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压强_典型例题(含答案)
固体压强—叠放问题
m 甲<m 乙 m>甲 m 乙
B.P 甲>P 乙 D.P 甲>P 乙
m 甲>m 乙 m 甲=m 乙
【拓1】 同种材料制成的几个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粗细、高度各不相同,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则( )
A.较高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B.较粗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C.质量较大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D.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练2】 关于压强的概念,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压强只和压力有关 B.压强只和受力面积有关 C.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都有关 D.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都无关
)
【练3】 如图 17 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在螺钉下加一个 大垫圈 A
图钉帽的面积都 做得较大 B
切蛋器装有很细的 钢丝 C 图 17
【拓1】 图6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斧刃磨得很锋利 图6
在铁轨下面铺枕木
A
B
C
D
【拓2】 如图7所示,小明同学双脚陷入泥沼,当他拔起右脚时,他的左脚(
)
图7 A.陷入的深度不变,因为泥沼受到的压力不变 B.陷入的深度不变,因为泥沼受到的压强不变 C.陷得更深,因为泥沼受到的压强增大 D.陷得更深,因为泥沼受到的压力增大 【拓3】 (多选)某段水平公路路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8× 105Pa。有一辆载重汽车自重 10t,最大载 15t。汽车有 10 个轮子,每个轮子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是 400cm2,车厢内部尺寸为 8m× 2m× 0.5m。 已知沙子的密度为 2.4× 103 kg/m3,g=10N/kg,则载重汽车装满沙子时( A.超载了 4.2 t B.没有超载,还可以再装 0.5 m3 沙子 C.对路面的压强大于最大压强 0.3× 105 Pa,会损坏公路 D.对路面的压强小于最大压强 0.7× 105 Pa ,不会损坏公路 )
2019届上海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固体压强选择专题(含答案)
专题三:固体压强选择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乙,则()A.P 甲可能等于P 乙B.P 甲一定大于P 乙C.P 甲可能小于P 乙D.P 甲一定小于P 乙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同,沿竖直方向从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并将切除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 甲>p 乙B.p 甲<p 乙C.p 甲=p 乙D.都有可能3.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1,若将两正方体同时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 后(△V=0.5V 甲),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 1一定大于p 2B.p 1一定小于p 2C.p 1一定等于p 2D.p 1可能大于p 24.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均为p 0.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p 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 甲<p 乙<p 0B.p 甲<p 0<p 乙C.p 乙<p 0<p 甲D.p 乙<p 甲<p 0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在它们的上部分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F 甲、F 乙和压强p 甲、p 乙的关系是()A.F 甲<F 乙,p 甲<p 乙B.F 甲>F 乙,p 甲<p 乙C.F 甲<F 乙,p 甲>p 乙D.F 甲>F 乙,p 甲>p 乙6.甲、乙两个等高的实心均匀圆柱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前和p 乙前,如图所示,把它们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甲剩余部分质量大于乙,再将甲截下部分置于乙上方中央,乙截下部分置于甲上方中央,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后和p 乙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p 甲前可能等于p 乙前B.p 甲后一定等于p 乙后C.p 乙前可能大于p 甲后D.p 甲前一定大于p 乙后7.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和p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 甲可能小于p 乙B.p 甲一定小于p 乙C.p 甲可能大于p 乙D.p 甲一定大于p 乙8.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中央,如图所示.从顶点A 沿虚线将M 部分截去,关于剩下N 部分对桌面压强与截去角度α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增大而增大B.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增大而减小C.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D.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体积为V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A.P 甲=P 乙B.P 甲>P 乙C.P 甲<P 乙D.都有可能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 甲′和F 乙′、压强p 甲′和p 乙′的关系是()A.F 甲′>F 乙′,p 甲′>p 乙′B.F 甲′>F 乙′,p 甲′=p 乙′C.F 甲′>F 乙′,p 甲′<p 乙′D.F 甲′=F 乙′,p 甲′>p 乙′11.如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 高度相等,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 A ′、h B ′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A ′、p B ′的关系是()A.h A ′>h B ′,p A ′<p B ′B.h A ′>h B ′,p A ′>p B ′C.h A ′<h B ′,p A ′>p B ′D.h A ′<h B ′,p A ′<p B ′12.如图所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1:1,现将9个这样的长方体在水平面上叠放成一个正方体,然后抽走其中一块,在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其对地面的最大和最小压强之比为()A.1:1B.9:8C.3:2D.8:613.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 甲'一定小于m 乙'B.m 甲'一定等于m 乙'C.m 甲'一定大于m 乙'D.m 甲'可能等于m 乙'1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为了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设想:沿竖直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小红设想: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若用“一定不行”、“可能不行”、“一定行”做三个表情包,则“可能不行”的表情包()A.给小明B.给小红C.两人都给D.两人都不给15.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C.D.16.均匀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的值()A.一定大于1B.一定小于1C.可能等于1D.可能小于117.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S 甲>S 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A.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C.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1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如图所示,则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甲、p 乙和压力F 甲、F 乙的关系是()A.p 甲<p 乙,F 甲<F 乙B.p 甲<p 乙,F 甲>F 乙C.p 甲>p 乙,F 甲<F 乙D.p 甲>p 乙,F 甲>F 乙1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的大小关系分别为.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1参考答案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因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p=ρ甲gh 甲=ρ乙gh 乙,即ρ甲=,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V 后,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减少量:△p====,则两正方体减小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ρ乙Vg(﹣)=ρ乙Vg(﹣)=ρ乙Vg =ρ乙Vg ,因V 甲>V 乙,所以,△p 甲﹣△p 乙<0,即△p 甲<△p 乙,因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后,乙减少的压强较大,所以,甲剩余部分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的压强,即p 甲一定大于p 乙.故选B.2.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按相同的比例分别截取一部分,剩余部分的压强仍然相等;设甲截取一部分为△m 甲,设乙截取一部分为△m 乙,因为是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按相同的比例分别截取一部分,则△G 甲>△G 乙,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由S 甲>S 乙、△G 甲>△G 乙、=可知,<,2即p 甲′<p 乙′.故选B.3.由于物体对水平表面的压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则如图所示放置时,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1===+;当切去相同的体积△V后,乙对地面的压强p 2===+;乙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p 乙=====ρ乙gh 乙,当乙正方体是沿竖直方向切去时,p乙′=====ρ乙gh 乙,所以,=;由于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如图:则:△V=0.5V 甲=0.5h 甲3,△V=△V 乙=h 乙2L 乙,所以,0.5h 甲3=h 乙2L 乙,即:h 甲2×h 甲=h 乙2L 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则:h 甲2<h 乙2,所以,h 甲>L 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则h 甲<h 乙所以,h 乙>L 乙;由于S 乙′=h 乙(h 乙﹣L 乙)=h 乙2﹣h 乙L 乙>h 乙2﹣h 乙×h 乙=h 乙2=S 乙,所以,2S 乙′>S 乙;3则>;由此分析可知:p 1>p 2.故选A.4.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甲=﹣﹣﹣①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乙=﹣﹣﹣②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可得ρ甲ga=ρ乙gb,由于a 小于b,所以ρ甲>ρ乙;据ρ=可知,m=ρv,即甲切去的质量大于乙切去的质量,即G 甲切>G 乙切﹣﹣﹣⑤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甲′=﹣﹣﹣⑥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乙′=﹣﹣﹣⑦由①⑤⑥可知,p 甲′<p 甲=p 0﹣﹣﹣⑧由②⑤⑦可知,p 乙′>p 乙=p 0﹣﹣﹣⑨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p 甲′<p 0<p 乙′.故选B.5.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地面受到的压强:p======ρgh,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p=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V 后,切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切去部分的重力G 甲<G 乙,已知S 甲>S 乙,由V=Sh 可知截去的高度关系:4△h 甲<△h 乙,减小的压强:△p 甲=ρ甲g△h 甲,△p 乙=ρ乙g△h 乙,△p 甲<△p 乙,因为原来压强相等,所以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甲>p 乙;因为F=pS,S 甲>S 乙,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F 乙.故选D.6.、根据甲、乙等高,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V 甲<V 乙则ρ甲>ρ乙,根据P=ρgh,ρ甲>ρ乙,h 甲前=h 乙前P,则p 甲前>p 乙前故A 错误.截去前后图象对比情况如图,B、截取以后S 甲后>S 乙后,G 甲后与G 乙后的重力关系不能确定所以P 甲后和p 乙后关系不能确定,故B 错误.C、乙前和甲后相同高高度,上部分重力相同,下部分甲后重力较大,则G 甲后>G 乙前,S甲后<S 乙前,根据P=得,p 乙前<p 甲后,故C 错误.D、甲前和乙后相同高高度,上部分重力相同,下部分甲前重力较大,则G 甲前>G 乙后,S甲前<S 乙后,根据P=得,p 甲前>p 乙后,故D 正确.故选D.7.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甲1=﹣﹣﹣①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乙1=﹣﹣﹣②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5可得ρ甲ga=ρ乙gb甲切去部分的重G 甲切=ρ甲gV 甲切=ρ甲ga 2h﹣﹣﹣③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G 乙切=ρ乙gb 2h﹣﹣﹣④③:④有==>1可得G 甲切>G 乙切﹣﹣﹣﹣⑤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甲=﹣﹣﹣⑥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乙=﹣﹣﹣⑦由①⑤⑥可知,p 甲<p 甲1﹣﹣﹣⑧由②⑤⑦可知,p 乙>p 乙1﹣﹣﹣⑨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p 甲<p 乙.故选B.8.(1)假设截去角度α等于45°时,M 和N 对桌面的压强相同,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如图,沿红色虚线截去,此时剩下N 部分受力面积S 不变,F 增大,由p=可知,压强增大,故可得出的结论: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减小而增大,故AC 错误;(2)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时,如图,沿蓝色虚线截去,由于立方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因此此时剩下N 部分受力面积S 和F 成比例减小,由p=可知,压强不变,故B 错误,D 正确.故选D.9.由图可知:h 甲>h 乙,由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6因此根据p======ρgh 得:ρ甲gh 甲=ρ乙gh 乙,所以,ρ甲<ρ乙;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体积,由G=mg=ρVg 可知:切去部分的物体重力G 甲<G 乙;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根据p=可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甲;p 乙′==<=p 乙;由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所以,p 甲′>p 乙′.故选B.10.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地面受到的压强:p======ρgh,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p=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V 后,S 甲>S 乙,由V=Sh 可知截去的高度关系:△h 甲<△h 乙,减小的压强:△p 甲=ρ甲g△h 甲,△p 乙=ρ乙g△h 乙,△p 甲<△p 乙,因为原来压强相等,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 甲′>p 乙′;因为F=pS,S 甲>S 乙,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F 乙′.故选A.1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G A <G B ,物体A、B 高度相等,则由G=mg=ρVg=ρgSh 可得:ρA gS A h<ρB gS B h,∴ρA S A <ρB S B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即:m A ′=m B ′,由ρ=得m=ρV 可得:ρA V A ′=ρB V B ′,即:ρA S A h A ′=ρB S B h B ′,∴h A ′>h B ′,故CD 错误;∵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压力相等,∴根据p=可知:p A ′<p B ′故A 正确,B 错误.故选A.12.由题意知,不管从哪里任意抽取一块,其重力都相等,因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所以其对地面的压力都相等;从最下层抽取一块,此时压强最大,从上面两层任意抽取一块,此时压强最小,∵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1:1∴最大受力面积和最小受力面积为3:2,由p=可得,最大和最小压强之比为3:2.故选C.13.设切去的高度为h,因为甲、乙均匀实心正方体,故p=====ρgh;又因为甲、乙对地面压强的相等,所以ρ甲gh 甲=ρ乙gh 乙,即ρ甲h 甲=ρ乙h 乙,又因为ρ甲>ρ乙,故h 甲<h 乙;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乙',则==因为h 甲<h 乙,则h 甲﹣h<h 乙﹣h;故<1,所以剩余部分的质量m 甲'小于m 乙',故选A.14.