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检测(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濮阳二模)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这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B.家国同构
C.神化王权D.忠孝同义
解析:选B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是在秦朝,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家国同构,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王权,带有部族色彩,故C项错误;忠孝同义是在中央集权建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8·宣城二模)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解析:选D 君主专制形成于秦朝,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可知,分封制打破了原有方国之下的血缘组织关系,故D项正确。
3.《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宾客。”这说明西周的礼乐制度( )
A.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
B.秉持稳定社会秩序的宗旨
C.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
D.注重仁爱的培养
解析:选B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借助礼乐制度稳定社会秩序,而不是区分贵族等级,也不是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和培养仁爱,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4.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从秦汉到明清,分封和郡县的优劣争论,众说纷纭,延续了两千多年。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不同
B.君权和相权的制衡关系不同
C.贵族和官僚的利益诉求不同
D.对国家治乱的直接影响不同
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依靠宗法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统治的制度,是天子与诸侯的共治,属于分权政治;郡县制指在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威,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是一种集权政治,A项正确。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君主专制体制下的一对基本矛盾,排除B项;贵族与官僚的利益诉求不同,并不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区别,排除C项;D项不是两者的根本区别,排除。
5.(2018·合肥二模)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解析:选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对血缘政治的取代,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是历史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
6.(2019届高三·广东六校联考)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解析:选C 根据材料“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得出丞相因御史失职而负责监察御史,这是汉朝某个历史阶段丞相的职权,并不是固定职权,故A项错误;材料列举了秦汉监察制度的变迁,并未涉及监察的具体职权,故B 项错误;无论秦朝还是汉朝,政府先后设置御史、刺史监察,说明秦汉不断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故C项正确;监察官掌握监察权,地方官掌握行政权,互不统属,并无高下之分,故D项错误。
7.(2018·福建毕业班质检)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其始皆由贱妇而起,由至微而体至尊”。这表明( )
A.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缩小D.政治联姻作用上升
解析:选A 题干中“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以及“其始皆
由贱妇而起,由至微而体至尊”并结合汉初布衣将相的相关知识可知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外戚如何受到皇权制约或因为皇权而崛起,故B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外戚的贫贱比例大,并非社会等级差异,故C项错误;政治联姻一般是强强联手,故D项错误。
8.(2018·安阳二模)史料证明,科举制不仅被东亚一些国家复制和模仿,也为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所借鉴。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科举制平等择优方式向全社会推广
B.科举制延续之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C.科举制的观念依然存活于现实生活中
D.科举制有超越种族和国界的生命力
解析:选D 材料中“被东亚一些国家复制和模仿,也为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所借鉴”表明超越种族和国界,故D项正确。
9.(2018·日照二模)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说:“群臣敢言者,亦甚难得,其言可用,则用之,不可用,置之。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这有利于( ) A.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B.激发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
C.革除前代武人乱政的时弊
D.提高官员的政治文化素质
解析:选B 官员建言,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故A项错误;“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有利于官员建言,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官员建言问题,故C项错误;建言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无直接的关联,故D项错误。
10.(2018·惠州二模)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年)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阁臣多来自于翰林院
解析:选C 纵观明代政治,内阁地位举足轻重,故A项错误;内阁本身就是皇权膨胀的产物,且材料中明代官修史书没有把内阁单列为典章制度,其原因与皇帝权力膨胀无关,故B项错误;内阁地位举足轻重,但却始终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既无实际决策权,也无行政权,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缺乏严密的逻辑,故D项错误。
11.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减少了决策失误
C.确保了政治清明D.削弱了中枢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