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全面识别和辨识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汇总并评价,以便判定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3.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的审批。

3.2 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审、确认、评价以及制定对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的措施计划。

3.3 各部门负责按要求对本部门所属范围、人员、设备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汇总并进行控制。

3.4各二级单位负责各单位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4.1.1 每年第一季度,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工作。

4.1.2 各部门负责按照要求从产品生产组织投入和产出过程中识别出环境因素。

识别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从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弃物管理、土地的污染、噪声的影响、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相关方的影响、当地其它环境问题及社区问题等若干方面识别出所有环境因素。

识别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4.1.3 各部门负责按作业区域、工艺流程对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生理性、行为性、作业环境不良等关注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辨识过程要特别关注“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辨识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时应考虑:a)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 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d)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 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 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g) 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h)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i) 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j) 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三、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1.1 为了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1.2 为了识别出供方/承包方在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1.3 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确保其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为体系建立和运行提供依据。

2、范围对公司产品生产和服务全过程活动存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辨识及更新,环境因素识别及危险源辨识必须覆盖所有的活动、区域、人员和设施。

3 定义或术语3.1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它的一般表述形式:名词+动词,如污水排放、化学品泄漏、煤气爆炸等。

3.3重大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的因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给外界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变化。

它与环境因素为因果关系,环境因素为因,环境影响为果。

3.4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5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6 供方/承包方:提供产品、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4 职责4.1 总经理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并负责各部门辨识及评价结果的审批以及公司重要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最终确认。

4.2 人事财务部负责组织、策划全公司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工作,汇总、核实各部门辨识、评价结果,查看是否遗漏,并组织评价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重大的风险因素。

4.3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范围内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并将辨识与评价结果报人事财务部。

5 程序内容5.1 辨识和评价的范围、类别5.1.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 所有工序和岗位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 (包括供方/承包方和参观访问者、实习人员) 的活动;c) 作业场所内的所有物料、装置和设施(本公司的以及由外部所提供的);d) 供方/承包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工程建筑企业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

工程建筑企业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

工程建筑企业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程序1.搜集信息:工程建筑企业需搜集相关行业和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要求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文件,了解行业具体风险和隐患。

2.危险源辩识:对企业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机械设备、工艺装备、作业方法、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3.风险评价:对发现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采用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4.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风险控制目标、责任部门和控制措施,确保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5.实施监督: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执行,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6.评估复查: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复查,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持续性和及时性。

1.环境因素辨识:对企业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辩识,主要包括气候、地质、地形、水文地质、污染源等因素,找出可能对工程建筑企业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因素。

2.环境因素评价:对发现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采用专业的环境评估工具,评估环境因素对工程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可能影响程度。

3.确定控制措施:根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环境控制目标、责任部门和控制措施,确保环境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实施监督: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执行,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环境问题。

5.评估复查: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复查,对环境因素评估的结果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环境因素评价工作的持续性和及时性。

总结起来,工程建筑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是确保工程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和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提高工程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程序编制的依据★GB/T24001-1996 (4.3.1 环境因素)★GB/28001-2001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2.目的组织通过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危剑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出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物损或职业病发生的重大风险因素,并在运行中对其加以控制,避免、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对程序的理解和实施3.1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标准条文*条文理解本条款提出如下三方面的要求:1.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中应包括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和不利于环境的行为。

2.评价环境因素:评价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依此作为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

3.更新环境因素:为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应不断识别和更新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1.环境因素的两种类型:★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组织自身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供方或承包方提供给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中可标识的环境因素。

2.识别的范围:全过程识别——即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3.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四个方面、六种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四个方面:水、汽、声、渣★六种情况: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弃物的管理;对土地的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如噪声、光污染等)4.识别的对象:★作为化工单位,我们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噪声等;②废水:包括生活用水、施工生产用水等;③废气:包括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④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办公用品、废包装物、办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⑤能源浪费:包括生产生活用水、生产生活用电、办公用纸、木材消耗、生产用油等;⑥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品泄漏、一些气体的泄漏等;⑦潜在的火灾、爆炸。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通过对企业的运营过程、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物质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识与评价,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安全性,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概率,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1.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通过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运营过程、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物质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评估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潜在风险程度。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概率分析、风险矩阵等。

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4.执行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

