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沪教版上海》
《物态变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物态变化的观点、原因和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导学内容:一、观点解析1.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是由于温度和压强等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
二、物态变化的原因1. 气体的凝结:气体在低温下遭遇冷却或受到压缩时,分子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形成液体或固体。
2. 液体的蒸发: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受热时,分子能量增加,部分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逃离液体表面而形成气体。
3. 固体的熔化: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受热时,分子震动加剧,使分子间距增大,从而形成液体。
4. 气体的凝固:气体在低温下受冷时,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距缩小,从而形成液体或固体。
三、物态变化的过程1. 固态到液态的熔化过程:固体受热后,温度逐渐升高,分子震动增强,固体结构逐渐松弛,最终形成液体。
2. 液态到气态的蒸发过程:液体受热后,表面部分分子获得足够能量逃离液体表面,形成气态。
3. 固态到气态的升华过程:固体受热后,部分分子直接从固体表面逃离,形成气态,跳过液态状态。
4. 气态到液态的凝结过程:气体受冷后,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距缩小,形成液体。
5. 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液体受冷后,分子运动减缓,分子结构逐渐有序排列,形成固体。
导学任务:1. 请结合以上内容,诠释以下现象:- 冰块融化为水的过程;- 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过程;- 冰雪在阳光下直接融化的过程;- 冷冻食品解冻后变成液体的过程。
2. 请列举三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并描述其过程。
3. 设想一个实验场景,探究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变过程,并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观察结果。
4.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物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你的观点和见解。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物态变化的观点、原因和过程,掌握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物态变化复习课导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熔化、凝固、汽化、液化,会读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__态变成__态叫做熔化,由__态变成__态叫做凝固,在熔化过程中要___热,,在凝固过程中要___热.2、物质根据熔化和凝固过程的不同分为___和___.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_. 想一想:冰与蜡这两种固体有何区别?1、冰是()体,蜡是()体。
2、冰有一定的(),在熔化时虽然(),但温度保持(),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时(),温度不断()。
做一做: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简单明了。
观察下列图象:1、上面两个图像中,图()是冰的熔化图像,因为()。
2、图甲中,AB段物质是()态,吸热温度();BC段物质是()态,吸热温度();CD段物质是()态,吸热温度()。
()段是熔化过程。
注: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2)。
反馈练习:1、一种物质从230 ℃开始熔化,到250℃还没熔化完,这种物质是()体。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是物质由___态变为___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要___热,汽化有两种方式___和___.2、比较这两种方式的异同点:3、有关蒸发(1)我们晒衣服时,总是把衣服展开晒在向阳通风处,为什么这样衣服干得快呢?晒在向阳处, 提高了 ;展开,增大了 ;晒在通风处,加快了 ,这样做都加快了水的 ,使衣服干得快。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 。
4、有关沸腾如图,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
(2)、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
(3)、图像中AB 段水沸腾前吸热温度__,BC段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__。
《物态变化 温度》 导学案
《物态变化温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2、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区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
4、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5、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条件。
6、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及应用。
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
三、学习难点1、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2、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知识讲解(一)温度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常见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二)摄氏温度1、单位:摄氏度,符号:℃2、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沸水的温度为 100℃,在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三)温度计的使用1、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选:根据估计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3、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4、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读: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记: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四)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①晶体熔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②非晶体熔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①晶体凝固特点: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②非晶体凝固特点: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第一章 物态变化 导学案
中考一轮复习——第一章物态变化一、复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5.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1、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2、解答疑难问题三、复习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知道物质三态变化的各种热现象,知道在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情况,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生活、生产中或自然界中的现象。
各种热现象中,晶体的熔化、熔点,液体的沸腾、沸点,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讲授知识的重点。
四、知识梳理一、温度计简述温度计的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 1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 0 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义为 100 摄氏度,表示为: 0 ℃和 100 ℃。
( 2 ) 0 ℃和 100 ℃之间为 100 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 1 摄氏度。
2 .温度计的使用( 1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 2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绝对零度: -273.15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T=273+t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实验室温度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样一样玻璃泡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水银煤油,酒精等刻度范围-20 ℃ ----110 ℃35---42 ℃-30—50 ℃分度值 1 ℃0.1 ℃ 1 ℃构造玻璃泡上部分是均匀细管玻璃泡上部分有段细而弯的‘缩口’玻璃泡上部分是均匀细管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需要甩几下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2、融化和凝固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1 .熔化:1)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导学案
复习中。
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2.图3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2.*下列3. 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
(1)实验前小刚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3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实验中持续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厚金属板乙图5 甲图13 30 ℃20据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4.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5.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6.小丽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温度的关系时,应控制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
