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考研音乐史资料

合集下载

[笔记]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复习必备

[笔记]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复习必备

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复习必备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是1898年—1919年约20年间,中国新式学校音乐课中所教唱的歌曲。

它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之通俗、典雅的新型歌曲。

“学堂乐歌”本应称“乐歌”,因它产生在学堂,故都称“学堂乐歌”。

虽其后冲出学堂走向社会,但称谓仍未改变。

2、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是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的演奏形式,与明清时的“十番锣鼓”有着紧密联系。

“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等。

在农村多演奏大套乐曲,常加多面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练朴实;在城市以文人演奏居多,演奏手法即兴、协调讲究韵味,旋律多加花,故风格优雅华丽。

现在泛指的“江南丝竹”即属此类。

3、广东音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由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发展成独立演奏的器乐曲。

早期乐曲音符较疏、节奏也少变化。

后经过演奏家们的改编创作,使旋律流畅、轻快,出现多种装饰音型,富有较强的娱乐性。

曲调来源除粤曲外,还吸收古代词曲及其他乐曲。

前期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后期以高胡为主。

4、秧歌剧:是在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基础上,综合吸收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音乐与表演形式而创作。

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

5、毛主席诗词歌曲:是50、60年代前后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作品,他是1958年毛泽东诗词公开发表后,作曲家们纷纷为其谱曲而产生的。

毛泽东诗词容量大、内涵深,作曲家们以极其认真严肃的态度,以真挚热烈的情感,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所以这些歌曲品位较高。

因创作的时间集中,数量多,且又多数歌曲较有影响,它同“文革”时期创作的同类歌曲.已初步形成一个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问答题: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答:1、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

2、传播西方音乐,对新音乐的形式、普及、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音乐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音乐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音乐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音乐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也经历了很多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介绍中国近现代史音乐的复习资料。

一、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时期,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文化工具。

音乐被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情感,激励人们的斗志和勇气。

例如,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抗日歌曲通过音乐的方式鼓舞人们的士气,激发起抗日情感。

二、音乐的流派和风格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音乐的流派和风格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早期的音乐以传统的民间音乐为主,如京剧、评弹等。

然而,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和中国社会的变革,新的音乐风格也逐渐兴起。

例如,20世纪初期,中国的音乐开始受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作曲家,如聂耳、冼星海等。

他们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展现了中国音乐的新面貌。

三、音乐与政治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音乐也与政治运动密切相关。

音乐被用来传达政治思想和宣传政治主张。

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歌曲被用来歌颂毛泽东思想和革命精神,如《东方红》、《歌唱祖国》等。

这些歌曲通过音乐的形式,向人们灌输政治思想,影响了整个社会。

四、音乐教育与培养人才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重视。

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的建立为培养音乐人才提供了平台。

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都是在这个时期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

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音乐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音乐家和作曲家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和合作,为中国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

例如,叶小纲、郎朗等音乐家通过在国际比赛和音乐会上的出色表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魅力。

六、音乐的现代化与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中国近现代史音乐也呈现出现代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现代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乐史》(第3版)[考研真题]【圣才出品】第1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单项选择题是()在⾃⼰的《乐话》和《⾳乐通论》中提出“⾳乐是上界的语⾔”。

[燕⼭⼤学2014年研]A.丰⼦恺B.王光祈C.青主【答案】C【解析】青主以通信体的格式,诗化的语⾔撰写的《乐话》是我国近代⾳乐家青主的代表作之⼀。

在这部著作⾥,青主鲜明地提出了⾳乐的本质是“上界的语⾔”,是⼀种独⽴的艺术,他更加关注⾳乐的本体以及⾳乐的哲学内涵,对中国⾳乐美学学科的构建产⽣了直接⽽深远的影响。

⼆、名词解释1.黄⾃[中国传媒⼤学2013年研;青岛⼤学2014年研]答:黄⾃是作曲家、⾳乐教育家。

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乐教育、⾳乐创作和⾳乐理论三个⽅⾯。

⾳乐教育⽅⾯,他的许多⾳乐理论课程在中国属第⼀次开设,培养出⼀批专业作曲⼈才;⾳乐创作成果丰硕,体裁、题材⼴泛,代表作品如歌曲《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以及器乐作品《怀旧》等,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整严谨;⾳乐理论⽅⾯有论著《和声学》、论⽂《怎样才可产⽣吾国民族⾳乐》以及多部⾳乐教材留世。

2.⼤同乐会[中国传媒⼤学2014年研;⼭东师范⼤学2013年研;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研;华南理⼯⼤学2014、2012年研]答:⼤同乐会是1920年由郑觐⽂等⼈发起成⽴于上海的⾳乐社团,前⾝是“琴瑟乐社”。

其宗旨是“专门研究中西⾳乐,筹备演作⼤同⾳乐,促进世界⽂化运动”。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演奏古代雅乐、仿制古乐器、传授各种民族乐器演奏技艺、整理改编传统乐曲、搜集已经散失的寺庙和失传的古代宫廷和民间乐器并请⼯匠绘图试制乐器,积极组织演出活动等。

该会是活跃在20世纪20—40年代的规模最⼤、历史最长的民族⾳乐社团,对我国民族⾳乐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谭⼩麟[西南⼤学2012年研]答:谭⼩麟,作曲家、琵琶演奏家。

谭⼩麟是近代中国室内乐创作的主要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提琴和中提琴⼆重奏》、《浪漫曲》、《弦乐三重奏》及《⾃君之出矣》、《彭浪矶》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1. 新音乐: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

2. 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指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3. 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

中国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

4. 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

其代表剧目有《邓霞姑》,《洛神》,《宇宙锋》以及由他编演的《木兰从军》等爱国戏。

他发展、创造了新腔,与青衣的“花衫”行当相融合。

这种新的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

同时他对京剧的伴奏音乐也有改革(加入了二胡和月琴)。

他的表演艺术被誉为可于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西特相媲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抗战八年蓄须辍演,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5. 周信芳:浙江人。

曾编演了《宋教仁》和《四进士》等爱国剧目。

他的表演风靡南方,世称“麒派”。

6. 富连成班:由萧长华,叶春善等人在北京主持。

其存在的四十余年间培养出了大批经过传统京剧艺术教育的演员。

为京剧艺术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7. 评剧: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河流而成。

