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术后体温过高护理措施

术后体温过高护理措施

术后体温过高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

针对术后体温过高的患者,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一、病因分析术后体温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后感染:手术后,患者体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导致体温升高。

2. 手术创伤:手术创伤会导致炎症反应,进而引起体温升高。

3. 药物反应:部分患者在术后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可能出现药物热,导致体温升高。

4. 体温调节功能异常:患者术后体温调节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体温升高。

二、护理措施1. 观察体温变化(1)术后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2次。

(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 降温措施(1)物理降温:可采用冰袋冷敷头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温水擦浴、乙醇拭浴。

(2)药物降温: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加强通风,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

3. 伤口护理(1)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

(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营养支持(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2)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每日3000ml为宜。

(3)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5. 休息与活动(1)鼓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

(2)低烧患者可适当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6. 心理护理(1)耐心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2)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

7. 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2)讲解术后体温过高的原因、表现及预防措施。

(3)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受凉等。

三、注意事项1.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时调整降温措施。

2. 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3. 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4. 落实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高热病人护理措施

术后高热病人护理措施

术后高热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恢复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高热病人护理措施如下:一、病情观察1.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监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若体温持续在38.5℃以上,应及时报告医生。

2. 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 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皮疹、瘀斑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二、环境与体位1.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湿度适中。

2. 患者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减轻腹部压力。

三、降温措施1. 物理降温:使用冰袋、冰帽、冰敷等方法,降低患者体温。

2. 药物降温: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 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如患者体温下降后再次升高,应及时报告医生。

四、饮食与水分1. 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牛奶等。

2.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 如患者食欲不振,可给予流质饮食或营养支持。

五、口腔护理1. 患者术后高热,口腔黏膜易受损,应加强口腔护理。

2. 每日进行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3. 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有溃疡、感染等,及时报告医生。

六、皮肤护理1. 保持患者床单、被褥干净、整洁,定期更换。

2. 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压疮、瘀斑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鼓励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七、心理护理1. 术后高热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安慰。

2. 向患者解释术后高热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3.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预防感染1. 保持病室清洁、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2.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及时报告医生。

3.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九、健康教育1. 告知患者术后高热的原因、表现及护理措施。

2. 教育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遵医嘱进行降温治疗。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手术后发热是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常见的症状,可能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原因引起。

感染性原因包括术中手术操作不洁净、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弱等;非感染性原因包括术后应激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如严格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创部清洁、及时更换输液管路等。

通过对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研究,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术后护理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未来希望能进一步探讨术后发热的预防策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感染性原因、非感染性原因、护理对策、结论、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创伤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常见于骨折、关节置换、椎间盘手术等病例中。

术后发热是术后并发症之一,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还可能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

及时发现术后发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在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的原因分析中,感染性原因是最常见的。

手术部位感染、合并肺炎、尿路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发热。

除了感染性原因外,术后发热还可能由于非感染性原因,如手术创面出血、组织损伤、术后代谢紊乱等引起。

针对术后发热的护理对策,重点应当放在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患者的发热原因上。

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培养等,以确定发热的原因。

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或其他相关治疗,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康复进程。

通过深入研究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分析术后发热的定义和可能的原因,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术后发热的病因,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治疗效果。

研究术后发热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治疗风险,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肾移植后发烧不可大意,弄清是感冒还是排斥很重要!

肾移植后发烧不可大意,弄清是感冒还是排斥很重要!

肾移植后发烧不可大意,弄清是感冒还是排斥很重要!每逢换季,“感冒小坏蛋”就开始四处寻找攻击目标,而免疫力相对较低的移植患者们就成了他们的优先对象。

不少移友也因此感冒发烧,询问佳仁君应该吃什么退烧药好。

但实际上,稍有发烧就盲目吃药是不对滴。

原因有三1、发烧不一定是坏事,不要完全把它当成敌人。

2、药物、打针都会有各种副作用,如果用不到尽量不用。

3、移植患者发烧不一定是因为感冒,也许是排斥反应。

接下来且听佳仁君细细给大家解释。

1.发烧不一定是坏事发烧其实是身体在清除病原菌的过程。

为什么会发烧?简单来说就是细菌、病毒想往你身体里跑,顺便还能带来一种「外源性致热原」,但是这病毒哪能说进就进,于是你的身体开始升高体温准备战斗,同时调动免疫系统全副武装,对抗病毒。

(细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在 35~37℃)。

所以说,发烧其实是机体抵抗病原菌的过程,如果不需要借助外来药物打败病原菌,那自然是最好的。

但如果发烧太久,身体消耗太大,有危险,别硬抗。

身体要是一直处于发烧状态,扛不住也不要死扛,不然你身体防御系统的作战能力可就下降了,继而头晕乏力,高烧不退,尤其对于移植患者来说,身体巨大消耗,相当危险。

这个时候就需要请外援了,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帮助,可以借助一些药物或其他方法达到退烧目的。

