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赏析《红楼梦》英译文片段
从交际翻译角度对比赏析《红楼梦》英译本
从交际翻译角度对比赏析《红楼梦》英译本作者:赵鹏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5期摘要:古往今来,对翻译功能的讨论一直是无数翻译家和翻译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西方著名学者纽马克运用交际学和信息论,提出了“交际翻译”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译文除了要以原文为依托外,还要考虑译文的接受者”,交际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
本文从交际翻译视角入手,在《红楼梦》英译本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的启示作用,提出我们不能用静止、单一的视角看待翻译,而必须考虑翻译发生的语境、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以及翻译所要达到的效果等因素。
关键词:交际翻译;《红楼梦》英译本;阅读期待;交际效果古今中外,翻译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息,而是波澜壮阔的展开。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客观。
其中,对翻译功能的讨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翻译的功能强调翻译作为一种人类劳动的产物,在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
作为一项历史久远的人类活动,翻译涉及的范围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广泛的,因此翻译的功能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定是复杂的、多元的。
一、交际翻译理论简介结合交际学和信息论的知识,西方著名学者纽马克提出了“交际翻译”的理论,并对其做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
该理论将翻译看作是一种不同语言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行为,并从信息源、信息内容、信息反馈、噪音和媒介等多个角度探讨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根据该理论,翻译是一种“在某种社会语境中发生的交际过程”。
换而言之,翻译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结果,而是一种交际过程,具体而言,就是信息发出者(原文作者)、信息传递者(译者)以及信息接受者(译文读者)对信息的意义不断进行交际的过程。
这三者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他们以译者为协调者、为枢纽。
译者一方面要“信其文”,即使原文的意义在译文中得到充分的传达;另一方面,译者还要“达其意”,即使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尽领文章之意。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 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 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一、引言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翻译论》(1991)和《翻译短评》(1993)。
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
在纽马克之前,翻译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二分命题法之争,即直译与意译之争,和纽马克同时代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无法摆脱这种二分法模式。
一元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即人与人当面说话的方式;翻译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会现象。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就是针对这两个概念而制定的。
纽马克在其1988 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提了八种翻译方法: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际翻译。
在这八种翻译方法中,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符合翻译的两个目标,即准确与简洁。
根据纽马克自己的叙述,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的反思促成了他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建立。
因为他认为仅有“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是不完整的,原作的语义结构和思维过程不能弃之不顾。
但是,纽马克不是抽象地决定采用语意或交际翻译,而是以特定的语篇参照框架决定的。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同时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进而将文本归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纽马克认为,根据不同的语篇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困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翻译方法和语篇类型密切结合,翻译将更贴切原文,传达源语的思想和神韵。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述和定义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他还采纳了弗格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区分这两种翻译。
《红楼梦》中修辞翻译的语义翻译和传译翻译
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红楼梦》中修辞翻译的语义翻译和传译翻译姓名:张琳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史国强20100501摘要红学家周汝昌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
其语言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优美的,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描写语言,都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其中大量修辞格的运用与作品内容表达的完美结合是其语言方面的一大特色。
本文拟从纽马克的传译翻译和语义翻译角度,通过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修辞翻译的方法和特点。
根据纽马克的传译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传译翻译强调为译文读者制造的效果尽量近似于原文,而语义翻译则更多考虑原文的审美价值,尽量译出原文的语境意义。
本文选取了暗喻,双关,飞白,摹音等六个《红楼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实例翻译,探讨传译翻译和语义翻译在《红楼梦》修辞翻译中应用情况。
在文化性极强的《红楼梦》修辞上,杨宪益夫妇的译本更注重保留原文的结构和形式,尽量忠实于原文修辞。
在直译无法完成时往往使用注释加以说明。
而霍克斯译本则偏重译文读者的接受性,极少使用注解,大量的尝试调整和创新,尽量将原文的语言艺术效果传递给目标读者。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二者在本文选取的修辞手法的翻译中,杨译本偏重语义翻译而霍译本偏重传译翻译。
