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国际中文教育案例题分析(2篇)

国际中文教育案例题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学习中文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需求。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推广中国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案例以“汉字文化体验营”为例,分析国际中文教育的实施过程、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汉字文化体验营”是由某中文教育机构举办的针对海外青少年的夏令营活动。

活动为期两周,旨在通过丰富的课程和实践活动,让参与者深入了解汉字文化,提高中文水平,并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三、案例实施过程1. 课程设置:- 基础汉字课程:通过趣味教学,让参与者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并学会基本的书写规范。

- 汉字文化课程:介绍汉字的演变、构造、意义以及与日常生活、历史文化的联系。

- 实践课程:组织参与者进行汉字书法、剪纸、陶艺等实践活动,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2. 师资力量:- 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文教师,负责课程讲授。

- 邀请书法、剪纸等领域的专家,为参与者提供实践指导。

3. 活动组织:- 合理安排课程和活动,确保参与者充分参与。

- 注重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学习心得等方式,对参与者进行综合评价。

四、案例效果1. 提高中文水平:参与者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

2. 了解汉字文化:参与者对汉字的起源、演变、构造、意义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培养文化兴趣:参与者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4. 促进跨文化交流:参与者通过学习中文,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了中外的友谊。

五、存在的问题1.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地区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中文教师。

2. 课程设置单一:部分课程内容与参与者兴趣不符,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实践机会有限:由于时间、场地等因素限制,参与者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有限。

4. 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参与者的兴趣和特长。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2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2

课堂案例分析2参照视频内容,经小组讨论,就该课堂的教学背景方面从视频中的课堂内容及授课方式可以推出以下几点:一、教学总体流程概述1.课堂引入在本堂课上课前,教师提醒学生这次的课堂需要录像,希望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大声一点,并且与学生讨论了录像的原因及使用方法。

由对话过程可以看出教师与同学之间互动良好,加之教师对录像的原因解释为传播中国文化,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的角度也从较为轻松的一面出发,让同学们放下录像的紧张感,使得之后的课堂氛围也较为轻松,没有刻意准备、不自然的痕迹存在。

教师开始上课,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而是提高声调与同学们问好,“同学好!”学生条件反射性地回答“老师好!”很自然地就让学生安静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接着,教师提问个别学生,“Tom,你好吗?”“你忙吗?”“她是谁?”“她来自哪里”“你喝咖啡吗?”等典型问句,继续吸引同学注意的同时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包括见面问好、询问国籍等,而且这些内容和本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有内在的衔接之处,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起到了热身作用。

教师接着对学生介绍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声母、三个韵母、如何礼貌地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如何请求某人的允许的表达法,是典型的功能型教学法的范例。

2.语音教学教师重视语音教学,在课堂引入之后开始重点练习本节课的语音教学重点:j q x、ia ian iang这几个声母、韵母。

教学步骤为:三个声母的教学→发音示范和跟读(每个声母、韵母滚动式领读10~15遍)→个别朗读和纠正读音→齐读→重复声母、韵母的发音;强调易错、易混音素“ian/iang”。

教学主要采用板书、发音示范、口形展示几种结合的方式。

经过三轮的发音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三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方法。

在汉语初级学习阶段,听音是最基础的部分之一,所以教师正确的示范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教师的示范,学生是根本学不会语音的。

尤其是在入门阶段,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做好跟读模仿的练习。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以北京语言大学示范课为例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以北京语言大学示范课为例

1 于淼
12年 初级
8 意大利、古巴等8个国家
(二)观察方式
观看视频并进行文本转写,转写教师和学生的
语言,并对教师的所用体态语以及教具做好备注,为
接下来的分析做准备。
(三) 分析语料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文本:(1)问题总数及 回答率;(2)课堂提问类型,包括内容和形式;(3)学 生回答问题的方式;(4)教师回馈方式。
开头的疑问句。
例4:学习生词“司机,
展示PPT上文字“司机” 师:这是……?
生:司机。 这里省略了 “什么”。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文本里是非问、正反问、选
择问很少,特指问占了很大的比例。是非问和正反
问难度较低,而且学生输出较少,基本上在引出语
言点的时候作为一个小步骤使用;选择问和前两者
差不多,数量少而且基本上和特指问一起用。特指
问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开放的问题,但是在课堂中答
案还是比较固定的,老师一般结合PPT或相关教具, 比如展示图片,让学生回答生词,老师做动作,让学
生说“把”字句,而且老师一般会省略“什么”,用“这
是……? ”代替,或者直接省略不说,做相关动作,让
学生回答。
(三)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
教师挑选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提问;初级综合课
一、观察背景
(一)观察内容
本文以观察北京语言大学优秀示范课为途径,
课型为初级综合课,时长为37分钟,所讲内容是《HSK
标准教程》第3册第12课《把重要的东西放在我这儿
吧》。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观察对象及相关情况


