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传记选读:狱中自述_课件1
《狱中杂记》优质课件课标版选修
![《狱中杂记》优质课件课标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8bb79a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8.png)
《狱中杂记》优质课件课标版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狱中杂记》课标版选修教材的第二章节“身陷囹圄,笔耕不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作者曹禺在狱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详细内容涵盖狱中生活的艰辛、囚犯的心态、狱警的残忍以及人性的善恶较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狱中杂记》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在特殊环境下的坚韧品质。
2. 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人性的剖析。
教学重点:狱中生活的描绘,囚犯与狱警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狱中杂记》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狱中图片,引发学生对狱中生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曹禺及其创作《狱中杂记》的背景。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狱中生活的具体情况。
4. 例题讲解: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如“铁窗”、“牢笼”等,以及作者对人性善恶的剖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囚犯与狱警之间的矛盾冲突。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2. 作者:曹禺3. 章节内容:身陷囹圄,笔耕不辍4. 教学重点:狱中生活、人性剖析、社会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狱中杂记》,谈谈你对人性善恶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教学难点的把握。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雷雨》、《日出》等,进一步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学会思考和分析。
《狱中杂记》课件课标版选修
![《狱中杂记》课件课标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0a81075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3.png)
《狱中杂记》课件课标版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狱中杂记》这一章节。
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作者曹禺在狱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通过描述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的内容、背景及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反思人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狱中杂记》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狱中杂记》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监狱的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对监狱生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狱中杂记》,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讲解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一段描述为例,讲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2. 主要人物:曹禺、犯人们3. 艺术手法:象征、讽刺、对比等4. 主题思想:反映社会黑暗面,展现人性光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狱中杂记》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性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把握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要素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把握《狱中杂记》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其教学内容应深入挖掘作者曹禺的写作背景、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多方面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狱中书简》第一课时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狱中书简》第一课时课件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398d3e482fb4daa58d4b85.png)
罗莎.卢森堡
第一课时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也。
———— 孟子
人贵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 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 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 在狱中生活的艰苦、惨遭 迫害和自己的斗志,而是 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 呢?
小结:作者身陷囹圄,写的
不是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也 不是对革命斗志豪情的抒发, 甚至没有对监狱艰苦生活的 具体描述。我们看到的是爱, 是对大自然,对动植物,对 生活,对共同战斗的朋友, 对人类和世界的爱。
波兰革命运动。1919年1月 德国柏林工人起义
失败后,由于叛徒告密,卢森堡惨遭杀害。列宁
称 她是“世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国际
作者及时代背景
罗莎· 卢森堡坚决反对德国社会主义民
主党右翼领袖的政策,投身到反对帝国主义
战争的斗争中,因而多次被捕入狱。《狱中
书简》这一封信是1916年7月
------1918年10月,她在狱中 写给朋友宋儒莎的。
重点字词
信笺(jiān) 战栗( l ì ) 飒飒( sà) 鸫鸟( dōng ) 蓦然( mò ) 阴霾(mái ) 奄奄一息( yǎn)
duó ) 踱步(
zhuàn ) 鸣啭( 霹雳( pī l ì )
万籁俱寂( lài )
词 语 理 解
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等微尘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战栗:战抖。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 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 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不因虚 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 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 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 而斗争。 ————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北师大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中外新闻作品选读PPT课件:狱中自述_课件1
![北师大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中外新闻作品选读PPT课件:狱中自述_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6c93ba3b650e52ea551898fd.png)
因此也引起其他国家驻华使馆的不满和怀 疑。日本使馆和法国使馆人员相继发现苏俄使 馆军营中国人来往频繁,夜间经常大声争论, 举行会议。他们秘密报告给张作霖。很快警察 厅派来密探,装作三轮车夫等监视侦查,并跟 踪相关人员。不久逮捕了重要嫌疑人李大钊在 北大的学生李渤海。李渤海1923年入党,任过 中共北京市委的宣传部长等职务。李大钊躲进 苏联使馆后,他负责李大钊和外面的交通联系 工作。李渤海在被捕后将苏俄军营内部情况全 部招供,换来秘密释放。
字词 梳理
qiǎng bǎo 襁 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泛指 背负婴儿所用的东西。 hù shì 怙 恃:“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母。 yì yè 肄 业:修习其业。后指在学校学习而未 毕业。肄,研习、学习。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出处】:宋· 苏辙《栾城集· 应诏进 策· 君术策第五道》:“其状如长江大河, 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 jué 厥后:其后。 è 困轭:被困受限。轭,驾车时套在牛马 颈部的人字形器具。
探 讨
传主在狱中为何以国民党人身份写自述?