两组翻译家在《红楼梦》修辞翻译中翻译原则和手法的选取受多重因素影响,本文认为主要因素在于翻译家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背景,不同翻译目的以及原文本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地位。
在修辞翻译上,传译翻译下的霍译本可读性更强,而语义翻译下的杨译本则更多保留了曹雪芹笔下的艺术,更多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关键词:红楼梦;修辞翻译;语义翻译;传译翻译AbstractZhou Ruchang, a specialist of redology once said that Hong Lou Meng is an unprecedented “cultural novel”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t is the greatest work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The beautiful use of language in Hong Lou Me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research of the book, especially the employment of numbers of figures of speech. In Hong Lou Meng, various figures of speech are adapted from character description to conversation to narration of stories. In this thesis, some figures of speech were chosen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namely the Yangs’ and Hawkes’,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view of New Mark’s theory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Newmarks’ theory says that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ims at delivering the exact context of source language and making the translation easily accepted and understood by the target readers. Semantic translation, on the other hand, focuses on fully bringing out the source language’s beauty and maintaining its original contents as much as possible. This thesis chose six figures of speech widely employed in the novel, including metaphor, pun, onomatopoeia, allusion, malapropism and homophone, bringing them under discussion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prevailing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Yangs’ inclines to semantic translation in figure of speech translation while Hawkes favor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any factors caused the divergences between them, the thesis mainly discussed four of them: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backgrounds, ideological backgrounds, intentions of translation and different status of the original text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In the aspect of figures of speech translation, Hawkes’ version bears more readability and acceptance to English readers while the Yangs’ version maintains more of Cao Xueqin’s writing arts.Key words:Hong Lou Meng; figure of speech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形式对等&功能对等V.S.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以《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原则中,奈达推崇的是后者。 尽管他后来把“动态对 等”的名称改为“功能对等”,并对“信息”作了进一 步的界定,认为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也包括语 言形式,要求“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 能地要求形式对等”[5]。 可是,奈达的翻译思想仍突 出的是“内容为主,形式次之”。 因为他认为翻译是 交际活动,主要是译意,而为了译意,必须改变语言 的表达形式。 并且,按照奈达的说法,这种以接受者 为导向的翻译原则不仅要求译文的表达形式纳入 目的语的规范,而且在文化方面也要纳入目的语文 化的规范,即要用“归化”的方法。 这一做法如今备 受“异化论”者的批评。
在这一回中,也有多处涉及到人物称谓,杨霍 两个译本的处理方式各有不同。 如,“娘娘”, 杨译 Her Highness,霍译 Her Grace。 两种译法均符合译 语规范,杨译 Highness(殿下)比较笼统,而霍译则考 虑 更 为 周 到 , 根 据 牛 津 高 阶 英 语 词 典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的 解 释 His/Her Grace 指 a title of respect when talking to or about an ARCHBISHOP, a DUKE or a DUCHESS。这一定义与 元春在宫中的地位比较相符,霍译将其“归化”得恰 到好处,便于译文读者理解。 另一处类似的处理方 法 出 现 在 贾 母 对 宝 玉 的 爱 称 “ 好 宝 贝 ”[12]上 , 霍 译 的 my lamb[13]不 仅 符 合 译 语 的 规 范 和 基 督 教 文 化 ,也 暗示了宝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更能引起译语读者 的共鸣;而杨译的 my treasure[14]则是原文的忠实再 现。又例如对“贾母”的翻译,杨译 Lady Dowager,霍 译 Grandmother Jia。 笔者认为,前者采用功能对等 的译法更好。 贾母是荣府的大家长和权力的象征。 牛 津 高 阶 英 语 词 典 将 dowager 解 释 为 a woman of high social rank who has a title from her dead husband,因而译成 Lady Dowager 突显了贾母的至 尊地位,既合乎原文又符合译语用法。 霍译做到了 形式对等,但只反映了贾母在荣府中血缘上的地位 而未表现出她无尚的权力。
红楼梦 英译本 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
原词:梨香园 Y: Pear Fragrance Court H: Pear Tree Court
杨译:Fragrance的意思是香气 霍译:直接将其译成了梨园 观点:杨的版本比较好,表现出了香,毕竟后来 这作为薛宝钗的住所,霍的版本直接译成梨园, 缺少女孩子的文气。
《红楼梦》两英译本比较之 ——句子
《红楼梦》两英译本比较之 ——文化
原句 薛蟠心中暗喜道:“……可知天从人愿。”
Y: It shows Heaven is kind . H:Fortune is on my side.
