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城镇规划编制实践中的思考与探索_以闻喜县东镇总体规划为例
19.小城镇总体规划实践的探索——以费县上冶镇总体规划为例

小城镇总体规划实践的探索——以费县上冶镇总体规划为例姜圣华,许建伟,吴寅州提要: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小城镇如何承上启下,既满足区域一体化下的功能拓展要求,带动农村发展的基础服务作用,同时又能协调自身发展过程体现独特的空间特质,成为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需要解决的关键点。
本文试图以上冶镇总体规划的规划实践为例,一方面通过简要介绍费县上冶镇总体规划(2014-2030)的特色,试图提供一种规划借鉴;另一方面对当前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上冶镇总体规划的实践探究,总结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创新思路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特色营造区域视角文化提炼城镇建设1 小城镇规划面临的共性问题1.1城镇发展中的普遍问题经过多个乡镇规划的实践经验,事实上是大多数乡镇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有相当多的共性,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自发成长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长期以来,政策上重城市轻乡村,对乡镇发展的引导很少,城镇发展比较混乱。
上冶镇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1)城镇环境问题突出,生活品质差,风貌没有特色,千城一面[1]。
(2)功能布局混乱,交通无序,马路经济显著。
(3)土地利用控制难度大,效率低下,产业水平普遍处于低端。
(4)政府服务能力偏弱,专业人才少。
1.2 现阶段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突出问题(1)规划对城镇特色景观的规划引导不足。
在小城镇规划实践中,通过对城镇经济、历史、文化、环境、建筑等方面研究及现状调查, 我们既为乡镇企业给城镇带来的经济腾飞而振奋鼓舞,也因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感到忧虑[2]。
目前造成城镇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引起思想观念的倾向性片面追大求洋,造成建筑风貌混乱。
二是重经济,轻环境,以环境换发展,造成人居环境的污染、恶化[3]。
(2)城镇建设管理服务能力不足,规划深度不够,可操作性偏差。
一方面,小城镇资金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给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带来困难。
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编制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
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优势和思考

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优势和思考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广泛领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和速度的加快,如何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生产生活全面发展的小城镇,是关系到现代城市化进程速度与质量的关键问题,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尤显重要。
标签:小城镇;规划建设;优势和思考前言据统计,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
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
小城镇的发展,即城市化就是农业的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镇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主要包含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与空间的变化、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几方面。
我国目前城市化即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及城市化水平超过40%),将面临更大规模的城市化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1、小城镇类型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内外学者在如何划分小城镇的类型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通常认为小城镇的类型划分应以它在的国家发展及城市化中的功能为基础。
由于我国的小城镇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对这些功能的不同方面的侧重,出现了不同分类结果。
有的人认为可以包括小的城市、县城建制镇和未建制的集镇;有的认为,是县城和建制镇;又有的认为,是建制镇和集镇,不包括县城;还有的认为,小城镇是一种区别于城市和村庄的早已客观存在的聚落,无须再做划分。
笔者认为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
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把城市与农村两个不同的区域有机联系在一起。
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城镇汇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大城市分离型企业;可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的实验地。
小城镇现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一定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智慧城市的实践反思及完善路径——以福州市为例

