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诊疗方案(参考模板)
颈椎病诊疗方案(参考模板)【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
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4.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二)西医诊断标准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
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VIP专享】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颈痛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8.900)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
2.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5.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颈性眩晕,猝倒或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日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的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2)通调督脉法:(3)间歇拔伸法:(4)牵引揉捻法:(5)拔伸推按法:2.整复类手法(1)旋提手法:(2)定位旋转扳法:(3)旋转法:(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微波针、梅花针,电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引言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长时间的不良姿势、颈椎受损等原因引起。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五劳七伤"范畴,主要病因为肝肾不足、气血不畅等原因引起。
本文将探讨颈椎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
通过中医诊断,对于颈椎病患者需要了解其症状,包括是否有头晕、眼花、耳鸣、肩背疼痛等情况。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脉象,以及舌象等情况,帮助确定病情。
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针对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配方,如桂枝茯苓丸、四物汤等。
同时,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如风池、大椎、天柱、太阳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颈椎病带来的不适。
运动治疗
对于颈椎病患者,定期进行正确的颈椎保健运动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如颈部转动、头部左右转动、头部前后倾等。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
预防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坚持良好的姿势惯
- 颈部需要保持适当活动
- 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等
结论
中医诊疗方案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大大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痛苦。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也十分重要,需要重视自身的颈椎健康。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青、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针灸推拿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则。
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双侧: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T1夹脊。
椎动脉型加脑空,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等。
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以上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2〉TDP照射:局部,30min qd 〈3〉拔罐:适量,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qd〈5〉颈椎病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
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按语】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结合2ml当归注射液+2ml骨肽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穴位注射。
qd,左右交替用,10日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务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qd,疗效较满意。
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效果。
中药治疗颈椎病的15个验方
中药治疗颈椎病的15个验方方剂1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川芎、赤芍、当归各15克,防风、杜仲、川牛膝各12克,细辛、桂枝、甘草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淤血阻络加桃仁12克,红花10克,鸡血藤30 克,元明15克,痰浊阻络加制半夏、天麻、茯苓适应症:颈椎病方剂2寄生、川断、熟地、川芎、僵蚕各12克,丹参20克,葛根、威灵仙、木瓜各15克,黄芪30克,牛膝10克,乳香、没药各9克制用法:水煎服。
同时可将上方药渣用纱布过滤,包好,加白醋50克,上笼蒸20分钟,取出稍凉后热敷颈部,每日2次,适应症:颈椎病方剂3红花、赤芍、乳香、没药各9克,当归、伸筋草、木瓜、狗脊各12克,川芎、防风各6克,三七3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颈椎病方剂4白花蛇,焙黄10克,乳香、没药、肉桂、川乌、草乌、胡椒、白芥子各5克,麝香1.5克,冰片少许制用法:共为细末,同时取药末撒在麝香虎骨膏上,贴于患处,每周换药 2次。
同时内服下述汤药:葛根、威灵仙各30克适应症:颈椎病方剂5全蝎、片姜黄各10克,白芥子、五灵脂各15克,炒皂刺、熟地各30克,穿山甲、麻黄各6克,制川、草乌各15克(先煎40分钟)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颈椎病方剂6全蝎10克,蜈蚣2条,鹿衔草、川芎、当归、自然铜、乌梢蛇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颈椎病方剂7羌活、胆南星、龙胆草各6克,白芷、桃仁、赤芍、延胡索各10克,川芎、白芥子各5克,威灵仙15克,桑枝、葛根各15-30克制用法:水煎服,随主加减。
可配合食疗,方为怀山药30克,熟地、枸杞、莲子肉、党参、黄芪各15克,当归6克,炖母适应症:颈椎病方剂8苍术、炒白芍、茯苓各20克,川芎15克,桔梗、干姜、厚朴、甘草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颈椎病方剂9紫贝齿(先煎)、磁石(先煎)各30克,粉葛根、炒白芍、丝瓜络各15克,炙甘草9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颈椎病脊髓型方剂10桂枝、白芍、黄芪、知母各9克,葛根18克,生地24克,钩藤、桑寄生各12克,生石膏、桑枝、茅根各30克,琥珀6克制用法:水煎服。
颈椎病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附件1:项痹诊疗方案【定义】项痹是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
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2)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症状;(3)X线片多有颈椎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椎退变表现;(4)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i、ni段供血不全、颅内病变、神经官能症等疾病1、神经根型⑴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疼痛,伴颈部活动受限.⑵皮肤感觉障碍呈节段性分布,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上肢前臂肌、大小鱼际、骨间肌可有轻、中度萎缩.⑶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弓、“5”形或成角、项韧带钙化等。
⑸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纤维电位,正相电位等。
⑹应排除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或胸腔出口综合征。
2、椎动脉缺血型⑴多见于中年人,病程缓慢,无明显外伤史.⑵有持续性头痛(或偏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或出现一过性眩晕,甚至突然昏倒。
⑶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颈椎X线检查: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移位或颈曲异常。
⑸多谱勒、B超可见椎动脉走行变异,管径变小,每分钟血流量减少等。
