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医学课件 28
5、抗凝剂:
(1)对于多数患者,不要常规抗凝来减少导管相关感 染的风险。 (2)ICU中静脉血栓发生率约33%,其中15%是导管 相关性血栓。股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21.5%,而颈内 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是锁骨下的4倍。导管继发血栓 形成患者的CRBSI发生率为非血栓患者的2倍之多。 (3)小剂量肝素封管可能有助于减少导管血栓形成。
医学课件
14
四、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1.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 应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 70%酒精。(ⅠA) 2. 尚无研究比较酒精+氯己定和酒精+聚维酮碘皮肤消 毒作用差异。(未明确) 3. 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 消毒剂已干燥。(ⅠB)
医学课件
22
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
留血迹时,及时更换
无针导管系统
医学课件
23
八、患者清洁
使用2%氯己定每日清洁皮肤1次以减 少CRBSI。(Ⅱ类)
洗必泰全身擦浴
1、显著降低病原菌皮肤的定植(MRSA、VRE、鲍曼等) 2、减少交叉感染 3、降低CRBSI的发生率 4、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26
十一、更换CVC、PICC及血透导管
1、不要常规更换CVC、PICC、血透导管或肺动脉 导管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ⅠB) 2、不要仅因发热而拔除CVC或PICC。应根据临床 表现综合评估。(Ⅱ) 3、对于非隧道式导管,不要常规通过导丝更换导 管来预防感染。(ⅠB) 4、对于非隧道式导管可疑感染者,不要通过导丝 更换。(ⅠB) 5、当没有明显感染证据时,可通过导丝引导更换 有故障的非隧道式导管。(ⅠB) 6、在通过导丝引导更换导管时,在对新导管进行 操作前,须重新更换无菌手套。(Ⅱ)
5、抗凝剂:
(1)对于多数患者,不要常规抗凝来减少导管相关感 染的风险。 (2)ICU中静脉血栓发生率约33%,其中15%是导管 相关性血栓。股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21.5%,而颈内 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是锁骨下的4倍。导管继发血栓 形成患者的CRBSI发生率为非血栓患者的2倍之多。 (3)小剂量肝素封管可能有助于减少导管血栓形成。
医学课件
14
四、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1.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 应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 70%酒精。(ⅠA) 2. 尚无研究比较酒精+氯己定和酒精+聚维酮碘皮肤消 毒作用差异。(未明确) 3. 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 消毒剂已干燥。(ⅠB)
医学课件
22
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
留血迹时,及时更换
无针导管系统
医学课件
23
八、患者清洁
使用2%氯己定每日清洁皮肤1次以减 少CRBSI。(Ⅱ类)
洗必泰全身擦浴
1、显著降低病原菌皮肤的定植(MRSA、VRE、鲍曼等) 2、减少交叉感染 3、降低CRBSI的发生率 4、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26
十一、更换CVC、PICC及血透导管
1、不要常规更换CVC、PICC、血透导管或肺动脉 导管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ⅠB) 2、不要仅因发热而拔除CVC或PICC。应根据临床 表现综合评估。(Ⅱ) 3、对于非隧道式导管,不要常规通过导丝更换导 管来预防感染。(ⅠB) 4、对于非隧道式导管可疑感染者,不要通过导丝 更换。(ⅠB) 5、当没有明显感染证据时,可通过导丝引导更换 有故障的非隧道式导管。(ⅠB) 6、在通过导丝引导更换导管时,在对新导管进行 操作前,须重新更换无菌手套。(Ⅱ)
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共识,加强推广和宣传,让
02
更多的医护人员了解并遵循相关规定,保障患者安全。
•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03
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国在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方 面的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 使用有效消毒剂, 确保皮肤消毒彻底,减 少皮肤细菌定植。
严格无菌操作
• 在置管、护理等操 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 风险。
定期监测和评 估
• 定期对置管患者进 行评估,及时发现感染 征象,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病情恶化。
03
重点预防建议
严格的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01
• 在导管插入、护理和更换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
04
实践经验和建议
早期检测和干预
01
定期检测
• 建议每个月进行定期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02
风险评估
• 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
03
及时处理
•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停止置管、更换导管等。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防策略
针对不同病种制定策略
• 根据不同病种的特性,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如肺癌患者需要重点预防呼吸道感染 ,而心脏病患者则需要重点预防心脏感染。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 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力不同,应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
关注感染传播
• 对于易传播的感染,如流感,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提高医患沟通
01
02
共识内容解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 2.肺动脉插管时,应使用无菌套管进行保护。(ⅠB类)
9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 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类)
❖ 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 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 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插管。(Ⅱ类) ❖ 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
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类) ❖ 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
(ⅠA类) ❖ 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PICC)。(Ⅱ类)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
(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 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类) ❖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 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类) ❖ 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 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 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9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 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类)
❖ 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 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 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插管。(Ⅱ类) ❖ 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
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类) ❖ 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
(ⅠA类) ❖ 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PICC)。(Ⅱ类)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