1924年,国共两党“党内合作”方式正式开始, 李大钊按照共产国际和党中央的要求加入国民党, 担负国民党在北方的主要领导责任。此后,他领导 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党组织,充分利用革命统一战线, 团结各界群众,扩大革命势力,促进了北方人民反 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政府统治运动的蓬勃发展, 有力配合了五卅运动后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和北伐 军的胜利进军。因此,北洋政府一直视李大钊为 “心腹大患”。
在文中,作者反复论述自己深感“再造中 国之不可缓”,而要“再造中国”,就必须坚 决反对帝国主义压迫这个“中国今日扰乱之本 原”,废除“束制吾民族生机之不平等条约”; 就必须“对外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被压迫 之弱小民族,并列强本国内之多数民众,对内 唤起国内之多数民众,共同团结于一个挽救全 民族之政治纲领下”,来“达到建立—恢复民 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 之目的”。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1.3狱中上母书》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1.3狱中上母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60d37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7.png)
思考:夏完淳对自己的决定有没有一丝后悔 或者犹豫、动摇呢? 为什么?
• 1、 他之所以不能奉养母亲,是为国事奔波。他反复强调自己的行动是继 承父亲的遗志,今日之举也是以身殉父,“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 2、 今日他正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才把家人一一托付,如果心中有犹豫, 就不会有此举。
• 3、 他反复强调“有一日中兴再造”、“二十年后再为北塞之举”,“报 仇在来世”,说明即使给他重来一次的机会,他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回顾起兵以来的坎坷经历,叙述国与家的种种不 幸,抒发大仇未报,大恩未酬的满腔遗恨。
置后:抱养他人之子 为后嗣,以继承香火
雄:男孩
节:气节;节操
如:如同;像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 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 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 哉?
以致尊贵的慈母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一 门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 日又奄忽先赴九泉,不孝之罪的深重,连上天都已知晓了。唉, 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 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众多人口今后怎 么生活。
已:停止,罢了
诛殛:诛杀
舍:饶恕、 妄言:乱说 放过
顽嚚:愚顽而多言不正的人
像西铭先生那样地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 还不如不立为好!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 延不绝。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 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 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 蠢之人,决不饶恕他。
作者简介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 磨灭的光辉。
TLY《狱中杂记》课件(新)
![TLY《狱中杂记》课件(新)](https://img.taocdn.com/s3/m/ace7fdbe0c22590103029d61.png)
四、写作风格
(1)笔法朴实、严肃 作者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几乎送命。所以他对狱中骇人听
闻的罪恶的感受是极为深刻的。作者的貌似客观冷静的叙述,实质上是 经历过大痛苦、大愤怒之后的冷峻,正如痛哭之后的无泪,悲痛之后的 木然。这种客观的冷静,给读者的又一印象是作者对这样的罪恶所见所 闻甚多,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就更易引起读者的震撼。
狠手辣,揭穿刑部狱敲诈勒索的黑幕 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放纵主犯,残害无
辜,主谳者不敢追究,揭露清代司法机构的黑暗与腐败 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舞弊,揭露刑部
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的场所。
二、设问探寻
1、牢狱生存条件之差表现在哪里? 二百多人挤在一排没有窗户的狭小暗室里,吃喝拉撒都在一处,人死
三、艺术特色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章" 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的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从"义理"(即文章的 中心)来看,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令人发指,不失为 有胆有识之作。在"考据"上,本文内容详实而有说服力,使人惊心动魄。文章列 举了许多由作者目见耳闻和亲身经历的事实:狱官与禁卒相互勾结,贪赃枉法, 草营人命,等等。在"词章"上,本文借助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而具有很强的说 服力,不在文字上过分的雕琢、修饰。作者以确凿的事实为线索,将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编排井 井有条,环环相接。全文以对话的方式叙事,语言简洁有力。
后不能及时处理,传染病动辄流行。
2、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的? 恣意妄为,制作伪章,篡改公文,甚至调换主罪者名单,即使是良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1.3狱中上母书》课件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1.3狱中上母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10bdf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7.png)
