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主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优秀 讲课文档
第四页,共22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标清.flv 思考: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否都可循环?
第五页,共22页。
(二)碳循环
据图分析: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 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请同学们用关键词、箭头、方框等表示讨论结果。
第六页,共22页。
(1)A、B、C、D各是什么生物? (2)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第十九页,共22页。
(3)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 表示。
(4)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种类有
第二十页,共22页。
。用箭头在图上 。
答案:(1)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腐生细菌、真菌等
(2)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分解 者的呼吸作用⑤燃烧 (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从A指向CO2的箭头) (4)腐生细菌、真菌等
(1)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2)关注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第三页,共22页。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2.概念中“物质”和“生态系统”分别是指
什么?
3.物质在什么与什么之间循环? 4.物质循环的特点。
(四)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具有全球性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生物圈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物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在生物群落中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网);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标清.flv 思考: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否都可循环?
第五页,共22页。
(二)碳循环
据图分析: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 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请同学们用关键词、箭头、方框等表示讨论结果。
第六页,共22页。
(1)A、B、C、D各是什么生物? (2)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第十九页,共22页。
(3)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 表示。
(4)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种类有
第二十页,共22页。
。用箭头在图上 。
答案:(1)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腐生细菌、真菌等
(2)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分解 者的呼吸作用⑤燃烧 (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从A指向CO2的箭头) (4)腐生细菌、真菌等
(1)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2)关注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第三页,共22页。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2.概念中“物质”和“生态系统”分别是指
什么?
3.物质在什么与什么之间循环? 4.物质循环的特点。
(四)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具有全球性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生物圈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物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在生物群落中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网);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2张PPT)
的生物代表________。它们的新陈代谢
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④代表_____作用, ⑤代表____作用
蛋白质
④
硝酸盐
⑥
⑤ 大气中的N2 ②
①
尿素
③
氨
4、老百姓有“雷雨发庄稼”之说,你能
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5、很显然,图中的[ ]过程对农业生产不 利,为什么?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 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 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 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 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 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 ,不会消失。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 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 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碳的循环过程
