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本主义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概要] 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是封建社会向社
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的一种形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上的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作用下,在生产与再生产
过程中定期出现以生产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
不可避免的现象,是资本家为追逐剩余价值而造成的灾难。本文主要从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等几个方面出发,讨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
因与根源,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产物,是由于社会制度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与其他经济危机不同,而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着明显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体现。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停工,金融机构纷纷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和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过剩,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急剧增多,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物价下降,现金奇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同时,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
这种生产过剩不是商品相对劳动人民实际需求而言的绝对过剩,而是社会上用于交换、流通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相对过剩。这种相对过剩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剥削劳动人民的现实表现,是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经济灾难,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明证。
我们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并且通常发生在再生产周期的萧条阶段的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其之所以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基本原因有两点,第一,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第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存在着一种不顾消费和市场限制而盲目提高生产能力和扩大生
产规模的趋势。所以,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一方面生产无限扩大, 商品堆积如山, 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无钱购买。“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所以, 当生产和消费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必然会爆发。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其中包含了少数人之间激烈的竞争和对于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资本家不断增加积累,改进技术,扩大生产,社会化的大生产也有可能迅速地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每个资本家是自己企业的全权意志的主宰,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生产多少,都是由资本家根据利润的大小来决定的。为了加紧剥削工人,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在自己的企业中严密地组织生产,力求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实行科学的生产管理。
在以资本家为中心的范围内,就个别企业内部来说,商品的生产是具有一定的组织性的。然而,从整个社会生产来看,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统治,相互联系的各个生产部门和各个企业被分割开来,完全处于竞争与无政府状态中。这也就造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原理告诉我们,要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两大部类及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是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规律。但资本家不了解整个社会生产与需要的情况,他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总是千方百计地在自己的企业中利用社会化生产的优越性加强生产的组织性,从而成为加剧整个社会的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杠杆。随着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加剧,当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现象达到顶点,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要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综上知,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就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下所必然产生的矛盾。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矛盾不但不能消除,而且会愈演愈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表现形式
如前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根源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为了解释这一因果关系,必须先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做一系统的梳理才能得出答案。
首先,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上的经济、政治制度。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一切物质财富在资本的驱使下成为资本家手中用于生产与再生产的“资本”,形成一种以资本为纽带、以货币为媒介的生产关系。又在雇佣劳动制下,劳动者由于“自由的一无所有”,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因此,便又导致了劳动商品化的进程。具备了劳动商品化和货币资本化的转变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便得到了确立。资本家正是通过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的方法,奴役、剥削了劳动人民,并以此为基础无偿占有了他们所创造的、社会化的剩余价值的。
其次,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资本化,从而进行资本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更多的劳动产品,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也是生
产更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用来进一步压迫和剥削手下的劳动人民。资本积累的源泉正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再次,资本家为了满足其无限制的欲望,不会仅仅只进行一次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家将剩余价值不断的转变成为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意图在于永久的对劳动者进行剥削、获得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点,进行了资本的循环。具体来说,就是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资本在这几个阶段的循环中,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资本主义体系的脆弱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埋下了不可消除的祸根。
综上三点,资本家以资本剥削劳动者,获得剩余价值,同时为了扩大剩余价值,进行扩大再生产,形成资本循环与社会分工,导致资本、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日趋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劳动者所能获得的回报则日趋减少,甚至导致大规模失业现象的发生。
所以,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于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日益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分工不断明细,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不断紧密相连,造成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以及劳动产品的社会化趋势。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束缚下,生产资料却被少数资本家占有,社会分工被少数资本家为自己的私人目的而私人管理,而劳动产品更是被少数资本家占有。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及其手中的资本所占有和奴役。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造成的必然产物,这种经济危机实际上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随着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发生经济危机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大。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省查你发展的界限”。因此,经济危机的抽象可能性,在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货币的流通在资本循环中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差,在资本循环紧密、社会分工精细的条件下,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会导致其它环节的迟钝,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半可能性。
资本家为追逐剩余价值而不遗余力的提高生产力,但是与此同时劳动人民却没有需求,因此导致劳动产品的相对过剩,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发生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给我们带了了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生产关系的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会持续不断的发生,直到资本主义制度被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彻底取代时,才能够真正避免这一灾难的重演。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于改变中国经济运行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具有指导意义。众所周知,多年以来,从需求拉动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属于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