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莫言获诺奖之际 - 大众日报数字报-大众日报农村大众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莫言成功易初三作文范文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莫言成功易初三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f22f3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9.png)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莫言成功易初三作文范文
2022年10月11日19时,一个平凡的时刻,却见证了中国的辉煌,证明了中国的文学实力。
在那一刻,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了举世瞩目的2022年诺贝尔获奖者!他就是中国,没错,是中国!是中国作家莫言!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
莫言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他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时期,全国饿殍遍野。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曾因为吃的问题,他丧失过自尊,也发奋走上了创作之路。
1976年—1982年期间,莫言在解放队伍里生活,并在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写下了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并发表于《莲池》中。
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陆续发表了《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近几年来,他又完成了《蛙》等长篇。
他没有高学历、没有华丽的文笔,但他就像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把他的故事写入书中向读者娓娓道来。
是的!他从不为获奖而写作,他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他的脸上写满了岁月、坚持和努力,正是这些,才造就了今日举世闻名的莫言。
确实,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
人们都说出名要趁早,但莫言正如胡雪岩所说的一样: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
早成功只是一种虚幻,只是一时的运气;而晚成功代表的则是真正的实力,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的。
正如莫言一样,1955年出生,57岁才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以说,莫言成功易!。
究经 - 大众日报数字报-大众日报农村大众齐鲁晚报生活日报

登极泰山顶
奇景唤诗兴
月 郭 沫 若( 中) 与 山 东 省 副 省 长 栗 再 温( 左) 老松树, 引起郭沫若的极大兴趣。 据说这株松树 是六朝时期栽种的, 但是至今仍枝叶繁茂, 充满 青春的活力。 更有趣的是, 这棵树的树干不向高 处长, 而是专门旁逸斜出, 像伞一样罩住了整座 院落。 郭沫若为这奇景所动, 吟咏道: “六朝遗植尚 憧憧 , 一品大夫应属公。 吐出虬龙思后士, 招来鸾 凤诉苍穹。 四山有石泉声绝, 万里无云日照融。 化 作甘露均九域, 千秋长愿颂年丰。 ” 在这首题为 《咏普照寺六朝松》 的诗里, 郭沫若赋予了古松鲜 活的生命和更为深邃的文化内涵。
游览完普照寺, 一 行 人 驱 车驰 向 红 门 , 开始 登山。 随行的人怕郭沫若登山体力不支, 早已准 备 好 几架 山 轿 子 放 在 那 里 等 着 。 栗再温做郭沫若的工作说: “泰山盘道艰险, 您 和 夫 人 坐 山 轿 子 上山 吧 ! ” 郭沫若没有正面回 答, 却问身边的杨文山: “ 你 们 都 是 坐 山 轿 子 上山 吗? ” 杨文山答: “ 我 们 上山 是 工 作 , 当然是徒步攀 登了。 ” 郭沫若转身对栗再温说: “今天我们上泰 山也是工作, 同样需要徒步攀登。 徒步攀登, 身心 轻松, 也是一种锻炼呀! ” 登山一路, 郭沫若兴致很高, 尽管山路险峻, 可 他 仍然 乐 此 不 疲 , 不忘观赏沿途的风景。 到达 对松山的时候, 乌云穿行于双峰之间, 风起处松 涛轰鸣的奇妙景观, 令人心旷神怡。 骤雨袭来, 郭 沫若为此佳境所动, 赋诗一首: “人来看万松, 雾 至万松蒙。 冠沐及时雨, 襟披下岭风。 拿云伸臂 ( 观 手, 饮 瀣 溢 心胸 。 磴道千寻尽, 碧霞铁瓦红。 ” 《 ) 五大夫松赏松山石》 傍晚时分, 郭沫若一行人来到家住朝阳洞附 近的山民关荣友家。 关荣友把郭沫若、 于立群、 栗 再温等贵宾迎进北屋前厅上坐, 冲茶待客。 据泰 安学院的退休老教授张杰回忆, 在品茶交谈中, 郭沫若询问了关荣友的情况, 当关荣友回答自己 已 经 60 岁 却 从 来 没 有 上 过 学 时 , 郭沫若有些遗 憾, 但当得 知 关 荣 友 的 长 子 已 进 入 泰 安 一 中 读 书 的时候, 郭沫若又感到分外欣慰。
【2019-2020】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附答案-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阅读附答案材料一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报高密10月11日讯晚上7点刚过,高密的大街上便响起了鞭炮,一条消息在鞭炮声中口口相传:高密走出去的山东作家莫言荣获201X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问鼎这一奖项。
几天前,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的消息不胫而走。
来自国内外20余家媒体的记者奔向高密,在莫言文学馆的手稿里,在莫言出生的大栏乡平安村,在高密的剪纸、扑灰年画和山山水水中找寻密码,期待一条爆炸性新闻。
这是收获的季节,高密的棒子黄澄澄地摆满了场院和房顶,侍弄着活计的老乡们略带疑惑地观望着纷至沓来的记者。
莫言的二哥管谟欣已经说不清接待了几拨客人,但他还是面带笑容。
随着时间推移,记者群里散发出焦急和期盼的气氛。
他们不停地看表,翻着网页,并一遍一遍追问着莫言的下落。
莫言事后对记者说,那时,他正躲在一个地方逗着小外孙玩耍,还舒舒服服吃了顿晚饭。