杨译:用Heaven表示天。 霍译:直接将这句话用理解的意思表达。
观点:明显这句话是霍的版本比较好。 杨的版本着重于对中国文化的表示,选择了 直译,因此语言的弹性受到了限制,用 Heaven表现天,为了让外国人理解天对中 国古代人民的重要性。 而霍的版本则更注重语言的功能对等。天从 人愿的意思就是自己想的能够实现,就是幸 运,所以他的版本在读起来的时候更为通顺 易懂。
《红楼梦》两英译本比较之 ——称谓
原词:贾母
H:Grandmother Jia Y:The lady Dowager(贵妇、继承亡夫爵位的遗孀) 霍译:考虑到了贾母王夫人和薛蟠的血缘关系
杨译:更加注重老太太在此语境的尊重之意
观点:虽然是简单的称谓也要考虑到深厚的内涵意义,都从某 一角度恰当的表达了文章的含义。
杨译: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
霍译:只用”years“泛化的译了”春秋',采用了规划的翻译策略, 使原文的文化色彩在译文中变得浅淡,这样更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 和接受。 观点: 杨译保留了中国的文化信息,霍译在文化信息的传达上有所亏损, 但英语语言的表达更地道。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纽马克翻译理论诠释下的《红楼梦》古典诗词英译分析
DOI编 码 :10.3969 ̄.issn.1007—0079.2013.O1 116
2013年第1期
纽马克翻译理论诠释下的 《红楼梦 》古典诗词英译分析
曹艳艳 赵 国霞
摘要 :应用组马克 “交际翻译”和 “语义翻译”理论 ,对比分析 《红楼梦》金 陵判词杨究益、载乃迭英译本与霍克思英译本 ,认为 《红
《红楼 梦》有近60种译本 ,其 中全译 本12种。口 鉴于译本之 多,风 格之异 ,翻 译策 略应用 之纷 繁芜 杂 ,以区区短文 难 以概 说周全 ,故 本文仅 以影 响力较 大 的杨 宪益、戴 乃迭英译 本与大 卫 ·霍克思英译 本 中金 陵判词 的翻译为研究 对象 ,应 用纽马克 (Peter Newmark)“交 际翻译 ”和 “语义翻译 ”理论 ,结合语用 学,探析 《红楼梦 》古典诗词英译。
二 、纽 马 克 :“交 际翻 译 ”与 “语 义翻 译 ”理 论 纽马克 认为 ,交 际 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旨在 让 译 作读 者 产 生 最接 近 于原 著 读 者 的 阅读 效 果 ;语 义 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旨在用 目的语所能允许 的最接 近于原语 的语 义和句 法结 构来准 确再 现原语 在特 定一E下 文 中的 文本意 义 。_2 古典诗词是 以表情功能为主的文本,因此 多数情况下应用 语义翻译 法较为适 宜 。如确实 因历 时和共 时原 因,暂时 无法逾 越文 本 中的文化 障碍 ,难 以做到在译入语 文化 中准确再 现原著 文化信 息,才应适 当弹性应 用交际翻译 法。应 用语义 翻译法指 导 《红楼 梦》古典诗词 翻译 ,可 以使译作 的信息传递 、审美体 验 和文化 承载三方面的功能都得 到较好 的实现 。 三 、信 息传 递 功 能 的 实现 —— 译 作 对 原著 思 想 内容 的 忠 实 语义翻译 法要求实现译作对原 著丰 富语言信息 和文化信息 的传 递,做 到对原 著思想内容的忠实 ,也就是译作应 从词义、句 意 、语体色彩 、隐含义到文化特质都与原著有最大程度 的接 近, 不 可歪 曲、改变原 著 内容 。杨宪益 明确地 说 :“总 的原则 ,我 认 为是 对原作 的内容 ,不许增 加或减 少。”【31‘‘我们必 须忠实于原 文 。”_4 可见 ,杨宪益 (以下简称 “杨译”)始终 把 “忠实”作为翻 译 《红楼 梦》的总原则 ,他 坚持以原 文语言和原文文化为中心的 翻译方 法,尤其是在翻译 具有 中国独特文化 内涵的文本时,更多 的采用异化法 ;而大卫 ·霍克 思 (以下简称 “霍译 ”)重视译入语 读 者 的阅读 体验效 果 ,主张 以译人语读 者为中心,在翻译 具有 独特文化内涵 的材料 时,比杨译更多采用归化法 。对比两译本金 陵判词 部分,笔者发 现两者对原 著 的理解 与表达 都既有足可称 道 的绝妙 佳译 ,也存 在几 处与原 著句意 出现偏 差的 问题 ,现提 出 几例 试 作 评 析 。例 1: 妙玉判词 :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共约170首。
不同译本采用了不同的体裁翻译,一些英译本采用自由体进行翻译。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例1、冯紫英唱曲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精灵;——你是个神仙也不灵。
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你!杨译:You can bill and you can coo,Be an imp of mischief too,But a fairy? No, not you,As my word you doubt.Ask around and you’ll find outI love you. yes, I do!霍译:You’re so exciting,And so inviting;You’re my Mary Contrary;You’re a crazy, mad thing.Yo u’re my goddess, but oh! You’re deaf to my praying:Why won’t you listen to what I am saying?If you don’t believe me, make a small investigation:You will soon find out the true depth of my admiration.解析:1)对于这段唱曲,两位译者的译文不论是风格还是遣词造句上差别较大。
原文小调活泼俏皮,霍译不免有些沉闷臃肿。
此外,investigation、admiration这类大字眼用在民间小调上似乎并不适合。
反观杨译,弃“形”求“神”,整个译文节奏轻快,押韵得当,朗朗上口。
2)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刁钻古怪鬼精灵”的处理,霍译其中的“刁钻古怪鬼精灵”被霍克斯译成了“Mary Contrary”,“Mary Contrary”来自英国的一首儿歌,所谓contrary, 指她颇难相处,难按常规捉摸,在这一点上,接近原文的“刁钻古怪鬼精灵”。
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评析杨宪益的关于《红楼梦》两版译文
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评析杨宪益的关于《红楼梦》两版译文【摘要】本文对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其《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分析,并且评析了杨宪益翻译的“关于《红楼梦》”的两个版本译文,发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是相对的,二者无明显的优劣之分。