教师
人数 姓名

教龄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对教学实践中某一具体案例进行展开、深入的分析,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生学习情况等。

本文将对一位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教学过程中的优点、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位教师教授的是一所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班级,学生主要来自欧美国家,中文水平较低。

在上一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话题,学生通过听、说来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这一节课的目标是通过阅读一篇天气预报的文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准备了一篇与天气相关的短文,内容包括了明天的天气情况和建议人们的穿着。

教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了课堂内容和教学材料,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了课程目标和内容,并帮助学生回顾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接着,教师发放了教材和讲义,并向学生解释了一些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之后,教师使用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穿着,并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些问题,以帮助学生将所学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师问学生:“如果明天是雨天,你会穿什么?”学生可以用中文回答:“我会穿雨衣和雨靴。

”这样的练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阅读环节中,教师对短文进行了适当的分段和标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教师要求学生跟读整篇短文,并提问一些问题,以确保学生理解了短文的内容。

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回答一些与短文相关的问题。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整堂课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并帮助学生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练习,并提供了一些学习资源和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尽量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这位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练习和提升。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郭文彧学号:222013308052034一、教学总体流程概述及分析1、组织教学教师与同学们互相问好,未设置点名环节(教师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而是提高声调与同学们问好,“同学好!”学生条件反射性地回答“老师好!”很自然地就让学生安静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由对话过程可以看出教师与同学之间互动良好。

)2、复习1)“把”字句复习a)教师先展示已学过的“把”字句的基本结构,并加以简单讲解b)“你表演我猜”游戏:教师抽点同学抽题目字条,让其根据字条提示做动作,其他同学一起回答动作涉及的“把”字句,随后教师展示答案。

这一环节共抽点5组同学,加上教师自己,共表演6个句子c)教师再次展示“把”字句结构,加以巩固(教师利用游戏帮助同学回忆“把”字句,继续吸引同学注意的同时也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的内容,而且“把”字句和本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有内在的衔接之处,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起到了热身作用。

)2)生词听写教师抽点两人上台,其他人在下边听写。

听写期间教师主要注意黑板上听写的同学的笔顺等情况,没有在下边巡视,但同学们整体很自觉。

听写完成后,教师与同学一起核对答案并纠错。

(教师在课堂气氛活跃的游戏环节之后,进行较严肃的听写环节,有利于控制课堂纪律,集中学生注意力。

在听写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笔顺,利于纠正母语影响导致的偏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汉字笔画观。

听写完成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可以调动学生对已学字、词的回忆,也便于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生词较为普遍的典型问题)3、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怎么来中国的?”,并要求同学描述坐飞机的过程。

由此教师引出本课课文中的事件(坐飞机),并就课文中人物所遇到的状况设置悬念(他们为什么在安检时被拦住呢?)。

(教师利用提问法导入课文,唤起学生对相关场景的联想,帮助学生理解在机场环境中发生的对话。

在创造“机场”这一场景和本课课文对话的联系后,教师就课文中人物遇到的情况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课文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课文学习中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对外汉语教育中案例分析(3篇)

对外汉语教育中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汉语教育在我国逐渐兴起。

本文以《西游记》教学为例,分析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理解能力。

关键词:《西游记》;对外汉语教育;案例教学法;文化理解一、引言对外汉语教育是我国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汉语基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以《西游记》教学为例,探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应用。

二、案例分析背景《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将《西游记》作为教学素材,以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理解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1. 学生对《西游记》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难以理解故事情节;2.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3. 学生汉语基础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 案例选择(1)文化背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文化背景。

(2)情节设计:选取故事情节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如“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语言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表达,如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

2. 案例导入(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西游记》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场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故事概述: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问题提出:针对故事情节,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和行为。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大全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2011年*月*日: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

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

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

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

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

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

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

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

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

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

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

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

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

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三,学生很容易对老师产生盲目的信任,认为只要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所以,首先老师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对自己讲授的每句话负责,确保教给学生的都是正确的。

