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稠度的控制文库
油墨黏度和稠度的区别与使用
#!" 加 入 高 沸 点 煤 油 减 黏 # 用 量 控
低 黏 度 "流 动 性 大 的 1 号 调 墨 油 #这 种 办 法 效 果 较 好 #但 要 控 制 用 量 #一 般 不 超过油墨用量的 %&( $
.- 纸张表面强度较高 # 表面吸墨性
差时 # 也应适当调稠油墨印刷 % 实际生产时 # 如果没有相应稠度的 油 墨 #或 者 油 墨 的 稠 度 变 小 了 #不 能 满 足使用要求 # 这时就要进行增 & 稠 ’ 处 理# 使油墨的流动性降低% 具体的增 & 稠 ’ 处理的办法主要是 (
!
’()*+
油墨的黏度% 又称摩擦力或内聚
生 产 不 利 &油 墨 黏 度 过 大 %会 造 成 传 墨 不 匀 %使 纸 张 掉 毛 脱 粉 %纸 张 从 橡 皮 滚 筒上剥离困难 % 破坏墨层中间断裂 % 使 版面图文剩余墨层不足 % 在润版液和压 力磨擦力作用下 % 易花版 $ 掉版 , 而如果 油墨黏度过小 % 易使油墨乳化 $ 起浮脏 $ 糊版 $ 网点扩大严重 % 墨层分裂不好 % 影 响产品质量 * 油墨的稠度的大小对网点载墨转 移 % 实现彩色还原起着重要的作用 % 稠 度 适 当 的 油 墨 %延 展 性 良 好 %在 墨 辊 间 能得到正常的传递 % 最后在印版上获得 均匀的墨膜 % 使图文印迹均匀一致 % 并 且印到纸张上后 % 墨层在干燥前流平 % 促使墨膜面平服光洁 % 从而获得良好的 印刷效果 * 如果油墨稠度过大 % 由于其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是印刷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材料,对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为了确保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印刷品的品质,制定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使用油墨进行印刷的企业和机构。
三、术语定义1. 油墨:指用于印刷的含有颜料、树脂、添加剂等成份的液体或者固体材料。
2. 油墨控制:指对油墨的配制、存储、使用和废弃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
3. 油墨配方:指油墨中各成份的种类、比例和处理方法等。
4. 油墨质量:指油墨的颜色、稳定性、粘度等技术指标。
5. 油墨调配:指根据印刷品的要求,按照油墨配方进行油墨的配制和调整。
四、油墨控制管理规范的要求1. 油墨配方管理(1)制定油墨配方管理制度,明确油墨配方的制定、审批和变更程序。
(2)建立油墨配方库,记录每种油墨的配方信息,并进行分类管理。
(3)油墨配方的变更需要经过审批,并及时更新相关记录。
2. 油墨采购管理(1)建立油墨供应商评估制度,选择具有稳定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的供应商。
(2)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油墨质量合同,明确油墨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
(3)对采购的油墨进行验收,确保油墨的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3. 油墨存储管理(1)建立油墨存储区域,保证油墨的存放环境符合要求,避免受潮、受热和受阳光直射。
(2)对油墨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种类的油墨混淆。
(3)定期检查油墨的存储情况,确保油墨的保存期限和质量。
4. 油墨使用管理(1)建立油墨使用记录,包括油墨的种类、批号、使用数量等信息。
(2)严格按照油墨配方进行油墨的调配和使用,避免随意更换油墨。
(3)对油墨使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油墨使用中浮现的问题。
5. 废弃油墨处理管理(1)建立废弃油墨的采集和处理制度,确保废弃油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废弃油墨应妥善存放,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处理或者合法处置。
六、油墨控制管理规范的实施1. 建立相应的油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责任。
油墨粘度控制规章制度
油墨粘度控制规章制度第一条: 为了规范油墨生产过程中的粘度控制工作,提高油墨产品质量,保障客户利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油墨生产过程中的粘度控制工作。
第三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建立油墨生产质量档案,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信息。
第四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配备专门的油墨粘度测试仪器,确保对油墨产品粘度进行准确的测量。
第五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设定合理的油墨粘度标准,严格执行标准规定。
第六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粘度控制不当。
第七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建立油墨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追溯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八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粘度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油墨生产过程中的粘度控制达到规定标准。
第九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油墨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求。
第十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定期对油墨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第十一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反馈意见进行改进,提高服务质量。
第十二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产品质量记录和保管工作,保障产品质量可追溯。
第十三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油墨产品的竞争力。
第十四条: 油墨生产企业应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对粘度控制工作表现出色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不合格行为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五条: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
以上为油墨粘度控制规章制度,如有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将逐步完善并实施。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标题:油墨控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油墨控制管理是印刷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建立规范的油墨控制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印刷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墨采购管理1.1 确定油墨品牌和型号: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印刷机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油墨品牌和型号。