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小明的设想:沿竖直方向截取部分乙后,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将部分乙放在甲上后,能增大甲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甲对面的压强,由于甲的底面积是一定的,所以增加部分乙的重力后,甲对地产生的压强有可能达不到乙的压强,故应该把“可能不行”的表情包给小明;小红的设想: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后,乙的压强会减小,甲的压强会增大,故一定能达到压强相等.故选:A.15.海绵的凹陷程度反应了正方体对海绵压强的大小,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由p=可知,甲、乙对海绵的压强都减小,所以海绵的凹陷程度应减小.A、由图知,甲使海绵凹陷的更深,故A 错误;B、由图知,甲和乙使海绵的凹陷都变小,故B 正确;C、由图知,甲使海绵凹陷程度变小,乙使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变,故C 错误;D、由图知,甲使海绵凹陷程度变小,乙使海绵的凹陷程度增大,故D 错误.故选B.16.设甲乙两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a、b,由题知a<b,如图所示: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质量前,p 甲=p 乙;则有ρ甲ga=ρ乙gb,所以ρ甲a=ρ乙b﹣﹣﹣﹣﹣﹣﹣①,设两正方体切去的厚度分别为a′、b′,截去的相同质量,由密度公式可得ρ甲a 2×a′=ρ乙b 2×b′﹣﹣﹣﹣﹣﹣﹣﹣②,由①②可得aa′=bb′,即切去部分的底面积相同,由题意可知,原来正方体的底面积关系为S 甲<S 乙,则此时甲的底面积与原来相比,其底面积变化更大;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由于此时甲的底面积与原来相比变化更大,所以甲增加的压强更大,故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 甲′大于p 乙′,则p 甲′:p 乙′的值一定大于1.故选A.17.A、根据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且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可以直接得到甲的密度大于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同的部分,根据F=G=mg=ρgV 可以得到甲减小的压力就要大于乙减小的压力,但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最后甲的压强不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A 错误;B、两物体原来的压强相等,因为甲、乙都是长方体即柱体,由于原来的压强相同,由公式p=ρgh 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在h 甲小于h 乙条件下,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由公式p=ρgh 可知,甲对水平面的减小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面减小的压强,所以最后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B 错误;C、两个物体原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图知甲、乙的重力不确定,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同的部分,作用面积不变,两个物体减小的压力相同,由于甲的受力面积较大,故甲减小的压强较小,则么甲剩余部分的压强一定大于乙剩余部分的压强,故C 正确;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则甲增加的压力与乙增加的压力相等,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甲增加的压强较小,最后甲的压强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B 错误.故选C.18.(1)由图知,切去后甲切去部分与甲整体的比例大于乙切去部分与乙整体的比例,所以剩余部分占整体的比例甲的小于乙的比例,由于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质量相等,所以甲剩余部分的重力小于乙剩余部分的重力;由于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与重力相等,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F 甲<F 乙;由图知,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由p=可知,p 甲<p 乙.故选A.19.(1)∵两物体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G 甲=G 乙,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 甲=F 乙时,G 甲=G 乙,由图可知,V 甲>V 乙,S 甲>S 乙,∵ρ==,∴ρ甲<ρ乙,∵p=,∴p 甲<p 乙;(2)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L,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且ρ甲<ρ乙,则根据p=ρgL 可知,甲减小的压强小于乙减小的压强,所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为p 甲′>p 乙′.故答案为:ρ甲<ρ乙、p 甲<p 乙;p 甲′>p 乙′.。
固体压强的计算
固体的压强
1.压强的概念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压强的计算公式:
N
m2
Pa
3.固体压强的常规计算法:
先压力F=???,后压强p=F/S 4.固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压强的特殊计 算法: 先压强p=ρgh,后压力F=pS
思考题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将一个质量为1 kg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斜面上,如图
所示,它对斜面 的压力为物重的0.5倍.请画木块受到的重力
和木块斜面压力的图示(g=10N/kg)
重力G=mg=1 kg×10 N/kg=10 N
压力F=0.5 G=0.5×10 N=5 N
再按图示法的方法作出重力和压力的图示,如图所示.(图略)
【例2】封冻的江河冰面最大能承受的压强是0.5×105 Pa,
【答案】4 N
图5-1-15
思考题:
1.如图,物体重1.5N,跟墙的接触面积是25cm2,受水平 力F=4N的作用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则物体对墙面的压力 多大?对墙面的压强多大?
F=4N P=1.6×103Pa
2.如图,一物体重60N,放在水平地面上,它的上表面的 面积是20cm2,下表面面积是30cm2,试计算两图中物体 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多大?
一辆坦克的质量是25 t,它的一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3.5 m2,问这辆坦克能不能从冰面上通过?
解法一:F=G=mg=25×103 kg×9.8 N/kg=2.45×105 N
S=2×3.5 m2=7 m2 坦克对冰面的实际压强是P=F ∵P<P最大
/
S=
2.45 105 7m 2
N
=0.35×105
(2)4×103 Pa
固体压强简单计算(答案版)
s=10cm2=1×10-3m2
P水= ρgh=1×103×10×0.25=2.5×103(Pa)
F水=Ps=2.5×103×1×10-3=2.5(N)
(2) 外力F的大小;
解:对玻璃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
F水=G+F
F=F水-G
=2.5-0.5
F水
=2(N)
G F
(3) 该同学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先保持玻璃管在水中的位置不变,然后向玻璃管 内缓慢地倒入该液体,当倒入深度达到20cm时,发现塑料片刚好下落,那么该液体 的密度为多少?
求: (1) 圆柱体A的密度;(2) B对地的压强(g=10N/kg).
解:(1)hA= 8cm=0.08m
ρA=PA/ghA=2000÷(10×0.08)=2.5×103(kg/m3)
(2) hB= 10cm=0.1m
PB= ρBghB=3×103×10×0.1=3000(Pa)
P地=(FA+FB)/sB= (PAsA+PBsB)/sB
F=Ps= 5×103×0.5=2.5×103(N) G0=mg=10×10=102(N) G物=F-G0=2.5×103-102=2.4×103(N) M物=G物/g=2.4×103÷10=2.4×102(kg)
9、赵平同学在一块平放于沙地的木板上行走, 已知木板重200N,木板的面积是0.5 m2,每只 鞋的底面积是200 cm2,且他在木板上行走时 对木板的压强是3×104 pa,求: (1)赵平站在木板上木板受到的压强; (2)赵平的体重;
A. Ga>Gb>Gc, pa>pb>pc B. Ga>Gb>Gc, pa=pb=pc C. Ga<Gb<Gc, pa<pb<pc D. Ga=Gb=Gc, pa<pb<pc
固体压强的计算(共40道题)
1.用40牛顿的力将0.1牛顿的图钉按进竖直的墙壁,钉帽面积是0.8厘米2,钉尖面积是0.05毫米2,求
钉帽和墙壁所受的压强各是多少?
2、5×105帕;8×108帕
2.底面积为0.1m2的物体A重300N,放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拉力F拉着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
运动.已知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为物重的0.1倍,求:
(1) 拉力F的大小;(2)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1)F拉=30N;(2)F压=G=300N,P=3000Pa
3.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 kg,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m2.则:
(1)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多少?
(2)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多少?(g=10N/kg,写出带公式的运算过程)
(3)骆驼脚掌约为马蹄掌的三倍,这样大的脚掌好处是 ____ _____
F=4000N
骆驼的脚掌底部的面积大,有利于减小对沙地的压强,便于在沙漠中行走.
4.一位同学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 ,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是16000pPa,则
他对地面的压力多大?行走时他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48032000
5.郑成功塑像的总质量是5×105㎏,底坐由长42m,宽5m的花岗岩制成。
请问
⑴:塑像所受的总重力是多少?
⑵塑像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多少?
⑶地面受到塑像对它的压强是多少?(g=10N/㎏)
G=5×106N ;F=G=5×106N P=2.38×104Pa
6.质量为50t的坦克对水平路面产生的压强是105 Pa.求它每条履带和地面的接触面积.。
第九章 固体压强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训练(A卷+B卷+C卷)【有答案】
固体压强计算专题A卷1.将一个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5m2的长方体,放到面积为8m2的水平桌面中央,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g=10N/kg)()A.2.5Pa B.25Pa C.40Pa D.400Pa2.图中的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为()A.5Pa B.10Pa C.50Pa D.500Pa3.某同学的体重是480N,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60cm2.这个同学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A.1.5×104 Pa B.3.0×104 Pa C.3.0×102 Pa D.1.5×102 Pa 4.煎饼果子是北京人爱吃的一种早点。
假如摊一个煎饼用90g面糊,一个60g 的鸡蛋,在烧热的鏊子上摊成一个面积600cm2,厚度均匀的薄饼,如图所示。
此时薄饼对鏊子的压强大约为()A.2Pa B.25Pa C.200Pa D.250Pa5.把一重为20N、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A,叠放在重为10N、边长为5cm的正方体B正上方,则A对B的压强是()A.4×103Pa B.8×103Pa C.2×103Pa D.3×103Pa 6.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重力之比是3:1,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比是()A.9:2B.1:2C.2:1D.2:97.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5cm和10cm的正方体A和B均放在水平台面上,若A、B的质量之比为1:2,则A、B对水平台面的压强之比为()A.2:1B.1:2C.1:4D.8:18.马鞍山市民越来越热衷骑“ofo”出行,如下图所示,某广告片段中鹿晗正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人和车总质量为75kg,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3×10﹣3m2,则车对地面的压强p=Pa.(g=10N/kg)9.本重4N的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大约为500cm2,则书对桌面的压强约为Pa,如果在书上放一只笔袋,则书对桌面的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0.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质量约为400kg,脚掌总的接地面积约为8×10﹣2m2,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压强为Pa.骆驼脚掌约为马蹄掌的三倍,有利于(选填“增大”或“减小”)对地的压强。
(含答案)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专题训练(经典)
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右侧截去一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正方体()A.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甲=S′乙B.剩余部分的体积V′甲=V′乙C.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D.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甲<△p乙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F甲、△F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为△P甲、△P F′甲、F′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P′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位A.F′甲可能大于F′乙B.P′甲可能小于P′乙C.△F甲一定大于△F乙D.△P甲可能小于△P乙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质量相等.若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的()A.甲的体积可能等于乙的体积B.甲的质量可能小于乙的质量C.甲对地面压强可能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D.甲对地面压力可能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5.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A.B.C.D.第1页(共26页)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甲、乙上表面中央都施加竖直方向的力 FF 乙(均小于甲、乙的重力),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F 甲、F 乙的方向和大小关系可能是()甲和A .都竖直向上, F 甲=F 乙B.都竖直向下, F 甲=F 乙C. F 甲竖直向上, F 乙竖直向下, F 甲<F 乙D. F 甲竖直向下, F 乙竖直向上, F 甲<F 乙7.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V 甲>V 乙>V 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相等的力F(力 F 小于物体重力),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A .P 甲<P 乙<P 丙B.P 甲>P 乙>P 丙C.P 甲=P 乙=P 丙D.P 甲=P 乙>P 丙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 .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 .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9.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p 乙,则()A .p 甲一定大于p 乙B.p 甲可能小于p 乙C.p 甲一定等于p 乙D.p 甲可能等于p 乙10.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ρ甲<ρ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一部分,且使甲、乙两个立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A .p 甲>p 乙B.p 甲=p 乙C.p 甲<p 乙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1.均匀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的值()A .一定大于 1 B.一定小于 1C.可能等于 1 D.可能小于 1第2页(共26页)12.如图所示的圆柱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m甲=m乙,ρ甲>ρ乙.现准备分别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部分物体后,再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以下截法中,有可能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水平截去相同的高度B.水平截去相同的体积C.水平截去相同的质量D.按原来高度的比例,水平截去相等比例的部分高度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甲和h乙(h甲>h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压力变化量的关系为(选填“一定”或“可能”)△F甲△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质量,则截去的高度之比△h甲:△h乙为.1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己知r甲=2r乙,h甲=2r甲,h乙=r乙,则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若在两个圆柱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之比△F甲:△F乙=.1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密度ρ甲ρ乙,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 乙(选填:“>”、“<”、或“=”).