成了!晚上7点刚过,记者当中一个手疾眼快性子急的率先确认了这一消息,人群中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远在北欧的瑞典文学院宣布,201X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
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莫言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
莫言获奖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晚9点,让各路记者找得好苦的莫言终于现身。
对于获奖,莫言表示可能是我的作品的文学素质打动了评委,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表现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情,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写人,超越了地区、种族的界限。
他强调,诺贝尔文学奖是重要的奖项,而并不是最高的奖项,自己要尽快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莫言获奖有感初二作文

莫言获奖有感初二作文xx年10月11日,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难以忘却的日子。
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xx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中国籍作家莫言。
这一天,他成为了中国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在得知莫言得奖后,我相信,每一个都感到深深的冲动与喜悦。
而莫言却直言“惊喜而惶恐”。
“惊”是没想到奖项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他说自己从不为获奖而写作,只是为了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喜”是奖项果真颁给了自己,他说许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
“惶恐”是担忧有了这层光环后。
会不会有更多的人盯着自己找矛盾,为难自己。
确实,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诺奖的作家,就连伟大的文学家—鲁迅。
也曾与诺奖失之交臂。
但是莫言为中国圆了梦想。
他是我们的骄傲,又何需感到惶恐呢?莫言曾说过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了,那个身材高大的人搧了她一耳光。
她摇摆着身体倒在地里。
看守人没收了莫言与母亲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令莫言终身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遇,莫言刚想冲上去找他报仇,母亲却拉住了莫言,平静地对莫言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
并不是同一个人。
”听了莫言的这段话,我很难过。
莫言的母亲,如此地宽以待人,实在是令人敬仰。
当时假设要是换了我,我一定冲上去找他报仇的。
也正是他母亲的这种品质培养了莫言淡泊名利的态度.其实,在闻之,您获奖以后,我有许多话想对您说。
我最想对您说:“只要自己努力不要在乎别人在你背后说的话。
”我们如今又有吃,有衣穿,更何况还有书读,相比之下,您的童年虽穷苦,但是你仍然在努力学习。
而我们如今有这么好的环境不学习,不禁为此感惭愧。
因此您永远都是我的典范。
如今,莫言已是的骄傲,作为后人,我们应向他学习,奋勇向前,永不言败!。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素材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19时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的生平及其创作年表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
1960年被家人送进村小学。
1966年小学毕业以后,因家庭成分是富裕中农,也因得罪一农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中学的权利,只能在家务农,成为一名公社小社员。
1967年,莫言十二岁,在水利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后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批斗会,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敢了,回家后遭到父亲的毒打。
这个惨痛的记忆,被莫言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1973年莫言参加挖掘胶菜运河成为农民工,后来又到棉纺厂任司磅员并成为棉纺产夜校的语文老师。
1976年,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军成功,时年21岁。
1979年7月,莫言回老家结婚。
而后苦经调任却提干无望。
在同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课老师。
1987年秋,他在《莲池》杂志第5期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莲池》杂志又发表短篇《丑兵》和《为了孩子》后被破格提干,调到延庆当干事。
高考作文素材: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高考作文素材: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核心提示】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contemporary。
)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莫言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怨乡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1日讯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诺贝尔官网了解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莫言。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莫言由此成为首个斩获此奖的中国人。