5.监督与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和改进。

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内外部环境: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应该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考虑。

内部环境主要指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状态、物质材料的使用等因素;外部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

2.风险等级:对于不同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应该评估其潜在风险的等级。

根据等级的高低,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计划。

3.法律法规: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总之,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企业为了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的程序。

通过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该程序旨在识别和评估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然后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降低潜在风险,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一、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辨识1.初步辨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初步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潜在危险源及环境因素。

2.评估辨识:对初步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详细评估,并确定其对员工和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

3.优先辨识:将评估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根据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二、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评价1.风险评价:针对评估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包括风险等级评估、风险影响范围评估等。

2.风险管理措施评价:对已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价,评估其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三、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控制1.风险控制措施选择:根据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选择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根据选择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按计划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控制。

3.风险控制效果评估: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验证其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4.定期复评:对已评估和控制过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定期复评,检查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修正和完善程序。

以上是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同时,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提高其对潜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能力,共同建立和维护安全的工作环境。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1. 目的危险源辨识是为了识别出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工作单位,包括办公场所、工厂、建筑工地等。

3. 责任危险源辨识由工作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各部门负责配合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

4. 过程(1)收集信息:收集工作场所的平面图、设备资料、工作流程等相关信息。

(2)实地考察:对各个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3)记录发现:将辨识出的危险源记录下来,包括位置、性质、可能导致的风险等。

(4)分析和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风险程度。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

(6)执行和监督:执行制定的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

性和符合性。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1. 目的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辨识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危险源存在的风险程度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工作单位,包括办公场所、工厂、建筑工地等。

3. 责任风险评价由工作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各部门负责配合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

4. 过程(1)收集信息:收集危险源辨识结果、工作环境数据、人员暴露情况等相关信息。

(2)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3)确定优先级:根据风险程度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重点控制高风险的危险源。

(4)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

(5)执行和监督:执行制定的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

性和符合性。

第三部分:控制措施管理1. 目的控制措施管理是为了确保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效实施和运行,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八BJHX-HSE-A2-2008-011/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对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所有危险源与环境因素予以辨识和评价,判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对其加以控制,切实履行基本法律义务,确保安全生产、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办公区域和工程项目监理区域管理。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及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复审工作。

3.2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3.3项目监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监理区域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并将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报技术质量安全部备案复查。

3.4各职能部门参与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并做好本部门的实施工作。

4工作程序4.1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

4.1.1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办公区域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识,综合办公室进行汇总、修改、补充和整理。

4.1.2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措施表》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控制措施表》,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4.1.3.综合办公室根据评价结果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复审后传递给各相关部门,以便按要求进行控制,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4.2工程监理区域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

4.2.1由项目总监组织全体职工,由专业工程师对各专业及负责区域内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进行辨识,由各专业及区域负责人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分别填写专业及区域的《危险源清单》和《环境因素清单》,交项目HSE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修改、补充、整理和进行评价,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审核:批准:编号:EHS- 01全文结束》》xxx有限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编号:EHS-01版本:B/1编制日期:xx-1-22生效日期:xx-1-301、目的为了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并对其进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3、1安全部3、1、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 负责组织各部门所有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3总经理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过程4、1、1 环境因素、危险辨识、风险评估控制图如下:法律及其他要求初始评审识别各类因素新设计、新项目或重大变更评价重要因素列入重要清单并确定风险等级EHS 方针的策划设定目标、指标制定 EHS 管理方案和文件为本程序的要求4、1、2 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如下图风险评价和确定过程本程序的条款对照确定危害及其影响建立判别准则评价危害和影响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建立详细目标和表现准则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适用的法律法规、其他要求、评价准则等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4、4 确认风险等级并予以记录在公司各层次上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制定有效的程序、作业文件和应急预案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4、2、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4、2、1、1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a)各部门工作区域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等,参见表1。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密级:□秘密□文件编号: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文件会签表说明:(1)本程序文件知识产权属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部所有,未经授权许可或批准,不得对项目部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提供;任何外部组织或个人擅自获取、使用、转让本程序文件的行为均属侵权。

(2)本程序文件执行解释权在安质部。

1 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在房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防腐保温工程、公路路桥、公用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得到及时识别、评价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策划和更新管理。

3 术语3.1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5 健康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的身体、精神、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的条件和因素。

