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文献之比较
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文献之比较

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文献之比较
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经历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优秀作品备受关注,为中国音乐创作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比较一下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两个代表性作品,从中探讨其在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和联系。
第一首歌曲是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这是一首由台湾诗人王维所作的诗歌改编而来的歌曲。
这首歌曲从音乐语言上来看,采用了传统古典音乐的形式,以二拍为基本的
4/4拍子,木管、铜管的交替运用以及大量的音乐变化来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歌曲的旋律优美、简洁、富有感染力,表现出了作者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也展示了邓丽君优美的嗓音和流畅的唱腔。
相对而言,第二首歌曲《茉莉花》,则采用了更加民间化的音乐形式。
歌曲以典型的长调旋律为主调,其中包含大量的贴近民间歌唱风格的变调和咽音技巧。
在表现形式上,歌曲围绕着“茉莉花”这一文化符号,将新旧中国的社会风貌、家庭情感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紧密融合在一起。
其旋律清新、简洁、流畅,一反传统古典音乐的繁琐和复杂,更加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情感,因此具有较强的接受度和亲和力。
总的来说,这两首歌曲在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
《但愿人长久》在音乐上采用了传统的古典音乐形式,旋律曲调美妙、优美,表达浪漫情怀;而《茉莉花》则更贴近民间干唱,曲调更加清新明快,表达了新旧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家庭生活。
虽然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和文化内涵上存在差异,但均展现了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新风貌、新理念和新变革。
艺术歌曲《家》《桥》《盼》创作与演唱研究

湛的创作技法。
(二)《家》之创作分析《家》创作于1998年,词作者是附加著名作家孙新凯。
当时的陆在易正在上海歌剧院工作,一方面是多年都在上海求学和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人到中年后难免会有思乡情绪。
另一方面则是香港刚回归祖国,所以也借这首作品表达了对祖国统一欣喜之情。
从整体来看,作品采用了单二部曲式结构,在d羽七声调式上行进发展,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作品的一开始,作者先采用了四五度叠置和弦,获得了空旷辽远的音响效果,同时也使民族化色彩得到了强化。
而且作者在开始部分就通过速度变化为全曲埋下了伏笔。
一开始是柔板,先渐快又渐慢,正是游子想要回家探望却又不知道何时能回去的复杂心情。
A段“家啊家,家在哪?家不在人家的屋檐下”,这三句的伴奏织体采用了柱式和弦的长琶音,与旋律形成了良好的呼应,突出了一种倾诉感,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家在长长的乡愁里”一句,伴奏织体从之前的柱式和弦变为了分解和弦,节奏紧凑,速度加快,迎来了A段情绪的最高点。
仿佛家乡就在眼前,正张开怀抱迎接自己。
随后速度减弱,旋律也变为了连续的下行,预示着A段的结束。
A段与B段的连接部分,为了使情绪得到预先烘托,作者采用了大跨度的上行音阶,随后是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的交替运用,每两个小节一换,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形象。
柱式和弦对应的是坚定地回家之情,分解和弦则是对现实无奈的写照,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乐曲情感得到了立体化的呈现。
尾声部分中,作者再次使用柱式和弦作为伴奏织体,与旋律一唱一和,互为补充。
一个“啊”字可谓是百感交集,又有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表现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思考。
作品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旋律也没有大幅度地跳进,却给人以深情和质朴之感,特别是最后的虚词“啊”,更像是中国画中的留白,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回味空间。
(三)《盼》之创作分析《盼》创作于1988年,虽然在时间上要早于《桥》和《家》,但是却经常放在三部曲的最后一位。
中国当代唐宋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创作分析

中国当代唐宋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创作分析将唐宋诗词作为音乐题材,在我国艺术创作中较为常,通过将唐宋诗词和音乐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风格,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歌曲创作中,作品既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兼具了优美的乐曲旋律,给人以听觉上的完美享受。
本文就当代中国的唐宋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创作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相关作品的词曲结合形态、调性结构等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当代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标签:唐宋诗词;艺术歌曲;音阶材料;和声形态;调性结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形式开始成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风景。
相比其他层出不穷的音乐流派,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将中国优秀的诗歌文化和乐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好听的音乐歌曲,有的优秀作品更是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不断被翻唱。
我国的作曲家们也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在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基础上进行着各种创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文就结合一些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创作歌曲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该类题材歌曲创作的形式形态及特点。
