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2017届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2017届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答案+解析)
第 2 页 共 10 页
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模拟试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
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6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

(3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 ▲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望江南》)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6)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7)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8)“▲”,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9)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让无数的中华儿女潸然泪下,我们
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
▲。

”(用《论语·子罕》中的句子
填写)
3.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第 3 页共 10 页
A.哺.育(pǔ)宽恕.(shù)苦心孤诣.(y ì)
B.祈.祷 (qǐ) 狩.猎(shòu)相形见绌.(ch ù)
C.污秽.(huì)称.职(chèn)随声附和.(h è)
D.收敛.(liǎn)殷.红(yīn)鲜.为人知(xi ān)
4.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A.啜泣葱笼一瞬间翻来覆去
B.地窖深邃水墨画骇人听闻
C.喧闹取缔中轴线头晕目眩
D.怂恿娴熟文绉绉戛然而止
5.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四字短语。

(3分)
第 4 页共 10 页
雨花台区地处南京主城西南,长江之滨,雨花台畔。

它是人文荟萃之地。

南朝时,帝王在这里修寺庙,兴佛教;南宋,岳飞在这里筑壁垒,抗金兵;明清,文学家屈大均、吴敬梓在这里留足迹,传佳话。

它是▲之地。

牛首烟岚名闻遐迩,秦淮风光引人入胜,雨花园林更是享誉全国。

它山清水秀,绿树葱茏,金陵古四十八景,它独占十景。

它是▲地。

这里有现代化的公路、桥梁,它距南京市中心仅3公里,距新生圩港18公里,距禄口国际机场20公里,是南京进出空港的必经之路。

它是▲之地。

麦德龙超市、中信通讯等许多大型企业早在这里立脚,近年来,又有许多大企业、大项目相继落户开发区,引领它的经济发力快跑。

6.仿照示例,用比喻手法,抒发读书感受。

(2分)示例: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第 5 页共 10 页

7.根据要求,对好下面的对联。

(4分)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到心头。

(依据《岳阳楼记》,填写一对反义词。

)
(2)众喜牡丹富贵眼,独爱莲花▲。

(依据《爱莲说》,填写一个偏正短语。

)
(3)上联:废寝忘食香菱学诗。

(依据《西游记》的内容对)
(依据《水浒传》的内容对)
二(39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3题。

(15分)【古诗阅读】
月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②
拔残星。

第 6 页共 10 页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
孤亭③。

【注】①螺川:螺山,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

②棹(zhào):船桨。

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8.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分)

9.“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2分)

【古文阅读】
芋老人传
第 7 页共 10 页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②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③,朝分尚食④,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曾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
第 8 页共 10 页
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⑤罢,是芋视乃学也。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⑥者!”
【注释】
①佣出:外出做雇工。

②用:因为③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

宋代陶榖《清异录》:“段文昌精食事,第中庖所,榜之曰炼珍堂。

”④朝分尚食:于朝廷中分得皇帝赏赐的食品。

尚食,指皇帝的食品。

⑤不饬(chì):不守规矩,行为不轨。

⑥知道:明白道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老人延.入
坐(▲) (2) 辍.箸叹曰
(▲)(3)相国遽惊谢.
(▲)
11.用“/”标出给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

(标出两处)(2分)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
第 9 页共 10 页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13.从全文看,相国“惊”的原因是▲;“谢”的原因是▲;老人知道的“道”是▲。

(3分)(前两处用用自己的话,第三处用文中词句。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4~17 题。

(12分)【材料一】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
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第 10 页共 10 页
有人偷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被扉页上的两句话深深感动,领略到阅读的重量;有人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仅仅是因为喜欢。

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材料二】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语音通讯
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很多人在数小时的故障期内不停地用手机尝试登陆微信,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与“小伙伴们”失去了联系;尽管传统通讯方式电话和短信平台全都畅通无阻,但他们似乎更习惯于通过微信“朋友圈”来跟朋友们互通有无。