3.6 危害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3.7 危害因素辨识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8 风险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9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0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3.11 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 职责4.1 安质部、IPMT团队QSHE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1.1 负责提出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价知识培训需求并组织培训;4.1.2 负责汇总公司和IPMT团队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清单》、《危险源识别、评价清单》,并组织评价。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动态的识别公司在施工活动、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并及时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不可接受风险,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环境污染的预防。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0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0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和公司《管理手册》中有关术语和定义。

4职责4.1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大环境因素清单》、《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4.2工程管理部负责编制并监督实施本程序,组织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编制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4.3行政人事部负责公司机关办公区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并向工程管理部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4.4项目部负责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编制项目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并向工程管理部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4.5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业务范围内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并向工程管理部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5工作程序5.1环境因素识别范围5.1.1识别环境因素时,应从公司的办公、设计、采购、施工和竣工后服务等全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最大限度地排查出环境因素。

5.1.2识别项目施工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同一环境因素在不同施工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环境影响特征。

5.1.3应识别与公司活动或为公司提供产品、服务且产生环境影响的供方、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即可能施加影响(如对供应商、运输商、分包商)的方面和范围。

5.2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识别时,应考虑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5.2.1三种状态:a)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且预期的作业与程序,如正常施工状态;b)异常状态:指非预期的,非例行性的作业与程序,如施工中的设备检修,工程停工状态;c)紧急状态: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事故、爆炸等意外状态。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对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定义与范围定义: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工作。

范围:用于公司各部门及所有生产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3.1安全环保部3.1.1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并鉴定重要环境因素;3.1.2负责督导、参与、跟踪各部门进行各岗位风险评估;3.1.3负责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OHS风险调查/评估表》,并发到部门;3.1.4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制定对危险源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3.1.5负责监督、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3.2各部门3.2.1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所管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各岗位风险进行评估;3.2.2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宣贯各岗位的风险;3.2.3负责建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OHS风险调查/评估表》;3.2.4配合安全环保部制定对各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4.1.1识别因素的步骤4.1.1.1选择公司相关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4.1.1.2确定该过程伴随的因素及影响;4.1.1.3选择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问卷调查;2)面谈;3)核查表;4)直接观察和测量;5)记录评估。

4.1.1.4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或过程;2)出现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3)过去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如果有);4)相关方的观点;5)竞争利益的机会。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是指一套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程序。

该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并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的步骤和内容。

步骤一: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在这一步骤中,要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收集信息:收集各种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流程、设备和工具、物质和化学品、工作场所布局等。

2.观察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进行观察,了解员工的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和操作流程。

同时,还要观察是否存在可能造成危险的因素,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3.分析工作任务:对各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这可以通过分析任务的特性、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来完成。

步骤二: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在这一步骤中,要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评估风险: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识别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病害、估计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评估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

2.评估影响:评估辨识出的环境因素对员工的影响程度,包括对健康、舒适度和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3.分级评估:根据风险和影响的程度,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分级评估,以确定哪些是高风险、高影响的因素。

步骤三:制定控制措施在这一步骤中,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员工的风险和影响。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设计或设备的配置,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产生或释放。

2.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程序,限制或规范员工的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暴露。

3.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和行政控制消除或减少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要选用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环境污染,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本文将对这一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因素。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人为性和自然因素等。

企业应该通过危险源辨识,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

2.1 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和评估企业内部设备、工艺和作业过程;•调查企业周边环境,包括天气、地质和生态等因素;•查阅相关文献和标准,了解行业的风险信息;•借鉴国内外类似企业的经验和做法。

2.2 辨识结果通过危险源辨识,企业可以得到以下结果:•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评级;•列出可能的事故和环境污染情景;•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其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

通过风险评价,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事故和环境污染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1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指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相关信息,对其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主观判断。

常用的方法包括专家评估、判断矩阵和层次分析法等。

3.2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指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危险源的可能影响进行量化计算。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事件树和故障树分析等。

3.3 风险等级确定通过风险评价,企业可以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的确定可以参考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环境因素控制环境因素控制是指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保护安全和环境。

研究和应用环境因素控制技术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有助于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在必要时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和有害影响。

本文将介绍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识别企业或单位中存在的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或有害影响的物质、过程、设备和操作程序。

