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外古诗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赋、逢入京使、晚春ppt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包(统编版)

诗歌赏析
逢入京使
岑参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沾湿的样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凭:请求,烦劳。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传语:捎口信。
诗歌赏析
逢入京使 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 不干。 途中与君相逢,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劳您给我的家人捎个 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世人 又称谪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出生于 西域,长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大诗人。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 唐代诗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 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知人论世
《竹里馆》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 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四十岁以后就过着 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 的心境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相 融合,遂写成此诗。
知人论世
《春夜洛城闻笛》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 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 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因偶 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作此诗。
诗歌赏析
晚春
杨花榆荚(jiá)无才思:意思是杨
韩愈
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紫”,如同人之“无才思”。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花,指柳絮。榆荚,指榆钱,榆树
的果实。才思,才气、才情。
解:懂得,知道。
七年级下册八首课外古诗词

1、《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竹里馆》
王维〔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逢入京使》
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
韩愈〔唐代〕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
杜牧〔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
李商隐〔唐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8、《约客》
赵师秀〔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下前4首)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 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 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随 着 春 风 飘 扬 , 传 遍 洛 阳 全 城。
情 柳 城 声 杨
柳
阵 阵 悠 扬 的 玉 笛 声 , 是 从 谁 家 中 飘 出 的 ?
》
。 , 。 , ,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 者为何人,在一种未知的情况下,作者用 了暗。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 也折柳。“柳”谐“留”音,故折柳 送行表示别情。折柳曲伤离惜别,其 音哀怨幽咽,表达了送别的哀怨感情。 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 引起客愁乡思。
诗人。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 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 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 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 特色。有《岑嘉州集》。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 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 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 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 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 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 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 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12首人教版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12首人教版1.《竹里馆》王维o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o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o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o原文: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o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o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o原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o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o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o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o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o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最新审核】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赋、逢入京使、晚春》ppt课件

• 第四级 • 第五级
歌。也是初中生语文学习
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天我
们就来欣赏几首古诗。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竹里馆
• 单击此处编—辑—母王版维文本样式
• 第二级
独•坐第幽三篁级 里,
• 第四级
弹琴复长• 啸第五。级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注释
• 单①击幽此篁处(h编uá辑ng母):版幽文深本的样竹式林。 ②• 啸第:二级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 口•哨第。•三第级四级 ③深林:指• 幽第五篁级。 ④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 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 来相照。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
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诗歌主旨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逢式入京使》是唐代著名边
• 第二级
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
• 第三级
句。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
• 第四级
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
• 第五级 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
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
20岁至长• 第安四• ,级第五求级仕不成,奔走京 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 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 回朝后,任右补阙、起居舍人等职。 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注释
•①单故击园此:处指编作辑者母在版长文安本的样家式。 ②•漫第漫二:级形容路途遥远。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课外古诗词诵读 • 第四级 • 第五级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诗词鉴赏
首句写眼前的实景。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望”字,表达了诗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及难舍 之情。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龙钟”“泪不 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 情神态。
诗的后两句正面写相逢的场景:走马相逢,没有纸 笔,顾不上写信了,就请您给我捎个口信回家报平 安吧。这两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吻。岑参此行是 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 杂的。诗句既表达了他对故乡相思眷念的柔情,也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韵味淳厚隽永。
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 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 的景致全部融为了一体,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 心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 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 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诗句解读
春夜洛城闻笛
悄悄地飘来声音。
李白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洛阳城。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指《折杨柳》,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汉代乐府曲名,
内容多叙离别
故乡,家乡。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之情。
【诗意】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它)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 哀伤的《折扬柳》,有谁能不生发思乡之情呢?
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针对所有客居洛 阳城的人而言,为结句蓄势。“折柳”二字既指曲名, 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折柳几乎就是离别 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 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是 主观情感的推演,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 思乡之切。反问句式,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 美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朗读停顿
古诗理解
1.词义:
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 暗飞声:声,声音。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王之涣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故乡,家乡。
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而言,为结句蓄势。“折柳”二字 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 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 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 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是主观情感的推演,不 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李白这 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 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 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 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 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 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 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 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 心人的。
古诗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 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 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长安及 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 两只袖子都沾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 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讲授新课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讲授新课
诗人简介
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 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 读经史。 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 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 出塞任职。回朝后,任右补阙、起居舍人等职。 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 死成都旅舍。
课外古诗词诵读
导入新课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赋、逢入京使、晚春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 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 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
歌。也是初中生录语文学习的一个
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 诗。
讲授新课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讲授新课
诗歌主旨
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讲授新课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讲授新课
注释
①暗:给人黯淡之感。 ②散:遍布,思念无处不在。 ③满:夸张,被思念笼罩。 ④曲:哀怨幽咽。 ⑤何人:不见“我”,却更见我乡思之情。
讲授新课
诗歌大意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 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 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 荚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 天飞雪。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Hale Waihona Puke ”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讲授新课
注释
①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④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
,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讲授新课
诗歌大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竹林里僻 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 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
讲授新课
诗歌大意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 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 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 ?
讲授新课
诗歌主旨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 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 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 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 率真挚又有余韵,令人回味无穷。
讲授新课
注释
①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②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③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④斗:竞争,比赛。 ⑤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⑥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 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sì),才气,文思,此指花草 色。 ⑦惟解:只知道。 ⑧漫天:遍布空中。 ⑨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诗歌主旨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 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写 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 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 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 :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 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讲授新课
晚春 ——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讲授新课
注释
①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②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③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此处指沾湿的意思。 ④凭:托。 ⑤传语:捎口信。
讲授新课
诗歌大意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 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 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 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给我的 人报个平安。
讲授新课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