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和城市改革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下册:3.2《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教案
第2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内容标准】(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意义和优越性。
知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原因、意义。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学要点】重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城乡改革及涉及生产制度,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管理制度。
【导入新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主要标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新课探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经过。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4、评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
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公有制)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原因(1)城乡经济交流日益频繁随着城乡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城市工业中的有些产品要升级换代,有些产业因用地紧张也要转移,乡镇企业的发展,为转移部分城市工业提供了方向。
(2)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剩余劳动力的客观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回看中国9代初期的三大经济改革
回看中国9代初期的三大经济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自1978年开始实施以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9代初期,中国实施了三大经济改革,分别是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以及金融改革。
这些改革在经济体制的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首先是农村改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改革前,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民无法自由流转土地。
而改革后,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得到了完善,农民可以自由流转土地,并从中获得收益。
这一改革措施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政府还推出了农村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其次是城市改革。
城市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市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政府积极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政府还引入了外资,吸引了大量国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提升了中国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城市改革还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这些措施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是金融改革。
金融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并吸引了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金融改革还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此外,金融改革还推动了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总结起来,中国9代初期的三大经济改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村经济的生产活力,城市改革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金融改革推动了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国际化进程。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本正文共计235字,可以适当调整字数以满足要求。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1978年以前小岗村 农民年收入
1978年以前全国农 民年收入
22
200
春紧夏松秋光蛋,碾子一住就要饭。 ——凤阳花鼓
------感知改革· 改革的尝试:小岗村的故事------
一年后的小岗村
年份 油料卖 出
1976
100多 斤
35000 斤
1980年,四川率先废除了人民公社,标 志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开始成为历史。
-----感 知 改 革 农 村 改 革 的 影 响
·
------
------感知改革· 农村改革的发展------
·
1984年,全国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中国已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
7、农业改革的新趋势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3、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 经营权分开、利改税 4、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 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 5、国有企业的分配政策: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政策
说一说:下面的商标分别属于什么经济成分。
合资企业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感知改革· 改革的尝试:小岗村的故事------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 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 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 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走进改革· 改革的背景------
230斤
22元
0
0
1979
多斤
3 万多 13万多 800斤 3万 13万 斤 斤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2课农村与城市的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什么会议?它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2、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的精彩导入,所以我用《凤阳花鼓》作为开场,,紧接着出示文革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凤阳传唱的两段不同的花鼓词,通过学生朗读,进而思考是什么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自主预习 -交流合作教师分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带着问题自主预习,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自主预习结束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并通过一帮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4、汇报预习成果(分组展示,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时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教材)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预设:(1)、改革先从哪里开始?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引导学生看课本总结出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三大改造的历史
三大改造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造,分别是农村改造、城市改造和体制改造。
这三次改造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一、农村改造农村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这一改造目标是解决土地问题,推动农村的社会主义化。
在这个过程中,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被广泛实施。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打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使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
而农业合作化则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实现了农村经济的集体化,增加了农民的劳动生产力,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农村改造的成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改造城市改造是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重要一步。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城市面临着人口过于拥挤、住房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
因此,城市改造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城市改造包括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城市规划方面,中国政府注重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城市建设方面,中国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的居住品质和竞争力。
在城市管理方面,中国政府加强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
城市改造的成功为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体制改造体制改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
这一改革目标是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体制改造包括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在经济体制方面,中国政府推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在政治体制方面,中国政府加强了法治建设,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在社会体制方面,中国实施了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稳定。
体制改造的成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结起来,农村改造、城市改造和体制改造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重要改革。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4、说说国有企业改革是如何开始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国有企业改革后 有何变化(结果或成效)?
开始: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 内容:国家让权放利,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 经营权分开以及利改税等政策;发展多种经营形 式,包括承包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实行 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政策。 变化:增强了国有企业活力,大多数国有企业摆 脱困境,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科技能力强、经 济效益好的企业在改革中崛起,成为国有经济的 中流砥柱。
4、想一想,我国农村除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外,还进行了哪些改革? 这些改革,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影响)?
答:我国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同时,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 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国家还积极推进农 业技术的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 业转化(课本P51页)。这些改革促进了农 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改善。
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是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后形成的农 (1 )“大包干”实行后,在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首先保证的 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仍是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 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本质仍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回答:
是哪方面的利益?“大包干”的结果怎样? ③经营方式不同:
(2)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小
私有个体经济有什么不同?