翻译实践过程往往是两种翻译方法交替使用,相辅相成,最终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关于《红楼梦》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在他的专著《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的新概念对翻译理论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指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译语表达形式上。
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力求贴近原文;交际翻译则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传递的效果。
交际翻译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地道、流畅。
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简介Newmark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他认为,自公元1世纪以来,那些沉醉于直译和意译争论的研究者们都忽略了翻译还应当考虑翻译的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型,争论双方都把翻译过程看得太过理想化了。
忠实于原文还是忠实于译文的矛盾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永恒的主题,但Newmark认为这种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在语义翻译中,目标文本应该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境意义。
语义翻译拥有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但它与直译的区别在于,直译后的译文只能将原文本词语的基本意义翻译出来,虽然符合目标语的句法结构,但未考虑原语用语的语境因素和使用场合。
在语义翻译中,译者首先必须忠于原作者,服从原语文化,只在对原语文本的内涵意义理解出现解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红楼梦》中的习语英译比较
《红楼梦》中的习语英译比较我们国的四大名著,我们大家有看完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红楼梦》中的习语英译比较,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红楼梦》中的习语英译比较一、成语例1、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霍译:“Everyone else around here seems to go about with bated breath”, thought Dai-yu. “Who can this new arrival be who is so brash and unmannerly?”杨译:Daiyu thought with surprise, “ The people here are so respectful and solemn, they all seem to be holding their breath. Who can this be, so boisterous and pert?”解析:“敛声屏气”原意是抑制呼吸和声音,文中指贾府的人在贾母面前谨慎小心的样子。
霍译用“with bated breath”,杨译用“hold one’s peace”,虽然二者使用了不同的英语习语,但其意义和用法与“敛声屏气”十分吻合。
例2、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
霍译:The scriptures tell us that the revelation of the Buddha - truth comes “ like ghee poured upon the head”. Bao-yu must have had some such feeling as he listened to.杨译: Baoyu felt as if Buddha had suddenly shown him the light.解析:“醍醐灌顶”是一个具有宗教色彩的成语,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英译称谓语翻译——析《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英译称谓语翻译——析《红楼梦》的
两个英译本
许海燕
【期刊名称】《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称谓语是构成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社交礼仪的作用。
运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称谓语翻译,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英称谓语翻译策略。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许海燕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2
【相关文献】
1.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典籍英译——以《聊斋志异》的三个英译本为例 [J], 袁晓亮
2.形式对等&功能对等V.S.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以《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J], 谭敏
3.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角度对唐诗《静夜思》的两个英译文进行比析 [J], 李晓梅
4.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看武术招式和武打场面翻译——以《鹿鼎记》英译本
为例 [J], 张雪飞
5.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看武术招式和武打场面翻译——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 [J], 张雪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楼梦中英文译文对比分析
原文:话说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三人正在房中互相讥刺取笑。
