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教案(下)
大学植物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植物学授课对象:植物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了解不同植物类群的特征和代表性植物。
4.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一、植物学概述1. 植物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2. 植物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
二、植物分类学基础1. 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2. 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
三、植物类群介绍1. 藻类植物: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代表性种类。
2. 苔藓植物: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代表性种类。
3. 蕨类植物: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代表性种类。
4. 裸子植物: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代表性种类。
5. 被子植物: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代表性种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教学材料。
2. 植物标本或图片。
3. 教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或展示植物图片,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
2. 介绍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讲授新课1. 植物学概述:讲解植物学的定义、研究领域和发展历史。
2. 植物分类学基础: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讨论植物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分类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形式进行。
2. 对植物分类学基础进行巩固练习。
二、植物类群介绍1. 依次介绍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 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识别。
三、实验操作1. 安排学生进行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实验。
2. 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如:收集并整理一种植物的资料,撰写报告。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章节:第一章植物形态学课时:2课时年级:生物学专业大一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功能教学难点:植物形态学实验操作技巧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植物形态学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并记录实验现象。
4. 结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植物形态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强调植物形态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质量,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结果分析和结论。
3.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显微镜、放大镜等。
2. 参考教材:植物学实验教材、植物形态学相关论文等。
3. 网络资源:植物学相关网站、视频教程等。
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采集和标本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组织学生参加植物学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第六章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的渗透调节实验2. 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3. 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1.2种植凤仙花(教案)
1.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提出问题,设计简单的种植实验,培养探究精神。
2. 生命观念: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生命观念。
3. 实践能力:学会种植和照料凤仙花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 环保意识:关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 施肥:根据生长阶段的需要,适量施用复合肥料。
- 修剪:及时修剪枯叶和病弱枝,促进健康生长。
- 光照:确保凤仙花每天能够接受足够的阳光,促进光合作用。
4. 题型:观察题
题目:观察凤仙花的叶片,描述其形态特征。
答案:凤仙花的叶片通常呈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片表面光滑,颜色为深绿色。叶片上有明显的叶脉,这些叶脉有助于输送养分和水分。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凤仙花的基本结构和生长条件,以及如何种植和照料凤仙花。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种植和照料植物。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1单元第2节“种植凤仙花”,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
2. 辅助材料:准备与凤仙花生长过程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介绍植物生长条件的视频资源,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3. 实验器材:为每组学生提供凤仙花种子、花盆、土壤、肥料、浇水工具等,确保实验材料的充足和安全。
(1)以下哪个因素对凤仙花的生长影响最大?
植物学授课教案(全)
植物学授课教案(全)# 教案一## 一、教学标题植物学基础概念与植物分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如植物的定义、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叶绿体等特殊结构),达成率为90%以上。
2. 学生能够列举出至少5种常见的植物分类方法(如按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分类),并且能够运用一种分类方法对10种以上常见植物进行分类,准确率达到80%。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小组讨论常见植物的分类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言至少2次。
2. 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特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图片和模型,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指出细胞各部分结构在图中的位置。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内,至少有80%的学生表示对植物学相关知识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通过讲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的价值。
##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 **植物学基本概念**- 依据:这是学习植物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的植物结构、功能、分类等知识。
例如,明确植物的定义有助于区分植物与其他生物。
2. **常见的植物分类方法及应用**- 依据:植物分类是植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了解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同时也为深入学习植物的进化关系等知识奠定基础。
### (二)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特点的理解**- 依据:植物细胞结构较为复杂,对于学生来说,一些特殊结构如叶绿体、液泡等的功能和与其他细胞结构的关系较难理解。
学生的微观知识储备相对较少,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2. **运用分类方法对多种植物进行准确分类**- 依据:这需要学生综合考虑植物的多种特征,并且对各种分类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学生可能会混淆不同分类方法下植物的归类。
植物学的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植物学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生殖方式;3. 认识常见植物种类及其生态习性;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结构;2. 植物生殖方式;3. 常见植物种类及其生态习性。