(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 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类) ❖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 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类) ❖ 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 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 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1 PPT课件
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 在穿剌部位局部含有抗菌药物的药膏。 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 CR-BSI
一些实情
我们的数据有时并没有反映真实的情况 我们能够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
Page 9
预防CRBSI要重视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教 育,通过知识教育改变医疗行为,进而降 低CRBSI的发生率。
Page 10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 和人员职责。
Page 17
谢谢聆听!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 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并熟练掌 握相关操作规程。
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队伍,提高 对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 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发热>38℃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 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 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 生物。
Page 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后果严重但可以预防的感染 计算方法:每1000个中心静脉导管日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数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单孔导管 若使用全胃肠外营养,应用一个中心静脉
插管或留一孔作为胃肠外静脉营养专用 对需要长时间(30日以上)使用者,使用经
隧道置管或非植入性血管装置
27
选择导管插入部位
选择最适宜插入部位能降低感染危险性 评价感染危险性和器械复杂性,选择恰当
的穿刺部位 除非有医学上的反指征,对非隧道置管法
17
CRBSI影响因素
医院规模 病房 导管类型 插入部位 持续时间
18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即可诊断)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
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除外
理化因素所致)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烧>38℃,局部有压痛,无其
皮肤穿刺之前,不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 等穿刺时,不在穿刺部位常规使用抗菌油膏
30
导管与导管部位护理
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在下列情况下须更换,变潮湿、松动、有
脏物或检查穿刺部位时 不将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作为导管穿
刺部位常规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预防导管栓塞保持导管通畅能减少感染的 机会 除非生产厂家有说明,常规使用抗凝剂冲 洗中心静脉导管
一旦取得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应尽可能降 级换用敏感的窄谱抗生素
如最初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不伴免疫缺陷或 心脏瓣膜病),抗生素一般应用10-14天
若拔除导管后,患者仍持续存在菌血症或真菌血 症,或伴有心内膜炎、化脓性血栓时,应延长治 疗时间,应用4-6周,伴有骨髓炎时,应用6-8周
23
CRBSI的治疗
他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导管管尖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
物
19
CRBSI临床诊断
插管或留一孔作为胃肠外静脉营养专用 对需要长时间(30日以上)使用者,使用经
隧道置管或非植入性血管装置
27
选择导管插入部位
选择最适宜插入部位能降低感染危险性 评价感染危险性和器械复杂性,选择恰当
的穿刺部位 除非有医学上的反指征,对非隧道置管法
17
CRBSI影响因素
医院规模 病房 导管类型 插入部位 持续时间
18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即可诊断)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
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除外
理化因素所致)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烧>38℃,局部有压痛,无其
皮肤穿刺之前,不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 等穿刺时,不在穿刺部位常规使用抗菌油膏
30
导管与导管部位护理
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在下列情况下须更换,变潮湿、松动、有
脏物或检查穿刺部位时 不将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作为导管穿
刺部位常规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预防导管栓塞保持导管通畅能减少感染的 机会 除非生产厂家有说明,常规使用抗凝剂冲 洗中心静脉导管
一旦取得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应尽可能降 级换用敏感的窄谱抗生素
如最初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不伴免疫缺陷或 心脏瓣膜病),抗生素一般应用10-14天
若拔除导管后,患者仍持续存在菌血症或真菌血 症,或伴有心内膜炎、化脓性血栓时,应延长治 疗时间,应用4-6周,伴有骨髓炎时,应用6-8周
23
CRBSI的治疗
他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导管管尖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
物
19
CRBSI临床诊断
三管得预防与控制措施ppt课件
2019
-
48
3、置管后
•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 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 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2019
-
49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2019
-
40
1、置管前
•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 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 意事项。
2019
-
41
2、置管时
• 1、严格执行手卫生,戴手套。 •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铺无菌巾,保持最大的无菌
屏障 • 3、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 4、尿管插入后需打水囊确认固定通畅,不会脱出
水顺气管插管流入下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口腔 护理时一定要固定好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后,检 查气管插管距门齿刻度是否准确再固定。
2019
-
32
五、呼吸机管道管理
1、应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
2、管道中冷凝液及时倒掉, 集水瓶置于管路最低位置, 防止流向湿化罐及患者气道。
2019
-
33
同一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不宜频繁更换
2019
-
38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1 置管前
2 置管时
3 置管后
2019
-
39
1、置管前
•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 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 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 不应当使用。 •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When we all work together, we all win togethe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护士应做到
接头及肝素帽无须频繁(<72小时)更换;发现有污渍或 残留血液时及时更换。
使用导管及液路开口前后必须使用消毒剂消毒(70%乙醇 或安尔碘或洗必泰);尽量少开口开放次数。
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含有脂肪乳的 液体必须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