一、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现状在早期使用唐宋诗词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就有著名的作曲家冼星海先生,他在1936年创作了《别情·采桑子》,在1944年创作了《忆秦娥》等等,在《忆秦娥》中,他在伴奏中融入了长笛和钢琴,让整个作品韵味十足。
还有刘雪庵的《春夜洛城闻笛)、林声翁的《满江红》、应尚能的《渔夫》、马思聪的《残阳》、《静》等等,都是早期的唐宋诗词创作歌曲且具有较高水平。
虽然在文革时期的创作有所减少,但仍然有一些作品现世。
到了八九十年代,一批新时期的作曲家出现了,而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歌曲创作也迎来了新的创新和发展。
还有一些各地开展的艺术歌曲创作类的学术活动,也推动了当代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如第一届以“中国古诗词”为题的音乐会、首届艺术院校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与创作比赛、“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等活动,都为该类题材的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也涌现出了罗忠铭、叶小钢、尚德义、黎英海等优秀的作曲家。
论文: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艺术特征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艺术特征摘要: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迎来了春天,同时也体现了当代作曲家们的创作风格。
由黄自创作的歌曲《玫瑰三愿》是该时期的产物,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见证,本文将主要从《玫瑰三愿》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来论述本首歌曲的特点,共分三部分。
在详细阐述歌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论述了该曲的艺术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歌曲在演唱风格的处理方法。
以期达到对本首歌曲的透彻解析,对中国艺术歌曲风格有一定的把握。
关键词:演唱风格;艺术特征;旋律一、歌曲简介(一)《玫瑰三愿》创作背景1932年淞沪之战停战之后,中国元气大伤,上海沦陷。
著名词人龙沐勋(龙七)。
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时,看到音专校园内玫瑰花的凋零凄惨而又落寞,心生怜爱,又因有感于淞沪抗战停止后国内一派缭乱孤寂的景象,便借自然界之物,直抒胸臆以寄感慨写下了《玫瑰三愿》。
黄自回国后对祖国没落也悲痛万分,看到这首诗歌后产生强烈的共鸣,把西方的作曲手法和中国诗词相结合为它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创作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
黄自的创作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启蒙阶段,他并没有脱离西方音乐思想的束缚,但是其中也不乏对民族音乐的探讨和创新。
(二)《玫瑰三愿》歌词意境《玫瑰三愿》是一首短小精炼的诗词,全诗词共分为两节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描写了玫瑰花犹如一个瘦弱微小无力的女子,不畏命运的屈服,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憧憬。
第一小节是由一句诗词反复两遍后所得,短短的一句诗歌却被分成了三个小短句。
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这样就使得这句诗词充满了述说性和感叹的意味。
他在述说玫瑰花的美好处境和它的活泼自由。
这点在诗中“烂”字就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理解成玫瑰花,灿烂的开放在绿色的栏杆里,是多么的自由、欢快与惬意。
诗词的第二段是在第一段做了铺垫后展开的,写了玫瑰花的三个愿望。
三个愿望构成了排比句,“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长好不凋谢/”逼真的表达了玫瑰花的迫切渴望与苦苦的哀求。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当代音乐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变化的领域,涵盖了各种风格和流派。
从传统到现代,从古典到流行,从西方到非洲,当代音乐呈现出了无限的创新和演变。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来深入了解当代音乐的特点、发展和影响。
首先,比较传统音乐和当代音乐的特点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音乐通常是根植于特定文化和民族的音乐风格。
它们传承着古老的传统和技艺,每个音符和旋律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然而,当代音乐更注重创新和跨文化交流。
它们融合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元素,创造出新的声音和风格。
当代音乐还更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的传达,而不仅仅是传递文化和历史的信息。
其次,比较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古典音乐强调音乐的结构和技术,注重和声、旋律和节奏的完美组合。
它通常是由古典乐器演奏的,如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相比之下,流行音乐更加注重歌曲的流行程度和商业价值。
它通常由吉他、鼓和键盘等电子乐器伴奏,歌曲的结构简单且易于理解,旋律和歌词容易记忆和传唱。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在目标受众、音乐形式和表演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另外,比较不同文化的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传统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
世界音乐学研究了非洲、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区的音乐,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例如,非洲音乐通常注重鼓和声音的锐利节奏,而亚洲音乐则更注重旋律和气氛的营造。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音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代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比较音乐的历史演变和当代音乐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音乐的趋势和影响。
音乐作为社会和文化的反映,不断受到社会、科技和艺术的影响。
比如,20世纪的摇滚音乐是对社会变革和青年文化的反应,电子音乐则是科技发展和音乐制作技术的产物。
通过比较音乐的历史演变和当代音乐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和嬗变。
最后,比较不同艺术形式和音乐的互动也是研究当代音乐的重要途径。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时代的变迁对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音乐的发展步伐变得更加迅猛。
