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苏联解体

合集下载

每日一知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每日一知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固有弊端所积攒的历史问题.
苏共真正丧失群众支持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

由于苏共一系列的错误路线,造成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民族矛盾尖锐……使人民丧失对苏共的信任。

最后造成国家的解体。

所以苏联解体的确有“苏共脱离了群众”的因素,但应说明这个因素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表现最为明显。

认为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意识形态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

这种观点只说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苏共垮台的真正思想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任何事物从产生之日起,按照对立统一规律,自身一直存在肯定和否定两面。

苏共在取得伟大成绩的同时,自身某些弊端的积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教条主义、特权阶
层、脱离群众……)也日益严重,其中每一种弊端的发展都
足以致命、否定自己。

但如果说“这些弊端是导致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则略嫌简单。

因为同时苏共自身还存在“肯定”的一面。

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苏联仍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并不是某个社会在某个时期存在弊端就一定灭亡,人有重病一定会死。

前俄罗斯联邦部长米哈伊诺夫坚决否认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说法。

他认为,尽管当时的社会存在导致解体的因素,但同样存在能够消除这些因素、维护国家统一的足够有力的机制。

这里的关键,是看其领导人在制定大政方针时如何发扬成绩、纠正时弊。

反思与重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反思与重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 收稿 日期 】0 0—1 1 21 2— 5 [ 作者简介 】 丽娟 (9 3一) , 段 18 女 内蒙古呼和 浩特 人 , 中山大学哲 学 系博士 生, 主要研 究方向为 苏联 、 罗斯 的马克 思主 俄
义 ; 尚德 , 李 中山大学哲学 系教授 , 士生导师 , 究方 向为马克思主义哲 学、 博 研 苏联 和俄 罗斯哲 学。
客观规律和科 学认识 的追求 , 逐渐退 出 了哲 学舞 台的 越多地批判 马克思 主义 , 者对 马克 思主义 进行 全部 或
中心。对苏联历史的反思 , 对俄罗斯 发展道路 的探 索 , 的否定 ;) 2 保持沉默 、 担心成为保 守派或是倒退派 。俄 对人类未来 的关切 , 为 俄罗斯 哲学关 注 的焦点 。特 罗斯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的急剧变化使俄罗 斯社会 成
68
坚定 地走 自己的 道路 。俄 国 的强大不 在 思主义的学术研讨 会 上 , 聚集 了大部 分俄 罗斯 哲学 工 的挑衅言论 ,
也 作者 , 其中许 多人主张不该把 马克 思主义意识形态化 , 于盲 目地照抄外 国的模式 , 不在 于对 其他 国家 的 民 而在于依靠本 民族 的天才和创造力 , 于 在 不能用马克思 主义来诠 释 和论证 党 的一切 政策 , 而应 族主义傲慢 ,
点是在对马克 思主义 哲学和社 会 主义道 路 的反 思 , 对 出现 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真空时期 。
西方工业文 明的批判 , 全球性 问题 的探讨 等方 面提 对
19 年 8月 2 93 2日2 8日, 在莫斯科举行 了第 1 9次
出了一些深刻而富有新意 的思想 。随着苏 联的渐行渐 世界哲学大会 。大会主题是 “ 纪转变 中的文化 、 世 价值 远, 俄罗斯学者们 已经逐 渐改变 了对 马克思 主义 激情 和人类” 。这次大会 把“ 世纪 转变 中的文化 、 价值 和人

共产党应该把苏联解体作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教材

共产党应该把苏联解体作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教材

中国共产党应该把苏联解体作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教材!!!苏联解体的原因,在中国过去就大量的存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很的大改进和提高。

但是,其中的根本原因以及其中的外部原因仍然存在,这些原因仍然威胁着我们共产党的政权,构成共产党的隐形威胁,如果不能有清楚的认识,如果不能引起极大的关注,吸取其经验和教训,进行改革和改进,那么量变到质变,最终会无法挽回的!防唯杜渐吗!苏联解体这个教材,应作为马克思主义之一的实践经验教材,和马克思著作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应分开,马克思著作是理论教材,是未经过实践证明的教材,是理论上的推理,而苏联解体是实践教材,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实验和修正补充,二者缺一不可。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至今仍然在讨论,可见其内涵丰富之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实践和论证,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百科全书,其全面性、整体性、丰富性、珍贵性、难得性等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共产党应该把它当经一样念下去,千年万年永不丢弃,甚至应该写进党的党章里面,并作为评价党员干部是否够标准的最基本的考试教材!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就是从苏联失败的教训中吸取的,所以,使我国改革少走了许多弯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足以证明苏联解体这个经验教训的无穷价值!吸取苏联解体的经验使中国发展不知少走了多少年的弯路。