2.合理选择退烧方式一般来说关于退烧有个原则:能物理降温不吃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那由于移植患者身体的特殊性,对发热的处理要比健康人发热更积极。

对于低于对38℃者,应多饮水和进行物理降温,待诊断明确后再给予针对性治疗。

一旦体温超过38℃就要寻求医生帮助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了。

但是要注意:解热药基本都会造成肾脏负担,一定不可滥用。

仅限于单次或间隔应用,用药时间不宜过长,症状控制后应及时停药。

因为这类药物很可能会加重免疫抑制药的肾损伤,如长时间用药会对肾有损害。

同时要注意泰诺、康泰克、克敏汀,可能加重血压升高。

3.特殊情况需注意这一点移植患者需要格外注意。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排斥反应,当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临床上有四大典型症状:体温升高,血压增高,尿量锐减或无尿,移植肾区胀痛。

早期正确地发现移植排斥反应是有效治疗及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的先决条件,为此在护理上应做好下列几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是否有伤口疼痛或移植肾区胀痛,未确诊前禁用止痛剂。

2)保持各引流管固定通畅,严密观察支架管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记录每小时尿量。

支架管引流液的观察是早期发现排斥反应的有效手段,术后一定要保持支架管内的尿液排出通畅,如不滴尿,考虑支架管是否受压、弯曲、扭折、接头松脱及支架管内是否有小凝血块,如排除上述因素,应考虑为排斥反应。

立即通知医师行抗排斥反应的冲击治疗(冲击疗法是指较大剂量,较高浓度和较快速度从静脉输入皮质类醇药物,以求迅速控制排斥反应)。

3)在行冲击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全身有无慢性感染病灶,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①肾移植受者术前长期透析,常常存在贫血、凝血功能障碍、蛋白质消耗,导致免疫力减退。

②肾移植手术打击致抵抗力暂时下降。

③术前带有病菌未得到及时治疗。

④术后大剂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明显降低免疫力。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包括CMV、EBV、疱疹、艾滋病病毒);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陷球菌等);寄生虫(症原虫、弓形体、卡氏肺孢子虫)等。

其好发部位:肺部、伤口、尿道、皮肤、口腔等部位。

4)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感染可提高人肾存活率,护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做侵入性操作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②由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导致白细胞急剧下降,极易发生感染,遵医嘱正确采集血标本行血象及血培养检查,及时送检。

③遵医嘱予抗感染药物。

④在病人因感染而发热时,严密监测体温,观察热型,详细记录。

⑤注意卫生宣教,让病人掌握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学会应用适当的防范措施如:戴口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全身皮肤、口腔、会阴部清洁,适当锻炼,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增强体质等。

术后发热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诊断

术后发热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诊断

一、引言术后发热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患者在术后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为38℃以上。

术后发热的原因复杂,可能涉及感染、炎症反应、药物影响、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

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诊断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术后发热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诊断。

二、术后发热的护理措施1. 严密观察病情术后发热患者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神志、切口愈合情况等。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病室温度应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预防感染。

3. 降温措施(1)物理降温:可采取温水擦浴、冰敷、酒精擦浴等方法。

温水擦浴时,水温以32~36℃为宜,擦拭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大血管丰富的区域。

冰敷时,可用冰袋敷于头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酒精擦浴时,用30~50%的温水酒精擦拭,注意避开心前区、腹部、阴囊等部位。

(2)药物降温:根据医生指示,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退热药物的使用需注意剂量、间隔时间,避免药物滥用。

4.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5. 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渗出、异味等感染迹象,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 心理护理术后发热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耐心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术后发热的护理诊断1. 病理生理诊断(1)感染:术后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2)炎症反应:手术创伤、术后炎症反应等。

(3)药物反应:药物过敏、药物副作用等。

2. 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感染、炎症反应、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

(2)疼痛:与手术创伤、切口感染等因素有关。

(3)焦虑:与对病情的担忧、恐惧等因素有关。

术后发热的护理措施

术后发热的护理措施

术后发热的护理措施嘿,朋友们!要是你身边有人术后发热了,可别慌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今天我就像个护理小超人一样,来给你们分享超有趣的术后发热护理措施。

首先呢,当发现术后发热,就像发现小火苗刚冒头,要赶紧给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小天地。