为了辨识危险源,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根据企业或单位的历史数据、生产过程和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2.对企业或单位的周边环境进行现场勘查,如检查废物储存和处理区、垃圾堆放场等,有助于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3.制定应急计划和污染事件应对方案,以此来识别能够引起污染事件的潜在因素和关键点。

4.对相似企业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一些潜在的危险源,避免盲目发展或建设。

第二步: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或单位选择合适的控制措施。

评价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危险源描述:对可能存在的事故或事件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事故原因、事故后果、事故频率等。

2.危险源识别:对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归类,例如化学性质、毒性、易燃性等。

3.危险源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此来确定采取怎样的控制措施。

4.危险源控制:识别和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三步: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和有害影响,进而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控制措施应该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分散面积、风险等级等因素进行选择。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技术控制:通过改变生产过程、提高设备和操作程序的安全性、优化原料和废物的处理方法等措施来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2.管理控制:开展严格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安全规程和应急预案,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等。

3.环境控制: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废物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是一项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其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的过程。

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则是基于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防控措施,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得到及时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本文将从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目标是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环境的各类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并评估其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包括环境监测数据、环境评估报告、环境法律法规等,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1.2 环境影响评估在收集和整理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类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其中,需要重点关注可能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变化等。

1.3 影响评估结果的汇报和沟通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后,需要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和汇报,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讨论。

通过汇报和沟通,可以全面了解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细化和规范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危险源辨识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面调研和分析,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人为因素等多种类型。

2.2 风险评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评估其对员工安全、环境保护和企业生产运营的潜在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公司在生产、服务或运行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环境影响大小,确定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2 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服务和管理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控制和管理。

3术语和定义《管理手册》中0.3章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适用本程序。

4 职责4.1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批公司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及制定的控制措施。

4.2安质部4.2.1负责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制定活动。

4.2.2负责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收集、汇总,确定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4.2.3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确定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及其风险程度进行应急预案的策划、编制工作。

4.2.4负责对公司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评审、更新和监控。

4.2.5负责对公司的一般或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形成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单位实施控制。

4.3各部门、单位4.3.1负责对本部门、单位职能范围内的(所辖场所和业务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确认、登记、更新和控制。

4.3.2建立本部门、单位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控制好本部门、单位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上报安质部。

5 程序5.1识别范围5.1.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危险源辩识的范围涉及组织的所有活动(常规的、非常规的生产服务活动);常规的:如正常的装卸车、装卸船、维修、转运、清扫、办公等;非常规的:包括异常活动(如设备设施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货垛坍塌、火灾等情况下的抢险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货主、代理、司机、承包方、访问者及其他外来人员等);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与流程文件Rules And Process Document —————————————————★————————————————工厂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语控制程序FM(CX).257B404.01-0-2017发布时间:2017年 3月6日实施日期:2017年 3月6日*******有限公司*************Co.,Ltd1目的为最大限度地辨识出产品设计、生产、服务等相关活动中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有效控制,预防以保障工厂安全生产、减少环境/安全事故发生、保护员工职业健康,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拓陆者工厂生产经营活动中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3术语及定义3.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3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4引用文件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2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5. 职能职责6.管理内容及规定6.1环境因素、危险源辩识实施6.1.1工厂各单位均应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将辩识结果填入《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危险源辩识评价登记表》(具体模板见附件2、附件3)。

6.1.2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活动要覆盖所有人员、所有设备设施和所有活动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过程(含相关方危险源的辩识)。

6.1.3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应充分考虑常规和非常规活动,辩识出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正常状态指正常作业过程;异常状态指设备检修、设备停机,日常运行中较少发生但一定存在或可能发生的状态等;紧急状态指压力容器减压阀失灵可能导致爆炸的发生、动用明火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等意外发生的状态。

6.1.4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参照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结合车辆、坠落、触电、高热、卷入、重物、中毒、缺氧等八大类别进行辩识,辩识过程关注四个方面,包括人、物、环境和管理因素。

6.1.5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同时还应考虑:所属地域、地质水文、地形、周围环境、道路交通、社区环境、气象条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所属地域内所有建筑物、道路、运输线、装卸区、消防通道、生活区域以及运动场所;事故应急的设备设施,抢救措施及辅助设备设施。