随着音乐文化融合和全球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不同音乐风格的碰撞与交织,使得当代音乐呈现出多样的面貌。
本文将对当代音乐的不同风格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原因。
一、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对比流行音乐是当代音乐中最为普遍和受欢迎的类型之一,它通常由简单且易于记忆的旋律、直接明了的歌词以及轻松愉悦的节奏构成。
相比之下,古典音乐强调对和声、节奏和音色的精细处理,它在传统的音乐理论和技巧上具有更高的要求。
这两种音乐风格在创作手法、表演形式和受众群体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流行音乐注重音乐的商业性,其创作和演出更加注重触动大众的情感和共鸣。
流行音乐常常以个人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为主题,通过简单直接的歌词和流畅易懂的旋律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古典音乐则更加侧重于艺术性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其表演形式更加庄重和严肃。
古典音乐作品常常是复杂且精细的,表达的是作曲家对抽象思维和美学的探索,对听众的理解和艺术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
其次,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演出形式也有所不同。
流行音乐多以歌手和乐队以及电子音乐演出为主,强调现场演出的互动性和舞台效果。
而古典音乐演出则通常采用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等大型音乐团体,注重完美的演奏技巧和合奏效果。
此外,古典音乐的演出场所往往是音乐厅和剧院,更注重高雅的音乐氛围和聆听体验。
最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受众群体也有所差异。
流行音乐普遍受到年轻人和大众的喜爱,充满青春和活力的音乐风格更容易引发共鸣。
而古典音乐的受众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专业人士之中。
古典音乐需要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对于一般听众来说可能较为深奥和难懂。
二、摇滚音乐与嘻哈音乐的对比摇滚音乐和嘻哈音乐作为当代流行音乐的两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社会意义。
摇滚音乐强调鼓点的强烈和吉他的力度,通常富含反叛和批判的情绪;嘻哈音乐则侧重于说唱和律动,关注社会议题和个人表达。
浅析20世纪50年代后的中国艺术歌曲

浅析20世纪50年代后的中国艺术歌曲艺术歌曲起源于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是对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同时也是西方室内乐性质的一种经典的声乐体裁。
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的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的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
其实,西方各国对艺术歌曲的称谓是不同的,如德国称“利德”,意大利早期称之为“牧歌”,法国称其为“尚松”。
可以说,中国使用艺术歌曲这一概念的频率远高于西方。
艺术歌曲在19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学堂乐歌是其最初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艺术家们通过实践创作,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歌曲。
建国后这段时期的艺术歌曲,包含了诸多意义,本文将对20世纪50年代后的中国艺术歌曲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简要分析。
一、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艺术歌曲的认识和理解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歌曲的创作出现了新的风格。
但在当时,我国的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初期、不稳定状态,艺术歌曲在这些条件的制约下其创作也一直走着曲折、艰辛的道路,呈现出跌宕起伏之态。
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时候新中国成立,人民处于一个新的时代,有了新的生活,音乐创作也相对来说有了更广的创作空间。
但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作曲家关注得更多的是创作群众歌曲,艺术歌曲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下没有受到重视和提倡,直至50年代中后期、60年代初才有了一定的改善,艺术歌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可大致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民歌改编曲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许多专业的作曲家开始将我国优秀的各地的民歌加以改编处理,保留了民歌的朴实的同时使其创作的艺术歌曲有了民族化的色彩。
其代表作品有丁善德根据哈萨克民歌创作的《玛依拉》;有黎海英根据云南民歌创造的佳作《小河淌水》;根据哈萨克民歌创作的《嘎俄丽泰》;根据四川民歌创作的《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等,深受大众喜爱。
当代中国三大音乐舞蹈史诗的音乐比较研究从《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到《复兴之路》

当代中国三大音乐舞蹈史诗的音乐比较研究从《东方红》,
《中国革命之歌》到《复兴之路》
《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和《复兴之路》是中国音乐舞蹈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地位的三部音乐舞蹈史诗作品。
下面就这三部作品的音乐进行比较研究。
一、《东方红》
《东方红》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创作的一部音乐舞蹈史诗,它的音乐风格简洁明快,节奏明显,节拍感强,旋律鲜明,富于亲和力和感染力。
整部作品音乐与舞蹈精神高度融合,表现出强烈的草根民族主义情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中国革命之歌》
《中国革命之歌》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创作的一部音乐舞蹈史诗,它的音乐风格较为深沉,旋律优美,动感强烈,表现出强烈的革命理念和文化自信。
整部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融合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品位。
三、《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是21世纪中国,也就是中国正在实现全面复兴
的时期创作的一部音乐舞蹈史诗,它的音乐风格大气磅礴、宏伟壮阔,旋律热情洋溢,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
