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合集下载

平原君列传原文翻译

平原君列传原文翻译

平原君列传原文翻译平原君列传原文翻译《平原君虞卿列传》作者司马迁,本传出自《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本传讲述了平原君的生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平原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平原君列传原文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

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

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

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

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

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後宫临而笑臣,臣原得笑臣者头。

”平原君笑应曰:“诺。

”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

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

”於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

其後门下乃复稍稍来。

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於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於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原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吕氏春秋》不苟论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不苟论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不苟论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不苟论原文及翻译导语:战国晚期的吕不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

他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

他志向宏大,主编《吕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

后人一般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

下面是《吕氏春秋》不苟论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原文:【不苟】一曰: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然後动,必当义然後举。

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

非恶其声也。

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

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

异,故子胥见说於阖闾,而恶乎夫差;比干生而恶於商,死而见说乎周。

武王至殷郊,系堕。

五人御於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

”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孔子闻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

”故天子有不胜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秦缪公见戎由余,说而欲留之,由余不肯。

缪公以告蹇叔。

蹇叔曰:“君以告内史廖。

”内史廖对曰:“戎人不达於五音与五味,君不若遗之。

”缪公以女乐二八人与良宰遗之。

戎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

由余骤谏而不听,因怒而归缪公也。

蹇叔非不能为内史廖之所为也,其义不行也。

缪公能令人臣时立其正义,故雪殽之耻,而西至河雍也。

秦缪公相百里奚。

晋使叔虎、齐使东郭蹇如秦,公孙枝请见之。

公曰:“请见客,子之事欤?”对曰:“非也。

”“相国使子乎?”对曰:“不也。

” 公曰:“然则子事非子之事也。

秦国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犹惧为诸侯笑,今子为非子之事!退!将论而罪。

”公孙枝出,自敷於百里氏。

百里奚请之。

公曰:“此所闻於相国欤?枝无罪,奚请?有罪,奚请焉?”百里奚归,辞公孙枝。

公孙枝徙,自敷於街。

百里奚令吏行其罪。

定分官,此古人之所以为法也。

今缪公乡之矣。

其霸西戎,岂不宜哉?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

文公用之,果胜。

还,将行赏。

衰曰:“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郤子虎。

《淮南子缪称训》原文翻译及赏析

《淮南子缪称训》原文翻译及赏析

《淮南子缪称训》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淮南子缪称训》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淮南子缪称训原文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

《资治通鉴公孙鞅卫鞅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资治通鉴公孙鞅卫鞅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资治通鉴公孙鞅卫鞅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资治通鉴|公孙鞅|卫鞅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

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

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

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

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宠臣景监以觅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说,与议国事。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说。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盛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不然,缘古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目都南门,募民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民皆信服,乃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泰国道不拾遗,山元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又来言令便。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专项练习 课内文言文联读(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专项练习 课内文言文联读(含答案)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课内文言文联读)联本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丙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五石之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②不贵.难得之货贵:珍贵③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恻隐:哀痛、怜悯④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通“纳”,交纳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伤害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安定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⑥D.④⑤⑥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提分点三 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再提升训练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提分点三 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再提升训练

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范纯粹①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

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

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

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困,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

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

”神宗纳之,进为副使。

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

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

”恳辞弗受。

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

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

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

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

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

”所言皆略施行。

纯粹又言:“今宜修明战守救援之法。

”朝廷是之。

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

”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

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

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

卒,年七十余。

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

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

”疏上,不听。

凡论事剀切类此。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B.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C.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D.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解析:选B。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2019年高三二模文言文二汇编宝山区(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5题。

(13分)《锦帆集》序 (明)江盈科①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

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姑苏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

乙未之岁,余友中郎袁君①来宰吴,殚力图民,昕夕②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②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

第一行作吏,都成废阁③。

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④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

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⑤,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

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馀,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

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箠⑥;吴王用之,红妹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

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

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 ]?③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1]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

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

[2]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 [3]夫君齿最少,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儒愿学堂”,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

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诶。

[4]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掞藻⑦见奇有如是耶?④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

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 [注释]①中部袁君:袁宏道,字中郎。

②昕夕:朝暮。

③一行作吏:一旦做了官。

《韩非子·二柄》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非子·二柄》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非子·二柄》原文及翻译译文《《韩非子·二柄》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韩非子·二柄》原文及翻译译文《韩非子·二柄》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原文: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

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己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

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

故劫杀拥蔽之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

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

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

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

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

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

”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

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

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

越官则死,不当则罪。

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

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

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

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

15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全国甲卷地区适用)(解析版)

