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1003)一、专业介绍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学制四年,专业门类为医学技术类。

河北大学医学教育最早始于1949年9月建立的河北省卫生干部训练所,学校历经河北省保定卫生学校、保定医学院、保定地区卫生学校等发展历程,1983年改建为河北省职工医学院,2005年5月并入河北大学,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依托本校综合大学的治学优势,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设施完善,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与教学环境。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能较好的满足理论教学、实验、见习、实习等各教学环节的需要。

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拥有双能DR、数字乳腺摄影机、数字化胃肠机、16-cm 宽体探测器能谱CT、128层能谱CT、3.0T 磁共振扫描仪、DSA、ECT、PET-CT、直线加速器、大型彩色超声仪等专业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及各种基础实验室。

支持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

本专业的特色是医工结合,学生既掌握扎实的数理知识,又学习一定的医学知识,做到医工互促,医工互化,为各级各类医疗科研机构培养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系统的医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学基础知识及能力,能够在各级医疗一线及医疗科研单位从事临床影像检查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知识能力及素养要求(一)科学和学术领域1.1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较广泛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1.2 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信息科学及人工智能(AI)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1.3 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1.4 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撰写本专业的学术论文;1.5 掌握文献资料检索、信息查询的基本方法;1.6 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熟练应用医学伦理学的相关知识;1.7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高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实训教学场所基本要求 (1)2.1 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 (1)2.2 采光 (3)2.3 照明 (3)2.4 通风 (3)2.5 防火 (3)2.6 安全与卫生 (3)2.7 网络环境 (3)2.8 土建 (4)2.9 防护 (4)2.10 水暖电 (4)2.11 实训场所布置 (5)3 实训教学设备要求 (5)3.1 实训教学设备总体要求 (5)3.2 放射物理与防护实训室设备要求 (6)3.3 人体解剖实训室设备要求 (7)3.4 数字摄影(DR)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9)3.5 数字胃肠摄影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11)3.6 乳腺摄影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12)3.7 计算机体层成像(CT)检查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14)3.8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16)3.9 超声检查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19)3.10 影像诊断学实训室设备要求 (20)3.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22)3.12 医学影像设备学实训室设备要求 (22)3.13 核医学检查技术实训室设备要求 (24)4 实训教学管理与实施 (27)5 规范性引用文件 (28)6 参考文献 (29)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场所及设备的建设[1] [2],是达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具备的基本实训教学条件要求。

高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及有关培训机构可参照执行。

2 实训教学场所基本要求2.1 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实训教学场所按照实训教学内容来划分[3]。

实训教学场所面积是为满足40 人/班同时开展实训教学的要求。

实训教学场所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见表1。

表 1 实训教学场所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1续表2续表2.2 采光实训区和实训室的采光应符合GB/T 50033—2013 的有关规定。

《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类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类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8020011课程学时:40节学分:3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医学影像设备学简要介绍了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分类,使学生对该领域的历史和现状有概括的了解。

并分章节分别介绍了诊断用 x线机、数字x线摄影、CT、磁共振、核医学等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应用特点,为学习相关课程和将来从事临床实践谁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并使学生能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一般维修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课时分配表第一章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 4课时第一节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及分类(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l、常规 X线设备及 X线 X机的发展2、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体系的建立3、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简况第二节医学影像设备分类(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1、医学影像诊断设备:X线成像;磁共振成像、B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热成像;光学成像2、医学影像治疗设备:介人放射学系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系统第三节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1、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图像输人装置;图像数据库;数据通信网络;显示工作站2、远程放射学系统:低速、窄带;中速远程;宽带高速第二章诊断用X线机 8课时第一节概述(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诊断用X线机的发展史及分类(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诊断用X线机的发展史及分类(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诊断用X线机发展史与现状;诊断用X线机的组成第二节诊断用x线机各论(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各类诊断X线机的基本结构(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各类诊断X线机的基本结构(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l、透视用X线机:影像增强及电视系统;诊视床;遮线器2、普通摄影用X线机:X线管头支持装置;摄影床;滤线器3、消化道造影用X线机:有暗盒式;无暗盒式4、胸部摄影用X线机:胸片架;荧光缩影装置5、心血管造影用X线机:高压注射器,导管和心血管造影专用X线管头支架;X 线电影及录像6、其他诊断用X线机第三节诊断用X线管与高压发生装置(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x线管的基本结构及其规格。