1935年定名为评剧。

其代表剧目有《杨三姐告状》。

8. 越剧:越剧发源于古越国所在的嵊县一带,故名。

起初是男演员组成的“的笃班”。

后入上海发展改称绍兴文戏。

1936年后,女班盛行,时称女子文戏,约在此时开始以“越剧”为名。

近代以来的代表剧目有“雪声剧团”的《祥林嫂》。

9. 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三弦书”等合流而成的。

是歌唱性较强的说唱曲种。

以乔清秀的“乔派”和董桂芝的“董派”为代表。

10. 江南丝竹:是中国的传统器乐丝竹类的重要乐种。

原先主要流行于苏南、浙江一带,近代在上海获得大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成为全国著名的乐种。

中音史考研题库

中音史考研题库

中音史考研题库中国音乐史作为一门学科,其考研题库内容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音乐、近现代音乐以及音乐理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中音史考研题库中的问题类型和内容。

一、古代音乐史1. 先秦时期音乐:请简述先秦时期音乐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2. 汉代音乐:汉代音乐有哪些显著的发展?请列举汉代著名的音乐作品。

3. 唐宋音乐:唐代音乐与宋代音乐在风格和形式上有何不同?4. 明清音乐:明清时期音乐剧的发展情况如何?请列举明清时期著名的音乐家。

二、近现代音乐史1. 清末民初音乐变革:简述清末民初音乐变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2. 五四运动与音乐:五四运动对中国音乐产生了哪些影响?3. 抗战时期音乐:抗战时期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一些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 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新中国成立后,音乐领域有哪些重大变革?三、音乐理论1. 音律学:中国古代音律学有哪些重要理论?请举例说明。

2. 音乐美学: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 音乐教育: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特点是什么?与现代音乐教育有何不同?4. 音乐创作:中国古代音乐创作有哪些特点?请列举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

四、音乐家与作品1. 古代音乐家:请列举几位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并简述他们的贡献。

2. 近现代音乐家:请列举几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并简述他们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3. 音乐作品分析:选择一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五、音乐与社会文化1. 音乐与宗教:中国古代音乐与宗教的关系如何?2. 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3. 音乐与民族:中国各民族音乐的特点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六、音乐的传播与交流1. 音乐的国际传播:中国古代音乐是如何传播到国外的?2. 音乐的民族交流:中国各民族之间的音乐是如何交流和融合的?结束语中国音乐史是一个丰富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涵盖了音乐本身的发展,还与社会、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近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

中国近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答论述题:一、学堂乐歌(P46~51)对建立新式学堂、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1)内容: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2、向青年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和“辛亥革命”后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新生等。

3、其次,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

4、还有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5、由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的学堂乐歌在当时数量极少。

(2)艺术特点:1、基本上是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活五线谱记谱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称之为“单音歌曲”。

2、最初,这些学堂乐歌大多采用日本歌曲曲调进行填词,后来,学堂乐歌就逐渐改为主要选取欧美的歌曲进行填词。

二、李天华的音乐创作(P112~118)刘天华写了十首二胡独奏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一首丝竹合奏曲,以及一套二胡练习曲(共四十七曲)、一套琵琶练习曲(共十五曲)。

代表作:第一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

二胡曲《良宵》给作者带来了短暂的希望和信心,是他的内心油然滋生出汩汩欣欣暖流。

也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即使处于逆境的重压下,他们也没有完全消极颓丧,他们对未来光明的前途仍有着乐观幻想。

刘天华的代表作:《光明行》、《空山鸟语》艺术特征:1、刘天华这些作品中,一方面他有意识保留了为我国民族音乐所特征的“多段来缀”的结构特点和以“主题音调作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延展原则,另一方面,他又大胆吸收了西洋乐器结构的原则2、关于乐曲音调的调式、调性、旋法等方面,刘天华也是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作品的音调建立在我国各种以五声性调式为特征的各种调式基础上,同时在不同作品里也大胆吸收了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的各种七声调式,甚至还运用了上下半音运动的装饰性旋律进行3、关于乐曲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处理方面,以及与此相关的对待记谱法的改进,刘天华也是既坚持使自己的音乐能体现出我国自己的韵味,能适应一般的习惯用法,同时又根据内容的需要大胆引进一定的西洋音乐节律的因素和西方通用的记谱方法。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中西音乐史是音乐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音乐发展和演变。

考研题库的构建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西音乐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的示例内容:一、中国古代音乐史1. 先秦时期音乐:请简述先秦时期的音乐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 汉唐音乐:分析汉唐时期音乐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宋元明清音乐:探讨宋元明清时期音乐的演变和主要音乐形式。

二、西方古典音乐史1. 中世纪音乐:描述中世纪音乐的特点及其在宗教和世俗生活中的体现。

2.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分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风格变化及其代表人物。

3. 巴洛克时期音乐:讨论巴洛克音乐的创新点和主要作曲家。

三、近现代音乐1. 古典主义音乐:简述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浪漫主义音乐:探讨浪漫主义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主要作曲家。

3. 20世纪音乐:分析20世纪音乐的多样性和主要流派。

四、中西音乐交流1. 丝绸之路音乐交流:讨论丝绸之路在中西音乐交流中的作用。

2. 近现代中西音乐融合:分析近现代中西音乐融合的实例及其意义。

五、音乐理论1. 音乐记谱法:比较中西方音乐记谱法的异同。

2. 音乐形式与结构:讨论音乐形式与结构在中西音乐中的体现。

3. 音乐分析方法:介绍几种常用的音乐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六、音乐与社会1. 音乐与政治:探讨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政治的关系。

2. 音乐与社会阶层:分析音乐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阶层。

3. 音乐与文化认同:讨论音乐在文化认同构建中的作用。

七、音乐教育与传承1. 古代音乐教育:简述古代中国和西方的音乐教育方式。

2. 现代音乐教育:分析现代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音乐传承:讨论音乐传承的方式和面临的挑战。

八、音乐批评与审美1. 音乐批评的历史发展:概述音乐批评的历史演变。

2. 音乐审美观念: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审美差异。

中国近代音乐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音乐史复习提纲

Ha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一、填空1.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_国立音乐学院_,1929年后更名为_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_。