当堂训练1:
背知识点(按照识记目标进行自背、互 背)。
当堂训练1:
背知识点(按照识记目标如下框架进行自背、
互背,红色字体为识记内容)。
1.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2. 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习目标】1.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版权所有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改革农村产业结构的深远影响;理解国企改革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理解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关系。
2.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的分析,及改革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重点剖析小岗村、宝钢的改革情况,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发。
3.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通过农村和城市改革取得的成就的学习,认识到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第一标准。
【重点难点】: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难点: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学法指导】: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2.我的疑惑:学生自主写出自己的疑惑,各小组组长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疑惑,把这些疑惑传递给老师,老师一并把有意义的疑惑呈现给所有同学。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C.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是长期农村革命经验的总结5下列哪项不是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D )A.专业化B.商品化C.社会化D.公有化6.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7.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B)A.实行政企分工B.扩大企业自主权C.所有权和经营分开D.利税改革8.以下几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是(C)A.按劳分配B.市场经济体制C.大锅饭D.分田到户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中国的城市化与农村改革
中国的城市化与农村改革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速度最快的城市化之一。
城市化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和解决农村问题,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
本文将从城市化与农村改革的关系、城市化的影响以及农村改革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化与农村改革的关系城市化与农村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化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村改革的推动力量。
城市化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改革则是城市化的基础,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生产方式等,为城市化进程提供良好的土壤。
因此,城市化与农村改革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二、城市化的影响1. 经济发展:城市化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劳动力储备,推动了城市产业的发展。
同时,城市化也促进了城市化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2. 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城市居民社会救济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此外,城市化也导致了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因此,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也需要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3. 文化冲击: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传统农耕观念和社会关系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削弱,农村的传统文化方式逐渐被城市文化所取代。
这对于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农村改革的措施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和解决农村问题,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措施。
1. 土地制度改革:中国推进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了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使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流转权分离开来,激发了农村土地的活力,提高了农民的土地利用效率。
2. 农业产业化: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国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第八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 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 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 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凤阳花鼓词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凤阳地多不打 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化大革命”时期 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 后,家家生活大变样。 ——1979年
扩大企业自主权
①国家放权让利,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 分开以及利改税等政策。 ②国家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赁 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管理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 好的优势企业成为国有经济的中流砥柱。
我国农村和城市改革后呈现出那些共同点?
1、改变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 2、克服分配上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3、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解放社 会生产力。
一、填空:
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农村包围城 市”
道路 。 。
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
1978年夏秋之际,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以万里 为第一书记的中共省委,作出“借地种粮”的决定,将集体 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耕种;鼓励农民开荒,明确谁种 谁收,国家不征统购粮。这一决策调动了农民生产自救的 积极性。 包干到组 包产到户 “借地种粮” 包产到组 包干到户
结合第一章,第二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农村和城市改革的认识500
结合第一章,第二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农村和城市改革的认识500摘要:一、农村改革1.农村改革的背景2.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3.农村改革的意义和影响二、城市改革1.城市改革的背景2.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3.城市改革的意义和影响三、农村和城市改革的比较1.改革背景的差异2.改革内容的差异3.改革影响的差异正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市改革分别在不同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结合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相关内容,对农村和城市改革的认识进行探讨。
一、农村改革(1)农村改革的背景:农村改革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其主要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改革前,我国农村实行集体经济制度,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2)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农村改革主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产品价格体系的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等。
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它使农民能够自主经营土地,从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农村改革的意义和影响: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逐步增长。
此外,农村改革还为城市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推动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改革(1)城市改革的背景:城市改革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城市经济的活力。
改革前,我国城市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企业缺乏竞争力,经济发展滞后。
(2)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城市改革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价格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等。
其中,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改革的核心,主要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3)城市改革的意义和影响:城市改革激发了城市经济的活力,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农村和城市改革的比较(1)改革背景的差异:农村改革主要针对农村生产力低下的问题,而城市改革主要针对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化进程指的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而农村改革则是为了提高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6%,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了城市人口的膨胀和城市资源的紧张。
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城市化进程不平衡,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人口流失严重,形成了“空心化”现象。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农业生产的减少,给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农村改革的现状为了解决农村问题,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
首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农村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了保护。
其次,农村金融改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为农民提供了贷款和储蓄等金融服务。
此外,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然而,农村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仍面临一些制度和政策上的障碍。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是发展乡镇企业。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师问: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体怎样做?首先从哪里开始实施?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卡片内容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包产到户,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承包给农户使用,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业收成按规定交足国家和集体的以后,其余大部分归农户自主支配。当时有顺口溜: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率先尝试包产到户。