整部作品紧扣中国复兴的主题,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风格,
展示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和生命力。
综上所述,三部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思想内涵各有特色,但都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背景,呈现出中国音乐舞蹈史诗的独特魅力。
论中国近现代创作型声乐作品与民族声乐作品的差异

论中国近现代创作型声乐作品与民族声乐作品的差异作者:徐晨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31期关键词:歌唱;声乐作品;民族声乐;现代中国文化历史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声乐的发展历程中,不但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进行了继承和弘扬,而且吸收了外来的音乐文化,成就了现如今的大量创作型声乐作品。
《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典型的近代创作型歌曲,作品完成于2000年,主题是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他采用西方作曲手法,具有一定戏剧色彩。
《岩口滴水》是一首云南民歌,其旋律优美,主题鲜明,词曲结合紧密,作品对于速度、节奏、情感都有强烈的要求。
从作品中,我们能体会到祖国边疆青年的热情与纯真之感。
通过对两首作品的分析,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国创作型声乐作品与民族声乐作品在曲式、和弦、旋律等方面的差异。
《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花腔女高音独唱歌曲,由樊孝斌作词,刘聪谱曲。
这首作品将超高的创作技巧与情感相结合,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升华,同西方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段相融合,体现当代艺术歌曲的特点。
对全面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以及进一步对声乐学习和探讨有了很大的帮助。
《岩口滴水》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抒情歌曲,由任萍、田川作词,罗宗贤谱曲。
这首作品具有典型云南民歌的风格,其中在作品中呈现出水滴石穿的劳动精神、幸福和谐的美满爱情、展现出源于生活的自然美景,让听众感受到不同的艺术听觉盛宴。
《鸟儿在风中歌唱》与《岩口滴水》两首作品的共同点相对较少。
首先,这两首作品均为叙事、抒情性的艺术歌曲。
其次,这两首作品均是针对女高音创作的,两首作品音域跨度极大,情绪掌握极为重要,充分考验了歌者的演唱能力以及对于情绪的把控。
最后,两首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均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创作的手法,体现了一定的艺术表现高度。
(1)两首作品的风格差异。
《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以第三人称叙述鸟儿家园被破坏后心理变化的花腔女高音歌曲,全曲以凄凉、无助、呐喊为基调,情绪层峦叠嶂,具有一定的戏剧色彩。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摘要】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本文旨在通过对音乐的文化背景、风格和流派、创作和表演技巧、产业发展以及跨文化比较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来揭示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异同之处。
通过对当代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对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未来当代音乐比较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音乐的多样性和发展状况,从而对音乐的价值和意义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当代音乐、比较研究、文化背景、风格、流派、创作、表演技巧、产业发展、跨文化比较、成果、未来展望1. 引言1.1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概述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异同,并从中挖掘出各种音乐的文化价值和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形式在风格、流派、创作技巧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因此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当代音乐。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了解音乐在文化传承、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
比较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音乐中的创新和变革,探讨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我们拓展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对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各种音乐形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音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2. 正文2.1 音乐的文化背景比较音乐的文化背景对当代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音乐风格的发展和演变。
我国艺术歌曲论文

我国艺术歌曲论文一、传统的内在与“洋气”的外表民国时期,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东西方文明在这一浪潮中开始不断地融合。
如传统京剧剧目《定军山》被拍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电影;人们在继续光顾传统的酒楼茶肆时也开始光顾新式的酒店、夜总会;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深厚传统国画基础的美术人才在政府的资助下出国留学,为我国的美术注入了现代艺术的血液,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表现力;著名戏剧学家齐如山用现代戏剧理念对京剧的改良;甚至是人们的衣着穿戴、生活习惯也都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极具魅力的时代风情与特征。
这并不是说当时的我国社会和民族文化艺术进入了“虚无”的状态或已经“全盘西化”。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时首先并没有将其拒于千里之外,而是虚心地了解并逐步接受,这是自信与勇气的体现;同时,这种接受是真诚的,它反映出当时在国家的变革、发展和进步阶段国人的自省、奋发、图强的思想和情感状态,体现出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