少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弯路都有可能。

况且,苏联解体其中很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和外部加压,进行包围孤立。

当今,他们又利用那一套来对付中国,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破坏颠覆行动,外部进行孤立包围,进行军备竞赛,进行经济和技术的封锁,进行武器的禁购,特别是美国和其为首的跟屁虫,狼狈为奸,蠢蠢欲动,张牙舞爪。

他们见到中国一天天强大起来了,使他们在世界上失去了许多利益,于是坐立不安,天天使坏心眼。

这也是帝国主义的本性—霸权、垄断,武力威胁,一切坏都使,美国不就是这样吗?不断的制造什么卫星杀手,航空母鸡,空天飞机,原子弹呀,中子弹呀导弹呀,一句话,都是他妈的蛋!搞的整个世界不得安宁。

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八页,共16页。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开展
普列汉诺夫生平简介:格奥尔吉·瓦连京 诺维奇·普列汉诺夫〔1856—1918〕是第二国 际著名的理论家和活动家。俄国第一个马克思 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的创立者。出身于俄国 唐伯夫省一个地主家庭。19世纪70年代参加民 粹主此义处运添加动标。题曾俩次被捕。1880年被迫侨居瑞 士,逐步承受了马克思主义,脱离民粹主义。
第六页,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开展
从19世纪末解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俄走过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征程。其开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七页,共16页。
层级关系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后到1905年俄国革命是时期,是
第九页,共16页。
普列汉诺夫1882年翻译俄文版共产主义宣言,1883年创立解放社〔与 查苏里奇〕,1889年出席巴黎第二国际代表大会并发表关于俄国工人运动 的演说,同年赴伦敦会见恩格斯。1900——1903年同列宁一起主编火星报 和曙光杂志。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反对列宁道路。后成为俄国孟 什维克的指导人。1883——1903年,普列汉诺夫写下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 义根本理论的代表著作。如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论一 元论历史观之开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等,这些著作全面阐述马 克思主义思想,为反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做出了 奉献。
第十一页,共16页。
第十二页,共16页。
普列汉诺夫研究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提醒了马
1
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对历史做出科学说明的唯一理论,他使 人们可能把人类历史当作有其自身规律的过程来理解。
普列汉诺夫对马 克思主义历史唯 物主义的论述
2

苏联解体的党建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的党建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对党建的启示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立国69年的苏联解体了。

关于其解体根本原因,有很多种解释。

比如说“和平演变说”,“经济没搞好说”,“民族矛盾说”等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的学说,似乎“经济没搞好说”更站得住脚。

但是更多的研究表明,苏联的经济虽在美苏争霸中渐显颓势,却不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综合各种学说可以发现,苏联共产党党建的失败在苏联解体这一事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钱穆所言“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在历史上相对于自由资本主义来说尚未得到合理的扬弃,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也不充分,这是制度层面。

在人事层面,苏联共产党在自身党建方面的严重失误,自毁“长城”的改革,也就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具体地说,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

(一)政治建设方面,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偏离了社会主义路线,抛弃了苏联共产党纲领。

政治建设是一个政党制定出在一定时期的正确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用这样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使之坚持前进的正确方向。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成为苏联民众思想混乱的舆论先导。

正是在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化”的煽动下,提出不留“历史空白点”,搞乱了苏联官方的意识形态,搞乱了民众的思想,致使苏联政府对舆论完全失去控制。

意识形态宣传的放开导致精神信仰的崩溃,在“西化”、自由化的冲击下党和人民的思想陷于混乱。

当局停止了对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的干扰,允许过去禁止的报纸公开销售,允许西方的一些机构搞各种民意测验,公开发表不同政见等。

西方国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渗透活动,大肆污蔑和丑化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向苏联人民灌输西方的“民主自由”,鼓动他们反对苏共。