其次,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老师还要教学生学会怀疑,告诉学生老师的话也可能会出错,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大家一起求证,鼓励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学习汉语产生了兴趣,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就是通过研究和探讨真实的对外汉语教学案例,来总结和分析其中的教学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将以一则对外汉语教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某外国人学生学习汉语情况某外国人学生,名叫小明,来自韩国,已在中国留学一年。

在他学习中文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由于中文和韩文语言结构、发音等方面的差异,小明在学习中文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感到特别困难。

小明对于中文的汉字书写也感到头疼,他觉得汉字太难写了。

小明还抱怨说,他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感到很孤单,因为他的中文水平还不够高,与中国人交流的时候总是会有语言上的障碍。

针对以上情况,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针对小明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中韩语言结构的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意识,帮助学生弥补差异造成的影响。

针对小明对汉字书写的困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汉字书写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小明在学习中文过程中感到孤独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多与中国同学进行交流,增强语言实践能力,提高交流水平。

通过以上对每个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小明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系统、全面、有力的教学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这也同时充分说明了针对性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针对外国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比如中文歌曲学唱、汉语潮流话题讨论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在非华语言环境下,向非华语言背景学习者传授汉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成为热门的教学领域。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对外汉语教学案例,探讨其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案例。

在某个国家的语言学校,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较差,导致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遇到了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拼音教学、汉字书写练习、词语搭配练习等,帮助学生提高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同时注重巩固和复习,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个案例反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学生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多样化。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学习习惯等都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口语教学的。

在某个对外汉语培训机构,一位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比如词汇量不足、语法结构混乱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对话练习、角色扮演、实地实践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个案例反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注重实践和体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实践和体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关于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

关于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

关于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还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本文通过对具体的、常态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强调关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反映出的有关提问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与思考,试图找出相对的解决策略,望在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一、关于课堂提问的案例研究(一)预设不足对提问启发性的影响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但如果课堂提问预设不足,则会影响到提问的启发性。

以下这个案例主要展现的就是教学中预设不足对提问产生的影响。

案例1:主题描述:家庭成员的介绍,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家庭成员并穿插适当的提问。

(注:在以下的案例对话中,老师用T(Teacher)表示,学生用S(Student)表示。

)对话1(原对话还原):T:爸爸(两遍)S:爸爸(两遍)T:So if you want to say hello to your father ,you can say?S:.........(学生沉默)T:你好?(示意学生回答)S:你好,爸爸!本案例中所涉及到的课文是《爸爸、妈妈》,教师以带领认读家庭成员的方式导入新课,在带读过程中,教师突然说:“如果你要和你的爸爸打招呼,你要怎么说?”由于刚进入到课堂教学阶段,学生还没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教师就在未作任何铺垫的情况下进行发问,难免令学生感到有些突兀。

案例2:主题描述:教师把妈妈、妹妹、姐姐三张卡片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找出三组汉字的共同点。

对话2:T:Can you see the similarity of this chapters?S:This part is same,it’s female.(学生起身到黑板面前指出相同点)T:很好,谢谢!Do you remember another chapter we have learned also have this part?S:好!T:But do you know why “好”has this part is female?S:..............(沉默)T:(教师给出答案)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答案显然是很正确的,这时,教师马上对问题进行了转移,提出了新的问题——“But do you know why “好”has this part is female?”。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流程:T:现在开始上课,首先我要问大家几个问题。

你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S:我是九月份来北京的。

T:问他。

S1:你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S2:我是十月份来北京的。

T:你是从哪来北京的?S:我是从美国来北京的。

教师示意学生互相提问S1S2TSS1S2TSSTSTTSTTSTS:北京大学的学生是骑自行车去长城的。

T:北京大学的是骑自行车是去哪呢?S:北京大学的学生骑自行车是去长城的。

T:这三句话“是”的位置不一样,它强调的部分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句话它强调的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而第二句话它强调的是“骑自行车”,第三句话强调的是“去长城”。

所以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如果你要强调一个部分,那么你可以把“是”放到你所强调的部分的前面。

