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历史2017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docx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建设、祖国统一大业、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外交成就等。

这一单元主要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领域的巨大成就,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方面的理解仍存在困难。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和取得的成果,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领域的重大成就,掌握相关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英美苏等国都认识到:只有合作,才有出路,才能打败法西斯,取得反法斯战争的胜利。

下面首先学习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
教师小结:
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实施了代号为“霸王”的诺曼底登
教师:德国投降后,只剩下日本法西斯在负隅顽抗。

但在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它的灭亡也是指日可待。

图二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图一8月6日广岛、 8月日长崎腾起蘑菇云
(1)图一、二、三与图四是因果关系。

)促使日本投降的原因主要有:①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②苏军出兵对日作战,给日本东北关东军以沉重打击;③特别是中国解放区战场展开了全面大反攻。

图三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图四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的历史作用具有两面性;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意大利投降。

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雅尔塔会议等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召开的的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全面深入地把握法西斯集团瓦解灭亡的全过程,提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1.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启迪。

2.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3.怎样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法西斯集团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教学难点1.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启迪。

2.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3.怎样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法西斯集团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温故知新1、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2、在这种情况下,被侵略各国应当采取什么行动来有效地抗击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疯狂进攻?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标志各是什么?有何作用?A、形成的基础:B、形成的标志:C、形成的作用:2、怎样评价雅尔塔会议?(学生标注知识要素)A、背景:B、地点:C、人物:D、积极作用:E、消极作用:三、最后的胜利1、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根据地图册P18,从苏德双方分析)2、苏联军民怎样保卫斯大林格勒?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4、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5、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主要战场有哪些?6、几乎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同时,反法西斯同盟在哪两个地方也取得转折性胜利?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怎样结束? 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运用战争进程动态地图展示)四、课堂小结,练习巩固再次读书,完成练习1、完成第42页“练一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是( D )A、1945年2月B、1945年5月8日C、1945年8月15日D、1945年9月2日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3、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五、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教学设计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教学设计
7
“英雄城市” 名称的变迁 1589年,沙皇俄国在伏尔加河下游修建了察里津要塞。 察里津 (Caricyn),来源于鞑靼语,意为“黄水”,因旁边一 条注入伏尔加河的小河“察里察”而得名。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发生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 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战争中,斯大林格勒几乎被夷 为平地,苏军与德军在这里展开街头白刃战,使德国始终无 法攻占全城。苏军最终获胜,使整个二战局势得以扭转。战 后苏联迅速重建斯大林格勒。1945年斯大林格勒和其他三座 城市被斯大林命名为“英雄城市”。
12
考点二:最后的胜利 1.斯大林格勒战役。 (1)经过: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向斯大林格勒 发动了进攻。苏联军民誓死保卫斯大林格勒,11月中旬转 入反攻。1943年2月初,苏联向德军展开进攻。 (2)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也是整个___第__二__次__世__界__大__战____的重要转折点。
6
(2)影响: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 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 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 的迅速发展。
(3)历史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要重演; 人民终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和平共处;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 同发展。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
1.编制大事年表或表格法 它可以使重要的历史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有利于 对整体历史事件的把握。如本课:

九下第三单元历史教案

九下第三单元历史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B、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C、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A、问题讨论法。

在读书过程中认真思考、设疑、质疑并讨论。

教师作适当引导。

B、对比教学法。

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改革后的中国进行一些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明白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的,只有实是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客观的评价,积极思考它们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难点:能否认识到改革陷入困境不是不需要改革,而是未能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图表法、综合分析法教学工具: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粉笔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什么是斯大林模式?2、导入新课:由于斯大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赫鲁晓夫上台后,率先举起了大旗。

3、讲授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背景:斯大林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

2、主要措施(1)经济改革。

A、农业改革。

减税、提价、投资、垦荒、种植玉米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足: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B、工业改革。