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和争议

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和争议

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和争议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列宁主义的继承、运用和发展。

与列宁主义的遭遇相似,随着苏联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拓展,西方国家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反对和攻击也不断上升。

1991年苏联解体后,抹煞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和彻底否定苏联马克思主义的论调也尘嚣至上。

西方关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想和言论中,有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歪曲、攻击甚至谩骂,有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立场出发的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敌视和否定,有主要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左倾”立场出发的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也有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较为中肯的总结和反思。

对这些思想和言论必须采取阶级分析的方法予以鉴别。

与西方“列宁学”相联系,也存在着与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相似的所谓西方“苏联学”,后者主导着西方关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非议。

在探讨苏联马克思主义问题时,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受到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影响,在某些领域争论较多,这要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对苏联马克思主义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价。

一关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评价首先是西方“苏联学”者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或者说不承认苏联是社会主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些“左倾”思想家和学者,这些人的共同理论特征是既不认同苏联官方的意识形态,也不认同苏联社会结构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些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苏联的认识被总结为以下4种基本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苏联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认为苏联发生了非暴力的反革命,基于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的官僚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而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工业化则是在实现没有私人资本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原属于俄国布尔什维克“左翼反对派”的加·И.米雅斯尼科夫和所谓的“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弗里德里希·阿德勒。

第二种理论主要是由托洛茨基提出的,认为苏联是“蜕化的工人国家”。

反思与重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反思与重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过 的活力 。对 苏联 历史 的反思 、 俄罗斯 发展道 路 的探索 、 对 对 人类 未来 的关 切 ,成 为关 注 的焦点 。特 点是 在对 马 克思 主义哲学 和社 会主 义道路 的反 思 , 西方工 业 文明 的批判 , 对 对 全球性 问题 的探讨 等方 面提 出了一 些深 刻而 富有 新 意的
以全盘 西化 为 目标 的 改革 的失 败之 后 ,反共 和西 化 的热情
已经消 失 。人们 意 识 到全 盘西 化是行 不 通 的 ,但 回到 原苏
联也 已经完全没有可能。因此 ,在 9 年代后半期 ,俄罗 0
斯人 开 始探 索符 合 俄罗 斯 实际 的具有 俄 国特 色 的现代 化道
类” 。大 会 上 ,对 马 克思 主 义 的反 思 较 为 突 出 。在 苏 联 解 体 之前 马克思 主 义在 苏联 意识 形 态居 统治 地位 ,而 苏联 解
义和 当代 民族 问题 ; 马克 思 主义与 当代 社会 民主 党 。这 些 议题 把马克 思主 义与人类 社会 发展 紧密地 联系在 了一起 。
而是在于依靠本民族的天才和创造 力,在于深刻掌握全世 界文明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 2 j
这 种 社会 思 潮 的转 折 构成 了 9 0年代 后 半期 哲 学界 反 思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的总 体背 景 。随着对 马克 思 主义 的历 史 反思 ,并结 合俄 罗斯 和 苏联社 会发 展 的经验 教训 ,客 观地 对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进行 再认识 ,使 这一 时期 的理 论水 平有 了 明显 的提 高 。因此 , 0 9 年代 后半期 的俄 罗斯哲 学界 已经 能够 更 为客观 地体 现对 马克 思主义 哲学 的理 解 了。俄 罗斯 著 名 马克 思 主义哲 学 家 梅茹 耶 夫 这样 讲 到 : 如果 对 于我 “ 们 而言这 都是 因为 运用 了 国外 的理 论 ,那我 们还 准备 这样

苏联解体原因简单概括

苏联解体原因简单概括

苏联解体原因简单概括简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解体原因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直接原因: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得解决导致了苏联解体。

拓展:第一,苏共脱离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原因。

斯大林的残暴专制,赫鲁晓夫的全盘否定,勃烈日涅夫的腐败,戈尔巴乔夫的总统制和新思维等,无不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戈氏新思维,完全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直接把苏联送上了解体的道路。

第二,搞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是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苏共乐于和北约搞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畸形发展,最终影响和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引发国内各种矛盾和社会混乱,被叶利钦等人利用和煽动,是苏联最终解体的主要原因。