不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封管按照CVC封管流程。
3. 仅指定经过培训且有能力进行外周和中心血管内置管和维护的 人员从事本操作。 (IA类)
4. 确保重ICU具有适当的护理人员水平。观察性研究表明,在护士 对患者的CVC进行管理的ICU,较高比例的“非专科护士”或 较高的病人/护士比与ICU的CRBSI相关 (IB类)
2011年美国CDC指南 CRBSI预防中,加入维护的Bundle
严格无菌操作及手卫生规范。 更换敷料时按CVC导管维护流程进行。 无菌纱布常规1-2天更换一次;贴膜常规一周更换二次。
敷料若出现松动、潮湿或沾污时,及时更换敷料。 输注血液、血液制品、脂肪乳,输液管路24小时内必须更
换;输注丙泊酚给药装置12小时更换一次;无针给药装置 尽量与输液管路同时更换;尽量保持输液管路密闭性。
3) 某些较少见的情况下,其他部位的感染可能经血液播散至 导管;
4) 由于输入污染的液体导致CRBSI。
4
教育、培训和人员配置
1. 教育医护人员明确血管内导管的应用指征、置入和维护导管的 正确操作、以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正确预防措施。(IA类)
2. 对进行血管内导管置管和维护的全体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和依 从性评估。 (IA类)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颈 内、股静脉)
≥8cm,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Teflon导丝引导经中心静脉(锁骨下 、颈内、股静脉)插入
≥30cm,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通常使用肝素封管,血流感染发生 率 与CVCs相似,经锁骨下静脉插入时 感染发生率低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染发 生 率较低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与 非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感染发 4 生 率低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导管的性质 宿主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医务人员方面
PPT课件 12
导管的性质
导管腔的数量
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
PPT课件
13
导管的性质
导管留置的时间 导管放置的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高
♦
♦
短期放置的外周静脉导管时间不要超过72-96小时
PPT课件 27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
诊断标准
确诊 具备下述任1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 ①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 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 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 ②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 (导管血:外周血)≥5:1; ③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 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小时; ④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管进入 上腔静脉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PPT课件
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
04 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 换。
最新课件
5
插管后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
注意对导管的保护, 05
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输液管更换不宜过
频,但在输入血及血
制品、脂肪乳剂后或 06
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 换。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
紧急置管,应在48h 内更换导管,选择另
07
一穿刺点。
怀疑导管相关感 染时,应考虑拔
7
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01
常规对拔出导管尖端进行 细菌培养。
02
在穿刺部位局部涂抗菌 药物的药膏。
03
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 来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最新课件
8
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04
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导管 相关血流感染。
05
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 静 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06
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 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最新课件
4
进行插管操作。
插管后
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
01 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 渗血名现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
02 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 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
03 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 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最新课件
3
2
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
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
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置
管
4
04 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 换。
最新课件
5
插管后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
注意对导管的保护, 05
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输液管更换不宜过
频,但在输入血及血
制品、脂肪乳剂后或 06
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 换。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
紧急置管,应在48h 内更换导管,选择另
07
一穿刺点。
怀疑导管相关感 染时,应考虑拔
7
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01
常规对拔出导管尖端进行 细菌培养。
02
在穿刺部位局部涂抗菌 药物的药膏。
03
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 来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最新课件
8
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04
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导管 相关血流感染。
05
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 静 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06
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 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最新课件
4
进行插管操作。
插管后
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
01 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 渗血名现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
02 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 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
03 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 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最新课件
3
2
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
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
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置
管
4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的预防及护理
.
