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素质教育仍离不开考试,这意味着考试将始终与教师相伴而行。所以,“不愿监考”的态度有消极之嫌。“作弊”作为一种客观的教育现象,教育者积极的态度应该是,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和克服。

造成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1、虚荣心理。由于学校教育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于是学生的在校表现也进行了“量化”,而考试分数的的高低往往影响着三好学生的评定、奖学金的获得等问题。这样,就会使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担心成绩不好,得不到上述荣誉。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就产生了考试时作弊的错误行为。

2、厌学心理。受多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教师为考分任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做法。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考试时只有靠作弊应付。

3、怕吃亏心理。由于有的学生靠作弊的不光彩行为骗取了高分,获得了不该获得的荣誉,就给其他学生一个负面影响,认为不作弊吃亏了。于是为了“不吃亏”也错误地加入作弊者的行列。

4、江湖义气心理。在每个班级的学生中,总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类型,也有消极类型。其中的消极类型群体中的一些学生,为了帮助其圈子内的“小兄弟”顺利闯过考试关,常常协同作弊。

5、害怕家长的心理。现在的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心切,可他们一般不去了解其子女的学习基础与原有水平,不关心其学习的过程,而一味追求班内的名次或高分。他们往往不切实际地提出过高的要求,当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训斥、打骂予以惩罚。迫于这种压力,有些学生为回报家长一个“好”成绩而不惜用作弊来骗取高分。

总之,产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及家长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为有效防止作弊行为的产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生对考试意义的认识,纠正错误观念。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某些学生产生作弊行为与他们的错误认识有关,他们认为考试作弊只与成绩好坏有关,而与思想品德无关。为澄清这一糊涂观念,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做学问、学知识必须有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任何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光彩的、不道德的。

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和教师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大练教学基本功,认真钻研教材;讲课要做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要屏弃“题海战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他就肯下功夫去掌握它,这样也会大大减少考试作弊。

三、减少考试次数,改造试题结构,逐步实现考试的科学化。

近几年来,考试成了“题海战术”的主力军,“月考”、“双周考”、“周考”“摸底考试”、“抽考”、“热身考”等各类新名目的考试比比皆是。考试泛滥使学生应接不暇、惶恐不安。加之试题难度失控和“残酷”的排名,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可见,要使学生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就必须实行考试改革,要依据“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的思路,弱化考试的等级划分和筛选功能,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充分协调发展。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使之能够自主学习与发展,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要挖掘考试的“服务功能”,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到考试中去,把正确的考试操作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建构科学的考试体系。

四、加强对学生的考试纪律的教育,严格考场的管理。

在考试前班主任要认真宣传考场纪律,并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以清除作弊的种种客观诱因。要做到考前认真清场,考试时统一发草稿纸,统一编排考场等等。同时要严格考场纪律,一旦发现违犯者,都要依章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更不能听之任之,或怂恿学生作弊。

五、沟通学校、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增进了解,加深理解。

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教育政策、法规以及教育改革方向等,介绍其子女的在校表现,并要求学校家庭积极配合、协调统一,使学生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

教育在变革,考试在改革,如果说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那么解决考试作弊就必须从我们身边做起。有理由相信,只要加强管理,冷静面对考试,正确对待分数,考试必将会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也将重新变的“愿意监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