2.学堂乐歌《黄河》是著名音乐教育家_沈心工_根据诗人_杨渡_的名篇创作的作品。

3.《春江花月夜》上世纪30年代由“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等人根据琵琶曲《_夕阳箫鼓_》改编而成的著名民乐合奏曲。

4._国乐改进社_是1927年刘天华等人在北京成立的一个以收集、整理、研究和创作民族音乐的社团组织,当时还编辑出版了刊物《_音乐杂志_》。

5.三十年代青主编写了两本美学性的音乐论著,是《_音乐通论》和《_ 乐话 _》。

6.在赵元任的作品中,要求恋爱自由、要求个性解放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其中以艺术歌曲《_教我如何不想他__》和合唱曲《_海韵__》在当时影响较大。

7.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是根据民歌的音调创作的。

如喜儿的主题吸取了河北民歌《_小白菜_》的音调;杨白劳的主题吸取了山西民歌《_捡麦根_》的音调。

8.“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成立于 1919 年,该会宗旨是“研究音乐,发展美育”。

9.1934年著名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的国立音专举办了“征求有中国风味钢琴曲”作品比赛,其中_贺绿汀_的钢琴曲《_牧童短笛_》获得了头奖。

10.在评剧发展的初期,农民剧作家_ 成兆才 _曾为评剧编写了近百个剧目,如当时在北方群众中轰动一时的《_杨三姐告状_》。

11.《新编“九一八”小调》是_吕骥_为抗战时期的活报剧《八千里路云和月》而创作的插曲。

12.作曲家赵元任发表于1915年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是迄今所见的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

13.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主要有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形式。

14. 1906年中国最早的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是由李叔同在日本独立编印的。

15. 小提琴曲《思乡曲》是_马思聪_创作的《_内蒙组曲_》之中的第二乐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1、1840至1919年中国音乐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封建统治阶级的雅乐早已衰落,而且原来来自民间俗乐的“雅部”也处于不断衰落的状况;②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新民歌、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并增加了不少新的剧种和新的曲种,还自发产生了初期的戏曲改良运动;③随着西方文化和近代西洋音乐文化的陆续传入,特别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从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大量有别于传统旧乐的学堂乐歌。

2、1919至1949年中国音乐发展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衰落和城市经济的逐步繁荣,大量原来活跃在农村的民间艺人纷纷进入城市,使绝大部分原来主要流传在农村的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不断走向职业化的发展。

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新音乐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建设和发展。

其中以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全面的“龙头”作用。

③由于普通教育的发展和城市革命斗争的影响,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始终以各类声乐体裁发展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④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进步音乐运动越来越对整个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带来不可否认的重大影响。

⑤随着民主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随着中国社会的曲折向前发展,中国的新音乐以我国自己特有的方式也不断得到迅速的提高和广泛的发展;另外,与之同时并存的各种中国传统音乐,也随着这一客观形式的发展不平衡地、缓慢地、向前推进。

3、近代北方大鼓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清代中叶以后,在我国广大城乡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说唱音乐大体上都陆续成熟成型,例如主要流传在北方各省的大鼓一类的说唱音乐,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增强了地方特色,实际上已为后来所形成的山东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梅花大鼓及东北大鼓等不同曲种确立了雏形。

山东大鼓是北方各种大鼓中较早进入城市、较早成熟成型的曲种之一。

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像何老凤、王小玉姊妹等艺人。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学堂乐歌1、定义:学堂乐歌是清代明初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学堂乐歌的内容:①反映人民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爱国思想的;(《何日醒》)②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新’政的胜利的歌曲;(《革命军》)③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出征》)④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勉女权》)⑤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宣传学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旧习俗的;⑥少儿乐歌,向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的;(《勉学》、《赛船》、《春游》、《送别》)⑦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歌曲。

(《尊孔》)3、学堂乐歌的形式:齐唱曲(“单音歌曲”)、合唱曲(“复音歌曲”),这两类大多是根据现成格调填以新词而编成。

4、曲调的来源:①歌调多取材于日本歌曲;(《中国男儿》、《革命军》、《勉女权》)②选自欧美的歌曲填词;(《春游》、《拉纤行》)③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华航琛《上课》、沈心工《采茶歌》)④同一个曲调被填以不同歌词;⑤同一个词被填以不同的曲调。

5、代表人物: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心工,李叔同等音乐家。

此外,像曾志忞,李华萱等人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音乐家。

★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作者、音乐教育家。

原名沈庆鸿,笔名心工,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一。

1902年赴日本学习,考察,并与曾志忞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

沈心工是我国最早对中小学及学前儿童特点编写音乐教科书的音乐家。

代表作品:歌曲集——1904年《学校唱歌集》(共三集),辛亥革命后又陆续出版《重编学校唱歌集》(共六集),《民国唱歌集》(共四集)和《心工唱歌集》等。

编著:李秋玲儿童歌曲——《体操——兵操》(又《男儿志气高》,创作与1902年,是他留学日本期间的处女作,也是中国第一首填词歌曲)、《铁匠》、《竹马》等。

天津音乐学院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天津音乐学院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近代民间音乐、说唱艺术等艺术从乡村进入城市,为其本身带来了哪些影响?民间艺术的逐渐进入城市和逐渐商业化,对于这些艺术本身产生了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是:1·比较雄厚的城市经济为这些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2·相互竞争和交流,促使艺人们不得不尽快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扩大剧团的规模、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的水平和进行一些自发性的改革;3·推动了各地区各种艺术体裁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一部分艺术体裁的更新发展,也将一部分逐渐淘汰。

4·城市生活和复杂社会的矛盾,有利于民间艺术同群众革命结合和各种新文艺互相影响。

5·城市生活和市民意识的影响,促使原来只有男演员的戏曲、说唱音乐逐步推进女演员出现和男女同台演出的转变。

事实证明,不少女演员对民间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另一方面是:1·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成为城市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2·不少传统艺术中封建主义糟粕未能彻底清除,同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和小市民低级庸俗趣味结成一体3·在艺术表演上加深了华而不实、肤浅庸俗的倾向。