1.2 质量检验:在油墨到货时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颜色、粘度、干燥速度等指标。
1.3 存储管理:将油墨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受热或受阳光直射。
二、油墨配制管理2.1 配制标准: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印刷机的特性,确定油墨的配制标准。
2.2 混色管理:控制好油墨的混色比例,避免出现色差。
2.3 混合均匀:在配制油墨时,要确保各种颜色的颜料充分混合均匀,避免出现颜料沉淀或分层现象。
三、油墨使用管理3.1 油墨调试:在使用油墨前,要进行油墨调试,确保油墨的质量符合要求。
3.2 控制用量: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生产工艺,控制好油墨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3.3 清洗保养:及时清洗印刷机的油墨系统,保持系统清洁,延长设备寿命。
四、油墨废弃管理4.1 废弃处理:对于废弃的油墨,要及时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2 回收利用:可以考虑对部分废弃油墨进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4.3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油墨废弃物,保持生产环境整洁。
五、油墨质量监控5.1 质量检测:定期对油墨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油墨的质量稳定。
5.2 质量记录:建立油墨质量记录档案,追溯油墨的使用情况。
5.3 持续改进:根据油墨质量监控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油墨质量和生产效率。
结语:建立规范的油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印刷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印刷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工作。
希望通过对油墨控制管理规范的认真执行,印刷企业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是印刷行业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材料,对于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油墨的质量稳定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墨控制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二、油墨质量要求1. 油墨颜色:油墨颜色应与客户要求的印刷品样本一致,色差控制在△E ≤ 2范围内。
2. 油墨粘度:油墨粘度应符合印刷设备的要求,确保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3. 油墨干燥速度:油墨干燥速度应适中,既能满足生产效率的要求,又能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4. 油墨附着力:油墨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确保印刷品表面的油墨不易脱落或者剥离。
三、油墨配方管理1. 油墨配方记录:每一批油墨的配方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油墨成份、比例、生产日期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
2. 油墨配方审批:油墨配方应经过专业人员审批,确保配方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3. 油墨配方变更:任何油墨配方的变更都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及时通知相关生产人员。
四、油墨生产过程控制1. 原材料采购:采购的油墨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2. 原材料存储:油墨原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避免受潮和变质。
3. 油墨调配:按照配方要求,严格控制油墨的成份比例和混合过程,确保油墨质量的稳定性。
4. 油墨过滤:油墨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过滤处理,去除杂质和颗粒,保证油墨的纯净度。
5. 油墨质量检验:每一批油墨生产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颜色、粘度、干燥速度等指标的测试。
五、油墨使用和储存1. 油墨使用:使用油墨前,应先进行搅拌均匀,确保油墨成份的充分混合。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油墨的用量,避免浪费和污染。
2. 油墨储存:未使用完的油墨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防止油墨质量受损。
六、油墨废弃物处理1. 油墨废弃物分类:将废弃的油墨按照有害和无害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处置。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1. 引言油墨是印刷和包装行业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对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油墨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制定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印刷和包装行业中使用的各类油墨,包括溶剂型油墨、水性油墨、UV油墨等。
3. 定义3.1 油墨:指用于印刷和包装行业的色浆或墨水。
3.2 油墨控制管理:指对油墨的采购、存储、使用和处理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
4. 油墨采购4.1 选择合格供应商:采购部门应与具备相关资质和认证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油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4.2 油墨质量检验:采购部门应按照相关标准对进货的油墨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颜色、粘度、干燥时间等指标的检测。
4.3 油墨包装和标识:采购的油墨应具备完好的包装,并标明生产日期、批次号、使用期限等信息。
5. 油墨存储5.1 存储条件:油墨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库房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5.2 区分存储:不同类型的油墨应分别存放,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5.3 库存管理:制定油墨库存管理制度,定期盘点库存,确保库存充足但不过量。
6. 油墨使用6.1 油墨调配:按照产品要求和工艺参数,进行准确的油墨调配,确保色彩准确、一致。
6.2 使用记录:对每次使用的油墨进行记录,包括使用日期、批次号、使用量等信息。
6.3 清洗和更换: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印刷设备和工具,避免油墨残留。
如需更换油墨,应确保设备和工具彻底清洗干净。