据环球网报道:备受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
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aMrquez)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
瑞典文学院评委会称,他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
莫言曾出版了多部小说、短篇故事和散文,题材十分多样。
莫言获奖有感七年级作文

莫言获奖有感七年级作文
北京时间10月21日的19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xx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为中国的作家——莫言,莫言由此成为该项设立111年以来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
莫言获奖不仅惊动了中国,也振动了整个世界。
这标志着,中国文学便开始发扬光大了,在莫言获奖之前,我可能说我连“莫言”这个姓名都没有听过,他的作品我也没有看过。
我在这因此感到羞愧,虽然身为一个,我连自己祖国著名、出色的作家,莫言都不知道,难道不是一种羞愧吗?但是我知道,在我周围的一些同学,一些老师或者家人也不知道吧。
因为我深信,跟我一样不知道的人不止我一个。
而这种无知是不是很不应该呢?要是被人知道我连“莫言”都不知道是谁,肯定会被人别的知道的人嘲笑的。
至少我现在知道了,比起那些连名字都没听过的人,我觉得我比他们好多了。
是否还是这样无知下去呢?答案很明确,做到却何其之难,但我们要永远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像“莫言”一般的“成就”的。
莫言获得的这个奖项,使更多人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
也使我们的国家变得与众不同。
莫言的获奖不代表我们中国文学就站到了巅峰。
但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头有脑,有手有脚的人,只要不懈努力,完全可以像莫言一样取得成就的。
面对未来,我们还要努力,只有努力才能会有一个无限风光。
走出诺奖情结1200字以上作文

走出诺奖情结年级:初三字数:1200字以上体裁:议论文又是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时候了。
从国内报纸和微博的表现看,自然比去年平静得多。
其实,淡淡地旁观,倒也不失从容。
莫言获诺奖一年来引起的强烈反响,释放了中国人积累多年的焦虑和渴望,也透露出各界的文化心态,以及诺奖评委会和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和中国文学的微妙态度。
莫言获奖,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给中国主流作家。
国内各界对这个事件的态度,归纳起来不外乎四种。
一是喜。
莫言名至实归,中国文学终于得到世界的承认,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将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二是喜且意外。
虽然莫言也好,中国文学也好,都值得这个奖,但鉴于诺贝尔文学奖对政治异见者的偏爱和意识形态成见,接受中国主流作家,时候还没到。
三是平静。
给了就给了,应该表现得淡定。
四是忿恨。
既针对莫言,也针对诺奖评委会。
这种观点认为这是违背了“普世价值”,是对原则的背弃,是作家人格和诺奖的堕落。
这第四种态度,主要是网络上一些声音。
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色彩,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区域、种族、伦理、年龄等各种因素也都可能影响评委会的决定。
为什么给莫言呢?有人说,这是文学的胜利,诺奖淡化了政治性,突出了文学性。
也有人说,这背后的力量仍然是政治,由于中国逐渐变得强大,中国文学日益变得不容忽视,诺奖终于迈出大胆的一步,改变此前僵化的做法。
不管是哪一种力量的推动,诺奖授予莫言,将促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这是包括著名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内的国内文学界、学者公开发言中比较一致的看法。
然而,误读和隔阂,也依然深重,颁奖前后西方一些媒体的表现都在表明这一点。
许多西方媒体对于把文学奖授予莫言不满。
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成员马悦然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瑞典媒体根本没有读过莫言的东西,他们对莫言的批评,内容就是他是共产党员、他是作协的副主席、他抄写过毛泽东延安的讲话。
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报纸,也有类似的批评。
它们言下之意不过是指责莫言为什么不反政府。
莫言获奖感言(精选16篇)

莫言获奖感言莫言获奖感言(精选16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这时可以将其记录在感言里,好好珍藏起来。
那么你知道感言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莫言获奖感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莫言获奖感言篇1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得知获奖后莫言直言“惊喜而惶恐“。
惊,莫言是一位作家在此之前从未出名,他并没有想到奖项会落到他头上,他感到惊讶。
喜,他说很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而他是果真获得了这个奖项。
惶恐,是担心他有了这层光环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人盯着他找毛病,为难他,他为此而感到惶恐。
莫言可喜可贺的!他的获奖,也只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对我们生活和学习是有启示的。