三.解答题(共15小题)﹣3 16.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正方体,物体A的体积为1033千克/米,物体B的质量为10千克.求:0.2米.物体A的密度为2×10米3,物体B的边长为(1)物体A的质量m A.(2)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3)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只在竖直方向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力可以让两物体对地面压强相等?第3页(共26页)3 17.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密度为2×10物体B的质量为13.5千克.求:千克/米3,(1)物体B的密度.(2)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若在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V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A'和p 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V的取值范围.18.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质量是2千克,物体B 3的密度为1×10千克/米3.求:①物体A的密度ρA.②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G B.③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V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p A:△p B.3 19.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甲的密度为1×10 333克/米,乙的密度为8×10千克/米.若沿竖直方向将两正方体各切去相等的质量后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部,求出千叠放后水平地面受到甲、乙两物体的压强之比.2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5千克的实心均匀圆柱体甲、乙竖放在水平地面上.33(1)若甲的密度为5×10千克/米,求甲的体积V甲.﹣32(2)若乙的底面积为5×10,求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米(3)若甲的密度和底面积为4ρ和2S,乙的密度和底面积为5ρ和S,为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在它们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选填高度、体积或质量),并求出它们对地面压强减小量之比△p甲:△p乙.21.如图(a)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实心圆柱体A、B由不同材料制成,A的密度是B的一半.它们的高度均为H.A 的质量是B的三分之一.如图(b)所示,若在A、B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厚度h,并将所截去的部分均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当截去厚度h时,恰能使叠放后的物体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求:h与H之比.(可用分式表示)第4页(共26页)3 2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8×10 3克/米,物体B的质量为9.6千克.求:千①物体A的质量;②求长方体A、B的重力之比G A:G B.③若在长方体A、B的右侧沿竖直方向按相同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这时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A′、p 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比例n的取值范围.3 23.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分别为0.2米和0.1米,A的密度为2×10 3,B质量为1千克.求:/米①A的质量;千克②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③若在正方体A、B上沿竖直方向按相同比例k截下一部分,并将截下的部分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这时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计算其对应的比例k的值.3 24.实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长、宽、高如图(a)所示,密度为0.8×10①物体的质量m.千克/米3.求:②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③设长方体的长为a,宽为b,高度为h,长方体原来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若在长方体上沿水平方向按比例n截去一定厚度后(即截取nh)如图(b),长方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变化的压强为△p1;若长方体沿竖直方向按比例n截去一定长度(即截取na)并把截下的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的上方后如图(c),此时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变化的压强为△p2.第一,求出压强p1和p2.(用p,n表示)第二,若△p2=2△p1,求比例n.第5页(共26页)3 25.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密度为2×10物体B的质量为13.5千克.求:千克/米3,(1)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物体B的密度.(3)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使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同学的方案是:在两个正方体上方均放置一个重力为G的物体,乙同学的方案是:在两个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相同高度△h.①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是可行的.②确定方案后,请计算该方案下所放置的物体重力G或截取的相同高度△h.3 26.竖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6×10 3克/米,物体B的质量为19.2千克.求:千(1)物体A的质量m A;(2)物体B对水平地面压力的大小F B;(3)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不行,请说明理由;若认为行,计算所叠放物体的重力G′(或所截取的质量△m).内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方案一在它们顶部叠放一块相同的物体.方案二分别从A、B的右侧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③计算所叠放物体的重力G′(或所截取的质量△m).第6页(共26页)3 27.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8×10 3克/米,物体B的质量为8千克.求:千①物体A的质量;②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③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内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方案一从A的右侧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B的上面()方案二分别从A、B的右侧按相同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3)计算截取的长度.33 28.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下图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8×10kg/m,物体B的质量为8kg.(g=10N/kg)求:(1)物体A的质量;(2)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3)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可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内容判断(填“行”或“不行”)方案一从A的右侧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B的上表面方案二分别从A、B的右侧按相同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第7页(共26页)3 29.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正方体A的边长为0.1米,密度为0.8×10 333千克/米,正方体B的边长为0.2米,密度为0.5×10千克/米.求:①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②在保持正方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截取物体,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可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或厚度).内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方案一从正方体A的侧壁竖直截取一部分方案二从正方体B的上方水平截取一部分③计算截取的长度(或厚度).30.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质量是2千克,物体B 33的密度为2×10千克/米.求:①物体A的密度ρA.②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G B.③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去的相等体积或质量.内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方案一截去相等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方案二截去相等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第8页(共26页)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专题训练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4?浦东新区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右侧截去一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正方体()A.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甲=S′乙B.剩余部分的体积V′甲=V′乙C.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D.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甲<△p乙解:根据P====ρhg,∵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即p甲=p乙,则ρ甲gh甲=ρ乙g h乙,且h甲<h乙,∴ρ甲>ρ乙;由图可知:S甲<S乙;若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右侧截去一部分,由于竖切后仍然是长方体固体,而且竖切后固体的密度不变,高度不变,则压强不变,∴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甲=△p乙=0,故D错误;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p甲=p乙,∴根据F=pS可知: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甲′=S乙′,故A正确;根据V=Sh可知:剩余部分的体积V甲′<V乙′,故B错误;∵p甲=p乙,S甲<S乙;∴根据F=pS可知:两物体原来对水平面的压力:F甲<F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根据△F=F﹣F′可知: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故C错误.故选A.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解:由于两个物体都是规则的实心正方体物体,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G=F,由G=mg可知:m甲=m乙,由ρ=可知:ρ甲<ρ乙,由图可知:h甲>h乙,则S甲>S乙,由p=可知:p甲0<p乙0;当从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h后,由p====ρgh可知:剩余的甲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甲=ρ甲g(h甲﹣h)=p甲0﹣ρ甲gh,剩余的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乙=ρ乙g(h乙﹣h)=p乙0﹣ρ乙gh,由于ρ甲<ρ乙,p甲0<p乙0;则p甲与p乙的大小关系无法比较,故D正确.故选D.3.(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F甲、△F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为△P甲、△P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位F′甲、F′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P′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甲可能大于F′乙B.P′甲可能小于P′乙C.△F甲一定大于△F乙D.△P甲可能小于△P乙解:A、设甲边长为a,乙边长为b,则由图可知a>b,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化简得:ρ甲a=ρ乙b;截去相等高度后,甲的体积仍大于乙的体积;22两物体剩余质量m甲=ρ甲a(a﹣h),m乙=ρ乙b(b﹣h),=;即剩余部分质量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第9页(共26页)而F=G=mg,所以剩余部分甲的压力F′甲一定大于乙的压力F′乙;此选项错误;B、由p=得: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ρ甲(a﹣h)g;p′乙==ρ乙(b﹣h)g;===;即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此选项错误;C、截去相等高度h后,22甲减少的质量为△m甲=ρ甲a h,甲减少的压力为△F甲=△G甲=△m甲g=ρ甲ahg,22乙减少的质量为△m乙=ρ乙bh,乙减少的压力为△F乙=△G乙=△m乙g=ρ乙bhg,===×>1,所以甲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F甲一定大于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乙,此选项正确;D、截去相等高度h后,甲减少的压强为△p甲=ρ甲gh,乙减少的压强为△p乙=ρ乙g h,已知ρ甲<ρ乙,所以△p甲一定<△p乙.此选项错误.故选C.4.(2014?上海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质量相等.若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的()A.甲的体积可能等于乙的体积B.甲的质量可能小于乙的质量C.甲对地面压强可能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D.甲对地面压力可能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33解:设甲边长为a,乙边长为b,则由图可知a>b,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即ρ甲a=ρ乙b,a>b,则ρ甲<ρ乙.A、截去相等高度后,>1,所以甲的体积仍大于乙的体积,A错.22B、两物体剩余质量m甲=ρ甲a(a﹣h),m乙=ρ乙b(b﹣h),=,即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B错.C、根据题意,两物体的质量相等,由p=得,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假设h=b,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零,此时甲物体对地面仍有压强,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可知当h等于某一值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C对.22D、压力F=mg,即F甲=ρ甲a(a﹣h)g,F乙=ρ乙b(b﹣h)g,=>1,故甲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故D对.故选CD.5.(2013?鼓楼区一模)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第10页(共26页)A.B.C.D.解:(1)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甲>p乙,即ρ甲g h甲剩>ρ乙g h乙剩;∵ρ甲<ρ乙,∴h甲剩>h乙剩.(2)∵两圆柱体截去的质量相同,∴ρ甲S甲h甲截=ρ乙S乙h乙截,即S甲h甲截>S乙h乙截,①当S甲=S乙时,则h甲截>h乙截,而h甲剩>h乙剩.所以h甲>h乙,故AC不正确;②当S甲>S乙时,则h甲截>h乙截、h甲截=h乙截或h甲截<h乙截,而h甲剩>h乙剩.所以h甲>h乙或h甲<h乙,故h甲<h乙,故B可能正确;③当S甲<S乙时,则h甲截>h乙截,而h甲剩>h乙剩.所以h甲>h乙,故D不正确.故选B.6.(2011?杨浦区二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甲、乙上表面中央都施加竖直方向的力F甲和F乙(均小于甲、乙的重力),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F甲、F乙的方向和大小关系可能是()A.都竖直向上,F甲=F乙B.都竖直向下,F甲=F乙C.F甲竖直向上,F乙竖直向下,F甲<F乙D.F甲竖直向下,F乙竖直向上,F甲<F乙解:∵甲、乙的质量相等,∴G甲=G乙,又∵V甲<V乙,且甲、乙都是正方体,∴L甲<L乙,则s甲<s乙.∴P甲>P乙,若想使压强相等,则应减小甲的压力,增大乙的压力,因此,F甲竖直向上,F乙竖直向下.当两侧压强相等时,由题意得,=,∵G甲=G乙,s甲<s乙∴F甲<F乙.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7.(2011?徐汇区二模)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V甲>V乙>V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相等的力F(力F小于物体重力),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P乙>P丙解:由题知,V甲>V乙>V丙,可知地面受力面积S甲>S乙>S丙,现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相等的力,压强的变化量:△p甲<△p乙<△p丙,∵原来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三个正方体受力F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p甲>p乙>p丙.故选B.8.(2008?