(2)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和城市改革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波形的伟大变化,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具体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三种形式。其中,私营独资企业,是指一个人投资经营的企业,私营独资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合伙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书面责任。合伙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书面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营利性组织。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与时俱进的思想感情和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改革开放中实施了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
在改革开放中实施了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项伟大事业,它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是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分别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两个方面探讨其在改革开放中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一、农村改革的实施情况和成果农村改革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解决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主要集中在土地制度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上。
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也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入市场机制使农产品价格逐渐合理化,农民的经济收入明显提高。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改革逐渐从土地制度和农村经济体制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农村公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农村社会治理也经历了从“包产到户”到“三权分置”的变革,农村居民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逐渐形成。
综上所述,农村改革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经济问题,还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治理水平。
农村改革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城市改革的实施情况和成果城市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旨在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体制的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改革主要集中在市场开放和企业改革上。
特别是经济特区的建设,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企业改革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等,通过引进外资、优化经济结构等措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改革的深化,城市改革逐渐从经济领域转向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城市管理的改革注重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
公共服务方面,城市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红色革命的城市化与农村改革
红色革命的城市化与农村改革红色革命的城市化与农村改革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篇章。
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城市化进程与农村改革始终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城市化与农村改革的相关政策及其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红色革命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其具有浓厚的农民和工人阶级特征。
在革命初期,农村的基本农业经济成为红军运动的重要来源,而工人阶级在城市中发挥着核心力量。
这一阶段的红色革命以农村为基础,在农村中建立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城市化与农村改革的相关政策1. 农村改革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福利。
农村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通过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也逐渐从集体经济中受益。
此外,农村改革还推动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农村市场经济和农村社会管理。
2. 城市化进程与农村改革相辅相成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化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城市人口控制、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城市化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城市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城市化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城市化与农村改革的效果1. 农村改革的效果通过农村改革,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
通过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农村经济规模扩大,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农村社会管理也有了进一步改善。
农村改革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2. 城市化的效果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城市化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提高了产业的效益。
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服务业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城市化还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农村改革的尝试:分田到户(家庭), 自负盈亏(责任)
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2、农村改革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央指导,全国推广
比较人民公社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异同。 产承包责任制的异同。 所有权、分配方式、效果不同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改变了中国的面 貌,通过中国的改革变迁,你能得 到哪些启示?
走进新时代
企业活力 增强 扩大企业自主权
职工积极性提高
多种所有制
说说宁国有哪些民营企 对宁国产生哪些大的民营企业— —中鼎公司
安徽五星集团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行业开始?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行业开始? A. 农业 C. 商业 B. 工业 D. 交通运输业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 农民喜庆丰收
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和乡镇企业 异军突起——— 异军突起——— 20世纪晚期中国 20世纪晚期中国 农村改革中农民 的两大创举! 的两大创举!
二、城市的改革
1.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民营企业的勃兴
议一议:
我给国有企业改革提建议。
1)单一公有制 2)政企分开 3)按劳分配
春天的故事
一、农村的改革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乡镇企业
三 遍 哨 子 慢 慢 晃 。
二 遍 哨 子 伸 头 望 ,
头 遍 哨 子 不 买 账 ,
女 劳 力 上 工 带 纳 鞋 。
男 劳 力 上 工 带 扑 克 。 泥巴房, 泥巴房, 泥巴床, 泥巴床, 泥巴囤里没有粮; 泥巴囤里没有粮; 一日三餐喝稀汤, 一日三餐喝稀汤, 正月出门去逃荒。 正月出门去逃荒。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2)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有何异同?
(3)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有何意义?
四、民营企业的勃兴
1. 个体、民营企业兴起的原因
(1)解决下乡知青回城就业的需要;
(2)搞活经济的需要; (3)政策放开的结果
深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前进的动 力。图为一汽集团公司模具制造有 限公司的员工正在认真工作。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
十户人家就有四户没有门,三户没有水缸,五户没有 桌子。生产队长家十口人只有一床被子,七个饭碗 春紧夏松秋光蛋,碾子一住就要饭。 ——凤阳花鼓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 原因:
人民公社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长期停滞 徘徊,温饱问题尚没有解决;
“日日窝窝头, 月月难见面(白面), 三月吃顿肉, 乐得赛过年。”
到 1998 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达 3120 户,私营企业 136 万家,个体、私 营经济从业人员达7832万,创造工业产 值达 11813 亿元,实现社会消费零售额 12839 亿元,向国家纳税 700 多亿元。
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个体、民营 企业兴起的影响。
“文革”时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 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 进凤阳。” ①材料反映了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 ②后来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原因是什么?
企业家马胜利 企业家马胜利承包了有近千名职工的石家庄造纸厂,当年就使企业扭亏为 盈,超过了承包指标70万元的一倍。
------感知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关于城市改革的总方针: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重点
A、政企分开 B、单一经营方式 C、按劳分配 扩大企业自主权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展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取代“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开始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经济。
(2)城市经济及体制改革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着眼于探索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企业体制,实行承包制、租赁制等措施,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积极进行以厂长负责制、工效挂钩、劳动合同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
同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把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改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管理体制。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PPT课件
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凤阳地
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
见新娘进凤阳。
——“文化大革命”时期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 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 ——1979年
凤阳农民联产承包后,欢庆大丰收
农民丰收的喜悦
勤劳致富的农民领到了奖状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凤阳县般涯乡张湾村的老农陈立章家承包了18亩地,每年产粮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革)
十户人家就有四户没有门,三户没有水缸,五户没有 桌子。生产队长家十口人只有一床被子,七个饭碗
春紧夏松秋光蛋,碾子一住就要饭。 ——凤阳花鼓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
原因:
人民公社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长期停滞 徘徊,温饱问题尚没有解决;
我也过年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直实行高 度集中、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体制。 它过于集中,搞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到1978年 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是什么原因造成当时农村经济 的落后?