第三,戈氏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总统制从组织上削弱了苏共对国家和军队的领导,破坏了苏共的组织路线,让极端分子叶利钦摇身一变成了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总统,为叶利钦蛊惑民众和反对苏共提供了权利和方便。

同时新思维破坏了苏共的思想路线,搞乱了苏共的思想,给苏联民众提供了反对苏共腐败的机会,成为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

第四,叶利钦倒戈和叛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作为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总统,叶利钦的叛变和倒戈对苏联的解体是致命,在叶利钦煽动和带领下,苏联几个主要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而彻底抛弃了苏联和戈尔巴乔夫。

第五,西方的忽悠和插手是苏联解体不可忽视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美国及其西方通过叶利钦闹政变,起到了里应外合的作用,最终达到了他们解体超级对手苏联的目的。

苏联解体,主要是苏共内部出了问题,政治腐败、个人崇拜、经济困境、政改失败、民怨四起,让叶利钦和西方国家有机可乘,把苏联送上了被解体的道路,教训非常深刻!。

苏联解体原因

苏联解体原因

苏联解体原因经济原因经济矛盾加剧了民族矛盾;经济上与西方国家差距扩大,削弱了凝聚力;人民得不到真正的经济实惠,滋长了信仰危机;经济体制僵化使经济发展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进而导致了崩溃。

政治思想原因把科学的、生气勃勃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变成了封闭的、僵死的、脱离实际的、同人民群众格格不入的教条主义,造成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畸形发展,从而导致了危机和解体,也从根本上丢掉了马克思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

民族原因苏联长期以来执行了大俄罗斯主义民族路线,引起了非俄罗斯民族的普遍不满。

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民主化又为民族主义泛滥提供了契机,最终使统一的苏联分裂。

军备竞赛的原因国家巨大的物质财富、科技、人力和智力资源,不是用来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而是用于生产军事技术装备。

同时多次对外侵略,并支持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终于国力不支。

西方和平演变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是杜勒斯预言的显现。

苏共自身的原因党改变了性质,党的领导制度不健全,党的组织失去了作用,党严重脱离了人民,最终被人民所唾弃。

戈尔巴乔夫的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改革的方向逐渐发生变化,直至形成了一条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改革路线,从而全面引发了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关系和意识形态危机,最终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

国家体制的原因现代科技革命与计划体制的错位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难以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国家结构的原因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联邦制的最大特点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独立与依存、竞争与合作。

而恰恰就是这点,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政治经济的高度集中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处。

宗教的原因把宗教看成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在实践中看不到消灭宗教的长期性、艰巨性,急于用行政手段来铲除群众心灵深处的宗教信仰,对一切宗教组织及其神职人员采取无情打击和坚决镇压、消灭的政策,给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各民族的团结埋下祸根。

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

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

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末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原因复杂多样,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多个方面。

要探讨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需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理论、法律进行深入分析。

从理论依据的角度来看,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然而,苏联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期强调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忽视了民生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失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推动国家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违背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苏联在政治体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制容易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官僚主义滋生、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和民主参与机制,使得决策过程不够科学,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公信力。

在意识形态方面,苏联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宣传出现了偏差。

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创新和发展,无法应对新的社会现实和问题。

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侵蚀也对苏联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冲击,导致部分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动摇。

从法律依据的角度来看,苏联宪法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央政府对各加盟共和国的控制过强,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加盟共和国的合法权益。

这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为加盟共和国寻求独立提供了法律上的借口。

苏联解体前,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松散,经济互助和合作机制遭到破坏。

这使得一些加盟共和国认为独立后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经济,摆脱苏联体制下的经济困境。

在民族政策方面,苏联虽然在法律上强调各民族平等,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现象,导致民族矛盾积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要事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要事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要事件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党的基本理论,对于全党全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重要事件的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按照时序的方式,回顾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事件。

第一事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撰写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

在这个文献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明确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历史使命。

它被誉为工人运动的纲领,对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崭露头角。

第二事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形成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在列宁的领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使其适应了新的历史条件。

第三事件:苏联的建立苏联的建立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的重要事件。

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

苏联的建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和全球性发展。

第四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中国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由陈独秀等领导人于1921年在上海秘密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正式开始,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五事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解体原因之唯物史观视角的思考