上海)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解: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对地面的压力也相等,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乙>S甲,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但接触面积不变,还是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A错误.因为V甲<V乙,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所以甲是铜块,乙是铁块,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铜块的质量大于铁块的质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可能相等.故B错误.第11页(共26页)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仍然相等,接触面积还是S 乙>S 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故C 错误.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乙减小的质量小,甲减小的质量大,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甲小于乙,又因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乙>S 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相等,故 D 正确.故选D.9.(2015?虹口区一模)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p 乙,则()A .p 甲一定大于p 乙B.p 甲可能小于p 乙C.p 甲一定等于p 乙D.p 甲可能等于p 乙解:最初它们对地压力相同,又S 甲<S 乙;所以最初他们的压强关系:p 甲>p 乙;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 a 甲、a 乙,竖直方向切去的厚度为d,切去相同厚度去的底面积S 甲′= a甲(a 甲﹣d);乙的底面积S 乙=a 乙(a 乙﹣d);甲切去部分的重G 甲切=ρ甲gV 甲切=ρ甲ga 甲d?a甲=ρ甲ga 甲2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G 乙切=ρ乙ga 乙d ②2d ①所以△p 甲= = ③同理:△p 乙= = ④最初甲乙对地压力相等,故它们质量相等,则ρ甲a 甲3=ρ乙a乙3⑤④:⑤结合⑤化简可得,= ⑥由图可知, a 乙>a 甲,故 a 乙﹣d>a 甲﹣d,所以>1;则△p 甲>△p 乙,即△p 甲﹣△p 乙>0 ⑦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此时甲的整体对地压强p 甲′=p甲+△p 甲⑧此时乙的整体对地压强p 乙′= p乙+△p 乙⑨p 甲′﹣p 乙′=p甲﹣p 乙+△p 甲﹣△p 乙(10)根据前面的分析可推出p 甲′﹣p 乙′>0所以p 甲′>p 乙′.故选 A .10.(2012?松江区二模)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ρ甲<ρ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一部分,且使甲、乙两个立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A .p 甲>p 乙B.p 甲=p 乙C.p 甲<p 乙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解:(1)实心立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强:p= = = = = =ρgh,∵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ρ甲g h 甲=ρ乙gh 乙﹣﹣﹣﹣﹣﹣①又∵ρ甲<ρ乙,∴h 甲>h 乙﹣﹣﹣﹣﹣﹣﹣﹣﹣﹣﹣﹣﹣﹣②(2)设实心正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为h,则底面积为s底=h 正方体h,∵把切掉的部分又放到物体的上方,∴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强p= = = ,。
压强变化专题固体-九年级
压强变化专题复习一——固体柱体压强变化此类题目涉及的物理量有柱形固体的高度、面积、密度、压力、压强及其变化量等。
解题的主要思路是公式结合推理,常用的公式有:p=F/s 、p=ρgh (此式虽然是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但对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也成立)及Δp=ΔF/s 、Δp=ρgΔh , 一、竖切【例1】甲乙丙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若将两个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A .P 甲<P 乙<P 丙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无法判断练习1: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大于B 的边长,此时A 对地面的压强等于B 对地面的压强,若沿边长的平行线分别从两物体上表面竖直向下截去,且所截的宽度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A’、B’对地面的压力、压强( ) A .A’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B’对地面的压强 B .A’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 C .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D .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于B’对地面的压力 总结:正方体竖切时,用公式 判断,切割后的压强关系与切割前的压强关系 。
二、横切【例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A .P 甲<P 乙<P 丙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无法判断练习2:如图1所示,甲乙两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无法判断练习3: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 甲 < p 乙B. p 甲 = p 乙C. p 甲 > p 乙D. 无法判断总结:正方体横切时1、切去部分的重力或质量关系,此类常用 。
华师大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固体压力压强》(含答案)
固体压力和压强一.选择题(共16小题)1.骆驼的体重较大,但能在沙漠中行走自如。
下面改变压强的方法和骆驼相同的是( )A.铁轨需要铺在枕木上面B.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C.细线能够轻易切割皮蛋D.图钉的钉尖做的很细2.练太极拳是很好的强身健体运动。
图甲姿势换成图乙姿势时,人对水平地面的( )A.压力变大,压强不变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C.压力不变,压强变大D.压力不变,压强变小3.一个小孩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层即将要破裂,他应( )A.立即站着不动,大声呼叫B.改成单脚站立,减小压力C.轻轻伏在冰面,爬向岸边D.加快速度跑开,逃离冰面4.如图所示是一支旅行用的“两面针”牙膏,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挤压牙膏时可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B.新买的整支牙膏受到的重力是0.03牛C.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牙膏盖子中间的尖锐物是为了增大压强5.如图在水平放置的书架上,并列放10本完全相同的书(每本书与书架的接触面积相同),书架受到书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取走右边的4本书后,其余6本书不动,书架受到书的压力和压强又为( )A.压力为F,压强为pB.压力为F,压强为pC.压力为F,压强为pD.压力为F,压强为p6.下列物体对水平地面产生的压强最接近104Pa的是( )A.一位双脚站立的中学生B.一元硬币平放在桌面上C.一本平放的科学课本D.正在行走的大象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运动(不掉落),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压强不变B.M对桌面的压力变小,摩擦力变小,压强不变C.M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压强变大D.M对桌面的压力变大,摩擦力变大,压强变大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分布的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 A<V 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A>S B,对地面的压强p A=p B。
固体压强-典型例题(含标准答案)
一:压力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基本特征: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一种接触力,任何彼此分离的两个物体之间不可能产生压力。
压力是与物体的形变相关联的一种弹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彼此引起形变而产生的,从力的性质看,压力属于弹性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且指向被作用的物体。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从力的性质看,压力属于弹性力,重力属于引力性质,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从施力物体看,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挤压的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从力的作用看,压力作用在相互发生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从力的方向看,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方向垂直,指向地心。
从力的大小看,压力的大小决定于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情况,不一定与重力有关;重力的大小决定于物体质量的大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压强的公式:FPS=P:压强(帕);F:压力(牛);S:受力面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固体压强计算公式:FPS=传递特点:只能大小不变的沿原来方向传递压力。
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改变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基础知识理解问题例1、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C.重力越大,压力越大 D.压力越小,压强越小例2、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时,若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迅速跑开 B.单脚站立 C.双脚站立 D.趴在冰面上挪开例3、下面措施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菜刀刀刃磨得很薄 B.纸盒包装饮料常配有一根一端很尖的塑料吸管C.缝衣针的针尖做得很尖 D.房屋的地基比墙宽例4、如图,小明和小强背着背带宽度不同的书包上学。
初中物理力学综合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力学专项练习一.固体压强题比例关系计算1.一根筷子竖立在水平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F ,压强为P ,当把一双同样的筷子扎在一起竖立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 )A , 2F ,2P ; B, 2F ,P; C , F/2 , P/2 ; D , F ,P2。
若压力为F ,横截面积为S 时,压强为P,那么 ( )A 。
当压力变为2F 、横截面积变为2S 时,压强变为2PB 。
当压力变为F/2、横截面积变为S/2时,压强变为P/2C 。
当压力变为2F 、横截面积变为S/2时,压强变为P/4D. 当压力变为F/2、横截面积变为2S 时,压强变为P/43.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两实心体,质量之比为2:1,它们的密度之比( )A .2:1B .1:2C .1:1D .无法判断4.如图是小敏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象。
如果用上述两种物质做成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则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 )A 。
P 甲∶P 乙=8∶1 B.P 甲∶P 乙=4∶1 C.P 甲∶P 乙=2∶1 D 。
P 甲∶P 乙=1∶15.A 、B 两正方体实心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3,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3,则两金属的密度之比是( )A 。
4:9 B.9:4 C 。
1:2 D 。
2:16.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乙密度之比是1∶2,则甲、乙的底面积之比是( )A.1∶2 B 。
2∶1 C.1∶4 D 。
4∶17.质量相同的三个正方体块,A 为铜块,B 为铁块,C 为铝块,(ρ铜>ρ铁>ρ铝)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 ) A. P A =P B =P C B 。
P A <P B <P C C 。
P A 〉P B >P C D.无法判断8.A 、B 两个均匀实心立方体 , 自由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 其底面积之比为S A ∶S B =4∶1,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之比P A ∶P B =1∶2,则A 、B 两立方体重力之比G A ∶G B 是:( )A .2∶1B .1∶2C . 1∶8D .8∶1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他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甲、乙两个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为6:5,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都截去甲边长的1/3,则甲、乙两个正方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6:5 B 。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固体压强的计算(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专项训练2固体压强的计算1.一本重力约为3 N、面积为500 cm2的初中物理课本,放在面积为0.5 m2的水平桌面上,则该课本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A.6 PaB.60 PaC.200 PaD.600 Pa2.右图为高度相同的实心铁质圆柱体。
已知两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A.4∶1B.2∶1C.1∶1D.1∶23.(2020·北京中考)如图所示,把小桌甲倒放在海绵上,其上放一个物体乙,它们静止时,物体乙的下表面和小桌甲的桌面均水平。
已知小桌甲重G1,桌面面积为S1;物体乙重G2,下表面的面积为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海绵的压力就是甲受到的重力B.乙对甲的压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C.甲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为G1+G2S1D.乙对甲的压强大小为G1+G2S24.如图所示,在竖直墙壁和水平地面的夹角处有边长为10 cm、重20 N的正方体。
对该正方体施加大小均为10 N的水平力F1和竖直力F2,则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
5.小明同学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他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300 cm2,此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104 Pa,则可知小明的质量为 kg。
(g取10 N/kg)与6.(2020·湖北咸宁中考)如图所示,长木板重10 N、底面积为10-2 m2,现将其底面积的23水平桌面接触,木板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Pa;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强,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右图是a、b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甲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 Pa,则甲圆柱体的高度为 m;已知乙圆柱体的重力为20 N,则乙圆柱体的底面积为 m2。
固体压强典型题计算(含答案)
1.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压力之比为9:4,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A .2:3B .3:2C .1:1D .4:9答案:分析:已知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可求底面积之比,进一步推出边长之比,根据推导公式求出密度之比.解:2.有甲乙两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他们的的密度之比为3:1,边长之比为1:3,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之比( B )A .1:1 1:3 B.1:9 1:1 C.9:1 3:1 D.无法判断3.三个质量相等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1:2:3,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3:2:1 .4.两长方体A 与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收到重力为10N,B 收到重力为30N ,已知A 对B 的压强与B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 与B 的底面积之比为 1:6解:题目没有告诉谁的底面积大,所以要分情况:(1) 如果Sa>Sb,则A 对B 的压强为P1=BA S G ○1B 对地面的压强为P2=B B A S G G + ○2 ○1/○2可得4121=P P 与题目不符,所以这种情况不满足 (2)如果Sa<Sb,则A 对B 的压强为AA S G P =1 ○3B 对地面的压强为B B A S G G P +=2 ○4 ○3/○4可得6:1=SBSA 5.三个相同材料制成的高度相同的圆柱体,所受的重力分别是150N ,100N ,50N ,把他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他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一样大6. 三个相同材料制成的高度相同的圆柱体,他们的质量之比为10:8:5,把他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D )A .10:8:5 B.5:8:10 C.8:5:4 D.1:1:17.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密度分别为ρ1>ρ2>ρ3,则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1、F2、F3大小关系是( B )A.F1=F2-F3B.F1<F2<F3C.F1>F2>F3 D 不能确定解:压强相等可知:332211gh gh gh ρρρ==321ρρρ>>所以321h h h <<(h 为正方体的高,也就是正方体的边长)底面积2h S = 所以321S S S <<压力为F=PS 所以F1<F2<F38.重均为10N 的铁球和正方体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十四)有关固体压强的计算问题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十四)有关固体压强的计算问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计算题1.“空翻男孩”的质量为40kg,当他双脚站立在地面上时,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400cm2,求:(g取10 N/kg)(1)他的重力;(2)他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2.为节能减排,某企业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能源汽车,空车质量为900 kg,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0.15m2,(g取10 N/Kg)求:(1)汽车(空载)时所受重力的大小是多少?(2)汽车(空载)停放在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医院投入大批机器人。