启示我们去热爱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培育自己的优良品质以及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莫言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等,所以他才会写出如此优秀的作文。
莫言的文学道路并不是一帆分顺的,而是充满着坎坷和曲折。
莫言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有勇敢的先锋主义美学态度,有鲜明的本土色彩。
这些都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关键。
总之,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祝贺莫言,要感谢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启示。
当然,获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也不是要把自己培养成莫言,但是走出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风格,走出自己打成功还是很需要的。
如果没有莫言的创新,就不会有莫言的今天。
我们平时也应该有创新思维,树立创新精神。
莫言获奖感言篇2我获奖以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见证到,诺贝尔奖确实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奖项,它在全世界的地位无法动摇。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能在庄严的殿堂里领取这样一个巨大的奖项,很像一个童话,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诺奖基金会,向支持了诺贝尔奖的瑞典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
要向瑞典皇家学院坚守自己信念的院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莫言获诺奖之我见

莫言获诺奖之我见假若让你评选“本年度最值得庆贺的事”,你会怎么评选?这还用问,当然是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了!的确,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就这样“咣当”一声落在了莫言的头上。
于是,举国欢腾,举世震惊,人们都向这个幸运的人儿传达最诚挚的敬意。
可是,人们只看到了荧屏上光鲜的莫言,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那圈成功的花环下,掩藏着怎样的辛酸与泪水?还记得那句“时无英雄,竖子成名”,深谙为人谦逊之道的莫言,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只说了这么一句,让我不禁为之喝彩。
当全世界都在享受这场文学盛宴时,他和家人也只是包了顿饺子以示庆贺,这需要怎样的气魄!若换作别人,恐怕早已心急火燎地召开发布会,在媒体镜头前接受来自世界各地艳羡、敬仰的目光了吧!有人说“莫言的成功只是偶然的”但你如果真正了解了他创作的艰辛,便不会再否认他的成功莫言创作的源泉来自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来自对生活怀着一颗好奇心就像牛顿一样,他善于发现与寻常不同的“卵石”,而小时候那些不平凡的经历对他的创作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断地汲取生活的养分,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观察,去探索,最终在文学领域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曾在他笔下反复出现的高密乡的原型便是他的故乡。
我以为,莫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他的不断追求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
”正是由于牛顿在科学领域的“不时发现”,才有了后来的辉煌莫言亦是如此在成功之前,他寂寞地奋斗与追求即使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是艰难地、忍气吞声地创作油灯下,牛棚里……到处都是他孜孜不倦的身影。
在成功之后,他仍能寂寞地坚守与超越。
举国为“诺奖”欢腾之际,他依然没有为外界的欢呼与掌声所影响,“兴奋五分钟就可以了,不要把它当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作家重要的是作品而非奖项我要尽快从当前的热闹与喧嚣中走出,该干什么干什么。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_围绕莫言的作文5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_围绕莫言的作文500字_初三优秀作文“特大消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我们中国人拿走啦!”我兴奋地宣布。
“什么?中国人。
是谁呀?”妈妈半信半疑地问。
“是莫言。
”“莫言?莫言是谁呀?”妈妈拍着脑袋问。
是呀,在这之前,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莫言。
于是,我和妈妈特地上网百度了一下关于莫言的资料。
知道了莫言是山东高密人,他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蛙》……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报纸、电视、广播,到处都是关于他的消息。
书店里莫言的书已经一本难求。
一些以前从来不关注文学的人,也开始打听莫言是谁,打听他写过什么。
莫言火了,莫言真的火了!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的家乡山东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9亿,打造旅游带,要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种植万亩红高粱。
他的书将被集中再版加印,他的小说将被更多改编为影视剧,他的作品被选入中初中课本……这其中有一些是好的现象,但也有一些是商业的炒作。
