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及触摸,了解鱼的外形特点;2、通过探究,掌握鱼是通过什么进行游泳的;3、通过观察及分析,了解鱼用鳃进行呼吸。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及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团队大局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鱼的特征,使学生感受鱼类生命的神奇;2、通过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唤起学生热爱生命、保护鱼类等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鱼类的运动及呼吸;(二)难点:鱼类的运动及呼吸。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稍显抽象,可利用提前制作的演示实验视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引导学生自己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及动脑思考,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自主获取知识,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鱼的运动及呼吸是本节重难点,采用“先看(观察)再摸(动手)再实验探究”这样的手段来逐一突破,使学生对知识及结构的认识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牢固的知识体系。
精美音乐美图导入新课看一看、摸一摸活鲫鱼,体验总结外形特点联系生活情景,思考鱼类如何运动?过渡到“探究鱼的运动”鱼的运动:看一看、握一握鱼在游泳中的各部位摆动体验总结:1.鱼的运动需要通过躯干部与尾部的摆动观察各种鱼鳍,思考鱼鳍在游泳中有何作用?以背鳍与尾鳍为例,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背鳍与尾鳍在游泳中有何作用?通过探究了解到:2.鱼鳍对于游泳发挥协调作用人类为何不能像鱼儿在水中自由游泳?引出鱼类的呼吸观看视频了解呼吸时鱼口吸入水、流入鱼鳃,从鳃盖后缘排出。
思考流入与流出的水气体成分有无不同?这就需要先了解水在鳃处发生了什么?引出对鳃的结构的认识1.观察鱼体中取出的鳃,初识鳃的结构2.将鳃丝放入水中再取出,形象认识鳃丝的特点总结鱼的主要特征体验鱼类生命的神奇及与人类的关系。
人教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鱼》教学设计
本环节遵循从现象到本质认识事物的规律,梯度分明地推进学习,让学生参与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一是通过在鱼口滴加紫甘蓝蔬菜汁,证实推测水流会经过鳃;二是通过BTB溶液颜色的变化并推测发生变化的原因,确定鳃与气体交换有关;三是通过毛笔在水中和离开水的演示,确定鳃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同时,在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对于侧线这一结构,学生充满了好奇,它在哪里?是怎样的呢?“眼见为实”这一活动,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真实体验到侧线的存在,认识到它是鱼的感觉器官。同时,还妙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激活或学生思维,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环节四
构建概念
1.通过对“能在水中生活的都是鱼吗?”的思考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鱼类运动会”各种“鱼”的争论,强化鱼的特征。
2.用手触摸鲫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3.这些特点对鲫鱼的水生生活有何意义?
第二站【探究之旅——呼吸篇】
目的要求:观察鲫鱼的呼吸器官。
1.观察:鲫鱼的口和鳃盖的张合有什么规律?
2.实验:用滴管将一滴紫甘蓝蔬菜汁滴在鱼口的正前方紧贴鱼口,观察紫甘蓝蔬菜汁从哪里流出来?
3.观察:鱼缸滴入BTB溶液,经过12小时后,水颜色的变化并推测发生变化的原因。
八上 《鱼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活鲫鱼,塑料夹板,皮筋,鱼缸,腊盘(铺一条毛巾)、滴管、紫甘蓝蔬菜汁,捞鱼网,BTB试剂等,收集鱼的骨骼标本 ;自制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1.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鱼》优质教学案
第四节鱼一、教学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张合?提问:水流人鱼门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请学生协助完成演示实验:用吸管把蔬菜汁慢慢滴在住口前约1cm处,指导学生观察蔬菜汁流人鱼口后,从哪里流出来,并提示学生思考其意义。
提问:流人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播放视频:取甲、乙两只大烧杯,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在两只烧杯中各滴入数滴BTB溶液,使溶液呈蓝色。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鱼类,通过模拟鱼类的生活习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类的特征。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鱼类观察实验,如观察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究鱼类特征。
(3)游戏:设计“鱼类知识大比拼”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鱼的主要特征”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鱼的主要特征”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鱼类的主要特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勇于质疑,养成严谨治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动物的分类、细胞结构、生态系统等基础知识,对生物学有一定的认识。此外,他们可能还了解一些关于鱼类的基本信息,如鱼类的生活在水中、有鳍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较为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习惯于通过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2.例题2:请说明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鱼》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内容。
内容上,鱼作为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也是第一个学习的类群,对于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非常重要。
教材在编排上从鲫鱼的骨骼图引入,引导学生对脊柱的概念有个初步的基本认识,再通过一幅对开页的大彩图,图文结合,介绍了鱼的多样性,使学生获得对鱼适于水中生活这一点有了直观、具体而形象的认识。
而对于重点“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构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这一重要概念。
教材同时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通过提示用有颜色的蔬菜汁或果汁代替墨汁,巧妙地向学生灌输了“实验应尽可能减少对实验对象的伤害”这一理念;通过年画,从人类文化等精神层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更加立体地看待其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介绍过度捕捞与污染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顺德号称“鱼米之乡”,鱼对于顺德人来说是最熟悉的生物,但大部分学生懂吃懂烹饪,却从未仔细观察。
所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美食入手,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及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而同时,通过一年多的生物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也比较强,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慢慢构建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细致研读,发现本节内容较多,而考虑到顺德学生对鱼比较熟悉,所以对“多种多样的鱼”这一内容进行了简单处理,而把重点放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鱼的运动和呼吸方式,从而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上。
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让学生在任务和问题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4《鱼》教案
观察鲫鱼,交流讨论,回答问题。答案预设:鲫鱼的体色由深至浅,保护色;体形流线型,减少在水中的阻力;体表覆盖鳞片,黏液分泌,起保护作用;身体侧线,便于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认知结构