杨:Baoyu, as we saw, was in Daiyu’s room telling her the story about the rat spirits when Baochai burst in and teased him for forgetting the “green wax” allusion on the night of the Feast of Lanterns. Baoyu felt relieved as they laughed and made fun of each other,大卫:We have shown how Bao-yu was in Dai-yu’s room telling herthe story of the magic mice; how Bao-chai burst in on them and twitted Bao-yu with his failure to remember the ‘green wax’ allusion on the night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and how the three of them sat teasing each other with good-humored banter.分析:两段译文中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对“耗子精”的翻译,耗子精的含义是成精的耗子,杨的译文中用的是“the rat spirits”不免有些造成译文读者的误解,强调的是spirits而非我们原文中多讲的非常灵性的耗子,而大卫的“the magic mice”恰好表达此意。
原文:“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
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
古典名著英译片段赏析(黄教授周三用)
古典名著英译片段赏析《红楼梦》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acquiesce, add, admit, advise, agree, announce, answer, approve, ask, assure, beg, bellow, blurt out, bluster, cackle, call, caution, challenge, chime, chortle, chuckle, comment, complain, comply, conclude, confirm, continue, counter, crow, cry, cut in, declare, demand, demur, disclaim, ejaculate, exclaim, explain, explode, expostulate, falter, fume, gasp, giggle, go on, growl, grumble, gush, howl, implore, improvise, inform, inquire, insist, instruct, intercede, interpose, lament, marvel, mumble, murmur, muse, mutter, object, observe, order, offer, par, plead, point out, prattle, prevaricate, promise, pronounce, propose, protest, put in, quaver, quip, quote, rap, reason, reflect, regale, reiterate, rejoin, remark, remonstrate, reply, report, respond, resume, retort, roar, scoff, scold, scream, shriek, sigh, snap, sneer, snigger, snort, sob, spit out, splutter, stipulate, storm, suggest, swear, tease, tell, threaten, thunder, titter, urge, venture, volunteer, warn, whisper, wonder (120)1. 原文:袭人见了又是着忙又是可笑,忙开了门,笑的弯着腰拍手道:“你这么大雨跑什么?哪知道爷回来了。
《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
《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号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几乎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的文化。
对《红楼梦》的翻译也因其在我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翻译版本之众多而受到译学界的重视。
目前已有几十种外文译本和节译本 ,其中以两种英译本影响最大:一是 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杨宪益、戴乃迭合译(以下简称杨译) ;二是 The Story of the Stone ,由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和约翰·敏福德(John Minford)合译(以下简称霍译) 。
这两个译本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
这是由于两个译本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所造成的。
其中“杨译本”更忠实于原著,对原文理解深刻,深得原意;并且采用“异化”手段来处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直译是他的主要翻译方法, 倾向于“ 语义翻译”。
而“霍译本”采用了“归化”手段,即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英文流畅自然,倾向于“交际翻译”。
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红楼梦》的英文译本的实例进行对比, 对两译本其中的宗教文化, 习语人名,诗词的不同译法加以比较,分析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及其不同的翻译目的和文化取向。
1 宗教文化翻译宗教文化, 一直是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一个障碍,译者很难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找到对等的平衡点。
所以译者往往采用概念移植,并且辅以文化阐释,如霍译就采用了意译的手法将原文中的东方文化转移为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便于读者理解。
以此来达到,使得译语文本与原文文本有着同样的吸引力。
