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过程中,简答题是一个重要的题型。
掌握一些必背的要点,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梳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简答题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属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古代教育的特点(1)阶级性和等级性;(2)道统性与象征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四、课程1、课程的类型(1)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按照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可以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中心教资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中心教资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中心教资科目二的必背简答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题目
及其回答:
1. 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
到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组织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 请简述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品德、身心等各
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使其成
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请解释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活动性
原则等。
全面发展指的是要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不只是注重
知识的传授;因材施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
方法;循序渐进强调教育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进行;活动性原则强调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究。
4. 请解释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知识是指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文化知识等;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是指学生的品德、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素质。
5. 请解释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讨论法是指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来促进学习;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示范和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心教资科目二必背简答题及其回答。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全]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1.简述心理辅导的方法(一)改变学生行为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惩罚法(7)自我控制法(8)松弛训练(9)系统脱敏疗法(10)肯定性训练(二)改变学生认知的基本方法(1)合理情绪疗法(2)认知疗法(3)来访者中心疗法2.简述影响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3)活动的组织性。
(4)过去的经验。
(5)个人的意志品质。
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时间与重要性(4)识记方法(5)时间因素(6)识记者的情绪、动机和态度4.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増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5.简述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6.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7.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作用与营养的影响(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4)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5)主观努力8.简述如何培养良好性格(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9.简述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一)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因材施教(1)正确对待学生的气质特征(2)根据学生的气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气质(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1)了解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2)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做恰当的评价(3)有意识地矫正学生的性格缺陷1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教师资格证必背的50条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必背的50条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又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现代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等。
口诀:个体(本体功能)+社会(派生功能)2.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口诀:龟速够防守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两权一目的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7.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中学篇1、简述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2、请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3、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5、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100道简答题(附答案)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答:(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2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答:(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査知识23、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基本要求答: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话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表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责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话言直观24、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基本要求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督促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25、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基本要求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26、简述讲授法及基本要求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话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话言艺术27、简述谈话法及基本要求答: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间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间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桃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手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28、简述练习法及基本要求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集锦
教师资格证考试42道简答题汇总1.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2.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
(1)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多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使他们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2)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磨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3)对于黏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在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4)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而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勇敢参加公开活动。
口诀:胆汁要直接,多血要专一,黏液有耐心,抑郁求委婉3.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
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
是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
(3)教材。
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口诀:课程文本有三种,计划(课程计划)、课标(课程标准)和教材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2)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3)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口诀: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5.简述义务教育的特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梳理)一、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素质教育观的内涵)1.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基本理念和“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1.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研究.2.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裕调动和施展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研究、健康快乐成长!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终身研究基本理念如何理解?1.终身研究的基本理念:研究先进小学教育理论,相识国内外小学教育革新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研究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研究的典范。
2.终身研究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研究过程,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特点。
教师应当在形成全民研究、构建研究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终身研究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发2独)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1.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答案要点】(1) 动机原则。
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索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 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能够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 程序原则。
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别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讲,有难有易,别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别同的因素。
(4) 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刻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热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日子热情与工作率。
3. 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 情绪消极、可怜、颓废、淡漠,失去满脚感和日子的乐趣。
(2) 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XXX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个儿,对将来别抱多大希翼(3) 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 身体上疲劳、失眠、食欲别振等。
4.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以为,学习别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个儿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别是被动的信息汲取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会由其他人代替。
知识或意义也别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故意义,意义是学习者经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个儿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举行编码,建构自己的明白,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别简单是信息的积存,它并且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教师资格证历年必背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历年必背简答题1、皮亚杰将儿童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答: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出现客体永久性;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
出现语词和表象;思维不守恒、不可逆;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可逆、守恒;具有了逻辑思维能力;去自我为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I1-15岁)。
思维摆脱了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对思维的束缚,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口诀:皮感前具形2、简述班杜拉的观点。
答:班杜拉的观点主要有:(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2)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包括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4)在学校中存在着大量的观察学习。
口诀:班参观技校3、简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
答: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有:(1)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口诀:幼去年异性剧情另一种说法: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