这就好比给小树苗打造一个最适宜的温室。

把病房或者家里的温度啊,调整得刚刚好,不能热得像蒸笼,也不能冷得像冰窖,一般在22 - 24摄氏度就超级棒啦。

说到被子,可别给病人盖得像小山一样厚。

想象一下,病人本来就像个小火炉在发热,你再盖那么厚,那简直是火上浇油,要把人烤成红薯啦。

薄薄的一层就好,能保暖又不会让热度散不出去。

水分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哦,病人发热就像小水车没水转不动了。

要不停地鼓励病人喝水,就像哄小孩子喝甜甜的果汁一样。

水就像神奇的消防员,能够把身体里的小火苗一点点浇灭。

如果病人不太爱喝水,那可以变着花样来,像鲜榨的果汁啦,清淡的蔬菜汤啦,就像给身体这个大花园浇灌各种美味的营养液。

再来说说散热,这就像是给发烫的发动机降温。

可以用湿毛巾轻轻擦拭病人的额头、颈部、腋窝这些地方,就像给这些部位来一场小小的清凉雨。

不过可别擦得像搓澡似的那么用力,要轻柔得像微风拂过花朵。

还有哦,病人的衣服要穿得像云朵一样轻薄透气。

要是穿那种厚厚的、不透气的衣服,身体里的热气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怪兽,怎么都出不来。

观察病情的时候呢,要像侦探一样仔细。

每一次量体温都像是在探寻身体里的小秘密。

如果体温像火箭一样飙升,或者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那可就要赶紧找医生这个超级英雄啦。

饮食也不能马虎。

术后发热的病人吃东西就像给身体这个大工厂补充原料。

要清淡又营养,不能是那些油腻得像油井冒油一样的食物。

像米粥、鸡蛋羹这些,就像是给身体送去了一个个小小的能量包。

要让病人有个好心情呀,心情好得像小鸟在唱歌。

因为一个愁眉苦脸的病人就像阴天一样,不利于身体恢复。

给病人讲个小笑话,就像给身体里注入了快乐的魔法药水。

在护理术后发热的病人时,我们就像一群守护小天使,每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

术后常见发热原因及处理

术后常见发热原因及处理

术后常见发热原因及处理术后发热是指在手术结束后一段时间内患者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5C - 37.5C之间,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可被视为发热。

术后发热可能是手术创面感染、感染、药物反应等多种原因所致。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术后常见的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手术创面感染手术创面感染是术后发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手术后,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就有可能是手术创口感染。

处理:首先,及时清洁手术创面,并注意保持创面的干燥和清洁。

同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较为严重的感染,可能需要进行创面引流术。

二、感染术后感染是术后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

感染可以是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血液感染等。

对于术后感染的处理,首先要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等,以明确感染部位。

处理:对于已明确感染的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根据感染类型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要注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加强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

三、药物反应一些手术中使用的药物也可能导致术后发热。

有些药物具有退热作用,如氨茶碱、消炎痛等,使用这些药物后患者的体温就会下降。

而有些药物则会引起发热反应,如抗生素、放射性物质等。

处理:首先需要评估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并查清使用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对于发热反应不明显或短暂的患者,可以暂时观察,若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寻求医生的指导。

四、手术损伤在某些手术中,可能会对神经、血管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术后发热。

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并伴有相应的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等,应及时就诊,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明确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其他原因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原因也可能导致术后发热,如肺栓塞、风湿热等。

处理:对于这些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最后,需要提醒患者和家属,在术后如果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肾移植术后发热

肾移植术后发热
确诊 。除长期 大量使用强 力广谱 抗生 素 以外 还需 考虑介 入
性操 作 、 手术损伤 、 慢性 肾衰 、 住院时间过长等 因素。可采用 氟康唑治疗。如不易 明确 感染类 型 , 用 四联 疗法 : 细菌 可 抗 +抗病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抗真菌 +抗卡 氏肺囊 虫。 主任医师 : 全同意副主任医师 的意见 。结合 患者的病 完
击 。患者 在承受了一个较 大 的血 管与 泌尿 系手术 后抵抗 力
患者女 ,5岁 。因同种异 体肾移植 术后 3 发热 3d入 4 周 院。患者于 2周前 因肾移植术后发热住 院 , 尿培养肺 炎克雷 伯菌 阳性 , 断为肾移植术 后 泌尿系感 染 , 用泰 能后 体温 诊 应 降至正常 出院 。3d前 等 又 因突 然高热 入 院 , 体温 3 .  ̄ 9 4C, 发热前无寒颤 , 体温上升时发冷 , 尿道刺 激症 , 无 有尿潴 留表
史、 临床表 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 考虑 , 肾移植 术后泌尿系
(一) 蛋 白(一) 环孢 素( s 谷值 高 , , ; C A) 峰值低 ; B超 : 双肾萎 缩, 、 、 、 、 肝 胆 胰 脾 移植 肾未见异 常 ; X线胸片及 C T双肺未见
明显异常 ; 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可 见肾小管上皮 细胞空泡 变性 , 淋巴细胞浸润 间质 , 无明显排斥 。
重排斥 反应 , 感染难 以控制。优 化抗排斥治疗 。在免 疫抑 制
剂的配合 使用上 , 各单位 用法不一。但在诱导 免疫 及抗 急性 排斥 反应期 间多倾 向使 用 肾上腺皮 质激 素。选 用排异 作用 强、 副作用小 的甲泼尼 龙替代 琥珀 氢化 可 的松 并减 少剂量 ,
尿毒症患者 身体虚 弱 , 接受 手术 打击 后抵 抗力 进 一 步 下 在 降, 特别是合并心衰时易合并肺部感染 , 死亡率高 ; 泌尿道 为 手术部位 , 术后需 留置 导尿管 , 染机会 大。 肾移 植术 后感 感