7. 油墨废弃物处理7.1 分类收集:将废弃的油墨按照类型进行分类收集,避免混合。
7.2 安全储存:废弃油墨应储存在密闭容器中,避免泄漏和污染环境。
7.3 合规处理:委托专业的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废弃油墨的处置,确保符合环保法规要求。
8. 油墨质量监控8.1 检测频率:建立油墨质量监控制度,对每批油墨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质量稳定。
8.2 检测项目:对油墨的颜色、粘度、干燥时间、耐久性等指标进行检测。
印刷公司油墨管理制度
印刷公司油墨管理制度一、油墨采购与验收1. 根据印刷生产计划和油墨使用历史数据,合理预测油墨需求量,制定采购计划。
2. 选择质量可靠、服务优良的供应商进行油墨采购,确保油墨符合环保标准和印刷要求。
3. 到货后,由专人负责检查油墨的型号、颜色、数量及有效期等信息,确保与采购订单一致,并做好验收记录。
二、油墨存储管理1. 油墨应存放在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防止受潮和光照导致的质变。
2. 按照油墨的类型、品牌和颜色分类摆放,便于管理和取用。
3. 定期检查库存,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过期油墨的使用。
三、油墨使用管理1. 根据印刷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准备相应类型和颜色的油墨。
2. 操作人员需熟悉各种油墨的性能,正确调配和使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油墨浪费。
3. 使用过程中应随时监控油墨的状态,如稠度、流动性等,确保印刷效果。
四、油墨剩余处理1. 对于未使用完的油墨,应根据其剩余量和状态决定是否回收利用。
2. 设立专门的废墨收集容器,对不可再用的油墨进行分类收集,以便环保处理。
3. 鼓励采用环保型油墨清洗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油墨质量控制1. 定期对在用油墨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颜色稳定性、粘度等指标。
2. 对于不合格的油墨及时隔离,防止流入生产线影响产品质量。
3. 建立油墨质量反馈机制,与供应商沟通改进油墨性能。
六、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员工进行油墨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油墨使用和维护的认识。
2. 强化环保意识教育,使员工了解油墨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自觉遵守废弃物处理规定。
七、监督与改进1. 设立专责小组对油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油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是印刷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它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墨控制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二、油墨选择和采购1. 油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如GB/T 15490-2009《印刷油墨通则》等。
2. 选择适合印刷材料的油墨,包括纸张类型、印刷方式、印刷速度等因素。
3. 优先选择环保型油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油墨储存和保管1. 油墨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库房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 油墨容器应密封良好,防止挥发和外界污染。
3. 库房内应设有防火设施,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四、油墨使用和调配1. 油墨的使用应按照印刷工艺要求进行,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
2. 油墨调配应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进行,确保颜色的准确和一致性。
3. 油墨调配过程中应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
五、油墨废弃物处理1. 废弃的油墨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理。
2. 废墨应收集并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防止泄漏和外溢。
3. 废墨的处理应委托专业的环保公司进行,确保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六、油墨质量控制1. 建立油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检验等环节。
2. 定期对油墨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印刷品的要求。
3. 对不合格的油墨进行追溯和处理,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
七、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1. 对从事油墨操作的员工进行培训,包括油墨的使用、调配、储存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对油墨管理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八、油墨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 建立油墨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油墨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对油墨供应商进行评估,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合作。
3. 推行油墨管理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油墨质量和环境保护水平。
九、结论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保证印刷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油墨粘度暂行标准
油墨验收暂行标准
一、粘度:(3号量杯)使用粘度检测须上机后跟踪测量
东方机高档墨:
线条、文字版的验收粘度不高于20秒,使用粘度不高于15秒;
满版用墨验收粘度不高于30秒,使用粘度不高于25秒;
圣龙机高档墨:
线条、文字版的验收粘度不高于20秒,使用粘度不高于18秒;
满版用墨验收粘度不高于30秒,使用粘度不高于25秒;
链条机普通墨:
线条、文字版的验收粘度18—25秒;
满版用墨验收粘度不高于40秒,使用粘度不高于35秒;
二、酸碱度:PH值:在8。
5-9.5之间;
三、初干速度:水墨的初干速度,如无检测工具,可暂由供应合作商每一个月提供一次相关检测报告;测试
方法:将油墨调稀到印刷粘度25±2S,用展色仪印刷于牛卡纸张上,在3S内即用一张白纸迅速盖于印品上,白纸不粘油墨即为合格。
四、耐水性:将印好的产品放置自然环境2个小时,将纸板倾斜45度后,将200ml水在5cm的距离泼向
图文,检查水流不能带有墨色,为合格;
五、耐磨性:将印好的产品放置自然环境2个小时,将白纸用约2公斤的力反复擦拭5次,白纸上不能有
明显的墨迹;
六、色相饱和度:在规定粘度以内印刷,图文布墨均匀不露底、不起毛、不糊版,色彩鲜艳、图文饱满;
七、外观:包装完好,具有氨水淡淡的气味,无其它刺激性异味。
八、抽样数量
九、合格判定:初干速度、PH值、粘度、耐水性、耐磨性、色相饱和度、外观其中只要有一项不
合格,则该件油墨为不合格,抽样2—3件不合格或抽样4件有2件不合格则该批油墨为不合格。
十、不合格处置:粘度不合格按1元/秒·公斤扣款,其它不合格按退货处置.
