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供大家参考!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邓稼先(1924年—1986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2“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1964我国第一颗核弹试验成功时,科研人员兴奋写下豪迈诗篇,成为祖国兴盛的赞歌与号角。
从此,中国备受列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返,崛起的征程一路扬帆。
而这场辉煌背后,是科学巨人三十年如一日的孤寂生活,是废寝忘食、身心俱付的忘我付出。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尤其不会忘记这首动人诗篇的作者——邓稼先——我国核武器拓荒者、两弹一星元勋、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英雄院士。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31950年,26岁的邓稼先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后,就立即乘船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1958年8月开始,一直到邓稼先逝世前一年(1985年)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国原子武器的第一线,领导许许多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仅用了6年时间,就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仅用了2年时间,就成功设计了中国的氢弹,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邓稼先敏锐地预见到“世界性禁核”的趋势,在做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期间,他拼尽最后的力气,和于敏合著了一份我国核武器未来发展的建议书。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邓稼先(1924年9月02日-1986年5月29日),江苏南京人,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中国航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爆炸试验的重要参与者。
邓稼先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成就不仅在航天领域,还扩展到了其他科学领域。
以下是对他生平和贡献的介绍。
生平邓稼先于1924年9月2日出生在中国江苏南京的一个富裕家庭。
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展示了对科学和工程的浓厚兴趣,这对他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数学和物理天赋,得到了老师和家人的普遍赞赏。
邓稼先在开始进入中学时,将他的学业重心转向了工程领域。
他进入南京金陵中学,并在那里接受了严格而全面的教育。
在中学时期,他在学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绩,不仅在数学和物理方面表现出色,还在其他科目中展现了出色的才能。
1945年,邓稼先成功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程学院。
在大学期间,他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包括通用工程学、电气工程、力学和热力学等课程。
他的激情和天赋使他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他在毕业论文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
科研贡献邓稼先毕业后,他投身于中国的军事科研事业。
他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尤其在导弹和核技术领域。
20世纪50年代,邓稼先成为中国导弹和火箭工程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参与了众多的关键项目。
1956年,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的第一次航天项目,这是中国的航天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此之后,他成为中国航天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并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最著名的是他在核技术领域的突破。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核武器技术的挑战,邓稼先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究工作,并在1970年代成功进行了爆炸试验。
这项突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成功爆炸试验的国家。
邓稼先不仅在军事领域有所贡献,他还注重与民用技术的结合。
他参与了中国的航天计划,并亲自指导了许多重要的航天任务。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

邓稼先在留学期间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并展现出卓越的科研能力,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 奠定了基础。
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早期成就
突破原子弹理论设计难关
邓稼先领导科研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理论探索和计算,成功突破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关键难题 ,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邓稼先注重团队建设,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和 研究能力。
带领团队解决重Leabharlann 科研问题的实例在核武器研究过程中,邓稼 先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了许多 关键性的科学难题,如核反 应截面测量、中子物理、辐
射流体力学等。
他领导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理 论计算和实验验证,为中国 的核武器设计提供了科学依
推动氢弹研制进程
邓稼先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立即着手进行氢弹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想法和 方案,推动了中国氢弹研制工作的快速发展。
对后来科研生涯的影响
奠定了在中国核科学事业中的地位
邓稼先通过自己在科研领域的杰出贡献,奠定了在中国核科学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被誉 为“两弹元勋”。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
contents
目录
• 早年经历与求学之路 • 投身科研事业,奠定基石 • 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 为国争光,创造历史 • 晚年岁月,传承精神
01
早年经历与求学之路
家庭背景及童年生活
01
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氛围对邓稼先的成长有深远 影响。
02
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勤奋好学、追求 真理的品质。
04
为国争光,创造历史
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与贡献
突破原子弹技术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和影响不可估量。
教育背景:1960年,邓稼先考入北京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得核物理学学士学位。
在这期间,他积极参与军事科研工作,为以后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职业经历:1964年,邓稼先加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始了他辉煌的职业生涯。
在他担任总设计师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如长征火箭系列、神舟飞船等,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成果:邓稼先在航天科学领域取得了多个重要的科研成果。
他领导开展了中国航天器载探测技术的研究,成功发射了一系列的探测器,如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让全世界瞩目。
荣誉奖项:由于他在航天领域的卓越贡献,邓稼先荣获了众多的国内外荣誉和奖项。
他被授予两次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国企业家协会颁发的首批“中国企业家精神”称号获得者。
此外,他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终身成就奖”等多项殊荣。
思想风貌:邓稼先一直以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着中国的航天从业者。
他坚持走科技强国发展道路,一直倡导科技应用于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