对于这些炒作,莫言坦言:他不希望引起莫言热,如果不幸引起来了的话,他希望这个热尽快冷却。
他说对读者最好的感谢,就是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一直保持文学的独立性,所以他拒绝了陈光标赠予的别墅,不知道如何回答“你幸福吗?”这个问题。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初中生,我希望大家趁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风,多读书,读好书,也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期待着我们的国家获得更多的国际大奖。
作文好句赏析:1、一层薄雾笼罩着大地,凝望河边的杨柳,无数条柳枝流畅无比地倾泻而下,那优美的景致,令人心醉不已。
2、一只小猴子腆着肚皮,大摇大摆地走上几步,抢过一只桃子,敏捷地绕过假山,蹿上山的最高处坐下来。
3、阳春三月,石榴花开了,一团团,一簇簇,白的像雪,红的像火焰,粉的像绵绸,在山上,树下,道路上,对着每一个过路的人绽放着灿烂的笑脸。
4、他一手带球过中场,另一只手指挥队员拉开、到位,然后把球传得恰到好处,这就是我的铁哥们。
申论时政热点《从莫言获诺奖说开去》

热点:从莫言获诺奖说开去【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文化辐射力莫言热怎样推动文化发展【典型案例】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可谓“万里晴空一声雷”“一石击起千重浪”,其震撼效果、辐射效应,蔓延扩散,经久不息。
应该说,这是中国文化辐射力之最生动、最有力的传达和散播。
文化如铀的裂变,其辐射力是无与伦比的。
它是浸透血脉、刻入骨头的精神能量,包孕着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有强大的包容性和排他性。
当这种包容力和辐射力成为主宰,它发酵、滋生的影响力、吸引力、穿透力,就无限神奇地沟通着世界,融合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塑造着世界。
“诺奖”给莫言作品的评语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这种融合,是文化辐射力的必然结果。
由山东高密这个“小涟漪”一直辐射到全世界,莫言从此成为“世界的莫言”,“他文字中的关怀和温暖应该属于全人类”。
因此可以这么说,莫言的获奖,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与世界对话,也是“诺奖”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正视、关切和尊重。
我们的国家地理,是长江黄河的血脉、泰山珠峰的骨骼;我们的文化性格,是金木水火土的根系、仁义礼智信的传统。
我们拿什么给世界看呢?看的不是愚昧落后,而是文明的博大精深、文化的“东方魅力”。
莫言掀起的“涟漪效应”,仿佛以“透明的红萝卜”为基轴,向外无限地拓展,无限地波漾,融入全球一体的脉动,最终辐射展示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中国气象。
文化的辐射力最现实、最直接的观照,是给心灵以精神温暖和精神抚慰。
当下,全国各地出现的“莫言热”,真真切切地说明“高粱红了”。
最乡土的食粮,应该是食人间烟火者最刻骨铭心的心灵“面包”。
饱受世俗化、快餐式文化熏染的心灵,最需要这样的面包与清泉滋养和净化。
而且,纯文学浸润的柔软心灵,可以崛起刚性的信仰和意志。
读懂了纯文学,就读懂了民族的心灵史;读懂了民族的心灵史,就读懂了整个人类的生存、奋斗、发展的命运。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提升训练(原卷版)

第0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_________了诺贝尔奖。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_________。
A.颁布卓有成就B.颁发成绩卓著C.颁布成绩卓著D.颁发卓有成就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扳发..了诺贝尔奖。
B.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栽..。
..的各国议会联盟C.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建树。
..方面颇有D.1867年,瑞典..收入。
..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讹3.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A.shèn zhuó zhǔ bānB.cān zhuō shǔ bānC.cān zhuō zhǔ pānD.shèn zhuó shǔ pān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遗嘱.(zhǔ)挪.威(nuó)投资.(zī)B.仲裁.(cái)议.会(yì)拨.款(bò)C.颁.发(bān)巨额.(é)贡.献(gòng)D.授.奖(shòu)建.树(jiàn)仪式.(shì)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由作家金宇澄、唐诺、阎连科,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音乐制作人、主持人高晓松组成。
(在“由”前面加上“评委团”)B.展览向各国观众展示了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作品的获奖图书共36种。
莫言与《大众日报》

10月11日晚7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此奖项。
本报记者先后四次采访莫言,莫言先生也多次说起自己跟大众日报的关系。
他说,从军前,看得最多的报纸就是《大众日报》。
莫言与《大众日报》□大众日报记者逄春阶莫言对《大众日报》很有感情。
记得2004年第一次在北京采访他,我说:我是大众日报的记者。
他说:《大众日报》厉害呀!我记得小时候接触最多的就是《大众日报》,生产队的墙上都糊着《大众日报》,经常一看就看半天。
当时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在上面发个豆腐块呀。
800字消息与20万字小说莫言有着对生活的敏感,有着异常发达的想象力。
他长达20万字的《天堂蒜薹之歌》,就是1987年在好朋友张世家的那间宿舍兼办公室的屋子里,看到大众日报》刊登的一则800字的消息引发出来的。
