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为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和要求,所设定的一系列评价和监测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是指导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重要参考,对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基础设施指标1.雨水收集利用率:指城市雨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雨水收集利用的比例。
2.雨水渗透率:指城市地表面积的雨水渗透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反映城市地表径流减少的程度。
3.雨洪容量:指城市地表对雨洪的承接能力,即城市下几乎所有的雨水都不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河道,而是在城市内部湿地、储水池等地下设施中暂时储存。
4.绿地比例:指城市绿地与城市总面积的比例,绿地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
5.车辆通行指数:指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度量指标,反映城市交通流畅程度。
二、城市生态系统指标1.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保留和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等。
2.植被覆盖率:指城市区域植被的面积占整体区域面积的比例,植被覆盖率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好。
3.空气质量: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指标,包括PM2.5浓度、二氧化硫浓度等。
4.水质状况:指城市内部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的水质状况。
5.噪音污染控制:指城市内部噪音污染的程度,包括交通噪音、工业噪音等。
三、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指标1.热岛效应降低:指城市在设计和建设中采取措施,减少热岛效应的程度。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城市在供水方面采取的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暴雨管理:指城市在应对暴雨天气方面的准备和应对能力,包括雨水排放、防洪等。
4.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5.粮食安全:指城市在粮食供应方面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以上仅为海绵城市控规指标体系的一部分,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指标体系可能有所不同。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而制定的重要准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估算指标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估算指标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大都市,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运营和管理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上海市政府的重要战略之一、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通过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处理城市排水、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等措施,使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并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估算指标是衡量该工程投资规模和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面将介绍一些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估算指标的主要内容。
1.百年一遇降雨频率估算指标:海绵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城市排水问题,因此需要对百年一遇降雨频率进行估算。
这个指标可以用于确定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容量和排水管理标准。
2.雨水利用率估算指标: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因此,需要对雨水利用率进行估算,以确定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容量和效益。
3.绿色基础设施面积估算指标:海绵城市建设强调自然生态和城市绿化的结合。
绿色基础设施包括城市森林、湿地公园、道路绿化带等。
通过提高绿地覆盖率和绿色基础设施面积,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气候舒适度。
因此,需要估算绿色基础设施面积,以确定城市绿化规划和绿化项目的投资。
4.水体污染物减排量估算指标:海绵城市建设强调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增加雨水处理设施,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水体质量。
因此,需要估算水体污染物减排量,以确定城市排水系统和雨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
5.防洪能力增加量估算指标:海绵城市建设旨在减轻城市洪涝灾害。
通过增加城市的地表渗水和水源涵养功能,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因此,需要估算防洪能力增加量,以确定相关的工程建设投资。
以上是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估算指标的一些内容。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效益。
同时,这些指标也可以用于评估和监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进展和成效,为后续的工程改进提供依据。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
而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对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概述1.1 简介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全面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和成效而建立的一套评价体系。
它涵盖了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城市生态建设、抗洪排涝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旨在全面反映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劣和发展状况。
1.2 指标体系内容(1)环境保护指标: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质状况、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相关指标。
(2)水资源利用指标:包括雨水收集利用率、水资源节约利用率、水生态系统保护等水资源利用相关指标。
(3)城市生态建设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建设等城市生态建设相关指标。
(4)抗洪排涝指标: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完善程度、防洪措施落实情况等抗洪排涝相关指标。