品保部
2008年12月28日。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控制是印刷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和成本。
为了确保印刷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制定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墨控制的标准操作流程、质量要求和监测方法。
二、标准操作流程1. 油墨配制1.1 确保使用的油墨符合相关标准,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1.2 按照配方比例准确称量油墨原料,避免误差。
1.3 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油墨的混合和搅拌,确保颜色均匀。
1.4 对配制好的油墨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粘度、颜色、干燥时间等指标。
2. 油墨供给2.1 确保油墨供给系统的清洁和密封性,避免杂质和氧化。
2.2 定期检查和维护供墨设备,确保油墨供给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3 对供墨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油墨的用量和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4 对供墨系统进行清洗和维护,避免油墨积累和堵塞。
3. 油墨应用3.1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油墨种类和配色方案。
3.2 控制油墨的施加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确保印刷效果的一致性。
3.3 定期检查印刷机的油墨传递系统,确保油墨的均匀施加。
3.4 对印刷品进行抽样检验,包括颜色、清晰度、附着力等指标。
三、质量要求1. 颜色一致性油墨的颜色应与样品或标准色卡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色差。
2. 干燥时间油墨的干燥时间应符合印刷品的要求,避免因干燥不完全而造成印刷品粘连或模糊。
3. 附着力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避免脱落或剥离。
4. 光泽度油墨的光泽度应符合印刷品的要求,避免过于暗淡或过于亮眼。
5. 环保要求油墨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含有害物质,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四、监测方法1. 油墨配制质量检验通过粘度计、色差仪、干燥时间测试仪等设备对油墨进行检测。
2. 油墨供给稳定性监测通过油墨供给系统的压力计、流量计等设备对供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3. 油墨施加量控制监测通过印刷机上的油墨传递系统的传感器和仪表对油墨的施加量进行监测。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油墨在生产过程中的正确使用和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档旨在规范化油墨控制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油墨配方、油墨使用、油墨存储和油墨废弃物处理等。
二、油墨配方1. 油墨配方应根据产品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合理设计。
配方应明确油墨成分、比例和添加剂等信息,并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 油墨配方应经过实验验证,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关实验数据和验证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三、油墨使用1. 油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颜色、粘度、干燥时间等指标。
2. 油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油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安全。
3. 油墨使用后的容器应妥善清洗,以防止交叉污染。
废弃的油墨应按照废弃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四、油墨存储1. 油墨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仓库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2. 油墨存储区域应设立标识,明确标示油墨的种类、批号和存放日期等信息。
3. 油墨的存放顺序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以确保油墨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五、油墨废弃物处理1. 废弃的油墨容器应进行分类收集,并按照废弃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2. 油墨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可以选择回收利用或安全处置。
回收利用应符合环保要求,安全处置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六、培训和监督1. 公司应定期组织油墨控制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油墨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
2.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油墨控制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规范执行和持续改进。
七、总结油墨控制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应加强对油墨控制管理规范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员工都能遵守规范,共同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是印刷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材料,对于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印刷品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制定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墨控制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油墨的选择、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二、油墨选择1. 油墨种类:根据印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油墨种类,包括胶印油墨、凹印油墨、丝网油墨等。