临床术后常见发热原因分析

临床术后常见发热原因分析

临床术后常见发热原因分析术后发热是指在手术后出现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

术后发热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常见,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感染类:1. 术中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造成术后发热。

2. 术后感染:手术后伤口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也会导致发热。

3. 创面感染:手术切口长期暴露于外界环境,若切口卫生不好,容易被细菌侵袭而引发发热。

二、非感染类:1. 应激反应:手术是一种有创伤性的过程,可能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从而引发发热。

2. 药物反应:术后使用的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使机体产生发热症状。

3. 血栓栓塞:某些手术后如骨科手术,患者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使局部温度升高而出现发热症状。

4. 肺不张:某些胸腔手术后如肺叶切除等可能导致肺不张,造成肺部通气不畅,引发低血氧,导致发热。

5. 输血反应:术后大量输血可能引起输血反应,如输血后ABO血型不匹配、输血品质量不好等,都可能引发发热症状。

三、其他因素:1. 术后创伤影响:手术过后,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此时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引起发热。

2. 术后炎症反应:手术损伤组织,机体会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发热。

3. 术后麻醉药物:手术后使用的麻醉药物可能引起机体代谢异常,从而引发发热症状。

针对术后发热的原因,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辅以必要的检查和检验,确定病因。

在确定发热病因的同时,还需考虑患者一般健康状况、术中手术操作是否规范、术后抗感染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等因素。

根据病因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的感染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术后发热的原因复杂多样,早期明确病因对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术后患者如有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

术后发热原因分析

术后发热原因分析

发热是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情况下,其变化幅度在0. 5〜1 . 0C范围内,超过1C,就应加以重视,并注意寻找原因不少医生把无菌手术后出现的体温升高简单归为“吸收热”,常常会遇到许多难以解释的发热病例,其实正确诊断和处理术后发热并不简单。

2 原因分析及处理2. 1 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长(>2 小时),广泛组织损伤,术中输血,药物过敏,麻醉剂(氟烷或安氟醚)引起的肝中毒等。

2. 2. 1 手术反应热手术反应热最为常见,本组中发生率约902%。

多在手术当天或第2天出现,2—4天后恢复正常,体温通常不超过38. 5'E。

一般来说手术反应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问与手术大小和损伤的程度有关,其机理是人体遭受严重伤或手术后诱发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反应和代谢改变,出现皮肤的血管收缩和代谢亢进,过度产热和氧消耗增加L2] ,此外损伤区血液成分及其他组织的分解产物吸收亦引起发热,即“吸收热”。

老人反应较迟钝,体温升高不明显。

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常给予支持疗法和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考虑并发感染的可能,需仔细查明原因并治疗。

手术反应热老人术后出现体温升高I C 以上或一般术后3 4 天仍发热应等并发症。

2. 1 . 2 输血或输液反应热输液、输血引起的发热并不少见,本组占2. 7%。

发热出现在输液、输血过程中(输液反应有时表现为群发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 C,严重者出现休克。

输液反应热的机制多是由:①输入液体质量不合格;② 液体内加注药物质量不合格或配伍不当;③输液器具有质量问题;④输液环境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外源性致热源入血激活白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1。

输血热为输血并发症,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常见,其主要原因有:①致热源污染:如蛋白质、细菌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②免疫反应:病人体内有特异的抗体,如白细胞凝集素、血小板抗体等,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或经产妇病人中。

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关键词】肾移植;上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护理笔者所在的科室是感染内科,主要收治以感染为主的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普通人患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病死率很低,而肾移植术后的患者如果被感染,病死率是很高的,近年来我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建立了一整套以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为主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自2008年1月至10月进行病例统计,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普通人患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另一组为肾移植术后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

普通组患者30例,其中女15例,男15例;肾移植组患者30例,其中女12例,男18例。

普通组30例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日14天;肾移植组24例治愈,6例死亡,平均住院日23天。