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1647年夏,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 逮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 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 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 失。
高中语文 北师大版 必修一
狱中上母书
教学课件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 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 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 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 年年争发被春催。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连年滞留南海时的思归之作。诗 歌以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 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 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首联从广州的著 名古迹越王台落笔,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
这是母亲一厢情愿的事情,政府的人哪能同意,说,老人家,小区 树肯定要种,不过,怎会种这样的树呢? 母亲不高兴了,发起怒来,说,我这样的树怎么了?不好? 政府的人怕把事情搞复杂,赔着笑脸劝母亲说,老人家,你的树很 好,但新小区种什么树已经规划了!什么地方引进,什么树种,全 定好了,连定金,也交了。政府的人出了一个主意,钱一定赔,树 不留,要母亲找个地方,搬过去就行,并且搬树的时候,他们的挖 掘机,还可以帮忙。
技法借鉴 1.叙事、说理和抒情的融合。作者临刑作书,感慨万千,思 虑万端。这其中有不堪回首的往事,有国难家仇的愤恨,有与 亲人话别的痛苦,也有未报养亲人的遗憾,以上各种感情的融 合,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笔墨所至,感情充沛。
2.用典言事,深婉有致。这封信虽为诀别之笔,却指称得体,用典恰切,不失婉约 之旨。如说父死为“严君见背”,说母慈为“推干就湿”等,一方面表明作者平时 文学素养之高,又说明他赴死前方寸不乱、镇定自若。 3.语言简练,文势流畅。作者少年早慧,博学多才,文章素来典雅。本文散句骈句 兼用。散则舒卷自如,骈则回环有致,但都以短句为主,简练而又自然流畅。篇末 先作散语,渐次过渡,以韵文收尾,更有曲终言志之意,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9ba70676a20029bd642deb.png)
7 、生活中,虽然学习和工作很紧张,但是也应注意劳逸结合,经常磨快自己的“锯子”,以加快成功的步伐。没时间磨锯,就没有机会成功。 7 、只有你的未来,才能挥霍我的现在;只有我的最爱,给我最致命的伤害。 13 、在现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里,谁不继续学习,谁必将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 、用乐观的心态迎接困难,因为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6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4 、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3 、尊严来自实力,实力来自拼搏! 8 、路再长也是会有终点,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一切喜怒哀乐都是自己造成。心宽了,烦恼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 顺了,人生也就圆融自在了。在意多了,乐趣就少了;看得淡了,一切皆释然。人要知足常乐,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负荷重了,就会 怨天忧人。
8 、如果你的个性让很多人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个性是失败的,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能排斥。 15 、机遇是难求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把握好现有的机会,努力进取,那么你将会得到不菲的收获。 2 、喜欢一个人,就勇敢的告诉他或者她。追求你真正爱的人,只要自己认为值得,那就是值得的。 3 、在无人喝彩的时候,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5f1e8128ea81c759f57835.p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执 政府紧急下令,以“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 屡肇事端”的罪名,通缉李大钊。形势危急, 李大钊考虑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坚持转入地 下从事秘密工作,并于1926年3月底将国共两党 北方领导机关迁入东交民巷苏联驻华使馆西院 的旧兵营内。
1926年4月18日,张作霖占领北京,加紧对 共产பைடு நூலகம்人及倾向共产党的革命者进行迫害。当 时,北京城贴满了这样的告示:“宣传赤化, 主张共产,不分首从,一律死刑”。
探讨
传主在狱中为何以国民党人身份写自述?
1924年,国共两党“党内合作”方式正式开始, 李大钊按照共产国际和党中央的要求加入国民党, 担负国民党在北方的主要领导责任。此后,他领导 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党组织,充分利用革命统一战线, 团结各界群众,扩大革命势力,促进了北方人民反 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政府统治运动的蓬勃发展, 有力配合了五卅运动后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和北伐 军的胜利进军。因此,北洋政府一直视李大钊为 “心腹大患”。
狱中自述
李大钊
作者 简介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 运动的先驱和最早
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字守 常。河北省乐亭人。
创作背景
1926年4月,张作霖控制北京后,成立了安 国政府。李大钊作为与冯玉祥和南方国民党的联 系人,共产党的北方负责人,苏俄共产国际的代 理人,当然就成了张作霖的抓捕对象。李大钊带 领全家立刻躲到了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内原俄国 兵营院内。
zhuó 谣 诼:造谣污蔑的话。
细读感悟
本文是李大钊先生在狱中的绝笔,它简要 回顾了李大钊先生一生的经历与追求。在文中, 传主所提到的人生追求及其主张是什么?