⑹眼震颤图检查:呈阳性。
3、脊髓型⑴多见于中、老年人。
⑵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⑶霍夫曼征阳性(Hoffmann)或可疑阳性,伴或不伴下肢肌张力增高。
⑷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移位,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曲变异。
CT、MRI提示硬脊膜、脊髓受压或椎管狭窄。
⑸腰椎穿刺:奎氏试验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4、交感神经型⑴常伴有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症状及阳性体征。
⑵有反射性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同侧面部充血、出汗、头痛、咽部有异物感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颈椎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22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颈椎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22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颈椎病(TCD编码:A03.06.04.05)西医病名: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M47.001+G99.2*、神经根型M47.201、交感神经型M47.202、混合型M47.8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②颈、肩、背疼痛,肌肉板硬,或伴有头痛、头晕,上肢酸胀麻木。
③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两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④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及分型。
①颈型: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被动活动疼痛加重。
②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疼痛向上肢放射痛,手指活动麻木不灵。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上肢腱反射可能减弱。
③椎动脉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伴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或出现一过性眩晕,甚至突然昏倒,以头部突然旋转伸展活动有关。
椎动脉扭曲试验(+)。
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
伴有反射性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同侧面部充血、出汗、头痛、咽部有异物感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⑤脊髓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
伴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CT、MRI提示硬脊膜、脊髓受压或椎管狭窄。
中医怎么治疗颈椎病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中医怎么治疗颈椎病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中医如何治疗颈椎病1.外伤型颈椎病偏方:行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剂:姜黄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
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如伤后着寒或宿伤而有风寒者可用麻桂温经汤,药方如下:赤芍12克,麻黄10克,桂枝12克,红花6克,白芷15克,细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
水煎服。
2.风寒湿痹、经络受阻型颈椎病偏方:祛风除湿,温经活络。
方剂:羌活10克,独活15克,蒿本10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荆子10克。
水煎服。
如两手麻木为主,说明气虚,可用人参益气汤,方剂如下:黄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参5克,白芍12克。
水煎服。
3.肝肾亏虚、气血缺乏型颈椎病偏方: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方剂: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风15克,细辛3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地黄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党参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
水煎服。
如四肢痿软症较重,宜用加味四物汤,方剂如下:当归15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五味子10克,麦冬12克,党参20克,黄柏10克,黄连15克,知母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黄芪20克。
水煎服。
4.痰湿凝阻、经络瘀滞型颈椎病偏方:理气化痰,通经活络。
方剂:姜半夏6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
水煎服。
如病人气虚,加党参、白芍、黄芪;肢体麻重,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两目羞明、视物昏花、睛痛难开者可用神效黄芪汤,方剂如下:蔓荆子10克,陈皮10克,人参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
水煎服。
梅花针疗法治疗颈椎病颈椎病梅花针疗法一叩刺部位:颈夹脊、手三阳经循行处。
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促进康复。
以下是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
1. 中药治疗:
- 首先,根据病情,中医师会开具适合患者的草药方剂,以缓解疼痛、消炎、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受损的颈椎间盘。
-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白芷、桑枝等,可用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 针灸疗法:
-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也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常见的针灸穴位包括风池、天柱、大椎等,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 此外,通过刮痧和拔罐等疗法,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3. 推拿按摩:
- 中医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刺激颈椎周围的肌肉和经络,达到
缓解疼痛、增加颈椎灵活性的目的。
-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结合温热疗法,如艾灸或热敷,以促进血
液循环和舒缓颈椎压力。
4. 中医体操:
- 中医体操包括颈部运动和颈椎理疗操,通过柔和的运动来放
松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减轻疼痛和增加颈椎的灵活性。
- 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相应的体操动作和频率。
以上是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
但请注意,这篇
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
医生的指导制定。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见于中年人,是骨科常见病之一,我国某些地区成人发病率约38%-52%。
1948年Brain等提出了颈椎病为一独立疾病,几十年来随着科学医学的发展,尤其是CT、MR1等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颈椎病的病因病理有了较深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很大的发展,效果也有较大的提高。
根据患者的症状或征候群特点,结合其是由于椎管内及其临近部位何种组织受累,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五型。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症”,“痉症”,“痿症”,“眩晕”等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 .颈型颈椎病(1)症状①.颈部酸胀痛及不适感。
②.常于晨起,过劳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颈痛突然加剧。
(2)体征③.约半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体位。
④.颈部生理曲度减少或消失,患侧棘突间可有轻度压痛。
(3)辅助检查:X线片见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者消失,有部分病例呈轻度的楔形变。
2 .神经根型颈椎病(1)症状①.颈枕部或颈肩部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剧痛。
②.沿受累颈神经根的走行方向有酸胀痛或烧灼样或刀割样痛,或有触电样或针刺样串麻感。