机器人可以完成消毒、送餐、送药等工作。
如图所示是一款服务机器人正在送餐(g取10N/kg)。
请回答以下问题:(1)机器人送餐时,总质量为40kg,它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0-2m2,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送餐过程中,机器人在1min内沿直线匀速移动了15m,若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为200N,则驱动力对它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多少?4.图是某品牌双轮电动平衡车,它的部分技术参数如下表(g取10N/kg):(1)若电动平衡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总重的0.1倍,重力为600N的小明站在该车上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不计空气阻力,车轮受到的阻力为多大?(2)该平衡车以速度18km/h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少?(3)若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为20cm2,小明驾驶平衡车行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5.如图所示为某饭店购买的送餐机器人,该机器人的质量为80kg。
空载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105Pa;该机器人最多可负载20kg的重物,g取10N/kg。
求:(1)机器人所受的重力;(2)图中机器人空载时的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3)机器人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强(设接触面积未变)。
6.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他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典型计算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九章 压强1.一个质量是40kg 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 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N/kg)2.冬天河面结冰,冰层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4Pa ,一个质量为40kg 的小孩一只脚的面积为160cm 2,他能不能步行通过冰面?3.在封冻的冰面上,若人的每只鞋底面积是125cm 2,体重为500N 的人恰好可以通过,如果每只鞋底面积是175cm 2,最多可以让体重为多少N 的人通过冰面?4.在海滩案发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站立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如图所示的鞋模.蜡鞋模的平均厚度为3cm ,质量为657g ,又经过测试,达到同样脚印的压强为1.5×104Pa ,罪犯的体重为多少?(ρ蜡=0.9×103kg/m 3)5.如图所示,物体A 重100N ,边长都为25cm ,当它放在桌子中间和它有 52在桌面外时,桌面受到的压强分别是多大?6.如图所示,边长a 为0.1m 、密度ρ为0.5×103kg/m 3的立方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立方体的一个侧面和一个竖直的光滑挡板全部接触.用一个与挡板垂直的力F 推立方体,F 的大小为6N ,试求:(1)立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 1;(2)立方体对挡板的压强p 2(g 取10N/kg).7.一个平底薄壁杯子内装150g 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 2,(g=10N/kg),如图所示,求:(1)求距离杯底3cm 处某点受到水的压强;(2)求水对杯底的压力;(3)若杯子的质量是70g ,求桌面所受杯子的压强.8.如图所示,有一个底面积是200cm 2、高为10cm 的柱形容器,顶部有一个面积是40cm 2的小孔,孔上装有一根倾斜管子,从管子上端灌水,当h 1=20cm 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水对容器顶面的压强为多少?9.一油库装煤油的油罐中盛有4m 深的煤油,在距底部0.5m 处发现有一个半径为2cm 的圆形漏油孔,求:(1)煤油对罐底的压强多大?(2)小孔处煤油的压强多大?要想堵住这个孔,至少需要在罐壁处施加多大的力?(煤油密度ρ=0.8×103kg/m 3,取g=10N/kg)答案:1.解: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F=G=mg=40kg×10N/kg=400N,受力面积:S=120cm 2=0.012m 2,对地的压强: p=Pa mN S F 3.33333012.04002≈= 答: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约为33333.3Pa .解析:分析: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 求出其大小,走路时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着地的面积,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对地的压强.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要注意走路时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着地的面积,两脚站立时为两只脚着地的面积,计算过程注意单位的换算.2.解:∵小孩步行时一只脚着地∴s=160cm 2=0.016m 2,∴p =2016.0/1040m kg N kg S mg S G S F ⨯====2.5×104P a >2×104Pa 答:他不能步行通过冰面. 解析:点评:固体压强计算,一要注意在水平面上时F=G ,二分析清楚受力面积:站立是两只脚着地,步行时一只脚着地.3.解:体重为500N 的人对冰面的压力:F=G=500N ,冰面承受的最大压强:p=Pa mN S F 424102101252500⨯=⨯⨯=- 每只鞋底面积是175cm 2时,允许通过的最大压力: F′=ps′=2×104Pa×2×175×10-4m 2=700N ,即允许通过的最大体重为700N .答:最多可以让体重为700N 的人通过冰面.解析:分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先根据p= F/S求出冰面承受的最大压强;再根据题意求出每只鞋底面积是175cm 2时,允许通过的最大体重.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的简单计算,关键是知道人走路时是单脚着地,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4.解:蜡鞋模的体积:V=33730/9.0657cm cmg g m==ρ 蜡鞋模的底面积:s=22231043.22433730m cm cmcm h V -⨯===, 罪犯对水平面的压力(即罪犯的重力):F=Ps=1.5×104Pa×2×2.43×10-2m 2=729N=G ,答:罪犯的体重为729N .解析:分析:用蜡鞋模来估测罪犯的体重,一般可简要归结为两个步骤:①先估算罪犯的脚底面积;已知蜡鞋模的质量,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其体积,进而可通过测出蜡鞋模的平均厚度来求得鞋底面积.②通过定理测试,得出达到同样脚印所需的压强;然后利用F=PS 求得压力的大小(S 为两个鞋底的面积),而对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这个特点即可得到罪犯的体重.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等知识点,难度不大,计算时注意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此题内容新颖,把物理知识与侦破案件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5.解:物体在桌面中间时,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p=Pa mm N S G S F 160025.025.0100=⨯== 物体有52×0.25m=0.1m 在桌面外时, 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S′=0.25m×(0.25m-0.1m)=0.0375m 2,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p′=Pa m N S F 67.26660375.0100'2=≈= 答:物体放在桌子中间时桌面受到的压强为1600Pa ;分析: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求出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然后由压强公式求出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应用压强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求出桌面的受力面积.6.解:(1)∵ρ=V m ,∴立方体的质量: m=ρV=0.5×103kg/m 3×(0.1m)3=0.5kg ,立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 1=2)1.0(/105.0m kg N kg S mg S G S F ⨯====500Pa ; (2)立方体对挡板的压力F′=6N,立方体对挡板的压强:p 2=Pa m N S F 600)1.0(6'2== 答:(1)立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500Pa ;(2)立方体对挡板的压强600Pa .解析:分析:(1)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立方体的质量,立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由压强公式可以求出立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2)立方体对挡板的压力等于立方体受到的推力,由压强公式可以求出挡板受到的压强.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压强,应用密度、压强公式可以正确解题.7.解:(1)距离杯底3cm 处某点的深度:h=12cm -3cm=9cm=0.09m ,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 3×10N/kg×0.09m=900Pa;(2)水对杯底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 3×10N/kg×0.12m=1200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 容=1200Pa×10×10-4m 2=1.2N ;(3)桌面所受杯子的压力:F″=G 总=(m 杯+m 水)g=(0.15kg +0.07kg)×10N/kg=2.2N,桌面所受杯子的压强: p″=Pa m N S F 220010102.224=⨯=- 答:(1)距离杯底3cm 处某点受到水的压强为900Pa ;(2)水对杯底的压力为1.2N ;(3)若杯子的质量是70g ,桌面所受杯子的压强为2200Pa .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距离杯底3cm 处某点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 求出受到水的压强;(2)已知水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求水对杯底的压强,利用公式F=PS可求水对杯底的压力;(3)桌面所受杯子的压力等于水和杯子的重力之和,根据G=mg求出其大小,然后根据压强公式求出桌面所受杯子的压强.点评:本题考查液体深度、液体压强、压强和压力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8.解:(1)水的深度为:h=h1+h2=20cm+10cm=30cm=0.3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底=ρgh=1.0×103kg/m3×9.8N/kg×0.3m=2940Pa.(2)容器顶距离液面的高度为h1=20cm=0.2m,水对容器顶的压强:p顶=ρgh1=1.0×103kg/m3×9.8N/kg×0.2m=1960Pa.答: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2940Pa;水对容器顶面的压强为=1960Pa.解析:分析:(1)已知水的深度,利用公式p=ρgh可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先求容器顶距离液面的高度,再利用公式p=ρgh求水对容器顶的压强.点评:本题考查压力、压强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水的深度(水的深度指的是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而不是到容器底的距离)的计算9.解:(1)煤油对罐底的压强:p=ρgh=0.8×103kg/m3×10N/kg×4m=3.2×104Pa;(2)小孔所处的深度:h′=5m-0.5m=4.5m,煤油对小孔的压强:p′=ρgh′=0.8×103kg/m3×10N/kg×4.5m=3.6×104Pa,小孔的面积:S=πr2=3.14×(2×10-2m2)2=1.256×10-3m2,煤油对塞子的压力:F=p′S=3.6×104Pa×1.256×10-4m2=4.5216N,∵施加的力和塞子受到的压力相等,∴需要在罐壁处施加的力为4.5216N.答:(1)煤油对罐底的压强为3.2×104Pa;(2)小孔处煤油的压强为3.6×104Pa,要想堵住这个孔,至少需要在罐壁处施加4.5216N的力.解析:分析:(1)知道煤油深度和煤油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煤油对罐底的压强;(2)根据题意求出小孔的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煤油对小孔的压强,又知道小孔的半径可求面积即为塞子的面积,利用F=pS计算煤油对塞子的压力,利用相互作用力求出施加的力.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所受液体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小孔深度和面积的计算,要注意小孔这个深度是离液面的距离,不是距离容器底的距离,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中考物理专项突破题集专题10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结合题含解析
专题10 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结合题1.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满同种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3所示,则: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a p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a F b.②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a'p b'、压力F a'F b'.(均填“>”、“<”或“=”)【答案】①=,>;②<,=.【解析】①因为是同种液体,深度不变(相同),根据p=ρgh,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压力的大小关系F=PS,P a=P b,S a>S b,所以F a>F b.②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所以F a'=F b',根据P=F/S,因为F a'=F b',S a>S b,所以P A<P B.2.(闵行一模)如图7所示,底面积为S容的薄壁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液体体积为V 液、深度为h,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则容器的质量为.若将该容器倒置,则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ρ(hS容-V液);变大;变小.【解析】①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即p液=p桌ρgh=(m液+ m容)g/ S容=(ρV液+ m容)g/ S容m容=ρ(hS容 -V液)②若将该容器倒置,则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压强p=F/S将变大.③原来容器为口小底大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若将该容器倒置,变为口大底小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所以变小.3.如图5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轻质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后,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若甲、乙减少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A.m甲一定等于m乙B.m甲一定大于m乙C.m甲可能小于m乙D.m甲一定小于m乙【答案】B【解析】①原来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ρgh可得ρ甲gh甲=ρ乙gh乙因为h甲>h乙所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甲<ρ乙.压力的大小关系F=PS 因为P甲=P乙、S甲>S乙,所以F甲>F乙.质量关系m甲原来>m乙原来.②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V甲=V乙,因为ρ甲<ρ乙,所以剩余的质量为m甲余<m乙余③减小的质量△m = m原来−m余.因为m甲原来>m乙原来,m甲余<m乙余,所以甲、乙减少的质量△m甲一定大于△m乙故选B.4.(2021嘉定一模)如图3所示,两个完全相同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内部盛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A、B.