(选填下列序号)①液体种类 ②液体的温度 ③液体表面积 ④液面上方空气流速课后检测:(16中考)1.如图14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 ℃。
3:判断下列现象各是属于什么物态变化,并标明吸、放热状态. (1)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 ); (2)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 ); (3)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 ); (4)冰棒冒“白气”( )( ); (5)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 )( ); (6)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 )( ); (7)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 );时间/min 01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温度/℃-4 -2 0 0 0 0 0 0 0 0 0123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物质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李丽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课后做了“纸锅(没有让火苗烧水的沸腾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继续吸热,。
第一节《物态变化》导学案
第一节《物态变化》导学案设计者:符鹏飞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回顾,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及发生条件。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二、自主学习:(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的含义:。
2、温度计(1)原理:(2 ) 使用方法:①使用前:②测量时:③读数时:3、温度单位: ,“-20℃”读作: .(二)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的含义1、熔化与凝固:①物质三态;②熔化的含义;③凝固的含义;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熔化的条件:⑴;(2);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的含义;②汽化的两种方式;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④沸腾的含义;⑤沸腾的条件⑥沸点的含义;⑦液化的含义;⑧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含义:②凝华含义:三、合作探究:1、【列表比较】:(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图表】:六种物态变化关系图3、说出下列实例中的物态变化,总结规律A.烧开水时冒“白气”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出现先湿后干的现象C.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D.夏天的早上草叶上的露太阳一出不见了E.夏天冰箱中取出的冰肉上的一层“白粉”过一会消失了F.天冷时人们从嘴里呼出“白气”是现象;G.清晨,小草的叶子上有“露水”;H.用久的灯泡的壁变黑,是现象。
I.霜的形成是现象。
(总结:指出要判断准确物态变化,关键是。
)四、重点知识训练学习与评价总复习资料1、(P3,点对点突破3、(1、2)题,P5,第9题)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复习目标】1.估计生活中常见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使用方法。
2.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熟练辨别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3.回忆探究“固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的实验过程,知道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以及实验过程中一些相关知识。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课堂活动】中考链接一: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3.在实验室里,将一直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 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中考链接二: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A:冰棒含在嘴里变成糖水() B:冬天早晨看见草上的霜()C:自来水管“出汗”() D:夏天,湿衣服变干()E: 用久的电灯灯丝变细() F: 清晨的雾散去()G: 冬天,河水封冻了() H: 烧水时冒“白气”()其中,属于吸热的是属于放热的是中考链接三:例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实验中,试管放置的位置要求 。
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好处是 。
(3)小聪同学实验时发现该物质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该物质熔化时间的方法。
(4)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t 1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6)第t 1和t 2时刻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中考链接四: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_min 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掌握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
二、导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2.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互相转化;3. 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4. 物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进修任务: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
4. 活动二: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变化,探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5. 活动三:设计小组展示,展示物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汽化、冰的融化等。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四、导学反思1.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评判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进修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拓展延伸1. 通过实验或观察,探究其他物质的物态变化规律;2. 钻研物态变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利用科技手段,探索物态变化的新领域。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2. 观察平时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记录并总结;3. 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拓展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物态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和探究平时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不息进步,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物态变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沪教版上海》
《物态变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观点、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导入引言1.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进修的内容,我们进修了哪些关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知识?2. 你们知道什么是物态变化吗?物态变化有哪些类型?它们是如何发生的呢?二、知识梳理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2. 物态变化的类型:固态→液态(熔化)、液态→气态(汽化)、气态→液态(凝结)、液态→固态(凝固)。
3. 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物质的性质等。
三、实验操作1. 实验一:冰的熔化材料:冰块、温度计、容器。
步骤:将冰块放入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结论:冰在0℃时熔化成水,这是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2. 实验二:水的汽化材料:水、烧杯、酒精灯。
步骤:将水倒入烧杯中,放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观察水逐渐变为水蒸气的过程。
结论:水在100℃时汽化成水蒸气,这是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四、教室讨论1. 请同砚们谈谈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物态变化的过程的?2. 请同砚们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规律有何不同?五、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行设计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并进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请同砚们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比较分析。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室讨论中的问题,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2. 阅读相关资料,总结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规律,列出实例进行比照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物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加强进修,不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物态变化全套导学案
§4.1 温度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3.知道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了解它与实验实用温度计的区别;4.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学习重点、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二、知识准备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船夫在冬天划一小船,带着自己的孩子,过了一会他感到很热,就脱了棉衣,同时也给孩子脱去一件衣服。