③.病史中常有先颈肩痛而逐渐反复发作和逐渐加重,再发展到放射痛;也有是一次外伤而发作,颈部活动受限制。
④.咳嗽或解大便时颈肩痛及上肢放射痛加重。
⑤.上肢感到发沉及无力等现象。
(2)体征①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②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颈试验)。
③受损害的神经根分布区出现感觉减退。
④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⑤受损害的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无力或肌萎缩。
(3)辅助检查①.X线片显示病变椎间盘间隙狭窄或增生,屈伸动态颈椎侧位片上显示病变节段不稳,斜位片上看到骨刺突入椎间孔。
②.有条件者可选择性做CT、MR1等检查。
3、脊髓型颈椎病(1)症状①自觉颈部无不适,四肢麻木无力,手变得笨拙,步态蹒跚,如踩棉花感,易跌倒,双腿发紧,跨越障碍物困难。
颈椎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案
4椎动脉型
①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多伴有交感 症状或有猝倒发作。 ②旋颈试验阳性。 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横突间距变小,钩椎 关节增生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 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④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 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 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⑤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有椎动 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改变者。
3脊髓型
①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早期下肢发紧, 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 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 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 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 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颈椎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 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 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 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 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 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 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 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 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 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2神经根型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 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即颈痛伴上肢放射痛, 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 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痛点阻滞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 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 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按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五型:1.颈型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
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麻木。
2.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和颈部发僵,有些患者还有颈部及肩胛内侧缘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可以呈发作性、也可呈持续性。
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患侧上肢的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
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
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3.椎动脉型颈椎病颈肩痛或枕区痛,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及视物模糊等,有时可出现肢体感觉障碍,持物不稳及猝然晕倒,往往因头部转动而发作,改变为正常位时迅速好转。
少数病例可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或假性心绞痛等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走快。
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患者双足有踩棉花感。
躯干部感觉异常,患者常常感觉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称为“束带感二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秘结。
性功能减退。
5.交感型颈椎病(1)头部症状: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雾等,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暧气及咽部异物感等。
颈椎病中医门诊治疗方案
一、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损伤、劳损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颈椎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病中医门诊治疗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指导。
二、中医诊断1. 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表现为颈部疼痛、酸胀,伴有恶风、畏寒、肢体沉重等症状。
(2)瘀血阻络型:表现为颈部刺痛、固定不移,伴有头痛、眩晕、肩背疼痛等症状。
(3)肝肾亏虚型:表现为颈部疼痛、酸软无力,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
2. 辨证要点(1)疼痛性质:风寒湿型多为酸痛、沉重;瘀血阻络型多为刺痛、固定不移;肝肾亏虚型多为酸软无力。
(2)伴随症状:风寒湿型伴有恶风、畏寒、肢体沉重;瘀血阻络型伴有头痛、眩晕、肩背疼痛;肝肾亏虚型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
三、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中药治疗①风寒湿型:选用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川芎、当归、红花、桂枝等药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作用。
②瘀血阻络型:选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参、赤芍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③肝肾亏虚型:选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药物,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
(2)针灸治疗①风寒湿型:选用风池、风府、大椎、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
②瘀血阻络型:选用曲池、合谷、内关、膈俞、肝俞、肾俞等穴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③肝肾亏虚型:选用肝俞、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
2. 外治法(1)推拿按摩①手法:采用按揉、推揉、抖动等手法,对颈部、肩背部进行按摩。
②注意事项:按摩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2)拔罐疗法①部位:颈部、肩背部、背部。
②方法:选用真空拔罐,留罐10-15分钟。
③注意事项:拔罐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变化,避免烫伤。
3. 日常生活调理(1)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活血化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川芎,丹参,当归,赤芍,生地黄等。
3.痰湿阻络证治法: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
陈皮,半夏,苍术,厚朴,枳实,生姜等。
