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kēng徜mèi(2)空犷空旷(3)本指烟云、雾气弥漫的样子,文中指花香弥漫(4)鼻翼便萦绕起浓浓的花香。
【解析】
【详解】
(1)铿锵:kēngqiāng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衣袂yī mèi,基本意思是衣袖。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空犷”,正确为“空旷”。注意区分偏旁与字形。
故选A。
12.A
【解析】
这首诗应是古体诗,故A错误。
1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不会”应改为“会”;B中的“建设了”改为“建设的”;C中把“的桥梁”去掉。
【解析】
2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通假字如“与”同“举”;词类活用如“亲”,意动用法,以……为亲;古今异义词如“缘”,古义是沿着、顺着,今义是缘故。
2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注意句式特点等。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题中重点的词有:之,助词,的。甚,很,非常。异,对……感到惊异。
24.(1)甘美(2)困惑(3)每天(4)即使
25.(1)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2)人做学问,如果不是一天天进步,那就是在一天天退步。
26.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
27.①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②实践出真知;③学习的态度及好的学习方法对人生的重要性;④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⑤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⑥“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如: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详解】
仔细辨别通假字和易错字的读音,另外注意声调及其位置是否标对。通假字如“兑”不读duì,读作yuè;“学”不读作xué, 读作xiào;“与”不读作yǔ, 读作jǔ;“矜”不读作jīn读作guān;多音字“分”读作fèn。
19.yèyùyìy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易错字读音和多音字。注意“妪”的读音。
26.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分别是独立的意思不可分割。
23.试题分析: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选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的道理。可分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等句。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3)氤氲(yīnyūn)是汉语词语,指湿热飘荡的云气,烟云弥漫的样子。也有“充满”的意思。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结合语境“花香氤氲”理解,这里指花香弥漫。
(4)文中划线句子的主语如换成是“鼻翼”,句子可改为“鼻翼便萦绕起浓浓的花香。”
15.(1)A(2)窘;碍
【解析】
【分析】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冠”应读作“guān”,不要误拼为“guàn”,故A。
22.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学问。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
【解析】
【分析】
21.试题分析: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长”:增长、促进。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知”现代汉语里有“知道”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修辞手法是夸张。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故选A。
3.C
【解析】
【详解】
C.《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在学习上要安排一半的时间去热心帮助别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文: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3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比较阅读的能力。理解选文内容,明确题目中要求比较的内容,找出两篇文章内容上的相似点即可。大同社会即理想社会,世外桃源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两者都反映了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甲文提出的大同社会是纲领性的,而乙文有社会面貌的具体描述。甲文阐述了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表明作者的观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叙述渔人的见闻,描写了桃花源中的美景,表达方式侧重记叙或描写。
故选D。
10.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B.“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但卖炭翁ຫໍສະໝຸດ Baidu望天气再寒冷些。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选项错误。
故选B。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A.老翁在面对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的人时,他毫无反抗之力。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敢于反抗”分析有误。
乙文: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是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
【解析】
2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类活用的不同。古今异义词如“旨”古义味美、甘美,今义是意义、目的。“虽”在古文中有两种意思,“虽然”表示事实的确是这样,“即使”表示假设。文中面墙之士“既不出户,又不读书”不会有贤能,表示假设,翻译为“即使”。
2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注意句式特点等。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是故,所以,因此。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学,做学问。日,每天。
(2)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窘”不要误写为“窖”,“碍”不要误写为“隘”。
16.(1)同“溟”,海(2)迁徙(3)盘旋飞翔(4)山野中的雾气(5)代大鹏;这样(6)怎么(7)本来(8)哪里(9)追溯;本源(10)已经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然后”“困”“长”等字词的翻译。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逻辑上并不矛盾。“人”在这里指的是壮年男子。
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突出了诗人年老体弱,选项错误;
故选A。
9.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D.《卖炭翁》是叙事诗,选项中“抒情讽喻诗”说法错误。
20.逍遥游鲲鹏变化鹏飞南冥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的《逍遥游》,文章通过叙写“鲲的神奇变化”和“鹏的遨游飞南冥”两个故事,意在表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这一道理。概括内容时要做到语言简洁。
21.不增长、促进即使不通,理解不了
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A.矜同“鳏”,老而无妻;
B.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C.与同“举”,推举;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B.文中用的是类比手法,将“嘉肴的美味”与“道理的好处”进行类比,并没有用比喻手法,表述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详解】
C.有误,韩愈,字退之。
故选C。
7.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18.jiā yáofúyuèxiàojǔmùguānfèn
【解析】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领悟。首先要整体阅读原文,根据具体语境分析文章中心和观点态度,然后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启示,注意感悟和启示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甲文讲的是教与学相辅相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这句话强调学习要自我反思,“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是强调学习遇到困难要勉励自己。乙文作者观点是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指学习要与人交流,“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要出门学习并且体验,开阔视野。结合实际时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如做题,阅读,背诵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关键词:冥:通假字,同“溟”,海;野马,指的是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是:古今异义,这,这样;固:本来;(6)安:怎么;(8)安:哪里。
17.(1)翼垂(2)徙冥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28.(1)同“举”,推举,选举(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3)顺着,沿着(4)告辞。
29.(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2)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30.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解析】