2、观察鲫鱼的运动
①认识鲫鱼的基本结构:头部、躯干部、尾部、口、鳃盖、侧线、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
(通过发言和交流,了解鱼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了解四大家鱼以及常见的海洋鱼和观赏鱼。
举手发言说出与鱼有关的成语或者格言
板书设计
第四节鱼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无脊柱
二、观察鱼
三、鱼的主要特征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目标达成检测
一、选择题
1.海马用鳍辅助运动,用鳃呼吸,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终身生活在水中.据此,你判断海马是属于( )
②提出问题:鲫鱼的游泳只需要鳍的摆动就能完成吗?
③每种鳍在游泳时的作用都一样吗?讲解每种鳍的协调作用
(认识鲫鱼的基本结构,为之后观察活动中的科学表述储备知识。)
①观察鲫鱼,对照鲫鱼模式图认识鲫鱼的基本结构。
②还需要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提供动力
观察思考
3、鱼的呼吸
①观察鲫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的张合(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名字中有“鱼”的生物图片导入:鱼是一类常见的生物,老师准备了很多名字中有鱼字的生物,请同学们判断它们是不是鱼有“鱼”不一定是鱼,生物具有怎样的特征才能被称为鱼?引入今天新课
(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生物才能称之为鱼)
观看图片
做出判断
模型建构
鱼(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系列(人教版)
5.1.4 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学习了无脊椎动物之后的第一类脊椎动物,利用八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的特点,逐步的引导学生去探究比较复杂的生物体结构,从而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后续学习其他种类的脊椎动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高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状况及其保护。
三、教学重难点鱼的主要特征。
(重点)鱼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难点)四、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检测,暴露问题,激发热情展示各种无脊椎的动物类群,对比其特征,让学生进行完善,温故知新。
(二)鱼——明确教学目标1.从无脊椎动物过度到脊椎动物(PPT 展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它们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身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 展示多种多样的鱼(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件出示鱼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鱼之所以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带鱼三文鱼比目鱼青鱼鳙鱼草鱼石斑鱼鲨鱼答: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答: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
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鱼鳃有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会死亡,原因是什么?答:鱼鳃是鲜红的,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篇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梦想的效果。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理解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教学任务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我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进取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三、学生情景分析: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经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必须的实验本事,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知识: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明白动物的行为大多是经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本事:1)增强动手本事和实验设计本事。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丰富的鱼类图片和实例围。
2.知识传授,引导探究:
a.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鱼类的身体结构,探究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b.通过比较、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鱼类的分类方法,认识我国常见的鱼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鱼类的身体结构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2.鱼类的分类及我国常见的鱼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鱼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
2.掌握鱼类的分类方法,正确区分不同类群的鱼类;
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鱼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b.学生通过观察鱼类图片,实践分类方法,掌握不同类群的鱼类;
c.教师着重介绍我国常见的鱼类,让学生了解和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鱼类,讨论其特点、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和功能;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鱼类知识;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课堂练习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鱼类知识。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种鱼类,从身体结构、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分类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完成一篇关于该鱼类的科普短文,不少于500字。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鱼适应水中 生活的特点
掌握鱼的主要特 征和分类知识
理解鱼与人类的 关系
掌握鱼类的多样 性及进化历程
能力目标
导入新课:通过 展示鱼类的图片 或视频,引导学 生观察并提问,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讲解 鱼类的基本特征、 生活习性、分类 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结合图片或 视频进行说明。
课堂互动:提出 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并回答,同 时鼓励学生提出 自己的问题和见 解。
课堂小结:总结 本节课所学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合作学 习的意识和团队 精神
03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鱼的认识 和理解
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讲授新课
归纳总结法:在讲解鱼类的分类和特点时,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 知识点。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教学:利 用PPT、视频等 多媒体手段辅助 教学,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实验探究法:通 过实验探究鱼的 外形、呼吸、运 动等特征,培养 学生的观察、思 考和动手能力。
合作学习:分组 讨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和沟通能力。
巩固练习
填空题:鱼类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选择题:鱼在水中游泳时靠什么来平衡身体? 简答题:简述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论述题:论述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