习语是语言中某些部分经过长期使用自然形成的,寓意深刻,形式固定的短语和短句。
《红楼梦》,中有大量含有宗教意味的习语。
浅析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Analysis o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作者: 王华玲
作者机构: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出版物刊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94-96页
主题词: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红楼梦》
摘要:这里主要对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他的专著《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新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评述,并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的两个版本为例,说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读者产生于原文读者相同的效果,语义翻译注重译出原文的所有含义,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交际翻译强调信息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强调信息内容,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在翻译实践中,往往是两种翻译方法交替使用,相辅相成,以期达到译文的最佳效果。
基于纽马克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的中_省略_究_以杨氏_红楼梦_英译本为蓝本_汪妮立
译是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
( 三 ) 杨氏对中成药名的翻译
产生的效果。因此,语义翻译重内容不重效果,而交际翻
例 3:香雪润津丹
译重效果而轻内容;语义翻译倾向于过译,而交际翻译倾
杨译:a peppermint pastille
向于欠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二者往往有重合,不能绝
“香雪”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即白梅花,入肺、肝经,
( 二 ) 杨氏有关中医诊断的翻译
彼得 · 纽马克史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
例 2: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
育家,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他的 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
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doctor,“The right distal pulse is faint and feeble,the median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pulse slight and lacking in energy”
从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看《红楼梦》章回目录的两种翻译
Comparison betwee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Chapter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rom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Approaches
作者: 曾敏;肖文艳
作者机构: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出版物刊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90-9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红楼梦》
摘要: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而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译文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
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从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出发,各自运用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方法,对比分析《红楼梦》章回目录翻译,可认识和解释这两种翻译现象。
从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看英译俗语翻译——析《红楼梦》的霍、杨译本
翻译 风 格 。 结 语
( N e w m a r k ,3 8 — 6 2 )交际翻译强 调译 入语 ,其 目的更多 地在 于传 递信 息 ,让读者 去思考 、去感受 ,而语义 翻译强 调源语 言 ,以原文 作者为 中 心 。力求保 持原作的语言特点与表达方式 。准确 地传达出原文 的上下文 意义 。从定 义上看 ,两者的最大 区别在 于交 际翻译 重效果轻形 式 ,而语
从 交 际翻 译 与语 义 翻 译 看 英 译 俗 语 翻 译
— —
析 《 红楼 梦》 的霍 、杨译本
刘 铭
摘
要 :《 红楼梦》 是举世公认 的中国古典 小说巅峰 之作。《 红楼 梦》 的译本中 ,最为著名 的英译本 有英 国汉学 家代 e s ) 和 约 翰 ・闵福 德 ( J o h n Mi n f o r d )的全译本 T h e S t o r y o f t h e S t o n e ,和 我 国 翻 译 家扬 宪 益 与 戴 乃 迭 夫 妇 的 全 译 本 A D r e a m o f R e d
、
语 义翻 译 和 交 际 翻 译
彼得 ・ 纽 马克 ( P e t e r N e w m a r k )是英 国著名 的翻译 理论家 ,他在其 著作 《 翻译问题探讨》 ( A p p r o a c h e s t o T r a n s l a t i o n ) 中首次 提出了交际翻 译和语义 翻译 的概念。纽马克指 出,交际 翻译指译 文对 目的语读 者产生 的效果应尽 量等同于原作对源语读者产生 的效果 , 语 义翻译则 指在译人 语语义和句 法结 构允许 的前 提下 ,尽 可能 准确地 再现原 文上下 文意义 。