苏联解体原因之唯物史观视角的思考

学报OU RN L OF T NGDUMUN I I L RTY OLL G OF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有着70多年历史、经历过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取得过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文化进步等辉煌成就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竟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发展时期土崩瓦解,其中的教训是深刻而惨痛的。

毋庸置疑,苏联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社会遭受重大挫折。

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这并不能说明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共在苏联这块土地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一、苏联后期,僵化的“公有制”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时就应该及时地领导人民群众,改变这种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苏联建国初期,在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国情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也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取得了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巨大成就。

但是,苏联后期,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苏联当时的情况就是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各个共和国失去经济决策权。

资源归属、企业隶属、产品物资和财政收支高度集中于中央,造成许多共和国经济“殖民地化”,共和国既无权也无力综合发展地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地方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另外,苏联后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竞争,阉割了体制的效率机制,形成数量型经济和耗费型经济,由此产生的致命性弊端就是导致经济发展粗放经营,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

典型的例子就是偏重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并把它们作为与资本主义竞赛的指标,忽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的发展,使它的经济结构却因军事工业一家独大而进一步畸形,沉重的军事负担造成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短缺性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西方文明的产物。

然而,它却在20世纪的东方引发了一场伟大的变革。

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1949年中国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率先在东方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作为一种制度和世界体系的东方社会主义,引领了整个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潮流。

然而,对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百年来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巨大的争论和分歧,缺乏相互的沟通和理解。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它们之间分歧的线索,分析它们争论的理论焦点和主要根源,并基于此探讨21世纪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反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对话与互动的可能性,以寻求世界社会主义在新世纪走出低谷、蓬勃发展的前景。

一、20世纪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分歧和发展格局自20世纪始,马克思主义在东西方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在西方,由于伯恩施坦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社会民主主义在世纪初开始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轨道,通过改良主义制度化于资本主义。

而西方国家的共产党除了两次大战时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较为广泛的影响之外,在战后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其影响已日渐式微。

尤其是90年代以后,共产党在西方主要大国已成为非主流政党。

但是,191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卢卡奇、葛兰西等人对西方革命道路的思考,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本文中加引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一个狭义的学派,而不是指西方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下文同。

--作者注。

)的崛起。

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二战后盛行一时、并在1968年“五月风暴”中达到巅峰之后,现已风光不再。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新社会运动”相关的、在“后现代主义”旗下的各种“新马克思主义”,目前在西方思想界有一席之地。

但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西方的这些变种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去甚远。

概言之,在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中取得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也基本没有出现导致根本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规模群众性阶级斗争。

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和对我们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和对我们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和对我们的启示关于苏联解体的教训,其实我个人也是有些看法的。

在我看来,苏联的突然解体固然原因很多,但是本质上是其本身运行模型的崩溃,只不过这个崩溃来的出人意料的早。

苏联的形成始于1917年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为之做出了进一步发展,也就是我们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是世界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以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自打他一诞生,就受到来自四面八方打击和排挤,为什么呢?让我们把目光稍微放远一点,看看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行的呢?现在我们言必称欧美,民主,自由,现代科技,实质上呢?欧是欧,美是美,模式不同,但是却在一个模型下运转。

这个模型就是上帝。

我们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欧美系的运行模型事实依存于基督教,自从资产阶级的大炮轰开“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建贵族城堡,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资本积累,发展现代科技等等,宗教不再是社会的主体,君权神授的国王们和血脉相传的贵族们抵挡不住工业化的金币,教皇再想发动十字军基本就没戏了,如果说以前好歹弄了个“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现在就是一切归金币。

但是大家依然有一个共同的认同标志,那就是上帝。

无论是以法国为代表的绞死国王派,以英国为代表的贵族妥协,国王做吉祥物派,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财团民主幕后牵线,总统前台皮影派。

上帝,作为精神寄托依然起到总协调的作用。

而在这一系列的运行模型中,作为主体的资产阶级,由于资本的嗜血性,进行资本积累的时候不是“羊吃人”式的对内剥削,就是“日不落”式的殖民掠夺,期间也有美国那种殖民地逆袭成功的代表,然而对于原住民的印第安人,美国的白人移民也是一边感恩上帝,一边血腥屠杀。

资产阶级政权的手段就是掠夺,掠夺,再掠夺,用各种手段掠夺。

如果就这样下去,也许一个科幻小说描绘的就是终极结局(在绝对的资本主义规则下,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的劳动不再是必须的。