总之,进入城市的民间艺术体裁,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这两方面影响,使它们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2、上世纪二十年代,苏州弹词出现了哪些新的流派?苏州弹词在五四后继续提高和发展。

俞调和马调得到很好的继承,在这两种流派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许多新的流派。

祁连芳进一步发展俞调委婉曲折的特点创立了“祁调”;徐志云在马调基础上吸收俞调因素创立了糯米腔的“徐调”;蒋月泉以马调和周调为基础,吸收了京剧重念白和俞调重抒情的特点,创立了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唱法自然而从容有富于韵味的“蒋调”。

20世纪四十年代后,又派生了杨振雄既高昂又委婉缠绵的“杨调”,徐丽仙、朱雪琴发展的“丽调”和“琴调”。

3、简述评剧、越剧的产生及发展。

评剧是河北的说唱“莲花落”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的新剧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4.30—40年代出现了一批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性独唱曲,著名的有如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我在长江头》;有如黄自作曲的《卜算子》,《南乡子·灯京口北固亭有怀》;再如刘雪庵作曲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5.冼星海在30—40年代也曾经为古诗词创作著名的歌曲《别情》.6.江文也得《台湾山地同胞歌》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歌曲集.7.中国近代大合唱的里程碑式杰作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8.30—40年代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大型戏剧性歌唱音乐的重要作品.9.中国早期的小提琴音乐做成功之作是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10.《南泥湾》和《咱们工人的力量》的曲作者是马可.11.在秧歌剧基础上吸收其他的音乐艺术成分创作的《白毛女》,《刘胡兰》等奠定了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基础.12.40年代中后期,解放区器乐逐渐活跃,出现了贺绿汀的《森吉德玛》,马可的《陕北组曲》等优秀管弦乐曲.13.京剧在北方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15.程砚秋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16.周信芳的表演富于激情,世称麒派.17.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的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19.近代新产生和成型了不少新的曲种,如在“乐亭大鼓”基础上产生了北京琴书;在“弦子书”基础上产生了西河大鼓等.20.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和三弦书等合流而成.21.四川清音原来是流行于农村,乡镇的曲种,原名为唱琵琶或唱月琴.22.骆玉笙创造了抒情宽阔的骆派,对近代京韵大鼓艺术给予较大影响.23.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琵芭曲《夕阳箫鼓》改编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26.近代声乐发展的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即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27.近代填词歌曲以学堂乐歌为发展端.28.20年代出现许多填词配曲的反帝爱国歌曲,如用《孟姜女》调填配的《五四运动》,用《苏武牧羊调》填配的《救国歌》.29.30—40年代的儿童歌曲,着力于儿童与救国,儿童与时代的关系,显示了中国儿童思想的新变化.30.40年代在解放区出现了许多采用传统民歌填词的优秀歌曲,著名的有如安波根据陕北歌填词的《怎么办》,《拥军花鼓》.31.张寒晖在40年代采用陇东传统民歌填词的作品是《军民大生产》《边区十唱》32.1943年刘炽编曲的《翻身道情》是根据“陕北道情”音乐改编的.33.独唱歌曲是近代编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代表,其中肖友梅的《问》,《南飞之雁语》最突出.34.30年代聂耳的救亡歌曲《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占有突出地位.35.赵元任独唱歌曲题材突出反映了“五四”精神,《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这类题材中影响最大的作品.36.《春思曲》是黄自为音乐会独唱歌曲创作的精心之作.37张曙的代表作《日落西山》的艺术风格与形式是创作方面均有独到之处.38.贺绿汀的《嘉陵江上》是朗诵调风格的戏剧性独唱曲.39.中国的多声部合唱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40.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是赵元任作曲的《海韵》.41.贺绿汀作曲的《垦春泥》是近代无伴奏合唱的代表作.42.黄自作曲的《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43.聂耳创作的舞台剧是《扬子江暴风雨》.44.任光的代表作是《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45.黄自的合唱作品以《抗敌歌》,《旗正飘飘》流传最广.46.刘雪庵的独唱歌曲《红豆词》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48.近代出现许多中国乐器合奏曲,其中以聂耳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最为著名.50.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51.安波在秧歌剧方面的代表作是《兄妹开荒》,《七月里在边区》.52.《秋子》的音乐是按《西洋大歌剧》的形式设计的.53.3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是江文也的作品.54.冼星海在巴黎创作的《d小调奏鸣曲》是现代最早在国外上演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之一.55.谭小麟的《弦乐三重奏》是中国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作品.56.黄自的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57.江文也的成名作《台湾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58.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剧》的创作,著名作品如《可怜的秋香》.59.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式作品《白毛女》创作于40年代中期.61.1904年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音乐教材出现了62.中国最早的一本期刊音乐小杂志是由李叔同在日本独力编印出版的.65.青主于二,三十年代出版《乐话》,《音乐通论》两本音乐专著.66.王光祈在比较音乐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与《东方民族之音乐》两本书.67.最早一部通俗性理论读物是丰子恺的《音乐的常识》.69.1950年《人民音乐》{月刊}在北京创刊.71.第一部新秧歌剧是《兄妹开荒》.75.近代新民歌多数依旧曲调填新词,或依旧曲略加改编而成.78.近代民间歌舞较具影响的种类如秧歌,花鼓,厂灯,采茶等.79.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形成一种新的歌舞剧—秧歌剧.80.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有:天韵社,大同乐会,今虞琴社,上海月研究会等.81.近代比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属于传统器乐爱好者的业余组织.82.华彦均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83.近代填词歌曲中,曲调选自日本乐歌和欧洲歌曲的如沈心工的《竹马》,李叔同的《送别》.84.20年代,黎锦晖在其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中,把采用传统民歌,戏曲音乐予以改编.85.30年代,冼星海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86.30年代,任光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渔光曲》,《打回老家去》;麦新创作的是《大刀进行曲》.87.“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开幕.8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时,吕骥任主席.89.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末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92.《人民音乐》{月刊}创刊时主编是缪天瑞.二,单项选择:1,专业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在上个世纪.③二十年代2,劫夫词曲的作品是.④歌唱二小放牛郎4,辛亥革命至20年代,京剧在南方的著名剧社“南通伶工学社”的领导人是.②欧阳予倩5,使评剧在北方轰动一时的重要剧目是.③杨三姐告状6,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四川清音的著名女艺人是.①李月秋8,华彦均创作的二胡曲是.③二泉映月9,沈心工曾根据日本军歌《码号进行曲》的曲调填词而创作.①竹马11,由麦新作词作曲的作品是.④大刀进行曲12,《到敌人后方去》的作者是.④冼星海13,40年代,向隅创作了.①红缨枪14,30—40年代,贺绿汀创作的儿童歌曲如.③谁说我们年纪小15,麦新创作的儿童歌曲是.②马儿真正好16,独唱歌曲《卖布谣》是由创作的.④赵元任17,30年代青主为谱曲创作《我住在长江头》.③宋词18,黄自曾为辛弃疾的词谱写作品.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19,赵元任根据明末民谣创作.①老天爷22,任光创作的中国乐器合奏曲是.②彩云追月23,黄自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是.③怀旧25,《何日君再来》的作者是.④刘雪庵26,《金蛇狂舞》吸收民间乐曲及锣鼓节奏序列,创造了热烈红火的气氛.