二、全面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2.1 优势与特点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可以客观地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城市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2.2 评价体系的意义(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城市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可以激励示范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上不断创新和突破,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一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地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我认为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变化。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根据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风险,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的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集成自然和人工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雨水的绿色排放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生态保护水平。
下面将从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雨水管理、水体保护和绿色基础设施四个方面,阐述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一、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海绵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再生,推进城市生态脆弱区的改善,逐步减少城市地表径流量。
指标包括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整体蓄滞洪水能力等。
1.城市绿地率:要求城市建设用地中至少有一定比例的绿地用地,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2.城市绿化覆盖率:要求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一定程度,为城市提供自然的氧气源和空气净化功能。
3.城市整体蓄滞洪水能力:要求城市在面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时,能够通过绿地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放和绿地的蓄水功能。
二、雨水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雨水的绿色管理和综合利用,减少城市地表径流和雨洪灾害风险,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
指标包括雨水收集利用率、雨水渗透率等。
1.雨水收集利用率:要求城市在收集雨水后能够充分利用,如在公园、绿地等场所用于植物灌溉、景观水体补充等。
2.雨水渗透率:要求城市建设中尽量减少硬化地面的使用,提高自然地面的渗透能力,减少雨水径流量。
三、水体保护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保护城市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河道、湖泊等水体的水文环境,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现象。
指标包括水体水质评估指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指数等。
1.水体水质评估指数:要求对城市的各类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2.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指数: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如控制排水口的废水排放、合理规划城市的水体布局等。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水务局•【公布日期】2024.08.13•【字号】沪水务〔2024〕350号•【施行日期】2024.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沪水务〔2024〕350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区水务局(海洋局),局属相关单位、局机关相关处室,城投集团、城投水务集团:《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已经2024年7月30日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2024年8月13日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根据《本市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以增大调蓄空间、提高蓄滞能力为目标,蓝绿灰管多措并举,落实水务各项工作,加强水务设施建设以及水务设施、海绵设施融合,助力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推进水务设施与海绵设施融合,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以缓解城市内涝为重点,兼顾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水安全韧性增强、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利用高效的目标。
到2025年底,完成水务“十四五”各项任务,助推本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目标。
到2030年底,完成水务“十五五”各项任务,助推本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一)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技术体系1.强化规划管控(1)结合编制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雨水调蓄空间,在详细规划中明确各类地块雨水调蓄能力。
《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
《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附件1:《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注:1.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相关部门规划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区政府工作特点确定各指标权重,共分三类:第一类为标★的指标,第二类为标◆的指标,第三类为标△的指标。
按总权数为100%,三类指标的权数之比为3:2:1计算,标★的指标权数为3.41%,标◆的指标权数为2.27%,标△的指标权数为1.14%。
6个板块的权数分别..由其所包含的二级指标权数汇总生成。
2.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测算,结合“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相关部门规划目标,测算各区绿色发展指数和资源利用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生态保护指数、增长质量指数、绿色生活指数6个分类指数。
绿色发展指数由“公众满意程度”之外的48个指标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而成计算公式为:i i Ni Y W Z ∑==1(N=1,2, (48)其中,Z 为绿色发展指数,i Y 为指标的个体指数,N 为指标个数,i W 为指标i Y 的权数。
绿色发展指标按评价作用分为正向和逆向指标,按指标数据性质分为绝对数和相对数指标。
在计算指数时,将逆向指标转化为正向指标,将总量控制指标转化成年度增长控制指标,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再计算个体指数。
3.公众满意程度为主观调查指标,通过市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局组织调查来反映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综合计算16个区的公众满意程度。
该指标不参与总指数的计算,进行单独评价与分析,其分值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4.市统计局负责对各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监测评价,对部分区没有的地域性指标,相关指标不参与总指数计算,其权数平均分摊至该指标同板块下的其他指标,体现差异化。
5.绿色发展指数所需数据来自相关部门的年度统计,各部门负责按时提供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负责。
1-2:上海市绿色发展体系的指标解释一、绿色发展指标和绿色发展统计指标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和公众满意程度7个方面,共计49个绿色发展指标。
