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观察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小卒中”,指的是由于脑动脉暂时性血流不足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时间通常在几分钟至一小时之间。
TIA病情一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极大地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近年来,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备受关注,本文就此进行疗效观察和分析。
一、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ADP受体磷酸化来阻止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而拜阿司匹林则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阻断前列素的合成,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过程中,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统计数据显示,该联合用药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并且能够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
而且,这种联合用药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脑卒中造成的残疾率。
在临床实践中,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已经成为一线的治疗方案。
最近,我们在临床上进行了一项关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我们选取了100名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1. 症状改善明显: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例如头晕、视觉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都明显减少,甚至部分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
2. 再发风险降低: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大大降低,观察期内没有发现有患者出现症状再次发作的情况。
3. 良好的耐受性: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在观察期内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大部分患者可以顺利完成治疗。
四、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我们还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了观察,主要包括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水平和超声检查结果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是一种短暂性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短期神经功能缺失,通常持续不到24小时。
虽然TIAs的症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但它们往往是中风的前兆,需要引起重视和及时治疗。
近年来,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进展的重要成果和新趋势。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直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手段之一。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近年来,一些新的抗血小板药物如布洛芬等也被证实对于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中风具有显著的效果。
除了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也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中风风险,特别是对于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来说,降脂药物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
除了以上药物治疗,最近一些临床试验还发现,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对于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中风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
这些新的药物治疗手段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二、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对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供应,降低再发中风的风险。
对于一些心脏病引起的血栓形成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瓣膜手术和心脏封堵术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介入性手术治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手术选择,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至关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康复和心理治疗等多个方面,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它是由于脑血管短暂性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TIA是一种紧急情况,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可预期性的与中风发病风险相关,所以对TIA的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TIA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也日益丰富和完善,使得患者可以更好地预防TIA后中风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急性期处理TIA是由于脑血管短暂性供血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常在1小时内消退,发作患者很少有晕厥等意识障碍。
对TIA的急性期处理十分关键,一方面是因为TIA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快速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后续中风的风险。
在TIA急性期处理中,首要任务是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尽快评估病情和进行相应的治疗。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指南都建议对TIA的急性期处理采用“ABCD2”评分系统。