四、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2. 植物生殖方式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有哪些特征吗?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新课讲解1. 植物的基本特征:生长、繁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2. 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3. 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等;4. 植物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5. 常见植物种类及其生态习性。
(三)课堂实验1. 植物细胞结构观察实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结构;2. 植物生殖方式实验:观察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植物细胞结构和生殖方式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植物,了解植物。
六、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报告;2. 搜集资料,了解一种常见植物的种类、生态习性和用途。
教案范文:一、课程名称植物学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生殖方式;3. 认识常见植物种类及其生态习性;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结构;2. 植物生殖方式;3. 常见植物种类及其生态习性。
四、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2. 植物生殖方式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图片:一片茂密的森林,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植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学。
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3.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植物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养分、排泄代谢废物、生殖繁殖。
2. 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1.植物的分类方法:按种子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按体型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2.植物的特征:根的形态、茎的形态、叶的形态、花的形态、果实的形态。
3.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1.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成株生长、开花结果、衰老死亡;2.植物的生长发育因素:光、温度、水分、营养、激素等。
4. 观察和实验1.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2.实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影响因素;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分类方法和特征、生长发育过程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讨论法:通过讨论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让学生思考植物的分类方式和特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3.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1.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五、教学过程1.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讲解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讲解植物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养分、排泄代谢废物、生殖繁殖。
2. 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1.讲解植物的分类方法:按种子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按体型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2.讲解植物的特征:根的形态、茎的形态、叶的形态、花的形态、果实的形态。
3.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1.讲解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成株生长、开花结果、衰老死亡;2.讲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因素:光、温度、水分、营养、激素等。
植物学教学教案课件
植物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植物学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植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植物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系统植物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植物学在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讲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举例说明植物的分类系统介绍植物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展示相关植物学家的贡献探讨植物学在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第二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细胞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理解植物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植物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能量转换、物质运输、细胞间交流等2.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细胞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展示相关实物或模型,加深学生对各部分的理解介绍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解释其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观察第三章:植物的生长发育3.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和特点掌握植物生长的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影响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和应用3.2 教学内容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的维持等植物生长的激素调节:激素的种类、作用和应用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3.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生长发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讲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展示相关实物或模型,加深学生对生长过程的理解介绍植物生长的激素调节,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生长现象探讨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户外观察或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环境因素的作用第四章:植物的生殖与繁衍4.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繁衍机制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应用理解植物生殖与繁衍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花和果实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克隆繁殖等4.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生殖与繁衍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繁衍的方式和机制讲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展示相关实物或模型,加深学生对生殖方式的理解介绍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生殖现象探讨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及其应用,进行实验或观察,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第五章:植物的分类与鉴定5.