回到这句话,“我是九月份从湖南坐火车来北京的”,我们强调的是“九月份”,如果我们要强调“从湖南”,“是”就要放到“从湖南”的前面。

S:我九月份是从湖南坐火车来北京的。

T:如果我们要强调“坐火车”,这一部分,“是”就要放到“坐火车”的前面。

S:我九月份从湖南是坐火车来北京的。

T: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的”,中间的省略号就是“是”所强调的部分。

大家再把例句读一遍。

案例分析:经过视频分析,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课程类别:语法课2.学生群体:中级水平(由语言点难度,学生反应速度以及发音水平推测),年龄约20多岁,文化背景来自全球各地。

3.目标语言点:“是……的”4.教学重难点:“是……的”句型的强调部分。

5.教学使用教材(不详)课程整体评价:《对外1.“北京大而一都值得商榷。

2.法。

3.然而或许是条件所限,教师并没有使用教具,也没有使用幻灯片、图片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实际上,在语法教学中,可以考虑使用卡片。

例如本案例中就可以把“是”写在卡片上,通过贴在句子不同位置来强调语法点。

更加直观形象,也是学生容易记忆的。

本案例中使用已经写好的板书属于更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年轻学生来说,有可能会缺乏吸引力。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某教育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学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名叫Tom,是来自美国的留学生。

Tom 在入学时已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但短期内想要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发现,Tom存在以下问题:1. 词汇量较小,句式构造能力有限。

2. 拼音发音准确度不高,语调不自然。

3. 倾向于一味追求正确性,不愿意冒险尝试。

二、问题分析1. 词汇量较小,句式构造能力有限Tom的词汇量较小,句式构造能力有限,这可能是由于他之前学习时注重了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实践和使用的机会。

他可能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来扩展他的词汇量和句式构造能力。

2. 拼音发音准确度不高,语调不自然Tom的拼音发音准确度不高,语调不自然。

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对于拼音的认真学习和练习。

对于拼音的准确掌握是学好汉语口语和提高听力能力的基础。

3. 不愿意冒险尝试Tom倾向于一味追求正确性,不愿意冒险尝试。

这可能是因为他过于担心自己的错误会被批评或者导致误解。

教师需要帮助Tom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积极参与、尝试并从错误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1. 提高Tom的词汇量和句式构造能力,使其能够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改善Tom的拼音发音准确度,使其能够更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

3. 帮助Tom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克服害怕犯错误的心理,提高他的冒险尝试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增加语言输入量通过给Tom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包括听力材料、阅读材料和口语练习,来帮助他扩展词汇量和句式构造能力。

可以选择适当难度的听力材料,同时要求Tom进行大量的听力练习,提高他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强化拼音学习和发音练习加强对于拼音的学习,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掌握。

通过练习发音,纠正Tom的发音错误,帮助他准确掌握拼音并提高口语流利度。

3. 创设情境,鼓励Tom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语言交际情境,鼓励Tom大胆尝试语言的运用。

并对Tom的尝试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从错误中学习,并逐渐建立自信。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介绍:对外汉语教学是指针对非华裔人士进行的汉语教学,是中国文化推广的一种途径。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也因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份对外汉语教学案例,来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

案例分析:小明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他的学生是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他们有的刚刚开始学习汉语,有的已经有一定的汉语基础。

在教学中,小明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难以融入中国文化等问题。

解决方案:针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小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有趣的话题和活动,比如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中国美食的制作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他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互动,鼓励他们多用中文进行交流,增加他们对学习汉语的信心。

他还不断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鼓励他们在汉语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针对学生难以融入中国文化的问题,小明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他组织学生参观了中国的一些文化景点,比如故宫、长城等,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他还邀请学生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茶道、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容易融入到中国的生活中去。

结论: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相结合,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

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更好地提高汉语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工作,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汉语水平。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对外汉语教育案例分析(3篇)

对外汉语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对外汉语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对外汉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介绍(一)案例背景某语言培训中心开设了一门面向外国留学生的初级汉语课程,旨在帮助留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词汇、语法和听说能力。

课程为期三个月,每周四节课,每节课两小时。

学员来自不同国家,年龄在18-30岁之间,具有不同的汉语学习背景。

(二)案例描述1. 课程设置该课程共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4个课时。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基本表达。

2.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员学习情况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1)学习兴趣较高,但对汉语学习有一定恐惧感;(2)学习积极性较高,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3)对汉语语音、词汇掌握较好,但对语法和表达运用能力较弱;(4)学员之间交流较少,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案例分析(一)问题分析1. 教学方法单一案例中,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但长期依赖多媒体教学可能导致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2.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过于简单,未能满足学员的多样化需求。