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A、B液体中,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A和p B,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A和F 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p A=p B,F A=F BB. p A<p B,F A=F BC. p A<p B,F A<F BD. p A>p B,F A>F B【答案】B【解析】①由图可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A的体积大,根据公式ρ=m/V,A的密度小于B的密度,②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 A、B液体中,因为两个容器完全相同,所以液面上升的高度△h相同,所以当放入金属球时,液体增加的压强为△p=ρg△h,根据该公式可知,A增加的压强小于B增加的压强.③放入金属球前,A、B两液体质量相等,所以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又因为两容器底面积相等,所以根据公式P=F/S得,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所以放入金属球后A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④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液体和金属球的总重力,因为所用容器和金属球完全相同,两液体质量相等,所以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故选B.5.(2021虹口一模)如图2所示,盛有液体甲的轻质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甲、乙质量相等.现从容器中抽出部分液体甲并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乙,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相等,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一定小于p乙C.p甲可能大于p乙D.p甲可能小于p乙【答案】A【解析】①盛有液体甲的轻质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甲、乙质量相等,所以对面的压力相等,因为甲容器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由P=F/S 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②现从容器中抽出部分液体甲并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乙,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相等,因为压强的变化量相等,而原来甲对面的压强大,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依然是甲的大. 故选A.6.(2021徐汇一模)如图4所示,形状、体积、质量相同的长方体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盛有a 、b 两种体积相同液体,其密度为ρ a 和ρb ,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现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 甲、 Δp 乙.若Δp 甲>Δp 乙,则()A .ρ a <ρ b , p 甲一定等于p 乙B .ρ a <ρ b , p 甲可能大于p 乙C .ρ a >ρ b , p 甲可能等于p 乙D .ρ a >ρ b , p 甲一定大于p 乙 【答案】C【解析】容器相同,所以容器自身重力导致的压强变化量相同,只需考虑液体压强即可,设液体体积均为V ,图甲中变化前底面积S 1,变化后底面积S 2,所以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a 21ΔV V p g S S ρ=-甲()b 21ΔV Vp g S S ρ=-乙() 因为△p 甲>△p 乙,可得ρ a >ρ b ; 此时a 1V p g S ρ=⋅甲b 2Vp g S ρ=⋅乙 因为ρ a >ρ b ,S 1>S 2,所以p 甲、p 乙大小无法确定,故选项A 、B 、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C.7.(静安一模)如图2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薄壁薄底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圆柱体和容器的高度相等但底面积不同,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液体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现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圆柱体甲并从容器内抽取部分液体乙,使得它们剩余部分的高度或深度均为h,则甲、乙的密度ρ以及它们截取或抽取部分质量m的关系是()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m乙D.ρ甲<ρ乙;m甲<m乙【答案】C【解析】①甲对地面的压力为F甲,液体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乙,因为甲为均匀圆柱体,乙为规则的圆柱形容器,所以F甲= F乙,则m甲= m乙,由图可知:S甲>S乙,h甲>h乙,所以V甲>V乙根据公式ρ=m/V,得出ρ甲<ρ乙;②根据原来当压力相等时F甲= F乙,高度h甲>h乙进行推理:如果高度h甲=h乙,则压力F甲<F乙,现在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圆柱体甲并从容器内抽取部分液体乙,使得它们剩余部分的高度或深度均为h,则压力的关系为F甲余<F乙余,重力关系G甲余<G乙余,质量关系m甲余<m乙余,③截取或抽取部分的质量为:△m=m原来-m剩余,因为m甲原来= m乙原来,m甲余<m乙余,所以△m甲>△m乙,故选C.8.如图11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10-2米2,盛有足够多的水,置于水平面上..①.若容器内水深为0.3米,求水的质量m水..②.求水面下0.1米深度处水产生的压强p水..③.现将一个边长为a、质量为m的正方体放入容器内的水中后(水未溢出),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p容恰好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p水,求该正方体的质量m. 【答案】①6千克;②980帕;③m≤ρ水a3.【解析】①m水=ρ水V水=1×103千克/米3×0.3米×2×10-2米3=6千克②p水=ρ水g h水=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③△p容=△p水△F容/S=ρ水g△h水mg/S=ρ水g(V排/S)mg=ρ水V排由于V排≤a3所以m≤ρ水a39.如图12所示,质量为0.5千克、底面积为1×10 2米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中盛有质量为2千克的水.①求水的体积V.②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③若在容器中抽出一定质量的水,使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小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两倍,求抽出水的质量范围.【答案】①2×10-3米3;②2450帕;③∆ m水<1.5千克.【解析】①V=m/ρ=2千克/(1×103千克/米3)=2×10-3米3②F=m总g=2.5千克×9.8牛/千克=24.5牛p=F/S=24.5牛/(1×10-2米2)=2450帕③p地<2 p水[(m容+m水-∆ m水)g]/ S<2(m水-∆ m水)g/ S2.5千克-∆ m水<2(2千克-∆ m水)∆ m水<1.5千克10.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容器重为0.2牛,底面积为2×10-2米2,其内盛有1千克的水.①求水的体积V.②现将一体积为1×10-4米3的实心均匀小球浸没在该容器的水中,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水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变化量∆p地如右表所示,求小球的密度ρ.【答案】①1×10-3米3;②5×103千克/米3.【解析】①V=m/ρ=1千克/(1×103千克/米3)=1×10-3米3②∵△p水=0,∴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球的体积△p地=△F地/S△p地S=G球-G溢水△p地S=ρV球g-ρ水V溢g196帕×2×10-2米2=(ρ-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1×10-4米3ρ=5×103千克/米311.如图14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容器足够高),盛有0.2米深的水;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0.005米2、高为0.8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①求水对甲容器底的压强p水.②求乙的质量m乙.③若在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在甲容器内,使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求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Δp甲.【答案】①1960帕;②8千克;③1470帕.【解析】①p水=ρ水g h水=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②m乙=ρ乙V乙=2×103千克/米3×0.8米×5×10-3米3=8千克③设在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重力为∆G乙,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即F甲=F乙G水+∆G乙=G乙-∆G乙m水+∆m乙=m乙-∆m乙2千克+∆m乙=8千克-∆m乙∆m乙=3千克∆V乙=∆m乙/ρ乙=1.5×10-3米3∆h乙=∆V乙/S乙=0.3米∆h水=∆V乙/S甲=0.15米∵h水=0.35米>∆h乙∴切下部分浸没∆p甲=ρ水g∆h水=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5米=1470帕12.如图12(a)所示,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1米.①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②求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③如图12(b)所示,将容器放在面积为4×10-2米2的正方形木板中央,并置于水平地面上.现有物体A、B(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上表所示),请选择一个,当把物体浸没在容器内水中后(水不会溢出),可使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Δp水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加量Δp地的比值最大.(a)选择________物体(选填“A”或“B”).(b)求Δp水与Δp地的最大比值.【答案】①980帕;②2千克;③2:1.【解析】①p水=ρ水g h水=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②m水=ρ水V水=1×103千克/米3×0.1米×2×10-2米3=2千克③(a)A;Δp水:Δp地=(ρ水g Δh水):(ΔF地/S木)=(ρ水g2V/S容):(ρ水2V g/S木)=2:113.如图11所示,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1×10-2米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米,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求:①水的质量m水.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③现有A、B两物体,它们的密度、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当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时(水不溢出),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水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的增加量∆p桌的比值之差.(用字母表示)【答案】①2千克;②1960帕;③2ρ水/3ρ.【解析】(1)m水=ρ水V水=1×103千克/米3×1×10-2米2×0.2米= 2千克(2)p水=ρ水g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3)A:∆p水/∆p桌 =ρ水/ρB:∆p水/∆p桌 =ρ水/3ρ比值之差:2ρ水/3ρ14.(青浦一模)如图9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为2×10-2米2.乙的重力为60牛、底面积为3×10-2米2.①求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②若将一物体A分别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水未溢出)、放在圆柱体乙上表面的中央时,水对容器甲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与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求物块A的密度ρA. 【答案】①2000帕;②1.5×103千克/米3.【解析】①p乙=F乙/S乙=G乙/S乙=60牛/3×10-2米2=2000帕②Δp'甲=Δp'乙ρ水gh'-ρ水gh=F'乙/ S乙-F乙/ S乙ρ水g V物/ S甲=m物g/ S乙m物/V物=ρ水S乙/ S甲ρ物=1.0×103千克/米3×3×10-2米2/ 2×10-2米2=1.5×103千克/米315.(2021金山一模)如图16所示,密度为1×103千克/米3的长方体甲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其边长如图所示;容器乙中有0.1米深的液体.求:①长方体甲的质量m;②长方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③将长方体甲由竖放变为平放,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与液体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相等,求液体密度ρ.【答案】①3千克;②2940帕;③2×103千克/米3.【解析】①m=ρV=1×103kg/m3×0.1m×0.1m×0.3m=3kg②p=ρgh=1×103kg/m3×9.8N/kg×0.3m=2940Pa③p乙=△p甲ρ液gh液=ρ甲g△h甲ρ×9.8N/kg×0.1m=1×103kg/m3×9.8N/kg×(0.3m-0.1m)ρ=2×103kg/m316.(松江一模)如图12所示,水平地面上置有圆柱体甲和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甲的底面积为1×10-2米2、高为0.3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乙的底面积为2×10-2米2、高为0.25米,盛有0.1米深的水.①求圆柱体甲的质量m甲.②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③将甲竖直放入乙容器中,求此时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答案】①6千克;②980帕;③3920帕.【解析】①m甲=ρ甲V甲=2×103千克/米3×1×10-2米2×0.3米=6千克②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③水的最大深度为h水=V水/(S乙-S甲)=2×10-2米×0.1米/(2×10-2米2-1×10-2米2)= 0.2米因为 0.2米<0.25米,所以无水溢出.m水=ρ水V水=1×103千克/米3×2×10-2米2×0.1米=2千克p乙=F乙/S乙=(G水+G甲)/S乙=(2千克+6千克)×9.8牛/千克/2×10-2米2=3920帕.17.(2019金山一模)如图11所示,均匀圆柱体A和薄壁柱形容器B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B的底面积为2×10-2米2,其内部盛有0.2米深的水,求:①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p水;②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③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A上截取一定的厚度△h,并将截取部分浸没在容器B水中(无水溢出),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Δp水和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Δp地如下表所示.求圆柱体A的密度ρA.【答案】①1960帕;②4千克;③2×103千克/米3.【解析】(1)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2)m水=ρ水V水=1×103千克/米3×2×10-2米2×0.2米=4千克(3)圆柱体A上截取的重力⊿G A=⊿F=Δp地S B=1960帕×2×10-2米2=39.2牛∴⊿m A=⊿G A/g=4千克⊿p水=ρ水g⊿h980帕=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h水升高的高度⊿h=0.1米水升高的体积⊿V1=S B⊿h=2×10-2米2×0.1米=2×10-3米3ρ=⊿m1/⊿V1=4千克/2×10-3米3=2×103千克/米318.(2021松江一模)如图10所示,边长为0.1米、密度为5×103千克/米3的均匀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2⨯10-2米2、高为0.3米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桌面上,乙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求:①甲的质量m甲.②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③现将一个体积为3⨯10-3米3的物体丙分别置于正方体甲上方和浸没在乙容器内的水中,甲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Δp甲恰好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的4.5倍,求物体丙的密度ρ丙.【答案】①5千克;②1960帕;③1.5×103千克/米3.【解析】①m甲=ρ甲V甲=5×103千克/米3×(0.1米)3=5千克②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③若无水溢出,可以求水升高的最大高度为△h水=V丙/S乙=3⨯10-3米3/2⨯10-2米2=0.15米因为0.15米>0.1米,所以物块放入乙容器后,有水溢出,∆h水=0.1米∆p甲=4.5∆p水∆F甲/ s甲=4.5ρ水g∆h水(G丙/ s甲=4.5ρ水g∆h水)ρ丙g V丙/s甲=4.5ρ水g∆h水ρ丙⨯3⨯10-3米3/1⨯10-2米2=4.5⨯1.0×103千克/米3×0.1mρ丙=1.5×103千克/米319.(2019闵行一模)如图10所示,盛有水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实心均匀圆柱体乙均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1×10-2米2和0.5×10-2米2.现将两完全相同物块分别放入容器甲中和叠在圆柱体乙的上方,放置前后容器甲、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p 甲、p 乙如下表所示.求:⑴ 容器甲中原来水的深度. ⑵圆柱体乙的质量.⑶请根据相关信息判断物块放入甲容器时,水是否溢出,并说明理由. 【答案】(1)0.1米;(2)0.5千克;(3)ΔF 甲=G 物所以没有溢出. 