最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最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2014-09-16 18:18课程编码:308032009学时:68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

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 38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实用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实用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二、专业代码620403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四、学制与学历三年制大专,专科五、就业面向1.各级医疗机构普通放射、X-CT、MRI、超声、放射治疗、NMI(核医学)等部门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岗位;2.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岗位。

表1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六、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医疗卫生行业或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求实的科学态度,能够从事医学影像技师、影像设备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主要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描述2、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知识要求人文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具有关爱他人、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专业知识: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具有扎实的X线、CT、MR、超声、DSA、核医学检查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具备一定医学影像设备维护和保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社会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能力要求通用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计算机运用、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职业能力:具有基本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具有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和放射治疗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能力;具有医学影像设备及PACS的管理、维护和保养的实践能力。

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二学期计划学时:180学时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影像诊断学是借助于X线、CT、MRI、超声、核医学与介入放射学的成像手段,使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显现出来,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农村、社区等医疗卫生单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实用型的影像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为确保本大纲的落实,达到培养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要求,本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及自身学科特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了影像诊断检查技术、胸部影像诊断等6个项目的情景学习。

通过这6个项目26个学习情景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遵循人才培养需求与规划行业发展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和要求相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和诚信服务的理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

确保教学大纲的全面落实。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本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而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二)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与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身特点,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3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3

中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医学影像技术(1008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医疗卫生机构放射科、CT室、核磁共振室、超声科、介入治疗科等部门,培养从事摄影、仪器操作、影像检查等医学影像技术工作高素质专业人员。

五、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医务人员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职业法律观念、医学伦理道德、医疗安全和社会卫生安全意识。

3.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4.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5.具有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医学影像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2.具有进行医学影像常用技术操作的能力。

3.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仪器、器械、药物、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进行统筹处理的能力。

4.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进行防护的能力。

5.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储存和打印的能力。

6.具有解决医学影像检查、影像后处理、超声检查、心电学以及放射治疗等的一般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7.具有运用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征象做出初步描述与判断的能力。

8.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仪器、器械进行保养和维护的能力。

9.具有排除医学影像设备简单故障的能力。

10.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并按工作程序处理公共卫生异常情况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医学影像技术(630403)、放射治疗技术(630414)、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580305)本科:医学影像技术(101003)八、课程结构九、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X243114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修课方式:限选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外伤、涎腺疾病频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以口腔颌面放射学为基础,辅以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灰阶超声、核素显像(RI)及磁共振成像(MRl)等医学影像检查内容。

使学生掌握X线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B超、CT诊断的基本知识。

了解MRI、介入放射学和数字减影的应用价值、前景和国内外新进展。

2.课程性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的课程,以《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之一。

4.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牙与牙周、颌骨、颌关节、涎腺正常X线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B超表现,掌握X线诊断的应用原理、检查方法、分析方法和诊断原则。

正确使用临床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熟悉其应用范围,学会观察分析影像学表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将为口腔临床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继续学习英定坚实的基础,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腔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共36学时。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介入放射学基础》课程标准

《介入放射学基础》课程标准

《介入放射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10006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使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以研究微创治疗为主的临床科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的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基本技术操作要领和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为临床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介入放射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密切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目标定位于医疗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传授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资料搜索等应用能力。

在素质培养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第2学期,课程总课时36学时,理论为30学时、实验为6学时。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基本技术操作要领和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为临床服务打好基础。

2.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全面了解和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基本操作技术、临床综合应用,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和实际操作要领,灵活应用这些技术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目标。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判断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并能够具体说出相关介入操作技术要领,能够解释相关疾病的介入治疗原理。

能把介入放射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疗工作中。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不怕苦、不怕脏、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医学影像技术概述

医学影像技术概述

医学影像技术概述
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医学技术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学位为理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要求掌握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操作普通X线、CT、MRI、DSA、放射治疗及核医学成像技术等的能力,能够灵活应用各种医学影像成像技术实施个性化检查方案,精通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开展有效的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活动。

此外,医学影像技术对医学诊断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医学影像为医疗诊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对医生、研究人员在医学和物理学相关知识方面的要求,以及在实际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以适用的需求。