碳元素约占生物 体干重的49%,碳是 有机化合物的“骨 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碳在无机环境 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 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的。
循环的图解
形成石油、
化石燃料 天然气等
生产者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燃
呼光
烧 作 用
吸 作 用
合 作 用
分 解 作
摄食作用
呼 吸 作 用
无机环境 呼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共18张PPT)
谢谢大家!
3、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开发新能源
增大植被面积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请写出其中包含的食物链 树 虫 鸟 能量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特点: 全球性,反复循环 虫子靠什么获得能量?能不能只吃能量?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如果没有太阳,碳能不能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在a~c中选择)中合成有机物; (2)大气中的CO2可以在绿色植物的_____
含碳有机物在_______ b 和_______ a (在a~c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生产者 乙代表__________, 消费者 丙代表__________ 分解者 (3)甲代表________,
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 统的成分,请据图回答: C D B
作用实现的,C D 分解 D过程是通过______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储 CO2 形式存在。 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建立一个碳循环的模型简图
生产者 光 呼 合 吸 作 作 用 用
大气中的CO 2
消费者
分解者
【练习1】下图是碳循环的图解 ④ ⑥
大气中的CO2
⑤
① ② ③
C D
A
B
⑦
煤、石油等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C、D各代表什么生物? 初级消费者、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 2、碳分别以什么形式进入、离开生物群落?CO2 CO2 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③ ]______ 光合 作用。 4、碳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途径有: 动植物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5、图中的捕食食物链为: B A C 6、⑦过程的加剧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温室效应
第5章 主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北太平洋HOTS站总溶解氮(TDN) 与总溶解磷(TDP)的关系
二、磷的存在形态与储库
海水中的总磷(TP)可分为颗粒磷(PP)和
总溶解磷(TDP)(TP=PP+TDP), 在大 多数开阔海洋环境中,TDP储库一般远远超 过PP储库。 颗粒磷和总溶解磷均包括无机和有机的磷组 分,因此,PP=POP+PIP,TDP= DOP+DIP。
4HNO3 5CH 2O 5CO2 7H 2O 2N2
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1)亚氧或缺氧; (2)大量的有机物存在。
全球海洋σt=27等密度面溶解氧的空间分布
五、海洋中氮营养盐的分布
1、全球海洋表层水中NO3-的空间分布
全球海洋表层水中NO3-的空间分亚北极大西 洋,表层海水具有高浓度的NO3-,在任何季 节都不会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而呈缺乏状态, 这些海域称为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
2、全球海洋深层水中NO3-的空间分布
沿热盐
循环路 径,深 层海水 中NO3的含量 逐渐增 加
全球海洋4000m深度NO3-的空间分布特征
开阔大洋表层水,氮主要存 在于DON中(83%),其次 是PON(7%)、NO3- +NO2河口区 (5%)、NH4+(5%)。 开阔大洋深层水,氮主要以 开阔大 洋表层 NO3 +NO2 形式存在,占比 水 92%,其余以DON存在。 沿岸海域和河口区, NO3+NO2-的比例明显比大洋表 近岸海域 层水来得高,分别占比45% 开阔大 和31%;DON占比降低(沿 洋深层 岸海域18%;河口区13%);水 NH4+的比例随离岸距离的减 少贡献越大。 PON占比在沿岸海域(3%) 与河口区(8%)与开阔大洋 开阔大洋、沿岸和河口区水体各形态 氮的分配情况 表层水差别不大。
二、磷的存在形态与储库
海水中的总磷(TP)可分为颗粒磷(PP)和
总溶解磷(TDP)(TP=PP+TDP), 在大 多数开阔海洋环境中,TDP储库一般远远超 过PP储库。 颗粒磷和总溶解磷均包括无机和有机的磷组 分,因此,PP=POP+PIP,TDP= DOP+DIP。
4HNO3 5CH 2O 5CO2 7H 2O 2N2
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1)亚氧或缺氧; (2)大量的有机物存在。
全球海洋σt=27等密度面溶解氧的空间分布
五、海洋中氮营养盐的分布
1、全球海洋表层水中NO3-的空间分布
全球海洋表层水中NO3-的空间分亚北极大西 洋,表层海水具有高浓度的NO3-,在任何季 节都不会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而呈缺乏状态, 这些海域称为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
2、全球海洋深层水中NO3-的空间分布
沿热盐
循环路 径,深 层海水 中NO3的含量 逐渐增 加
全球海洋4000m深度NO3-的空间分布特征
开阔大洋表层水,氮主要存 在于DON中(83%),其次 是PON(7%)、NO3- +NO2河口区 (5%)、NH4+(5%)。 开阔大洋深层水,氮主要以 开阔大 洋表层 NO3 +NO2 形式存在,占比 水 92%,其余以DON存在。 沿岸海域和河口区, NO3+NO2-的比例明显比大洋表 近岸海域 层水来得高,分别占比45% 开阔大 和31%;DON占比降低(沿 洋深层 岸海域18%;河口区13%);水 NH4+的比例随离岸距离的减 少贡献越大。 PON占比在沿岸海域(3%) 与河口区(8%)与开阔大洋 开阔大洋、沿岸和河口区水体各形态 氮的分配情况 表层水差别不大。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讲稿
• 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因呼吸作
用的消耗,剩下的有机物质(J·m-2·a-1或g (DW)·m-2·a-1)