上海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上海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快推进本市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15〕111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本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沪府办发〔2018〕4号)等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辖区内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及管理活动。
第四条(遵循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统筹协调给排水、园林绿地、道路等设施建设,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
海绵城市相关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时使用。
第五条(管理体制)建立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协调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市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具体负责统筹协调、监督考核,指导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水务、交通、环保、绿化市容、房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各区政府、相关管委会是本辖区内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明确海绵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建设.第二章规划、立项、用地、设计管理第六条(规划编制)编制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时,应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空间整体布局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各区应组织编制本辖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分解落实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各区要组织编制片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落实各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策略、措施、建设方案及建设计划。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估算指标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估算指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水的“渗、蓄、净、用”,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和谐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有以下几个估算指标。
一、海绵城市建设覆盖面积海绵城市建设覆盖面积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计划将海绵城市建设覆盖面积扩大到70%以上,这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减少城市内涝和水污染的发生。
二、绿地覆盖率和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和湿地面积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些绿地和湿地可以起到水文调节、雨水滞留和植被净化等作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计划将绿地覆盖率提高到45%以上,湿地面积达到5500公顷以上。
三、雨水利用率雨水利用率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水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可以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计划将雨水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雨水渗透率雨水渗透率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渗透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增加透水铺装、改造雨水管网等措施,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计划将雨水渗透率提高到60%以上,实现城市雨水的有效渗透和收集。
五、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采取雨洪调蓄、景观水体建设、植被修复等措施,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和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计划在主城区和副中心区实现水环境的达标,提高城市水质水量的综合指标。
【住建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
【住建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增强本市城市防洪能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以下目标:1.基本形成生态保护和低影响开发雨水技术与设施体系。
绿地系统、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排水系统等新建、改建工程,应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有关目标和指标,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
2.基本形成完善的排水防涝体系。
采取蓄排结合措施,逐步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全市城镇建成区雨水排水系统不低于1年一遇标准,中心城建成区20%以上的雨水强排系统达到规划新标准要求。
3.基本形成初期雨水污染治理体系。
新建和改建地区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分别不低于80%和75%,全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试点区域河道水体基本达到《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提升本市11座雨水调蓄池和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雨水截流设施的运行效能,苏州河沿线区域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基本原则1.转变理念、注重生态。
综合采取“渗、蓄、滞、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控制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统筹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问题。
2.规划引领、统筹实施。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注重竖向设计,合理规划布局各类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
各类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3.部门联动、合力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全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发展改革、规划土地、财政、水务、环保、交通、绿化市容等部门要统筹联动,紧密合作,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水资源利用指标
1.雨水收集利用率:评估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包括雨水收集系统的总量、收集率和利用率等。
2.水资源回用率:评估城市水资源回用系统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包括回用系统的总量、回用率和回用水的应用领域等。
二、降水管理指标
1.道路和广场透水率:评估城市道路和广场的透水性能,包括透水载荷、透水面积和透水深度等。
2.单位面积降水处理能力:评估城市降水处理设施的能力和效果,包括单位面积处理的降水量和降水处理的时间等。
三、城市风险管理指标
1.内涝防治效果:评估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效果,包括内涝点的数量、内涝点的深度和内涝点的面积等。
2.土地沉降控制效果:评估城市土地沉降的控制情况和效果,包括沉降点的数量、沉降速度和沉降范围等。
四、生态环境改善指标