部分学员反映,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学员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员学习兴趣较高,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不理想。

4. 团队合作能力不足学员之间交流较少,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二)解决策略1.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学员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游戏教学、案例分析等,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员需求,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增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用语言知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是指致力于为非华语国家的外籍学生提供汉语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工作中所需的基本汉语沟通能力。

案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小明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大学生,他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在最初的几堂课中,小明在学习汉语的发音和拼音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他经常发音不准确,读错字音。

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挫败感,他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学好汉语。

分析: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小明的具体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他。

小明发音不准确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母语的影响,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明读错字音可能是因为他对汉语的声调使用不熟练。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解决。

教学策略一:提供语音训练针对小明发音不准确的问题,可以通过提供语音训练来帮助他纠正发音错误。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汉语音节,比如“ba, bi, bo, bu”等,让小明多次模仿教师的发音,并纠正他口腔的位置和发音方式。

通过反复训练,小明可以慢慢提高自己的发音准确度。

教学策略二:强化声调训练针对小明读错字音的问题,可以通过强化声调训练来帮助他提高对汉语声调的敏感度。

可以选择一些有多个音节的词语,让小明在词语中标记出每个音节的声调,并读出来。

通过反复练习,小明可以逐渐熟悉和掌握汉语的声调规律。

教学策略三: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小明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感到自信和有动力继续学习。

教师可以表扬小明在发音方面的进步,并指出他的潜力和亮点。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小明更有效地学习汉语。

结论: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小明可以逐渐克服发音和拼音方面的困难,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在当今世界,汉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特的教学学科,其教学案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在某个国家的语言学校,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汉字的认识和书写能力较差,导致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出现了很多困难。

教师发现学生们对汉字的笔画结构和笔顺掌握不够,于是他通过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游戏和练习,帮助学生们加强对汉字的认识和书写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们的汉字认知和书写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汉字认知和书写能力较差这一问题,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和练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案例是,在某个留学生汉语班级中,教师发现学生们在口语交流中存在着词汇量不足、表达能力不强的问题。

于是教师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景对话练习,帮助学生们扩大词汇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们的口语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设置实际情景对话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词汇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外汉语教学案例的研究和总结,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教学指导和支持,共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是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需要引起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导语: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就得用案例进行讲解,下面YJBYS店铺分析一个对外汉语课堂案例,欢迎参考!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

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

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

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

房间里只有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

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

晓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

她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

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动的招呼。

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

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

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

有一次她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在那个初中学生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

晓雨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接受甚至看到过老师亲吻学生的,然而在这里她发现效果真的很好,那个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汉语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作为一门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案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们将针对几个典型的对外汉语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初学者的案例。

小明是一名来自美国的汉语学习者,他对汉语的发音和语法规则一窍不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他对声调的掌握非常困难,经常发生错误。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让他大量听汉语,模仿汉语发音,进行口语练习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汉语发音和声调掌握得非常好,语法规则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针对初学者的教学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个中级学习者的案例。

小红是一名来自韩国的汉语学习者,她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遇到了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红的词汇量较小,语法运用不够熟练。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大量的阅读练习和写作训练,同时注重扩大她的词汇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红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中级学习者的教学需要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法运用的提高,同时要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个高级学习者的案例。

小李是一名来自法国的汉语学习者,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语知识,但在口语交流和听力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听力训练,同时注重提高他的交际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高级学习者的教学需要注重口语交流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要注重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同时要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法运用的提高,同时要注重口语交流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28T11:11:26.767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5月总第17期作者:石兆春[导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还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以汉语课堂示范课《爸爸、妈妈》为例石兆春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还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本文通过对具体的、常态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强调关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反映出的有关提问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与思考,试图找出相对的解决策略,望在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一、关于课堂提问的案例研究(一)预设不足对提问启发性的影响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但如果课堂提问预设不足,则会影响到提问的启发性。

以下这个案例主要展现的就是教学中预设不足对提问产生的影响。

案例1:主题描述:家庭成员的介绍,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家庭成员并穿插适当的提问。