垄断,垄断,再垄断,最后所有的生产资料,财富,甚至空气,土地,水,都属于一个人,他与别人平等但实际掌握一切,别人有自由,但是你不能踏上属于他的土地,不能呼吸属于他的空气,也不能通过出卖劳动力来换取,简而言之就是多余的,该死)上帝的作用就是让金币的吃相稍微好看一些,不至于把自己也吃了,因为你再大大不过上帝,至少在自己内部的这部分,最嗜血的那些行为也要在上帝的旗帜下,某些潜规则还是要遵守的。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苏联的解体有国内与国外的原因、党内党外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经济的原因、政治思想文化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各个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从苏联领导集团和特权阶层看苏联解体的原因苏共领导集团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以列宁为核心,这个时期领导集团的成员们都具有强烈的共产主义信仰。

第二个时期以斯大林为核心,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崇尚个人主义,消弱以及否定了领导集团的作用,但是他为共产主义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而第三个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淡薄的赫鲁晓夫为核心,他在告诫人们不要冒进的同时自己又将冒进思想推向极端,脱离当时苏联国情的将20年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目标。

他极端的否定了斯大林对于苏联巨大的贡献,在反对斯大林个人崇尚的同时又自己又在大搞个人崇尚。

他的盲目开垦土地、工业改组以及将强行分割党组织为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削弱了党对人民的领导。

这些极端的措施已经逐步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苏联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可以说这个时期已经为苏共垮台、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了祸根。

第四个时期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他结束了赫鲁晓夫时期那种莽撞、轻率的改革尝试所带来的混乱局面,纠正了苏共领导集团以一个人的思想为主的作风,推行了新经济体制改革,他是较有争议的一位领导人,有人说他缺乏理论知识,因循守旧。

满足现状,但是也有人认为恰是他的行事稳重使他领导的时期社会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经济也达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正是在这一时期的后期,领导人在思想和行动上更为保守和僵化,他们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贪图享乐,阿谀奉承的风气滋长。

特权阶层逐步形成,他遵循的“干部队伍的稳定是成功的保障”。

最终发展到特殊干部的职务终身制。

正是在他干部政策的指导下苏共领导层的组成人员几乎长期原封不变,连任率大幅增加。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终身任职的老化的干部队伍,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领导层缺乏活力,并形成了特权阶层的核心力量。

正是这种领导干部终身制,是特权阶层队伍不断扩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思想,是社会不断前进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在不断發展。

其整个发展脉络可归纳为高潮和低潮两个阶段,呈现的特点是在实践中体现了多样性和具体化。

对其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进行研究,将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未来的发展。

标签: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历史走向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1.高潮阶段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潮阶段共经历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至巴黎公社成立这个时间段,即1848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马克思主义最初从思想理论转变成了欧洲工人运动的直接实践。

尤其是在《资本论》出版以后,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一次高潮发展,工人运动都将马克思作为领袖,马克思主义也成为他们开展运动的重要指导。

第二次是在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直到中国也进入社会主义,即1917年以后的四十多年。

这一阶段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十月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制度。

并且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到1957年,莫斯科召开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会议,将世界划分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重要阵营,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高潮阶段。

第三次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依的,改革开放不仅对中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全世界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对比参照的意义,因为中国始终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融合的创新成果,并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2.低潮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到两次低潮发展阶段:第一次是巴黎公社出现失败到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即1871年之后的三十多年。

由于巴黎公社失败,无产阶级革命也被迫中断。

同时,欧洲产业革命出现重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捍卫者出现了一定的机会主义立场,很多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再也不是笃信不疑,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低谷。

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作为一个只有73年历史的国家,是历史中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次短暂并且失败的实践。

苏联在建立和统治的过程中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但实际上歪曲和异化了其思想,违反了人道和民主的执政理念,从建立初就使用独裁、专制无情地对待国内民众和其他民族,用高压和暴力吞并蚕食其他主权国家,在这样专权残暴的统治下,苏联的灭亡是迟早的事。

而1991年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原因纷繁错杂,有来自国外的华沙势力的影响,还有来自本国的沙皇俄国历史遗留问题,但其剧变和解体的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苏联共产党内部,首先是在它的领导层,在它执行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党的作风。