2. 油墨质量:选择质量稳定、颜色一致的油墨,确保印刷品的色采准确性。
3. 油墨成份:了解油墨的成份,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避免使用有害物质。
三、油墨储存1. 储存环境:将油墨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 储存温度:根据油墨的要求,控制储存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油墨质量的影响。
3. 储存时间:油墨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使用,避免长期储存导致质量下降。
四、油墨使用1. 油墨混合:在使用前,对油墨进行充分搅拌,确保颜色均匀一致。
2. 油墨调整: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对油墨进行必要的调整,如稠度、干燥时间等。
3. 油墨传递:使用合适的印刷机械和设备,确保油墨的传递过程中不发生泄漏或者污染。
五、油墨废弃处理1. 废弃油墨采集:将废弃油墨集中采集,并分类储存,避免与其他废弃物混合。
2. 废弃油墨处理:根据当地法规和环保要求,选择合适的废弃油墨处理方式,如回收利用或者安全处置。
六、质量控制1. 油墨检测:建立油墨质量检测体系,对进货的油墨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2. 质量记录:记录油墨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效果等,以便追溯和分析。
七、培训和教育1. 油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油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油墨控制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2. 油墨安全教育:加强对员工的油墨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油墨安全使用和废弃处理的意识。
八、风险评估和改进1.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油墨控制管理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是印刷行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确保印刷品的一致性和符合客户的要求,制定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墨控制的相关要求和管理规范。
二、油墨选择与采购1.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油墨种类和颜色。
2. 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油墨的质量稳定。
3. 在采购过程中,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和检测报告。
三、油墨储存与保管1. 油墨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与化学物品接触。
2. 油墨容器应密封良好,防止挥发和外界污染。
3. 油墨储存区域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油墨的卫生安全。
四、油墨调配与混合1. 油墨调配应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配方进行,确保颜色和光泽的一致性。
2. 混合油墨时,应使用清洁的工具和容器,避免不同颜色的油墨相互污染。
3. 混合后的油墨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达到印刷要求。
五、油墨使用与控制1. 使用油墨前,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油墨无异常。
2. 油墨使用过程中,应控制油墨的用量,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
3. 油墨使用后,应妥善清洁相关设备和工具,防止油墨残留和污染。
六、油墨废弃物处理1. 油墨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和处理,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
2. 油墨废弃物不得随意倾倒,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3. 定期对油墨废弃物处理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符合环境要求。
七、油墨质量管理1. 建立油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流程。
2. 定期对油墨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油墨质量稳定。
3. 对油墨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八、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1. 培训员工油墨控制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员工对油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强调个人责任。
3. 定期组织油墨控制管理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九、油墨控制管理的持续改进1. 定期进行油墨控制管理体系的评估和审核。
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落实。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是印刷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它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确保油墨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规范油墨的生产、贮存、使用和处理等环节,保障印刷品的质量和环境的安全。
二、油墨生产管理规范1.原材料采购: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生产设备与环境: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整洁,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生产工艺控制: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操作,确保油墨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质量检测与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每批油墨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符合印刷品质量要求。
三、油墨贮存管理规范1.贮存环境:油墨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仓库中,防止受潮、变质和暴晒。