②倒八板27,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的作者是.①江文也29,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是.③麻雀与小孩33,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是①李叔同34,李叔同在1905年曾编印一册供学校教学用的②国学唱歌集35,李叔同出家后创作④清凉歌集36,1919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创办③音乐杂志37,陶行知于1939年在重庆郊区创办学校.②育才38,肖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于1927年在上海建立.①国立音乐会39,是杨荫浏的著作.①中国音乐史纲41,30年代初,江文也创作管弦乐作品.③白鹭的幻想42,在第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江文也的管弦乐作品获二等奖①台湾舞曲44,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根据我国民间音调创作交响诗③北平之印象48,1964年杨荫浏著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①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49,《人民音乐》创刊时主编是.④缪天瑞五,名词解释:1,广东音乐:是在近现代获得迅速发展,令人瞩目的兵种,最初流行于广州.20年代初,开始采用粤胡主奏,辅以扬琴,奏琴的“三件头”为主的形式.4.中国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处,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中国传统阴郁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新的音乐.5.秧歌剧:是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秧歌剧.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在40至50年代受到了各地群众的普遍欢迎.6.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7.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它是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8.《森吉德玛》:是贺绿汀40年代创作的一部西洋乐器合奏曲,乐曲的思维逻辑性强.音乐发展手法简历,尤其是复调手法的应用和配器的艺术处理都很出色,是中国近代小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的佳作.9.《孟姜女》是30年代末阿隆以民间唱本为主要蓝本,采用民间广泛流传的《孟姜女女十二月花名》为音乐素材,并按照西方歌剧的形式进行音乐结构的一部音乐剧作品.10.《海韵》:是徐志摩词,赵元任曲的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一首大型的艺术性合唱曲.它表现了三个艺术形象,通过每个结构段落不同的艺术处理,多角度地表现了飘逸,徘徊的女郎以及恳切的诗翁,翻滚呼啸的大海.11.《春游》:是李叔同创作的三部合唱曲,这部合唱小曲以清新流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与简约的欧洲传统和声风格,配以诗情画意的歌声而成.12.《垦春泥》:是贺绿町作曲的无伴奏合唱曲,第一乐段以两个声部的号子般的音乐,衬托着另外两个声部的模式的旋律,第二段是四个声部比较齐整的主调性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洋溢着清新温暖的气息.13.《台湾舞曲》:是汪文也的成名作,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曲中不仅描写人们纯朴而热闹的且歌且舞.更主要是作者遥想古代的建筑等大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起的伤感情绪,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曲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14.新秧歌运动:是1942年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旧秧歌形式的基础上掀起的一种盛极一时的表演新秧歌的运动,代表作品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16.鲁艺:是鲁迅艺术学院的简称,是抗战初期由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成仿吾,艾思奇,周扬发起,1938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于延安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校.17.音乐美学:研究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普遍规律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他把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的种类,研究其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是关于音乐关的学问.六,简述题1.简述梅兰芳时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答:他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新的加工改造,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新创“花衫”新行当,形成以其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另外他还改革了京剧伴奏音乐的形式,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体系.2.简述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答: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等都与传统歌曲有许多不同,如文,白语言形式兼采的歌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乐作为乐歌旋律的倾向都丰实和发展了传统歌曲的创作,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乐歌为主要的学校的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具有启蒙的意义4简述黄自对音乐教育的贡献?答:黄自是近代有重大影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其作曲技法娴熟,艺术结构严谨,音韵清雅,具有明显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30年代对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显著成绩,培养了著名作曲家贺绿町,刘雪庵等,对中西音乐史与和声学都有研究.5.简述洗星海?答:他是近代著名作曲家,作有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等大量音乐作品,是近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高成功率的作曲家,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他的音乐创作涉及众多体裁,被誉为“人民音乐家”.6.简述聂耳?答:他是近代作曲家中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始终国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其歌曲内容的中心是:抗战救国与民族解放,作有歌曲30余首飞,代表作有乐器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7.简述贺绿町的《牧童短笛》?答:《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又没质朴的民歌风格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它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和其他多声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启迪意义.8.简述刘天华对近代音乐贡献?答;他是近代对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杰出音乐家,对中国器乐有着夺方面的贡献而以二胡音乐最为突出,开拓了二胡独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他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他有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方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9.简述三四十年代儿童歌曲的创作?答:30-40年代创作的儿童歌曲大多采用齐唱或齐,独兼可的歌唱形式,其中多数作品把儿童的生活,理想,感情与抗日救国等民族,祖国的中心结合起来,准确的提示了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认同的主要风貌,基本摆脱了儿童歌曲创作的模仿与幼稚的状态,是近代儿童歌曲创作的一大进步.10,简述华彦均?答:又名阿炳,是我国近代著名民间音乐家,他的二胡,琵琶演奏都有深湛的技巧.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曲采用民间音乐材料写成,细致地表现了饱尝生活艰辛的社会底层人们的悲怆的心情和倔强的性格.此曲采用两个基本曲调多次变化重复的结构,具有着代唱赚和近代双主题变奏的特色,在近代新生的民间器乐曲中是极富创造性的.12,简述近代传统器乐的发展?答:近代传统器乐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间器乐社团,地方性乐种,以及一些流浪艺人的创作,演奏等方面,从总体上看,传统合奏音乐的社会影响和艺术上的发展都大于独奏音乐.合奏大多是自娱性货助兴式的,亦有应用于商业性表演者,近代有影响的民间乐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一批名家为传播传统器乐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有大发展的传统器乐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弦乐,汉乐,北方吹歌等乐种.13,简述青主的《我住长江头》?