鱼-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鱼-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2.技能目标:观察、描述、分类和归纳鱼类形态特征;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物种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了解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
二、教学重点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鱼类的形态特征。
三、教学难点1.控制生物学习性的测量;2.钩鳃类和无颌类鱼类的形态特征。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教学方法:示范引导法1.1 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实物,通过询问学生观察到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且引出鱼类的分类。
1.2 学习鱼类的基本分类让学生通过课本、图片或实物来学习鱼类的基本分类,了解鲤形目、鲇形目、基头目等鱼类鉴定特征。
1.3 总结归纳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鱼的比较,总结归纳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鱼类的形态特征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2.1 引入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怎样控制生物学习性的测量,这能很好地体验鱼类的特征量度的困难,从而引出本部分的教学。
2.2 学习各种鱼类形态特征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鱼的比较,学习腹膜、尾鳍、颈部、脑部和颌骨等鱼类的形态特征,并且了解这些特征与生物学习性的关系。
2.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展示钩鳃类和无颌类鱼类的形态特征,并且探究它们的生物学习性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
2.4 总结归纳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观察,总结归纳鱼类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生物学习性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选择题:根据课本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鱼类分类。
2.实验题:根据教师的指示,通过实验测量和观察,描述鱼类的形态特征。
3.知识运用题:通过分别观察鲫鱼、鲨鱼和鲸鱼的形态特征,说明它们如何适应生活环境。
六、教学后记从本次教学中可以看出,通过实验和演示都能够很好地有效的引导学生了解掌握鱼类的形态特征。
并且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向上,能够认真思考,完成练习题目。
八年级上生物鱼教案参考5篇
八年级上生物鱼教案参考5篇八年级上生物鱼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展示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学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调查表。
师生互动:统计数据,发现规律。
提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和概念。
指出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在生物学上属于生物的性状。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的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借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提供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
同时为本节课的问题探讨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
观看录像:了解人的各种遗传性状。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总结出性状的概念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生物的性状。
小组讨论: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2、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小结: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提出问题:性状能否直接传给后代?它又是谁控制的?学生活动: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
教师应较详细介绍此项生物技术的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
在雌雄小鼠2-3倍,体积大一倍。
小组讨论: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小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鱼》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鱼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生态意义以及鱼类的分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鱼的生理结构特点,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2. 使学生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鱼的生理结构特点、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鱼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生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标本、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鱼的照片,引发学生对鱼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让学生观察照片,说出鱼的特点。
2. 新课讲解:(1)鱼的生理结构特点1) 鱼的体型及体表特点2) 鱼的呼吸器官3) 鱼的运动器官(2)鱼类的生活习性1) 鱼类的食性2) 鱼类的繁殖3) 鱼类的迁徙(3)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鱼类生存现状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鱼类面临的问题。
(2)讨论如何保护鱼类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例题讲解:(1)分析鱼类生理结构的特点,解释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原因。
(2)举例说明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鱼的结构图。
(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鱼类的生活习性。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倡导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
六、板书设计1. 鱼的生理结构特点2. 鱼类的生活习性3.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的生理结构特点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意义。
(2)谈谈你对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看法。
2. 答案:(1)鱼的生理结构特点:体型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呼吸器官为鳃,运动器官为鳍等。
适应水中生活的意义:减小游泳时的阻力,保护身体;便于呼吸和运动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课设计5.1.4 《鱼》教【篇一: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案】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鱼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师寄语: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惟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学习目标:1、鱼的主要特色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课环节:当前已知的动物大概有 150 万种。
科学家按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把他们分为和两大类像蚯蚓、珊瑚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像鱼这样,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一、多种多样的鱼察看 p20-21 思虑:⑴我国主要的优秀淡水鱼品种有哪些?⑵我国常有的大海鱼有哪些?二、鱼的主要特色:1、鱼适于水中生活两个至关重要的特色:2、察看与思虑(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色?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说说你的见解。