【解析】(1)h 水=p 水/(ρ水g )=p 甲/(ρ水g )=980帕/(1000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2)G 乙=F 乙=p 乙S 乙=980帕×0.5×10-2米2=4.9牛m 乙=G 乙/g =4.9牛/(9.8牛/千克)=0.5千克(3)圆柱体乙对地面压力增加量ΔF 乙=Δp 乙S 乙=(1960帕-980帕)×0.5×10-2米2=4.9牛G 物=ΔF 乙=4.9牛甲容器对地面压力增加量ΔF 甲=Δp 甲S 甲=(1470帕-980帕)×1×10-2米2=4.9牛 ΔF 甲=G 物,所以没有溢出.20.如图12所示,均匀立方体A 和薄壁柱形容器B 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A 的体积为1×10-3米3,密度为2×103千克/米3;B 的底面积为6×10-2米2,其内部盛有质量为6千克的某种液体.⑴求立方体A 的质量m A .图10⑵求液体对容器B 底部的压强p 液.⑶若从B 容器内抽出2千克液体,求此刻立方体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液体对B 容器底部压强之比p A ∶p ′液.【答案】(1)2千克;(2)9.8×102帕;(3)3∶1.【解析】(1) m A =ρA ×V A =2×103千克/米3×1×10-3米3=2千克;(2)p 液=容器S F =容器液S G =容器液S gm =22-米106牛/牛8.9千克6⨯⨯=9.8×102帕; (3)液p p A'=容器液S G gh A A 'ρ=22-33米106牛/牛8.9千克)2-千克6(米1.0牛/牛8.9米/千克102⨯⨯⨯⨯⨯=13∴p A ∶p ′液=3∶121.(杨浦一模)如图15所示,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与实心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甲中装有水,容器甲的底面积是柱体乙的2倍.在乙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水不溢出,此时容器中液面高度与剩余柱体乙的高度相同.下表记录的是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以及切去前后乙对地面的压强. ①求容器中水增加的深度Δh 水. ②求剩余乙对地面的压强p 0.【答案】①0.05米;②1960帕.【解析】①米0.05千克/牛9.8米/千克101帕490g 33水水水=⨯⨯=∆=∆ρp h ②米千克牛米千克帕水水水乙0.1/9.8/101980g'33=⨯⨯===ρp h h米水乙0.12=∆=∆h h米乙乙乙0.2'=∆+=h h h帕帕米米,乙乙乙乙乙乙960139200.20.1':':00=⨯===p h h p h h p p 22. (2021黄浦一模)如图所示,薄壁柱形容器甲和正方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容器高为4H ,底面积为3S ,内盛有深度为2H 的水;正方体乙的底面积为2S . (1)若甲中水的深度为0.2米,体积为4×10-3米3.(a )求水的质量m 水. (b )求水对甲底部的压强P 水.(2)现有A 、B 和C 三个均匀圆柱体,其规格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两个,分别竖直置于容器甲的水中(水不溢出)和正方体乙的上方,使水对甲底部压强增加量ΔP 水和乙对地面压强增加量ΔP 乙的比值最大.写出选择的圆柱体并说明理由,求出ΔP 水与ΔP 乙的最大比值. 【答案】(1)(a )4kg ;(b )1960帕;(2) 4:9.【解析】(1)(a)水的质量为m 水=ρV =1×103kg /m 3×4×10-3m 3=4kg(b)水对甲底部的压强为p 水=ρ水gh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 (2)甲中水对甲底部压强增加量为ΔP 水=ρg Δh 水,与水面高度增加量Δh 水成正比; 乙对地面压强增加量ΔP 乙=ΔF/S=mg/S ,ΔP 乙与均匀圆柱体的质量m 成正比;因此为使ΔP与ΔP乙的比值最大,应使甲的水面尽可能增大更多,均匀圆柱体的质量尽可能小.水①三个圆柱体的质量m A=2ρ水V A=2ρ水S×6H=12ρ水SH,m B=6ρ水SH,m C=16ρ水SH,m C>m A>m B则把B放到乙上;②A与C圆柱体的体积:V A=6SHV C=4SH因为A的高度为6H,所以将A放入甲后,水不能浸没,水面的高度为h水=V水/S水=6SH/(3S-S)=3H水面升高的高度为△h水A=3H-2H=H将C放入甲后,水能浸没,水面升高的高度为△h水C=V C/3S=4SH/3S=4 H /3所以把C圆柱体置于容器甲的水中.③甲中水对甲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为ΔP水=ρ水gΔh水=4ρ水g H /3乙对地面压强增加量ΔP乙为ΔP乙=ΔF/S=mg/S=6ρ水SHg/2S=3ρ水HgΔP水与ΔP乙的最大比值为ΔP水:ΔP乙=4ρ水g4H /3 : 3ρ水Hg=4:923.(2021虹口一模)如图11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容器底面积为2.5×10 2米2.其内部中央放置一个圆柱形物体乙,容器中有体积为V0的水,水深为0.1米.①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③现继续向容器内加水,每次注入水的体积均为V0,乙物体始终沉在容器底部,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如下表所示.(a)问第几次加水后物体浸没?说明理由.(b)求乙的高度h乙.【答案】①980帕;②24.5牛;③(a )在第一次加水后物体浸没;(b )0.15米. 【解析】① p 水=ρ水gh 水=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980帕②F 水=p 水S 甲=980帕×2.5×10-2米2=24.5牛③(a )若第一次加水后没有浸没,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1'=2p 水=1960帕由已知条件p 1=1568帕<1960帕 可判断在第一次加水后物体浸没;(b )第一次加水,Δp 1=p 1-p 0=ρ水g Δh 1 得Δh 1=0.06米同理可得:第二次、第三次加水,Δh 2=Δh 3=0.02米 由于每次加水的体积均为V 0,则V 0=(S 甲-S 乙)h 水=S 甲Δh 2(2.5×10-2米2-S 乙)米2×0.1米=2.5×10-2×0.02米 计算得S 乙=2.0×10-2米2加水三次后,水深H =0.2米则 2V 0+S 乙×h 乙4V 0+S 乙×h 乙=0.16米0.2米计算得 h乙=0.15米24.(2021杨浦一模)如图16所示,盛满水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与实心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图11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 、2S ,水的质量为m .①若容器甲中水的深度为0.2米,求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p 水. ②若柱体乙的质量为2m ,求柱体乙对地面的压强p 乙.③现有物块A 、B 、C,其密度、体积如下表所示.小华选择其中一个先后放入容器甲的水中(物块浸没在水中)、柱体乙的上部,使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小于柱体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且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最大.请写出选择的物块并说明理由,计算出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值p 甲大.【答案】①1960帕;②mg/S ;③(mg +0.4ρ水Vg )/S.【解析】①p 水=ρ水gh 水=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 ②p 乙=F 乙/S 乙=G 乙/S 乙=2mg /2S= mg /S③因为甲容器盛满水,当物块放入容器浸没时,水有溢出.所以ρ物<2ρ水,应该选择物块A 或B. 又因为当G 溢越小、G 物越大,p 甲越大, 所以选择物块A.25.(2021长宁一模)如图11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A 、B 分别置于高度差为h 的两个水平SgV SgV g V 2物物物水物物ρρρ<-乙甲p p ∆<∆SgV g V S G G S F p 物水物物溢物甲甲ρρ-==∆=∆-SVgmg S Vg mg S G G G SF p 水水溢小物大水大甲甲大ρρ4.05.08.0-+=+=+==SgV S G S F p 222物物物乙乙ρ==∆=∆SG G G S F p 溢物水甲甲-+==面上,容器均足够高,A中盛有深度为16h的液体甲,B中盛有深度为19h的液体乙.(ρ乙=0.8×103千克/米3)求:①若液体乙的体积为5×10-3米3,求液体乙的质量m乙.②若在图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现有三个物体C、D、E,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一个,将其放入容器A或B中后(物体均能浸没在液体中),可使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液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增加量Δp地的比值最大.写出选择的物体和容器并说明理由,求出Δp液与Δp地的最大比值.【答案】①4千克;②1/2.【解析】①m乙=ρ乙V乙=0.8×103千克/米3×5×10-3米3=4千克②Δp液/Δp地=(ρ液g Δh液)/(ΔF地/S容)=(ρ液gΔV/S容)/(ρ物V物 g/ S容)=ρ液/ρ物∵要使Δp液/Δp地最大,∴ρ液选最大,ρ物选最小的物体E∵p甲MN=p乙MNρ甲g h甲=ρ乙gh乙ρ甲g(16 h-8h)=ρ乙g(19h-8h-h)∴ρ甲=1×103千克/米3>ρ乙∴选择甲液体Δp液/Δp地=ρ液/ρ物=(1×103千克/米3)/(2×103千克/米3)=1/226.(徐汇一模)如图15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积为1×10-2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足够高),另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甲、乙,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一半.A中盛有质量为5千克的水,B中放置圆柱体乙.求:①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p.②容器A中水的深度h.③若通过两种方法分别增大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并测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p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水,如下表所示.方法a:圆柱体甲放入盛有水的容器A中;方法b:向放置圆柱体乙的容器B加入质量为5千克的水;i.请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方法a、b与表中方法I、II的对应关系,以及圆柱体的质量m;ii.请判断甲在水中的状态并说明理由【提示:漂浮、悬浮、沉底(浸没、未浸没)等】. 【答案】①4900帕;②0.5米;③Ⅰ.方法b即方法I,方法a即方法II,6千克;Ⅱ.沉底、浸没.【解析】①p水=F水/S容=G水/S容=5千克×9.8牛/1×10-2米2=4900帕②h水=p水/ρ水g=4900帕/(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5米③i. ∆p容=∆F/ S容方法b:∆p容=∆F/ S容=G水/ S容=5千克×9.8牛/1×10-2米2=4900帕所以方法b即方法I,因此方法a即方法II方法a:G物=∆p容II S容=5880帕×10-2米2=58.8牛因此m=G物/g=58.8牛/9.8牛/千克=6千克ii.方法a即方法II,因为∆p容>∆p水,所以圆柱体甲在水中一定沉底,∆h水=∆p水/ρ水g=2940帕/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S固=S容/2,且∆h水<h水,所以一定是浸没的.27.(虹口一模)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增加量∆F液与哪些因素有关.①他们猜想:∆F液与放入物体的重力G物有关,于是选用重力不同而体积相同的物体和水进行实验.他们将物体先后放入同一盛有水的容器中,并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加量∆F水.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分析比较表一中∆F水和相关条件,可得:∆F水与G物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②他们提出新的猜想:∆F水与放入物体的体积V物有关,于是选择不同物体先后放入盛有相等质量水的相同容器中,待物体静止,测得∆F水.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二.表二他们首先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4与5与6,得到:∆F水与V物有关,且______.接着,他们全面分析后,比较了实验序号_______,发现:∆F水与V物无关.他们交流讨论后,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6与7与8,得到:影响∆F水的因素可能是_____.继续研究,还应选用_______完成实验.【答案】①无关.②∆F水与V物成正比;5与7;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同液体.【解析】①分析比较表一中∆F水和相关条件,可得:∆F水与G物无关.②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4与5与6,得到:∆F水与V物有关,且成正比;比较实验序号5与7,发现物体的体积不相等,但是压力的增加量∆F液相等,所以可得结论:∆FV物无关.水与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6与7与8,发现物体的体积相等,但是压力的增加量∆F液不相等,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不相等,故得到影响∆F水的因素可能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为继续研究,还应选用不同液体完成实验.28.(2021青浦一模)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若在容器中放入一金属块后(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则容器底部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均会增大.为了研究放入金属块前、后,圆柱形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增加量∆p液以及水平桌面受到压强的增加量∆p桌面与金属块的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选用了质量相等、体积不同的A、B、C金属块(V A<V B<V C)及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D、E、F金属块(m D<m E<m F),分别按图13(a)(b)进行实验,并测得每一次实验中的∆p液、∆p桌面,其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的∆p液、∆p桌面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表一信息,请你在表二中选择一金属块放入图13(a)中(均能浸没在液体中),使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增加量∆p液及水平桌面受到压强的增加量∆p桌面均最大,应选择的金属块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表二【答案】①(a)∆p液随着放入并浸没金属块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且与金属块的质量无关.(b)∆p桌面随着放入并浸没金属块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与金属块的体积无关.②乙.需要物体的体积和质量均最大.【解析】①(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数据及相关条件,A、B、C金属块的质量相等、体积不同,浸没在液体中时,∆p液随着放入并浸没金属块体积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p液随着放入并浸没金属块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且与金属块的质量无关.(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6数据及相关条件,D、E、F金属块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浸没在液体中时,∆p桌面随着放入并浸没金属块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与金属块的体积无关.所以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p桌面随着放入并浸没金属块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与金属块的体积无关.。
固体压强与切割_典型例题(含答案)
【例2】同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和B,如图所示,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把A放在B的上面,此时对地面的压强P3为()(用P1、P2表示)P13/P22+p2【例3】同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和B,如图所示,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把B放在A的上面,此时对为()(用P1、P2表示)地面的压强PP23/P12+p1同一物理不同放置时产生的压强要点:物体重力不变,对支持面产生的压力不变,根据固体压强公式,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例1】如图所示,将一块砖平放、立放、侧放时,它对地面的压强(B)A、平放时最大B、立放时最大C、侧放时最大D、平放、立放、侧放时,一样大分清受力面积与压力研究哪个面受到的压强,要看该面上收到的压力及于该面接触的面积【例1】正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是2:3,将它们分别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均为p,将甲如图所示放置在乙上面,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
则p′:p等于(B)A,9:13;B,13:9;C,9:4;D,13:4;【例2】如右图所示,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1。
若取走金属块A,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2。
已知p1:p2=3:2,金属块A、B的边长之比l A:l B=2:3,则金属块A与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ρA;ρB= 27:16。
【例3】如图所示:重50牛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物块被20牛的水平力紧压后静止在图示位置,则物块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是(50N),压强是(5000P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是(20N),压强是(2000 Pa).在图中画出物块对两个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例4】如图,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A向右移动一点(不落地),则物体A对桌面的( B )A.压力和压强都不变,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C.压力变大,压强不变.D.压力和压强都变大【例6】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B重15N,物体A的底面积为10cm2,物体B的底面积为5cm2。
压强计算题(固体压强)
压强计算题(固体压强)
1.某泥地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307Pa,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他的鞋底面积为100cm
2.(1)此人能否在该地上行走?能否站在该地上?
