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2008 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为 10 亿元人民币。
2009 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238351 起,造成 67759 人死亡、275125 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 9.1 亿元,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 10.1%、7.8%、9.8%和 10.7%。
毕业综合实践课题
题 目: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 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专 业: 区 队: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目录
摘要............................................................ (1) 一、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 (1) 二、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2)
2003 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667507 起,这些事故造成 1.04372 万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33.7 亿元。
2004 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46.5 万起,死亡人数达 9.4 万人,是世界 发生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
2005 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450254 起,交通事故造成死亡 9.8738 万 人。
一、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
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目前“排名”世界第一。根据相关资料统计,自 2002 年起,因为交通事故,我国每年平均死亡 9 万人左右,伤 48 万人。下面是公安 部交管局历年公布的数据:
2002 年,中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77.3 万起,造成 10.9 万人死亡、56.2 万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33.2 亿元。
(一)死亡率高、损失严重 .................................... (2) (二)行为的违法性 .......................................... (2) (三)突然性 ................................................ (3) 三、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3) (一)人的因素 .............................................. (3) (二)道路因素 .............................................. (3) (三)管理体制存和交通法规因素 .............................. (4) 四、解决对策.................................................... (4) (一)控制人为因素,加强安全教育 ............................ (4) (二)加大管理力度 .......................................... (5) (三)整治道路交通隐患 ...................................... (5) 五、结语........................................................ (6)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研究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研究
事 故 数 量增 张 十分 明显 ,增 长 幅 度 之 大 世所 罕见 。 1 . 2 与 国外 城 市 比较 分 析 近些年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取得极大地成就 ,交通设施 也随之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交通设施的水平已基本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我 国的交通安全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 相I : P  ̄ N距甚远 ,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 。一个国家或地 交通安 全 水 平 常 用 万 车 死 率 和 1 0 万 人 口死 亡 率 两 个 评 价 指 标 来 体 现。 我 国的 1 0万 人 口死 亡率 和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相 差 不 多 , 但 万 车
中 图分 类 号 : U4 9 1 . 3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 O 一8 1 3 6( 2 0 1 3 ) 2 4 一( ) 1 3 0 一( ) 2
1 我 国道路 交通安 全现 状及事 故特 点分 析
1 . 1 我 国 城 市 道 路 交通 安全 状 况 分 析 随着全 国的各级 城市进行 畅通工程建设 ,相关 的法律法规 的健 全 ,执 法 和协 调 能力 的提 升 以及 人 们 的安 全 意识 的提 高 , 降低 了交通事故 的发 生率 和单一交通事故 的经济损失 。但是 , 随着 汽车数 量的增加 ,社会机 动化程度 的提高 ,交通安全形势 依 然严 峻 ,我们看一下我 国 2 0 1 0年的一组数据。 2 0 1 0年 , 全 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 3 9 0 6 1 6 4起 , 同比上升 3 5 . 9%. 适用简易程序处理 的道路交通事故 3 6 8 6 6 5 2 起 ,与去
科 S c i e n c e A m a t e u r s
2 0 1 3 年1 2 月
我 国道路 交通 事故特征分析研究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人们在谈摴蕯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撊恕⒊怠⒙贰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首先,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要因素是驾驶人的过失和疏忽。

驾驶人的违规行为如超速、闯红灯、疲劳驾驶等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驾驶人对交通规则和道路标志的不熟悉也会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其次,道路设计和交通设施存在缺陷也是交通事故的成因之一、道路的设计不合理、路面损坏、交通设施老化等因素都会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车辆技术的问题,如制动系统失灵、疲劳驾驶检测设备不完善等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首先,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驾驶人的交通法规和技能意识。

可以通过驾驶培训和考试等方式,加强对驾驶人驾驶技术和交通法规的培训,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通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促使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交通事故的防范意识。

其次,加强道路建设和交通设施的维护。

对于已存在的道路缺陷和交通设施老化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确保道路的交通安全性。

同时,在新道路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和道路条件,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和交通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加强车辆技术的监管和改进。