1.绿地覆盖率:评估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和比例,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商业区绿地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评估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情况和效果,包括保护区的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栖息地的面积等。
五、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1.建设投资效益:评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回报情况,包括总投资额、产出值和投资收益率等。
2.社会满意度:评估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度调查结果和居民参与建设的意愿等。
以上只是一个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简要示例,实际的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和建设目标进行设计和调整。
同时,为了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建议在指标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上海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
上海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2☐相关规划解读目录☐总体实施方案☐待完善的工作3原规划启示☐区域竖向控制☐水体流向、雨水汇流路径控制 ☐沿途水质改善、雨水净化措施基地坡度《临港新城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临港新城规划面积约296.6平方公里,范围为北至大治河,西至A30高速公路——南汇区界,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的区域。
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164.8平方公里。
试点区由主城区、临港森林、物流园区和芦潮港镇组成主城区:以滴水湖为核心的“水中涟漪”扩散的空间布局。
物流园区:以同盛大道为园区的发展轴,形成南北纵向发展的格局。
总面积约13.8平方公里。
园区以仓储运输、物流服务、港口辅助生产、港口物流相关工业为主体功能。
总规确定的用地布局是试点区相关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临港地区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5年)》(过程稿)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分区规划试点区范围涉及中心区规划5个社区,其中包括9个单元、9个特定区,加上芦潮港社区DA单元、国际物流园区和临港森林一期三个独立规划单元,总计21个控规单元试点区范围内的控规是系统化方案编制的用地布局依据,规划管控用地严格按照控规确定的规划用地落实。
主城区水利专业规划水利规划在确保城市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提出: •中心区(主城区)内外水系相对独立; •开挖引水河道进行调水;•建闸进行挡污和控制水位、调水; •规划河道与现状河道相互连接协调。
绿地系统规划每个片区形成以结构绿地为“生态保护壳”、道路绿化为“生态走廊”、核心城市公园为“生态保护核”的格局。
水量:☐因:雨水排放水量缺乏法定规划管控 ☐果:渗滞蓄净用排,目前以排为主水质:☐因:雨水排放水质缺乏法定规划管控 竖向(水动力差)、入湖无控制 ☐果:排“好水”、蓄“差水”存在问题:9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问题水环境控制压力较大入湖污染负荷远超环境容量•源头雨污混接•建设用地面源污染•水体自净能力差•入湖补充水源水质较差现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仅74.2% •已开发地块不达标•待开发地块无管控水安全风险尚存•现有部分排水设施不达标•百年一遇降雨情况下存在内涝风险问题产生原因现状水系统问题:总结10现状 vs 目标现状目标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主城区河网Ⅲ~劣V 类 Ⅳ类随塘河(人民塘)为Ⅴ类滴水湖Ⅲ~Ⅳ类 Ⅲ~Ⅳ类主城区外水系下游断面 Ⅲ~劣V 类主要指标不低于来水指标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 / 85% 初雨污染控制(以悬浮物TSS 计)/80%水安全积水、内涝风险尚存5年一遇不积水 100年一遇不内涝水生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74.2% 80% 生态岸线恢复率/80%11总体方案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保质雨污混接改造、源头雨水净化、初雨闸坝拦截河道清淤疏浚生态补水提质生态修复生态岸线建设、生物修复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应急管理源头水量削减排水管渠优化、积水点整治控制河道水位、行泄通道建设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排水防涝泵车配备、定期应急演练长制久清湖长制、综合保障措施新区规划管控生态格局、竖向控制、绿地系统管控、蓝绿线划定、地块指标管控综合保障措施制度保障体系、技术管控体系、监测考核体系12 水环境提升雨污混接改造解决方案:改造时将这些管道引入污水井•雨污水管路混接•厨房排水不畅居民私接排水管入雨水井(沟)•进行混接改造的小区共17个,阳台混接改造共3220处,洗涤池混接改造1004处,厨房废水混接改造1059处,埋地与污混接改造287处。
上海:夯实“海绵体” 打造韧性生态之城
和各个委 办局 的审 查会 ,确 保顶层设计 的合理 性和可 操作性 。得益于上 海清晰 周密的顶层 设计和 坚持规划
引领 的原 则 , “ 海 绵城 市 ”建设正在 稳扎稳打 ,一步
一
步推 进 落 实 。
为贯彻 国家要 求 ,上海在 《 实施 意见 》当中 ,确 定 了清晰 的规划和 目标 ,其 中包括政 策支持 、考核要 求 ,以及相关领域 的一些技 术研 究开展 ,明确  ̄ J 2 0 2 0 年 和2 0 3 0 年 ,城 市 建成 区2 0 %和8 0 % 以上 的面 积将 分别达到 海绵城市 建设 目标 。 《 技术导 则 》适 用于上 海市各类 规划编制 以及建筑 与小区 、绿 地、道路 与广 场 、水务 等系统新 、改、扩 建项 目的设 计、施工 、管 理 和评 估 ,内容 以低影 响开 发相 关技 术为主 ,其 中2 O 多项 技术 是从 3 0 多项 国 家 “ 海绵城 市 ”技术 筛选 得 出 ,更加符合 上海特 点 ,凸显 了因地制 宜的原则 。在 推 进落实过程 中 ,由于 区县镇和 社会 力量承担着 较大
重视 当前 , “ 海 绵 城 市” 作 为我 国 生 态城 市 建 设 的 关 键 环 节 ,受 到 从 中 央到 地 方政 府 的 高 度 早 在! ( ) 1 3 # - 1 2 月 召 开 的 中 央城 镇 化 工 作 会 议 上 , 李 克 强 总 理 就 指 出 : “ 解 决 雨 水 问题
绵城 市 建 设 的 框 架体 系基 本 敲 定 , 《 关于 贯彻落 实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 进海绵城市 建设的指导意见>的 实施 意见 》、 《 上 海 市海 绵城 市 建 设指 标 体 系 ( 试 行 )》、 《上 海 市 海绵 城 市 建 设 技术 导则 》( 试行)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和水灾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上海市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动城市建设向可持续、低碳、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使海绵城市建设更具体、可操作,需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
以下是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一些重要指标。
1.雨水资源利用指标:这项指标衡量城市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程度,包括雨水收集设施覆盖率、雨水利用率等。
2.暴雨排放指标:由于城市建设的不合理和不科学,导致暴雨排放量增加,从而引发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
暴雨排放指标衡量城市解决排水问题的能力,包括雨洪系统建设、排水设备运维等方面。
3.绿地覆盖指标: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地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防止洪水发生。
绿地覆盖指标衡量城市绿地面积占比,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
4.屋顶绿化指标:屋顶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及其居民。
屋顶绿化指标包括屋顶绿化面积占比、绿化覆盖率等。