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植物分类的特征和分类系统理解植物分类的意义和应用5.2 教学内容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形态学分类、遗传分类、生态分类等植物分类的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分子特征等植物的分类系统:植物界的分类、门的分类、纲的分类等5.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分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讲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展示相关实物或模型,加深学生对分类原则的理解介绍植物分类的特征,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分类特征探讨植物的分类系统,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观察,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植物分类的意义和应用第六章:植物的生态与适应6.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掌握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策略理解植物生态学的重要性和应用6.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态功能:生产力、碳循环、氧气供应等植物的适应策略: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等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6.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生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讲解植物的生态功能,展示相关数据或图表,加深学生对生态功能的理解介绍植物的适应策略,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适应现象探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户外观察或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第七章:植物的遗传与变异7.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变异现象掌握植物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理解植物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植物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物质的传递、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植物遗传变异现象:突变、重组、基因流等植物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7.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遗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在植物生命中的作用讲解植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展示相关模型或图解,加深学生对遗传原理的理解介绍植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变异现象探讨植物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案例分析或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遗传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第八章:植物的生理与代谢8.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生理的基本过程和代谢活动掌握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理解植物生理与代谢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植物生理的基本过程:生长、发育、衰老等植物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植物生理与代谢的调控机制:激素调节、环境调节等8.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生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性讲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展示相关实验或图表,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介绍植物的代谢活动,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代谢现象探讨植物生理与代谢的调控机制,进行小组讨论或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理与代谢调控的实际应用第九章:植物的地理分布与进化9.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植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证据理解植物地理分布与进化的意义和应用9.2 教学内容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分布等植物进化的基本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植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分子进化等9.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地理分布与进化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分布与进化的关系讲解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展示相关地图或数据,加深学生对分布规律的理解介绍植物进化的基本理论,进行案例分析或讨论,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进化证据探讨植物地理分布与进化的意义和应用,进行小组讨论或研究项目,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植物分布与进化在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0.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掌握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理解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10.2 教学内容植物资源的种类: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业原料等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栽培、采集、加工等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物种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法律法规等10.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讲解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展示相关实物或图片,加深学生对资源的理解介绍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进行案例分析或讨论,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保护效果探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平衡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植物学简介中“植物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部分,需要重点关注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植物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教案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教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功能1.2 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植物细胞的功能:保护、支持、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储存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1.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讲解植物细胞的功能及作用进行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植物组织的分类与功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主要组织类型让学生掌握各种组织的功能2.2 教学内容植物的主要组织类型: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各种组织的功能:保护、储存、输导、支持、分裂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2.