但这一时代的文化风格最可贵之处恰恰在于这种接受和融合是完全以自身的进步、发展和完善为出发点的,并不是要盲从于某种文明、某种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文化艺术精英们始终坚持和秉承“以我为主”“为我所取、为我所用”的原则,在保持自身特质与风格的基础上用西洋文化来补充自己、发也说明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封闭的、自我的,而是开放的、包容的、兼收并蓄的,具有极强的可持续发展性,而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命力强大根源之所在。
艺术歌曲作为当时出现在我国的一种全新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时代风格和特征无疑体现得更加鲜明和具体。
当时我国一大批文化学者和音乐家以古典诗词为创作基础和艺术源泉,同时大胆地运用欧洲浪漫主义的音乐理念和音乐创作方式来诠释和表现中国古典诗词。
事实证明,我国的古典诗词和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在艺术歌曲这一特定的音乐体裁中做到了完美的兼容。
例如青主根据宋代伟大文学家苏轼词作所创作的“我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及根据宋代词人李之仪词作创作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既是我国艺术歌曲的开篇之作,也是最优秀、最经典之作。
中国当代声乐作品的音乐构建比较分析

中国当代声乐作品的音乐构建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纳西篝火啊哩哩》、《天蓝蓝》两首声乐作品的音乐构建分析,看当代中国风格的声乐作品发展,风格方面的比较,从比较分析中,认识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在音乐构建中的不同特色,给予当代音乐创作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纳西篝火啊哩哩》;《天蓝蓝》;音乐构建一、两首歌曲创作背景介绍《纳西篝火啊哩哩》于上世纪由高峻作词,龙飞作曲,边江配伴奏。
表现了云南丽江边古老的纳西民族篝火晚会上的欢乐情景,具有浓郁西南地区音乐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
《天蓝蓝》由我国著名词曲作家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
是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庆祝建州50周年所作。
此曲刊登在《音乐创作》2011年第二期中,由刘聪配伴奏。
二、两首歌曲的音乐分析(一)、歌曲《纳西篝火啊哩哩》音乐构建及特征1、艺术风格特征:此曲是一首具有我国少数民族风格音乐特点的歌曲,乐曲欢快、活泼。
主题旋律以一个音为中心,往上下发展,体现了纳西族特有的音调。
2、结构特征:结构为再现三段曲式。
a部分为17—32小节,为两句式方整性乐段结构,b段为a段的扩展,由四小节间奏引出,为37—68小节,乐曲于37小节首先以一个五度跳进,旋律转为悠扬。
乐曲53小节出现转调、模进,并于69小节开始,伴随着衬词“啊哩哩”,音乐逐步推向高潮,在81小节中,连续的八分音符a2音并运用滑音,使音乐张力充分体现。
3、主题特征:乐曲主题为17—24小节,活泼轻巧,旋律始终围绕c2音上下发展,调性为f宫调式,节奏大部分采用了前十六与后十六音符,并运用了颤音技巧,歌词开篇就运用衬词“啊哩哩”,增强了地域性的特征。
4、调式调性特征:前奏部分为f徵调式,之后转为f宫调式,b段转入降b宫上,最后回到f宫调式。
5、节奏节拍、力度特征:节奏主要以前十六后十六音符为主。
此曲在力度上变化丰富,句与句之间强调力度的强弱对比。
6、钢琴伴奏部分特点分析:此曲的钢琴伴奏织体较为简单,主要采用和声加旋律伴奏音型。
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文献之比较

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文献之比较作者:陕海峰孙大尉来源:《艺海》2019年第05期〔摘要〕近一个世纪以来,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发展、传承,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成果。
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至今这四十多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研究文献,这些优秀的文献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
〔关键词〕艺术歌曲;歌曲创作;审美追求;个性特征一、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溯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艺术歌曲肇始于20世纪初,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品,历经近百年发展。
中国作曲家在借鉴外国艺术歌曲表现手法的基础上,与本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及民族精神表达方式相結合,为新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专业音乐创作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直面现实生活,汲取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养分,涌现出以陆在易、尚德义、刘聪、印青、徐沛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
其创作个性鲜明,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由此形成了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包容多样,尊重差异,多元并举的艺术风格。
然而,目前学界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20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两个时间段,对于世纪之交的当下艺术歌曲创作研究较少,对当代的一些重要作曲家虽有一定的研究,但多集中于某一位作曲家的个性特征分析,对代表性作曲家及其重要作品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基本空白。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上:20世纪上半叶的二十至四十年代和20世纪下半叶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研究者从各个层面、角度对这两个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
二、从“三个层次”对艺术歌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比较笔者按时间顺序从“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三个层级进行解析。
在著作方面首先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搜索引擎,输入“艺术歌曲”,共搜索到九百余本书籍;在论文方面笔者在中国知网学术总库哲学与人文科学领域期刊类中,以篇名中含有“艺术歌曲”四字检索到127篇,以“ 中国艺术歌曲” 为主题检索到21篇,没有检索到以“20世纪90年代艺术歌曲”为主题的论文。
传统琴歌与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比较研究

传统琴歌与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比较研究———纵观古韵传承与发展摘要:“琴歌”是中国古老的艺术歌曲形式。
从《诗经》到《乐府诗集》,从《琴史》到《白石道人歌曲》,琴歌随着中国音乐的历史流动着、交融着、回荡着。