2 肾移植感染特点2.1 与技术性因素或解剖异常相关的感染包括术前移植物污染、吻合口并发症、伤口血肿,血管缝线感染、手术野皮肤感染、伤口感染。

2.2 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曲霉菌属感染、军团菌感染、放线菌属感染、绿脓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2.3 群体中的感染包括某些地域性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属感染、球孢子菌属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群体呼吸道感染(流感、腺病毒感染)、粪类圆线虫感染、肠源性感染(沙门菌属、Listeha单核细胞菌属)等。

2.4 移植后重要病毒感染包括疱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感染(B、C型多见)、乳多空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等。

3 感染源对比及治疗特点(1)引发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广泛多样,既可以是致病微生物,也可以是条件致病微生物,还可以是非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

(2)由于肾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使得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性降低,临床表现出来的感染症状、体征不典型,不利于诊治。

《一例肾移植术后切口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护理》

《一例肾移植术后切口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护理》

《一例肾移植术后切口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护理》一、疾病概述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然而,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

切口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导致切口红肿、疼痛、渗出,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肾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移植肾的排斥反应。

然而,免疫抑制剂会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

2. 手术创伤:肾移植手术是一种较大的手术,手术创伤会破坏皮肤和黏膜的屏障功能,使病原菌容易侵入机体。

3.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也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

例如,年龄较大、营养状况差、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

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以形成生物膜,抵抗抗生素的作用,使感染难以控制。

三、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切口红肿、疼痛、渗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常见局部症状。

渗出液可为脓性或血性,有时可伴有异味。

切口周围皮肤温度升高,触之有硬结。

2. 全身症状: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

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 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四、治疗要点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用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

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原菌。

2. 切口处理:对于切口感染较轻的患者,可以进行局部换药、引流等处理。

对于切口感染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切口清创、二期缝合等手术治疗。

术后体温高护理措施

术后体温高护理措施

术后体温升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术后体温高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术后体温高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

一、观察体温变化1. 密切监测体温:术后患者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体温持续升高,应立即通知医生。

2. 记录体温变化:详细记录患者体温变化情况,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

二、病因诊断1. 评估发热原因:术后发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药物反应、输血反应、手术创伤等。

医护人员需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发热原因。

2. 常见发热原因及护理措施:(1)感染:感染是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护理措施如下:①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②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渗血、渗液等症状。

③ 如发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药物反应:部分患者对术后使用的药物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

护理措施如下:① 询问患者用药史,观察是否有药物过敏反应。

② 如发现药物反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调整用药。

(3)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可能导致发热。

护理措施如下:① 观察患者输血后有无发热、寒战等症状。

② 如发现输血反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

三、降温措施1. 物理降温:(1)头部冷敷:用冰袋或冰帽敷于患者头部,降低体温。

(2)温水擦浴:用30℃左右的温水擦浴患者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

(3)酒精擦浴:用25%~50%酒精擦拭患者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

2. 药物降温:(1)布洛芬:口服或肛门给药,每次200~400mg,每隔6小时1次。

(2)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或肛门给药,每次500~1000mg,每隔6小时1次。

四、保暖措施1. 调节室温:保持室温在22℃左右,避免患者受凉。

2. 添加衣物:根据患者体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五、补充水分1. 多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分。

2. 鼻饲或静脉输液:如患者无法进食或饮水,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

术后发热病人的护理

术后发热病人的护理
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方法降低体 温,但避免使用过于激烈的降温措 施。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 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高热惊 厥。
长期发热的病人的护理
心理护理
长期发热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护理人员应关注 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
理支持和疏导。
物理降温
采用温水擦浴、冰敷等方法降低 体温,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避免过度穿衣导致中暑等问
的改进措施。
对术后发热病人护理的展望
智能化护理
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 设备,提高术后发热病 人的护理效率和效果。
个性化护理
针对不同病人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满足病人个性化需求。
预防性护理
加强术后发热病人的预 防性护理措施,降低发 热发生率,提高病人恢
复速度。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跨 学科合作,共同提升术 后发热病人的护理质量
并发症
长时间高热可能导致脱水 、电解质紊乱、器官功能 损害等并发症。
02
术后发热的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
监测体温
定时记录患者体温情况, 观察发热程度和变化趋势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病房空气清新,减少 交叉感染的风险。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多休息,避免过 度劳累,根据病情恢复情 况适当活动。
物理降温
冰敷
02
手术医生应注重细节,严格遵守 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过程的 安全和顺利进行。
严格控制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手术器械和物品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灭 菌,确保无菌状态。
术前评估和准备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疾病史、用药 史、过敏史等。