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的主要组织类型讲解各种组织的功能及作用进行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主要器官让学生掌握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2 教学内容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吸收、输导、光合作用、繁殖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3.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的主要器官讲解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植物的生长与发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阶段4.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组织分化等植物发育的关键阶段: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4.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第五章:植物的分类与系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系统演化5.2 教学内容植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植物的系统演化:植物的起源、演化历程、主要植物类群等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5.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讲解植物的系统演化进行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第六章:根的结构与功能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根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掌握根的主要功能6.2 教学内容根的形态结构:根的种类、根尖的结构、根的分布根的主要功能:吸收、固定、储存、繁殖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6.4 教学步骤介绍根的种类和根尖的结构讲解根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根的主要功能及实例第七章:茎的结构与功能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茎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掌握茎的主要功能7.2 教学内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种类、茎的结构、茎的分布茎的主要功能:输导、支持、储存、繁殖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7.4 教学步骤介绍茎的种类和茎的结构讲解茎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茎的主要功能及实例第八章:叶的结构与功能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叶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掌握叶的主要功能8.2 教学内容叶的形态结构:叶的形状、叶的组成、叶的分布叶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储存、繁殖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8.4 教学步骤介绍叶的形状和叶的组成讲解叶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叶的主要功能及实例第九章: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功能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让学生掌握花、果实和种子的功能9.2 教学内容花:花的结构、花的类型、花的发育果实:果实的结构、果实的类型、果实的发育种子: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类型、种子的发育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9.4 教学步骤介绍花的结构、类型和发育讲解果实的结构、类型和发育探讨种子的结构、类型和发育第十章:植物与环境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掌握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0.2 教学内容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植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竞争、共生、寄生等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土壤形成与改良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10.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讲解植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探讨植物对环境的影响重点解析本教案中,重点是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组织的分类与功能、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分类与系统。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教案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植物的基本组织和功能;(2)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器官及结构;(3)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器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显微镜等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组织及功能(1)保护组织:表皮细胞、皮层细胞;(2)营养组织:叶肉细胞、茎中央的髓;(3)输导组织:导管、筛管;(4)机械组织:木质部、韧皮部。
2. 植物器官的识别(1)根:根尖结构、根的类型(直根、须根);(2)茎:茎的结构(表皮、薄壁细胞、维管束)、茎的类型(木本、草本);(3)叶: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叶脉)、叶的类型(单叶、复叶);(4)花:花的结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花的类型(单性花、两性花);(5)果实与种子:果实的结构(果皮、种子)、种子的结构(种皮、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的基本组织及功能;(2)植物器官的识别及结构。
2. 教学难点:(1)植物组织的细微结构;(2)植物器官的分类及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实验法: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细微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 讲授法:讲解植物器官的分类及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显微镜、投影仪、教学课件;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笔记本、彩色笔。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植物标本和显微镜,制作教学课件,安排实验室使用时间。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组织和功能,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
七年级下册生物植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
2.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理解植物的器官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的细胞结构- 植物的器官构成- 植物的生长方式2. 常见的植物种类-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3.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 植株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殖方式4. 植物的器官功能- 根的功能- 茎的功能- 叶的功能- 花、果实和种子的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的主要特征,常见的植物种类,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的器官功能。
2. 难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的器官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发育过程。
2. 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问答、填空、选择等形式进行课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的主要特征,展示相关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特点。
3. 分类:介绍常见的植物种类,引导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