苏联共产党在苏维埃联盟国家的社会生活中的领导作用,是历史形成的必然选择,是苏联宪法明文确定了的。

苏共是一个有90多年历史的老党,在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个弥足珍贵的巨大宝库。

遗憾的是,那些“不肖子孙”没有能正确地科学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把它们运用于继续前进中新的实践,反倒逐步走上了一条蜕变、丧权、亡党亡国之路。

1938年,联共(布)中央审定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结束语”,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40年走过的历史途程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六条。

1959年,由鲍?尼?波诺马辽夫主编的新的《苏联共产党历史》的“结束语”,将苏共的基本经验的概括扩展为十一条。

这两个“结束语”比较全面地、科学地揭示了苏联共产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苏共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理应为苏共的后人继承发扬,也值得世界各国共产党人研究、学习和借鉴。

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必须建立一个新型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政党,工人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解决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

第二,共产党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一切活动,善于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对待理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发扬党内民主与纪律不可分,要保持党的高度组织性,要实行集体领导原则,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摘要: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早已成为历史。

今天,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分析苏东巨变的原因与我们应汲取的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作为“后车之鉴”,我们必须历史地批判苏东剧变:它并不是社会历史地正常发展,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也标志着苏式社会主义的失败。

同时,我们也要从苏东巨变中获得必要的教训和启示,以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所帮助和启示。

关键字:苏东剧变原因启示对于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国内外的学者已有多种解说,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从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和民族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揭示。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单个因素和角度进行分析,或把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归结为某个人或某时的行为,则不足于揭示其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很难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

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这里将先从体制模式方面,从经济、政治体制及外部影响等方面来简要解释剧变的原因,然后再对它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一.关于苏东剧变的原因1、潜在于经济和经济体制中的危机因素1989~1990年原苏东国家的社会剧变,渊源于这些国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全面危机。

其中,经济危机是社会政治全面危机的导火线,是各种社会矛盾积累和深化的结果。

长期以来,原苏东国家潜在于经济和经济体制中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经济发展危机:原苏东国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依靠高投入和高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这种只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虽然短期内依靠增加投入和高积累的方式,推动了初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它是不可持续的。

当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资源投入的限制时,这种旧的经济发展动力已经耗尽,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难以出现,因此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便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

苏联解体引发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教训

苏联解体引发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教训

苏联解体引发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教训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很大程度上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较量中败下阵来的结果。

具体来说,也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失败。

这对我国这个具有67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国家来说,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分析其原因,有两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

教训之一:全盘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去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

正如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4周年时深刻指出的,“这第一次胜利还不是最终的胜利”,但“重要的是,坚冰已结打破,航路已结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然而,在斯大林之后,苏共领导人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等,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脱离实践和脱离群众的问题,这种缺乏与时俱进地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果,致使苏共最终背离甚至全盘否定和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苏联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改变苏联主流意识形态僵化的现状,戈尔巴乔夫先是打着填补“历史真空”的幌子不仅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斯大林,而且全盘否定了苏共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并以改革为由开始推行“新思维”,提出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用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指导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最后断送和颠覆了社会主义苏联。

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就曾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苏共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他说:“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形总是同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或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弃一起开始的。

这两种情况都是苏联现实社会主义所特有的。

如果说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教条主义盛行的话,那么在其最后年代,则是苏共领导开始疏远马克思主义,并用各种各样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偷换马克思主义。

”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之时,苏联积垢成疾,百弊丛生,改革势在必行,但由于他执行了所谓“新思维”的错误改革路线,并推行“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意识形态方针政策,不仅没有带领苏联人民走出之前的各种困境,反而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教条主义走向自由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致苏共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空前混乱与迷茫,破坏了苏联74年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最终葬送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事业。

从苏联解体来看马克思主义

从苏联解体来看马克思主义

从苏联解体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摘要:苏联解体的事实证明在意识形态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思想僵化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垮台,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应当背叛马克思主义,否则只能引来自身的灭亡。

关键词: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适合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

以此为导火线,在这个本该洋溢着圣诞节幸福气氛的日子里,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苏联政权解体了。

苏共领导当时也想力挽狂澜,但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苏共未能得到苏联人民及1500多万党员的支持,连军队也拒绝执行命令。