答:青主为宋词谱曲的《我住长江头》是近代古典诗词歌曲的佳作,也是经常演唱的音乐会独唱曲.采用6/8拍子,一简烁的音型,节奏,表达了一种质朴,真挚的感情.象征着江水流动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乐与歌声相互交融,使这首古词的情意更加动人.14,简述赵元任?答: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旁攻音乐.作有歌曲近百首,钢琴小品若干首.他的歌曲创作鲜明地放映了“五四”时期科学,民主精神;在音乐,写作方面有重要的创新.在曲调写作与和声配量方面作了“中国派”的实验,英歌曲旋律与歌词声韵,语调的结合,尤为出色.他的音乐作品尤其是独唱曲与合唱曲代表着中国20年代音乐创作的高水平.15,简述李叔同?答: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出版了中国最早的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创作了一些爱国及忧民情怀的歌曲作品,对当时的知识分子和青少年学生都产生过很大的教育,鼓舞作用.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启蒙教育中,不仅做出很大贡献,而且积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后人学习,借鉴.17,简述中国近代的钢琴曲?答: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发端于清末民初之际.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是迄今所见中国人写的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这作品,特别是______的《牧童短笛》的问世,标着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经进入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代钢琴音乐以小型乐曲居多,还处在初步发展的水平上.大多有明确的标题,意向鲜明,注重情境的创造,易于被理解.18,简述马思聪在中国近代小提琴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答: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也是近代最具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的出现与流传,结束了中国人只能拉外国小提琴曲的历史,标志着中国小提琴音乐有了良好的开端.他的创作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成功经验.这对其后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有着重要的启迪.19,简述杨荫洌?答: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持人之一,民族音乐的各大部类都有他涉猎过的印迹,他毕生的经历用于民族音乐遗产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致力于沟通中西音乐学术的隔阂和解决民族音乐的古今脱节现象,在中国音乐史,乐律学与民族音乐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七,论述题:1,论述近代新型器乐创作的主要历史进程?答:近代中国乐器音乐创作,以二胡独奏音乐的进展为最显著.刘天华“十大二胡曲”的面世,在中国拉弦乐器音乐创作史上写下了富于光彩的篇章.在西洋乐器音乐创作中,钢琴,小提琴独奏音乐和弦管乐队音乐也获得较大的发展.新型器乐尤其是西洋乐器音乐,主要在城市和知识阶层中流转.它在国民音乐生活中的普及程度不如声乐,在乡村和社会下层民众中更为迅速多样的发展,他们的创作,改变了以往只能演奏外来乐器音乐作品的局面,并在实践中使中国乐器音乐创作出现了过去未有的新质地.2,试论述冼星海的音乐创作成就及历史意义?答:他是近代著名作曲家,著有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等大量音乐作品,是历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高成功率的作曲,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在大行山上》等,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各体裁,在新型歌唱音乐,歌剧音乐等历代初创的音乐领域都进行了可贵的实践和探索,由于他在近代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方面的突出成绩,被后世誉为“人民音乐家”.3.论述萧友梅的艺术创作及其对近代音乐教育的贡献?答:萧友梅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创立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负责筹建国立音乐院,后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他又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重要的作曲家.作有近百首歌曲,两部大型合唱曲,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等.他的音乐创作在多种音乐体裁的运用上富于开创性,把乐歌时期的填词创作提高到了专业音乐创作的水平.主要论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等.4.论述《黄河大合唱》及其评论?答: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现代大型合唱音乐取得较高艺术成就,享誉中外里程碑式的杰作.该曲由九个乐章组成,全曲音乐主要建立在力量,崇高,苦难三个主题上,音乐通俗易懂,明快简洁,既有中国民间音乐风格,也有群众歌曲特点,同时又是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具的作品.他所创造的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新的合唱形式,对其后中国大型歌唱音乐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不仅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大合唱,也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大合唱作品.5.论述中国近代器乐合奏的创作特点?答:1第一种是在传统音乐基础上编,创者为多.2第二种是不以现成乐曲或旋律作为发展音乐的凭借,而是广泛吸收传统音乐的各种因素,保持和发扬某种风格个情趣的创作.3第三种是作曲家全新的创作.6.论述刘天华对中国近代器乐中二胡的贡献?答:刘天华是近代对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音乐家,他对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贡献而以二胡音乐为最突出.他开拓发二胡独奏音乐新天地,并使之成极实表现力的音乐,他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他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而深远的影响.9,论述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音乐及历史意义?答: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剧舞剧的熏陶之下的,新的戏剧音乐的形成的探索,他的作品颇具童谣风,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情绪,刻画儿童的可爱形象,在人物的性格化和戏剧性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作品在海外,东南亚一带也有较大影响,他的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10,论述中国近代钢琴音乐的主要艺术特征?答:近代的中国钢琴曲以小型乐曲居多,中型作品多以小曲连缀成组曲,音乐结构单纯,旋律突出,调性明确,这时还未出现大型钢琴音乐作品,大多数作品还未使用较复杂化的多声写作技术.近代钢琴音乐大多有明确的标题,意象鲜明,注重情境的创造,易于被理解.除了独立的钢琴曲,还有不少钢琴伴奏音乐,它们已跨越了简单的为歌唱或乐器配置伴奏的初始阶段,进入到把伴奏音乐与被伴奏音乐总体构思,创作,以成为音乐作品完整的构成部分予以多方面创造的时期.11,论述《牧童短笛》在中国钢琴史上的地位及其历史意义?答: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的变化再现的三步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比化和声等,创作了中国式田园诗情与意境.它对于其后中国钢琴音乐和其他多声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启迪意义.12,论述“鲁艺”的教学音乐目标及其特色?答:教学目的:“培养抗战艺术干部,研究抗战艺术理论并接受中国与外国各时代的艺术遗产”以“创造中华民族新艺术” 1采用短期培训的方式2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13,为什么说《白毛女》是中国歌剧里程碑式的作品?答:新歌剧《白毛女》的作品家们在民间音调基础上吸收西方音调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在歌剧方面,尝试使用了重唱与合唱的形式,运用了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在乐队方面,根据当时条件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它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延安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新歌剧创作的热情,许多文艺工作者都尝试着这种艺术形式创作.14,论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及意义?答: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都与传统歌曲有许多不同,如:文,白语言形式兼采的歌词,主要以外国歌词音乐作为乐歌旋律的倾向都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歌曲的创作,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乐歌为主的学校音乐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具有启蒙的意义.15.论述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的主要表现?答:1发源于农村的传统音乐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发展.2各种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术的提高.3已有传统音乐。