他的智慧、勤奋和奉献精神是中国航天人的楷模,对于今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个人特点和风格:邓稼先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始终坚持“航天一线、科研一线、制造一线”,并且以身作则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他注重团队建设,重视与科研人员的合作与沟通,通过创新性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展望未来:在邓稼先的引领下,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科技进步和国际地位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为人类探索太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结语:邓稼先先生以其卓越的科研能力和领导才干,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杰出代表和民族英雄。
邓稼先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邓稼先[dèng jià xiān](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五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邓稼先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邓稼先介绍

5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实 践中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在原子弹的研发过程中,邓稼先带领团队成功地突破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的难关,使中国的 原子弹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在组织领导团队进行科研工作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导向,注重科 学方法的运用,使科研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此外,邓稼先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他不仅关注每一个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还注重 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攻克了 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邓稼先的科研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中国科研 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报效祖国
目录
CONTENTS
-
1 生平简介 2 教育背景 3 科学成就 4 个人荣誉 5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6 结语
1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安徽省怀 宁县白麟坂村人,中国现代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 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的重要贡献
2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
邓稼先于1941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45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市文正 中学、培文中学任教。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 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3
科学成就
科学成就
邓稼先在1950年回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54年晋升为研究员。从1958年起,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 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0篇)

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0篇)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篇1你知道我国有那些英雄吗?肯定知道吧!因为我国有无数为祖国捐躯或做出贡献的`英雄。
今天,我就为你介绍一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
故事是这样的:邓稼先在1958年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由于事关国家机密,所以,他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不著书立说,不出国交流。
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他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忍着剧痛,给党中央写了关于发展现代国防科技的建议书。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是祖国的利益,是人民的幸福和安全,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告诉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立业,无条件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其实,邓稼先只是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群中的一位,在这队伍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
比如陈辉,他在临终前写下了四句诗:“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多么有英雄气概的诗啊!还有夏明瀚,彭德怀等等无数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而当今社会,也有这样的人啊!这次“两会”上,人大代表们提出了很多为祖国和人民谋利的金点子,如“提高素质教育”,“七要”,“发展高新技术”等等的一系列建议和意见,人大代表们不正是为祖国做出贡献吗?所有的少先队员们,每当我们敬礼时,都要牢记队礼的含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吧!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篇2今日,每当听见看见关于原子核弹的报道,总会想起《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那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双弹英雄——邓稼先。
报道主要写了邓稼先26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回国后用最短的时间造成氢化弹、原子弹,在一次拾原子弹骇片时,被放射元素所伤致癌,被赞为“两弹元勋”。
当读到邓稼先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毅然拒绝了恩师与好友的挽留,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决心为祖国的崛起做贡献时,我十分震惊:要知道,当时,出国深造的机会少而珍贵,只有少之又少的中国人能享受国外优厚的待遇。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年11月17日-1986年6月24日),江苏杨桥人,中国的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先生的辉煌成就不仅承载了中国航天业的伟大荣光,更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象征。
一、早年经历邓稼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艰苦。
然而,他却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在年幼时,他就对机械和电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追逐科技的梦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经常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机器和机械玩具,展示了他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天赋。
二、求学之路邓稼先的一番事业开始于上海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在那里,他尽情发挥了他独特的天赋,并展现了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
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录取。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并研究了力学,电子学和光学等学科,为他日后的航天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航天科研1956年,邓稼先参加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航天科研中,不断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最终,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邓稼先还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先后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主要领导职务,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中国航天领域。
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就,将中国的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对科技创新的思考邓稼先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执着,更体现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深刻思考。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国才能摆脱追随他人的命运,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因此,他不断鼓励自己的团队在科技研发中追求突破和创新,坚持独立自主的科研方向。