NPP=GPP-R
• 生物量:指单位面积内植物的总重量,单位是
J·m-2或g(DW)·m-2。
2.次级生产: 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 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 产过程。
4.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 水平方向:
随机分布 成群分布 规则分布
• 垂直方向: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被层
5.植物群落的季相(自稳定性)
• 概念:整个植物群落的外貌以年为周期变化的
特征,表现为植物的萌芽、展叶、开花、结果、 叶变秋色和落叶等物候期的季节性发生。
• 北京的季相
初春草木萌动,仲春万紫千红,晚春绿 肥红瘦;初夏繁花绿叶相映好,仲夏万 绿丛中几点红,晚夏嘉荫蔽日花踪寥;
草 原 生 态系统 草 场生 态系统 工业 生 态系统
荒 漠 生 态系统 果园 生 态系统
湖 泊生 态系统 鱼 塘 生 态系统
(二)生物群落 1. 个体、种群和群落 2. 生物群落的组成
种类组成、数量、优势种(个体多,生物量大 的种)、建群种(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和附属种 (次要种) 3.生物群落的功能类群 (1)生产者: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 (2)消费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3)分解者:细菌、真菌、土壤原生动物和一 些小型无脊椎动物,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为生。
初秋硕果累累,仲秋叶色斑斓,晚秋落 木萧萧;初冬霜叶凋零,隆冬万木萧疏, 晚冬春意初露。
6.植物群落的演替(自组织性)
(1)概念: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发生质的变 化,最终导致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 替代。
用的消耗,剩下的有机物质(J·m-2·a-1或g (DW)·m-2·a-1)
NPP=GPP-R
• 生物量:指单位面积内植物的总重量,单位是
J·m-2或g(DW)·m-2。
2.次级生产: 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 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 产过程。
4.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 水平方向:
随机分布 成群分布 规则分布
• 垂直方向: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被层
5.植物群落的季相(自稳定性)
• 概念:整个植物群落的外貌以年为周期变化的
特征,表现为植物的萌芽、展叶、开花、结果、 叶变秋色和落叶等物候期的季节性发生。
• 北京的季相
初春草木萌动,仲春万紫千红,晚春绿 肥红瘦;初夏繁花绿叶相映好,仲夏万 绿丛中几点红,晚夏嘉荫蔽日花踪寥;
草 原 生 态系统 草 场生 态系统 工业 生 态系统
荒 漠 生 态系统 果园 生 态系统
湖 泊生 态系统 鱼 塘 生 态系统
(二)生物群落 1. 个体、种群和群落 2. 生物群落的组成
种类组成、数量、优势种(个体多,生物量大 的种)、建群种(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和附属种 (次要种) 3.生物群落的功能类群 (1)生产者: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 (2)消费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3)分解者:细菌、真菌、土壤原生动物和一 些小型无脊椎动物,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为生。
初秋硕果累累,仲秋叶色斑斓,晚秋落 木萧萧;初冬霜叶凋零,隆冬万木萧疏, 晚冬春意初露。
6.植物群落的演替(自组织性)
(1)概念: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发生质的变 化,最终导致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 替代。
第五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品PPT课件
联系作者: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 可以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learning and using, the courseware is freely edited after downloading
的形式进行。
(2)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
弄清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
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 依据),如下面三种变式图:
碳出 入生 物群
落的 途径
碳进入 生物群落
碳出 生物群落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
温室效应
(1)成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 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 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危害
实验假设
案例1
案例2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 实验组 对土壤高温处理 验 设 对照组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计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A杯中加入30 mL土壤 浸出液 B杯中加入30 mL蒸馏 水 是否含有微生物
优优 秀秀 课课 件件 尽尽在在 海海波波飞飞 扬扬
更多精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 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生 物
组成生物体的C、H、O、P、S 基本元素
无 机
群 落
反复循环
环 境
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以无机物的 形式循环
特点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 可以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learning and using, the courseware is freely edited after downloading