又过了一会,还是很热,就又脱了一件上衣,同时也给孩子脱去一件衣服。
最后他还是感到很热,而他的孩子却冷的发抖。
那么,靠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热可靠吗?三、学习过程【学点一】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1.完成课本76页的想想做做,说出自己的感觉。
2.了解温度的单位——摄氏温度(℃)请同学们学习课本76页相关内容,小组交流。
完成下列问题:(1)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规定的?(2)读出下列的几个温度。
互相检查有无错误地球表面最高气温 63℃人体正常温度为 37℃地球表面最低气温-88.3℃酒精凝固点-117℃【学点二】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1.观察所给的温度计,说出它的构造和原理。
2.做一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最小刻度,最大刻度,分度值,将你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量程:;最小刻度:;最大刻度:;分度值:;(2)测量热水的温度注意:①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②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③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④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想一想:测量温度时为什么要注意这些事项?)(3)记录实验数据:________3.阅读课本79页“科学世界”,了解人体的温度情况、体温计的发展过程、各种类型的温度计的应用。
【跟踪练习】1、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物态变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比如水可以变成冰,冰又可以变成水蒸气。
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为了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我们将进修一些基本观点和知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掌握物质的凝固、熔化、汽化等物态变化过程。
3. 能够诠释物态变化背后的原理。
三、进修重点和难点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物态变化的过程和原理。
四、进修过程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1)固态: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排列有序。
(2)液态:液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不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距离比固态大,分子排列松散。
(3)气态:气态的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排列十分松散。
2. 物态变化的过程(1)凝固: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
(2)熔化: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
(3)汽化:液态物质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
(4)凝结:气态物质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
(5)升华:固态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
(6)凝华: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物质的过程。
3. 物态变化的原理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由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力所决定的。
固态物质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力最强,液态次之,气态最弱。
在加热或降温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物态的变化。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掌握了物态变化的过程和原理。
物态变化是由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力所决定的,加热或降温会引起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力的变化,从而导致物态的变化。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物态变化的现象,通过进修这些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的原理。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提高科学素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导学案一、课程标准1.能描述固、液、气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3.知道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
二、知识梳理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º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三、典型例题例1、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例2、“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这种说法对吗?例3、在很冷的地区,为什么常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而在实验室中,为什么用煤油温度计而不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例4柱24厘米,若将它放在40例5例6例7、怎样看晶体熔化图象?四、课堂反馈1一层特殊材料,防止火箭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A、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液化能降温;B、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汽化能放热;C、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汽化能吸热;D、以上说法都有错误。
2、给出的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看到人们呼出的“白气”;B、将颗粒状的碘加热,产生紫色的碘蒸气;C、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D、盛有酒精的碟子变干。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熔化与凝固;2. 汽化与液化;3. 升华与凝华。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以及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2. 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教室内的温度变化、水杯中的水蒸发等,引导学生们发现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例题,如冰融化、水蒸发的过程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作业题目,如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们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物态变化现象。
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物态变化1.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2.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3. 汽化:液态→气态,吸热4. 液化:气态→液态,放热5.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6.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七、作业设计1. 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物态变化导学案
第1节温度一、温度1.意义:表示物体的。
2.分析并动手实验用手感知温度,思考:(1)两只手对同一杯“温水”的感觉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
二、温度计1.作用:测量物体的。
2.原理: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1)把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定为0℃.(2)把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定为100℃。
(3)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三、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看清它的。
2.使用时注意:(1)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或。
(2)停: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后再读数。
(3)读: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视线要与。
四、体温计1.用途:测量。
2.特殊结构: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设计了 (缩口),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3.量程:,分度值是。
4.使用: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把水银。
根据生活的经验,分析以下温度计的使用是否正确。
图例判断1.使用温度计时,为什么要首先看清其量程和分度值?2.实验室温度计读数时,为什么不能离开被测液体?3.读数时,若视线与液柱的液面不相平,结果会怎样?(1)温度计使用中的“三要三不能”。
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根据如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1) 。
(2) 。
1.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的示数为10℃ 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C.它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2.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 )A.0℃的水更冷一些 B.0℃的冰更冷一些C.0℃的水和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 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冷热程度2.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当时发射场的气温是19.5℃,正确的读法是( ) A.摄氏19.5度 B.19.5摄氏度 C.摄氏度19.5 D.零下19.5摄氏度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 )A.放入沸水中煮 B.放入温水中泡 C.用酒精棉花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4.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物态变化》 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放热情况及发生条件。