中国音乐史近现代部分复习内容

中国音乐史近现代部分复习内容

“学堂乐歌”的兴起“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文人,鼓吹音乐对鼓舞士气以及进行启蒙教育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设立唱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多是反应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化,多以“反帝”、“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等思想为主题。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选曲填词、按词选曲。

“学堂乐歌”的意义: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式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介绍了五线谱和西方音乐知识;其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学堂乐歌”影响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

“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家沈心工:原名沈庆鸿,笔名心工,上海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作者,启蒙音乐教育家。

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儿童歌曲、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注意和爱国注意思想、自己创作。

李叔同: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惜霜,号叔同。

祖籍浙江平湖,出生于天津。

我国近代的音乐、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称为我国佛教界的以为资深大法师。

早期作品表现了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存亡的忧虑,如《祖国歌》;还有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抒情歌曲,歌曲文词秀丽、富于韵味,如《送别》、《春游》。

近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赵元任的代表作:《卖布谣》、《织布》、《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听雨》、《也是微云》、《我们不买日货》、《抵抗》、合唱《海韵》。

赵元任的创作特点:1.他正确指出具有中国风味的曲调是建立在五声性音阶基础上的音调;2.他是当时最早吸取民歌小调,乃至广泛吸取吟诗调、民间戏曲、说唱的音调来进行创作的一位作曲家;3.他是我国近代作曲家中最早对西洋多声创作技巧民族化进行大胆探索的突出代表人物。

他明确指出:简单引用西洋的多生技巧(特别是有关和声的技巧)去结合中国民族音调存在风格不协调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社会音乐结构的新特色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上的意义民国时期,新音乐的勃兴与传统音乐地位的下降,使得中国的社会音乐结构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 民国时期以戏曲作为主要表演艺术和以戏曲音乐为主的历史现象已不复存在,这是中国音乐史上一次重大的转折。

2 这个转折首先是近代文化艺术的大趋势所决定的,这一时期,在音乐界,改进国乐,创作和传播新音乐也成为时尚,这一转折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

3 这个转折,还由于新音乐的迅猛发展和日渐兴盛的影响。

4 在现在的音乐结构中,戏曲音乐地位的相对下降为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中国音乐也由此进入了新音乐与传统音乐并行的多元化社会音乐结构的新时期。

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对近代京剧音乐的贡献1 梅兰芳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其演唱凝重而流畅,对旦角音乐艺术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对京剧伴奏也有改革。

2 程砚秋他的京剧艺术活动,尤其是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进的唱腔,在近代京剧艺术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周信芳的演唱特别注意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对节奏力度吐字气息等刻意处理,形成了爽直的艺术个性。

萧友梅的音乐创作1:他的大部分作品写于20世纪20年代,其中最突出的是他所征集的《卿云歌》,此外还有《五四纪念爱国歌》《华夏歌》《民本歌》《国民革命歌》等.2:歌曲创作特别是学校歌曲的创作是其最重要的领域。

他曾将这些歌曲分别收在三本教材性的曲集钟,即《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唱歌教材书》,。

3:萧友梅歌曲的音乐,旋律进行和节奏变化都比较平稳,篇幅简短,几乎绝大多数作品都带有钢琴伴奏,但其音型织体比较简单,主要在和声上起衬托的作用。

4:除此之外,萧友梅还创作了一些其他形式的作品,例如《杨花》,他还写了两步开创性探索性的大型合唱曲,即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和女生合唱《别校辞》。

5:萧友梅在器乐创作也留下了一些作品,其中比较突出的是《D大调弦乐四重奏》和钢琴曲《哀悼进行曲》,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等。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1:赵元任共创作了100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占绝大多数,也包括少量的器乐小品和一些民歌改编曲。

2:像《教我如何不想他》《茶花女中的饮酒歌》《他》《听雨》《也是微云》等,也力图表现出一种不同于旧文艺的新风格。

3:赵元任还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儿童歌曲;但是,他多数合唱作品的多声处理还是比较注意其风格的民族特色的,例如他最优秀的合唱代表作《海韵》,不仅成功运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合唱手法,还巧妙的引用了不同的音色和声变化给予作品情感的发展以生动的渲染。

4:赵元任曾将不少民间小调做了多声配置钢琴伴奏的实验,在艺术创作上如何使西方多声创作技巧同我国传统音调结合积累了最早的实践经验。

5:关于器乐作品,赵元任创作过少量钢琴曲。

冼星海合唱(多声部)音乐的主要艺术成就第一,《生产大合唱》全曲共分“春耕、播种与参战、秋收、丰收”四场。

整个音乐主要建立在民歌和民间歌舞的的音调上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对农村情景的造型性的描绘。

第二,《黄河大合唱》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及乐队为背景将它们全部串联起来。

整个套曲是从一个基本主题思想”抗日、爱国”出发。

作品的音乐风格及音调,主要是群众歌曲也吸取了许多民间的音素。

各个乐章虽然各有自己的主题,但是整个作品的旋律发展,基本上是建立在三个基本主题上:《黄河船夫曲》、《黄河颂》、《怒吼吧,黄河》。

在作品风格方面,作者不仅引用了民间的音调,如《黄河船夫曲》,还创造了许多非常富有民族特点的旋律,如《黄水谣》。

更重要的是并不以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旋律、运用民间形式作为目的去追求,而是把它们用来为反映新的斗争生活内容服务。