微信已成为风靡网络的交流平台。

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显示
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

每天有大量的文字在微信“朋友圈”之间流传,或发布个人生活动态,或交流内心感悟,或转发佳作段子,“奇文共赏之”。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如公安部交管局微信公众平台“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于2014年3月19日正式上线。

目前已开辟“权威发布”“你问我答”“小马说交通”等栏目,定期向社会发布权威交管资讯、传播交通安全知识,并答复网友咨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材料三】
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
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 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14.结合材料一,说说我们怎样才能“领略到阅读的重量”?(2分)

15.结合材料二,说说“微信成为风靡的交流平台”有哪些原因。

(分3)

16.材料三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观点?(4分)

17.小明沉湎网络阅读,离不开手机。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向他说说这样做的弊端。

(3分)

(三)阅读下面小说,完成 18~ 题。

(分)

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

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
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

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
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
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

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
..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
....地看着。

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

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

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18.小说以“窗”为题,这个“窗”字,有哪些深刻含义?(2分)

19.请从不靠窗病人的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

(2分)
开端:与同伴关系融洽,享受同伴的描述。

发展:▲
高潮:▲
结尾:挪到窗口,只看到一堵光秃秃的墙。

20.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①一天晚上,他照例
..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②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
....地看着。


③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

21.小说的结尾静中有动,请你展开想象,续写几句话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波动。

(50字左右)(3分)

22.下面对小说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小说以“窗”为焦点,以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展开情节,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

B.小说对公园美景的详细描写,为小说情节的展开蓄势铺垫,也反衬出近窗病人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善良无私的心灵。

C. “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这句话,突出强调了两位病重者的需要,暗示出靠窗病人应该注意保持病房的安静。

D. 离窗病人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了”是因为他心理恶化,产生嫉妒,私心膨胀。

这是心病,所以医生不知其原因。

三(55分)
23.阅读下面的习作片段,按要求进行修改。

(5分)
告别了冬日的寒冷,我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欢乐,独自一人去寻觅春天。

走在路上,我感受到了全新的气息。

湛蓝的天空,好似澄澈宁静的湖水;和煦灿烂的阳光,
正像人们开心的笑脸;A微风轻拂我的脸庞,母
亲亦如那温柔的手掌。

我用心去聆听。

我听到了!B小鸟在我树上
轻轻地呢喃:春天到了!话毕,她又一溜烟似的
消失得无影无踪,C我知道,她是去挨家挨户地
报告春天到了的喜悦呢!
……
▲ D ⑴改写画线的A句,使之与前面的句式结构相一
致。

(1分)

⑵画线的B句的标点运用不够准确,请提出修改
建议。

(1分)

⑶画线的C句有语病,应把“▲”改
为“▲”。

(1分)
⑷在D处补写一句话的结尾,呼应文章开头,并小结全文,点明中心。


(2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对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的真实信息。

2017年南京雨花台区中考模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6分)
1.(3分)书写正确,1分;端正,1分;美观,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规范书写的能力。

新课标对汉字书写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本题以抄写的形式来直接考查,解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中的字体类型,切不可粗心大意写成别的字体;另外还要注意书写正确以及美观。

2. (10分)(1)淡妆浓抹总相宜(2)黑云压城城欲摧(3)岐王宅里寻常见(4)斜晖脉脉水悠悠(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惟吾德馨(7)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8)吹面不寒杨柳风(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空1分,有错、漏、颠等本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与默写能力。

前七个都是直接记忆性默写,最后一个是理
解性默写。

默写题答题的基本要求是: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错。

解答本题时,要根据平时对诗歌的背诵和理解,筛选合适的语句来填写,特别注意诗句中的易错字,如第(3)题中的“岐”为易错字,易写作“歧”;第(6)题中的“惟”易写作“唯”;“馨”易写错;第(7)题中的“怀恋”易写作“怀念”等。