该系统通过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患者的中风危险性。
在具体操作中,A代表年龄(≥60岁),B代表血压(≥140/90mmHg),C代表临床症状(单侧行症,≥2点,言语受损,≥1点),D代表短暂性症状(≥60分钟,≥2点,15-59分钟,≥1点),D代表糖尿病(≥1点),如果总分≥4分,那么患者的中风风险就很高,需要立即进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ABCD2”评分系统,对于TIA的急性期处理,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医疗干预措施,比如抗凝治疗和抗栓治疗。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考虑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者抗凝治疗,如华法林等。
而对于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TIA,一些新型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也可以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二、病因治疗TIA的发生和病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TIA时,也必须对病因进行全面的治疗。
常见的病因包括颈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疾病、房颤等。
对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TIA,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ndarterectomy)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stenting)。
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㊀陈恩炎ꎬ曾伟胜ꎬ彭晓容ꎬ等.流感病毒性肺炎22例CT影像分析[J].内科ꎬ2014ꎬ9(3):312 ̄313ꎬ257.[8]㊀李伟ꎬ王越.病毒性肺炎胸部CT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ꎬ2014ꎬ14(12):105 ̄105ꎬ107.[9]㊀邓莹莹ꎬ黄华ꎬ袁静ꎬ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临床影像学诊断及疗效评价[D].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ꎬ2017ꎬ2(1):46 ̄49.[10]㊀张承云.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的诊治[J].中外医学研究ꎬ2015ꎬ33(10):123 ̄124ꎬ125.(收稿日期:2019 ̄04 ̄30)(本文编辑:王小龙)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王春㊀赵冬梅㊀谢静㊀刘东亮ʌ摘要ɔ㊀目的㊀评估了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ꎮ方法㊀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ꎬ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37例)和尼莫地平组(38例)两组ꎮ阿司匹林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ꎬ尼莫地平组使用尼莫地平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ꎮ7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㊁凝血酶原时间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㊁纤维蛋白原㊁血小板数目和各组不良反应情况ꎮ结果㊀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91.89%ꎬ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4.74%(P>0.05)ꎮ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对APTT和FIB的影响较小(P<0.05)ꎮ阿司匹林组总不良反应率为8.1%ꎬ尼莫地平组总主要不良反应率为2.6%ꎮ结论㊀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TIA有效ꎬ且对患者凝血指标影响较小ꎬ安全较好ꎮʌ关键词ɔ㊀短暂性脑缺血ꎻ㊀氢氯吡格雷ꎻ㊀尼莫地平ꎻ㊀临床评价[中图分类号]R743.31㊀[文献标识码]A㊀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9.21.026㊀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ꎬTIA)尽管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ꎬ但却是未来缺血性事件的高危因素[1]ꎬ尤其是TIA症状出现后的几天和几周内ꎮ首次缺血性卒中或TIA后再发缺血性卒中的平均年风险为3%~4%[2]ꎮTIA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3]的阿司匹林㊁氯比格雷等ꎬ改善脑微循环的尼莫地平㊁桂利嗪等ꎬ扩张血管[4]的曲克芦丁等ꎮ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质疑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作用[5]ꎬ此外阿司匹林自身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运用ꎬ因此寻找TIA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ꎮ本研究评估了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ꎮ现报道如下ꎮ一㊁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ꎬ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37例)和尼莫地平组(38例)两组ꎮ阿司匹林组中男27例ꎬ女10例ꎬ平均年龄(63.57ʃ7.26)岁ꎬ有高血压史者14例ꎬ肥胖史者8例ꎻ尼莫地平组中男25例ꎬ女13例ꎬ平均年龄(62.98ʃ8.12)岁ꎬ有高血压史者12例ꎬ肥胖史者5例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ꎮ纳入标准:(1)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6]中TIA的诊断标准ꎻ(2)男女不限ꎬ签署知情同意患者ꎮ排除标准:(1)排除脑梗死㊁脑出血㊁㊀㊀基金项目:蚌埠医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BYKF1849)㊀㊀作者单位:23300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㊀㊀通信作者:刘东亮ꎬEmail:xiaolu0851@163.com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者ꎻ(2)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无法进行试验者ꎻ(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ꎮ本研究经本研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ꎮ2.