琴歌艺术作为中国声乐艺术的重要形式被传承下来。
随着西方艺术的传入,中国琴歌艺术也在不断更新与自我发展,它借西方传入的艺术歌曲的形式,在近当代不断发展、更新,大量作曲家借用中国古代诗词,运用西方作曲技法,融合美声演唱方法,发展成了新的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是在继承了琴歌艺术的审美与内在精髓,同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中西融合与发展。
本文将传统的琴歌艺术的特点与近现代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对传统琴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琴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传承发展沈阳音乐学院 刘丽杰教学研究“琴歌”也称“弦歌”,是“中国古代以古琴为伴奏乐器,自弹自唱一种艺术歌曲”。
早在先秦的古代乐舞中就有“弦歌”的记载。
《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咏,律和声”的记载,是关于中国声乐艺术审美的较早的论述。
发展至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士族文化的兴起,琴歌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得以发展,琴歌成为文人们逃避现实社会的、宣泄内心情感的一种选择。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那么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琴歌艺术也到了发展的最为繁荣阶段。
减字谱的定型和完善为琴歌的流传提供了便利,琴歌更是唐诗宋词与音乐最佳载体。
明清时期,琴歌艺术已不再只是文人雅士们把玩的艺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琴歌艺术开始逐渐的平民化。
并涌现出大量的琴谱。
到了近代,受西方音乐艺术思潮及体系传入的影响,琴歌艺术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但依然有很多艺术家,致力于琴歌艺术的传承,抢救、发掘、整理的大量的琴谱,将古代原汁原味的琴歌呈现在世人面前。
同时有新一代的艺术家,将西方音乐文化的技法与我国传统琴歌艺术相融合,发展了琴歌艺术。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艺术形式,而当代音乐则是指近现代以来的音乐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的形式和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当代音乐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是指在大众文化中广泛传播的音乐,其特点是简单易懂、节奏感强,注重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表达。
流行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爵士乐和摇滚乐,随着电子音乐的发展,流行音乐变得愈发多样化和创新性。
古典音乐则是西方音乐传统中的一部分,强调乐曲的结构、和声和艺术性。
古典音乐起源于18世纪的巴洛克音乐,后续出现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古典音乐通常是由大型交响乐团演奏,表现了作曲家的真正才华和艺术追求。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在音乐理念、演奏方式和听众群体上存在差异。
流行音乐更注重商业化运作,以满足更广大的听众需求,而古典音乐更强调艺术性和个体表达。
古典音乐的听众通常是具有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的人群,而流行音乐更容易吸引年轻人和大众观众。
二、摇滚乐与嘻哈音乐摇滚乐是一种源自20世纪50年代的音乐风格,其特点是电吉他的高亢演奏、强烈的节奏感和激情四溢的歌词。
摇滚乐曾经是年轻人反叛和自由表达的象征,如今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和具有影响力的音乐流派之一。
嘻哈音乐则是根植于美国黑人社区的一种音乐形式,以说唱和节奏为主要特点。
嘻哈音乐的歌词通常涉及社会问题、个人经历和黑人文化,旨在表达自身身份和对社会的批评。
嘻哈音乐在社会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视为一种文化的表达和革新。
摇滚乐和嘻哈音乐都具有强烈的表达力和社会意义。
它们都是年轻人的主流音乐,并通过歌词和音乐的方式反映了青年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抗议。
摇滚乐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由与挣扎,而嘻哈音乐则更关注社会的不公和黑人的声音。
三、电子音乐与民谣音乐电子音乐是一种以电子设备和技术创造的音乐形式。
它的特点是节奏感强、重复性强、效果创新和与时尚潮流接轨。
艺术歌曲论文(15篇):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特点探讨、五四时期艺术歌曲创作风格与演唱特色…等

艺术歌曲论文(15篇)内容提要: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歌曲发展策略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特点探讨五四时期艺术歌曲创作风格与演唱特色威尔第艺术歌曲作品风格与演唱风格探讨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近代艺术歌曲特征研究歌剧与艺术歌曲对美声唱法的不同运用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与教学艺术歌曲属性及特点探究艺术歌曲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浅谈中国古典歌曲改编的艺术歌曲艺术歌曲特点与演唱实践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的“民族因素”探究浅析艺术歌曲的民族性音乐元素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歌曲发展策略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歌曲发展策略摘要:只有在我国多民族的文化背景下,建立多元的陕西艺术歌曲形式,才可以将民族艺术歌曲推向更大的世界舞台,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民族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本文对陕西艺术歌曲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阐述了实现文化多元发展要求的陕西艺术歌曲发展途径。
关键词:陕西艺术歌曲;多元;民族;发展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更加频繁和便捷,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文化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
在大环境下,一些国家、民族的文化也必将顺应世界文化潮流的发展主流。
社会的发展,使得很多原生态的音乐文化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了传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就要帮助受众者树立民族文化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意识,通过多元音乐文化渠道增加民众的音乐实践能力。
