下之所归。
翻译如下:吾闻古人之言,人之所以尊贵,乃在于其言语。
吾愿闻己之言语,而后悟其尊贵之所在。
吾闻言语者,乃心声之表现。
心之所欲,言语之所至。
是以,言语之所至,即心之所至。
心之所至,即身之所行。
身之所行,即德之所至。
德之所至,即天下之所归。
翻译文言文,需注意以下几点:一、理解文意。
翻译之前,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准确用词。
文言文词汇丰富,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需查阅字典,准确理解其意义。
三、注意句式。
文言文句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四、保持原文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使译文读起来具有文言文的韵味。
通过每日一练,学子们可以逐渐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领悟古人之智慧,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以下是今日练习的总结:1. 理解原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2. 准确运用文言文词汇,理解其意义。
3. 注意文言文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转换。
4. 保持原文风格,使译文具有文言文的韵味。
愿学子们每日一练,持之以恒,终能精通文言文,领悟古人之智慧。
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
• ⑴召医而尤其故。
• 译文: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 ⑵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 译文:那个卖药的人欺骗你而把他的老芋头卖出。
2021/10/10
17
• 17、阅读下面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3月10日 星期五】
• 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 “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 “其女丑。”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 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 如量而去苦少耳。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 不售。今厚送之,子丑故耳。”其友后见之,果 丑。——韩婴《韩氏外传》卷九
•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 ①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 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 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 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 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 ②“晏婴我听说古代 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 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好!寡人我受 教了。” ③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 寒煎熬的人们。
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
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
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诸有争讼
曲直,将质之于烈, ②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 译文: ①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 道。
• 译文: ②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
•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
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 尚。
每日一练 文言文
1、正因为有文学的影响,所以不论世事如 何变幻,她始终能保留着心中那一份最初 的浪漫与纯真,尽管在别人看来,有点不 可理喻。 2、在二楼小说阅览区,两位40岁上下的中 年人干脆脱下凉鞋,光脚盘腿坐在椅子上 看书,路过的市民纷纷侧目而视。 3、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 化,有时听起来竟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1、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 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 敬而远之 2、狮身人面像的鼻子竟然不胫而走。 3、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 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 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 得骄人业绩。 4、欧盟在诸多涉及俄罗斯利益的国际政 治问题上往往不为已甚,常常与俄暗通 款曲。
1、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都一 直盯着这走势不即不离的股票,一遍一 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2、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 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3、网上购物眼下正以快捷省钱的优点 而大行其道,但由于经营者不稂不莠, 网购陷阱却也不少 4、颐和园的设计风格真是独具匠心, 不落窠臼
1、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很多学生 家长并不希望让孩子蹲在家里整天读书, 他们会选择让孩子学一些舞蹈、绘画、乐 器等特长,以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这也 是家教市场不瘟不火的原因之一。 2、对于国奥队临阵换帅,孙继海表示这真 是大快人心,中国足协终于作出了一个正 确的抉择,知错就改很有魄力。
1、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 ,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 困难吓倒。 2、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 ,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 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3、从政治角度说,以军已经沉重打击了哈 马斯武装,但要彻底消灭哈马斯武装恐怕 难以做到,因此以方仍希望能通过外交手 段和军事压力,迫使哈马斯签下一份城下 之盟。
文言文每日一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9分)战国论【明】李贽余读《战国策》而知刘子政①之陋也。
夫春秋之后为战国。
既为战国之时,则自有战国之策。
盖与世推移,其道必尔。
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
况三王之世欤!五霸者,春秋之事也。
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盖是时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礼乐征伐之权以号令诸侯,故诸侯有不令者,方伯、连帅率诸侯以讨之,相与尊天子而协同盟,然后天下之势复合于一。
此如父母卧病不能事事,群小构争,莫可禁阻,中有贤子自力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
是以名为兄弟,而其实则父母也。
虽若侵父母之权,而实父母赖之以安,兄弟赖之以和,左右童仆诸人赖之以立,则有劳于厥家大矣。
管仲相桓,所谓首任其事者也。
从此五霸迭兴,更相雄长,夹辅王室,以藩屏周。
百足之虫,迟迟复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