3、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及吸放热情况。
(2)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区别。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三、知识梳理(一)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例如:冰块、铁块等。
2、液态: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例如:水、酒精等。
3、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二)物态变化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晶体熔化特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3)非晶体熔化特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条件:持续吸热。
2、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晶体凝固特点: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非晶体凝固特点: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条件:持续放热。
3、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蒸发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
(3)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4、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5、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例子:樟脑丸变小、干冰升华。
6、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例子:霜的形成、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1、吸热的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之间的转化;2.掌握物质在温度和压力变化下的物态变化规律;3.理解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二、导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3.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4.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三、导学步骤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物质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三态具有以下特点:•固体:形状和体积均固定,分子间距离近,分子只能做微小振动;•液体:固定体积但可变形,分子间距离较大、中等运动自由度;•气体:形状和体积均不固定,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自由度较高。
2.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质分子运动的表征,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体:通过加热固体,温度升高,分子的振动幅度增大,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为液体;•液体:通过加热液体,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开始汽化为气体;•气体:通过降低温度,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减缓,当温度低于气体的凝点时,气体开始凝结为液体。
3. 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是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表征,压力的增加会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体:增加固体的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固体的形状和体积不会发生改变;•液体:增加液体的压力会使分子更紧密地排列,液体的体积基本不变;•气体:增加气体的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的体积减小。
4. 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具有以下规律:•速度分布规律:在同一温度下,分子的速度是不同的,存在速度分布;•相互作用力规律: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使得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平均动能定理:相同类型的分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自由度:固体分子自由度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四、导学小结本文介绍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温度和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以及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物态变化 导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3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 温度[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知道物质的状态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标符号、单位符号、认读方法;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3.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及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体温计.[课堂导学]一、物态及其变化 自读课本7--9页内容,完成: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是______;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质是______;即没有固定形状,又没有一定体积的物质是______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2.下列物质中,属于固态的有_____________,属于液态的有___________,属于气态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1)雪;(2)铁水;(3)玻璃;(4)盐;(5)水蒸气;(6)霜;(7)雾;(8)碘蒸汽;(9)干冰;(10)露.二、温度及其测量 自读课本9---11页内容,完成: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_________.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0 ---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称为_________,写作_____。
这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叫__________。
温度计上的℃,表示的是__________。
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开尔文,符号K 。
2.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一般是______或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学案编号:3.5 班级:姓名:
执笔:孔雁审核:审批:印数:450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本章基本概念意义,温度计的使用,各种物态变化的详细过程。
2.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3.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物理探究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重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过程,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物体的__________叫做温度,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3、自然界的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列物态变化过程的名称以及标明是吸热还是放热过程。
5、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_________、继续________ 温度________ 。
6、汽化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合作探究
1.温度计的应用:
(1)甲乙丙三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7.2、37.5、36.8.如果用一只甩过的体温计测了甲的温度后,忘记再甩,接着测乙和丙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2)用一只实验室温度计测量室温下的酒精温度后,将温度计取出后,温度计示数如何变化?
2、分析下图所发生的的物态变化过程,AB、BC、CD段物体分别是什么状态。
3、一壶水沸腾的过程中,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写出两种并分别加以解释。
4、叙述人工降雨存在的物态变化过程
三、小结
七个三与两种方式
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4.三个互逆过程:①熔化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5.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6.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化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7.三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②晶体凝固
时的充分必要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③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两种方式:汽化方式;蒸发与沸腾;液化方式:加压与降温
四、当堂检测
1.去年年初,我省遭遇了罕见的持续冰灾。
在无雨、无雪的冰冻天气里,由于水蒸气不断(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冰,使得包裹在输电线上的冰柱逐渐加厚,致使输电线的拉力逐渐,输电线、输电塔架因不堪重负而断裂、倒塌。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4.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5.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是。
6.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7.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