手术后出现发烧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发烧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发烧的原因及处理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种较大的创伤,术后出现发烧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但发烧可能会让患者和家属感到担忧,了解其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一、手术后发烧的原因1、手术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手术本身会造成组织损伤,身体会启动炎症反应来修复受损组织。

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等,这些物质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烧。

这种发烧通常在术后 24 48 小时内出现,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被称为“吸收热”。

2、感染(1)切口感染:如果手术切口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或者手术过程中消毒不彻底,细菌可能会侵入切口并引起感染。

切口感染通常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同时伴有发烧,体温可能较高。

(2)肺部感染:术后患者由于卧床休息,活动减少,呼吸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痰液不易排出,容易导致肺部感染。

尤其是对于胸部和腹部手术的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更高。

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烧。

(3)泌尿系统感染:术后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如果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者护理不当,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烧。

(4)腹腔感染:对于腹部手术的患者,如果腹腔内有残留的脓液或者渗液,可能会引起腹腔感染。

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烧。

3、输血或输液反应在手术中或术后输血、输液时,如果输入的血液或液体中含有致热原,可能会引起发烧反应。

这种发烧通常在输血或输液后很快出现,体温可高达 39℃以上,同时可能伴有寒战、皮肤潮红等症状。

4、药物热术后患者可能会使用多种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药物热。

药物热一般在用药后 7 10 天出现,体温可高达 39 40℃,但患者通常没有其他明显的感染症状,停药后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

5、脱水热术后患者由于禁食、禁水或者出汗过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可能会导致脱水。

22例肾移植术后发热护理对策分析

22例肾移植术后发热护理对策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R47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11674~361X(2018)07—0022—01
随 着 。肾移 植 手 术 的 发 展 ,肾 移 植 手 术 已 经 成 为 了 提 高 终 末 期 肾 脏 疾 病 患 者 的治 疗 有 效 手段 。在 进 行 肾移 植 手 术 后 的 一 周 至 半 年 内 ,容 易 出 现 发 热 长 达 三 天 以上 的情 况 _1],其 原 因可 能 多 种 多 样 。对 于 护 理 人 员 而 言 ,及 时 观 察 患 者 是 否 发 热 以 及 发 热 后 的 处 理 对 策 显 得 格 外 重 要 。 本 研 究 选 取 22例 肾 移 植 术 后 发 热 的 患 者 进 行 分 析 讨 论 ,具 体 研 究 如 下 : 1临床 资料 及检 测 方 法
【关 键 词 】肾移 植 ;发 热 ;护 理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ever after renal transp1antation,the cause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fever after renal transpIantation
1.1临床 表 现 当免 疫 抑 制 剂 用 量 不 足 或 者 过 早 停 用 免 疫 抑 制 剂 的 时 候 , 可 能 出现 排 斥 反 应 。排 斥 反 应 一 般 可 发 生 于 手 术 后 4个 月 内 , 在 临 床 上 较 为 常 见 。在 轻 度 排 异 反 应 时 ,可 无 明 显 的 发 热 症 状 , 但 中度 或 重 度 患 者 可 发 生 急 性 排 斥 反 应 ,例 如 尿 量 明 显 减 少 ,体 重 上 升 。体 温 表 现 为 持 续 高 热 且 夜 间 体 温 升 高 更 明显 ,患 者 的 血 压 有 所 升 高 ,出 现 寒 战 的 现 象 。患 者 突 然 发 热 ,2天 内 体 温 超 过 37摄 氏度 后 可 出现 38度 以 上 高 热 。其 中术 后 1个 月 内 的发 热 多 高 热 ,而 术 后 3个 月 内 的 发 热 可 为 微 热 。 实 验 室 检 查 可 出 现 血 肌 酐 水 平 升 高 ,肌 酐 清 除率 下 降 。

肾移植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肾移植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肾移植术后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周丽芹,张 莹关键词:肾移植;发热;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5.03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2B-3318-0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常规的有效手段。

发热是肾移植术后病人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1]。

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时、正确配合治疗并提供专业的护理是保护病人移植肾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对策。

选择2009年1月后在我院行肾移植术的5例发热病人及因发热而住院的肾移植病人30例,总结肾移植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如下。

1 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的发热1.1 原因分析 急性排斥反应可发生在术后任何时期,以术后3个月~4个月内多见,是临床最常见的排异形式,发生率在30%~50%。

轻度急性排斥反应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但中度特别是重度急性排斥反应时,可出现尿量明显减少、体重增加、体温上升(早期多出现夜间高热[2])、血压升高、移植肾肿胀、压痛、畏寒、寒战等。

急性排斥反应的常见诱因为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不足,或者是病毒、细菌感染后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后出现排斥反应,特别是术后早期停用免疫抑制剂。