治疗方法:阿司匹林组治疗方法为:阿司匹林(拜尔ꎬ100mgꎬH20160685)ꎬ首剂300mgqdꎬ之后100mgqdꎬ同时使用氢氯吡格雷(泰嘉ꎬ75mgꎬH20056410)75mgqdꎻ尼莫地平组治疗方法为:尼莫地平(拜尔ꎬ30mgꎬH20130606)60mgbidꎬ同时使用氢氯吡格雷75mgqdꎮ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治疗7天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ꎮ显效:治疗后发作(短暂神经功能障碍)在3天内控制ꎬ且持续1月以上无复作ꎻ有效:发作在3~7天内控制ꎬ发作频率㊁持续时间较前减少50%~80%ꎬ且1月后无加重ꎻ无效:治疗7天内未控制病情ꎻ恶化:进展为脑梗死ꎮ(2)主要凝血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㊁纤维蛋白原(FIB)㊁血小板数目(PLT)的差异ꎮ(3)不良反应:统计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症状分布及其差异ꎮ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ꎮ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ꎬ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ꎬ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ꎮ所有计数资料均以率表示ꎬRˑC表使用χ2检验判断组间差异是否有显著性ꎬ其中结局指标为等级资料者采用秩和检验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二㊁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91.89%ꎬ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4.74%ꎬ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1ꎮ2.两组凝血指标变化:阿司匹林组患者较治疗前PT和APTT显著延长(P<0.05)ꎬFIB和PLT显著降低(P<0.05)ꎮ尼莫地平组治疗后PT和APTT显著延长(P<0.05)ꎬ但FIB和PL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对APTT和FIB的影响较小ꎬ与治疗后阿司匹林组APTT和FIB相比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2ꎮ3.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比较:阿司匹林组观察到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上腹部不适2例(5.4%)㊁恶心1例(2.7%)等ꎬ尼莫地平组观察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1例(2.6%)ꎮ见表3ꎮ表1㊀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恶化阿司匹林组(n=37)13(35.14)21(56.76)3(8.11)0(0)尼莫地平组(n=38)㊀12(31.58)24(63.58)2(5.26)0(0)表2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凝血指标比较( xʃs)组别PT(s)APTT(s)FIB(g/L)PLT(ˑ109/L)阿司匹林组(n=37)㊀治疗前12.52ʃ2.1426.75ʃ4.333.88ʃ0.84213ʃ33㊀治疗后14.31ʃ4.01#56.24ʃ5.22#2.14ʃ0.84#177ʃ24#尼莫地平组(n=38)㊀㊀治疗前12.48ʃ3.2126.53ʃ3.643.79ʃ0.76221ʃ29㊀治疗后14.94ʃ3.71#27.43ʃ5.71∗3.58ʃ0.85∗194ʃ23#㊀㊀注:与阿司匹林组相比ꎬ∗P<0.05ꎻ与治疗前比ꎬ#P<0.05表3㊀两组患者各主要不良反应比较n(%)组别上腹部不适∗恶心头晕过敏反应阿司匹林组(n=37)2(5.4)1(2.7)0(0)0(0)尼莫地平组(n=38)㊀0(0)0(0)1(2.6)0(0)㊀㊀注: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㊀㊀讨论㊀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ꎬ引起局灶性脑缺血ꎬ导致突发的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ꎮ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偏瘫㊁失语㊁一过性眩晕㊁眼震㊁行走不稳等[7]ꎮ尽管TIA后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ꎬ但却是未来缺血性事件的高危因素ꎮTIA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ꎬ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㊁氯比格雷㊁尼莫地平㊁桂利嗪等ꎮ近年来由于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作用受到质疑[8]ꎬ寻找TIA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ꎮ尼莫地平具有提供改善脑供血㊁保护神经元双重作用ꎬ一方面可以作用于颅内血管平滑肌ꎬ扩张脑血管ꎬ可以改善脑组织血供[9]ꎬ此外还可以阻断钙通道ꎬ防治钙超载ꎬ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10]ꎮ因此均被广泛运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中ꎬ对于患者的神经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ꎮ本研究旨在评估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ꎮ本研究结果显示ꎬ阿司匹林组与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相比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阿司匹林组对患者PT㊁APTT㊁FIB㊁PLT均有显著影响ꎬ而尼莫地平仅对患者后PT和APTT影响显著ꎬ但FIB和PLT无明显影响ꎮ此外阿司匹林组总不良反应率为8.1%ꎬ主要包括上腹部不是和恶心等消化道症状ꎬ而尼莫地平组总主要不良反应率仅为2.6%ꎮ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ꎬ可使血小板的环氧化酶乙酞化ꎬ从而抑制了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ꎬTXA的生成也减少ꎮ另外ꎬ它还可使血小板膜蛋白乙酞化ꎬ并抑制血小板膜酶ꎬ这也有助于抑制血小板功能ꎮ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环氧化酶(COX)抑制作用持久ꎬ可持续整个血小板的寿命周期ꎬ约7~10天ꎮ此外ꎬ氢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ꎬ能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ꎬ随后抑制激活ADP与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ꎬ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ꎮ也可抑制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ꎬ不影响磷酸二酯酶的活性ꎮ通过不可逆地改变血小板ADP受体ꎬ使血小板的寿命受到影响[11 ̄12]ꎮ因此ꎬ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对凝血功能的作用要比尼莫地平联合氢氯吡格雷更为明显ꎮ尼莫地平属双氢毗吮类钙拮抗剂ꎬ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脑血管及神经细胞ꎬ能阻止脑梗死区细胞外Ca2+内流ꎬ缩小脑梗死区域ꎬ且能够降低红血球脆性ꎬ血浆粘稠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13]ꎮ因此ꎬ在作用于血小板的同时ꎬ尚能直接作用于脑组织和神经细胞ꎬ保证了其治疗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ꎮ此外ꎬ相对于相对于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14]ꎬ其副作用更小ꎬ因此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15]ꎬ治疗过程中尼莫地平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要显著少于阿司匹林ꎮ综上所述ꎬ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TIA有效ꎬ且对患者凝血指标影响较小ꎬ安全较好ꎮ因此对于存在胃肠道不适的患者可以考虑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联合治疗ꎬ在保证有效性的同时ꎬ保证用药安全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李海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ꎬ2018ꎬ16(5):179 ̄181.[2]㊀鲍欢ꎬ杨玉梅ꎬ郝俊杰ꎬ等.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第一部分)[J].中国卒中杂志ꎬ2014ꎬ9(8):679 ̄685. [3]㊀吴艳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包头医学院学报ꎬ2018ꎬ34(11):61 ̄62. [4]㊀高煜ꎬ王世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急诊评价[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ꎬ2007ꎬ15(11):865 ̄869.[5]㊀GazianoJMꎬBrotonsCꎬCoppolecchiaRꎬetal.Useofaspirintoreduceriskofinitialvasculareventsinpatientsatmoderateriskofcardiovasculardisease(ARRIVE):arandomisedꎬdouble-blindꎬplacebo-controlledtrial[J].Lancetꎬ2018ꎬ392(10152):1036 ̄1046. [6]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ꎬ2014ꎬ22(10):33. [7]㊀辛风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药防治概述[J].中医临床研究ꎬ2018ꎬ10(33):49 ̄51.[8]㊀BowmanLꎬMafhamMꎬStevensWꎬetal.ASCEND:AStudyofCardiovascularEventsiNDiabetes:Characteristicsofarandomizedtrialofaspirinandofomega-3fattyacidsupplementationin15ꎬ480peoplewithdiabetes[J].AmHeartJꎬ2018ꎬ198:135 ̄144. [9]㊀赵涛.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ꎬ2012ꎬ37(5):575+578.[10]㊀曹晓萍.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实践[J].中国实用医药ꎬ2012ꎬ7(12):163 ̄164.[11]㊀王怀玲.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ꎬ2019ꎬ(16):60 ̄62.[12]㊀宋君ꎬ朴哲ꎬ王利平.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卒中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ꎬ2018ꎬ15(12):666 ̄672.[13]㊀李孟ꎬ张晓华.尼莫地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ꎬ2013ꎬ8(19):201 ̄202.[14]㊀徐涛ꎬ陈小菲.阿司匹林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ꎬ2019ꎬ31(5):136 ̄137.[15]㊀李慧.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比较[J].北方药学ꎬ2019ꎬ16(3):181 ̄182.(收稿日期:2019 ̄09 ̄04)(本文编辑:郭俊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治研究进展
动 物实验表 明 , 组织缺 血发作 3 时 , 脑 小 虽经 再灌 注 或神经 保 护治疗 , 局部 缺血 损 伤仍 是 不 可逆 的。观 察大 脑 中动脉 阻塞 3 分 钟 、 分 钟和 25小时 后再灌 注前后不 同时间段 0 6 0 . 内M R弥散加 权成像 (i s n e h diai , WI变 化 。 d ui w i t g gD ) f o ge m n
1 TA定 义 的演 变 和 现 代 诊 断 新 观 点 I
TA作为神经 内科急症 , I 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起源
于 2 世 纪 5 6 代 , 5 年 由美 国科 学 家 F hr 0 0~ 0年 1 1 9 i e 首先 s 提 出命名 。16 年第 四届普 林斯顿 会议将 TA正式定义 为 95 I “ 突然 出现的局灶性 或全脑 神经 功能 障碍 , 续 时 间不超 过 持
评 估 以及 治疗这 几方面果临床症状持续存 h 在, 并有与梗死相符的特征性影像学异常, 则诊断为卒 中。
20 年 Kd e 等 提 出 了“ 性 缺血 性 脑 血 管 综合 征 ” 03 i l wl 急
( ct c e i crboac lr y do e 的概 念 , auei h m c ee rvsua sn rm ) s 这个 概 念 包 括 了 TA和卒 中 , 为确 诊 、 似 、 I 分 疑 可疑 、 除 共 四个 级 排
究 院 ( I 在脑 血管病 分类 中亦 采用 了此定 义 。传 统定 NH) J 义是 以这些 突然 出现 的局灶 性或全 脑 神经 功能 障碍是 否在 2 4h内完全消失 而不遗 留任何神 经功 能缺损 来 区分 T 与 I A 脑梗 死 , 的是 症 状 持续 的 时 间小 于 2 时 , 需 客 观 强调 4小 勿
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 e od】 I hmc tc , r s n; rn n co;Rs r r e K yw rs s e i a k Ta i t Ba f tn e a h o s e t a ne i ia i r ecp g s r
1 短 暂 脑缺 血 发 作 (rnin i hm c t c ,TA) 的定 义 t s ts e i at k I a e c a
死的预警信号和前 兆,如不及 时治疗 ,有 2 % - 0 5 4 %患者在 5年 内将产 生严重的脑梗 死而威胁 患者生命 ,及 时诊 断与
治疗 TA是预防缺 血性卒 中的重要措施 。不断完善对本病的认 识具有重要临床 意义。随着神经影像 学的发展 及 临床研 I 究的深入 ,人们对 TA的认识有 了新进展。近年 来,对 TA的研究集 中在对其概念的重新认识 、影像 学检查 、与卒 中 I I