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才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五、对后人的启示邓稼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航天科学家。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邓稼先,祖籍四川,庐山人。
192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46年,邓稼先从美国返国后,率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组建了我国的原子能研究组,1958年,他又主持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邓稼先始终将科学研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我国的核工业和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两弹一星功勋之一”。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简述:一是在核工业和核武器领域的贡献;二是在航天事业中的突出表现。
一、核工业和核武器邓稼先是我国原子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率领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1949年开始接受原子弹研究任务,邓稼先任所长,领导了几代科学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的酒泉核试场成功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
此后,邓稼先又主持我国的氢弹研制,历经10年艰辛工作,我国于1979年成功研制出了自己的第一颗氢弹。
1965年,邓稼先在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又领导中科院成功地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加速器,这是我国核工业的又一重大突破。
邓稼先不仅在技术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提供了很多有关核工业的战略建议,使核工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航天事业邓稼先在航天事业的重要贡献是率先提出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战略构想,并亲自领导指导卫星研制工作。
1965年,邓稼先担任了中国人造卫星研制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全国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历时3年,用手动计算票据、绘图和在草稿本上反复推导来完成人造卫星的设计。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地发射升空,这也是全球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邓稼先的又一重要贡献是他也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艘大型远洋科学探险船“科学”号的研制。
邓稼先是一位有远见的科学家,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的突破,他提出的发展战略和其他战略建议,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和核工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邓稼先还是一位爱国的专家学者,他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始终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科学家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伟大责任。
邓稼先优秀ppt课件

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实践,为我国的核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培养科技人才的启示
重视人才培养
邓稼先深知人才对于科技事业的重要性,他重视人才培养,为我国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 献。
倡导科学精神
邓稼先倡导科学精神,鼓励科研人员保持对科学的敬畏和追求,发扬科学精神,推动我国的科技事业 不断向前发展。
邓稼先非常重视家庭观念,他认为家庭是一个人 最重要的支持系统。
友情价值
他珍惜与朋友的友谊,认为朋友是人生中最宝贵 的财富之一。
情感表达
他对家人和朋友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经常关心 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05
邓稼先的榜样力量与启示
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追求真理,献身科学
邓稼先始终坚守对科学的信仰,为了国家的科技事业,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艰苦的研究工作中,为我国的核科学事 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邓稼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情怀
他始终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事业中。
奉献精神
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他甘 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献出生命。
02
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素养
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追求真实
邓稼先始终坚持科学真实性,对 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论都进行 严格的验证和审查,确保其科学
故事三:献身科学事业的楷模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献身科学,精神永存。
邓稼先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他的 献身精神成为了一代楷模,激励着更多的人为科学事业奋 斗终身。
THANKS
感谢观看
故事一:科研道路上的艰辛与收获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男,1924年11月5日生于湖南省衡阳县,中国科学家、导弹技术专家。
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任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背景:
1945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学系。
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助教、讲师等职。
科研工作:
1949年,邓稼先参与创建了中国航空研究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他在导弹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制出多型号的导弹,并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
荣誉及成就:
1957年,邓稼先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院士。
他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军方的荣誉称号,如两次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终身成就奖等。
贡献与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
他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和民用领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特点:
邓稼先秉承“艰苦创业,为人民”的科研精神,多年如一日地投入到
科研工作中,坚持自主创新,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不断突破科技难题。
他敢于冒险、善于团队合作,以身作则,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总结:
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果和事业成
就不仅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
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术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将
永远被铭记。
邓稼先的感人事迹

邓稼先的感人事迹邓稼先的工作体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追求自主创新的决心。
通过自主研发核武器,中国不再依赖外部支持,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带来的邓稼先的感人事迹(1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邓稼先的感人事迹(精选篇1)小时侯,我曾经在书本上读到过邓稼先,那时我只是了解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而今天当我再一次阅读到这一篇由杨振宁写的《邓稼先》时,使我更深的了解了邓稼先的伟大,了解了他那高尚的品格,他那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伟大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