2.温度控制:根据油墨的特性,控制仓库内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油墨质量造成影响。
3.包装与标识:油墨应采用密封包装,并标明生产日期、批号、规格等信息,方便追溯和管理。
四、油墨使用管理规范1.油墨配制:按照印刷品的要求,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油墨的配制,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和一致。
2.使用设备与工具:使用合适的印刷设备和工具,确保油墨的均匀施加和印刷效果的稳定性。
3.清洁与维护: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印刷设备和工具,保持其清洁和正常运转状态。
4.废油处理:废油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油墨质量控制管理规范1.油墨质量检测:对每批油墨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颜色、黏度、干燥时间等指标,确保符合印刷品的要求。
2.质量记录与追溯: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体系,对每批油墨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保存,方便追溯和分析。
3.不良品处理: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油墨,应及时进行处理或退货,确保不良品不进入生产环节。
六、油墨安全管理规范1.安全教育与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油墨安全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油墨的正确使用和处理的意识。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指在印刷行业中,对油墨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化的一系列措施。
它的目的是确保油墨的质量稳定、使用合理,并且对环境友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油墨控制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油墨的选用1.1 油墨的类型选择: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油墨类型,如水性油墨、溶剂型油墨、UV油墨等。
1.2 油墨的质量评估:对油墨进行质量评估,包括颜色稳定性、干燥速度、附着力等指标的测试,确保油墨质量符合要求。
1.3 油墨的供应商选择: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供应商,确保油墨的质量和供应的可靠性。
二、油墨的储存和保管2.1 储存环境:选择适宜的储存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的控制,防止油墨变质和老化。
2.2 储存容器:选择符合标准的储存容器,确保油墨不会受到外界污染和损害。
2.3 储存管理:建立油墨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油墨的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确保油墨的使用顺序和有效期的控制。
三、油墨的使用控制3.1 油墨的配比控制: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合理控制油墨的配比,确保颜色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3.2 油墨的使用量控制:根据印刷品的大小和数量,合理控制油墨的使用量,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
3.3 油墨的混合使用:在需要混合使用油墨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配比和混合,确保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油墨的废弃物处理4.1 油墨废弃物的分类:将油墨废弃物进行分类,如包装废弃物、残余油墨等,便于后续处理。
4.2 油墨废弃物的收集和储存:建立油墨废弃物的收集和储存制度,确保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3 油墨废弃物的处理: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回收利用、焚烧等,确保废弃物的环境友好处理。
五、油墨控制管理的监督和评估5.1 监督机制:建立油墨控制管理的监督机制,包括定期检查、抽样检测等,确保规范的执行和效果。
5.2 问题解决:及时解决油墨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3 绩效评估:定期对油墨控制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估,包括油墨质量、废弃物处理效果等指标的评估,为管理的改进提供依据。
油墨操作保养规程
油墨操作保养规程前言油墨操作是印刷行业中重要的一环,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质量。
为了保证油墨操作的质量和稳定性,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油墨操作保养规程。
油墨操作保养规程1.保持油墨的正常温度。
油墨过热会导致油墨流动不平稳,难以控制色彩和色调。
因此,应在合适的设备下调整油墨温度。
2.保持油墨的稠度。
在油墨操作过程中,油墨的稠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影响印刷品的印刷质量。
应根据实际油墨的稠度调整印刷机进行操作,确保每次油墨加料后稠度均匀。
3.油墨的酸碱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这是保证印刷色彩稳定和油墨老化的重要因素,应在每次生产前检查油墨的酸碱度是否符合要求。
4.定期清洗油墨配送管路和油墨托盘。
油墨配送管路和油墨托盘的清洗可以避免油墨的混色现象,使印刷色彩更加鲜艳。
5.油墨桶的保养。
油墨桶是存储油墨的重要容器,需要每次使用后用清洁布擦拭干净,保持干燥。
油墨桶应储存在阴凉处,远离阳光和热源。
6.油墨操作室的清洁与通风。
油墨操作室应保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这有助于维持油墨操作的稳定性和防止污染。
7.高速调节空气压力的调整。
一定范围内的空气压力调整可以实现高速调节,小幅度的调整可以使印刷的比色符合要求。
较大的调整则可能出现比色失调和印刷模糊等情况,因此需要慎重调整。
8.生产前进行试色,检测油墨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应对废品率保持警惕,应进行适当的试色和调整,以确保油墨的质量稳定性。
结语以上便是我们的油墨操作保养规程,这些规程的执行有助于提高油墨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是印刷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材料,对于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油墨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制定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规范油墨的选用、储存、使用和处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印刷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二、油墨选用1.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油墨类型,包括水性油墨、溶剂型油墨等。
