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优质课一等奖精编版
课文《藤野先生》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藤野先生》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a3de7f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d.png)
课文《藤野先生》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课文《藤野先生》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藤野先生》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3、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有特殊含义的一些词句,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深刻感悟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找出不懂的词句和其他疑问;归纳后,说出本文写了有关藤野先生的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前学生听说训练,介绍佳作,学生从讲演者选材、表述、形象、气质等方面进行评价,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老师方面的课文,你能具体列举是哪些文章吗?(学生列举,多媒体打出篇目:魏巍《我的老师》、都德《最后一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文章分别介绍了作者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这节课,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又一篇散文《藤野先生》,看看他是怎样记叙他的日本籍教师藤野先生的。
(板书课题)三、学习新课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2、交流预习内容:⑴ 交流字词(多媒体展示)。
⑵ 介绍有关本文的一些资料:① 鲁迅留学日本的有关情况。
② 鲁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及有关情况。
③ 藤野先生的生平简介。
3、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结构层次,找出文章叙事线索。
4、理清文章脉络看看文章写了哪些事。
学生口头回答:本文写了有关藤野先生的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板书结构提纲)四、激情训练1、多媒体课件演示。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9c5952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7.png)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了解作者在日本求学的经历,理解作者弃医从文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爱国热情。
(重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学习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
(难点)2. 学习语言的感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3. 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弃医从文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
(2)学习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鲁迅的《自嘲》和《自题小像》两首诗,引导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情怀,进而引出课文《藤野先生》。
(二)简介作者1. 由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被称为“民族魂”。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2. 阅读课文提示及注释,了解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三)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2.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b41a5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9.png)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上《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领会语言的感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过程】导入: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同学们,世间有一种动人的情谊,叫师生情。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曾结识了可爱可敬的寿镜吾老先生,而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走进鲁迅先生的另一段师生情谊。
请看向屏幕中的两句摘录,我们齐读。
大家能初步感知到这是一段怎样的情谊么?——深厚的情谊、真挚的情谊等藤野先生究竟给鲁迅带去了怎样深重的影响,让其念念不忘、久久怀想,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回忆。
教学活动活动一:听音识人·交往中的“藤野先生"在文字中向我们走来的藤野先生,有着怎样的形象?——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不起眼的长相)外貌并不起眼,但说话的声调却很有特点,鲁迅先生在课文中反复提到藤野先生的声调特点,谁发现了?——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小提示: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以此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找出1-2 处藤野先生与鲁迅谈话的语句,尝试读出声调的抑扬顿挫,并揣摩藤野先生说话时的情感态度。
对话1:“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情感:严肃、肯定;态度品质:爱心、责任感对话2: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0419b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b.png)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1.梳理典型事件,把握鲁迅眼中的藤野先生形象。
2.感受鲁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心路历程,体会其复杂情思。
3.通过字词替换,品味鲁迅作品中简洁、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1.关注回忆性散文的双重视角,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在字词替换的言语活动中品味鲁迅作品中个性化的言语表达。
二、文本解读《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性散文的典型代表。
鲁迅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学医,在此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后弃医从文,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写下了这篇文章。
本文主要记叙鲁迅留学日本时期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通过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这四个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严谨求实以及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景仰与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本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写在东京时的所见所闻,通过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两件事,批判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在仙台学医的经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情况及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离别之后,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景仰与怀念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主要记述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但是文章却用了较多的笔墨与篇幅写了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开篇写在东京时的所见所闻,写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点明了作者离开东京赴仙台和藤野先生成为师生的缘由。
接着写由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背后蕴含的深意流露出作者的忧国之思,交代了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案一等奖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0c18158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8.png)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案一等奖1、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一、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二、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
教师归纳、明确。
)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解释,要求学生考虑,解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
“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
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2022年部编版语文《藤野先生》市级一等奖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藤野先生》市级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124d7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7.png)
2022年部编版语文《藤野先生》市级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及其意义。
2.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及其意义。
2. 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及其意义。
2. 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鲁迅事迹,教师点评并引导。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交流朗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分析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边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事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师点评并鼓励。
七、作业布置1. 摘抄课文中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 以“我身边的关爱”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方法,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2年部编版语文《藤野先生》市级一等奖教案教学过程(续):八、情感升华,提升价值观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友谊,探讨友谊的珍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友谊和奉献的看法,教师点评并鼓励。
九、互动环节,深化理解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场景,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十、课后拓展,延续学习1. 教师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e262b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c.png)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藤野先生》教案(三课时)教学目的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透过事件,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4.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鲁迅在童年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的寿镜吾先生,同学们还能回忆起有关的情节吗(学生讨论、回忆)鲁迅后来在日本留学期间又遇到了好老师-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听他讲述他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的故事,感受一下他们之间那不平凡的师生情谊。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基础知识1.简介作者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 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本文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