5.蓄水设施指标:为了有效地存储雨水并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建设蓄水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
蓄水设施指标衡量城市蓄水设施的容量、数量和利用率。
6.城市洪水预报指标:及时预警和应对洪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城市洪水预报指标衡量城市洪水预报系统的准确性和覆盖范围。
7.水源涵养指标: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
水源涵养指标衡量城市水源地的保护情况,包括水源涵养区面积、水源涵养设施建设等。
8.生态修复指标:为了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态修复指标衡量城市生态工程的规模、效果等。
9.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衡量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水资源利用量、水资源消耗和浪费情况等。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水循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雨水收集利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地表自然滞留等。
与传统城市设计相比,海绵城市建设在减轻雨水、洪水冲击、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也可以改善城市水文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也被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是指将海绵城市概念应用于城市建设中的技术标准,以建立统一规范和标准体系。
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并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以应对城市水问题和环境问题。
以下是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综合规划标准1. 综合规划标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在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城市需求、生态系统、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
2. 综合规划标准要求将海绵城市要素融入城市设计中,以创造具有空间连通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城市。
3. 综合规划标准要求规划区域内的道路、绿化带、建筑、广场等空间元素的布局和连接方式要符合“双线六元件”原则。
4. 综合规划标准要求在城市规划设施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5. 综合规划标准要求确定策划方案,编制设计、招标和施工等详细规划方案,并通过专家组的评估和建设局审批获得批准或修改。
二、雨水收集利用标准1. 雨水收集利用标准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将屋顶、道路、广场等大面积集水的地方设置成雨水收集点。
2. 雨水收集利用标准要求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初级和二次处理,以达到国家和城市的相关水质标准。
3. 雨水收集利用标准要求设计和制作高效的雨水过滤器,以滤除雨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杂质。
4. 雨水收集利用标准要求制定抗冻措施,确保收集到的雨水在冬季不会结冰,以免影响使用。
5. 雨水收集利用标准要求设计系统,设置配管系统和储水容器,确保收集到的雨水得以存储和利用。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正式发布版-2016.9.18
7.2 建筑与小区.....................................................................................................51 7.3 绿地.................................................................................................................52 7.4 道路与广场.....................................................................................................53 7.5 水务.................................................................................................................54 8 实施效果评估..........................................................................................................56 8.1 一般规定.........................................................................................................56 8.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估.................................................................................56 8.3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评估.................................................................................57 8.4 排水防涝标准评估.........................................................................................58 8.5 雨水资源利用率评估.....................................................................................58 9 附录..........................................................................................................................60 9.1 相关规范和文件.............................................................................................60 9.2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62 9.3 上海市降雨资料.............................................................................................69 9.4 上海市土壤入渗率资料.................................................................................70 9.5 海绵工程措施造价估算表.............................................................................71 9.6 上海地区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推荐植物种类表.............................................72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估算指标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估算指标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工程师、市民:大家好!我是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估算指标征求意见稿小组的成员。
今天我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并希望得到各位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上海市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以城市为海绵,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形态、水资源等要素,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风险,实现水、土壤和生态资源的综合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使城市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为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众多专家、工程师和市民的积极参与下,我们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和专题讨论,并结合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最新经验和技术,初步制定了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估算指标的征求意见稿。