R n rge i eerho rni tshmi A tc Z A in— u.Dp r etfIt n dcl TiaH s  ̄e t or ̄ nR sa c nT a s n ce c t k H OLa ha eat n o n ra Mei a o— P e i a m el a d
有学者发现高纤维蛋 白血症 、高 C一反应蛋 白水平也是 TA独 I
TA是 1 5 I 9 1年由美 国学者 Fse 首 次提 出,国内 自 18 i r h 96 年起 也基本认可该定义 :临床症状不超 2 h 4 ,反复脑局部供 血
一
立危险因素。R t e 等 最近提 出了 6点 “ B D”评面。TA的研 究对 于卒中的预 防和治疗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 I
【 关键词 】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梗死 ; 究进展 ‘ 研
替罗非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作者:黎文彬刘铮李志刚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3年第24期【摘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极其重要的治疗方法,替罗非班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之一。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替罗非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行总结,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替罗非班缺血性脑血管病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f Tirofiban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LI Wenbin, LIU Zheng, LI Zhiga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24): -188[Abstract]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seriously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Antiplatelet therapy is a very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irofiban is one of the new antiplatelet drug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irofiban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antiplatelet therapy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Key words] Tirofiba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view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Ganzhou 314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24.043腦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第三大致残原因。
短暂脑缺血药物治疗方案
摘要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卒中的前兆,是指因脑局部血流暂时性中断而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
TIA的治疗目的在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本文将针对TIA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TIA的药物治疗原则1.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2. 抗凝治疗3. 抗高血压治疗4. 降脂治疗5. 改善脑循环治疗6. 其他治疗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TIA治疗的首选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剂量:每日100-300mg,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具有选择性抑制ADP受体,阻止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
剂量:每日75mg。
3.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于有较高卒中风险的患者,可考虑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
剂量:阿司匹林每日100mg,氯吡格雷每日75mg。
三、抗凝治疗1.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适用于有较高卒中风险的患者。
剂量: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目标范围为2.0-3.0。
2.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无需监测等优点。
适用于有较高卒中风险的患者。
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四、抗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是TIA的重要危险因素,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1.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2.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3.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4. 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
5. ARB:如氯沙坦、厄贝沙坦等。
五、降脂治疗高脂血症是TIA的重要危险因素,降脂治疗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
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1.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2. 胆酸结合剂: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
3. 纤维酸类药物:如吉非贝齐、非诺贝特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进展
一、TIA旳老式概念与当代认识
• 1951年美国神经病学家Fisher首先将“临时 出现旳短暂旳神经定位体征”命名为“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
• 1965年普林斯顿会议拟定了TIA旳定义:因为 大脑局灶性或区域性缺血产生旳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并在24h内完全消失。
• 197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旳疾病 分类也正式采用24h界线原则。
评分下降。