(3)为了不致陷下去,可在他脚下垫一块较厚的木板,则木板的面积至少多大?(木板重忽略不计)
2.向墙壁上按图钉,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ICm2,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2,手对图钉帽的压强是2×IO5Pa,求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3.芭蕾舞演员体重为475N,每只脚掌面积为150CI112,表演时足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9.5cm2;大象的体重为6X10%,每只脚掌面积600CIn白求:
(1)芭蕾舞演员足尖着地表演时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各自对地面的压强。
(2)芭蕾舞演员和大象是否都能在冰冻的河面上行走?(封冻河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3.4×10,Pa)
10质量是20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m2,求:(1)坦克所受的重力是多大?
(2)坦克在平路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11如图所示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救援机器人,在雅安地震救援现场首次进行作业。
若该机器人的质量为18kg,履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6m)求:
(1)该机器人的重力;
(2)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12一辆质量为6t的载货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
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
重的0∙06倍(取g=10N∕kg)求:
⑴车所受重力是多少?
⑵汽车所受牵引力是多少?
⑶汽车有6个轮子,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250C11Λ汽车对地面的压强约是多大?。
(完整版)固体和液体压强典型计算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1、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 300 克,底面积是 40 平方厘米,内盛 0.6 千克的水,放在面积为 1 平方米的水平桌面中央。
⑴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多大?⑵当小明将 100 克的玻璃球放入茶壶内,水面上升了 1 厘米,但水并未溢出。
此时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少?2、如图 8 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的容器容积为1.5×10-3米3,底面积为1.0×10-2米2,高为 20 厘米,容器重 1 牛,当它盛满水时求:(1)水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3、随着电热水器的不断改进,图 l4 所示的电热水壶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的容积为 2L,壶身和底座的总质最是 l.2kg,底座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 250cm2,装满水后水深l6cm。
(ρ水=1.0×l03kg/m3)求:(1)装满水后水的质量;(2)装满水后水对电热水壶底部的压强;(3)装满水后桌面受到的压强。
4、两只容积相等、高度和底面积都不相等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的平面图如图所示,容器A 的底面积为 400 厘米2,高为 10 厘米。
两个容器都盛满水且放在水平桌面上。
不考虑两个容器本身的重力和体积大小。
求:(1)容器A 中水的质量。
(2)容器A 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容器B 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5、如图重为 120N、底面积为 0.1m2的物体在 20N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 10m,用时 20s.求:(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6、质量是 20t 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2,每条履带的宽度是 0.4m,求:(1)坦克所受的重力是多大?(g 取10N/)(2)坦克在平路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3)如果坦克垂直路过一条宽度是 0.5m 的壕沟,当坦克位于壕沟的正上方时,坦克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7、有两个实心圆柱体 A 和B 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B 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 8cm、10cm, A 与B 的底面积之比为1∶4, A 对B 的压强是 2000Pa, B 的密度是3×103kg/m3.求: (1) 圆柱体 A 的密度;(2) B 对地的压强(g=10N/kg).8、“海宝”是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压力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基本特征: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一种接触力,任何彼此分离的两个物体之间不可能产生压力。
压力是与物体的形变相关联的一种弹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彼此引起形变而产生的,从力的性质看,压力属于弹性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且指向被作用的物体。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从力的性质看,压力属于弹性力,重力属于引力性质,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从施力物体看,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挤压的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从力的作用看,压力作用在相互发生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从力的方向看,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方向垂直,指向地心。
从力的大小看,压力的大小决定于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情况,不一定与重力有关;重力的大小决定于物体质量的大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压强的公式:FPS=P:压强(帕);F:压力(牛);S:受力面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固体压强计算公式:FPS=传递特点:只能大小不变的沿原来方向传递压力。
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改变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基础知识理解问题例1、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C.重力越大,压力越大 D.压力越小,压强越小例2、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时,若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迅速跑开 B.单脚站立 C.双脚站立 D.趴在冰面上挪开例3、下面措施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菜刀刀刃磨得很薄 B.纸盒包装饮料常配有一根一端很尖的塑料吸管C.缝衣针的针尖做得很尖 D.房屋的地基比墙宽例4、如图,小明和小强背着背带宽度不同的书包上学。
对这两只书包,从科学角度看( )A.背带窄些的书包较好,它能减小对肩部的压强B.背带宽些的书包较好,它能减小对肩部的压强C.背带宽些的书包较好,它能减小对肩部的压力D.背带窄些的书包较好,它能减小对肩部的压力例5、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力一定越大B.压力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强越大C.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例6、某同学在水平公路上骑自行车,当车胎发生缓慢漏气时,车胎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A.压力和压强不变 B.压力和压强都变大C.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D.压力变小,压强变大比例、倍数问题例1、如图7,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1:3.则()A、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2:3B、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3:4C、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2:3D、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1:3【解题思路】由于是实心圆柱体且粗细均匀,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压强公式可用P=ρgh,则h=P/ρg,列式计算可得h A:h B=2:3;又由公式P=F/S,F=mg。
S相同,所以质量比与压强比相同。
【点评】此题的关键点是灵活掌握公式及变形公式,理解它们的应用条件,以达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对于粗细均匀的实心圆柱体且放在水平地面上:由F=F/S=mg/S=ρVg/S=ρShg/S=ρgh。
难度中等。
例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
若把乙叠放到甲上面,则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
下列关于压强 p1、p2和 p 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p=2p 1;B、p=2p2;C、p=p1+p2;D、p=(p1+p2)/2。
例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块砖分别平放和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砖的长:宽:高为4:2:1,若砖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1;,立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p2等于()A.8:l B.4:1 C.1:4 D.l:8探究问题例1、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
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解题思路】此题主要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通过甲、乙两图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乙、丙两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解答时知道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是一道基础的实验探究题。
例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勇同学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进行研究。
(所用每块砖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 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1)小勇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法。
例3、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比较大小问题例1、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的()A 甲的体积可能等于乙的体积。
B 甲的质量可能小于乙的质量。
C 甲对地面压强一定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D甲对地面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
例3、一只圆柱形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口朝上正放时(图甲),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1、P l;口朝下倒放时(图乙),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2、P2,则有( )A.F1<F2,P1=P2 B.F l=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图3甲乙例4、如图所示,将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甲为长方体,乙为正方体,丙为球体,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例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取相同高度后,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剩余部分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p甲________p乙;m甲________ m乙(选填“>”、“<”或“=”).甲乙切割问题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剩余物体的上方,此时压强p甲、p乙比较,正确的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视截去部分的质量大小才能确定。
例2、一块长方体橡皮,重为0.3N,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m2,如图所示。
它对桌面的压强是 Pa。
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橡皮的密度(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情况变化问题例1、如图2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 在此过程中, 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__,A对桌面的压强将 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b图2计算问题例1错误!未指定书签。
、在凯里市的一些建筑工程中,一些司机为了降低营运成本,任意超载,给路面及交通安生带来极大的危害。
按照我国汽车工业的行业标准,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
有一辆自重为3t的前后共10个轮子的货车,已知该车在某次实际营运中装砂石30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3 m2。
求:(1)这辆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行业标准?(2)如果要求该车运行时不超过规定的行业标准,这辆货车最多装多少吨砂石?(设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计算中g 取10N /kg )例2、2011年2月10日,宁夏普降大雪。
(1)在沙湖滑雪场,同样体重的步行者腿脚深陷雪中,而滑雪者却如履平地,为什么?(2)据网络报道,永宁县某中学操场积雪深达14cm 厘米,求雪对操场的压强有多大?(33m/kg 102.0⨯=雪ρ取kg /N 10=g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推导)(3)雪后降温、路面结冰对交通安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请根据所学物理知识,提出2条雪天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可行措施(只提措施,不做解释)。
一、中考热点题型:柱形固体的压强涉及的物理量:柱形固体的高度、面积、密度、压力、压强及其变化量等。
解题思路:公式结合推理,1、根据已知条件先判断涉及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2、代入公式或表达式进行分析判断。
常用公式:p=F/s 、p=ρgh (此式虽然是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但对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也成立) 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类情况:1、●竖切对于实心均匀柱形固体,根据p=ρgh 知,由于竖切前后高度不变,所以竖切后剩余部分的压强与未切割前的压强相等,再根据切割后的底面积关系便可以得出对水平面的压力关系。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将两个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正确的是(C )A .P 甲>P 乙B .P 甲 <P 乙C .P 甲=P 乙D .无法判断【例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将两个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质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正确的是(C )A .P 甲>P 乙B .P 甲 <P 乙C .P 甲=P 乙D .无法判断【例3】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大于B 的边长,此时A 对地面的压强等于B 对地面的压强,若沿边长的平行线分别从两物体上表面竖直向下截去,且所截的宽度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A ’、B ’对地面的压力、压强(D )A .A ’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B ’对地面的压强B .A ’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大于B ’对地面的压强C .A ’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D .A ’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于B ’对地面的压力【例4】如图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见图中虚线)截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与原来整块砖相比( A )A. 对地面的压强不变B. 对地面的压力不变C. 砖的密度减小一半D. 砖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2、●横切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涉及切去部分的重力或质量关系,此类用p=F/s;第二类则涉及切去部分的高度关系,此类用p=ρgh.【例1】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