莫言坦言,他根本没有实地采访,小说是完全虚构的。
莫言的虚构天赋早在小学三年级就凸显出来了。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写得蛮好的,第一篇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是写五一节的,写体育比赛,因为每年都在我们学校的操场搞五一运动会。
当时的河堐公社里所有的老师都来,有几个老师是‘右派’,他们当时是省体操队的、田径队的,他们在操场挖出沙坑,旁边放两个木架子,木架子放两根竹竿。
我记得一个姓王的男老师,用滚式,一跃而过,一米八,一米八是当时非常高的高度。
另外还有老师的标枪、篮球、乒乓球非常厉害,当时好多同学写作文就是流水账,几点看什么。
我就写看篮球比赛,怎么传球,怎么上篮,加了一些想象成分,其他的一笔带过,老师就说,这个文章写得好。
当作范文在班上读,这就一下子刺激起我的写作热情了。
在以后的一两年之内,我的作文都会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旁边有一个农业中学,就把我的作文拿过去,让中学生们来读。
我还记得有一次,老师出题,让每个人写一个人物,很多人就会写真实的人物,饲养员、保管员,李老汉……我就写了一个虚构的人物。
当时是三年级或是四年级吧,事情也是编的。
我们老师就大加赞赏,说‘你们不要以为作文就是写真事,将来真要写别的,就要虚构。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赞抇莫言的文章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赞抇莫言的文章12月10日晚,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奖。
此前,他以“讲故事的人”为题,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获奖演讲。
从追忆母亲,到介绍自己的作品,到以三个小故事作结,莫言的故事让世界对中国作家、中国文学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让土地气息浓郁的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化握手言欢。
在瑞典的系列演讲中,莫言还谈到了中国文学的现状和未来,他表示,对严肃文学的前景并不用感到悲观,因为读者还没少到让作家没动力创作的时候。
他拿自己做了个例子,获诺奖后,买他书的人一下子“多了好多”。
莫言的乐观体现着作家对文学的自信。
不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书籍热卖的境遇,毕竟不具普遍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民众的阅读率正在持续走低。
一家权威机构统计显示,我国18岁-70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少得多。
对此莫言也有深切的感受,他曾公开表示“希望中国人多读书”。
在一个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国度,任何改变国民习惯的设想都无比艰难,更何况是劝人读书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情。
素以诗书礼乐之邦自居的中国,似乎患上了一种阅读疲乏症。
一些书店相继关闭,另一些则萎缩于不显眼的地方勉强支撑。
买书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一年也未必会买一本书。
在图书馆、在书店,捧着书本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人似乎真的“太忙了”。
一个“太忙了”的现代社会,电脑甚至可以部分替代人脑,飞机、高铁能随时把我们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网络能时刻给我们提供免费的资讯,一切都那么快捷不用费脑筋,浅阅读、功利性阅读已成为国民素养提升的障碍。
说到底,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应该如“阳春白雪”一般被束之高阁,杰出的作家也不应该“对着黑夜孤独诉说”。
理想的状态是,所有擅于“讲故事”的作家周围,都围着一批听众。
人们愿意停歇匆忙的脚步,静心聆听他们的娓娓道来,直到对方一拍醒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时,才不情愿地起身离去。
2013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从“高密东北乡”走出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文素材

莫言:从“高密东北乡”走出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自己心里很清楚。
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很好的作家成群结队,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资格的作家也有很多。
我想我是很幸运得了这个奖,头脑要清楚,绝对不要轻飘飘的,要站稳脚跟。
”“他是中国文坛超重量级的作家,他的文学才华、创造力、艺术能量在中国文坛上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屈一指的,因此我个人斗胆地说,莫言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曾如是评价莫言。
2012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终于不负众望,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
高密东北乡的“破麻袋”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
儿时的莫言不招人待见,在新书《聆听宇宙的歌唱》里,他对自己总结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
儿时经历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让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给我惹麻烦。
莫言没有上过多长时间的学,因为历史原因,少年时期的他不仅没有圆了大学梦,就连初中都没上完,但他的学识是有的。