义翻译则重 形式轻效果 。 =、霍译本与杨译本的对 比分析 俗语是 民间集体 创造 、言简 意赅 、广 为 口传并 较为 定型 的 艺术语 言 ,是 民众生活经验的艺术 总结和语 言智 慧的充分展现 。恰 当地运用俗 语可 以使 语言鲜活 生 动、活 泼 风 趣 ,增 强 文 章 的艺 术 吸引 力。 ( 党, 1 4 9 )因此 ,成功 的俗语 翻译 ,可 以使得译 入语读 者更好 地 了解 原文 中 包含 的民族思维方式 、生活 习惯 以及语 言特色。 《 红楼 梦》 中 ,俗语的使用十分常 见。而霍译 本与杨 译本 中对这 些 俗语 的翻译又各有特点 。以下将选取 两种 译本中若干俗语 的翻译 ,结 合 纽 马克的翻译理论 ,对 比分析 两者 各 自的语言特点 。
古典文学翻译中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之比较——以《红楼梦》章回目录翻译为例
第30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5月 Vol.30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8────────── 收稿日期:2008-01-01 作者简介:于媛(1980-),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系助教。
- 25 -古典文学翻译中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之比较——以《红楼梦》章回目录翻译为例于 媛(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外语系,北京 100875)摘 要:翻译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跨文化交际性,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不但把中国的作品传入异域同时也把中国文化植入异域文化。
通过比较《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的章回翻译旨在说明文学翻译过程中语义翻译在传播源语文化上较交际翻译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红楼梦》;语义翻译;交际翻译;源语;目的语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8)03-0025-03Comparison betwee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nd SemanticTranslation in Translating Literary Works——By Illustrating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LouMengYU Yuan(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063000, China)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s of translation is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s can not only spread Chinese works abroad, but also embed Chinese cultures into foreign cultur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complete translational editions of HongLouMeng indicates the superiority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to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ng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Key words: HongLouMeng ; semantic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source language; target language《红楼梦》从成书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在过去的160年中,曾经出现过九种《红楼梦》的英译本,有的是章节的翻译,有的是选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赏析《红楼梦》英译文片段
发表时间:2018-04-12T16:25:29.8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作者:赵秀
[导读] 任何一种单一的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文都无法忠实的再现《红楼梦》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魅力。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90)
引言: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
二十世纪以来,众多中外译家尝试把这部旷世巨著译成英文,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部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和David Hawkes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本文尝试用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第六回里一些代表性的片段,旨在说明在翻译《红楼梦》这种充满文化内涵的古典文学名著时,无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都应该取其长处,以弥补文化鸿沟造成的不足。
任何一种单一的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文都无法忠实的再现《红楼梦》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魅力。
关键词:红楼梦;语义翻译;交际翻译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魅力在后世读者心中产生了久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十世纪以来,众多中外译家尝试把这部旷世巨著译成英文,希望将其中蕴含的深厚中国文化传统介绍给国外读者。