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升高及肌酐清除率下降,彩超、细针穿刺活检等可进一步确诊。

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热特征是:突然发热,先有1d~2d超过37℃的微热,然后呈现38.5℃以上的高热;在术后早期急骤发病的加速性急性排斥反应多伴有高热,而3个月以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多为微热。

1.2 护理对策 一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遵医嘱及时及早进行抗排斥的冲击治疗,严密观察体温变化,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3];做好心理护理,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控制出入量,若需透析病人做好透析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移植肾区局部情况,严密监测尿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实行保护性隔离;还要加强并发症的监测,如电解质紊乱、高血压、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肺水肿、移植肾破裂、感染、消化道溃疡等。

肾移植术后感染病例分享

肾移植术后感染病例分享
肾移植术后感 病例分享
西京医院泌尿外科
• 肾移植手术是现阶段治疗终末期肾病的 有效手段。
移植肾
髂外动脉 髂外静脉 输尿管
膀胱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
• 肺部感染 • 泌尿系感染
• 移植肾周感染
治疗策略
肺部感 染
简化治 疗方案
调整免 疫抑制 剂
治疗策略
泌尿系感染
移植肾周感染
1.经验性抗感染 治疗 2.根据药敏结果 调整治疗方案

肾移植术后感染多为综合性感染,早期联合治疗、调 整免疫抑制剂量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THANKS !
• 辅助检查: 血 常 规:WBC 3.87X109/L,NEU% 65.8%,血 小板 457X109/L; 尿常规 : 尿 白 细 胞 ( - ) , 尿 细 菌 定 量 : 5.2/ul (0-180.1/ul)。 胸部平扫:左肺下叶纤维灶。

比阿培南对此两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周感染、轻度肺
部感染患者治疗有效;
血红蛋白:87g/L
血小板计数:116×109/L • 尿常规:尿红细胞4+,白细胞:(-)。 • 大便常规:正常。
化验结果
• 肾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肌酐:114umol/L
尿素:7.5mmol/L
尿酸:175umol/L
• 病毒系列:无明显异常。
• 肾周引流液培养:屎肠球菌;
敏感抗生素为: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

既 往 史:高血压。
化验结果
• 血常规:血红蛋白: 106g/L ,白细胞: 20.36×109/L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4%,淋巴细胞百分率:2.6% ( 20-50% ),单核细胞百分率: 5.7% ,血小板计数: 256×109/L。 • 尿常规:白细胞: 1+ ,细菌定量: 14582.8/ul (< 180/ul)。 • 肾功能:肌酐: 102umol/L ,尿素: 3.4mmol/L,尿 酸:372u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移植术后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丽芹,张 莹
关键词:肾移植;发热;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5.03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2B-3318-0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常规的有效手段。

发热是肾移植术后病人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1]。

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时、正确配合治疗并提供专业的护理是保护病人移植肾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对策。

选择2009年1月后在我院行肾移植术的5例发热病人及因发热而住院的肾移植病人30例,总结肾移植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如下。

1 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的发热
1.1 原因分析 急性排斥反应可发生在术后任何时期,以术后3个月~4个月内多见,是临床最常见的排异形式,发生率在30%~50%。

轻度急性排斥反应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但中度特别是重度急性排斥反应时,可出现尿量明显减少、体重增加、体温上升(早期多出现夜间高热[2])、血压升高、移植肾肿胀、压痛、畏寒、寒战等。

急性排斥反应的常见诱因为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不足,或者是病毒、细菌感染后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后出现排斥反应,特别是术后早期停用免疫抑制剂。

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升高及肌酐清除率下降,彩超、细针穿刺活检等可进一步确诊。

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热特征是:突然发热,先有1d~2d超过37℃的微热,然后呈现38.5℃以上的高热;在术后早期急骤发病的加速性急性排斥反应多伴有高热,而3个月以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多为微热。

1.2 护理对策 一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遵医嘱及时及早进行抗排斥的冲击治疗,严密观察体温变化,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3];做好心理护理,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控制出入量,若需透析病人做好透析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移植肾区局部情况,严密监测尿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实行保护性隔离;还要加强并发症的监测,如电解质紊乱、高血压、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肺水肿、移植肾破裂、感染、消化道溃疡等。

本组有2例发生了由急性排斥引起的发热,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治愈,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2 感染导致的发热
2.1 原因分析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肾移植术后发热的重要原因。

肾移植术后出现发热,如果没有移植肾肿大和肾功能减退,则应高度怀疑感染。

肾移植术后的感染除细菌外,还有病毒、真菌和原虫等各种病原体。

感染灶涉及呼吸、泌尿、消化系统、皮肤、手术创部、脑膜等多方面,伴有尿路刺激征者常提示为尿路感染,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者常提示为肺部感染,伴有伤口红、肿、热、痛者常提示为切口感染。