多元文化强调了生态学方面的相互关系,能够促进良好的国际间关系。
因此,需要我们正确的看待多元文化的理念,共同探索多元艺术文化的发展,营造一个接受本民族艺术“母语”的氛围,转变受众者根深蒂固的传统音乐审美观。
一、陕西民族文化的发展概述关于民族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的将从事民族艺术创作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被称之为民族产业。
发展民族文化就是积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被当作产业经营。
当前,民族文化已经由单一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型向庞大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型转变。
国家正积极投入财力、物力,大力发展民族艺术事业,从而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文献之比较

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文献之比较
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其创作风格和艺术内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推崇。
本文将从作词、作曲、编曲以及演唱等方面探讨一些著名的当代艺术歌曲的创作文献进行比较,以期探讨中国当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首先,作词是当代艺术歌曲的核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词一方面需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需要有出色的艺术表达能力。
在国内著名的当代艺术歌曲中,例如《成都》、《北京北京》等作品,词中都有极具时代感的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在艺术表达上也是全方位的。
其次,作曲是当代艺术歌曲的重要方面之一。
作曲除了需要有扎实的音乐功底之外,还需要有对现代音乐的深刻理解。
在著名的歌曲中,例如《十年》、《一路上有你》等作品,都充分展示了现代音乐的风貌和面貌,让听众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深刻的艺术魅力。
再次,编曲是当代艺术歌曲创作中贯穿始终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著名的当代艺术歌曲中,例如《天空之城》、《远走高飞》,都凭借着独特的编曲和音效打造出令人惊叹的视听艺术盛宴,使得音乐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演唱也是当代艺术歌曲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演唱者而言,不仅需要有出色的歌唱技巧,更需要在音乐表达上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如王菲、邓紫棋、李宗盛等著名歌手都凭借过硬的艺术实力和专业精神,为中国当代艺术歌曲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推动力。
总之,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的艺术文献颇有特色,它涵盖了作词、作曲、编曲以及演唱等方面,充分展现了现代音乐的文艺魅力和崭新面貌,为中国当代艺术歌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外在支持。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

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当代音乐是指现代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是反映当代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音乐作品。
由于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与文化的融合,当代音乐的风格和元素日益增多,比较研究当代音乐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当代音乐的比较研究,并分析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代音乐的特点。
当代音乐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风格,如流行音乐、摇滚乐、hip hop 和电子音乐等。
这些风格的音乐在旋律、歌词、节奏和演唱风格上都有所不同。
相比于传统音乐,当代音乐更加强调个人化和多样性,歌曲内容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同时,当代音乐也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
当代音乐比较研究主要是将当代音乐与传统音乐进行对比,并分析这些音乐在音乐风格、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等方面的区别。
比如,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在音乐风格、器乐演奏和歌曲主题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流行音乐强调节奏感和情感表达,歌曲主题以个人经历和情感为主,风格多变。
而古典音乐则注重音乐结构、和声和表达技巧,歌曲的主题更加宏大、深沉和高雅。
在文化内涵上,古典音乐渗透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流行音乐则代表了当代社会的文化表达和思想意识。
在社会意义上,当代音乐在传递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hip hop 音乐是美国黑人文化和反对种族歧视的表现形式,其内容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经验、文化认同和政治抗议;而流行音乐则是当代青年文化的代表,反映了年轻人的时尚观念、价值观和情感诉求。
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也值得我们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音乐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代音乐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
跨文化的音乐融合和创新成为了时下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之一。
比如,西方流行音乐开始引入东方的音乐元素,如日本音乐和印度音乐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流行音乐;而另一方面,亚洲的流行音乐也广泛地发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的 K-pop,已经成为了全球青少年的狂热追捧。
论文范文:风格迥异,别样流芳——论两种不同唱法去演绎的声乐作品《别亦难》

论文范文:风格迥异,别样流芳——论两种不同唱法去演绎的声乐作品《别亦难》一、《别亦难》艺术分析《别亦难》歌词实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的《无题》一诗。
全诗一共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诗虽简短却拥有丰富内涵,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平仄有序的诗歌韵味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诗。