现在,我们将这份意见稿向大家进行征求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专业指导和社会支持。
第一,雨水利用率。
雨水利用是海绵城市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通过收集、储存、利用雨水来减少城市的径流量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们建议将雨水利用率作为一个重要的估算指标,用于评估海绵城市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绿地覆盖率。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绿地的重要性,绿地可以提供蓄水、过滤、调湿等功能,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气候环境。
我们建议将绿地覆盖率作为另一个估算指标,用于评估海绵城市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
第三,渗透面积比例。
海绵城市建设以增加地表的渗透面积为目标,通过构建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设施,促进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地下水的补给。
我们建议将渗透面积比例作为估算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海绵城市工程的内涝减轻效果。
第四,污水处理率。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通过建设生态河道、湿地过滤等设施,有效降低城市污水排放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我们建议将污水处理率作为另一个估算指标,用于评估海绵城市工程的水质改善效果。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估算指标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估算指标1.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估算指标,为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发展中,充分利用自然水文循环系统,通过水资源管理、雨水收集、滞洪调蓄、水景园林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估算指标。
2.雨水资源利用2.1雨水收集设施建设指标*雨水收集面积指标:根据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用地面积等因素,确定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面积,以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2.2雨水管理与利用效率指标*雨水利用率指标:评估雨水收集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以百分比表示。
3.绿地与景观规划3.1绿地覆盖率指标*绿地覆盖率:计算城市绿化面积与城市总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3.2植被覆盖率指标*植被覆盖率:计算城市植被面积与城市总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4.城市排水系统4.1雨水排放能力指标*雨水排放能力:评估城市排水系统对降雨的排放能力,以防止城市内涝。
4.2污水处理能力指标*污水处理能力:评估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以保护水资源和提高水环境质量。
5.生态环境保护5.1生态景观规划指标*生态景观覆盖率:计算城市生态景观面积与城市总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5.2自然保护区建设指标*自然保护区面积:确定在城市范围内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以保护珍稀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
结论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以上述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估算,可以为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同时,需要注意在估算过程中考虑城市的实际需求和资源限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最大化的效益。
期望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能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摘要:一、背景介绍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1.城市规划与设计2.城市建设与维护3.城市水环境改善4.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高5.城市生态环境优化6.市民参与与满意度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意义1.实施流程2.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3.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
继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之后,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也开始启动。
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估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绩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1.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
评价指标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否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否充分考虑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等问题。
2.城市建设与维护城市建设与维护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关键。
评价指标包括城市建设与维护过程中是否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城市建设与维护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3.城市水环境改善城市水环境改善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
评价指标包括城市水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城市内涝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
4.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评价指标包括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是否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5.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优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
评价指标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是否得到改善,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否得到保护等。
6.市民参与与满意度市民参与与满意度是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的重要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参与度及满意度等。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意义1.实施流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指标计算、评价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制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