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

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此外,我也意识到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更加精细化。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活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确保每个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战争的反思和总结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盟军在欧洲战场的胜利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从而让学生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
2.历史思维:学生将能够通过战争图片、视频等资源,培养运用史料实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3.分析能力:学生将能够分析战争转折点的判断和理解,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多方面因素及其作用,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4.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战争模拟等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九下历史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下历史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通过分析柱状图、表格等材料,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2.结合地图和图片讲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疯狂的扩军备战,军备竞赛。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学生观察思考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过程,认识到两个集团分别的核心国。

3.通过老师讲述、观看视频,同桌合作学习萨拉热窝事件。

4.出示凡尔登战役的相关图片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体会战争的残酷性
5.出示材料,分析一战的性质
6.出示材料,分析一战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一战的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一战的影响:①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环节四:拓展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留给人
们怎样的启示?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聆听体会感悟: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6.板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所处的第三单元,介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分两课来介绍。

第6课介绍的是二战的爆发、战争的进一步扩大等内容。

本课承接第6课,接着介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走向胜利的过程。

通过“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最后的胜利”两个子目来介绍。

二、课程标准: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意大利投降。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柏林战役。

难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 顽皮的小男孩及他的档案教师:1945年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在日本的广岛上空脾气大爆,当他落下后,世界瞬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瞬间夺去了数以万计人的生命,并留下了后患无穷的创伤。

可是,他给全人类带来了二战即将结束的信号,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战带给人类的伤痛与拷问。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 风雨同舟共度难——联合宣言国家1945年美国 体重 4082公斤 身高 3.05米 腰围 0.711米 脾气 1.2万吨TNT展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教师:阅读课本,了解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与国家以及成果。

学生:简述华盛顿会议的相关知识。

展示: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教师:“每一个政府”、“三国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本课主要内容为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农业集体化,以及苏联模式的特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认识苏联模式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本课涉及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苏联模式的深入理解尚有难度,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把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掌握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农业集体化,以及苏联模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多样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的特点。

2.难点:苏联模式的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联模式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相关的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图片等。

4.投影仪:用于展示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包括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农业集体化,以及苏联模式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版的一部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从而更加珍惜和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战争,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和平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及影响,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平和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平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及影响3.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环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3.课堂讨论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战争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及影响,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教学设计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教学设计

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
进行战争。”该会议是( B)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巴黎和会
【解析】由题干中“1938年9月”等可以判断出丘吉尔 此言论出现在慕尼黑会议后。慕尼黑会议上英国和法国希望
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满足德国侵略野心,求得一时
太平。这一做法反倒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
13
3.进一步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 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 美军___太__平__洋____舰队。第二天,美军对日宣战。第二次 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4
1.1938年,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签订
了慕尼黑协议,这一事件被称为慕尼黑阴谋。该“阴谋”直接
4
西方国家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
(1)英法虽是一战的胜利者,但其经济、军事实力遭到了 巨大削弱,这使英法两国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不敢与法西斯 的侵略与扩张进行对抗。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英法 资产阶级仍持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本能 的仇恨,使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 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9
考点一:慕尼黑阴谋 1.慕尼黑阴谋。 (1) 背 景 : 希 特 勒 上 台 以 后 , 大 肆 扩 军 备 战 , 吞 并 了 ___奥__地_利____,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2)时间:1938年9月。
10
(3)参与国:___德_、__意__、__英__、_法____。 (4)内容: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 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__苏__台__德__等_地____割让给德国。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

-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

- 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历史背景的介绍:介绍本单元的历史背景,包括相关的时代背景、重要事件等。

2. 重要人物的讲解:介绍本单元中的重要人物,包括其背景、作用等。

3. 关键事件的分析:分析本单元中的关键事件,包括其原因、背后的影响等。

4. 主题活动的设计:设计与本单元相关的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故事引入本单元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介绍:简要介绍本单元中的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4. 小结:教师进行总结和概括,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第二课时1. 复导入:通过问题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