莫言的父亲上过私塾,因此全家人对知识文化都很重视,莫言也继承了父亲极强的自学能力,他还“自动升级”成了现在的现学现卖!有一位作家说,莫言的小说都是从高密东北乡这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
他本是讥讽莫言,但莫言把这话当成是对自己的最高嘉奖。
他扛着“高密东北乡”的旗号在自己的文字天地里当起了开天辟地的圣者。
“我认为文学是吹牛的事业但不是拍马的事业,骂一位小说家是吹牛大王,无疑等于拍了他一记响亮的马屁。
”莫言对自己身上能绑上一条高密东北乡的“破麻袋”相当高兴,“在这条破麻袋里,狠狠一摸,摸出一部长篇,轻轻一摸,摸出一部中篇,伸进一个指头,拈出几个短篇。
”这么一条“破麻袋”是莫言独此一家的Logo,让他的文字有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伯乐”相中“千里马”1984年秋天,解放军艺术学院由著名作家、后任总政文化部长的徐怀中将军领衔,创建了文学系。
《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析

《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析
党苗苗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山东记协报送的大众日报消息《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荣获二等奖。
该作品播出后,受到莫言本人的认可,认为稿件写出了文学味,抓住了核心问题;稿件还受到文学界专家和读者的普遍赞赏,认为稿件有血有肉,带着现场的温度;稿件也受到传媒业内人士的称许,许多媒体把该文当作范文。
稿件被人民网、新浪网等众多网站转载,成为莫言获奖报道最权威、最典范的消息。
特点1.主题重大,关注度高,意义深远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作品的主导思想。
【总页数】2页(P33-33,34)
【作者】党苗苗
【作者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阶段分析--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为界(1988-2012年) [J], 陈心哲
2.东方有鸟,卅载不鸣,何若“莫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外路线图 [J], 黄伟林;穆莉
3.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J],
4.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J], 李远振;
5.莫言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编辑 吕 晗
星期日
85193299 传真: (0531 ) Emai l : wtzx@dzwww. c o m
■ 聚焦莫言
“世家今夜入梦来”
—— — 写于莫言获诺奖之际
▲莫言(右)和张世家 □ 本报 记 者 逄春阶 杨国胜
他23 年 前 预 言 莫 言 获 奖
23 年 前 , 山 东 的 《 青 年 思 想 家 》 杂 志 发 表过一篇文章《我与莫言》,文章结尾说: “莫言老弟坚守你的高粱地吧!这里有你写 不完的生活,作为朋友,这是我对你的忠 告 。 因 为 四 年 前(1985 年 —— — 引 者 注) 你 说 过 , 只有抢占下高密这块黑土大地,你才能在文 学上有所建树。家乡父老等待你抱回诺贝尔 文学奖,成为‘世界性’的作家,到那时, 高 密 会 给 你莫 言 老 弟 立 个 永 恒 的 碑 。”( 转 引 自 《 莫 言研 究 资 料 》) 这 个 大 胆的 预 言 者 是 谁 ? 是 莫 言 最 好 的 朋 友 , 他 叫 张 世 家 , 高 密 天 达 药业 的 老 总 。 在散文《怪人张世家》里,莫言这样描述自 己的朋友:“瘦如猿猴,一双锐利的眼睛深 深地嵌在眼窝里,嘴里有两排漆黑的被含氟 水毒害了的牙齿,懒得要命,靠老天爷下雨 洗衣服,能说能写能吸烟能喝酒活像济 公 。” 就 是 这 个 怪 人 , 成 了 莫 言 的 莫逆 之 交 。 遗 憾 的 是 , 2010 年 4 月 14 日 , 张 世 家 不 幸 病 逝 , 享 年56 岁 。 《 青 年 思 想 家 》 杂 志主 编 、 山 东 大 学 教 授 贺 立 华 10 月 13 日 下 午 在 电 话 中 对 记 者 说 : “当时觉得预言莫言得诺贝尔奖,有点儿是 大 话 , 几 乎 不 可 能 的 事 情 。 谁 想 到 23 年 后 , 预言对了。原来诺贝尔奖感觉离我们很遥 远,没想到这个奖就在我们身边,获奖者就 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就是山东人。可是,张 世 家 却去 世 了 。”
10 月12 日 , 杨 丽 萍 在 石 家 庄 市 河 北 艺 术 中 心 大 剧 院 表 演 大 型 舞 剧 《 孔 雀 》。 当日,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推出的大型舞剧《孔 雀 》 在 河 北 省石 家 庄 市 河 北 艺 术 中 心 大 剧 院 上 演 。 舞 剧《孔雀》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讲述了一 个 关 于 成长 、 人 性 、 生 命 和 爱 的 故 事 。 据 悉 ,10 月12 日 至14 日 , 《 孔 雀 》 将 在 河 北 艺 术 中 心 大 剧 院 连 演 三 场。 □新华社发
墓前的倾诉
10 月 12 日 下 午 , 我 们 在 高 密 采 访 了 莫 言 的 另 一 个 好 友 , 65 岁 的 王 玉 清 先 生 。 一 见 白 发 苍苍 的 王 玉 清 , 突 然 就 想 起 了 张 世 家 。 为 莫 言 与 电 影 的 话 题 , 我 们 在 2004 年 12 月 一 起 采 访 过 这 二 位 。 二 位 见 面 的 情 景 依 然 历历 在 目:他们互相臭哄。张世家说王玉清:“远 看像古月,近看像毛泽东,仔细一看是高密 的大结巴王玉清,长得不咋地,写个稿还 中 。” 而 王 说 张 : “ 你 看 你 瘦 的 , 加 上 手 机 和 钥 匙 , 才 —— — 才才 —— — 92 斤 ! ” 王玉清从车上下来:“我刚去给张世家 上了— — —上坟。在胶河边上,荒草— — —萋 萋。我带了一瓶酒,带了一盒烟,给他点上 三根。有— — —有风,点上的烟呼呼着,我