考虑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6.1.6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时应从产品工艺设计(选材、确定零部件状态、工序设定)、作业活动及范围、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辩识,开展危险源辩识应有工艺主管、设备设施主管、安全主管参与辩识,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人员应熟练掌握辨识方法。

6.2环境因素、危险源风险评价实施6.2.1各单位对本单位辩识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评价,初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具体模板见附件4)。

6.2.2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6.2.2.1是非判断法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直接确认为高中度风险危险源。

1)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界定的重大危险源。

2)违反安全生产法律的。

3)有相关方合理抱怨的。

4)潜在的可能产生重大安全影响的。

5)曾发生过事故,相同事故类别重复发生(含职业病或职业中毒)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6.2.2.2 LEC法L:事故发生可能性按下表判定 L按下表判定×C,按下表进行危险等级划分:6.2.3环境因素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6.2.3.1是非判断法是非判断法是根据制定的评价准则,对环境因素进行对比、衡量并确定重要因素。

当符合评价准则之一的,即可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用是非判断法评价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的原则:1、违反国家或地方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如超标排放污染物,水、电消耗指标偏高等)。

2、使用国家法规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的物质(如氟利昂、石棉和多氯联苯,使用淘汰的工艺、设备等)。

3、属于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废物(如国家危险废物等)。

4、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如化学品意外泄漏、火灾、环保设备故障或人为事故的排放)。

5、环保主管部门或组织的上级机构关注或要求控制的环境因素。

6、造成国家或地方级保护动物伤害、植物破坏的(如伤害保护动物一只以上或毁残植物一棵以上)(适用于旅游景区的环境因素评价)。

7、开发活动造成水土流失,而在半年内得到控制、恢复的(修路、景区开发、开发区开放等)。

8、使用极毒农药或造成中毒一人以上的(如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或农药使用过程)。

6.2.3.2多因子评分法此法一般用于对污染物(粉尘、物体、气体、废弃物、废水、光污染、化学品等)及噪声排放的评价。

(1)评价公式X=aM(M为b、c、d、e中最大值)式中:X---为环境因素得分;a---为发生的频率;b---为排放值与法规标准值之比(或管理受控情况);c---为影响范围及程度;d---为环境影响可恢复性或持续性;e---为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程度(敏感性);M---为b、c、d、e中最大值(2)多因子评价法评分标准:分进行环境因素评价:①一般X≥20此值自定或M=5为重要环境因素。

② X<20为一般环境因素6.2.4各单位应明确环境因素、危险源风险评价标准,环境因素、危险源风险评价应有安全主管、工艺主管、设备设施主管等相关人员参加,环境因素危险源风险评价人员应熟练掌握评价方法。

6.2.5各单位应建立本单位《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危险源辩识评价登记表》和《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管控,并将《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制造部安技环保科。

6.2.6制造部安技环保科将各单位评价出的高度风险以上的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填入工厂的《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6.3环境因素、危险源更新管理6.3.1建立环境因素、危险源动态管理机制,当环境因素、危险源发生变化时,环境因素、危险源所在单位对变化后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初步确定环境因素、高度风险危险源,并报至制造部安技环保科。

6.3.2制造部安技环保科对新增重要环境因素、高度风险危险源进行评价确认后,更新工厂的《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6.3.3环境因素、危险源变化的责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清单进行更新。

6.3.3环境因素、危险源更新原则:1)结合安全环境标准化考评、体系审核或日常监督检查进行评审、更新。

2)当法规发生重大变更或修改时应进行更新。

3)发生安全环境事故后进行评价更新。

4)有新、改、扩项目或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生产工艺、设备发生改变时进行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更新。

5)发生其他变化需要进行环境因素、危险源更新时。

6.4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措施实施6.4.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工作。

6.4.2对正常情况下的环境因素、危险源通过运行控制相关程序和作业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对潜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通过《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进行有效控制,对利用以上两种方法难以奏效的某些重要环境因素、高中度风险危险源则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进行控制。

6.4.3各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负责,对可以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环境因素危险源,采取不同方式施加影响,对供货商、承包方、为工厂运输的承包方、单位区域范围内独立核算和有独立法人的单位,提出书面要求。

6.4.4各单位应对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价;针对风险对策的落实情况,制定明确的检查评审计划,定期现场对控制措施推进工作、管理状况进行评审,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不断降低风险。