2. 油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GB/T 15490-2022《印刷油墨色浆的制备和评定》等。
3. 油墨的颜色、稠度、干燥时间等性能指标应与印刷品要求相匹配。
三、油墨储存1. 油墨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2. 库房内应设有防火设施,并保持清洁,防止灰尘和杂质污染油墨。
3. 油墨容器应密封保存,以防止氧化和挥发。
开封后的油墨应尽快使用完毕或者密封保存。
四、油墨使用1. 油墨的使用应按照印刷工艺要求进行,遵循操作规程,确保印刷品质量。
2. 油墨的搅拌和调配应使用专用工具,避免杂质和污染物的混入。
3. 使用溶剂型油墨时,应注意防火安全,避免火源接触油墨。
4. 油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印刷设备和工具,防止油墨残留。
五、油墨废弃物处理1. 油墨废弃物应分类采集,包装密封,并标明“废弃物”字样。
2. 废弃油墨应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严禁随意倾倒或者排放。
3. 废墨污染的印刷设备和工具应进行彻底清洗,防止二次污染。
六、油墨安全管理1. 油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2. 避免油墨接触皮肤、眼睛和口腔,如有接触应即将用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3. 油墨库房和使用场所应配备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七、油墨质量控制1. 建立油墨质量检测体系,定期对油墨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油墨符合印刷要求。
2. 油墨供应商应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并保证油墨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八、油墨使用记录1. 对每批次使用的油墨应进行记录,包括油墨类型、批号、使用日期、使用量等信息。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是印刷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对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为了确保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印刷品的印刷效果和产品质量,制定油墨控制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印刷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包括油墨生产、供应商和印刷厂等。
三、油墨控制管理要求1. 油墨质量控制1.1 油墨成分:油墨生产商应提供详细的油墨成分表,确保油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要求。
1.2 油墨稳定性:油墨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分层、沉淀或变质。
1.3 油墨粘度:油墨的粘度应符合印刷机械的要求,确保印刷品的正常运行和印刷效果。
1.4 油墨颜色:油墨的颜色应准确无误,符合印刷品的设计要求。
1.5 油墨干燥时间:油墨应具有适当的干燥时间,以确保印刷品的正常生产和后续处理。
1.6 油墨附着力:油墨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不易脱落或剥离。
2. 油墨储存和保管2.1 储存环境:油墨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2 储存温度:油墨的储存温度应符合油墨生产商的要求,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油墨质量造成影响。
2.3 储存容器:油墨应储存在密封良好的容器中,避免氧气和湿气的侵入。
2.4 储存时间:油墨的储存时间应符合油墨生产商的要求,避免过期使用。
3. 油墨使用和调配3.1 油墨使用量:印刷厂应根据印刷品的需求合理控制油墨的使用量,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
3.2 油墨调配:印刷厂应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进行油墨的调配,确保颜色的准确和一致性。
3.3 油墨混合:印刷厂应避免不同批次或不同供应商的油墨混合使用,以免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4. 油墨废弃物处理4.1 废弃油墨的收集:印刷厂应建立废弃油墨的收集体系,确保废弃油墨的有效处理和环境保护。
4.2 废弃油墨的处理方式:印刷厂应选择合适的废弃油墨处理方式,如回收再利用、安全焚烧等,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油墨控制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 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和印刷企业应定期进行油墨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油墨符合规范要求。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油墨控制管理规范一、引言油墨是印刷行业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材料,对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印刷品的品质,保护环境,我们制定了本油墨控制管理规范。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使用油墨的印刷企业和印刷工作室。
三、油墨采购规范1. 油墨供应商应具备相关资质和认证,并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2. 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油墨的稳定供应。
3. 油墨采购应根据印刷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油墨类型和颜色。
4. 采购部门应定期对油墨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油墨储存规范1. 油墨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良好,并远离火源和有害物质。
2. 油墨应按照不同类型和颜色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3. 储存的油墨容器应密封良好,防止挥发和污染。
4. 油墨储存区域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油墨的卫生和安全。