3.(2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侧重常见字音的考查。

A项中“pǔ”应为“bǔ”;B项中“qǐ”应为“qí”;D项中“yīn”应为“y ān”,“xiān”应为“xiǎn”。

4.(2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侧重常见形近字的考查。

A项中“葱笼”应为“葱茏”。

5.(3分)风景秀丽(名胜众多)交通便利(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企业发展)(每处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

首先审清题意,要求填写的是四字词语,然后观察要填的词语位于段首句,对全段起到领起作用,最好结合所在段落的内容来填写恰当的词语。

6. (2分)示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

(比喻合理即
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的能力。

题干中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来描写,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思考下读书更适合运用的比喻种类,按照本体、喻体、比喻词的格式写出即可。

此题的答案很宽泛,只要符合题意都是正确的。

7.(4分)(1)忧乐(2)君子心(3)示例:赴汤蹈火悟空除妖; 无畏不惧武松打虎(每空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对联题要注意对仗工整。

(1)要填写的词语对应上联中的“湖山”是名词,结合《岳阳楼记》和下联语境来填写“忧乐”;(2)要填写的词语对应上联中的“富贵眼”是偏正短语,结合《爱莲说》和下联语境来填写“君子心”;(3)依据对联知识和结合名著的具体要求来作答。

8.(2分)月落、残星、露湿、天光(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两个得2分,找出诗人出发很早的自然景物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准确概括要点的能力。

首先理解全诗的意境,然后逐句圈点勾画出能体现诗人出发很早的自然景物月落、残星、露湿、天光。

9.(2分)示例: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表现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

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水雁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联系诗句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具体分析即可。

景1分,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

首先要明确诗人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然后捕捉诗歌中饱含情感的意象“孤亭”“雁字”,作答本题是要注意联系诗句内容来分析。

二(39)
(一)(15分)
10.(3分)(1)邀请(2) 放下 (3)道歉(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词的理解能力。

要结合课内实词知识积累和该词在本文中的语境含义作答。

第(1)小题中的“延”可结合《桃花源记》中的“各复延至其家”来作答;第(2)题中的“辍”可结合《陈涉世家》中“辍耕之垄
上”和本文语境作答;第(3) 题中相国遽惊谢可根据前文语境作答。

11.(2分)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

(每处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结合文中该句的前后语境作答。

根据文中前后文语句“命妪煮芋以进”“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来理解此句意思,然后判断断句位置。

12.(3分)老人走上前说:“还是这样的芋头啊!然而以前的芋头香而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前”“是”“向”为得分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语。

如句中的“前”是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是”是指示代词“这样”;“向”是表示时间的名词“以前”。

这几个词语为得分点,翻译一定要准确,“犹是芋也,”是判断句。

13.(3分)老人如此多闻有见识;觉得芋头吃得不如当年香;时位之移人也(每空1分,前两个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必须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巧借文中的词句来回答问题。

相国“惊”的原因要结合文中语句“老
人老矣,所闻实多:曾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来理解并概括得出老人有见识;“谢”的原因是什么,首先理解“谢”是道歉的意思,再结合文中语句“何向者之香而甘也!”来作答;第三处老人知道的“道”是用文中词句作答,可根据老人讲述的做人道理作答。

【译文】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

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

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

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

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

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
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

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又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国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

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的
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曾经听说过某某谁家的
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

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

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

这些还说的过去。

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吃惊地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
(二)(12分)
14.(2)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追求无功利心的自发性的阅读。

(每点1分,共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筛选和归纳能力。

首先审清题意,然后归纳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通过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的对比,作者肯定了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并且列举事例称赞无功利心的自发性的阅读,由此作答。

15. (3分)更快速(更即时)、零资费、显示实时输入状态;海量信息种类多(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写出一点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筛选和归纳能力。

首先审清题意,然后结合材料二中的语句概括作答。

16.(4)针对“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安,难以沉静”的现象,提出了“读网,更要读书”的观点。

(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勾画重点语句再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