我在今天预习了《邓稼先》这篇即将学习的课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时刻被邓稼先的伟大人格感动着。
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不求功名利禄,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工作了十多年。
最终成为我国的“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把他一生的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他为了祖国抛弃了个人荣誉和家庭幸福。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祖国他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他的生命。
我们学习《邓稼先》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纯洁的爱国主义精神!邓稼先的感人事迹(精选篇2)英雄,一个伟大的字眼,它所描述的人,平凡、勇敢、爱国,他们有着远大抱负,他们朝着自己远大抱负一点一点去奋斗去努力。
邓稼先,大家一定听说过,他制作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他能成功,全是靠自己的心血积攒下来的。
有一次,他们制作的原子弹发射失败了,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时邓稼先挺身而出,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但必须有人去找核弹头,邓稼先想都没有想说:“我做的,我知道,你们去了也白受辐射”,要知道核辐射是十分恐怖的,很有可能置你于死地。
邓稼先也知道,可是他丝毫没有畏惧。
他就这样去了,并很快找到了核弹头,并捧着核弹头回来了,这也为他死于核辐射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邓稼先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岳飞,有一次,他硬要拉着自己的.同事去拍照,同事疑惑不解,因为邓稼先特别不喜欢拍照了,朋友去了才知道,原来他们拍照的地点是岳飞的亲笔题字“精忠报国”的地方,邓稼先也梦想像岳飞一样报效祖国。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 年 6 月 25 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慧好学,在少年时代便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邓稼先在北平崇德中学念完了初一至高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家人辗转来到了云南昆明。
1941 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回到了北平,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 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普渡大学留学。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 26 岁,人称“娃娃博士”。
获得博士学位后的邓稼先,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8 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从此,他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带领着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日夜挑灯苦战。
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着大量的计算和模拟实验。
当时,我国的科研条件十分简陋,没有先进的计算机,邓稼先就带领大家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复杂的理论计算。
在一次核试验中,邓稼先亲自指挥,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试验区,捡起了摔碎的核弹片。
正是这次勇敢的举动,让他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
在邓稼先的不懈努力下,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随后,他又投入到氢弹的研究工作中。
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 8 年,美国用了 7 年,苏联用了 4 年,而中国只用了 2 年 8 个月,这一速度让世界为之震惊。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邓稼先积劳成疾,但他仍然坚持工作。
1986 年 7 月 29 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62 岁。
邓稼先的事迹

邓稼先的事迹邓稼先的事迹(通用13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都不陌生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
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邓稼先的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邓稼先的事迹 1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
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于北京,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的。
并叮咛人们:“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用毕生的精力研究了原子弹和氢弹,给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在研制原子弹期间,邓稼先患了癌症,因为他在一次航投试验中,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只身一人跑向前去,拿起原子弹的碎片在手里仔细检查。
他的妻子知道后,强拉邓稼先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让大家大吃-惊,邓稼先的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中央尽了-切力量,却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在家人的搀扶下,邓稼先坐进去并且只转了一小圈,就表示已经享受到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我非常敬佩邓稼先,因为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邓稼先,那我就用“精忠报国”这个词语,因为邓稼先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让我永远铭记!邓稼先的事迹 2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
———题记这是对他的优秀品质与精彩一生的最好诠释,他只是平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万千中国人民中的一名。
只因他有满腔热血与拳拳的报国之心和他高深的学识,他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犹如浩瀚的大海上卷起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但是他却留下了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他使我们的中国母亲站起来了。
他,就是中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心中。
他从小跟随母亲到北平,在哲学教授父亲的身边长大。
他年仅26岁就考到了博士学位。
他在美国的生活极其安逸,但他一心挂念着祖国,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
《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创新思维
02
在核武器研制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途
径。
批判性思维
03
对已有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批判性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方案,是核武器研制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06
纪念邓稼先,传承科学精神
举办纪念活动,缅怀先辈
举办邓稼先诞辰纪念活动,回 顾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主要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 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 “两弹元勋”。
科研领域及贡献
科研领域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 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 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贡献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 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 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 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
原子弹研制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从零 开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