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
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势不至混一,故不止矣。
刘子政当西汉之末造,感王室之将毁。
徒知羡三王之盛,而不知战国之宜,其见固已左矣。
彼鲍、吴者,生于宋、元之季,闻见塞胸,仁义盈耳,区区褒贬,何足齿及!乃曾子固②自负不少者也,咸谓其文章本于《六经》矣,乃讥向自信之不笃,邪说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鲍③与吴亦鲁、卫之人矣。
【注】①刘子政: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战国策》的编定者,有着“尊王贱霸”(尊崇三王五代之盛世,看轻春秋战国之霸业)的历史观。
②曾子固:曾巩,宋代学者,著有《元丰类稿》。
③鲍:鲍彪,宋代学者,曾校注《战国策》;吴,吴师道,元代学者,曾重校《战国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知刘子政之陋也陋:浅薄 B.则有劳于厥家大矣厥:其,这个C.当西汉之末造造:时期 D.而不知战国之宜宜:应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苟以.天下之大B.而其实则.父母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徒知羡三王之.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区区褒贬,何.足齿及其间旦暮闻何.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结合春秋特定的历史背景,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肯定了管仲在历史推进中起到的独特作用,突破了传统的褒“王道”贬“霸道”史观。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1(可编辑修改word版)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选自韩愈《昌黎先生集》,有删节)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举:提拔,推举B.四海皆已无虞虞:欺骗,欺诈C.则将不暇食与沐矣暇:闲暇时间D.亦宜引而进之引:推荐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周公在辅佐君主担任宰相的过程中,工作十分繁忙,常常吃一顿饭、洗一次头要分三次完成。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18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八)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7分)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
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③乃稚子,嬉游在旁。
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④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注】①作者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
②十年:指作者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
”③耑:作者的堂侄。
④孤:同“辜”。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 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 (2) 耑乃.稚子( )(3) 恨丹液未就.( ) (4) 孤负夙.愿(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大人 B.私心 C.蹉跎 D.后来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 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2)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4.由作者对庐山大江的描写,可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推断作者,并请说明理由。
(3分)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深蕴的情感。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完成6-10题程原迩稿序张鼐南高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
刳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
鸣鸟上下,与行人唱和。
境过清,非韵士不能耦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
余偶过其室,瀹茗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
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
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士,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
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17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七)(一)阅读下列文言,完成1-5题记句容叟袁枚①舟过燕子矾,泊古寺,有叟训数僧。
貌癯而古,须发堕落,高吟所作诗,齿缺不能音。
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曰:“余非有道者,累于道者也。
”询其姓,曰赵,句容人。
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
誓不娶,年十九,母亡。
②慕茅山三洞为神仙居,绝欲得之,仡然从三人而行,裹粮趋洞所。
洞冥然黑,人倒卧作蛇行以进。
叟先入,堕水,幸浅,无所伤。
二人者秉烛继之。
蝙蝠哑哑万数,如大片黑云来扑火,火灭。
其一毒虺,长三四尺,狂走有声。
三人苦畏,联衣带行山根,触顶碍眉,石乳雨下,讫不得住。
又五六里,得坦穴,闻钟磬鸣,大喜奔之,石罅水所为。
望如黑海,昏雾杳藐,波浪大作,不可穷也。
灯尽灭,且饥,为是悛而止。
从原径返,行且卧,迷无所复。
闻人声如天外呼者,则三人之戚友具麦饭纸钱号于洞口也。
牵以绳,三人同上,见青天如得故物,人间已三昼夜矣。
③叟归,学茹气呼吸法,于三人中最为长年,卒衰废,与他老人同。
无所名一钱,乃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
自悔空然慕道,几死穴中。
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⑴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 ) ⑵二人者秉.烛继之 ( )⑶石乳雨下,讫.不得住 ( ) ⑷(叟)于三人中最长年,卒.衰废(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A.①貌癯而.古②仡然从三人而.行B. ①二人者.秉烛继之②闻人声如天外呼者.C.①慕茅山三洞为.神仙居②于三人中最为.长年D.①询其.姓②其.一毒虺3.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⑴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⑵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
4.第②段体现老翁“累于道”的细节有(2分)(1)(2)5.从结构的角度,简析第③段的作用。
(2分)(二)阅读下列闻言,完成6-10题菊菊花者,秋季之牡丹、芍药也。
高中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
• 4.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 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 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 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前往卖金子的人聚集的场所,看见人拿 着金子,就抢夺过来。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 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 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 看见金子啊!”