6.5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原则6.5.1消除,优先消除危险源,采取现场整改彻底消除危险源。

6.5.2替代,采取低毒代替高毒物质等措施降低危险源的危害。

6.5.3工程控制措施;6.5.4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6.5.5个体防护装备6.5.6.符合法规要求6.5.7.实现污染预防6.5.8.鉴别改进机会6.6重要环境因素、高度风险危险源管控措施落实6.6.1各部门对评价出的风险不可接受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立即组织整改,直到风险降低为止,并制造部安技环保科备案。

6.6.2各部门对高度风险以上的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应经过严格评审,制定高度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管控标准,并制造部安技环保科,高度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管控标准明细表(模板详见附件4)。

6.6.3制造部安技环保科应制定工厂高度风险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管控平面图,实现高度风险100%受控,工厂一把手、安全主管副厂长、部长对高度风险每月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具体巡查参考(附件8:高风险危险源巡查表参考模板)建立内部巡查标准。

6.6.4各部门应对重要环境因素区域高度风险危险源现场,应加装安全标志标识,做到现场目视化。

6.6.5对客户、社区、上级监管部门以征询意见、书面告知或电话通知等方式告知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6.7检查及管理评审6.7.1工厂各部门每季度对本单位环境因素、危险源管控情况进行评审(可分批次进行,每年完成全部评审),做到环境因素、危险源受控并有效降低风险,每年3月15日向集团制造本部安技环保部提报上年度的危险源风险改善管理表(具体模板详见附件7)。

6.7.2制造部安技环保科每年定期组织对各单位环境因素、危险源管控情况进行监督与评审,并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评审标准详见附件9: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评审标准)。

7.业务/管理流程7.1流程要素7.2.1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流程1)流程图(见附件1)7.3流程绩效指标8.激励考核依据《***工厂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激励管理办法》执行9.附则9.1本文件由***部门起草并负责解释;9.2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执行。

9.4本文件下发后,各单位参照本文件制定相应规定。

10.附件附件1:环境因素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流程图附件2:危险源辩识评价登记表附件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附件4: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附件5: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附件6:高度风险危险源管控标准明细表附件7:危险源风险改善管理表附件8:高风险危险源巡查表(参考模板)附件9: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评审标准11. 本文涉及的表号/记录号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FTM(CX).257B404.01.0-2017第9页,共15页附件1: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流程图第10页,共15页附件2:危险源辩识评价登记表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第11页,共15页附件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第12页,共15页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第13页,共15页附件5: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第14页,共15页附件6:高度风险危险源管控标准明细表第15页,共15页第16页,共15页附件8.高风险危险源巡查表(参考模板)高风险危险源(锅炉)巡查表编号:HA257B404-009生效日期:2017年3月6日保存期限:1年□普通■秘密□机密□绝密单位部门/区域类别特种设备/作业安全危险度编号日常管理人部门/区域安全责任人起始年月设备主体重要检查部件及其他检查项目实物(区域主视图)周巡检序号主要检查项目判断标准检查结果(正常√,异常×)第1周周一第2周周一第3周周一第4周周一1设备设施*设备设施锅炉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2主要安全附件压力表无破损、刻度清晰、铅封完好,在校验周期内使用,指针未超过最高工作压力3 水位计/表水位清晰可见,并在最低和最高安全水位之间4 安全阀结构完整、铅封完好,在检验周期内使用5 技术措施燃气浓度报警装置显示正常,并且当前燃气浓度低于低限报警值6人员*人员配置本岗位人员均持锅炉操作证及内部上岗证,且在有效期内;每班次配备2人以上7 人员状态当前值班人员2名,且无饮酒、昏睡等现象8管理运行*日常运行管理出入登记及交接班记录:当前人员出入及值班人员交接班记录齐全9 锅炉运行及水质化验记录:7个工作日内记录齐全,无异常问题记录或异常问题已解决10 TPM点检及其他检查表:7个工作日内记录齐全,无异常问题记录或异常问题已解决11 处置方案查看应急预案(处置方案)、演练记录、点检现场应急物资是否满足要求等……12 其他…………巡查记录签字签字签字签字第17页,共15页附件9: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评审标准第18页,共15页第19页,共15页第20页,共15页第21页,共1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