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应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以学定教。教师应在课标指导下,解读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整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重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方法,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追求历史学科育人价值。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属于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共四目,分别为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课是这单元的最后一课,侧重两宋和辽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并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少数民族文字等维度展开。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基于宋元时空框架下,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少数民族文字等领域领略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风貌,一方面感受该时期文化风貌之“新”。学生通过史料解读、对比印证,连通已学知识,掌握辽宋夏金元文化的表现。在前期铺垫的基础上,学生借助史料,在教师引导下,围绕“辽宋夏金元文化发展的特征”进行深入思考,体会各民族文化在交融中发展,逐渐形成文化认同。在民族交融中,传统的“中国观”在发生变化,在民族交融之下,“中国”的范围扩大了,不再局限于长城以南,向东北、西北延伸;“中国之民”不再仅仅指汉族,女真族、契丹族等也是中国之民;中国成为少数民族与汉族共有的政治符号,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辽宋夏金元文化发展为元乃至明清大一统的重建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内容主旨】

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联系紧密,文化交融发展。程朱理学兴起、儒学复兴。辽宋夏金元在文学、艺术、科技、文字等领域亦取得新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建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学情分析】

所执教的学生为上海市郊区的区重点中学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基础。作为高一年级学生,处于全科学习状态,对历史学科具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宋元时期历史具有一定的熟悉度,在日常生活和语文学科学习中,通过电视剧、小说、宋词、元曲等文学艺术作品接触过宋元历史。与此同时,学生对宋元文化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并不深入。基于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教师需侧重于史料教学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教学目标】

能够基于辽宋夏金元特定时空框架下,通过对文献、图片等不同类型史料的解读互证,了解辽宋夏金元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理解社会环境与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体会各民族间文化上的相互交融与共同进步,领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这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核心,故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元文化发展与社会环境的联系。辽宋夏金元文化发展并不是孤立的,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环境因素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构建这两者的关联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环节1:教师出示《北宋、辽、西夏对峙图》、《金、南宋、西夏对峙图》、《元朝形势图》,介绍辽宋夏金元总体时代特征,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地图构建时空框架,巩固辽宋夏金元在和战中交融的时代特点,开始新课学习。

环节2:以“两宋文化发展取得了新高度,其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儒学在宋代得到了复兴”过渡,教师讲解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介绍代表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背景介绍,学生建立儒学兴起发展的时间联系,对西汉以来儒学地位提升的惯性思维的冲撞,激发学习兴趣,并对程朱理学形成初步印象,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分析做铺垫。

环节3:教师出示文献材料,学生提炼二程和朱熹的主要观点,教师介绍朱熹在儒学教育上的探索。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提升从文献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体会程朱理学宇宙观、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认识程朱理学的系统性和哲学性。

环节4:教师运用“史料阅读”栏目,以“材料中元朝宰相希望做什么?为什么希望这么做?折射的是什么?”设问,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材料提取信息,提出自己的解释,认识到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并理解其原因,体会到元朝时尊崇儒学是民族文化交融的表现之一。

环节5:以“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较大发展”过渡,教师出示文献、文学和绘画作品,学生提取信息,感受文学艺术发展与城市经济繁荣的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懂得诗词、绘画等不同史料的的证史价值,并从中汲取有关历史信息,体会文学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

环节6:学生运用教材梳理宋元科技发展的代表性成就,教师结合图片和文献资料做适当解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掌握宋元科技领先于世界的杰出成就,懂得从社会环境与文化发展关联的视角解释宋朝科技发展。

环节7:教师以“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文字的创制是其中的重要表现”过渡,出示《西夏佛经图》,以“如何理解辽夏金元统治者创制文字这一现象”设问,学生开展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学会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从不同角度解释少数民族文字创制,一方面是自身文化发展结果、也是满足巩固统治的需要的结果,另

一方面更是民族文化交融的表现,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体现民族个性。

环节8:学生结合材料,围绕“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风貌的特征”展开讨论,进行概括,提炼本课核心观点。

设计意图:在问题导向下,学生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尝试从民族文化交融的视角梳理、提炼、概括宋元文化发展的特征,深化对各民族间文化上交融发展与共同进步,领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揭示本课内容主旨。

【教学策略】

在实施环节8时,如果学生无法及时梳理、提炼、概括,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材料逐句进行文本解读,并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本环节学生反映较好,则正常推进。

【结构板书】

【教学评价设计】

宋元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并得以外传。请搜集资料,了解上述三大发明对外传播的情况,理解其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同时学生能够在搜集整理辨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对宋代三大发明西传及其对世界影响的历史解释,进一步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祖国的深情大爱。

水平要求:综合运用

评价目标:唯物史观—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

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时空观念—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

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史料实证—3,

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历史解释—4,

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

或提出新的解释;家国情怀—2,能够具有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