• [注释]①跌宕:潇洒不拘。③铁崖杨先生:即杨维桢,他号铁 崖,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 蒋氏是姑苏城的大户。有一个儿子刚 八 岁, 想给他找一位 老师 ,仰慕郑徳明先生 ,备了礼物去邀请他, 先生不愿意 去。蒋氏是一个为人处事不拘泥的人 ,于是又送厚礼邀请铁 崖的杨维帧先生 ,详细陈述郑先生不到来的事。当时杨先生 住在吴淞 ,纵情山水 ,每天带着宾客和歌女, 以作诗喝酒 为乐, 对蒋氏说 “能听从我三件事就行 ,聘金就不用计数 了。一是不能拘泥于每天的课上, 二是供给我的游玩费 ,三 是选择一处别墅安顿我的家人。”蒋氏高兴的答应了他。杨 先生最终在蒋家留了三年 ,后来蒋氏的儿子也在当时出了名。
• 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 ,是在长安的一个 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 这个鼎外形 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 花 纹斑斓。西邻鲁生看见了非常喜欢, 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 的样子铸了一个,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 ,在地下挖了个 洞埋了三年。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 ,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 变化 ,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 ,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 权贵 。贵人很珍视这个鼎 ,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 恰巧也在宴席上 ,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于是就说 “我也有 一个鼎 ,外形跟这个很像 ,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 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 ,看了很久说 “不是真的。”那 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 “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 平 ,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 ,敦就闭口不敢说 话了。 回去感慨地说 “我 “敦的见识多么迟啊! 读书
文言文一日一练1
文言文一日一练一、汉明帝尊师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译文: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二、东坡诗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⑫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三、李勉①埋金天宝②中,有书生旅③次宋州。
22篇文言文每日一练
22篇文言文每日一练其10具体如下:《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啊啊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文言文一日一练
文言文一日一练一、汉明帝尊师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译文: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二、东坡诗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三、李勉①埋金天宝②中,有书生旅③次宋州。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五)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五)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
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
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
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有狱.久不决(2)郡守李初平贤.之(3)熟.视其所为(4)亦缓视徐按.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不为.也/为.广东转运判官②用.抃及吕公著荐/将奏用.之A.①用法相同②用法也相同B.①用法相同②用法不同C.①用法不同②用法相同D.①用法不同②用法也不同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2)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4、赵抃对周敦颐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从“分宁辨狱”和“独辩王逵”两件事,可以看出周敦颐□□、□□的性格。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松风阁记①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
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
文言文每日一练 -完整获奖版
暑假班文言文突破训练一、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
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噬雀母。
其雏四五,噪而逐描,每进益.怒。
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
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注1〕,飞入室者三。
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之母,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概〔注2〕于中者。
而猫且眈眈然,唯恐不尽其类焉。
乌乎,何其性之独忍于人哉?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爪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清〕薛福成《庸庵全集》〔注1〕啁啾:许多小鸟的叫声。
〔注2〕概:通“慨”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猫/蔽身林间B、其/雏绕室啁啾C、飞入室者/三D、残民/以自肥者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A、习()B、蔽()C、益()3、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2)唯恐不尽其类焉4、请对文中的“雏雀”或“猫”作出评价。
(3分)二、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
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
”商陵君豢而驯之。
或曰:“是陵鲤也,非龙也。
”商陵君怒而抶之。
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
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
夜穴壁而逝,左右走.报:“龙壮,今果穿石而去!”商陵君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龙复来也。
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
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
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注释】①陵鲤:即穿山甲,喜食蚁。
②商陵君:作者刘基虚构的人物。
③抶:chì鞭打。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B、商陵君豢/而驯之。
C、夜/穴壁而逝D、持蚁/以邀之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A、走()B、伺()C、冀()3、回忆所学文言文词法,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遂从而神.之。
()B、夜穴.壁而逝()C、商陵君豢而驯.之。
()4、翻译下面句子(1)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2)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一期】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二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答案:1.①边境。
②到。
③反而。
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比,立志。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三期】《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3)侄(罔然)而止(4)执所(书)问曰2.翻译下列句子:(1)此何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喜欢、喜爱(2)抄录(3)迷惑不解的样子(4)写的字(草书)2.(1)这是什么字啊?(2)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连自己也不能识别。
3.略【每日一练•文言文第四期】《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括号里的字。
(1)吾之(患)在鼠(2)告其父曰:“盍(去)诸?”(3)(是非)若所知也(4)不(病)于无鸡乎?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答案:1.(1)忧虑、担忧(2)赶走(3)这不是(4) 危害2.(1)我就会饥寒交迫,其危害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2)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3.C【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五期】《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里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①向②戏弄③昏暗④点燃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六期】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括号里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答案:1.(1)下雪(2)通“披”,穿着(3)一会儿(4)领教、受教2.(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2)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着,自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辛劳着。
3.(言之成理即可)【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七期】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里的字。
(1)自古而(然)(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4)斯不自见之(患)也2.翻译下列句子(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4.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内容。
这个成语应该是:答案: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
(2)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4、敝帚自珍【每日一练•文言文第八期】《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括号里的字释义。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③食不(给) ④乃至被(谗)受贬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②③5.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答案:1.①幼年丧父②有时洗③供给④在背后说坏话 2.B 3.有时候,在夜晚(读书读得)眼睛昏花,疲惫困倦,(他)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略)【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九期】《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里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参考答案: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
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
4.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
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十期】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里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