4. 分析:讲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整个过程。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植物的家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物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
(四人一组)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1. 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
)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植物学 全套讲义 精品课教案(两份全套讲义)
植物学讲义(两份)植物学讲义(一)如何认识《植物学》?1.植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植物学研究的是植物形态、结构的规律性、个体发育的规律性以及系统演化的规律性。
它揭示的是自然的奥妙。
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将会使你懂得许多植物学的知识,并利用植物学的知识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好植物学知识会让你科学地解答许多令人费解的问题。
如:(1)俗话说树怕剥皮猪怕壮,为什么?(2)连理枝是如何形成的?(3)路灯下的树或枝条容易冻坏或冻死,为什么?(4)嫁接是如何成活的?(5)果树环割、环剥会提早结果,为什么?(6)病原菌如何侵入植物体内?(7)为什么要植树造林?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植被如何呼风唤雨?……2.植物学是艺术植物世界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无不给人以美学的享受。
宏观方面,从热带雨林到极地苔原;从平原到丘陵再到高山;处处展示着植物带给人类的无穷魅力。
参天的大树,鲜艳的花朵,无名的小草等等,让人赏心悦目。
微观方面,从植物细小的形态到显微构造;从微形态到超微构造;展现了微观世界的精妙绝伦。
从而激发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植物世界是美丽的,微观世界更奇妙。
植物所创造的艺术美,是任何伟大的艺术家所无法创造的。
植物的美绪论植物学(Botany):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植物多样性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植物的多样性1.植物总数:50余万种。
2.分布范围:极其广大。
热带、温带、寒带至南北两极;平原、丘陵至高山;海洋、湖泊、沼泽至陆地。
3.细胞组成:单细胞、群体、多细胞。
4.演化趋势: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
5.植物的功能:绿色植物体内具有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呈现绿色一大类植物。
光合作用。
非绿色植物:不具叶绿素的一大类植物。
矿化作用。
二、植物界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
对这么宠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高中生物《植物学》竞赛辅导教案(共13章)
⾼中⽣物《植物学》竞赛辅导教案(共13章)第⼀章植物的⽔分代谢⼀、教学时数计划教学时数为8 学时,其中理论课4 学时,实验课4 学时。
⼆、教学⼤纲基本要求1. 了解⽔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分在植物⽣命活动中的作⽤;2. 了解⽔的化学势、⽔势的基本概念、植物⽣理学中引⼊⽔势的意义;3. 了解植物细胞的⽔势的组成、溶质势、衬质势、压⼒势等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细胞⽔势组成中的作⽤,4. 了解并初步学会植物组织⽔势的测定⽅法;5. 了解植物根系对⽔分吸收的部位、途径、吸⽔的机理以及影响根系吸⽔的⼟壤条件;6. 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的⽣理意义和⽓孔蒸腾是蒸腾的主要⽅式、蒸腾作⽤的指标、测定⽅法以及适当降低蒸腾速率的途径;7. 了解植物体内⽔分从地下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分沿导管上升的机制;8. 了解作物的需⽔规律、合理灌溉指标及灌溉⽅法以及发展节⽔农业促进⽔资源持续利⽤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1 .⽔分在植物⽣命活动中的作⽤。
2 .植物细胞⽔势的组成,⽔分移动的⽅向。
3 .细胞对⽔分的吸收。
4 .植物根系对⽔分的吸收。
5 .⽓孔蒸腾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6 .植物体内⽔分运输的途径。
7 .作物需⽔规律和合理灌溉。
( ⼆) 难点1 .植物细胞的⽔势的基本概念。
2 .组成和有关计算。
3 .⽓孔开闭的机理。
1.引⾔⽔是植物维持⽣存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物质。
植物从⽔中进化⽽来。
植物的⽣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等⼀切⽣命过程都必须在⽔环境中才能进⾏,没有了⽔,植物的⽣命活动就会停滞,植株则⼲枯死亡。
地球上⽔分的供应量不仅决定了植物的⽣态分布,⽽且显著影响了植物的⽣理⽣化特性。
对于⼀株植物来说,⼀⽅⾯,它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分,以满⾜其正常⽣长发育的需要;另⼀⽅⾯,由于植株地上部分(主要是叶⽚)的蒸腾作⽤,植物体内的⼀部分⽔分不断散失到⼤⽓中,以维持其体内外的⽔分循环及适宜的体温。
根系吸收的⽔分除极少部分参与体内的⽣化代谢过程外,其绝⼤部分通过蒸腾作⽤散失到了周围环境中。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课《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课《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课《植物的生长变化》。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方面,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法:通过实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带上一盆自己种植的植物,了解其生长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颗种子发芽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植物,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同时,教师通过PPT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光照、水分、土壤等方面的生长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植物学实验教案
植物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学习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显微镜;2.刀片和载玻片;3.盖玻片;4.镊子;5.游离维生素C试剂。
三、实验步骤1.观察植物的根(1)取一颗鲜活的植物,用镊子将其根部取出,用盖玻片盖住根部;(2)将根部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根尖的结构和细胞的形态。
2.观察植物的茎(1)取一根鲜活的植物茎,用刀片将其切片;(2)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盖住;(3)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茎的结构和细胞的形态。
3.观察植物的叶(1)取一片植物叶片,用镊子将其取出;(2)将叶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盖住;(3)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叶片的结构和细胞的形态。
4.观察植物的营养方式(1)取一片植物叶片,加入适量的水;(2)将叶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叶片中含有色素颗粒的部分;(3)加入几滴游离维生素C试剂,观察色素颗粒的变化。
5.观察植物的生殖方式(1)观察植物茎上的花蕾,记录花的形态特征;(2)用镊子将花蕾剖开,观察花内部的雄蕊和雌蕊,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3)观察花的雌性器官和雄性器官的结构特点,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损坏实验器材;2.显微镜使用前要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将植物部分带回宿舍;4.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消毒。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根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描述根尖和根毛的特点;2.茎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描述茎的特点;3.叶片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描述叶片的特点;4.营养方式的观察结果,描述色素颗粒的变化;5.生殖方式的观察结果,描述花的形态特征和雄蕊、雌蕊的特点。
六、实验总结1.通过本实验,我了解到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3.掌握了植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4.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植物世界的奥秘植物学学科教案