的形式进行。
(2)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
弄清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
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 依据),如下面三种变式图:
碳出 入生 物群
落的 途径
碳进入 生物群落
碳出 生物群落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
温室效应
(1)成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 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 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危害
实验假设
案例1
案例2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 实验组 对土壤高温处理 验 设 对照组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计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A杯中加入30 mL土壤 浸出液 B杯中加入30 mL蒸馏 水 是否含有微生物
优优 秀秀 课课 件件 尽尽在在 海海波波飞飞 扬扬
更多精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 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生 物
组成生物体的C、H、O、P、S 基本元素
无 机
群 落
反复循环
环 境
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以无机物的 形式循环
特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9张PPT)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互动探究
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 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 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 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思考讨论
大力植树造林,是否会对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用? 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 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
归纳总结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 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 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循环:
生物群落
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基本元素 反复循环
无机环境
4.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流动.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正基于此,氮循环研究一直是海洋科学经久不衰 的热点研究领域。
-
12
• 目前对海洋中各形态氮的含量与分布有一定了解, 对其循环路径也有定性认识,但有关海洋氮循环 关键过程的速率特征仍缺乏定量信息。
-
13
二、氮的存在形态与储库
• 氮以多种价态存在,其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异常最重要的氮存在形态, 海水中的溶解N2接近于与大气达到平衡的数值。
- 氮被海洋生物吸收的示意图25
• 当海水中的氮进入到生物细胞壁后,通过一系列 酶的作用和合成代谢反应,最终被转化为蛋白质 。所发生的重要合成代谢反应如下:
• 沿岸海域与河口区PON所占比例与开阔大洋表层水 差别不大,分别占3%(沿岸海域)和8%(河口 区)。
-
20
三、海洋氮循环路径及其关键过程
• 海洋的氮输入途径主要包括: (1)火山活动(NH3); (2)河流; (3)大气。
火山活动和河流向海洋输送各种无机 (NO3-、NO2-、NH4+)和有机形态(DON、PON) 的氮,而大气主要提供N2。
• 少量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无机和有机氮存在。
• 主要无机形态是NO3-(1‾500 μM)、NO2(0.1‾50 μM)、NH4+(1‾50 μM),合起来又 称溶解无机氮。
-
15
• 氨离子以NH4+ 和NH3两种形态存在,二者存在如 下平衡:
NH4 + ←⎯→NH3 + H+
pH=8.1时,95%的氨以NH4+形态存在, 仅5%以NH3形态存在。
-
19
• 开阔大洋深层水,氮主要以NO3- 和NO2-形式存在, 其比例占92%,其余的以溶解有机氮形态存在。
• 开阔大洋表层水,氮主要存在于DON中(83%), 其次是PON(7%),再下来是NO3- +NO2-(5%)和 NH4+(5%)。
• 沿岸海域和河口区,NO3- +NO2-的比例明显比大 洋表层水来得高,其比例分别为45%和31%;DON所 占比例降低至18%(沿岸海域)和13%(河口区); NH4+的比例随离岸距离的减少贡献越大。
第5章 主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
-
1
第1节 引言
• 一、生源要素构成 海洋植物与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
2
(1)不称为营养盐:CO2、SO42-、HBO3-、Mg2+、 Cl-、K+、Ca2+等(含量高,不会限制生物生长)。
(2)痕量营养盐:如Fe、Mn、Co、Zn、Se等(在海 水中含量很低)。
海洋生物活动及其导致的氮形态转化
-
23
四、海洋氮循环关键过程
• 1、氮的生物吸收; • 2、固氮作用; • 3、硝化作用; • 4、反硝化作用
-
24
• 1、氮的生物吸收
在许多开阔大洋海 域,生物初级生产 过程往往受氮的提 供量所限制。由于 海洋中的大部分浮 游植物无法直接利 用N2,它们必须通 过吸收溶解态氮组 分(如NO3-、NO2-、 NH4+、尿素)来满 足其光合作用需要。
-
21
• 海洋生物固氮作用;
• 通过物理过程由中深层 向上提供的NO3-;
• 各种形态氮(NO3-、 NH4+)被海洋生物的吸 收;
• 通过颗粒物沉降向中深 层输送的PON;
• DON垂向或水平输送;
• 硝化作用;
• 反硝化作用
-
22
海洋生物活动 是导致海洋中 氮于各种形态 之间相互转化 的重要影响因 素,其中生物 固氮作用、氮 的生物吸收、 硝化作用和反 硝化作用是海 洋氮循环的关 键过程。
地球大气的初始氧化过程
-
7
• 海洋氮循环在冰期—间冰期大气CO2变化中的作用
变化 机制?