氢弹研制
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邓稼先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氢弹的研 制工作中。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氢弹设计的关键技术,使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获得荣誉与奖项
荣誉
邓稼先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奖项
邓稼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等。
对后世影响及意义
对后世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和奉献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 作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意义
邓稼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代表着中国科学家的崇高品 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邓稼先的伟大事迹简介7篇

邓稼先的伟大事迹简介7篇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
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
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_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
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
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
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
按照“_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
邓稼先的颁奖词实用【25篇】

邓稼先的颁奖词实用【25篇】邓稼先的颁奖词1他有一颗爱国心,将他送回了需要他的祖国,一腔报国志,使他依旧扛起了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他,悄悄无闻,他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一心想为祖国贡献,最终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不幸去世。
他在我国国防事业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邓稼先!邓稼先的颁奖词2有这样一个人,祖国有难时,拼尽全力回到祖国;有这样一个人,忘我工作,至死不渝;有这样一个人,遇到危险时,毫不退缩……大爱无私、忠厚真诚,有胆有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写照,这就是宏大的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的.颁奖词3他是一名鲜为人知的"两弹"元勋。
悄悄无闻是他的性格,忠厚朴实是他的`品质。
留学后回国-他有抱国之心;大漠中不退缩-他身先士卒。
他无私-说服了两派群众组织;他英勇-说服两队队员;他坚决-假如让他再次选择他的人生,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路!邓稼先的颁奖词4他,不计名利、艰苦奋斗,他,老实纯朴、真诚坦白,他,奋不顾身、意志坚强,他,孜孜不倦、甘于奉献。
作为一名中国学问分子的他,甘当无名英雄,悄悄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
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向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就是为中国国防工作做出......邓稼先的颁奖词5他,一位具有中国农夫朴实气质的人,一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一位身先土卒,不怕牺牲的英雄。
他从事了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让中华民族摆脱任人宰割的危机。
升腾在天空中的蘑菇云,是他奉献一生的回报。
他,邓稼先,我国国防事业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邓稼先的颁奖词6朴实气质汇全身,忠厚平实映内心。
赴美大学学物理,获得学位即回国。
领导人员研“两弹”,至死不解继工作。
国家从此“站了起来”,“两弹”元勋当之无愧。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核武器的.奠基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邓稼先的颁奖词7他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把中华民族的国防防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他对国防武器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严谨求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的主要事迹(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邓稼先的主要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1两弹”元勋——邓稼先1958年8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了时任我国核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
钱三强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你看怎么样?”这个大炮仗,指的是原子弹。
而这个青年是邓稼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
22天后,北平沦陷了。
占领北平的日军强迫市民游行,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
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时年13岁的他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
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
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
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
”其实邓以蛰并不是什么科学救国论者,他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西南联大是原来的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在南迁后合并的一所学校。
合并后的西南联大物理系汇集了当时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例如测得普克朗常数的叶企荪、对证实康普顿效应有贡献的吴有训、对证实正电子存在有过帮助的赵忠尧等等。
这里的名师严教让好学的邓稼先如鱼得水,他读书的劲头比中学时期更胜一筹,各个科目均成绩优异。
1946年的夏天,毕业后的邓稼先受聘担任北大物理系助教,回到阔别了六年的北平。
这期间他一面当助教,一面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并在1947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邓稼先

学术论著
邓稼先编著的论著有《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氢原子核的变形》《关 于氢二核之光致蜕变》等。
科研奖励
据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邓稼先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 1989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
邓稼先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 文中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 学位;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 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 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1980年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邓稼先是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九 三学社中央宣传部评)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物理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巨擘。”(《中国科学报》评) “邓稼先有着爱国之心、爱民之心,毕其一生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物纪念
电影原型 邓稼先 2009年4月6日下午,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开幕式首映了传记故事片《邓 稼先》。 戏剧原型 2018年5月14日,原创大型黄梅戏《邓稼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讲述 了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崇高追求。 评书原型 《忠心报国邓稼先》是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王寿章创编的评书新段。 舰船命名 2016年2月2日,邓稼先号(舷号874)船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在海军浙江舟山某军港举行。邓稼先号是中国 自行研制生产的新型海洋综合调查船。......