• 结论:试验性TIA小鼠出现血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脑组织中LPA及其 他磷脂水平异常,养血清脑颗粒对这种异常有逆转 作用,所以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旳治疗。
五、TIA旳治疗 (三)手术治疗
诊疗思绪 第5步,评估TIA旳危险原因
• 对危险原因旳评估主要集中于7个方面:
1. 动脉硬化(颈动脉病变等); 2. 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
脏瓣膜病); 3. 高脂血症、高糖血症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 4. 吸烟; 5. 过分酗酒; 6. 体力活动过少; 7. 女性是否接受雌激素治疗;
挛。
三、临床体现
• 据统计,90%旳TIA发生在ICA供血区,7% 椎-基动脉供血区,3%两者共有。
• ICA系统TIA旳临床体现:偏瘫或偏身感觉障 碍;语言障碍;同侧眼一过性黑朦;同侧血 管性头痛;
• 椎基动脉系统TIA旳临床体现:受累血管不同, 症状体征不同;
四、诊疗和鉴别诊疗
• 是否TIA?→假性TIA? 否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2. 血流动力学变化学说(低灌注学说):在血管 本身病变旳基础上,某些原因引起低血压,病 变血管支配区域旳血流就会明显下降。
3. 炎症学说: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炎症有关蛋白 酶旳活性升高。
4. 盗血综合征学说: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 5. 其他:某些刺激原因旳作用下可出现短暂性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一种短暂性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通常持续几分钟到一小时,但不会引起脑组织死亡。
尽管TIA的症状是暂时性的,但它往往预示着有可能发生未来的脑卒中,因此需要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治疗TIA的目标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同时减少TIA的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是TI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抗血小板药物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的形成。
抗凝药物也常用于治疗TIA,如华法林等,可以延长凝血时间,防止血栓的形成。
调节血脂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也常用于治疗TIA,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治疗是一些高危TIA患者的选择。
对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TIA,可以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置入术,以扩大血管并恢复正常的血流。
手术治疗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的原因来确定。
生活方式改变是治疗TIA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患者应该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控制体重、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等。
合理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减少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的摄入。
在治疗TIA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定期的复查和随访。
复查包括进行脑血管成像、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阶段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教给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进行生活调整等。
治疗TIA的进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TIA的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治疗TIA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维护自身的健康。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性的脑部缺血事件,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但没有持续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尽管症状通常会自行消失,TIA是中风的主要预警信号之一,建议对TIA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血小板在血液凝结和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而TIA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异常往往与中风风险增加相关。
有效地调节血小板活性是预防TIA患者进展为中风的重要环节。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抑制血小板的活性。
已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可以对血小板功能产生协同作用,并且可能在TIA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TIA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血小板在脑缺血发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过度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会导致血流阻塞,加重脑缺血损伤。
寻找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药物来干预脑缺血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评估这种联合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指导性的治疗方案,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扩展对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的认识和了解,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
研究对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mg和阿托伐他汀钙20mg,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研究进展
( 收稿 日期 :0 1— 7— 9 21 0 0)
短暂 性 脑 缺 血发 作 预 后 研 究进 展
王 普, 曾宪容
[ 关键词 ] 短暂性脑缺 血发 作 ; 险预测 ; 风 治疗
中 图分 类 号 文章编号 R7 3 9 4 . 文献标识码 A d i1 .99 ji n 10 — 182 1 .20 8 o:0 3 6 /.s .0 s 4 0 8 .0 20 . 4
1 3 0.