15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全国甲卷地区适用)(解析版)
“贫姿”和“无炎”都是指祖荣生活贫穷,中间不能断开;“贫裹无资”作省略的主语“桓荣”的谓语,“贫姿无资”后应断开,因此选D:
“以”为目的连词,连接“常客佩”和“自给”,中间不断开,应在“直给”后边听开,故选J;“精力不倦”中“精力”是主语,“不倦”是谓语,句子完整,应在“不倦”后边断开,故选N。故选DJN。
三月婴儿,轩冕于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羿、逢蒙:《荀子·正论篇》:“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②繁弱:古良弓名。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而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人间训原文解释翻译(李仁贵珍藏版)

人间训原文解释翻译(李仁贵珍藏版)

人间训原文解释翻译(李仁贵珍藏版)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

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

发一端,散无竟,周八极,总一管,谓之心。

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

居知所为,行智所之,事智所秉,动智所由,谓之道。

道者,置之前而不{执车},错之后而不轩,内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

是故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诽谤己者,心之罪也。

夫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者,不可禁于远。

事者,难成而易败也;名者,难立而易废也。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

《尧戒》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人莫蹪于山,而蹪于蛭。

” 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

患至而多后忧之,是犹病者已惓而索良医也。

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

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其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异也。

晓自然以为智,知存亡之枢机,祸福之门户,举而用之,陷溺于难者,不可胜计也。

使知所为是者,事必可行,则天下无不达之途矣。

是故知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

百事之变化,国家之治乱,待而后成。

是故不溺于难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何以知其然也?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辞而不受。

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女。

女必让肥铙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宀侵>丘者。

其地确石而名丑,荆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

”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铙之地。

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宀侵>之丘。

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

此所谓损之而益也。

何谓益之而损?昔晋厉公南伐楚,东伐齐,西伐秦,北伐燕,兵横行天下而无所绻,威服四方而无所诎,遂合诸侯于嘉陵。

《宋史·滕中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滕中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滕中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滕中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滕中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滕中正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

曾祖瑶,高邮令。

祖煦,即墨令。

父保裔,兴平令。

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

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__。

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

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

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

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

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

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

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

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

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

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

”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

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

”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

”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

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

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译文:滕中正,字普光,是青州北海人。

他的曾祖滕瑶,任高邮令。

祖父滕煦,任即墨令。

父亲滕保裔,任兴平令。

【诗歌鉴赏】后汉书列传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后汉书列传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后汉书?列传?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列传?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原文宣秉张湛王丹王良杜林郭丹吴良承宫郑均赵典宣秉字巨公,冯翊云阳人也。

少修高节,显名三辅。

哀、平际,见王氏据权专政,侵削宗室,有逆乱萌,遂隐遁深山,州郡连召,常称疾不仕。

王莽为宰衡,辟命不应。

及莽篡位,又遣使者征之,秉固称疾病。

更始即位,征为侍中。

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

光武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

明年,迁司隶校尉。

务举大纲,简略苛细,百僚敬之。

秉性节约,常服布被,蔬食瓦器。

帝尝■其府舍,见而叹曰:“楚国二龚,不如云阳宣巨公。

”即赐布帛帐帷什物。

四年,拜大司徒司直。

所得禄奉,辄以收养亲族。

其孤弱者,分与田地,自无担石之储。

六年,卒于官,帝敏惜之,除子彪为郎。

张湛字子孝,扶风平陵人也。

矜严好礼,动止有则,居处幽室,必自修整,虽遇妻子,若严君焉。

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

人或谓湛伪诈,湛闻而笑曰:“我诚诈也。

人皆诈恶,我独诈善,不亦可乎?”成、哀间,为二千石。

王莽时,历太守、都尉。

建武初,为左冯翊,在郡修典礼,设条教,政化大行。

后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

主簿进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

”湛曰:“《礼》,下公门,轼辂马。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

父母之国,所宜尽礼,何谓轻哉?”五年,拜光禄勋。

光武临朝,或有惰容,湛辄陈谏其失。

常乘白马,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七年,以病乞身,拜光禄大夫,代王丹为太子太傅。

及郭后废,因称疾不朝,拜太中大夫,居中东门候舍,故时人号曰中东门君。

帝数存问赏赐。

后大徒戴涉被诛,帝强起湛以代之。

湛至朝堂,遗失溲便,因自陈疾笃,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

后数年,卒于家。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人也。

哀、平时,仕州郡。

王莽时,连征不至。

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

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

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邑聚相率,以致殷富。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文言文阅读精测卷(6)(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文言文阅读精测卷(6)(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测卷(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材料二: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

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

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

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

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

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

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

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节选自《历代文选·赠盖邦式序》)1.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勾选相应位置。

后世中A衰B绝于予C乎D汝E复为F太史G则H续吾祖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与上文中的“天子始建汉家之封”相呼应,是指在泰山进行封禅典礼。

《淮南子·主术训》原文及翻译译文

《淮南子·主术训》原文及翻译译文

《淮南子·主术训》原文及翻译译文《《淮南子·主术训》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淮南子·主术训》原文及翻译译文《淮南子·主术训》原文及翻译淮南子原文: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