(注:在以下的案例对话中,老师用T(Teacher)表示,学生用S(Student)表示。

)对话1(原对话还原): T:爸爸(两遍) S:爸爸(两遍) T:So if you want to say hello to your father ,you can say? S:.........(学生沉默) T:你好?(示意学生回答) S:你好,爸爸!本案例中所涉及到的课文是《爸爸、妈妈》,教师以带领认读家庭成员的方式导入新课,在带读过程中,教师突然说:“如果你要和你的爸爸打招呼,你要怎么说?”由于刚进入到课堂教学阶段,学生还没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教师就在未作任何铺垫的情况下进行发问,难免令学生感到有些突兀。

案例2:主题描述:教师把妈妈、妹妹、姐姐三张卡片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找出三组汉字的共同点。

对话2: T:Can you see the similarity of this chapters? S:This part is same,it’s female.(学生起身到黑板面前指出相同点) T:很好,谢谢!Do you remember another chapter we have learned also have this part? S:好! T:But do you know why “好”has this part is female? S:..............(沉默) T:(教师给出答案)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答案显然是很正确的,这时,教师马上对问题进行了转移,提出了新的问题——“But do you know why “好”has this part is female?”。

但是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使得问题难以为继,教学陷入了窘境,学生陷入了困惑。

然而此时教师也没有给学生提示或者给学生自由发挥思考的空间而是直接给出了答案,这就使得该问题的启发效果变得十分有限。

(二)不当的理答方式对教学的影响如果说由预设不足的提问带来的对课堂的影响还可以通过教师的适时调控得以弥补的话,那么一些不当的理答方式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更加严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整体看法,使学生产生较强的畏难情绪,甚至于出现厌学的情况。

案例3、4所展现的正是这样的问题。

案例3 主题描述:接下来是对话练习环节,教师介绍练习形式,由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反复操练。

对话3: T:Ok, now practice time..........(此部分为教师为学生介绍练习方法,省略)understand? S:..............(沉默) T:ok, Let’s begin. S:...............(沉默)教师在整个问答过程中节奏较快,没有给学生相应的思考反应时间,绝大多数学生从教师对介绍规则开始直至完成,都没有完全明白或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的提问就失去了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目的和功能,不利于接下来的整个操练环节。

案例4
主题描述:句型讲解“这是.........那是...........”。

教师把写有妈妈和妹妹的卡片贴在黑板上,把写有爸爸和弟弟的卡片放在学生手上,企图通过“这是妈妈,那是爸爸”这样的方式讲解“这是.......那是........”这样的句型。

对话4:
T:Listen to me carefully,这是妈妈,那是爸爸,can you gas the meaning?
S:(沉默)
T:what’s something ?
S:(用英语翻译了一遍)
T:讲解+带读
在候答方面,教师没有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而是一提出问题就急于从学生处得到回答,若没有得到立即答复,教师便自己给出答案。

另外,在学生没有做出正确回答时也没有给学生自我纠正回答的时间,往往是教师直接说出答案。

课堂上对提问做出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的养成。

除此之外,案例 1、2、3、4中教师在运用课堂提问技能时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问题分配的形式过于单一,都是集体回答。

过多地使用这种分配方式容易令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愿积极地去进行思考,甘于滥竽充数,久而久之学习懈怠,便对汉语学习失去兴趣。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对策
(一)关于提问预设不足的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1、设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
提问时措词要精准;选择设问的时机要恰当;设问的速度要适中,在有必要的地方做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

2、提问要讲究艺术
教师在教学过程重要善于提问。

凡善教者,必善问。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教师在教学中“问”得恰当,“问”得好,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
要使课堂提问问得有效,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备”,包括“备”好教学内容,“备”好学生。

要“备”好教学内容就要做到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易混点了然于心。

要“备”好学生就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相关知识结构了然于心。

除此之外,要把握好课堂提问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课堂生成情况灵活调整提问的内容及方式。

(二)关于理答方式不当的对策
第一,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根据教学需要,在重要处设置关键问题。

第二,在问题的发问上,要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时发问;发问对象要面向全体,问题难度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发问方式要灵活多变,丰富多样。

第三,在问题的候答方面,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及回答。

第四,在问题的理答方面,教师要注意听,对学生表示尊重;学生不能回答知识性问题时,教师应给予直接答案;处理低层次单一答案的问题,较适宜对个别学生的答案直接评论;处理高层次问题宜延迟评论,学生发表意见后,再归纳答案;处理高层次问题要容多纳异;紧随学生回答继续发问。

第五,在问题的反馈方面,要给予有效的教师反馈。

作者简介:石兆春,女,拉祜族,云南临沧人,云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