植物世界的奥秘植物学学科教案植物世界的奥秘——植物学学科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研究植物的结构、功能与分类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兴趣,增加对植物学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研究和分析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植物世界的奥秘(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开放性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Step 2: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光合作用、细胞壁、多细胞结构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种子类型、体细胞数目、组织分化程度等分类方式。
3. 搭配教学PPT,用实例介绍各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Step 3: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 探究实验:观察不同种类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结构和环境的关系,如根系对植物吸收养分的作用、叶片光合作用的原理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交流不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Step 4:植物的生命过程1. 简要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等。
2. 设计观察活动,学生观察不同阶段的植物生长并记录结果,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分组展示观察结果,讨论植物生命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Step 5:植物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如沙漠植物的节水、高山植物的耐寒等。
2. 观察实验:设计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3.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征。
四、教学评价和延伸1.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记录、小组展示等方式,及时评价学生参与和表现情况。
大学植物学教案
课程名称:植物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2. 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了解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历程;4. 熟悉常见植物类群的特征和生态习性;5.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一、绪论1. 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2. 植物学的学科分类和发展简史3. 植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二、植物分类学基础1. 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2. 植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系统3. 植物分类的实践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提出问题:什么是植物学?植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绪论部分,讲解植物学的研究内容、意义、学科分类和发展简史;2. 植物分类学基础部分,讲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分类系统。
三、案例分析1. 以植物分类为例,分析植物分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分析植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系统。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就植物分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交流;2.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学的研究意义和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性;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植物类群的特征和生态习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教师讲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植物分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4.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植物分类学的掌握程度;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内容、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植物分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二)教案课程编号:141011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45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授课教师:姚发兴开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2008.10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引言1学时第一章藻类植物7学时第二章菌类植物4学时第三章地衣植物1学时第四章苔藓植物2学时第五章蕨类植物3学时第六章孢子植物小节1学时第七章裸子植物4学时第八章被子植物18学时第九章植物分类学发展动态2学时2学时(机动)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 吴国芳,冯志坚等.植物学(下)[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参考书目:1.胡鸿钧等.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李伟新等.海藻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4.杨庆尧.食用菌生物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5.邵力平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林业出版社,19846.赵继鼎.中国地衣初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7.胡人亮.苔藓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8.叶创兴,廖文波,戴水连等.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M].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9.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0.吴国芳.种子植物图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有关卷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2.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3.侯宽昭编,吴德邻等修订.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引言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一)系统分类学的意义和任务1.意义对地球上现存的大约50万种植物进行有系统的、科学的分类,是学习和研究植物学的第一步。
2.任务识别物种、鉴定名称,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研究物种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向。
(二)植物分类的方法1.人为分类系统(artificial system)仅以植物的形态、习性、或用途等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性状作为分类的依据,根本不考虑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
十九世纪中期以前的植物分类都是人为分类系统。
影响较大的学者和著作有:古希腊的本草学家提奥弗拉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
瑞典的林奈根据雄蕊的有无、数目及着生情况进行分类的生殖器官分类系统,实际上也是人为分类系统。
如他把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的玉米和松树放在同一类。
有时为了某种应用上的需要,一些部门仍使用人为分类系统,如在经济植物学或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利用上,往往以粮食、油料、药草、纤维、香料等进行分类。