[ 1 顾 明标 . 2] 胸片在早期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 中的应用 [ ] 河 J. 北 医学 ,04,0 1 ) 16 20 1 ( 2 :0 5—16 . 07
sreyJ . hs, 9 , 420— 9 . ugr[]C et1 31 : 9 0 9 21 [ ] 沙立娜 , 8 崔俊山 , 李楠 , 以消 化系统 症状 为主 的腹主 动脉 等. 夹层动脉瘤 临床 2例 报 道 [ ] 临 床 消化 病 杂 志 ,0 8 2 J. 2 0 ,0
(0 6 — 5 1 ): 4 6.
[ ] 陈灏 珠. 9 心脏病 学 [ . M] 5版.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 社 ,0 1 人 20 :
1 0 .1 7. 4 8 4l
[0 Ga lC, er hW , b uh FJ Ne rlgc lsmpo na ri 1] u Diti Er g t . u oo ia y tmsi ot c c
Ⅱ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价值 [ ] 医学影 像学 杂志 ,0 7 J. 20 ,
1 8):0 ・8 5 7( 82 0.
arcdset n J . i uai ,0 83 S6 S7 . o i i ci [ ] Cr l o 20 ,0:17一 10 t s o c tn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与进展性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与进展性研究作者:杜官林吴丹荣根满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纤酶和尼达尔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发作控制率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方法 11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以降纤酶+尼达尔及普通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发作控制率均明显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血粘度下降。
结论 TIA时早期使用降纤酶、钙离子拮抗剂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早控制发作,减少完全性卒中的可能性。
【关键词】 TIA;降纤酶;钙离子拮抗剂;疗效分析TIA是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一过性的供血不足,其特点为突然发病,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不超过 24 h,但可反复发作。
因其发作时间短暂,不留后遗症,常不易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从而延误早期治疗时机,使 TIA 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完全性脑卒中的发生。
本文118例 TIA 患者经降纤酶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发作控制率明显提高,且减少了完全性卒中的发生。
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118例TIA患者均选自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入选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 TIA 标准[1]。
①突发的言语障碍及运动、感觉障碍或眩晕;②发作时间几分钟至几小时,24 h症状完全消失;③反复发作。
并在治疗前及病程 24~48 h后经头颅 CT 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及新鲜的缺血灶,或有陈旧性缺血灶但临床上无相应症状体征者亦可入选。
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 32~78 岁,平均(53.2±0.16)岁;病变部位在颈内动脉系统38例,椎其底动脉系统22例;平均每日TIA发作次数(2.4±1.2)次;平均持续时间(16.1±9.5)h。
丁苯酞注射液对频发型TIA的临床治疗研究
丁苯酞注射液对频发型TIA的临床治疗研究频发型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是指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由于其高复发率和进展为脑梗死的潜在风险,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丁苯酞注射液在我国临床治疗频发型TIA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其主要成分是丁苯酞,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丁苯酞还能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在临床治疗研究中,我们对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频发型TIA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详细评估。
研究对象为近三年在我院就诊的频发型TIA 患者,共计120例。
患者年龄分布在4070岁之间,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一组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的患者每日给予丁苯酞注射液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调脂、扩血管等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密切观察,记录其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频发型TIA 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疗效方面,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
同时,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3.3%(P>0.05),表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频发型TIA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瑞舒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瑞舒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钙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观察到瑞舒伐他汀钙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水平。
安全性评价显示瑞舒伐他汀钙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少。
研究发现了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研究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
未来可以深入探讨瑞舒伐他汀钙的机制,并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脂水平、前瞻性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作用机制、结果分析、疗效、局限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由于脑血管短时间内减少脑血流所致。
TIA是中风的前兆,持续时间通常在几分钟到一小时之间。
TIA的发生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研究表明,TIA发作后患者的再发风险很高,特别是在前三个月内。
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防TIA再发具有重要意义。
瑞舒伐他汀钙是一种降脂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钙不仅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还可能通过减少血栓形成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来降低TIA再发的风险。
目前对于瑞舒伐他汀钙在TIA患者中的疗效及影响血脂水平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验证。
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TIA患者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机制。