政府应加强对车辆技术的检测和监管,确保车辆的制动系统、疲劳驾驶检测设备等工作正常,减少车辆技术问题导致的事故发生。

同时,加强对车辆使用者的监管,严禁超载、超速等违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最后,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于驾驶人的违法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罚,使之付出相应的代价,同时起到儆戒作用,提高驾驶人的遵守交通规则意识。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通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改善道路设计和交通设施、加强车辆技术监管和加大执法力度,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

但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社会共识,才能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减少的目标。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摘要]中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极多、带来的经济损失极大,本文主要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常见的原因及治理方案,在人行横道使用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车道十字路口人行横道2000至2005年间每年中国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中国因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60多万人死亡,相当于每5分钟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死亡率为世界第一[1]。

因交通事故受伤的病人占医院病床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为本来就缺少资源的道路交通部门和医疗服务机构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这难道是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太快、车辆太多造成的吗?非也。

中国的汽车行业从本世纪初才进入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应该在4000万辆左右。

这一数字用13亿人来平均,人均汽车保有量在3%左右。

而只有1亿多人口,国土地域狭小的日本汽车保有量达到7000多万辆,美国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3]。

无论从绝对或相对数值来分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来说,我们的汽车太少了,汽车产业需要持续稳定发展。

一、通事故原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按方向分为:逆向、同向、交叉方向相撞事故;按故事中相撞对象分为:车车相撞、人车相撞、车物相撞。

从表一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交通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而在人车交叉相撞中才存在交通规则不清这一原因。

在车车相撞中:逆向相撞多在道路狭窄地段互不相让、或走错车道造成;同向相撞多数是在交通高峰期相互抢道、频繁换道造成。

交叉相撞多为抢道、抢时间所至。

在人车相撞中:逆向相撞多为走错车道造成、同向相撞多数是疲劳、酒后驾驶、不能礼让造成;交叉相撞多为违规、规则不清所至。

在车物相撞中:逆向、同向或交叉相撞多为疲劳、酒后驾驶、高速驾驶、技术差所至;当然也有外界环境突变的原因。

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一)车道相互分离1.逆向车道分离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都实施了利用隔离栏、绿化带将逆向车道分离,但是我们在修建高速公路的同时不要忘了进一步改建作为主体的国道、和其他公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用绿化带分离逆向车道。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这不仅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道路交通事故的防范工作。

二、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道路交通事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发生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期。

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中人、车、路、环境等因素都可能成为事故发生的诱因。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车辆因素主要是车辆的质量、性能、维护等方面;路因素包括道路的设计、建设、维护等方面;环境因素则包括天气、能见度等方面。

四、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比如,加强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车辆质量监管和维护,改善道路设计和建设,提高环境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等。

总之,道路交通事故的防范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加已成为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给人类带来了舒适和便捷的好处,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

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的增长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特别是近几年的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

然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依然严重,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

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

浅谈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及对策

浅谈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及对策

浅谈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及对策作者:苏进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5年第03期摘要: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迅速,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却在直线上升,这些交通事故的产生不但造成了大量生命的流失,同时也导致无数的家庭破灭,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开始引起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纷纷开始寻找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具体原因。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交通安全;特征分析;对策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道路交通成为当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也因此引发一系列交通方面的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稳定。

特别是交通事故问题,更是对人类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道路交通事故问题已经成为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正在逐年增加,已经以一种恶化的趋势方向发展,而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实在公路交通方面,公路交通方面的事故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城市道路交通。

而且这类交通事故主要也是发生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相较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死亡人数更多,而沿海地区又比内陆地区的交通事故多。

绝大多数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违反交通规则而引发的,很多司机超速行驶、违规超车以及酒驾等,这些都是交通事故引发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些由于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以及行人违章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比较频繁。

其中,低龄的机动车驾驶员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主体。

2 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2.1 人的原因。

交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性要求,因此人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交通事故都是人造成的。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驾驶人疏忽大意、操作失误以及违章行驶等。

而且也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交通活动也就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就提高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而且,人们都受到来自生活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制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

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征分析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交通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伴随着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问题也愈发严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其特征,以期为进一步改善交通安全状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of modern society, its status and role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the problem of traffic acciden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trafficaccidents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raffic safety conditions.本文将首先介绍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总体情况,包括事故数量、伤亡人数以及经济损失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以揭示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作者:刘强陆化普张永波邹博1 引言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每年全世界约有120万人(每天3000多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者多达5000万人。

