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勒 《教育社会学》之学校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学校组织文化

(一)学校文化的含义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享用和传递的文化的综合体,它相对社会文化来说是一种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主要反映在组织成员的行为中,同时有规范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学校文化包括三个要素:物质要素、观念要素和行为要素。

物质要素:主要指学校的物质环境;观念要素:主要包括构成教学内容的知识、技能、教师和学生的群体规范、观念和价值等;行为要素:主要是通过师生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的具有硬闯一象征性的文化特征。

(二)国外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

最早研究学校文化的是30年代沃勒的《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他认为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两方面,一是年轻人的文化;一是成年有意识安排的文化。教师是成年人文化的代表者,教师要把成人文化强加给给学生,学生是儿童群体特有文化的代表者,,二者常发生冲突和对抗。沃勒分析了学校五个方面的特征:①属于次级文化,一方面反映大社会的文化,另一方面有其独特性;②属于综合文化,包括时代相传的文化及学校内外文化;③对立与统合型文化。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形态不一致,始终存在着冲突现象,而教师权威合理与适当的运用,可使文化冲突现象改变为文化统合现象;④积极与消极功能兼具。学校为教育机构,其固有的文化有积极的功能,而学生次级文化中除勤勉好学外,尚有鄙视学业,抗拒规范,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具有消极的功能;⑤可有意安排或引导发展方向。

50年代,对学校文化的研究逐渐深入,美国戈登对美中西部一所高中进行详细调查发现,在学校中,学业成就不是学生获得威信的主要因素。男同学在课外运动,女同学的人缘成为获得威信的主要因素。

柯尔曼发现几乎所有被调查的高中生中,远离知识成就取向的娱乐亚文化(fam-sabculture),即与体育、文娱、交谊的社会活动相关的文化,常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反知识主义倾向(anti-academic),以个别学生坚决,广泛且个人化地反对学校和教师的权威为基本特征。产生这种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青少年对所处社会价值与目标的否定。主要内容:①年轻人在音乐和服装上有特殊的爱好;②在文化态度上经常与成人世界相对立或者相隔离;③要求得到得到前几十年里始终没有被成年人承认的权利,例如,学生穿着他们认为合适的服装的权利,知道惩罚的理由和权利,对学校校规提出质疑或参与决定学校校规的权利,了解教育上作某种特殊安排的理由的权利,了解教育上作某种特殊安排的理由和权利。表现形式是强烈的反抗,遭到失败后则以逃避社会现实为主。

克拉克研究美国高中文化时,提出了三种亚文化:娱乐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偏离亚文化(偏离学校规范与学校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反的学生文化)。

英国哈维格里夫从社会阶层和学校组织结构两个角度,研究学校文化的产生,描述的是在按能力编班的中等学校中, 在阶级亚文化的影响下,促进了向学校亚文化和反学校亚文化的分化过程. 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集中的班级,形成了与学校和教师认同的学生亚文化,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班级形成了与学校和教师对抗的相反的学生亚文化.

(三)学校组织文化的类型

根据学校文化与社会要求的吻合程度,可区分为制度文化和非制度文化;按照学校文化自身的群体归属,可区分为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就学校文化各种成份的集中程度而言,还可分为离散型亚文化与统合型亚文化。

1.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

①学校的制度文化是指社会期待的学校具有的文化,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等。它体现着社会对学校在文化方面的正式要求,并通常以国家正式文件的形式被明确规定下来。

学校制度文化的特点:

学校制度文化的性质适应能力统治阶层的状况而定,任何学校制度文化都只体现着统治阶层对学校的要求,而不可能体现所有社会阶层与社会群体的要求。若统治阶层的需要适应于时代的发展,则学校制度文化便是“顺时文化”,反之则成为小“背时文化”。若统治阶层的意志与其他多数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利益相符,则学校制度文化便是“合群文化”,反之则成为“孤独文化”。前一情况,学校制度吻合可发挥正向社会功能,而后一种情况下,则只能产生负向社会功能。

学校制度文化并不是由学校自身所决定的,而是由国家的,因而它对于学校来说,起码在其作用起始阶段带有强制性,是一种外在文化,或者说是一种“纯制度文化”。只有当这种外在文化被学校成员认可,被他们所接受,从而转变为学校的“内在文化”时,才能对学校成员的行为,从而对学校的教育活动产生深层的影响。

②非制度文化是指学校文化中的哪些在社会期待之外的文化。它包括两种成份。一种是虽无社会统治阶层的期待的依据,但也并不与这些期待发生冲突的文化,即狭义的“非制度文化”。另一种则是与社会统治阶层的期待相悖的文化,即“反制度文化”。反制度文化一般只体现于学校成员的言行之中,而非制度文化则既可能体现于学校成员的言行之中,也可能反映在学校的正式文件之中。

特点:

①学校非制度文化是在学校内部自发形成的,不是由外部社会预先规定的;②学校非制度文化从形成之日起,就是一种“内在文化”,也是一种“功能文化”,它会对学校成员的行为和学校教育活动产生深层影响。

2.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

①教师文化

从教师文化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来看,教师文化首先是“规范文化”;从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关系来看,教师文化是“权威文化”;从教师文化自身所属的“文化层次”来看,教师文化是“精致编码文化”。

②学生文化

从学生文化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来看,学生文化首先是“需求文化”;②从学生文化与教师文化的关系来看,学生文化是“受抑文化”;③从学生文化所属的“文化层次”来看,学生文化是从局限编码向精致编码过渡的文化。

3.离散型学校文化与统合型学校文化

离散型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分别占有几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而其中任何一种均不占主导地位,不能将离散型文化和多样性等同起来。

统合型学校文化,所谓统合型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或大部分成员占有某种性质的文化。

统合型文化是形成校风的基础。不过,由于既存在着制度统合型文化,也存在着非制度统合型文化,因此,学校所期待的自然也是形成制度型统合型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制度校风。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2.学校组织有哪些功能,我国学校组织功能在发挥过程中有哪些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