3.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 练:设计一些练题目,检验学生对于本单元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三课时1. 活动引导:设计与本单元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2. 学生自主研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阅读扩展材料,深入了解本单元的内容。

3.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

4.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评价方式-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程度。

- 学业评价:通过练、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学业成绩,给予综合评价并提供反馈。

以上是对《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个简要概述。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九年级下册三四单元复习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三四单元复习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归纳概括性问题:“17-19世纪大西洋沿岸的重大革命?”、“针对日本的崛起你有什么启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这些问题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反应更积极热烈,课堂气氛热闹而不失和谐。

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
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自主互助
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是整堂课
的一大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
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
又能节外生枝地引起波澜,激发学
生的探究兴趣。

比较深刻。

在教师组织引
导下学生能自主的选择复
习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
式,最终整体复习效率大
大提高。

(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
识,分类整合。

引导学生
总结自己的梳理方法,并
提高梳理总结的能力。


过小组交流或个人对一个
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用
图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
表示出来,形成网络状的
知识系统。

(2)、通过查漏补缺,使
知识更系统化。

(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
用。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分双分制,优良中和ABC,对与错直接做出评价(老师),质量和影响再评价(学生),包括作业。

最后根据小组得分情况做出点评(老师)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绥靖政策的含义并认识其实质;知道慕尼黑阴谋的内容并认识其消极影响;了解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德国“闪击”波兰;德国的西进与法国的败亡,英国的坚决抵抗;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扩大。

通过对绥靖政策实质的分析,以及西方国家一味对希特勒推行绥靖政策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协助学生将二战爆发与扩大的众多史学进行归纳,锻炼学生归纳、概括史实的能力;通过解决课文中“动脑筋”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论辩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轴心国建立后猖狂地进行侵略,直至挑起世界大战引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西方国家是否应对二战的爆发负有责任?引到对绥靖政策和慕尼黑阴谋的学习。

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和西方国家一再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认识慕尼黑阴谋对加速二战爆发的作用。

接下来,教师辅导学生了解和归纳二战的全面爆发、德国西进、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等重大战事。

其间,教师对重大战事的背景与对战争发展的影响做一定的分析与评述。

关于本课的社会资源相当丰富,建议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男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控制学生发挥内容的范围及活动时间,以免过多地超出初中教学的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慕尼黑阴谋,使学生认识到绥靖政策的本质是: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和以“祸水东引”为条件,换取与法西斯国家妥协,以维护自己利益的损人利己政策。

通过了解绥靖政策对二战爆发的影响,认识到对邪恶势力的一味妥协,只能招致更大的危害。

通过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形成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难点1.对绥靖政策的分析。

2.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提问:大家还记得《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时间吗?(学生答:1919年)对,当时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果然20年后的1939年,一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知识与技能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时间与标志,认知其建立的历史作用;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基本过程,认知其对战争转折的作用;了解诺曼底登陆及其作用;知道德国投降的时间;了解中途岛战役的结果对太平洋战争的影响;了解加速日本投降的各种不同因素及日本的投降日期;认识二战造成的后果及其深远影响。

通过对一系列影响二战进程的重大事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批判日本社会存在的对二战的错误论点,培养学生依据历史事实,评判相关历史论点正误的能力;通过分析二战后果与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指出苏美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推动战争出现转折,引入新课;从解决“动脑筋”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法西斯一再得手的主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再转入第一点的学习;从反法西斯同盟中大国之间的合作,引入雅尔塔会议的学习;然后,转入了解击败德国法西斯的军事过程,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其作用,诺曼底登陆及其作用(切入“动脑筋”的活动);再转入了解日本法西斯的覆灭过程(切入“动脑筋”的活动);最后对二战的结果与影响进行分析和概括。

本课主题多,知识点分散,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还要注意学生活动时,相关的课外史实不宜增加得太多。