口诀:简具被零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答: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有:(1)连续性与阶段性。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铺垫,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
(2)定向性(顺序性/方向性)。
儿童的发展是有方向性的,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具体发展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3)不平衡性。
不同年龄段心理发展速度不同;不同心理过程发展速度不同。
(4)个体差异性。
任何人不一样,存在个体差异。
(5)稳定性与可变性。
教师资格证必刷的50道简答题
小学1.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物质基础。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以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为教育提供了不断丰富的教育内容、不断发展的教育手段。
(2)社会条件。
一方面,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专门人才和顺民;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倡导自己的主流意识。
(3)文化基础。
文字的出现,为学校教育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人类社会日益积累和丰富的文化、文明成果提供了文化基础。
2.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
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学校教育制度。
小学教育是基础。
(2)全民性。
从广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
从狭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3)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就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4)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2. 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5.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6.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必备100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为学校的产生供应了物质基础。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别,为学校供应了特地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和学生。
(2 )文字的产生和传达文化的工具达到了必然水平。
(3 )经验的积累,为教育活动的张开供应了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充足的教育内容。
(4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特地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记忆技巧:生产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文字的产生,国家机器的需要。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 )阶级性:学校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2 )等级性:不同样阶层的人接受教育的内容、程度均不同样。
(3 )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
(4 )刻板性:授课内容固定、方法单一、缺少灵便性。
(5 )道统性:教育反响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6 )象征性:接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记忆技巧:古代阶级专刻统(桶)象。
3、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
( 1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盛行。
( 2 )初等义务教育的宽泛推行(德国最早)。
(3 )教育的世俗化(与宗教分别)。
(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技巧:公义法世(“公益法师”)4 、简述20 世纪后期的世界教育特点(发展趋势)。
(1 )教育的平生化(保罗·朗格朗“平生教育之父” )。
(2 )教育的全民化(《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3 )教育的民主化(同样级化、特权化、专制化否定)。
(4 )教育的多元化(对单一性和一致性的否定)。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补】教育的个性化、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不同样版本教材表现不同样,做多项选择题时候注意变通)。
记忆技巧:全、民、多、现< 献 > 、身;个(各)国全信科学。
5、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此种类题目一般为教师编论述题】(1 )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见解,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简答题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掌握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对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就为大家梳理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简答题考点。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本质属性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文化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提升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
3、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段必背40道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段必背40道简答题1.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4)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2.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
3.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有哪些作用?(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4.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创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5.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丰要因素(1)遗传素质一生理前提。
(2)环境一现实基础。
(3)教育(学校教育)一主导因素。
(4)主观能动性一决定因素。
6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 3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7.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1 )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师资格证必备100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必备100简答题随着教育的日益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100个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简答题,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1、教师资格证是什么?答: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是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2、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哪些科目?答: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
不同学段和学科的考试科目略有不同。
3、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是多久?答: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为五年。
持证人应在五年内完成规定的注册程序,以保持其有效性。
4、哪些人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答: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符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符合所申请学科要求的教育学历条件,并具有相应资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可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5、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流程是什么?答:考生应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进行报名,并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上传个人照片、选择考试科目等。
报名成功后,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前往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
6、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有效期是多久?答: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试,否则需重新报名参加考试。
7、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是什么?答:面试流程包括抽题、备课、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等环节。
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面试地点,进行抽题、备课、结构化面试等环节,最后进行试讲和答辩。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一、什么是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它是由国家颁发的,代表持证人具备了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资格。
二、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申请条件是什么?申请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复习重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二级)(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6)教育的信息化。
(7)教育的全球化。
(8)教育的个性化。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二级)(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二级)(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3)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6.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二级)(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级)(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一级)(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二级)(1)社会依据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0.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二级)(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1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级)(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2)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2.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级)(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中学课程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二级)(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2.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二级)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3.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二级)(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4.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一级)含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5.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一级)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6.简述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级)(1)方向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适切性原则。
7.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二级)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言语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8.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二级)(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三、中学教学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一级)(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级)(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二级)(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4.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级)(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二级)(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6.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一级)(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7.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二级)(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发展智能。
(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8.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9.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0.简述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含义: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要求:(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11.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含义: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12.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二级)(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1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一级)(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