【详解】
(1)铿锵:kēngqiāng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衣袂yī mèi,基本意思是衣袖。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空犷”,正确为“空旷”。注意区分偏旁与字形。
故选A。
12.A
【解析】
这首诗应是古体诗,故A错误。
1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不会”应改为“会”;B中的“建设了”改为“建设的”;C中把“的桥梁”去掉。
【解析】
2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通假字如“与”同“举”;词类活用如“亲”,意动用法,以……为亲;古今异义词如“缘”,古义是沿着、顺着,今义是缘故。
2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注意句式特点等。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题中重点的词有:之,助词,的。甚,很,非常。异,对……感到惊异。
24.(1)甘美(2)困惑(3)每天(4)即使
25.(1)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2)人做学问,如果不是一天天进步,那就是在一天天退步。
26.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
27.①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②实践出真知;③学习的态度及好的学习方法对人生的重要性;④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⑤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⑥“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如: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详解】
仔细辨别通假字和易错字的读音,另外注意声调及其位置是否标对。通假字如“兑”不读duì,读作yuè;“学”不读作xué, 读作xiào;“与”不读作yǔ, 读作jǔ;“矜”不读作jīn读作guān;多音字“分”读作fèn。
19.yèyùyìy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易错字读音和多音字。注意“妪”的读音。
26.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分别是独立的意思不可分割。
23.试题分析: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选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的道理。可分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等句。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3)氤氲(yīnyūn)是汉语词语,指湿热飘荡的云气,烟云弥漫的样子。也有“充满”的意思。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结合语境“花香氤氲”理解,这里指花香弥漫。
(4)文中划线句子的主语如换成是“鼻翼”,句子可改为“鼻翼便萦绕起浓浓的花香。”
15.(1)A(2)窘;碍
【解析】
【分析】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冠”应读作“guān”,不要误拼为“guàn”,故A。
22.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学问。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
【解析】
【分析】
21.试题分析: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长”:增长、促进。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知”现代汉语里有“知道”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修辞手法是夸张。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故选A。
3.C
【解析】
【详解】
C.《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在学习上要安排一半的时间去热心帮助别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文: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3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比较阅读的能力。理解选文内容,明确题目中要求比较的内容,找出两篇文章内容上的相似点即可。大同社会即理想社会,世外桃源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两者都反映了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甲文提出的大同社会是纲领性的,而乙文有社会面貌的具体描述。甲文阐述了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表明作者的观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叙述渔人的见闻,描写了桃花源中的美景,表达方式侧重记叙或描写。
故选D。
10.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B.“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但卖炭翁ຫໍສະໝຸດ Baidu望天气再寒冷些。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选项错误。
故选B。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A.老翁在面对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的人时,他毫无反抗之力。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敢于反抗”分析有误。
乙文: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是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
【解析】
2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类活用的不同。古今异义词如“旨”古义味美、甘美,今义是意义、目的。“虽”在古文中有两种意思,“虽然”表示事实的确是这样,“即使”表示假设。文中面墙之士“既不出户,又不读书”不会有贤能,表示假设,翻译为“即使”。
2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注意句式特点等。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是故,所以,因此。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学,做学问。日,每天。
(2)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窘”不要误写为“窖”,“碍”不要误写为“隘”。
16.(1)同“溟”,海(2)迁徙(3)盘旋飞翔(4)山野中的雾气(5)代大鹏;这样(6)怎么(7)本来(8)哪里(9)追溯;本源(10)已经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然后”“困”“长”等字词的翻译。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逻辑上并不矛盾。“人”在这里指的是壮年男子。
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突出了诗人年老体弱,选项错误;
故选A。
9.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D.《卖炭翁》是叙事诗,选项中“抒情讽喻诗”说法错误。
20.逍遥游鲲鹏变化鹏飞南冥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的《逍遥游》,文章通过叙写“鲲的神奇变化”和“鹏的遨游飞南冥”两个故事,意在表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这一道理。概括内容时要做到语言简洁。
21.不增长、促进即使不通,理解不了
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A.矜同“鳏”,老而无妻;
B.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C.与同“举”,推举;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B.文中用的是类比手法,将“嘉肴的美味”与“道理的好处”进行类比,并没有用比喻手法,表述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详解】
C.有误,韩愈,字退之。
故选C。
7.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18.jiā yáofúyuèxiàojǔmùguānfèn
【解析】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领悟。首先要整体阅读原文,根据具体语境分析文章中心和观点态度,然后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启示,注意感悟和启示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甲文讲的是教与学相辅相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这句话强调学习要自我反思,“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是强调学习遇到困难要勉励自己。乙文作者观点是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指学习要与人交流,“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要出门学习并且体验,开阔视野。结合实际时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如做题,阅读,背诵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关键词:冥:通假字,同“溟”,海;野马,指的是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是:古今异义,这,这样;固:本来;(6)安:怎么;(8)安:哪里。
17.(1)翼垂(2)徙冥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28.(1)同“举”,推举,选举(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3)顺着,沿着(4)告辞。
29.(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2)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30.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