(3)察看鱼的运动。
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类说法全面吗?(4)察看鱼的呼吸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5)察看鳃和鳃片的形态、数量、颜色。
为何鰓丝多而细?(6)鱼鳃的哪些特色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剖析鱼儿离不开水的原由。
3 、你知道吗?鱼到了生殖季的时候,雌鱼会向水中排出卵子,雄鱼会在卵上排上精子,精卵在水中联合为受精卵,而后受精卵会在水中发育成新的个体。
【篇二: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教课设计】第四节鱼教材剖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平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色、生理特色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 (水中 )受精。
鱼为人类供给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亲密有关的动物质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单为学习各种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领会到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教法指导一、讲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议论、概括总结法。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采用分步骤讲解、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鱼类的呼吸方式和循环系统。例如,通过动画演示鱼的呼吸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鳃的功能。
3.为突破学生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鱼类模型、实物等,分析鱼类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原因。同时,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例如,在讲解鱼类的主要特征时,我会提出问题:“鱼类有哪些特征?”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在讲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我会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描述鱼体的流线型形状和尾鳍的推动力,及时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困惑。通过课堂测试,如填空题和判断题,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心脏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4.鱼类的适应性特点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包括流线型的身体、尾鳍的推动力、侧线系统等。
-鱼类还能够根据水中的光线和温度变化,调节身体的颜色和深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授了鱼类的主要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课堂活动和实例讲解,学生们对鱼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八年级上册生物鱼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鱼教案生物教师要上好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备好课,其中备好课就是做好教案!为此,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鱼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鱼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水中生活的动物类群和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点】:鱼的主要特征。
【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课一、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由于它们的体内没有组成的,所以统称为动物。
而将要学习的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内都有由组成的,所以统称为动物。
二、预习自学阅读课文19~24页,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双色笔标记。
1、现存的动物已知的有多万种,其中动物约占95%,动物约占5%。
鱼是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有万种,约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2、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鱼可以分鱼和鱼,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有,常见的海水鱼有等。
2014-11-18 8:05:16 PM3、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一是靠来获取和敌害,二是能在中呼吸。
4.鱼的身体分为、和三部分,大多呈形,这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
鱼的体表覆盖,表面有滑滑的,起身体的作用。
鱼在水中通过和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是用来呼吸的,其主要部分是,上面密布。
当鱼的和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中的就渗入中的毛细血管里,而里的就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水中。
6、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中,体表常有覆盖,用呼吸,通过和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游泳。
三、课堂小结1、完成图解:身体外形——【】鱼体表特点——【】呼吸器官——【】运动方式——【】 2、鱼的游泳器官是鳍(鲫鱼的鳍有种):胸鳍(成对):维持,辅助转变方向。
腹鳍(成对):维持平衡。
背鳍:掌握鱼体的 (关键)。
臀鳍:维持平衡,协调运动。
鱼-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鱼-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鱼的概念和生物特征,了解鱼的多样性;2.理解鱼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了解鱼类保护的必要性;3.了解人类在渔业生产中的作用和责任,掌握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1.鱼的生物特征和分类;2.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3.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1.鱼类的分类和多样性;2.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鱼的概念和生物特征教学内容1.鱼的概念和分类;2.鱼的身体结构和生物学特征;3.鱼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1.讲授和演示。
2. 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鱼类对生态系统的贡献;2.鱼类在人类生产和商业活动中的地位;3.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1.讲授和案例分析。
2.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
3. 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内容1.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和保护;2.捕捞技术和规模管理;3.捕捞和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教学方法1.讲授和小组讨论。
2.研究文献和实地考察。
五、教学准备、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材及相关教辅;2.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计 2 课时。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引入本单元教学内容,介绍鱼的概念;2.讲解鱼的分类(硬骨鱼和软骨鱼),生物特征和多样性;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不同鱼类的特点和价值;4.学生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了解鱼类现状和保护状况。