该学科方向的研究、发展为我国医疗健康卫生事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极大缓解了我国居民对医疗健康卫生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学科目录或者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须修满 44 周,后方能取得参加毕业考试或论文答辩资格。 实习地点为各临床学院影像学科和三级医院影像科(包括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科 等)及大型影像设备的生产企业或培训基地。
4.2.11 课程计划管理 (1)院校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通常为教务处),这一职能 机构承担在医学院校领导下的课程计划制订操作、信息意见反馈、规划调整等具体工 作,主持课程计划的实施。 (2)课程计划管理必须尊重教师、学生和其他利益方代表的意见。 4.2.12 与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 教育计划应考虑与毕业后继续教育的有效衔接,并使毕业生具备接受和获取新知 识、新技能的能力。 4.3 学生成绩评定 4.3.1 学业成绩评定体系 院校必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研 究,应用和借鉴各种先进的考试方法,如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网络病例库为基础的 教学 PACS 网络考试等,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以便全 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 交流能力。 [注释] 评定体系包括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包括设备操作过程评价与反 馈、图像征象描述的评价与反馈、查阅实习手册等,终结性评定包括课程结束考试、 实习期间考试及毕业综合考试等。 4.3.2 考试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评价活动应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倡进 行多学科知识点的综合考试,以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鼓励以图像和案例为基础 的考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倡学生自我评估,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形 成。 [注释] 考试频次和类型应注意发挥考试对学习的导向作用,避免负面作用。 4.3.3 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
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概述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本标准以深化高等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推动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切实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影像核医学(核素诊断学)课程标准

影像核医学(核素诊断学)课程标准

《影像核医学》(核素诊断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影像核医学》(核素诊断学)是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必修临床医学课程。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疾病以及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近二十年来,核医学影像设备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引进国内以后,核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近十年来,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设备应用于临床,使影像医学进入分子水平。

本课程主要讲授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重点是使用核素显像剂在各系统、器官影像诊断中的原理、方法与临床意义。

核医学影像可做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医学影像诊断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医学影像专科医师、加强素质教育为目标,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施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建设。

(三)课程设计思路突出专科特点,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实施方法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影像核医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技能,并对核医学的发展前景和最新进展有所了解。

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了解核医学的工作流程,理解核医学影像诊断的原理,掌握主要临床适应证及典型异常图像特点,清楚影像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培养学员临床思维能力、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学员团体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分类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描述影像核医学特点,概括临床核医学的适用范围。

(2) 能清楚阐述核医学的显像原理,使用所学原理对图像作出正确判断。

(3) 能辨认各系统、器官的显像方式和种类,阐述主要系统显像的原理及方法。

(4) 能正确描述正常影像表现,对典型的异常影像做出正确判断,能够应用临床思维能力对典型病例进行鉴别诊断。

(5) 识别核医学各种仪器,基本操作方式和图像处理技术。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通过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教育教学方式,将高职院校学生们的思想格局进行开发与加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严格遵循思政教育元素的原则,对高职院校在医学影像方面的专业技术课程进行挖掘,使其符合对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特点,同时还要对专业课程在思政元素上的特殊性加以考虑,明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思政教育方向上的资源开发,使思政元素的教育理念及资源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开发。

为此,本文就高职院校在秉持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课程上的挖掘展开研究,并对此做相关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元素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Urban-RuralIntegration DevelopmentCai Chun jieYa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iChuan,Yaan 625000Abstract:Objiective: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fered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s and strengthens the ideological pattern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all-round and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ictly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and excavate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urses in medical imag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make them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student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the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ajor in the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clarified, so that the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resourc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lements can be developed from a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For this reason,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excavation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makes relevant elaborations.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引言: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下习近平对思想上所提出来并需全面贯彻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高校在对思想政治会议精神方面得到有效落实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得以办好的重要保障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二、专业代码620403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四、学制与学历三年制大专,专科五、就业面向表1 就业面向表所属专业大类所属专业类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62医药卫生大类6204医学技术类卫生影像技师医疗机构普放、CT、MR、介入、超声、核医学科室技术岗位医疗机构放射治疗技术岗位医学影像设备企业的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岗位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和放射医学技师(士)/初、中、高/卫计委1.各级医疗机构普通放射、X-CT 、MRI 、超声、放射治疗、NMI (核医学)等部门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岗位;2.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岗位。