后来,党组织被查封,财产被没收,却没有任何工人、机关工作人员、苏共党员自动集合起来保卫过去的区委、市委、州委,甚至连游行抗议活动都没有。

一夜之间的国家倾覆是多么地触目惊心!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有多大责任很难给出定论,但可以肯定,苏联解体的隐患早就埋下了。

很多人在分析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时,首先,一般都将此归结为“斯大林体制”或称苏联模式,这一模式的僵化、衰败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和多民族联盟国家的解体。

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向我们展示,斯大林体制或苏联模式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问题的更深层次。

可以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道主义化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

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观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从实践开始,实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缚,哪怕是曾经认为是正确的,后来被证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时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们的目标不变,采取何种形式都不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重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左翼(布尔什维克)联合其它左翼政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并获得成功,史称十月革命。

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随后通过种种方式成为了一个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超级大国。

只可惜命运不济,仅半个多世纪,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便宣告解体。

然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来说社会主义将是全人类最终极的发展方向,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际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自然成为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但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度建设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自然成为事业顺逆、成败的关键因素。

我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对建设社会主义过于理想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想主义,有的来自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方面的因素,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未来的科学预测给后人留下的各种想象空间,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存在的一系列要由社会主义实践家们充实、发展、甚至修改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来源于苏联领导人对共产主义未来以及实现这一崇高理想所要具备的条件的过于简单的认识。

苏共及其领导人一直存在一种倾向,即过高估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希望尽快的建成社会主义。

在我国也曾提出并实施过类似“赶美超英”和“大跃进”之类的政治生产活动。

从而往往低估社会主义事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早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布尔什维克和革命群众中间便普遍存在着一种理想、乐观情绪,希望迅速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民主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列宁在1920年说过:“现在已经五十多岁左右的这一代人,是不能希望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了,那时候他们都死了。

至于现在十五岁的这一代人,就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也要亲身建设这个社会”。

一(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专制主义导致社会矛盾激增
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凡事都得经联盟中央审批,甚至修建一所普通学校也必须得到联盟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

地方上要想自主办成一件事非常困难,有些事情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可经过层层上报、层层审批,等到中央批准下来后,早就“黄花菜都凉了”。

甚至“每一块砖头,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二(《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俄文版,第422—423页)。

专制还极大的滋长了官僚主义的盛行,使苏共逐渐失去了民心。

领导人的更替也体现了苏共的专制:列宁打下江山后,始终把持着国家大权。

1922年4月3日,列宁在健康状况严重恶化时才勉强将俄共中央总书记一职让与他的指定接班人斯大林。

但此时两人并未完成政权更替,列宁在1923年7月仍被选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列宁自1922年初到1924年1月逝世期间一直处于瘫痪和半昏迷状态,根本无法正常履行国家的领导职位。

政治野心家们在此种情况下在列宁面前恶意攻击斯大林。

受其影响,1923年1月4日,列宁口授《给代表大会的信》,要求召开俄共代表大会撤消斯大林的总书记。

信中写道:“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
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

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

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这个人在各方面同斯大林一样,只是有一点强过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顺,更和蔼,更关心同志,少任性等等”三(《列宁全集》第36卷,第618页)。

经济发展的畸形和停滞
从经济方面看,由于苏联的诞生环境和历史原因导致的其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军事工业当中,而苏联的农业长期以来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出现倒退。

在国民经济中关乎人民生活水平的农业和轻工业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再加上85年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挫、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和亚美尼亚大地震的影响使苏联原本不宽裕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导致大量民众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加剧了底层民众的不满情绪,为苏联最后的解体埋下了又一伏笔。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面对着一个和西方国家思想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超级大国,西方国家在苏联诞生伊始便开始想方设法的将其扼杀。

随着苏联逐渐的发展强大(主要是军事上的强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军事上与苏联对峙的同时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对苏联的渗透。

在思想和文化领域上的渗透尤其致命。

其通过各种方法使越来越多的苏联的民众认可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其思想价值观念否定自己的政府及其施政方针,为其和平演变政策铺路添瓦。

最终导致了苏联这个巨人悄无声息的就消失在了1991年12月25日。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专制的统治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于倒退,再加上外部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使苏联这个最大社会主义国家走向了覆亡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