《邓稼先》ppt课件

课文分析
➢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的历史人物。正因为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激发了邓稼先的爱国热情,他才有 那样的爱国行动,邓稼先是一个爱国者,正是这段历史,激发了邓稼先让中国站起 来的强烈愿望他不仅有这种愿望,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研制出了原子弹,而使 中国进入核大国的行列,使中国具有对抗某些大国核威胁的力量,使中国具有保护 自己的军事力量。
《邓稼先》
课文分析 阅读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课文分析
合作探究: 写关于寒春是否参与研制中国原子弹的问题,邓稼先开始说“觉得没有,但是确 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课文分析
小组交流: 第五部分第1段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
➢ 引用《吊古战场文》,是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 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 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 的战场。这就更增添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
课文分析
小组交流: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问?
➢ 作者揣测邓稼先埋葬同事的心情,虽未作答,却 不难想象他埋葬与自己并肩奋斗的战友,心情该 是何等惨烈悲壮,令人不忍思量。
课文分析
思考: 第4段有一处环境描写:“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 度。”这处环境描写有什么用意?
➢ 以环境描写表明工作环境、条件的艰难,更加突出 邓稼先的工作热情和坚忍执著、吃苦耐劳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梳理下列与邓稼先有关的时间点,发生的事件。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化县(杨振宁也是安徽人); 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杨振宁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
大); 1948-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
立即乘船回国;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 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 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 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 人造卫星。“两弹” 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 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 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林家翘先生就更了不得了。作为一个学科的开创者,他在美国就已经拥有
了非常高的地位。而他开创的学科就是应用数学。在美国科学界,林家翘先生有 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号,应用数学之父。
此外,他还给人类的流体力学研究开了一个头。流体力学这一项目可以说 是贯穿了整个20世纪到21世纪的物理学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林家 翘教授通过对流体力学相关利于的研究,首次观测到了银河系悬臂式由波构成的, 解决了困扰天文学界数十年的问题。
杨振宁有13项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特别是和R.L.米 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是现代规范场论的基 础。现代规范场是基础理论物理学的集大成。它被世界物 理学家们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结构之一,是继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和狄拉克 的量子理论之后的最为重要的物理理论。 今天已经有50多 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得奖与杨振宁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有关。
人物传记·特点
1.真实性——基于事实。 传记是一种“非虚构写作”,真实性是传记
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 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特点、活动 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文学性——富含情感。
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是写 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 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 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第四部分 民族感情?友情?
事件:
1971年,杨振宁向邓稼先求证得知,中国原子武 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 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杨振宁热 泪盈眶,不知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 感到骄傲。
品格(举动背后体现)
谦虚、谨慎——原子弹工程,参与人数众多,他也要查证后
第二梯队当中有许多细分领域的奠基人,比如:玻尔兹曼、焦耳 等人。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有两个大部队,分别是量子力学的一群 奠基人们,比如:波尔、波恩、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泡利、朗 道等人。他们代表着上世纪30年的黄金年代。至于另外一个部队这是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们,比如:盖尔曼、温伯格、希格斯等人, 而在这些批人当中,杨振宁就是举足轻重的存在。也就是说,杨振宁 的历史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仅次于物理学最头部的那几位超神级别的 物理学家。
;
“我不能走”——
。
第三部分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事件: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不同。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 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 奇迹。