共识: 海洋的作用
-
8
三个假说
• 假说一:陆架侵蚀机制
(McElroy,Nature,1983; Culter等, EPSL, 2003)
冰期海平面低
陆架区暴露于空气
间冰期累积的有机物风化侵蚀
增加海
洋结合态氮储库
冰期大气Fe沉降通量增加 用增强
海洋固氮作
增加海洋结合态氮储库 生物生产力
激发
有机碳输出通量增加
吸
收更多大气CO2
-
10
• 假说三:海洋反硝化作用机制(Ganeshram等,
Nature, 1995;Altabet等,Nature, 1995;Ganeshram等, Paleoceanogr., 2000)
(3)主要营养盐: N、P、Si(是海洋初级生产过 程和食物链的基础,其在海水中的含量会影响海 洋生物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结构,反过来,生物活 动又对其在海水中的含量、分布产生明显影响。
-
3
•海 洋 中 主 要 营 养 盐 循 环
-
4
• 由于营养盐参与了生物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它 们的存在形态与分布会受到生物活动的制约,同 时受到化学、地质和水文因素的影响,因此,它 们在海洋中的含量与分布并不均匀,也不恒定, 往往存在明显的季节与区域变化。
-
5
第2节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一、海洋氮循环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 氮(N)是海洋生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它是生 物体中蛋白质、核酸、光合色素等有机分子的重 要组成元素。
• 氮是许多海域初级生产力和碳输出的主要控制因 子,因而与大气CO2浓度的变化乃至全球气候变化
有密切联系。
-
6
• 地球大气的初始氧化与氮循环密切相关
促进光合作用 大气CO2
吸收更多
-
9
• 假说二:海洋固氮作用机制(Falkowski,
Nature, 1997; Broecker andHenderson, Paleooceanogr, 1998; Michaels等, Oceanography, 2001;Karl等, Biogeochemistry, 2002)
冰期时海洋反硝化作用降低
增加海
洋结合态氮储库
激发生物
生产力 加
有机碳输出通量增 吸收更多大气CO2
-
11
启示
• 冰期—间冰期海洋氮储库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冰 期—间冰期海洋生物生产力和大气CO2浓度发生变 化的重要原因。
• 了解海洋水体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阐释海 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海洋中有机氮均以-3价存在,其中最重要的组分
是腐殖质,其次包括氨基酸、核酸、氨基糖、尿
素以及它们的聚合物(如DNA、RNA、甲壳质
Chitin)。
-
16
海洋氮储库
-
17
海洋中各种形态氮的浓度
-
18
海洋的不同区域,各种形态氮之间的分配是不同的
开阔大洋、 沿岸和河口 区水体各形 态氮的分配 情况
-
12
• 目前对海洋中各形态氮的含量与分布有一定了解, 对其循环路径也有定性认识,但有关海洋氮循环 关键过程的速率特征仍缺乏定量信息。
-
13
二、氮的存在形态与储库
• 氮以多种价态存在,其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异常最重要的氮存在形态, 海水中的溶解N2接近于与大气达到平衡的数值。
- 氮被海洋生物吸收的示意图25
• 当海水中的氮进入到生物细胞壁后,通过一系列 酶的作用和合成代谢反应,最终被转化为蛋白质 。所发生的重要合成代谢反应如下:
• 沿岸海域与河口区PON所占比例与开阔大洋表层水 差别不大,分别占3%(沿岸海域)和8%(河口 区)。
-
20
三、海洋氮循环路径及其关键过程
• 海洋的氮输入途径主要包括: (1)火山活动(NH3); (2)河流; (3)大气。
火山活动和河流向海洋输送各种无机 (NO3-、NO2-、NH4+)和有机形态(DON、PON) 的氮,而大气主要提供N2。
• 少量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无机和有机氮存在。
• 主要无机形态是NO3-(1‾500 μM)、NO2(0.1‾50 μM)、NH4+(1‾50 μM),合起来又 称溶解无机氮。
-
15
• 氨离子以NH4+ 和NH3两种形态存在,二者存在如 下平衡:
NH4 + ←⎯→NH3 + H+
pH=8.1时,95%的氨以NH4+形态存在, 仅5%以NH3形态存在。
-
19
• 开阔大洋深层水,氮主要以NO3- 和NO2-形式存在, 其比例占92%,其余的以溶解有机氮形态存在。
• 开阔大洋表层水,氮主要存在于DON中(83%), 其次是PON(7%),再下来是NO3- +NO2-(5%)和 NH4+(5%)。