而最具影响力的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和David Hawkes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从整体效果上看,两个译本都非常成功,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原著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性,但是对许多具体内容,两个译本则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办法。
本文选取《红楼梦》第六回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片段,用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就翻译家们的不同处理手法所产生的效果,对两个译本做一些粗略的赏析。
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应该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
在交际翻译中,译者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那样理解原文。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在于,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
两者在表达形式上也有差异,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效果。
它比交际翻译复杂、笨拙、具体、浓缩。
比较而言,交际翻译通顺、简朴、清晰、直接、合乎习惯,对于译入语读者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恰恰相反。
《红楼梦》第六回中写到:“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蹲到角门前。
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其中,“簇簇”一词,霍译为cluster,虽然在意思上合适,但是杨译的the crowd of 更能够体现出贾府的繁华气派。
“不敢”一词,霍译为not daring to,而杨译为too overawed to venture。
Venture一词具有冒险的意思,加上前面的太害怕,更好的表现出了刘姥姥那种胆小害怕不敢过去但是又不得不在那里等的心理活动。
“蹲到角门前”中蹲字,杨译为timidly approached ,意为胆小的,小心翼翼的接近;而霍译为sidling up,是悄悄贴近的意思。
二者中杨更能表现刘姥姥害怕但还是硬着头皮去问的心理状态。
再者就是“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的翻译,杨译为了some arrogant, corpulent servants ,意思是傲慢的、发福的仆人;霍的是A number of important-looking gentlemen ,意为一些重要的绅士。
这里杨的译文更能体现原文,因为即使是贾府的看门的仆从,地位也是比刘姥姥高的,因此杨的译本arrogant,corpulent二词更能体现贾府的繁荣,等级之高。
而servant一词又能很好的跟下文中的gentlemen一词形成鲜明的对照;霍前后文都是gentlemen反而没有这种效果。
在这两句的翻译中,杨明显的属于语义翻译,翻译的较为客观,忠实于原文和原文文化。
另一方面,霍就是典型的交际翻译,在“教了板儿几句话”的译文rehearsed Baner's little repertoire of phrases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译者是作了解释的,注重了译文读者的反应,便于译文读者理解。
在又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
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一段中,对于“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的翻译,杨译为了:just happened to be passing or had come with any special object;霍译为:just passing by, or have you come specially。
这里杨出于忠实原文的原则,译为了object,而该词的“目的”意义太为明显,相反,霍的specially则程度明显低了许多,是典型的交际翻译的用法,在任何的交际行为中,都不可能上来就问来某处的目的。
而在“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一句中的特来一词的翻译上,霍的译文明显更好一些,first and foremost既能将刘姥姥来这儿的目的表达出来,又能表现出周瑞家的地位之高,进而取悦周瑞家的。
相比较之下,杨的译文只是将原文的意思表达了出来,只是描述了此种信息,没能达到原文想要的效果。
而在最后一句的译文中,二者都没能很好的表达原文的意思,原文中,刘姥姥是有求于周瑞家的,因此她说话时是小心翼翼的态度,又夹杂着讨好的意味。
而在译文中,虽然二者都将原文完整的描述了出来,但是语气都颇为生硬,明显不符合刘姥姥的人物特点,这显然是不符合交际行为的。
综上,纽马克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应该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于原文,再现原著,翻译时不仅要能很好的转达文本意义,更要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尤其在面对《红楼梦》这种充满文化内涵的古典文学名著时所以,无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都应该兼取其长处,以弥补文化鸿沟造成的不足,任何一种单一的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文都无法忠实的再现《红楼梦》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明. 《翻译批评与赏析》[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Oxford and New York: Pergaon. 1981.39.
[3] Yang Xianyi & Gladys Yang. (tran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Vols. 1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4.
[4] Hawkes, D. & Mindord, J. (tra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M]. Vols 1 London: Penguin Classics.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