2.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 system)十九世纪后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这种分类系统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和细胞学等不同角度综合研究,力求客观地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植物系统,形成了植物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植物分子系统学。
国际上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自然分类系统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恩格勒和柏兰特于1872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中提出的。
后经苏联学者塔赫他间、美国学者克朗奎斯特修正。
尽管此系统很不完善,但它比人为分类系统进步得多,它基本是建立在科学的、进化理论的基础上的。
直至目前,人们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全反映出客观规律的植物系统。
(三)门类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分门的依据不完全一样,所以分门的数目也不相同。
16门藻类8门、细菌、粘菌、真菌、地衣、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18门(另加黄藻门、硅藻门)15门(裸子、被子植物合为一门)14门(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合为一门)人们常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门归并成更大的类群。
根据植物是以种子繁殖还是孢子繁殖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大类:孢子植物(spore plant)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隐花植物cryptogamae)种子植物(seed plant)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显花植物phanerogamae)根据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的分化及合子是否发育成胚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大类:低等植物(lower plant)藻类、菌类、地衣(无胚植物、原植体植物)苔藓高等植物(high plant)蕨类颈卵器植物(archegoniatae)(有胚植物、茎叶体植物)裸子植物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被子植物种子植物(seed plant)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一)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1.分类阶层即分类单位(等级、阶元)。
主要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specise)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分类的阶层系统把各个分类等级按照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地排列起来。
在各个分类等级中还可插入一些亚单位,如亚种、亚属、亚科……亚门等。
(二)植物的命名1.命名的混乱现象同物异名:对同一种植物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如玉蜀黍,有叫玉米、包谷、棒子等。
同名异物:不同植物有相同的名称。
如叫白头翁的植物,多达16种,分属4科16属。
2.双名法(binomial system)林奈于1753年创立和使用了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给植物命名的方法。
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词是种加词。
双名法的组成、书写形式和有关规定:1)植物的种名=属名+种加词2)属名一般用名词单数第一格,若用其它文字或专有名词,则必须使其拉丁化。
种加词一般用形容词,并要求和属名的性、数、格一致。
属名、种加词的来源很多。
3)属名的头一个字母大写,种加词小写。
4)一个完整的学名,还包括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如小麦的学名:Tricicum aestivum(L).一个植物的名子通常有三种,即土名、中名和学名,其中土名不是正式名称,中名是用中文命名的名称,它只有和学名共同使用时才有意义,也不是正式名称,植物的唯一正式名称是学名,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命名的,因而人们也叫它为拉丁学名。
当我们核对一个植物的名称是否正确时,不是看它的土名和中名,而是看它的学名。
植物的俗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对植物通俗的习惯称呼。
欧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植物英文名称就是俗名。
相对于学名(拉丁名)来说,国内常用的“中文名”、“地方名”、“别名”等也都是俗名。
3.三名法如果是变种或亚种,则采用三名法。
属名+种加词+变种加词(或亚种加词)。
如蟠桃是桃的一个变种,桃:Prunus persica l(L) Batsch.蟠桃:P. persical pressa Bean.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模式标本——动植物新种(或新亚种、新变种)原始记载和订名所根据的标本。
模式标本有多种(主模式标本等)。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
第一章藻类植物(Algae)重点难点:藻类含义。
蓝藻门、硅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的特征及其演化地位,主要代表属、种的特征及生活史。
第一节藻类植物的概述一.藻类的概念藻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原始低等的类群,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植物体无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即原植体植物(thallophyte)。
2)无性和有性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
3)合子(或受精卵)不发育成胚,即无胚植物(noembryophyte)。
4)含光合色素,自养。
藻类植物——一群含有叶绿素、光合自养的,无胚的原植体植物。
二.藻类分门的依据现存的藻类植物有3万多种,它们不是一个自然的分类群。
分门的主要依据是:1)光合色素的种类、光合器的结构。
2)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细胞核的结构。
3)贮存养分的种类。
4)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和类型。
5)生殖方式及生活史类型。
6)藻体形态和结构。
第二节蓝藻门(Cyanophyta)一.一般特征(一)形态藻类植物体又称藻体。
蓝藻藻体在形态上有三种基本类型:单细胞藻体仅一个细胞。
群体2~多个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集合体。
丝状体不分枝、假分枝、分枝。
营养体或无性孢子均无鞭毛。
藻体多呈蓝绿色。
(二)细胞结构1.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粘肽(peptidoglycan)细胞壁外有胶质鞘,由果胶酸、粘多糖组成。
2.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分化为两部分:中心质(centroplasm)又称中央体。
位于细胞中央,原核。
周质(periplasm)又称色素质。
位于四周,含光合色素,无载色体。
载色体(chromatophore)——藻类植物的质体特称为色素体或载色体。
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和黄胡萝卜素光合色素蓝藻黄素、蓝藻叶黄素(蓝藻特有)藻胆素(藻红素和藻蓝素)贮藏养分蓝藻淀粉(主要)蓝藻颗粒体(蛋白质)(三) 异形胞(heterocyst)概念:某些丝状蓝藻中,含有1~多个特殊细胞,即异形胞。
形成:由营养细胞发育而来。
较营养细胞稍大(或较小),壁厚,细胞内颗粒溶解。
作用:营养繁殖藻体易从异形胞处断裂,成为多个藻殖段(homogonium)。
萌发成新的藻体。
固氮。
(四)繁殖蓝藻中未发现有性生殖。
单细胞种类直接分裂营养繁殖大群体小群体藻丝藻殖段外生孢子从细胞顶端开始,将原生质体依次切割。
如管胞藻属。
无性生殖内生孢子胞内原生质体反复分裂。
如皮果藻属。
厚壁孢子营养细胞转化而来,渡过休眠期再萌发。
(五)分布分布广泛,主要生活在淡水中。
蓝藻约150属,1500种,分1纲,3目。
水华(water bloom)——亦称水花。
藻类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夏季大量繁殖,漂浮水面,形成一层有腥味的浮沫。
二.代表植物(一)单细胞或群体类型的代表1.色球藻属(Chroococcus)细胞外被胶质鞘,浮游、或生于湿地上、树干上。
2.微囊藻属(Microcyslis)球形、不规则形或具有很多穿孔的浮游性群体。
细胞球形,多数具有气泡。
无个体胶质鞘,有群体胶被。
有些种类产生“致死因子”毒素。
夏季易形成水华,危害水生动物。
中科院水生所(武汉)滇池蓝藻水华治理工作站报道:滇池蓝藻水华藻类主要是微囊藻,其细胞密度高达30亿/升水。
(二)丝状体的代表1.颤藻属(Oscillatoria)藻体为一列短圆柱状的细胞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
胶质鞘无或不明显。
丝状体可颤动,故名颤藻。
多生于湿地或浅水中。
螺旋藻属于颤藻科。
是未来的最佳食品,它有下列作用:1)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
2)抗辐射,是天然的防护剂。
3)减肥,是低热量食品。
4)营养丰富,含高蛋白。
2.念珠藻属(Nostoc)藻体不分枝,多条丝状体形成胶群体。
细胞排列成念珠状,有异形胞。
多生于淡水中、潮湿土壤上。
如地木耳、发菜。
3.鱼腥藻属(Anabeana) 似念珠藻属,但无公共胶质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