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

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

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

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

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

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

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是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取材于《淮南子•主术训》)译文:法是天下的尺度标准,也是君主手中的准绳。

社会制订颁行刑法,是为了依法惩处犯法的人;设置奖赏制度,奖赏应当奖赏之人。

法令确定之后,符合奖赏制度的就要嘉奖、触犯法律的就要受罚。

尊贵的人触犯法律也不得减轻处罚,卑贱的人犯了法也不会加重处罚。

犯法者尽管贤能也一定严惩,守法者虽然无能也不可无端治罪。

所以秉公执法风气盛行,徇私枉法之路就被堵塞。

古代设置各级官吏,是用来制约民众,不让他们恣意放纵。

设立君主,是用来制约官员,不让他们专行妄为。

而宗法礼义的制定,又是用来限制君主的,不让他独断专横。

任何人不可以放纵专行,那么“道”就占了主导地位、取得胜利,“道”取得胜利,这事理就通畅,于是便可返回到无为而治的境地。

这里说的“无为”,不是说什么都凝滞不动,而是说不要任何事情都由君主一个人说了算。

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它产生于社会又转过来制约人们使之正派(匡正自己的行为)。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爱民如子,执政有方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①。

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

”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

但非贤不理,唯在得人。

”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所用,岂待梦傅说②,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

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

”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

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

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选自《贞观政要·仁义》,有删改):比喻可供借鉴的往事。

②梦傅说:借指帝王礼遇贤臣。

傅说,殷高宗武丁的重臣贤相,原来他在傅岩筑墙,后被武丁选拔任用,使商朝国势强盛,殷商中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标点符号,请指出相应位置的标号。

人皆知畏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祚,既可指国运,又可指皇位,文中指前者。

B.吕尚,即姜子牙,以其封地之名为姓。

他在商周时期辅佐姬昌建立霸业。

文中借傅说、吕尚代指治国贤才。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2)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2)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2)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2)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会员上传请你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3670) 元朔三年(21),张欧免(22),以弘为御史大夫。

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

弘数谏(22),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23),愿罢之。

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24)。

发十策,弘不得一。

弘乃谢曰:“山东鄙人(25),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26)。

”上乃许之。

(21)元朔:汉武帝第三个年号(前128—前123)。

元朔三年即公元前一二六年。

(22)免:免官。

指免去张欧的御史大夫。

(23)数:屡次。

(24)罢敝:通“疲敝”,疲惫。

奉:供给。

(24)难:驳斥。

(25)鄙人:鄙漏之人。

(26)专奉:专营。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27),然为布被,此诈也。

”上问弘。

弘谢曰:“有之。

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28)。

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

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29),侈拟于君(30),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31)。

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

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

卒以弘为丞相(32),封平津侯。

(27)奉:通“俸”。

(28)诚:确实。

(29)三归:三处府第。

一说为台名。

(30)侈:奢侈。

拟:比。

(31)亦:此。

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亦犹此也。

”僭(jiàn,件):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的人越礼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分、礼仪、器物的行为称僭。

(32)卒:终于。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张欧被免官,皇上用公孙弘当御史大夫。

这时,汉朝正在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城。

公孙弘屡次劝谏皇上,认为这些做法是使中国疲惫不堪而去经营那些无用的地方,希望停做这些事情。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卷四 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卷四 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专项突破卷四古诗文阅读专题(90分钟 100分)一、古文阅读(6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周讠斤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

”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

’”周讠斤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

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

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

”“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

”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

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王尚未听也。

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

”王乃止。

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

”支期曰:“王勿忧也。

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

”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

”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

”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

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

”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

”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

”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

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

”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

”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摘编自《战国策·魏策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文中是魏王自称,中国古代的君主常以此谦称自己。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

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

王伯之君亦然。

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

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材料二: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

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

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

人臣有私心,有公义。

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

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

故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

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行也。

至夫临.难必死,尽智竭力,为法为之。

故先王明赏以劝之,严刑以威.之。

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

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

故先王贤佐尽力竭智。

故曰: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先王知之矣。

(节选自《韩非子·饰邪》)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刑赏A不察B则民C无功D而求E得F有罪G而幸免H则兵弱I主卑。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

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

君其诈之而已矣。

一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

君其正之而已矣。

”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

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

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

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

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

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

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

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

我谋而泄,事必败。

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张孟谈乃报襄子。

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

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王绩《赠程处士》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绩《赠程处士》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绩《赠程处士》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赠程处士(唐)王绩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姬旦:周公。

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5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参考答案:1.①运用叠词。

“扰扰”、“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②质朴(通俗易懂)。

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

③率真。

全诗议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

[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如答“对仗(或“对偶”)工整”,并能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亦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