4.肝肾不足证治法:滋肾养肝,益气补血。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牛膝,巴戟天,菟丝子等。
5.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
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黄精,枸杞子等。
三、注意事项1.治疗应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劳累过度。
3.饮食应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4.治疗期间应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眩晕发作时,病人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头颈部的活动。
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如晕车药、镇静剂等,以缓解症状。
此外,也可以采用物理治疗,如颈部按摩、牵引等,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加重眩晕症状。
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手术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需要注意控制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以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炎药、利尿剂等,同时也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理疗、按摩、牵引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
此外,也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如颈部功能训练、现代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脊髓功能。
针灸疗法对于治疗眩晕是有效的,无论是椎动脉型还是交感型的诊断,大多数患者在第一次下针后都能缓解眩晕症状。
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可以施以其他方法巩固疗效。
中医辨证用药的方法有温阳利水法、化痰祛湿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法等。
对于阳虚不足的情况,可以使用大补元阳的方法,使用参芪附子等药物,效果很快。
对于阴虚阳亢的情况,可以使用滋阴潜阳的方法。
眩晕症状往往伴随恶心呕吐,因此在中药内服之前,必须先用针刺或艾灸(或隔姜灸),取穴内关、外关、风池、大椎、印堂、百会、足三里等,以调理气机,使清阳得以升、痰湿浊阴得以降,眩晕可暂解,胃纳亦可下膈而不至于呕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病名:中医:颈痛;西医:颈椎病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
2.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5.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颈性眩晕,猝倒或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日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的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
(2)通调督脉法:
(3)间歇拔伸法:
(4)牵引揉捻法:
(5)拔伸推按法:
2.整复类手法
(1)旋提手法:
(2)定位旋转扳法:
(3)旋转法: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二)针灸疗法
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微波针、梅花针,电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牵引疗法
(四)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五)辨证选择几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 .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
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
(六)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可选用磁振热治疗仪、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等。
(七)运动疗法
1.颈椎功能训练:
2.现代康复训练:
(八)其他疗法:神经根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疼痛难忍,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根据病理变化选取射频消融、热凝,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成形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九)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四、难点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难点分析
1、如何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与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等甚为相似,且有时候同时存在,给鉴别诊断带来很多困难。
2、眩晕发作时如何治疗
颈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眩晕,其症状可轻可重,重者眼睛不能睁开、头颈不能动摇,更不能起坐。
这时,病人头颈部的活动往往使眩晕的症状加重,病人非常紧张,对头颈部的移动有恐惧感。
此时,颈部的手法按摩推拿、牵引等的措施在短时间内亦可能加重眩晕。
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如何治疗
大部分均认为脊髓型颈椎病需手术治疗,精细成功的手术,能解除病理因素对脊髓的压迫。
但手术后脊髓功能的恢复尚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其中良好的血运和营养,是关键的因素。
手术后,脊髓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仍然存在,血运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因此,术后抗炎、利水、活血、营养等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改进措施
1、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思路
谨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乃椎动脉受到增生的骨赘刺激或压迫所引起,症状出现之初,必然与颈部的活动有关,查体时以旋颈征阳性作为重要的指征,如旋颈征阴性,则难于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当然,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还要排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疾病等。
因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与颈椎活动有关的眩晕及旋颈征阳性这两个要点而做出初步诊断。
2、眩晕发作时的治疗探讨
针灸疗法,对于眩晕的治疗疗效是肯定的。
无论诊断是椎动脉型或交感型,大多数患者第一次下针后眩晕都能缓解,尔后再根据患者情况施以其他方法巩固疗效。
中医辨证用药,或以温阳利水法,或以化痰祛湿法,或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法;阳虚不足时宜大补元阳,用参芪附子,起效快。
而阴虚阳亢者,以滋阴潜阳为法。
眩晕之症,往往伴有恶心呕吐,病人常难于进食,故此,中药内服之前,必须先用针刺或艾灸(或隔姜灸),取穴内关、外关、风池、大椎、印堂、百会、足三里等,以调理气机,使清阳得以升、痰湿浊阴得以降,眩晕可暂解,胃纳亦可下膈而不至于呕吐。
此时,静脉给药是非常好的选择。
气虚或气阴两虚者,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500m1+参麦液20-30ml,每天1次。
血瘀者,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丹参川芎嗪10mg,每天1次。
一般2~3天左右,眩晕能缓解下来,病人已能起坐,亦能有限度地转动颈部,再配合其他疗法。
3、中医的针药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的治疗探讨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的盛衰与骨骼、脊髓及周围组织的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脊髓型颈椎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肾之精气不足为本虚,气血痰瘀痹阻为标实。
术后1~2周后,由于手术因素和使用激素的因素,表现为气滞血瘀和水湿停留的征象更为明显,因而中药用汤剂煎服,以活血化瘀、利水除湿为主法,用血府逐瘀汤等,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术后的患者大多数均以肾虚为主,兼瘀、痰、湿、火等,治法上当以补肾为主,温补肾阳或滋肾填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使督脉通,经气循环。
针灸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肢体麻痹等症状有奇妙的效果。
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教<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