五、油墨使用规范1. 油墨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油墨无异味、无杂质,并符合印刷要求。
2. 使用油墨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油墨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3. 油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油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 使用过的油墨容器应及时清洗,避免残留油墨造成交叉污染。
六、油墨废弃物处理规范1. 废弃的油墨容器应进行分类和储存,并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处理。
2. 废弃油墨的处理应符合环保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废弃油墨的处理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处理单位、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等信息。
七、油墨质量监控规范1. 建立油墨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对油墨的外观、粘度、pH值等指标进行检测。
2. 定期对油墨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油墨的质量稳定。
3. 对不合格的油墨进行追溯和处理,避免不合格油墨的使用。
八、油墨管理记录规范1. 油墨采购、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的记录应详细完整。
2. 记录内容包括油墨的品牌、型号、颜色、数量、供应商信息等。
3. 油墨管理记录应保存一定时期,并定期进行归档。
油墨调配工操作规程
油墨工操作规程一.Ink color 油墨1.溶剂配比快干:无水乙醇:80%醋酸乙酯:20%中干:无水乙醇:70%醋酸乙酯:15%醋酸丁酯:15%慢干:无水乙醇:70%醋酸丁酯:30%2.油墨颜色配制比例(1)原色红GC320(2)原色兰GC321(3)原色黄GC324(4)青莲兰GC456(5)浅黄GC593(6)橙色GC326(7)黑墨GC328(8)得益紫(9)冲淡剂(10)专兰=2份青莲兰GC456+1份原色兰GC321(11)专绿=2份原色黄GC324+1份原色兰GC321(12)浅绿=6份原色黄GC324+1份原色兰GC321(13)专紫=3份原色兰GC321+5份原色红GC320+1份原色黄GC324 以上比例均为总量比3.每种油墨配制时应加入冲淡剂,比例为油墨:冲淡剂=2:1,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溶剂,溶剂加入时应缓慢先加入少量,搅拌均匀后再逐渐加入溶剂,边加溶剂边搅拌,并随时测量油墨粘度。
4.油墨粘度控制在18秒~20秒(2#查恩杯)5.颜色浓度降低必须使用冲淡剂,不得过量使用稀释剂冲淡。
二.New east 油墨1.溶剂配比丁酮:50%异丙醇:20%甲苯:10%丁酯:20%按照溶剂总量的13%添加固化剂,并搅拌均匀。
2.油墨颜色配制比例(1)原色红(2)原色兰(3)原色黄(4)青莲兰(5)浅黄(6)黑墨(7)冲淡剂(8)专兰=2份青莲兰+1份原色兰(9)专绿=2份原色黄+1份原色兰(10)浅绿A=6份原色黄+1份原色兰(11)浅绿B=10份原色黄+1份原色兰(12)专红=5份原色黄+4份原色红3.新东方油墨颜色调配可参照Ink color 油墨颜色进行调配,但不得加入溶剂和固化剂,溶剂、固化剂和粘度调整应在车间使用时现场配制。
三.油墨配制操作要求1.油墨配制时应精心操作,称量准确,不同厂家、种类油墨、溶剂不得混用。
2.油墨配制时每种油墨和溶剂均单独使用容器,不同颜色、不同通厂家油墨不得混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墨稠度的控制
7-12
油墨黏度和油墨稠度在使用上也是有区别的:
1) 黏度比较大、流动性稍差的“黏”性油墨,其黏连性好,分子内摩擦力或者说内聚力大,附着力强,固着迅速,用“黏”性的油墨印刷可以获得清晰圆实的网点,并且“黏”性的油墨抗水性好、不易乳化,有良好的”收墨性”,容易干燥,网点光洁,墨色鲜艳、色彩饱和、墨层厚实。
因此,这种油墨比较适用于以下的情况:
(1) 用于印刷光泽度好、表面强度高的纸张,如铜版纸、玻璃卡纸、白卡纸等纸张,及金银卡纸等光滑度好、非吸收性的纸张也适用”黏”性的油墨;
(2) 适宜印网线较高的精细产品,容易获得结实清晰、色彩饱满的图像;
(3) 印刷金、银墨,以及印刷荧光油墨时,也需将油墨调黏一些,使其附着力强而不脏;
(4) 对于磷片状的珠光油墨,亦需调黏油墨印刷。
由于油墨的黏度是网点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当中,油墨黏性的大小应根据不同条件的变化与印刷工艺协调适应,作出适当的调节,使油墨的黏度增大或减小,实际上也就是对油墨的内聚力进行一定的调整,使油墨黏度适应实际印刷条件的要求,具体的增“黏”调节办法主要有:
(1) 添加适量的增黏剂增黏,如0号调墨油;
(2) 添加高黏度的树脂油增黏;
(3) 添加适量的高黏度油墨增黏。
由于黏度大的“黏”性油墨内聚力大,黏附力强,在有些情况下不宜使用,比如:在印刷胶版纸、白板纸等纸张强度较低的纸张,印刷速度较快,环境温度较高,版面以大实地为主等情况下,必须使用较低黏度的油墨,如果油墨的黏度太高时,就需进行减黏处理。
通常的减“黏”办法有以下几种:
(1) 添加一定量的硅油;
(2) 加入2%以下、最多不超过5%的减黏剂减黏;
(3) 加入高沸点煤油减黏,用量控制在每千克不超过10-20ml;
(4) 加入一定量的玉米淀粉、凡士林等减黏物质。
2) 稠度较大,但具有一定黏度和附着力的“稠”性油墨,由于流动性差,延展性不好,油墨呈膏状,不易流平,印刷时印迹墨膜不易铺展,图文转印较为准确,不易变形,墨色比较鲜明饱满。
因此“稠”性的油墨比较适合以下的情况使用:
(1) 适宜印刷大实地,带空心字或带小字的产品,由于其不易流平和铺展,空心字或小字不易产生糊版;
(2) 适宜印刷大实地带浅网点的产品,可获得厚实的实地,同时网点比较清晰、不易扩大:
a.环境温度高、车速慢、以网点图文为主情况下,一般适当调稠油墨进行印刷;
b.纸张表面强度较高,表面吸墨性差时,也应适当调稠油墨印刷。
实际生产时,如果没有相应稠度的油墨,或者油墨的稠度变小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这时就要进行增“稠”处理,使油墨的流动性降低。
具体的增”稠”处理的办法主要是:
(1) 加NaOH,添加量在1%—3%左右,此法见效较快,是油墨调稠简单有效的办法;
(2) 加增黏剂,如0号调墨油,但要注意量要适当,不能太多;
(3) 如受到温度的影响,油墨不够黏稠时,也可在油墨中加相同色相的原墨。
3)稠度较小、黏性稍差的油墨,由于流动好,在墨辊的相互挤压下,能够很好地延展,
转移性能良好,容易下墨,并且油墨在各个印刷转移面间墨层能迅速流平和铺展,印迹墨膜平服光洁,因此,有些情况下,也需降低油墨的稠度,比如:
(1) 纸张质量较差、比较粗糙、吸墨量大,或者表面强度低、容易拉毛掉粉的情况,如印刷较差的胶版纸、书刊纸、白板纸等的使用;
(2) 版面以实地、大色块为主时;
(3)车间温度较高,印刷速度快时;
(4) 纸张有破损现象,如果油墨太稠,可能会使破损加重,因此应使用流动性大一点的油墨印刷。
降低油墨稠度的主要办法是:
(1) 加入一定量的稀释剂,如加入低黏度、流动性大的6号调墨油,这种办法效果较好,但要控制用量,一般不超过油墨用量的10%;
(2) 勤搅动墨斗,因为油墨具有触变性,其流动特性会随着搅动程度增加而得到改善,从而使油墨黏稠度降低;
(3) 加入2%以下的减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