人民公社体制 (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因)
尝试: 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1978)
------感知改革·农村改革的内容------
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为主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范 安徽四川
全国
围
方 包产到组, 式 包干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个地方 搞起来?
原因:
①人民公社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长期停 滞徘徊,温饱问题尚没有解决;(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改革·改革的尝试:小岗村的故事------
一年后的小岗村
年份 油料卖出 粮食产 人均口 人均收 还贷款 交售粮
量
粮
入
食
1976 100多 35000 230斤 20元
0
0
斤
斤
1979 3 万多 13万多 800斤
3万斤 13万斤 多斤 多斤
200元
200 元
800元 22万万斤多 多斤
我们归机械部管,他归
பைடு நூலகம்
阳 电
冶金部管。我们的原材
缆
料是机械部调拨给我们,
厂
当时是计划经济,国家 给下任务,所以企业之 间根本不存在直接对
的 副 厂 长
话。”
刁
成
材料二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 “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
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 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粮票、布票等票证,今天已经退出了历史 舞台,但是它见证着几代人的沧桑。
------感知改革·农村改革的发展------
•农业改革的新趋势
•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 经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 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感知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城市改革 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__企_ _改___革 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从 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开始。 2、国家明确以 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 共 同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 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 导个体 、私营 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国有企业改革中,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等一批经营管 理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 企业在改革中崛起,成为国有经济的 中流砥柱 。
·
1984年,全国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中国已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
------感知改革·农村改革的影响------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课本54页第2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 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 的“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的 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
第八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八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1 改革背景
一、农村 改革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及影响 3 农村改革的新趋向
1 总方针: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二、城市 改革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
自主先学
1、1978年开始,安徽“借地种粮 ”的政策唤起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凤阳县小岗 生产队成为全国率先搞包“干到户
——课文49页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是什么原因造成当时农 村经济的落后?
人民公社体制 (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因)
------走进改革·改革的背景------
1978年以前小岗村 1978年以前全国农
农民年收入
民年收入
22
132
春紧夏松秋光蛋,碾子一住就要饭。 ——凤阳花鼓
------走进改革·改革的背景------
1小97岗8年村的开安始徽改发革生尝了试什的么自直然接灾原害因?
1978年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
安安徽徽省省委委制制定定了的什借么地措种施粮渡的过政难策关?
感知改革
------感知改革·改革的尝试:小岗村的故事------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 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 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 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口人只有一床被子,七个饭碗。
------走进改革·改革的背景-----改革前的中国农村给您留下什么直观印象?
------走进改革·改革的背景------
材料: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直
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 体制。它过于集中,搞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到 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
------
·
感 知 改 革 农 村 改 革 的 影 响
1980年,四川率先废除了人民公社,标 志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开始成为历史。
------
------感知改革·农村改革的内容------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为主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感知改革·农村改革的发展------
”
的一个典型。
2、建立和普遍实行以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成为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3、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 和 统一经营 相结
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 经营管理体制 的弊端,打
破了 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 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
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 农村经济发展
。
4、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还调整
了 农村产业结构 ,全面活跃农村经济;积极推
进 农业技术进步 ,发展 高产、 优质 、 高效农业,促使传统农
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走进改革
十户人家就有四户没有门,三户没有 • 水缸,五户没有桌子。生产队长家十
路
材料一
路
的 一
在沈阳市区的一条马路上
的 另
边
一
是
边
生
是
产 铜
厂
需 要
的
铜
沈
的
阳
沈
冶
阳
炼
但是,近40年的时间中,两 电
厂 个工厂从未实现过铜的买卖。 缆
当时买铜是不能 到对门生产铜的冶 炼厂买的,而需要到 几千公里以外的南方 去买。大概运费 起码每吨增加四
五百块钱
电 缆 厂 安厂 长 王 宝
沈
------感知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关于城市改革的总方针:
•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说一说:下面的商标分别属于什么经济成分。
合资企业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国有企业
个体经营
------感知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
-------张瑞敏(海尔)
------感知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说明了计划经济下国家是怎样管 理企业的?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
材料二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什么 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职工缺乏积极性;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以致企业吃国家 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