李大钊在“自述”中回顾了自己壮烈的、革 命的一生,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仰和伟大抱负, 宣传了反对帝国主义、改造中国的革命主张。
在文中,作者反复论述自己深感“再造中 国之不可缓”,而要“再造中国”,就必须坚 决反对帝国主义压迫这个“中国今日扰乱之本 原”,废除“束制吾民族生机之不平等条约”; 就必须“对外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被压迫 之弱小民族,并列强本国内之多数民众,对内 唤起国内之多数民众,共同团结于一个挽救全 民族之政治纲领下”,来“达到建立—恢复民 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 之目的”。
张作霖认为杀害李大钊有四大理由:① 南北 战争期间,李参与了军事谍报工作;② 李与苏联 政府勾结参与中国内战;③ 李和冯玉祥和国民军 的秘密关系;④李作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北方领导 人进行的颠覆政府活动。
李大钊被捕后,由于他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各 方都有营救行动。特别是北洋政府前高级官员,如章 士钊、杨度、梁士诒和北大校长等都出面说情。张作 霖也是犹豫不定。他为此给北方军队前方的重要将领 如张学良、张宗昌、孙传芳等六位发电征询意见。除 了阎锡山没有回复,其余都主张立即正法。
根据《辛丑条约》,使馆区享有治外法权, 中国军警不能入内。而李大钊却把国民党和共产 党在北京的机关一起搬到了苏联使馆,这显然是 不符合国际法的。
因此也引起其他国家驻华使馆的不满和怀 疑。日本使馆和法国使馆人员相继发现苏俄使 馆军营中国人来往频繁,夜间经常大声争论, 举行会议。他们秘密报告给张作霖。很快警察 厅派来密探,装作三轮车夫等监视侦查,并跟 踪相关人员。不久逮捕了重要嫌疑人李大钊在 北大的学生李渤海。李渤海1923年入党,任过 中共北京市委的宣传部长等职务。李大钊躲进 苏联使馆后,他负责李大钊和外面的交通联系 工作。李渤海在被捕后将苏俄军营内部情况全 部招供,换来秘密释放。
当时正处于南北战争状态,李大钊从事大量 军事情报工作,并且藏匿了一些军火。而且苏联 已经很深地卷入了中国的内战,这对北方政权威 胁极大。不久张作霖和外国领事团取得共识:苏 俄革命后,他们自己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所 以苏联使馆不受“辛丑条约”保护,张作霖可以 入内并缉捕暴乱人员。
1927年4月6日,警察厅派人突袭了苏俄使馆 军营。李大钊等人显然在没有任何防范的情况下 遭到逮捕。军警共获取七卡车文件档案,里面有 大量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各派别的联系证 据和指令。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出处】:宋·苏辙《栾城集·应诏进 策·君术策第五道》:“其状如长江大河, 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
jué 厥后:其后。
è 困轭:被困受限。轭,驾车时套在牛马 颈部的人字形器具。
sì 嗣 后:以后。
皆属杯弓市虎之谣:都是些捕风捉影、 没有根据的谣言。杯弓,杯弓蛇影,比 喻疑神疑鬼。市虎,三人成虎,三人谎 传集市上有老虎,听者就以为真有老虎。 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以假为真。
张作霖绿林出身,对苏联和日本等国本来就不买 账。他认为李大钊是"俄国奸细"。在战争状态,更是 唯认武力至尊,对前方将领的意见更为重视。所以很 快就下令将李大钊等十九名国民党和共产党人悉数执 行死刑。
字词 梳理
qiǎng bǎo 襁 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泛指 背负婴儿所用的东西。
hù shì 怙 恃:“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母。 yì yè 肄 业:修习其业。后指在学校学习而未 毕业。肄,研习、学习。
1927年4月6日,在获得帝国主义公使团的默 许后,张作霖不顾国际公法,悍然派兵闯进苏联 驻华使馆,实行蓄谋已久的疯狂搜捕,李大钊与 妻子、两个女儿,连同国共两党北方领导机关人 员和苏方人员共60余人一同被捕。
在这种险恶形势下,李大钊在生死抉择面前, 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党的组织再次遭受破坏。 鉴于张作霖极端仇视共产党,如果李大钊在狱中 明确亮出自己中共领导人的身份,其结果可想而 知。如果考虑到孙中山曾与张作霖结成军事联盟, 国民党在北方处于半公开地位,张作霖正在拉拢 国民党这层关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与 敌周旋,则可以在最大限度内保护被捕同志。所 以,李大钊在狱中绝口不谈共产党,却谈国民党, 这是正确运用革命的策略,来反对反革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