性格→品格(对比奥本海默):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没有 私心)、“纯”……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实际上,如果论对于中国的贡献,杨振宁的贡 献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比拟的。他是在1945年出国的, 但是还是民国时期,拿着的是庚子赔款和民国的签 证去的美国。后来,1971年,他作为第一批访问学 者回到中国大陆。而后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访问, 一直到80年代初,杨振宁就一直在中国旅居,把所 有的工作重心都转移到了中国。建立了清华大学的 凝聚体物理专业。在整个40多年的时间内,他筹措 了大量的资金,包括他卖掉自己在美国的房子,用 来建立高等研究院和世界顶级的实验室。杨振宁在 中国创建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等学术中心,将清 华大学在基础物理一些方向的研究水平直接提升了 二三十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之间的关系刚刚解冻,美国的国民, 以及身处美国的华人华侨对中国有很深的误解。那时,中日两 国之间爆发了钓鱼岛冲突,美国的民间舆论普遍倾向于支持日 本。就在这时,刚从中国回到美国的杨振宁站了出来,在公开 保钓。他不仅在直接在政府召开的听证会中慷慨陈词,表达出 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更是在美国各地进行关于 中国的演讲。向普罗大众科普当时中国的现状。比如中国已经 不再是买办政府执政了,中国人也不会在脑袋后面拴一个猪尾 巴,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杨大头&老憨。
杨振宁小时候是清华园里的孩子王,外 号“杨大头”,因为他的花样最多,成天 带着一群孩子玩儿。
邓稼先比杨振宁小两岁,也跟着玩,邓 稼先憨厚正值,外号“老憨”,杨振宁经 常替他打抱不平。他们俩从小学到西南联 大,一直是一个学校,连去美国留学都是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一起去的。
他们是 同乡 同学埋名28载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引子(文学性)
二、 “两弹”元勋
→综述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事件Ⅰ忠厚平实 真实性 四、民族感情?友情?→事件Ⅱ谦虚谨慎
五、 “我不能走” →事件Ⅲ中国男儿
六、永恒的骄傲
→结语(文学性)
最终,杨振宁以这件事为契机,组建了一个华人协会,以 及一个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在帮助大众普及中国的常识之余, 还在美国募集了大量资金,负责资助中国学者前往美国进修, 或者是帮助在美国的华人学者回国工作。从这两个协会建立至 今的几十年中,杨振宁推荐了超过一千位中国学者到外国知名 院校深造,并帮助远超这个数字的学者回到中国。其中,他带 回来的科学家中成就最大的三个人,是姚期智、聂华桐、林家 翘。这三个人可以说是国宝级的科学泰斗。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给物理学家的历史地
位做一个简单的划分。物理学家是一群喜欢统一的 学者,顶级物理学家怀揣着做出大一统理论的梦想。 因此,如果要给物理学排个梯队,那第一梯队的物 理学家都应该完成过统一大业的。比如,牛顿统一 了天上和地上的物理学;爱因斯坦统一了质量和能 量,时间和空间;至于麦克斯韦则是统一了电和磁, 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他们毋庸置疑是第一梯队 的存在。(当然,每个人看法不同,比如,我还会 把物理学的鼻祖伽利略放在第一梯队。)
他是杨振宁的同事兼好友,杨振宁后期做出的一系列物 理贡献,几乎全部都是在他的协助下完成的。聂华桐教授在 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高等理论物 理学领域有着非常高的造诣。1983年,他在杨振宁的协助下 回到了祖国,并且成为了当时邓公亲自接见的二十位科学家 中的一个。如今,他已经辞去了自己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 工作,回到清华大学工作,现在的聂华桐教授正在为帮助中 国建造起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研究中心而工作。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 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 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 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 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 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 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1987年,这位学术泰斗辞去了麻省理工大学学院教授的职位,回到中国, 拿回了自己的中国国籍,并且成为一名中科院院士,为中国付出了自己的后半生。 2013年在北京病逝。杨振宁后半生对中国做出了无数贡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把大量的科研和教育人才,带回了中国。他们的加入,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注入 了一针强心剂。仅凭这一点成就,就不能说杨振宁于中国毫无贡献。
杨振宁的另一杰出贡献是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 “宇称守恒定律”,本来是被视作物理学的基本定律的。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就是凭借这个理论获得了诺贝尔 物理学奖,成为了史上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一项科学 成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第一次。
杨振宁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 振宁-巴克斯特方程”。杨-巴克斯特方程具有基本 的数学结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也慢慢在物理 方面显示出深层的意义。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 奖有 6 个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其中 3 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组相关,3 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有关。
才能知道有没有寒春的参与。
功勋卓著——596几乎无任何外力帮助,全靠自力更生研发。
第五部分 “我不能走”
事件: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 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 话:“我不能走。”
品格(前面积蓄得出) 有担当→ 《中国男儿》
《邓稼先》
姚期智先生,他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是全世界唯 一一个获得了图灵奖的华人学者。图灵奖是什么,那就 是搞计算机的科学家眼中的诺贝尔。而他也是全世界首 个提出了量子分布式运算模型的科学家。这个模型便是 开发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讯设备的基础理论模型。如今, 姚期智先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 并且在2017年的时候,正式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一名中 国公民,专心位祖国的量子技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中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少年 班,就是在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建议下创建的。
【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 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 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 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 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 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