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按摩肝经,腹、背、手、足、耳部反射区
1、压肝经治肝病:(见下图)从大腿根部开始(也就是腹股沟的地方),沿着肝经一点一点地压过去(在大腿内侧面的中间,也可以敲),开始可以轻一点,反复压,遇到痛点就停留稍久,其实有痛的地方一定是有脂肪块的地方,有脂肪块的地方一定是对应有病灶的地方,所以压那些地方就是把对应点病灶的积水清除出去。压肝经只需要每周两次。
★2、揉腹破肝郁法:
双手摩热之后,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36下(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先逆时针地去揉,把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自己的肚脐(神厥穴),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尽量大面积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区的部分期门穴(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了再顺时针揉(中医认为,逆时针揉为泻法,顺时针揉为补法)。每天坚持,揉的次数可以36为基数,每次是36的倍数即可。晚上睡觉前要揉,早晨起床可再加一次,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好处。在揉腹中,感到哪个地方有筋结,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渐地揉开,对恢复肝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
★3、坚持做护肝保健操:
1)推搓两肋: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
2)揉三阴交穴(见下图)。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3)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4)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4、当你烦燥不安、情绪失常时,是因为肝气不畅,太冲是人体肝经上最有灵性的穴位,每天下午5点到7点肾经经血运行最畅旺的时候,按揉左右脚的太冲穴各20分钟,就能预防并改善以上疾病。之所以选择在肾经当令时按揉太冲(从太冲揉到行间),是因为肝肾同源,肾水生肝木,肾经是肝经的母亲。由于肝经在凌晨1点到3点当令,这个时候人都在熟睡中,故在其母经——肾经当令之时按揉太冲,效果一样好。
5、腹部按摩——肝纤维化肝硬化保健按摩法:按摩部位:主要按摩右侧胸胁部。
按摩方法:右手抬起,肘关节屈曲,手掌尽量上提,以手掌根部着力于腋下,单方向自上而下推擦,用力要稳,由轻渐重,有一定透力,推进速度要缓慢和均匀,动作有一定节律,反复推擦数10次,以温热和舒适为宜。
6、背部按摩:施术者左手按摩肝区,右手指同时按摩肝胆俞。左手按摩肾区,右手同时按摩肾俞、膀胱俞,按摩至肝肾区和俞六处有热感,全身舒服为限。每2天按摩1次,共6~18次。按摩的同时,按中医辨证分型配服中药。惊恐伤肾型服朱砂安神丸。肝郁气滞型服舒肝合胃丸加逍遥丸。肝肾阴虚型服杞菊地黄丸。
7、腿部按摩(肝肿大、疼痛的推拿法):
1)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压双侧足三里穴。指端附着皮肤不动,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用力按压。此法能舒肝理气,通经止痛,强身定神。
2)揉肝炎穴:下肢膝关节屈曲外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紧握踝部助力,拇指指腹于内踝上2寸之“肝炎穴”处进行圆形揉动。此法可疏经络,补虚泻实,行气止痛。
8、手掌按摩:按摩食指底部的肝部(见下图):
9、足部按摩:
每天热水泡脚(也可用足疗盆)后,按压足部肝脏反射区(见下图):
10、按摩耳部:按摩在耳部穴位图耳中和耳廓对应的肝区(见下图)。
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篇载: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由此可知:本经与肝、胆、肺、胃以及阴器、胁肋、喉咙、目系、口唇等有联系。
1.解词
丛毛:拇指背面长毛处,又称聚毛、三毛。股阴:大腿内侧。
颃颡:指鼻咽部。
颊里:口腔内颊部黏膜部分。
2.分析:本经由一条主脉和两条支脉组成。
主脉:外行线:起于大趾丛毛之际…挟胃属肝络胆,为本经从下肢至腹部的有穴通路
说明:①肝与胆的属络关系;②本经与脾经(三阴交、冲门、府舍)、任脉(曲骨、中级、关元)发生交会。并与胃有密切的联系。
内行线:“上贯膈,…与督脉会于巅”。
说明:①本经在胁肋、鼻咽部、目、额部、头顶部的循行。②本经与目的联系,形成了“肝开窍于目的理论依据。③本经与督脉(百会穴)发生交会。
支脉:目系支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说明:本经在口腔颊部及唇内的循行分布。
肝部支脉:“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二)主治病候:
脏腑病候胁肋胀满、疼痛,胸脘满闷,呕逆,疝气,小便不利等。
经脉病候头痛,眩晕,视物模湖等。巅顶痛,下肢痿痹。
其他前阴病小便不利,遗尿,淋证,早泄,遗精,月经过多,阴茎痛,阴痒等。
(三)主治概要:
阴经腧穴以治疗脏腑病为主,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主治肝脏病及与肝关系密切的胆、肾、心、脾、肺等脏病)(四)常用腧穴:
本经腧穴14个,常用穴位如下:
大敦(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功能:理气舒肝
主治:疝气,遗尿,崩漏,月经不调,癫痫。
分析:大敦为肝经“井”穴,配五行属木,应于肝,具有疏肝理气、泄热清神的功能,常用于前阴病,妇科病及神志病的治疗。
配伍举例:
①配太冲、气海可疏肝理气止痛主治疝气。
②配神门可治疗高血压。
③配百会、三阴交主治子宫脱垂。
刺灸方法: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古代记载大敦治疝气多用灸法,这一点要注意。
附注:足厥阴“井”穴。《图翼》:“孕妇产前产后皆不宜灸”。加上大敦除治疗妇科病外,据临床报道:配曲骨、阴廉,或配次髎、灸神阙,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参《中医杂志》84年第4期。《上海针灸杂志》85年第3期。
行间(荥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