表1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序号 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名称、等级、颁证单位)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普放、CT 、MR 、介入、超声、核医学科室技术岗位 X 线、CT 、MR 、DSA 、超声、核医学的影像检查与临床应用;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 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能正确接诊患者,并能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对突发和紧急事件能冷静应对,能与他人协作,有较强的团队协调能力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和放射医学技师(士)/初、中、高/卫计委2各级医疗卫生放射治疗方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大型医疗器械上岗机构的放射治疗技术岗位的制定与执行,放射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沟通能力,能正确接诊患者,并能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理解医嘱,安全和熟练使用设备,正确执行放疗计划。

有较强的团队协调能力 证和放疗物理师(士)/初、中、高/卫计委 3 医学影像设备企业的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岗位医学影像设备的营销、安装调试、维护保养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运用至营销实践中,并完成营销任务,有较强的团队协调能力,有较强的职场学习能力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卫计委六、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医疗卫生行业或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求实的科学态度,能够从事医学影像技师、影像设备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主要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2专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主要职业岗位名称典型工作任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普放、CT、MR、介入、超声、核医学科室技术岗位X线、CT、MR、DSA、超声、核医学的影像检查与临床应用;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放射治疗技术岗位放射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放射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医学影像设备企业的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岗位医学影像设备的营销、安装调试、维护保养2、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知识要求人文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具有关爱他人、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专业知识: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具有扎实的X线、CT、MR、超声、DSA、核医学检查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具备一定医学影像设备维护和保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社会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能力要求通用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计算机运用、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职业能力:具有基本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具有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和放射治疗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能力;具有医学影像设备及PACS的管理、维护和保养的实践能力。

(三)素质要求思想素质:具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文明礼仪和道德修养。

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敢于拼搏,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行医道德素养。

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自觉遵守工作岗位制度,勇于展现自我,乐于奉献,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团队协作精神,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专业素质:具有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能力。

具有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具有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设备、PACS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头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及四肢的常规X线检查和X线造影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图像处理能力;具有头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及四肢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图像处理能力;具有颅脑、眼部、脊柱与脊髓、胸部、乳腺、腹部、骨盆、关节等MR扫描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胸部、心脏、腹部、盆腔等超声检查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X线、CT、MRI、超声、核医学的诊断能力;具有一定的放射治疗方案制定和执行能力。

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磨练意志和毅力,养成自信、豁达、乐观的精神,能经受困难和挫折,自我调节各方压力,并能够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

