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20年的劳动力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未来20年的劳动力就业与流动

袁守启

劳动就业是否充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预测未来20年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前景,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就业战略和政策建议,这是人们所关心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预测

中国面临的劳动力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工业化进程和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因而,我们预测到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也就相应地从这3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考察。

1.来自劳动年龄人口的自然增长

造成中国未来20年劳动力急速增长的首要来源是由人口——劳动力成长周期引起的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即劳动年龄人口的自然增长。中国通常使用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的统计口径。因而依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199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资料,可以分别预测出未来20年每年的劳动力资源数。其中200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1358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2.8971亿人)的55.33%;201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8193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3.88 亿人)的56.33%;202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75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4.88亿人)的52.13%。

可以看出,2020年劳动力供给比2010年减少619万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再加上老龄人口比重增加,所以劳动力的供给将出现下降的趋势。

但在未来的5—10年中,中国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仍将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因为60—7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时期的新生人群已进入婚育高峰期,90年代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不再会有明显下降,这又会对21世纪初期产生强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即使按照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大约再需要10—20年时间,中国的社会就业矛盾才可能缓和。

2.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速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究竟有多少?这可以用两种指标来衡量:一种从微观入手,用平均每个劳动力可经营的耕地面积来衡量;另一种从宏观入手,用农业劳动力在全国从业人员总量中的比重变化来确定。据此,大致上可以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判断。

中国目前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的耕地面积是4.2亩,但中国现有的耕作水平,大体上介于印尼和韩国之间,换句话说,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可耕种5.7—10. 2 亩土地,这就意示着农业剩余劳动力大约在9000万至2亿人之间,取中值,则为1.5亿左右。

另据专家预测,目前农业劳动力占全国从业人员的49.3%,到2000年达到47%,2020

年达到25%。这是争取目标,在此期间剩余劳动力还只是在相当程度上处于潜伏状态。但即使如此,也不考虑农业劳动力增减的因素,这一期间亦将逐步使1.5亿潜在农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

3.来自国有和集体企业原有隐性失业人员在改革过程中的逐步公开化

现有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冗员比重究竟有多少?众说不一。根据国家科委从1985年起对全国上千个国营企业的抽样调查,国有企业职工平均每周投入的实际工时为40.64小时,仅占原6日制制度工时的84.7%;有效工时为19.2—28.8小时,仅占原先制度工时的40—60%,占5 日制制度工时的48—72%。如果按现有生产管理水平下的有效工时来衡量,那么无效劳动至少是28%。再进一步,如果考虑到企业改制后科学管理的加强,企业技术装备的改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富余人员的比重就会更加上升。

中国1997年底城镇职工1.48亿人中,国有企业职工1.1亿人,若以28%计,则为3000万人;若以40%计,则是4400万人。此外,国有企业中“1/3明亏、1/3潜亏”的状况至今未能得到根本上的改观,若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破产机制真正形成,则会将更多的失业人员推向社会。

同样,城镇集体企业的冗员现象也很严重。据统计,随着集体企业向效率型转变,现有3600多万职工,至少也得给10—20%的人重新安排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必须一提:一是党政机构的就业吸纳能力正在减弱。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办公的电脑化,对社会就业的吸纳数量将进一步降低。二是离退休人员同劳动年龄人口竞争就业岗位。1978年底全国离休、退休和退职人数仅314万人,1997年底为2639万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到2000年全国退休职工比现在成倍增加,到2010年、2020年还将继续成倍增加。据估计,现有离退休人员有20%由原单位返聘或受聘于其它单位,人数为527万。这种第二次就业无疑会增加社会财富,但同时也会成为竞争实际就业岗位的一支力量。

总括起来,形成未来20年中国社会就业压力的三大来源为:(1 )现有1.1亿国有企业职工和3600万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中,随着改革的深化,至少需剥离富余人员20%,约3000万人;(2)现有3.3亿农村劳动力中,有1.5亿剩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寻求机会向城镇转移;(3)按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资源1200万人计算,到2020年全国将共新增劳动力资源2.4亿人。仅此3项,平均每年需要创造2100万个就业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项来自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3000万富余人员,主要在2000前后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故这期间(大约3年到5年)就业压力比较大。第二项来自农村的1.5 亿人的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任务,它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业产业化推广的进程而逐步被吸纳。第三项来自每年新增劳动力的数量,随着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逐年下降,劳动力的增长也会逐年减少。但要从根本上缓和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估计至少需要20年时间。

二、2020年劳动力需求预测

对劳动力需求的预测,有 3 种方法:一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二是依据统计口径的从业人数计算;三是从统计口径的从业人数减去隐性失业人数,即实际需求的劳动力数。

1.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预测。

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计算劳动力需求量首先考虑经济增长速度,因为经济增长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但是,我国“八五”期间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很小,甚至出现逆向变化的关系。据统计,“八五”期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9%,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扣除物价指数,年平均增长率为20.6%,两者都是建国以来历次五年计划时期中的最高值。但是,在这一期间,全国从业人员就业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3%,大大低于历史上各个五年计划时期。

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资金的大量投入,而不是劳动力的大量投入。第二,建国以来,我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经济增长型的劳动力需求,而是就业需要型的劳动力需求,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所致,使就业人数大大超过了经济对劳动力的容量能力,造成隐性失业,也就是虚假就业。因此,经济增长对就业人数的影响不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把经济增长作为对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首要的独立的影响因素去预测。

按照世界银行采用的就业增长弹性系数方法计算,从1989年到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0.76%,社会从业人员增长10.83%,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0.1234。如果扣除20%的不充分就业率,充分就业的增长弹性系数为0.1707,假设“九五”期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中小企业,优化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措施,就业弹性系数可以维持在0.1707的水平。我们按10%的经济增长速度测算。“九五”期间新增就业机会将达到6513万个。按照优先城镇、兼顾农村的原则,初步测算,4851万个在城镇,1662万个在农村。这样,在城镇除安排自身需要就业的净增劳动年龄人口1176万外,大约能吸收农转非2675万,消化富余人员1000万人。尚有1000 万富余人员,其中向社会排入500万,还有500万遗留在公有制单位;到2000年城镇失业率接近4.8 %,超出计划纲要规定的“九五”期末城镇失业率4%左右的0.8个百分点,在农村,除了城镇“农转非”2675万人和吸收自身需要就业的净增劳动年龄人口506万外,大约能消化剩余劳动力1157万,还有大约1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消化。

我们依据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预测中国经济到2020年时,国民生产总值2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7.5%,其中1995—2000年为10%,2001—2010年为8%,2011—2020年为7%左右。按此经济增长速度,下个世纪前10年由于经济增长可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04亿个,2011 —2020年可以提供0.91亿个,用以安置国有单位富余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表1 统计口径劳动力需求预测表单位:亿人

项目2000年2010年2020年

劳动力需求 6.8137.41437.4143

表2 2020年实际劳动力需求预测表单位:亿人

项目2000年2010年20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