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秦良玉传》札记——论明末女将秦良玉的忠义精神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女将秦良玉的忠义精神及其影响
文/崔利军
秦良玉,字贞素,忠州人(重庆忠县),明末石柱宣慰使,凭籍战功,累官至太子太保、镇东将军,封忠州侯,赐一品诰命夫人,谥忠贞,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见诸正史将相列传记述的女将军。

《明史.秦良玉传》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武肃然。

”终其一生,自她随夫平定播州(贵州遵义)土司杨应龙叛乱始,秦良玉就崭露头角,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和非凡的组织能力,到丈夫马千乘因得罪内官邱乘云冤死云阳狱,她以一寡妇承袭石柱(重庆石柱)土司以来(按《道光补辑石柱直隶厅新志.土司第七》载:千乘子祥麟,字瑞徵,千乘死时尚在襁褓。

土司例:子幼则妻袭。

朝命良玉领司职。

),秦良玉历经援朝御倭②、北上勤王抗击后金、平定蜀永宁(四川叙永)宣抚使奢崇明叛乱、围剿罗汝才、张献忠农民军、明亡后以石柱一孤邑抗衡清军之事,大小战事不下百起,其卓略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组织能力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其极尽臣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言行也广为世人赞颂。

观秦良玉一生行状,尤其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

一是在崇祯三年(1630年),永平(河北卢龙)、滦州、遵化、迁安四城失守,畿辅震动,崇祯皇帝诏天下勤王,各镇却因中原荒旱、流寇四起,自保不暇,逗留不前。

而“良玉独慷慨誓众,裹粮率师”,③奉诏勤王。

秦良玉急公赴义的壮举,令崇祯皇帝感动不已。

于是,
“庄烈帝(崇祯帝谥号)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


④现附诗如下: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绣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下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清皇都,一派歌声动地呼。

议看当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在诗中,崇祯帝朱由检肯定了秦良玉的忠君爱国精神,并对她寄以殷切希望,希望她打败后金军,“凯歌马上清平曲”、“凭将箕帚清皇都”。

身怀“国愤家仇”的秦良玉果然不负厚望,汇合诸军,很快收复被后金攻陷的永平四城。

二是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的消息传到石柱以后,“良玉衰絰北向大哭。

及清军入蜀,良玉语其众曰:‘吾一妇人,受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虏哉?’与所部中军江国纪等约曰:‘从虏者族无赦。

’”⑤其求忠孝、重气节之情溢于言表。

故张廷玉在《明史.秦良玉传》中盛赞:“夫催锋陷敌,宿将尤难。

而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战,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

”令那些手握重兵,大敌当前缩首不前的七尺男儿都感到汗颜。

《南明史》编撰者钱海岳先生也赞叹道:“良玉以巾帼效命疆场,古所未有也,跡其忠忱武略,足愧须眉已。


诚然,于今而言,秦良玉的所作所为有明显的愚忠成分,这是由其所处时代所决定的。

作为一名女子,一名民族地区的女子,在国难当头,当许多男儿都逡巡不前之际,挺身而出,其急公赴义的壮举和大义凛然、誓死不做“亡国奴”的爱国精神,的确令人钦佩。

正因为如此,后人如鉴湖女侠秋谨、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等都对她赞颂不已。

郭沫若于1943年抗战后期,为教育群众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以《咏秦良玉》为题,在重庆七星岗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办事处内写下绝句四首,其诗如下: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同名忌杀当时左,只解屠民意气高。

兼长翰墨誓同心,一来征袍万里心。

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缴有金音。

平生报国乐争先,隆武新颁瞬两年。

八月关防来蜀日,南朝天子又宾天。

萑苻满地咎安归,障日胡尘接紫微。

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映斜晖。

郭老在诗中高度赞扬了秦良玉为国为民的爱国精神,充分肯定了秦良玉的历史功勋,激发了全国民众的抗战爱国热情。

而同为女子的秋瑾,更有心心相惜之情,她在一首《满江红》词中写到: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豪杰。

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

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

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雪。

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

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

算弓鞋三寸太无为,宜改革。

欲以秦良玉为榜样,拯救国家、黎民于水火之中。

初步统计,后世记述秦良玉的作品多达九十余篇,其中国外作品三篇;体裁有诗词、剧作、电影、电视、对联、小说、文献资料七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⑥秦良玉忠义精神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环境这股“源头活水”不无关系。

一、就家庭环境而言,秦良玉出身在忠州一贡生家庭,其父秦葵,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

良玉“性颖异,饶胆略,幼通经史,工词翰,且与兄邦屏、
弟民屏同习骑射,究心韬略。

”⑦良好的家庭教育,练就了她文武兼资的过硬本领;而以儒术为传家宝的传统知识分子家庭,又为培育她忠君爱国、“执干戈以卫社稷”⑧的思想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就生活区域而言,秦良玉生长、生活的忠州、石柱属古巴国之地,人民彪悍尚武,讲义气,重气节,其风由来已久。

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

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

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

’”可见,巴人的勇锐善战,在殷周之际,即闻名于中国。

而石柱又是巴人与白虎复夷杂居之地,以射白虎为业的白虎蛮在秦汉魏晋以来就以勇猛善战著称于世。

姑不论秦良玉族属如何,但正如董其祥先生在《秦良玉及其遗物》(1992年<考古研究>)一文中指出的,她“继承了巴賨人民的尚武精神。


至于讲义气、重气节之风,自巴国建立以来便已开启其端。

从战国时“割头保城”⑨的巴曼子到三国时期“宁愿断头,不肯投降”⑩的严颜,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忠州、石柱也是接受儒家文化最早的区域之一。

尤其到北宋绍圣两年,号称“北宋五子”之一的理学大师程颐贬官涪陵,在北岩点易洞著书立说,创建了“涪陵学派”后,重伦理、讲纲常的儒家思想进一步渗入到涪陵及周边毗邻的忠州、石柱等地区,与当地原始民风民俗有机结合起来,无疑对当地人民忠君爱国重义思想的形成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尔今,在石柱、忠县地区农家正堂屋前供奉的以“天地国亲师”为核心内容的神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忠义思想对当地影响之深远。

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秦良玉来说,这种影响更不待言。

三、“国恨家仇”,是激发秦良玉忠义精神的“催化剂”。

正如陈世松先生在《论秦良玉》一文中所言:“秦良玉最初本是抱着‘万里展志’的思想投身辽
东战场的,秦邦屏和石柱土兵的死难,国愤和家仇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她万里请缨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部
崔利军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附:(1)秦良玉头盔、甲衣、朝服、朝笏、太子太保总镇关防铜印图(摄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2)涪陵北岩点易洞图(摄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注:
①⑤钱海岳《南明史.秦良玉传》(中华书局标点本2008年版)
②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援朝鲜》,常征《杨家将事考》第256页
③常明《四川通志.人物.石柱直隶厅》卷百五十二(嘉庆刻本影印,巴蜀书社1984年版)
④张廷玉《明史.秦良玉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版)
⑥朱熹《方塘》
⑦王槐龄《补辑石柱厅新志.土司志第七》(道光二十三年刻本影印)
⑧《鸣玉溪录全书》第七种(《忠州秦氏家乘秦太保忠贞侯传》)
⑨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⑩陈寿《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