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180亿美元,其中低收入国家损失高达650亿美元,超过了这些国家每年获得的国际援助的总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的规模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也引起了许多矛盾与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进而造成交通事故频繁。

在全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交通事故处于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的交通事故特别是交通死亡事故却处于上升趋势。

因此,探讨如何降低交通事故的高发率,降低事故损失,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传统的安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型:基于事故数的安全研究方法和非事故间接研究法。

前者对于安全评价的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其并非从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出发,因此对于安全的预测不是很理想;后者虽然克服了“事故数法”的许多缺陷,但从本质上讲它依然是事后数据,对前述问题的解决仍然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如何从定性的角度,研究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并通过收集的各种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交通事故的规律进行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事故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是文中研究的重点。

具体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具体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事故特点分析2.1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分析我国从2600年起由公安部与建设部组织全国的各级城市进行“畅通工程”建设。

规范了城市交通的秩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但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社会机动化程度的提高,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005年,全国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45万起.直接经济损失18.8亿元,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1234起,死亡270人,直接经济损失515万元。

近些年来我国的交通事故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各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万车死亡率趋势图由图2可以看出我国交通事故每年死亡人数还是很高的,虽然2003年以后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但其死亡人数并没有大幅减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极其严峻。

2.2 与国外城市比较分析万车死亡率和10万人口死亡率是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交通安全水平两个常用的评价指标。

我国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10万人口死亡率趋势图如图3所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10万人口死亡率并不高,但万车死亡率却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例如:2001年我国的万车死亡率为15.46,很多发达国家万车死亡率在2以下,同年日本仅为1.1,美国是1.9。

由此可见,我国的交通安全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图3我国各年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10万人口死亡牢趋势图2.3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分析1)混合交通状态是城市交通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发生交通事故的道路特点分析可知,近年来我国混合交通的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近50%,占事故死亡的60%左右。

无交通控制或仅有标志标线的道路交通事故占总数的近40%,占死亡人数50%(2001年)。

2)公路交通事故,尤其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2003年,我国公路交通事故次数及死亡人教分别是城市道路的1.4倍和3倍;2004年分别达到1.5倍和3.5倍,均有所增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日益严重。

2004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造成6235人死亡。

比2003年上升18.3%,平均每万公里死亡1829人。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事故率、死亡率均高于普通公路。

3)交通事故致死率和万车死亡率高交通事故致死率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伤亡总人数之比。

2003年和2004年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分别为17. 4%和18%。

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分别为10.8和9.2。

而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致死率保持在1%~4%之间,万车死亡率在1.2~5.9之间。

4)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事故严重2004年,交通事故次数及死亡人数位于前5位为浙江、广东、上海、山东、四川,事故总数占到了全国的42%,死亡人数占35.5%。

经济快速发展、客货运量增加、交通密度大,是这些地区交通事故增加的主要原因。

5)机动车驾驶人尤其是低驾龄驾驶人成为交通事故主要责任主体2004年,我国因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465083起,造成93550人死亡、435787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89.8%,87.4%和90.6%;驾龄不足3年的驾驶人肇事共造成33996人死亡,占机动车肇事致死亡人数的36.3%,比2002年增加了18015人。

6)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违法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交通事故的严重化。

2002年由交通参与者交通违法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达90%以上。

机动车驾驶员的违法操作、经验不足、行为规范差等造成了87%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的事故有3%,行人交通违法引起的有3%。

3 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实际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可以分为驾驶员、车辆以及道路与环境因素。

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成果一般都是基于上述3个因素的考虑。

如果换一个思考角度,其实任何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一个因素是交通冲突点的存在,另一个因素是在冲突点处有具有一定特性的交通流的通过。

新的思考方法给人们一个很好的启发:研究交通安全也可以从交通冲突点和交通流着手,通过研究交通冲突的发生过程。

交通流特性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并考虑微观的驾驶行为过程,来研究探讨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

3.1 交通事故发生机理分析3.1.1 冲突的发生过程交通冲突的发生过程可以用图4表示。

由图可以看到,交通冲突发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有交通冲突点的存在以及在冲突点处有交通行为者通过。