诗中借“东风”吹“百花”表现相聚难别更难的无奈与不舍。
同时引用了“春蚕”和“蜡炬”两个素材比喻爱之深、情之切和思念的决心。
本首歌曲的题目正选自诗中的第一句,因其一语道破本诗情感内蕴,故选此题。
全曲以柔板速度展开,感情舒缓真挚。
作曲家把此曲谱成 c 小调,更是符合主人公不解相思苦的忧伤和哀怨。
整首曲子朴素典雅,带有很强的古曲风格。
前奏采用十六分音符下行音阶形式,流动性强,描写相思之情就像流水一样缓缓流过心间,表现思念的哀苦,轻轻的引出主旋律。
见谱例1 谱例1:歌曲的前四句正是整首诗歌的完整演唱。
旋律采用起承转合的形式恰恰符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同时这种“起承转合”也是中国艺术的典型特点。
第一句的旋律创作把整句的长音和重音放在一个“难”字上,倾诉一种相思之苦。
第二句的旋律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只在“力”字上稍作变化,作为承接句。
第三句起音时转低四度,在这个音的基础上下行,表现一种哀叹和暗自神伤。
而第四句倾诉则更为急切,并反复“泪始干”既符合创作手法的需要又把急切哀诉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见作曲家的匠心独运。
全曲上半部分伴奏织体以切分节奏为主,利用和弦与单音旋律穿插,与主旋律配合巧妙。
见谱例2二、对艺术歌曲《别亦难》的演唱分析艺术歌曲《别亦难》在我国艺术曲库中是经典作品之一,许多歌唱家也尝试着演唱这首作品,并深入研究这首作品创作的细微之处,以求更深层的理解与演绎这首作品。
随着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流传,许多不同风格的演唱也相继而出,这些歌唱家们的演唱风格虽不同,但是对歌曲表达的情感和神韵都有自己的方式,艺术之门呈现百花齐放的盛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NHUAXINLV 文化心旅
世纪90年代艺术歌曲”为主题的论文。
而在博硕士学位论文中,以“艺术歌曲”为主题检索到72篇,没有检索到以“中国当代艺术歌曲”为题名的硕博士学位论文。
笔者通过对相关著作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学术数据库的查阅和搜索发现,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时间段:20世纪上半叶的二十至四十年代和20世纪下半叶改革开放新时期。
王大燕的期刊论文《雅俗共赏:新时期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主潮一瞥》①从艺术歌曲创作观念、风格和语言等方面将新时期的艺术歌曲分为三种类型:观念激进、技法前卫的先锋型;语言新颖、基本守调的现代型;风格稳健、严守调性的雅俗共赏型。
作者从新时期的创作中选取雅俗共赏型艺术歌曲作为其研究对象,从代表性作品、代表性作曲家等角度分析和阐述这一类型艺术歌曲创作的若干特点,从传播、大众审美等角度阐释了这一类型艺术歌曲成为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主流的历史原因。
该论文主要运用了分析比较法,在将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的分类以及这一类型艺术歌曲创作特征等方面,予人以启示,然而作者选取代表性作品和代表性作曲家作为研究对象时,多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一些重要作曲家及其代表性作品缺少相应的研究,并且在对新时期以来的重要作曲家的研究上,缺少纵向的梳理横向的对比研究。
陆在易的期刊论文《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我见》②在关于艺术歌曲体裁的界定、发展艺术歌曲在我国音乐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以及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提出精辟的见解和看法。
在艺术歌曲体裁的界定上,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针对人们在对艺术歌曲界定上的模糊,陆在易在文章提出自己的明确看法,认为艺术歌曲的体裁应有所限定,而不应过于宽泛。
对于当下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陆在易结合现状和实际同样给出针砭时弊的看法。
作为我国新时期以来的重要作曲家,陆在易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我国当下艺术歌曲的发展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虽为一家之言,但学理性强,说服力足,尤其关于体裁界定之说将对我的论文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该篇文章作为艺术歌曲研讨会的发言稿修改而成,仅是提供作曲家本人关于艺术歌曲的见解和看法,缺少对一个时期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横向梳理和创作特征上的总结。
刘聪的期刊论文《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③是由2000年在全国举办的三场大型艺术歌曲比赛(2000年全国艺术歌曲比赛、2000年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而引发的关于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及相关的思考。
文章首先针对三场赛事的参赛作品及获奖情况提出自己对于艺术歌曲的内涵与品质、音乐语言与创作技法、词曲结合以及钢琴伴奏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之后结合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现状以及这三场赛事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对于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前景的思考。
刘聪作为当代主要从事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其创作对于我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这篇文章不仅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提出关于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的诸多有益看法,而且挖掘出许多质量较高的当代艺术歌曲作品。
这篇文章主要是作者结合三场比赛提出的关于艺术歌曲以及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的一些思考,不足之处是缺少对相应重要作品的谱例分析。
古军生的期刊论文《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调性变换》④主要以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实践为对象,从众多严守调性的作品中选取较为典型的作品实例,对其作品中调性变换的创作手法、类型、结构意义等进行梳理归纳和审美分析,最后提出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恰当运用这一手法,是加强艺术歌曲音乐表现力、谋求新的艺术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篇文章关于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手法的归纳梳理对我课题研究中的艺术歌曲特征分析予以启发,然而该文仅仅将调性变换手法作为研究重点,对于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其他创作手法则没有去关注和研究。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