第三,《九一八大合唱》全曲的结构贯穿着回旋曲性的原则,在两个主要形象中间,又插入了一系列新的形象。

整个作品的发展是不断地肯定第一个形象,因此它的基本情绪是欢乐的、明朗的。

此外这部作品在运用民族打击乐和民族乐队的配器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探索;作品的音调富于民间气息。

聂耳歌曲的主要特征鲜明的音乐形象。

聂耳的群众歌曲音乐性格沉着有力、坚毅乐观。

准确深刻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形象。

抒情歌曲对被压迫人民内心的洞察和体验准确而深刻。

第一,第一强烈的时代气息。

歌曲紧扣社会现实,反映抗日救亡、民众生活,体现了时代精神与革命倾向。

第二,艺术形式。

重视音乐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形式的创造和发展。

他以深刻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为出发点,如吸取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音调加以发展;刻画斗争中的知识青年和革命群众,则大胆地吸取外国革命音乐因素;工人形象的歌曲音调,是从他自己直接的生活体验中概括、提炼和创造出来的。

第三,创作手法上。

根据歌曲的需要突破了传统的方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创造性地探索了新的歌曲结构原则。

歌曲形式简练精当,富于动力和节奏感以及内在的紧张性和统一性。

句式丰富多变,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突出地使用短句,使音乐短促有力,富于战斗精神;巧妙地运用休止,加强音乐的紧迫感。

近代声乐创作的主要作曲家群近代声乐创作的发展是与近代作曲家的成长密切相关的。

20年代,中国有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等人在这个领域着力创作;30年代前后,出现了黄自等国立音专师生为代表的音乐院校作曲家群;“九一八”以后,出现了聂耳张署任光等人为代表的救亡歌咏的作曲家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现了以冼星海马克等“鲁艺”师生为代表的延安的作曲家群。

这些群体的出现使近代音乐文化创造展现出多彩多姿的面貌。

刘天华对中国乐器音乐乃至中国音乐的主要贡献第一,他对民族器乐教学,尤其是二胡教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是他通过二胡教学实践,为二胡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地位。

他参考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的教学经验编写了包括了47首练习曲的《南胡练习曲》和一套琵琶练习曲,努力探索科学教学体系,改变了二胡、琵琶口传心授的旧教学法,使二胡琵琶纳入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轨迹。

第二,他对二胡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改进。

如改制二胡,从而改良音色,音质;创作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使二胡的记谱法规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等等。

这些为二胡艺术的表现、传播、教育的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近代二胡艺术的发展。

第三,刘天华的的二胡音乐创作给传统的胡琴音乐带来了清新的气息,提高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

由于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多方面,终于使历来作为伴奏、合奏乐器的二胡,以其高超的演奏技术和丰富的艺术变现力一跃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

《牧童短笛》在中国钢琴音乐史上的地位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

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

这首钢琴独奏曲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和其他多声音乐创作【尤其是中国风格的复调音乐】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马思聪近代小提琴的音乐创作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创作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成功经验。

这些经验对其后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有着重要的启迪。

1 他的小提琴音乐大多采用民歌音乐写成,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充满着中国民间风味的旋律,富有歌唱性。

2 他努力从小提琴音乐的艺术规律出发进行创作,并注重发挥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3 他的小提琴音乐是与钢琴伴奏音乐一起构思创作的。

中国歌剧和戏曲的异同西方重写实。

中国重写意传神。

欧洲歌剧是富丽堂皇的景观,奇巧的舞台机关。

而中国传统戏曲却主要依赖着艺人的表演才华,并不注重舞台背景烘托效果;西方歌剧主要是以作曲家专门创作的音乐为艺术表现手段,而中国戏曲音乐则多用曲牌体或板腔体的结构,即不同的戏常采用大致相似的唱腔。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创作艺术特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是篇幅较大,有人物、有情节的,歌舞与说白相结合的小型歌舞剧。

最初的儿童歌舞剧的风格与歌舞表演很相近,后期此类创作则更近于小型歌舞剧的特点。

其创作特征如下:第一,在题材内容上,结合儿童富于想象的特点,以生动的艺术思想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他适当吸取神话和童话的题材,运用动物拟人化的手法进行创作。

如《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等。

第二,在音乐上,体现了最初的“选曲填词”到自己创作新曲的过度。

最初他的儿童歌舞剧,没有完全突破学堂乐歌所采用的“选曲填词”的方式,自己创作的很少。

直到《小小画家》的音乐几乎全部是有他自己创作的。

第三,在旋律上,他十分注重作品音乐的民族特色以及通俗易唱。

他的不少作品中,大量吸收了我国各种民歌小调的曲调、民族器乐和戏曲音乐等。

但是他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较弱,使他的创作带有较大的局限性。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1 学堂乐歌爱国、民主等内容给予当时的青少年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在思想启蒙方面建立起爱国、民主、男女平等的观念。

2 通过学堂乐歌的编创与乐歌教育,中国新型的音乐教育体系得以确立。

3 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为我国后来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及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学堂乐歌的发展,使西方音乐文化的理论、技能、记谱法逐渐为国人所认知和接受,不仅使国人开开阔了眼界,更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学堂乐歌的发展,为我国早就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为“五四”运动后我国现代专业音乐的建立和发展在思想上、理论与人才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白毛女》音乐的艺术特征第一,作曲家们在民间音调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

第二,在歌剧音乐中,尝试使用了重唱与合唱的形式,运用了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第三,在乐队方面。

根据当时条件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

第四,作曲家在《白毛女》的音乐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和吸收了多种民间音调,并予以“音乐戏剧化”的处理。

如喜儿的音乐主题,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成。

民国时期在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方面著有贡献的音乐家及其成就王光祈:1 他是最早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2 他提出了“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的研究方法 3 他研究的另一领域是比较分析学,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两本书 4 他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向世界方面,也有很大成绩。

杨荫浏:1 他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传人之一,民族音乐的各大部类都有他涉猎过的足迹,在中国音乐史,乐律学与民族音乐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完成了《中国音乐史纲》这本书的写作,此书对史料力图辨伪求真,注意书本材料与活的音乐的联系,对雅乐与俗乐关系有较好地把握,对戏曲音乐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深入的研究,这本书的问世,无意是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史学的重要收获和进步的标志。

论述中国留学生对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