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我们将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并考察其对患者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28T13:19:13.5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作者:肖毓白馥铭[导读] 组合查询2006 年3月至2016 年3月中国知网、CBM、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TIA治疗药物的研究文献。
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引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临床常常遇见的脑血管病。
目前认为TIA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微栓子形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Ca2+超载、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等【1】。
以“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Free radical”“Amino acid”“Nerve protectant”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 年3月至2016 年3月中国知网、CBM、PubMed 等数据库中有关TIA治疗药物的研究文献,归纳总结后进行综述。
1.抗血栓形成药
1.1抗血小板药主要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氯砒格雷等。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特异性地抑制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活化剂TXA,双嘧达莫在体内外均有抗血栓作用,丁晓岚【2】通过临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合用对于治疗TIA效果更好。
陈春【5】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提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TIA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TIA患者血流动力学。
1.2抗凝药主要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对于抗凝药的使用目前国际上有如下标准【4】:①心源性栓塞性TIA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患者,推荐口服抗凝剂治疗,治疗目标为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2~3或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值的1.5~2倍左右。
②频繁发作的TIA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对抗血小板聚集剂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考虑抗凝治疗。
1.3纤溶酶原激活剂包括第一代的UK、SK,第二代的rt—PA、rseu—PA、APSAC,第三代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新型溶栓剂。
除了静脉注射外,有报道称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可以溶解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处阻塞的血栓,如果在发病几小时内给予,可以减少神经系统缺损【5】。
2.神经保护剂
2.1钙离子拮抗剂钙拮抗剂能阻止神经元内钙升高,能缓解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缺血症状。
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有文献报道称N型阻滞剂齐考诺肽(SKX一111)临床上在神经性头痛和缺血性脑损伤取得良好疗效,是理想脑缺血治疗药物【6】。
2.2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主要包括Glu、Asp和Gly。
Knapp L等【7】研究表明,草酰乙酸(OxAc)可以通过增强脑血流中Glu的流出,降低大脑中Glu水平,从而改善由TIA引起的体感失控。
2.3自由基清除剂 Nobukazu M等【8】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有效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来减轻脑损伤。
此外,SOD、VE、VC及谷胱甘肽等,都有抗自由基作用。
3 他汀类他汀类药物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颈部斑块的形成,减少TIA发作的危险因素。
4 抗炎药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对该类药物的研究发展极快,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杨路加等证实了常用抗生素头孢曲松可以通过早期部分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减轻炎症因子IL-1β 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9 ]。
5 脑缺血的中药治疗活血化瘀中药在TIA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丹参、红花、三七总皂甙、川芎等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功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具有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银杏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效果较好。
小结: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如何有效阻断脑缺血级联反应,是目前脑缺血药物治疗的研究重点;而如何把握治疗时问,并合理治疗,尽可能的减少细胞凋亡和炎症的发生,将是我们仍要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魏衡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及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10-111.
[2] 丁晓岚.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预防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0:115-116.
[3] 陈春.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v.1906:112-113.
[4] Kernan WN,Ovbiagele B,Black HR,等.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11):805-841.
[5] 申凌娜,苏博文.浅谈治疗脑缺血药物的发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 1(4):106~107.[ 6 ] 张立颖,张剑辉.脑缺血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2):199~201 [7] Knapp L,Gellert L,Kocsis K,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of oxaloacetate in a focal brain ischemic model in therat[J]. Cell Mol Neurobiol,2015,35(1):17.
[8] Nobukazu M,Loc-Duyen DP,Takakuni M,et al. A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inhibitsmatrixmetalloproteinase-9 upregulation and blood-brain barrier breakdown in amouse model of prolonged cerebral hypoperfusion[J].Neurosci Lett,2014,573(2):40. [ 9 ] 杨路加,桑韩飞,李新,陈宇,王世全,熊利泽. 头孢曲松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2);4232-4235
个人简介:
1、肖毓,四川广安人,女,(1994.10.16——),大学本科在读,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邮编: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