中心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血 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静脉输液等。 但是中心静脉导管是最常见引起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的血管内置管,CRBSIS是一种 常见的院内感染,它的高发生率不仅增加 的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 住院费用,甚至造成患者病死率增加,应 该引起高度重视。
( 2 )置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插管时严格无菌 操作是有效控制感染的关键。为了预防感染要严格 建速,持久 抑菌,不伤皮肤,低刺激性、毒性)无菌技术对穿 刺部位进行消毒,采用最大限度的无菌防护措施。
.
预防及护理措施:
( 3 )留置导管期间的护理:每日检查导管置入处 敷料,尽量选用透明敷料以便观察,敷料受污染或潮 湿应立即更换。敷料更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无 菌技术操作技术,妥善固定中心静脉插管,防止导管 脱出。注意同时观察、记录穿刺点皮肤情况(有无红 肿、液体渗出和脓性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 生。 ( 4 )拔管后的护理:由于有创操作破坏了皮肤的 屏障作用,在患者不需要时应立即终止。导管入口 处一旦出现局部感染征象应立即拔管,并对导管做 培养及药敏试验。
宿主因素 导管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性质 医务人员的因素
.
致病原因--宿主因素
免疫力 癌症病人是高危险感染族群--常有慢性
疾病和免疫系统受抑制
.
致病原因-- 导管因素
外周静脉导管<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 多腔导管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
聚氯乙烯、硅胶类、聚酯类等导管材料易 粘附微生物
表面不规则易引起某些微生物粘附 插管时间越长感染的危险性越高
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安全的医院感染 一种引起医疗费用增加的医院感染
.
Thanks !
.
.
.
.
.
.
预防及护理措施:
( 5 )静脉滴注的注意事项:静脉滴注前,应仔 细检查静脉滴注瓶和管道有无裂痕和破口、溶液 有无浑浊、杂质等,长期静脉滴注的患者每日更 换静脉滴注系统一次,中心静脉导管外端连接的 三通管、肝素帽每24-48小时更换一次,若连接装 置被污染应及时更换,禁止带血的三通保留。
.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 CRBSI )
.
临床诊断标准: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 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形部位出现疼痛,弥散性 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T>38度,寒战 或低血压等表现,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 因可以解释
.
发病机制:
皮肤来源:
血源性的感染:
接头及输液污染:
.
皮肤来源: 约有50%的CRBSI来自皮肤,皮肤表
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 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 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
血源性的感染: 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
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
接头及输液污染: 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
细菌定植,引起感染。输入污染的液体引 起感染。
.
CRBSI致病原因
.
致病因素--主要病原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其他
.
致病因素--医务人员
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穿刺的技术
.
临床辅助检查: (1)血培养 (2)中心静脉导管培养 (3)穿刺点周围皮肤拭子培养
.