另外,本课中各知识点所含的分析内容较多,教师注意启发学生配合,教师的引导分析要言简意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让学生树立加强国际合作,对付国际邪恶势力的意识;通过了解法西斯覆灭的过程,树立人类正义事业一定会战胜邪恶势力的巨大灾难的了解,增强学生追求和平和珍惜和平的情感。

重点(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启迪。

(2)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难点怎样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播放《拯救大兵瑞恩》片段后教师讲述这部美国巨片是以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雄壮诗篇,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败亡。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4.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体会战争的残酷。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自主学习法、图表分析法、讨论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界!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吗?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882年,由__德国__、__奥匈帝国__和__意大利__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__英国__分别与__法国__、__俄国__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2.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__巴尔干地区__。

1914年,__萨拉热窝__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__奥匈帝国__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__协约国__一方作战。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欧洲战场__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阵地战。

由于死亡人数太多,__凡尔登战役__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4.1917年,美国参加__协约国__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后,__退出__第一次世界大战。

初中历史教材第九年级第三章教学方案

初中历史教材第九年级第三章教学方案

初中历史教材第九年级第三章教学方案导言: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研究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

为了让初中九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并深入探索历史知识,本文将介绍第三章的教学方案。

本章主要讲述了著名宗教——佛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佛教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2. 了解佛教对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佛教的起源和发展;2. 了解佛教对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分辨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键特点;2. 探究佛教对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a. 佛教的基本概念和起源;b.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c. 佛教对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2. 教学方法:a.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佛教的基本概念和起源;b. 讨论和互动:组织学生讨论佛教对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c. 视听材料:利用图片、视频等视听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佛教的发展历程和对中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佛教艺术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佛教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a. 佛教的基本概念和起源:通过讲解文字材料,向学生介绍佛教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包括佛陀的诞生、教义和佛教的核心思想等。

b.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通过图文材料和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和传播途径,同时介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3. 讨论和互动:a. 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探讨佛教对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鼓励学生就佛教艺术、科技、哲学等方面的影响发表观点,并和其他小组展开辩论。

b. 整合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将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整合并进行总结,加深对佛教对中国影响的理解。

4. 视听材料:a. 观看佛教艺术品图片和视频:通过展示佛教艺术品的图片和观看佛教相关视频,让学生感知佛教艺术的美感和独特性,理解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2017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2017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XX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敦克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珍珠港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内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慕尼黑协定的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

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难点: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讲授新【复习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一、慕尼黑阴谋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

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德国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但是,英法不支持盟国,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让步,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两次到德国,答应德国一次比一次多的领土要求。

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

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提醒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

)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历史教案2017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2017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敦克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课内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慕尼黑协定的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

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讲授新课
复习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
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一、慕尼黑阴谋
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

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
德国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但是,英法不支持盟国,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让步,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两次到德国,答应德国一次比一次多的领土要求。

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

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提醒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


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

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之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纵容的延续。

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随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波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英法所推行的纵容政策,不仅损坏了弱小国家,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法国战败被德国占领,英国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狂轰乱炸。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德军突袭波兰(1939.9)
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

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

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教师归纳:这一行径是英法纵容政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应用。

2.德国进攻北欧和西欧
思考英法的纵容政策是否能避免战争?法国的溃败(1940.6)(简介《马其诺防线》的资料)马其诺防线真的是固若金汤吗?它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提示:马其诺防线再坚固,也是消极的防御体系。

法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占色当,造成了英法几十万大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元气大伤失去抵抗能力,最终在1940年6月,巴黎沦陷,德军直接控制法国北部,南部由维希傀儡政府管辖。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仅仅六个星期就宣告灭亡,令人深思呀!
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法国的灭亡。

当德军进攻西线时,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

走上了与法国不同的道路。

3.英国坚持抗战
法国投降后,德国准备大举进攻英国,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英国军民在新任首相邱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拒,德国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无限期地搁浅了。

纵观西欧战事,北欧被占,法国沦陷,英国损失惨重,这是英法长期推行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

三、苏德战争的爆发
1.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世界大战开始扩大化。

2.莫斯科保卫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