第二课时1.回顾鱼类的分类和生物特征;2.讲解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在渔业生产中的作用;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如何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4.讲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现方法;5.学生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了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模式。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鱼类的分类、生物特征和多样性,以及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通过讲解、小组讨论、研究文献和实地考察等不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1.4鱼
二、鱼的特征 二、鱼的特征
五、学生展示(二)(8 分钟)学生 在自学、对学、群学、观看视频的基 础上完成以下问题。
(一)、教师注意听,学生是否讲解 清楚以下问题,不清楚及时介入。
1、鱼能生活在水中的原因
2、鳃的结构和鳃丝的结构特点(有 利于气体交换,具体过程已看视 频);入鱼口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 在水中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
教师到组上指导
五、学生展示(一)(5 分钟)学生 在自学、对学、群学、观看视频的基 础上完成以下问题。
(一)、教师注意听,学生是否讲解 清楚以下问题,不清楚及时介入。
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及 区别
学生相互讨论不懂的问 题 四、分组准备预展 学生分工准备 五、学生展示(一) (一)、完成自研成果 一下面四题并讲解。 (二)、教材讲解 (三)、回答师生问题
6、常见动物名称里没有“鱼”字,
它们都是鱼有:海马、中华鲟、泥 鳅、黄鳝等。
2/3
三、鱼与人类 课本 23 页,已看视频 的关系
看课本 23 页,回顾视频
四、解决学生 教师讲解 不懂的问题
学生问不懂的问题
五、总结
教师安排,如还有不懂我把课件拷贝 学生读学案中自研成果
在班上自己看
一、二(重要概念和关
第四节 鱼
一、学习目标 1 会区别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能概述鱼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鱼与 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主要特征;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三、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本节课题:
第一节:鱼
五、学生展示(二)(8 分钟)
(一)、完成自研成果 二下面四题并讲解。
第四节鱼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鱼》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内容是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等生命现象。
在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对鱼进行观察,辨认鱼的主要结构,并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
让学生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掌握核心概念与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体悟到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及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课标分析本节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大概念是: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概念是:2.2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可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对应的次位概念是:2.2.4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言下之意,首先学生要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次,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最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鱼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学情分析1.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鱼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养鱼经验。
学生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对所涉及到的无脊椎动物已经了然于胸,对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这个知识点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平常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张开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八年级生物《鱼》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鱼》教学设计第一篇:八年级生物《鱼》教学设计《鱼》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某某授课年级:八年级(12)班授课时间:2018年9月12日星期三第三节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2.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教学方法】知识讲授、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法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料。
【学法指导】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已探索,看视频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以旧知新、自主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设计思路】本节课与生活比较贴近,因此,在设计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获得鱼的结构和生活特点相关知识为知识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学为主”这一教学宗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鱼的图片和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通过观看视频与阅读自主学习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作用是什么?3、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4、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为什么?5、鱼是怎么进行呼吸的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归纳出主要知识点设计目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活动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1、分析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2、有些动物如“带鱼”“鱿鱼”,名称里面都有一个鱼字,它们都是鱼吗?活动三:简述鱼对生活的作用设计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鱼的重要性三、课堂练习:用学过的知识做练习,强化知识点四、本节小结:1、鱼的主要特征2、鱼对生活的作用第二篇:吴慧萍生物教学设计《鱼》第四节鱼教材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教学设计
单位:盘锦市XX区XX学校姓名: XX
《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中,呈现了鲫鱼的骨骼图,引导学生观察鲫鱼的脊柱和组成脊柱的一节节脊椎骨,使学生先对脊柱的概念有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思考自己所了解的动物哪些是有脊柱的?哪些是没有脊柱的?从而将动物分为两个类群: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教材在正文中首先介绍了鱼的多样性,以增加学生对于鱼的感性认识,教材设计了一副对开页的大图,呈现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淡水鱼和海水鱼,并以鲢鱼为例,介绍鱼的基本结构。
本节在“观察和思考”中设计一个活动和一个实验,分别探究鱼鳍的作用和鱼是如何进行呼吸的,由此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关于鱼与人类的关系,教材不仅从鱼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的层面介绍,而且还在鱼文化方面涉及,让学生不仅体会到鱼的实用价值,还丰富人类的精神境界,此外,教材还结合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鱼类生活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