2.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自己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的文章,就是在这一时期写的。
3.注意字音字形挟(xié)___樱花(yīng)___绯红(fēi)落第(luò) 畸形(jī)___ 不逊(xùn)呼(wū) 凄然(qī)油光可鉴(jiàn)___ 查无消息(yǎo) 正人君子(zhèng)___深恶痛疾(wù)【多音字】会huì会馆kuài 会计教jiào 教诲jiāo 教书喝hè喝彩hē喝茶宛如(wǎn) 匿名(nì)抑扬顿挫(cuò)掌故(zhǎng) 诘责(jié) 呜4. (学生对照注释)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烂熳)颜色鲜明而美丽。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1fac8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d.png)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_________________。
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烂熳(màn)"发髻(j ì)”“芦荟(huì)"绯红(fēi)”“解剖(pōu)"畸形(jī)”“杳无消息(yao)"瞥见(piē)"宛如(wǎn)”“不逊(xùn)"匿名(nì)”“诘责(jié)"等。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朗读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
体会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对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
感受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_________________。
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
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教学难点_________________。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5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5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094e0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4.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5 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仅要理清情节,理解人物,更要了解到鲁迅先生对于那个时代的思考和对于民族国家的情感。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多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围绕中心取材,明暗两条线索相结合进行记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交流,学习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高尚品格,体会鲁迅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围绕中心取材,明暗两条线索相结合进行记叙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学习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师引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教学工具教材及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
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曾说过“在我所认为我之师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个日本人——藤野先生。
那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让鲁迅如此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吧!2.自我研学生成新知①.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等。
②.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fēi) 发髻(jì)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喝采(hè) 杳无消息(yǎo) 瞥见(piē) 深恶痛疾(w ù)3.整体感知走进文本①.背景介绍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在补习日语的同时,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于危亡。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2d96c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1d.png)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概括文章典型事件,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透过相关事件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征。
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以及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典型事件,理解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他们或严厉,或和蔼,或幽默,或博学。
这些老师都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位老师——藤野先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去感受这位老师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1918 年首次以“鲁迅" 为笔名,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背景介绍《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主要记叙了1904 年夏末至1906 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02 年3 月,22 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1904 年8 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藤野先生说课稿一等奖
![藤野先生说课稿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63590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b.png)
藤野先生说课稿一等奖《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十篇。
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以下是一份《藤野先生》的说课稿一等奖: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
这篇散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以及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批判。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引入本文的学习。
2. 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深入探究: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升华:通过总结全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本文的理解和感受。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c085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b.png)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3.体会浓浓的师生情谊,以及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体会浓浓的师生情谊,以及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像;图画;【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故事导入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却是另外老师一一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初读课文(一)知人论世1、鲁迅(1881-1936) 字豫才,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背景介绍: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二)教师展示并教读生字读音。
解剖(pōu)绯红(fēi )畸形(jī)不逊(xùn)诘责(jié)教诲(huì)抑(yì)扬顿挫(cuò)深恶痛疾(wù)(三)学习生词,理解词义。
部编语文八上《5藤野先生》[丁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语文八上《5藤野先生》[丁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4343ea26a417866fb84a8ec7.png)
心怀爱国情感感恩伟大人格-----《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二、品味对话,走进人物。
(教学重点)三、深情朗读,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进入情境1935 年,日本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征求鲁迅意见,问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这“藤野先生”是谁,为何得到鲁迅如此看重,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往事和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名篇。
二、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跳读课文,看看都写到了哪些地方? 3.速读课文,着重看在仙台的那部分,并概括在仙台这一部分围绕着藤野先生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三、品味对话,走近人物1.课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语言描写,其中有几处对话? 2.学生活动:请每对同桌从五处对话里面,选择任意一处,先模拟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语气读一读对话,再想一想这对话表现了两位人物什么样的情感,然后一起品味并揣摩为什么这简短的语言描写是精妙的,是只字都不能修改的。
最后,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四、深情朗读,理解主题1.在仙台这一部分,不止写了四件事。
另外还有两件事。
这两件事是什么,与藤野先生有关系吗,它们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 2.通观全文理解作者的情感,那时的鲁迅比其他的留学生在心中更多、更深沉的是什么情感? 3.你们从课文里找一处表现鲁迅爱国情感的语句并大声地读一读。
4.让我们回过头来,带着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再回望他所歌颂的藤野先生。
你是否对藤野先生有了新的认识?总结:一堂课小而言之是学文,大而言之是学情。
让我们读着这文,记着这人,带着这情,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自己,用博爱公正的态度待他人,遇国家危亡时甘当己任,在民族发展时勇做栋梁!作业: 1.打开记忆的闸门,是不是也有某个人的某些话深深地影响过你,请运用语言描写,以“难忘的人?难忘的话”为题,写篇短文。
2.阅读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或《〈呐喊〉自序》,探究作者的情感,并深情朗读喜欢的段落。
藤野先生精品课件说课稿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藤野先生精品课件说课稿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af6c4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f.png)
疑难突破
1. 文章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二分之一以上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 野先生,而是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路径日 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职员对他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 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络?