莫言感言:我的写作与故乡血脉相连。 讲起了公婆庙大屠杀的事。 莫言后来在《红高粱与张世家》里这样 写道:“当时,我并没感到这个故事有多么 精彩,但脑子里还是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几年之后,我考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正好 又 赶 上 纪 念 抗 日 战争 胜 利 四 十 周 年 , 张 世 家 亲口给我讲述过的兄弟爷们打鬼子的故事就 猛 然 地 撞 响 了 我 的 灵 感 之钟 。 只 用 了 一 个 星 期 , 我 就 写 出 了 初 稿 , 又用 了 一 个 星 期 , 抄 改 完 毕 , 然 后 就 给 了 《 人 民 文 学 》。” 这 就 是《红高粱》诞生前一个耐人寻味的插曲。 张 世 家 在 世时 , 我 们 在 高 密 采 访 他 , 他 很明确地说:“如果我是导演,我就改编莫 言的《父亲在民夫连里》,那篇小说故事性 太 强 了 。” 张世家当时还跟我们回忆《红高粱》拍 摄的一些花絮,当时的采访记录是:“莫言 家真是贵客盈门啊,那低矮的小屋,哪见过 这阵 势 ! 但 小 屋 迎 来 了 它 的 辉煌 。 当 时 , 跑 娱乐的记者干什么去了?如果娱记一炒,莫 言 的 老 屋 也 炒出 名 了 。 这 里 就 是 莫 言 文 学 王 国 的 ‘ 首 都 ’”。 说,世家老弟啊,你烟瘾怎么还这么大?你 气 管 不 好 , 慢 —— — 慢 点 抽 。 少 —— — 少抽。越 说 , 风 越 大 。” 王 玉 清 眼 泪 刷 地 下 来 了 。 “ 我 —— — 我说,世家啊,还在这荒坡里 睡?别— — —别睡了,莫言— — —获奖了, 获 —— — 获 奖 了 。” 王 玉 清 又 抹 起 了 眼 泪 。 他 给 我 们 背 诵 了 在 世 家 坟 前 写 的 诗( 背 诗 的 时 候 没 有 结 巴) : 胶河墓前百草衰, 兄弟祭扫动地哀。 倦倚秋风谁共语, 世家今夜入梦来。 王玉清说,莫言将张世家的不少故事写 成了他的小说,像小说集《爆炸》的序言 《我的墓》里,那段“哭坟”的描写,把张 世家哭坟的段子变成莫言哭坟。 “莫言曾经给张世家企业的一个产品花 喜 欢 肥 料 写 了 个 条 幅 : 你 若 喜 —— — 喜 欢花 , 就 用 花 —— — 花喜欢。后来这个条幅还印到杯 子 上 。 叫 我 说 , 莫 言 和 世 家 , 他 们 都 是 —— — 人 中之 花 , 互 相喜 欢 。” 王 玉 清 说 。日 , 阿 根 廷 队 球 员 梅 西( 中) 带 球 突 破 。 当 日 , 在 阿 根 廷 门 多 萨 市 马 尔 维 纳 斯 体 育 场 举 行 的2014 年 世 界 杯 南 美 区 预 选 赛 上 , 阿 根 廷 队 主 场 以3 比0 战 胜 乌拉圭。 □新华社发
莫 言眼 中 的 世 家
张 世 家 与 莫 言 是 儿 时 玩 伴 , 上 世 纪 70 年 代 他 们 在 乡 棉 花 加 工 厂 同 事3 年 , 后 来 莫 言 参 军 , 张 世 家 在 乡 政 府干 通 讯 员 。 莫 言 每 次 回 乡探亲,都要找他喝酒聊天,他们叫神侃。 莫言的很多小说题材与张世家有着难以 割 舍 的 联 系 , 像 他 的 长 篇 小 说 《 天堂 蒜 薹 之 歌》,是在张世家那间乡镇党委宿舍兼办公 室 的 屋 子 里 , 看 到 《 大 众 日 报 》 刊 登的 一 则 800 字左 右 的 消息 引 发 的 。 张世家打心眼里牵挂莫言创作,他经常 帮 莫 言 寻 找 创 作 素 材 。1986 年 秋 , 莫 言 回 家,他们一起专程去找高密的剪纸艺人范祚 信买剪纸,同年他和莫言还到高密聂家庄搜 集了一批泥塑老虎、叫猴。 1984 年莫 言 回 家 探 亲 , 张 世 家 在 他 的 宿 舍 里 用 一 盘 猪 耳朵 、 一 碟 黄 瓜 炒 鸡 蛋 、 一 碗 花生米,还有蒜泥、黄酱、生菜和两小罐红 高粱酒宴请莫言。 酒至半醉,当时在文学界小有名气的莫 言向张世家“炫耀”自己的小说,张世家没 听完便打断了他:“你发表的几个破小说在 我看来,没啥了不起,哪个是你自己的经 历 ? 不 信写 高 密 东 北 乡 , 写 我 们 的 童 年 , 你 写 , 写 ……” 莫言当时认为故乡没有什么可写的,张 世 家 来 了 一 句 : “ 你 为 什 么 不 写写 公 婆 庙 大 屠杀?”随后,张世家就绘声绘色地给莫言
冯绍峰“不爱功夫爱机械”
据 新 华 社 北 京10 月13 日 电 由 冯 绍 峰 、 杨 颖 、 梁 家辉、袁晓超、彭于晏、吴彦祖等主演的“混血”功 夫 电 影 《 太 极 2 英 雄 崛 起 》 12 日 在 京举 行 发 布 会 , 宣 布 影 片 将 参 照 好 莱 坞 电 影 发 行 模 式 ,10 月25 日 起 在 全 国 的 巨 幕 影 院 点 映 , 11 月 1 日 起 以 普 通 和 立 体 版 本 全 面公映。 影 片 制 片 人 王 中 磊 介 绍 , 《 太 极1 从 零 开 始 》 正 在 上 映 , 冯 绍 峰 作 为 片 中 的 神 秘 人 物 , 将 在 《 太 极2 英 雄 崛 起 》 中 有 更 多 戏 份 : 陈 家 拳 掌 门 人 陈长 兴 ( 梁 家 辉 饰) 虽 武 艺 高 强 , 但 作 为 父 亲 却 很 失 败 , 儿 子 陈 栽 秧( 冯 绍 峰 饰) 因 为 喜 欢 西 洋 机 械 不 爱 练 功 夫 和 父 亲 心 生 罅 隙 , 落 得 被 赶 出 家 门 的 悲 惨 结 局 , 等到 妹妹 大 婚才神秘现身。 王中磊说,与传统功夫片不同,电影《太极》融 入了诸多新鲜有趣的元素。冯绍峰在片中“不爱功夫 爱机械”,苦学西洋知识,发明第一代飞行器,借助 飞 机 、 大 炮 等 秘密 武 器 , 成 为 钢 铁 侠 般 的 高 手 。
□新华社发 事,现在的事,风趣的事,不管是听来的, 还 是 自 己 身上 的 , 语 言 尖 刻 , 直 白 大 胆 。 莫 言受了他的影响。 许学芳说,忠于生活,忠于良心。只要 把住这两条,不获奖也是大师;我之所以欣 赏张世家,欣赏莫言,就是这两条;有了这 两条,就能立住。 谈到《红高粱》小说和同名电影。许学 芳说,有人说《红高粱》丑化了中国人,这 简直莫名其妙;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看到了野合、有人看到了抢劫、有人看 到了往酒篓里撒尿,但是,我们看到了热血 沸腾的中国人,看到了张扬的个性。中国人 就该这样活,鬼子欺负你,我们就要跟他们 拼命。莫言也罢,张世家也罢,在民族危亡 时刻,他们绝对是敢拿起枪去跟鬼子干的 人,绝不会当汉奸。我佩服一切敢拿起枪来 打鬼子的人,不管什么党派,这才是中国 人。 “ 莫 言 获 奖 , 不 仅仅 是 一 个 奖 , 给 人 很 多启发。一心想得奖的,你得不着;一心想 成为大师的,你成不了。但大师就在民间, 就在我们身边;智慧就在民间,大美就在民 间,就在我们身边。由此我想到其他的作 家,不要讨好潮流,不要讨好市场,甚至不 要讨好读者。我想到了写《沂蒙》的山东作 家。我看这部作品就很成气候,现在不被市 场裹挟的作家没有几个了。好作品是真实地 反 映 生 活 的 , 骗 不 了 的 。” 许 学 芳 说 。 记者附记:张世家的儿子张鹏,现为高 密 天 达 药业 的 董 事 长 , 在 莫 言 获 奖 的第 一 时 间来到莫言家。 张鹏对记者说,莫言当时紧握着他的 手 , 一 时 无 语 。 张 鹏 献 上 了 深深 的 祝 福 。 之 后一刻钟,我们电话打给许学芳先生,许学 芳先生联系到张鹏,张鹏协调,我们顺利采 访到了莫言先生。 世家先生活着,活在莫言的小说里。 ( 本报 高 密10 月13 日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