首联写人生百年世事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

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

[6分;加点的三种情感,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适当的分析,再给1分;如没有按照先总后分的格式答题,只要能结合诗句把其中的情感分析出来,言之成理即可]注释扰扰:烦乱。

悉:全,都。

悠悠:众多的样子。

姬旦:周公。

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孔丘:孔子名丘。

相传《诗经》《尚书》由孔子编选而成。

译文一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

阳光随着心意洒落,河水听任感情流淌。

礼乐拘箝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赏析此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

借“赠程处士”而一吐胸中块垒,兼引程处士为同调。

在隋、唐两代都曾出仕的王绩,早年曾有襟怀抱负。

自谓“弱龄有奇调,无事不兼修”,“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

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

君其诈之而已矣。

一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

君其正之而已矣。

”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

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

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

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

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

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

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

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

我谋而泄,事必败。

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张孟谈乃报襄子。

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

群臣请
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

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故君子曰:“关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厌:讨厌
B.辞咎犯,问雍季辞:拒绝
C.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遇:对待
D.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亲:恩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无功而先举唇亡而齿寒
B.君其正之而已矣其孰能讥之乎
C.晋阳之存,张盂谈之功也苟以天下之大
D.吾是以先之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
君而约之
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列举晋文公与楚军在城濮交战和智伯帅韩魏攻赵两个事例,证明了文段开头所说的“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的观点。

B.在晋阳城里人力耗尽、粮食缺乏的危难时刻,张孟谈挺身而出,找赵襄子商量请求涉水出城去魏、韩二家君王,商讨共同对付智伯。

C.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

D.等到胜利归来,赵襄子首赏高赫,是因为在国家危难之时,众多大臣对他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不失君臣礼节。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4分)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3分)
(3)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3分)
参考答案
9.B (辞:辞别)
10.D(介词,因为。

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就”;B.语气副词,商量语气,“还是”/语气副词,反问语气,“难
道”;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1.B
12.B(是赵襄子找张孟谈商量,说张孟谈“挺身而出”属于无中生有。


13.(1)我怎么能只看重权宜之计,却轻视千秋万代的长远利益呢?(“先”“权”“而”“后”各1分)
(2)再说,处境一样、情况相同、利益一致的人应该互相成全,生死与共。

请两位君王仔细考虑吧!(“且”“同情”“图”各1分)(3)所以君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换来)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市”“加”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有时候没有功劳却先得到荐举,有时候有功劳却后得到赏赐。

怎么说明这点呢?以前晋文公要在城濮和楚军交战,文公向咎犯征询意见,问咎犯:“”这仗该怎样打?”咎犯说:“如果是做仁义的事,君子就不该讨厌忠诚守信用;如果是和敌军开战,那最好是兵不厌诈。

(现在既然是和楚军交战)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诈就行了。

”晋文公辞别咎犯后,又去请教雍季,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

所以君王还是正大光明行事为好。

”晋文公没有听从雍季的话,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开战时(用计)大败楚军。

回国以后,嘉奖有
功人员,首先是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犯。

(这时晋文公)身边的人就说了:“我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靠的是咎犯的计策。

君王论功行赏将雍季放在最前面,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咎犯的诈术,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时战争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观点,则是符合长远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权宜之计,却轻视千秋万代的长远利益呢?”
(还有一事例)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晋阳城,导致城中的军民爬上树来避水,悬挂着锅来烧饭。

这时赵襄子找张孟谈商量:“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官兵们也缺医少药,你看如何是好?”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得到保全,国家面临危险而不能使它太平,那真的是算白白地看重我们这批谋士了。

现在让我偷偷试着涉水出城,去拜见魏、韩两家君王,约同他们共同对付智伯。

”于是张孟谈暗中出城会见魏、韩两君王,劝说道:“人们常说,唇亡齿寒。

今天智伯胁迫你们两家来攻伐我们赵家,眼看赵家将要灭亡。

可是(按智伯的个性)赵家一灭亡,你们就是下一个啊。

所以现在假若我们不共同想法对付智伯的话,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家头上了。

”韩、魏两家君王说:“智伯这个人,暴戾骄横而少恩寡情。

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马上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他人谁还会知道?再说,处境一样、情况相同、利益一致的人应该互相成全,生死与共。

请两位君王仔细考虑吧!”于是韩、魏二君王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商定举事日期。

张孟谈随即潜回城
里向赵襄子报告。

到了约定日期的晚上,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兵,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

这时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智伯,又将智伯的封地一分为三(从此晋国也就分为韩、魏、赵三国)。

(等到胜利归来)赵襄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

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之所以能保住,全仗张孟谈的功劳。

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很少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

”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

即使有战胜敌人、挽救国家的大功劳,也比不上施行忠义高贵。

所以君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换来)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