• 沿岸海域和河口区,NO3- +NO2-的比例明显比大 洋表层水来得高,其比例分别为45%和31%;DON所 占比例降低至18%(沿岸海域)和13%(河口区); NH4+的比例随离岸距离的减少贡献越大。
第5章 主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
-
1
第1节 引言
• 一、生源要素构成 海洋植物与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
2
(1)不称为营养盐:CO2、SO42-、HBO3-、Mg2+、 Cl-、K+、Ca2+等(含量高,不会限制生物生长)。
(2)痕量营养盐:如Fe、Mn、Co、Zn、Se等(在海 水中含量很低)。
海洋生物活动及其导致的氮形态转化
-
23
四、海洋氮循环关键过程
• 1、氮的生物吸收; • 2、固氮作用; • 3、硝化作用; • 4、反硝化作用
-
24
• 1、氮的生物吸收
在许多开阔大洋海 域,生物初级生产 过程往往受氮的提 供量所限制。由于 海洋中的大部分浮 游植物无法直接利 用N2,它们必须通 过吸收溶解态氮组 分(如NO3-、NO2-、 NH4+、尿素)来满 足其光合作用需要。
-
21
• 海洋生物固氮作用;
• 通过物理过程由中深层 向上提供的NO3-;
• 各种形态氮(NO3-、 NH4+)被海洋生物的吸 收;
• 通过颗粒物沉降向中深 层输送的PON;
• DON垂向或水平输送;
• 硝化作用;
• 反硝化作用
-
22
海洋生物活动 是导致海洋中 氮于各种形态 之间相互转化 的重要影响因 素,其中生物 固氮作用、氮 的生物吸收、 硝化作用和反 硝化作用是海 洋氮循环的关 键过程。
地球大气的初始氧化过程
-
7
• 海洋氮循环在冰期—间冰期大气CO2变化中的作用
变化 机制?
共识: 海洋的作用
-
8
三个假说
• 假说一:陆架侵蚀机制
(McElroy,Nature,1983; Culter等, EPSL, 2003)
冰期海平面低
陆架区暴露于空气
间冰期累积的有机物风化侵蚀
增加海
洋结合态氮储库
冰期大气Fe沉降通量增加 用增强
海洋固氮作
增加海洋结合态氮储库 生物生产力
激发
有机碳输出通量增加
吸
收更多大气CO2
-
10
• 假说三:海洋反硝化作用机制(Ganeshram等,
Nature, 1995;Altabet等,Nature, 1995;Ganeshram等, Paleoceanogr., 2000)
(3)主要营养盐: N、P、Si(是海洋初级生产过 程和食物链的基础,其在海水中的含量会影响海 洋生物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结构,反过来,生物活 动又对其在海水中的含量、分布产生明显影响。
-
3
•海 洋 中 主 要 营 养 盐 循 环
-
4
• 由于营养盐参与了生物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它 们的存在形态与分布会受到生物活动的制约,同 时受到化学、地质和水文因素的影响,因此,它 们在海洋中的含量与分布并不均匀,也不恒定, 往往存在明显的季节与区域变化。
-
5
第2节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一、海洋氮循环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 氮(N)是海洋生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它是生 物体中蛋白质、核酸、光合色素等有机分子的重 要组成元素。
• 氮是许多海域初级生产力和碳输出的主要控制因 子,因而与大气CO2浓度的变化乃至全球气候变化
有密切联系。
-
6
• 地球大气的初始氧化与氮循环密切相关
促进光合作用 大气CO2
吸收更多
-
9
• 假说二:海洋固氮作用机制(Falkowski,
Nature, 1997; Broecker andHenderson, Paleooceanogr, 1998; Michaels等, Oceanography, 2001;Karl等, Biogeochemistry, 2002)
冰期时海洋反硝化作用降低
增加海
洋结合态氮储库
激发生物
生产力 加
有机碳输出通量增 吸收更多大气CO2
-
11
启示
• 冰期—间冰期海洋氮储库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冰 期—间冰期海洋生物生产力和大气CO2浓度发生变 化的重要原因。
• 了解海洋水体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阐释海 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海洋中有机氮均以-3价存在,其中最重要的组分
是腐殖质,其次包括氨基酸、核酸、氨基糖、尿
素以及它们的聚合物(如DNA、RNA、甲壳质
Chitin)。
-
16
海洋氮储库
-
17
海洋中各种形态氮的浓度
-
18
海洋的不同区域,各种形态氮之间的分配是不同的
开阔大洋、 沿岸和河口 区水体各形 态氮的分配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