身体素质:自觉进行体育锻炼,铸就健康的体魄,身体状况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七、毕业标准表3 毕业标准学时学分成绩证书社会实践2348(含实习640)149①每门考试课程的分数应大于或等于60分①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②全国计算应完成社会实践(如三下乡②考核课程均应合格③毕业设计评定合格④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且考核合格机等级证书等)不少于课时30节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简介(一)课程体系构建分析1.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4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1-1 X线的影像检查与临床应用1-2 CT的影像检查与临床应用1-3 MR的影像检查与临床应用1-4 DSA的影像检查与临床应用A1 安全和熟练使用设备A2 正确接诊患者,并能做好相关解释工作A3 语言沟通能力A4 理解医嘱A5 正确执行放疗计划A6 团队协调能力A7 有过硬的专业知识1-5 超声的影像检查与临床应用1-6 核医学的影像检查与临床应用1-7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2-1 放射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2-2 放射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3-1 医学影像设备的营销3-2 医学影像设备的安装调试3-3 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A8 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运用至营销实践A9 有较强的职场学习能力A10 图像处理能力A11 图像诊断能力A12 影像设备的PM能力2、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分析表5 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分析表专业核心课程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主要教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点)参考学时医学影像设备学1-73-13-23-3A1A7A8A12▲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掌握各种影像设备的设计原理和内部结构▲规范操作放射治疗设备的能力128X线检查与诊断技术1-13-23-3A1A2A3A4A6A7A9A10A11▲了解X线基础知识▲了解X线设备原理结构▲掌握X线设备的规范操作▲掌握X线影像诊断方法128CT检查与诊断技术1-23-23-3▲了解CT基础知识▲了解CT设备原理结构▲掌握CT设备的规范操作▲掌握CT影像诊断方法64MRI检查与诊断技术1-33-23-3▲了解MRI基础知识▲了解MRI设备原理结构▲掌握MRI设备的规范操作▲掌握MRI影像诊断方法64超声检查与诊断技术1-53-23-3▲了解超声波基础知识▲了解超声设备原理结构▲掌握超声设备的规范操作▲掌握超声影像诊断方法64放射治疗技术2-12-2▲了解放射治疗基础知识▲了解放射治疗设备原理结构▲掌握放射治疗设备的规范操作▲掌握放射治疗影像诊断方法32核医学1-6 ▲了解核医学基础知识32▲了解核医学设备原理结构▲掌握核医学设备的规范操作▲了解核医学影像诊断方法(二)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1、教学进程安排表表6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制 3 年层次大专类别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计划时数按学期分配的周学时考核方式学分总计理论实践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5、6学期16下17上17下18上18.5-19.516周16周2周16周2周8周2周30周2周必修课公共基础模块1 33815501 军事技能与安全教育 3 48 48 2周素质教育活动周素质教育活动周毕业设计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考查2 33815502 体育与健康1 2 32 32 2 考试3 33815503 体育与健康2 2 32 32 2 考试4 33815504 体育与健康3 2 32 32 2 考试5 3381510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 32 16 16 2 考试6 3381510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 32 16 16 2 考试7 338151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2 16 16 2 考试8 33815708 心理健康教育 1 16 8 8 讲座考试9 33815109 形势与政策 1 16 16 0 讲座讲座讲座讲座考试10 33815210 就业指导 1 16 8 82/1-8周考试11 33813211 创新创业基础 1 16 8 82/9-16周考试12 33815412 大学英语1 2 32 32 2 考试13 33815413 大学英语2 2 32 32 2 考试1114 33813314 计算机文化基础 4 64 32 32 4 考试15 33815215 大学应用语文 2 32 16 16 2 考试16 33815316 应用数学 2 32 16 16 2 考试17 338156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16 8 8 2/9-16周考查小计32 512 160 352 12 10 4 0专业基础模块1 33813218 医用电工基础 4 64 32 32 4 考试2 33813219 医用电子基础 4 64 32 32 4 考试3 33814120 人体解剖学4 64 32 32 4 考试4 33814121 生理学 2 32 16 16 2 考试5 33814222 病理学 2 32 16 16 2 考试6 33814223 药理学 2 32 16 16 2 考试7 33814224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2 32 16 16 2 考试8 33814325 临床医学概论 4 64 32 32 4 4 考试9 33814126 人体断层解剖学 2 32 16 16 4 考试10 33813127 放射物理与防护 2 32 16 16 2 考试33813128 影像信息与网络基础 4 64 32 32 4小计28 448 224 224 12 10 10 4专业技能模块1 33813129 医学影像设备学8 128 64 64 4 4 考试2 33813130 X线检查与诊断技术8 128 64 64 4 4 考试3 33813131 CT检查与诊断技术4 64 32 32 8 考试4 33813132 MRI检查与诊断技术 4 64 32 32 8 考试5 33813133 超声检查与诊断技术 4 64 32 32 4 考试6 33813134 介入放射学基础 2 32 16 16 47 33813135 放射治疗技术 2 32 16 16 4 考试128 33813136 核医学 2 32 16 16 4 考试9 33813137 医院见习 1 16 0 16 1周考试10 33813138 毕业实习40 640 0 64011 33813139 毕业设计指导及毕业设计与答辩4 64 0 64小计79 1264 272 992 0 8 12 28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程1 33815640 摄影知识与欣赏 1 16 16 考查2 33815241 公共关系与礼仪 1 16 16 考查3 33815642 音乐欣赏 1 16 16 考查4 33815243 中国酒文化 1 16 16 考查5 33815244 现代文学 3 48 48 考查6 33813445 电子商务 2 32 32 考查7 33815646 素描 2 32 32 考查8 33815647 吉他 1 16 16 考查小计 6 96 96专业拓展课程1 33813248 医用传感器2 32 16 考查2 33814349 医疗急救常识 2 32 16 考查3 33813350 医院信息化管理 2 32 16 考查4 33813151 放射诊断治疗控制 2 32 16 考查5 33813152 医学影像新技术 2 32 16 考查小计 4 64 64总学分学时(不含毕业实习)109 1744 816 928 24 28 24 32总学分学时(包含毕业实习)149 2384 816 1568 24 28 24 3213备注: 1.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49个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39个学分,选修课程为10学分(其中素质拓展模块为6学分,专业拓展模块为4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