预防及护理措施:
( 1 )导管的选择:为了避免血小板粘附的发生 及导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根据美国静脉滴 注治疗协会(INS)标准:在滴注治疗需要的情况 下,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硅胶类导管;同时应 考虑患者的年龄、静脉局部条件、静脉滴注的目 的和种类、治疗时限及患者的活动需要。
.
据文献报道,我国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8.54%,CRBSI感 染率达1.54%
在ICU中,中心 静脉插管较未插 管者引起血液感 染高出20-30倍
.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 CRBSI)
概念: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 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 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 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外没有其他明显 血流感染来源,实验室微生物血检查显示 :有一次以上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 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培养出 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
中心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血 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静脉输液等。 但是中心静脉导管是最常见引起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的血管内置管,CRBSIS是一种 常见的院内感染,它的高发生率不仅增加 的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 住院费用,甚至造成患者病死率增加,应 该引起高度重视。
( 2 )置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插管时严格无菌 操作是有效控制感染的关键。为了预防感染要严格 建速,持久 抑菌,不伤皮肤,低刺激性、毒性)无菌技术对穿 刺部位进行消毒,采用最大限度的无菌防护措施。
.
预防及护理措施:
( 3 )留置导管期间的护理:每日检查导管置入处 敷料,尽量选用透明敷料以便观察,敷料受污染或潮 湿应立即更换。敷料更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无 菌技术操作技术,妥善固定中心静脉插管,防止导管 脱出。注意同时观察、记录穿刺点皮肤情况(有无红 肿、液体渗出和脓性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 生。 ( 4 )拔管后的护理:由于有创操作破坏了皮肤的 屏障作用,在患者不需要时应立即终止。导管入口 处一旦出现局部感染征象应立即拔管,并对导管做 培养及药敏试验。
宿主因素 导管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性质 医务人员的因素
.
致病原因--宿主因素
免疫力 癌症病人是高危险感染族群--常有慢性
疾病和免疫系统受抑制
.
致病原因-- 导管因素
外周静脉导管<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 多腔导管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
聚氯乙烯、硅胶类、聚酯类等导管材料易 粘附微生物
表面不规则易引起某些微生物粘附 插管时间越长感染的危险性越高
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安全的医院感染 一种引起医疗费用增加的医院感染
.
Thanks !
.
.
.
.
.
.
预防及护理措施:
( 5 )静脉滴注的注意事项:静脉滴注前,应仔 细检查静脉滴注瓶和管道有无裂痕和破口、溶液 有无浑浊、杂质等,长期静脉滴注的患者每日更 换静脉滴注系统一次,中心静脉导管外端连接的 三通管、肝素帽每24-48小时更换一次,若连接装 置被污染应及时更换,禁止带血的三通保留。
.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 CRBSI )
.
临床诊断标准: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 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形部位出现疼痛,弥散性 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T>38度,寒战 或低血压等表现,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 因可以解释
.
发病机制:
皮肤来源:
血源性的感染:
接头及输液污染:
.
皮肤来源: 约有50%的CRBSI来自皮肤,皮肤表
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 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 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
血源性的感染: 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
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
接头及输液污染: 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
细菌定植,引起感染。输入污染的液体引 起感染。
.
CRBSI致病原因
.
致病因素--主要病原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其他
.
致病因素--医务人员
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穿刺的技术
.
临床辅助检查: (1)血培养 (2)中心静脉导管培养 (3)穿刺点周围皮肤拭子培养
.
预防及护理措施:
( 1 )导管的选择:为了避免血小板粘附的发生 及导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根据美国静脉滴 注治疗协会(INS)标准:在滴注治疗需要的情况 下,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硅胶类导管;同时应 考虑患者的年龄、静脉局部条件、静脉滴注的目 的和种类、治疗时限及患者的活动需要。
.
据文献报道,我国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8.54%,CRBSI感 染率达1.54%
在ICU中,中心 静脉插管较未插 管者引起血液感 染高出20-30倍
.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 CRBSI)
概念: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 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 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 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外没有其他明显 血流感染来源,实验室微生物血检查显示 :有一次以上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 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培养出 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