第21页
疑难突破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 往仙台缘由,由此得以与藤野先生认识。
第5页
章太炎(学者、革命家):十分爱国,却又明是非, 不会盲目地爱国。他革命业绩甚至比他在学术上造诣还 深!太炎先生最令鲁迅敬仰是他革命精神,也影响了鲁 迅一生。正直,有革命之志,引原文中一句话“而革命 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以后,退居于宁静, 有些人批评他,但在鲁迅心中,老师仍是后世榜样。
文体
鲁
《 藤
迅野
先
生
》
第2页
鲁迅(1881-1936)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文 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民族魂”。
19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当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志》,奠定了新文学 运动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且介亭杂文》等
目睹印象 ——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 生活简单
第8页
文中详细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哪几个经典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 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临别赠照片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真诚关心、正直无私、热情 认真求实精神、严谨治学态度 真诚友好
藤野先生优质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藤野先生优质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40722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1.png)
作者介绍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当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首次用“鲁 迅”笔名发表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志》, 奠定了新文化运动基石,今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 药》等文章。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 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 且介亭杂文》等。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确实”意思, 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讽刺力量,更强烈 地表示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 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第10页
精读品味
学生集体诵读第5语段,思索: (1)初到仙台“我”受到优待。究其 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大约”能够用“因为”替换吗?
(详) (详) (略) (略)
没
正 直 赤 诚
治 学 严 谨
有 民 族 偏 见
课文详细写了四个经典事例,从不一样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高贵品质。
第6页
初读感知
课文怎样描写初见藤野先生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书 声调——迟缓而有顿挫
目睹印象 ——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 生活俭朴
精读品味
(2)“竟然睡安稳了”句中“竟然”是什么意思?对表示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 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睡安稳了, 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恶劣不认为意。“竟然”一词 加强了整个句子幽默感。
第12页
拓展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 (1)怎样了解“中国是弱国,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 事件
看电影 事件
16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 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中国是弱国”与中国是人是“低能儿”之间 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国人当然是低能 儿”前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这是作 者有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表示日本"爱国青年"的 荒谬逻辑,从而表达作者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13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比喻、反语
爱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国
14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 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10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鲁 迅的爱国情感)
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 线,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 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 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藤 生鲁 野 迅先
1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 草》、《朝花夕拾》
《呐喊》、《彷徨》 《华盖集》、《坟》 等。本文选自散文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集《朝花夕拾》。
2
本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 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 救国救民,但后来 却弃医从文了,我 们在本课的学习中 会认识到作者思想 变化的原因。
白描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9
藤野严九郎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详) 正 治 没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详)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略)
直 热 诚
学 严 谨
有 民 族 偏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略)
见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 遭受侵略和封建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 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 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 作者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 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去仙台
去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爱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15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 “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 为”“替大代概吗”? 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 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 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 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 一国个国弱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 尊心. “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3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也无怪他们疑惑"用反语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 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23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Leabharlann 看电影事件:中国国民的不觉悟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 。 “变化”指弃医从文 。
爱国
“变化认”识的到原医因学是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 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靠 文艺。
“增加勇气”指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
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
气. “正人君子”指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
文人.
26
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何作 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 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 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 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 章更具现实意义.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 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 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 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 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正确答案应选(1)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shǐ , 风雨如磐pán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quán不察, 我以我血荐jiàn轩辕。
7
课文结构
(一)见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
藤 所感。(1-3) 野 先 (二)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 生 相 处、离别。(4-35)
(三)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 的怀念。 (36-38)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4
绯红 标致 落第 诘责 不逊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yìyáng dùn cuò) 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6
思考: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2.变换了几个地点? 三个: ①“我”在东
京 ②“我”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后
弃医从文的原因
受极看
祖匿
到大电 严震影
爱
国名 的信
重动事
尊事
挫,件
严件
—— ——
伤民
受
族 自思
国
到 侵个
尊想
犯人
心受
17
与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热高情度赞评颂价
藏讲义
怀念付诸行动—— 挂照片
写文章
争怀 的念 勇之 气情 和化 力为 量斗
爱 国
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