交通冲突的两种可能后果为交通事故与正常行驶。

图4 交通冲突的发生过程3.1.2 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交通冲突的实质是不安全交通行为的表现方式,其发展可能导致交通事故,也可能因为采取的避险行为得当而避免事故发生。

冲突和事故的区别在于是否发生财物损失或者人员伤亡。

3.1.3 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从图4中可以看到,交通冲突作为一种事故隐患,它可能由于驾驶员采取了及时和正确的避险行为而得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能由于驾驶员感知、判断、操作的失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出现。

这两种可能性,既取决于冲突的严重性,即冲突值的大小(F),同时也取决于交通行为者的避险能力(S)。

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可以表示如下:若S≥F则安全通过;若S<F则发生事故。

3.1.4 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图5中阴影部分表示事故发生的概率,可以看出,事故发生的概率既取决于交通行为者避险能力的概率分布,同时也取决于冲突值的大小。

图5 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图5很好地解释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即交通事故的随机性是由于交通行为者避险能力的差异(固有避险能力)以及随机因素(随机避险能力)引起的;同时也解释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倾向性,这里面又包涵两层意思,即固有避险能力的不同是交通事故存在高危人群的根本原因,而冲突值的大小则是产生事故多发点的根本因素。

3.2 道路交通事故的生成过程冲突点的存在是交通事故的隐患所在,交通行为者在参与交通过程中,每遇到一次交通冲突,他必须在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之间寻找均衡点,即交通行为者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其次,交通行为者也不愿意因为过度地考虑安全因素而使自己丧失通行权。

因此,交通行为者必须身处动态交通系统中,对复杂的其他交通行为者的行进状态进行感知判断,在确认他能够安全通过时,才会做出决策、动作。

若其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发生失误,则导致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可以用图6来表示。

图6 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3.3 交通事故致因分析通过对驾驶员责任事故的数据分析发现,感知错误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2032例属于驾驶员责任事故的道路交通事故的致因分析结果,感知错误占54.18%,判断决策错误占35.88%,动作错误仅占9.15%,而其他失误所占比例极少,仅为0.789%。

交通事故的随机性使得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难度。

但是,事故的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

为此通过分析事故的统计资料,利用科学的数据处理手段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统计规律性,并依据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采取相应的预测技术预测系统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从而为交通安全决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4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宏观规律分析4.1 交通安全性与机动化程度的关系分析交通安全性指国家或地区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程度,通常用万车死亡率为衡量指标。

这个指标能够综合反映交通安全法规的健全程度、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交通管理水平以及交通行为参与者的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水平。

图7 机动化程度与交通安全性(万车死亡图)图7是根据20世纪80年代处于不同机动化程度的21个国家的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统计数据,绘制的机动化程度和万车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图,图中横轴上的号码分别代表21个国家。

由图7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机动化程度的提高,万车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按照万车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可将机动化程度分为3个阶段:1)机动化程度小于50辆/干人,万车死亡率较大,通常在20人/万车以上。

说明处于机动化起步阶段,有关交通法规、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设施尚不完备,以车辆为基数的事故率较大。

印度、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处于这个水平。

2)机动化程度为50~200辆/千人,万车死亡率在20人/万车的水平上下波动。

该阶段,通过总结机动化初期的经验教训,加强了有关法规的健全和道路设施的完善,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所以万车死亡率有所下降。

但还没有达到完善和成熟,所以在中等水平上波动。

智利、马来西亚、土耳其、哥伦比亚、南非等国家处于该水平之列。

3)机动化程度大于200辆/千人,万车死亡率下降至10人/万车以下。

表明该类国家进入了成熟的机动化社会,已经建立起规范化的交通安全体系,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车辆、道路等交通安全设施也比较完备。

例如: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挪威等先进国家就已经进入这个阶段。

4.2 人身安全性与机动化程度的关系分析人身安全性指交通事故对人群安全的威胁程度,通常用10万人死亡率作为衡量指标,它是交通安全性与机动化程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即:人身安全性=交通安全性×机动化程度。

图8所示为不同机动化程度的21个国家人身安全性的变化曲线,横轴上的号码代表机动化程度不同的21个国家。

根据10万人死亡率指标的变化趋势,同样可以将机动化程度分3个阶段进行分析:第一阶段,机动化程度小于50辆/千人,10万人死亡率大致在15人/10万人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