有时确定感染和明确感染灶是困难的,尤其是有白细胞减少时更为困难。

移植前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移植前供受者存在的感染、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等均可导致受者术后发生感染。

本组有1例病人先后出现尿路感染及切口感染,有2例出现了肺部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痊愈。

2.2 护理对策 ①住院期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房内物品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班用空气负离子消毒机消毒1h,限制探视人员。

②根据感染的原因配合做好抗感染、抗真菌等治疗。

遵医嘱安全、正确、及时用药,观察用药疗效及有无副反应发生。

③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

④做好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病人发热时指导其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保持病人舒适。

⑤术后病人卧床期间还要指导病人床上活动,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⑥病人住院期间做好预防感染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认识到自己属于易感人群,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提高病人的自我监测与防护能力,预防感染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外出时应戴口罩,避免或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次或3次,注意通风时避免风口;适当饮水及增加营养,注意休息、保暖及个人卫生;不宜饲养宠物,防止动物传播的病原体感染;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不可自行改变药物剂量;发现感染征兆如发热、鼻塞、咽喉疼痛、尿频、尿急等立即就医。

肾移植术后出现发热时应注意协助医生鉴别感染及排斥反应,协助病人做好一系列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痰常规、痰培养、咽拭子、肾功能、移植肾B超、CT等检查,肾功能下降、移植肾质地变硬、肾增大者应考虑排斥反应;有感染病灶存在时应考虑感染或排斥反应合并感染。

明确发热原因的同时遵医嘱及时给予病人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志芳,俞康龙,单红卫,等.肾移植术后难治性发热病原菌与疗效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4):204-206.
[2] 董力,黄江燕,张绍珂.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0):49.
[3] 赵振林,郭永章,李立.肝移植免疫反应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04,13(10):723-725.
作者简介 周丽芹,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4023,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张莹单位:214023,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2-09-07)
(本文编辑卫竹翠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宫腔镜诊治幼女的围术期护理
郑佳音,林莉莉,吴淑芳
关键词:幼女;宫腔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5.04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2B-3319-02
从出生4周至12岁左右为幼年期,此期体格生长发育很快,生殖器官仍处于幼稚状态[1],但也有发生妇科疾病的可能,宫腔镜与传统妇科检查技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

由于手术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损伤处女膜,因此增加了医护人员操作技术的要求。

如何配合医生安全地完成手术,对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将我科对幼女进行宫腔镜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10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静脉麻醉下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的9例幼女,年龄14个月至10岁,平均6.7岁。

因阴道流血、流液就诊。

妇科检查:外阴未婚未产式,会阴部无外伤、充血,处女膜完整。

经宫腔镜诊治有以下病因:外阴阴道炎4例,阴道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阴道赘生物(肉芽组织)1例,阴道异物合并外阴阴道炎1例,宫颈管炎1例,1例正常幼女外阴阴道宫颈(未发现明确病因)。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患儿家长往往有强烈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患儿是否能承受手术麻醉带来的创伤,受传统观念影响担心手术是否对日后生活有影响等。

因此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非常重要,向他们介绍手术的过程,告知儿童期处女膜孔直径为4mm~7mm,处女膜具有一定弹性,而宫腔检查镜的外径只有4.5mm,手术过程不需扩宫、不放窥阴器、不夹持宫颈,不会对患儿今后的婚姻生活及生育产生影响[2]。

患儿由于多次就诊未能解决问题,加上家长的情绪影响,即使有语言表达能力者也在接触医护人员时说话很小声或不出声,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医护人员以亲切的微笑、善解人意的动作与患儿接触、交流,并请患儿母亲陪伴,消除患儿防御性的心理反应,采取鼓励的方法在患儿配合治疗如打针不哭闹时给予奖励小贴纸、儿童书籍等,以取得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使患儿逐渐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外阴阴道准备 为避免损伤处女膜,故不采用常规阴道消毒方法。

入院后无症状者给予0.5%聚维酮碘坐浴并清洗消毒外阴。

仍有流液流血等症状者仅行外阴消毒。

2.1.3 胃肠道准备 术前禁食8h,禁水4h。

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长时间的禁食、禁水,出现吵闹不安的行为,患儿家长往往也未意识到禁食、禁水的重要性,需要医护人员耐心解释,促使患儿和家长积极配合。

2.2 术中护理
2.2.1 入室护理 患儿对离开父母单独进入陌生环境有恐惧心理[3]。

因此护士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言、微笑地接待患儿。

对哭闹不配合患儿可让母亲更衣后陪伴进入,待
·




·
全科护理2012年12月第10卷第12期中旬版(总第27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