November 2020No. 11, Total 167th2020年11月 第11期总第167期海峡科学Straits Science 智慧城市的实践反思及完善路径——以福州市为例董沁昕(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摘要]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快速、精准、及时地响应城市需求,更好地惠民便民,同 时实现城市治理效率的跃升。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实践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样存在诸多短板。
该文 首先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并以试点城市福州为例,梳理福州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分析其存在的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城市提升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智慧城市 建设实践 完善路径 福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9.21[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城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一环,社会治理是国 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⑴。
近年来,随着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浪潮的兴起,我国智慧 城市建设也逐步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能够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 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并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 理念,实现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智慧化与多主体协同合作。
智慧城市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抓手和新 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在解决“大城市病”、促进民生发展、提高治理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自2012年11月起,《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 系(试行)》等陆续出台,大力推进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实践,以探索城市构建新模式。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不可忽 视的是,由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存在差异,如何[文章编号]1673 -8683(2020)11 -0053 -06因地制宜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避免简单的“拿来主义”,建成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成为当下亟需考虑的问题。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月日至日,我们来到益阳市桃江县灰山港镇,着重考察了该镇工业发展情况,感受颇深。
桃江县灰山港镇距县城公里,全镇平方公里,辖个村,个居委会,常驻人口约万人,流动人口万人。
近年来,该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紧扣发展主题,不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工业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的可喜局面。
据统计,现有各类上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工业经济年总产值近亿元,上交县级财政收入万元,占县级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特别是水泥产品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先后组建了益阳万鑫水泥有限公司、益阳东方水泥有限公司等大型水泥集团公司。
全镇共有大小水泥厂家,水泥总产量万吨,是有名的水泥之镇。
一、灰山港镇发展工业的成功经验一树立“工业强镇”思想。
灰山港镇工业经济“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就是在全镇大力营造发展工业经济的浓厚氛围。
他们认为,要保证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经济发展,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发展工业经济。
没有工业的发展和振兴,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没有工业的大踏步发展,就没有小康目标的实现。
近几年来,他们每年召开一次有村民小组长以上骨干参加的全镇千人发展工业经济大会,会上统一全镇上下加快经济发展、依靠工业强镇的思想认识,表彰服务经济建设的先进单位,重奖领办或创办企业的经济能人。
二实施经济能人带动战略。
思路决定出路。
他们把挖掘和培育有管理才干、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老板,引导他们领办或创办民营企业,作为带动整个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益阳万鑫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外合资的益阳市亨达香港水泥有限公司,于年月动工,先后投入资金万元,但由于种种原因已停建年,搞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
为了盘活这一呆滞资产,年月,灰山港镇经济能人刘连良筹资万元买下亨达公司全部资产,成立万鑫水泥有限公司,续建万吨水泥立窑生产线,××年月建成投产,现可实际年产水泥万吨,实现产值万元,利税万元。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纵向刚性、弹性传导研究———以江油市潼江流域协同发展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117㊀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纵向刚性、弹性传导研究以江油市潼江流域协同发展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李易繁㊀屈㊀信㊀徐进之㊀(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㊀四川㊀成都㊀610000)[摘㊀要]㊀乡镇规划作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最基础层级的规划,规划内容有效传导实施对城乡融合㊁乡村振兴起有重要促进作用,亟需加强相关基础性问题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乡镇规划的演化流程,探究了 五级三类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纵向传导机制与存在问题,从管控内容的刚性与弹性属性出发,细化落实 县 镇(乡) 村 三级规划之间的传导内容及其要求.并以江油市潼江流域协同发展片区(以下简称潼江片区)为例,探索 8项刚性管控+5项弹性指引+4类刚弹结合内容+4项特色指标 传导体系,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镇规划核心内容有效传导提供思路借鉴.[关键词]㊀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刚性与弹性;分级梳理;纵向传导[中图分类号]T U 984.11+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4563(2024)02-117-031㊀引言近年来,为解决我国各类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程度较弱㊁独立性较强等矛盾,国家开始了 多规合一 为主线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并对应我国的行政组织架构,形成了以国家级㊁省级㊁市级㊁县级㊁乡镇级 五级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剖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纵向传导的机制,围绕 县级 乡镇级 村级 三级规划的纵向传导机制与传导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相关参考,提升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水平和技术水平.2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乡镇总体规划2 1㊀乡镇总体规划的演化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前,乡镇规划主要包括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随着 多规合一 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推进,乡镇总体规划的概念范畴又产生了新的变化.按照«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属于 五级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最基础层级,涵盖原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乡镇规划的编制内容.2 2㊀刚弹视角下传统规划传导的问题探讨与比较分析在国土空间改革之前,我国一直维持多部门共同编制空间规划的情况,主要包括了土地利用规划㊁城乡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传导侧重于管控取向和指标分解传导.通过传导耕地保有量以及建设用地规模等相关硬性指标,逐级向下传递指标,一直传导到最底层的乡镇级别,强调 指标化㊁标准化 的刚性㊁硬性的传导机制.城乡规划的传导侧重于统筹取向与板块衔接,主要是对城市功能㊁发展任务㊁城市品质㊁布局优化等的整体方案和实施手段.传导内容也因为过于详细而产生了传导的偏差与不同,对下位规划的传导也仅仅是实现了总体的衔接,是一种弹性与刚性并存的传导方式.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传导侧重于战略性与政策性传递.主要是考虑政策分区的主要特点,传导方式重点展现了国家对国土空间的战略性开发和政策性约束,整体传导方式呈现出粗线条的特征,且传导的弹性更为强烈.2 3㊀刚弹视角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传导问题研判目前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具有明显的刚性管控特点,强调以统一的用途管制为方式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机制.从刚弹视角出发,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有以下问题:2 3 1㊀传导内容刚弹界定不清楚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融入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以及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的内容,将刚性管控和弹性引导要求进行了融合.从实际的编制和实施情况来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㊁生态保护红线㊁城镇开发边界三线㊁地质灾害区㊁自然保护地等具有明确的刚性要求.但是弹性的引导要求,例如公共服务设施㊁市政工程设施等由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指南中并没有具体的条文进行阐释,无法明确一个规划的弹性㊁刚性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也无法确定管控的对象是谁.2 3 2㊀面向地域特色的指引性偏弱分析目前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传导技术体系可以发现,虽然体系明确了 地方特色空间 ,但主要当面临一些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以及特殊的自然景观㊁文化景观等要素,对于其他维度的主要地方性特征的思考和落地仍然非常薄弱.例如山地区域与平原区域公服配套的要求和标准不能一概而论,由于精度问题上位与下位规划对于设施点位的符合性不一致,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2 3 3㊀面向不同地域发展的弹性不足弹性不足无法满足各地区在面临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城镇区域的发展要求,例如,我国沿海区域城乡发展的格局已经定型,不管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还是城镇建设的开发以及城镇发展的更新,可优化和拓展的空间都是较小的,通过城镇开发边界的手段进行约束城市发展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大部分的边远城镇村,与沿海发达地域相比较,对增量空间的诉求是不同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在宏观上协同㊁在微观上落实,从而形成符合各地区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刚性指标保障系统,需要更加科学仔细的考量.2 3 4㊀面向管理的实用性不足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保留了原土地总体规划全域全要素的特点,这对于实现全部区域和全部要素的协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规划管理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编制过程无法定义此类规划的法律地位,也无法界定其在118㊀|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功能和地位.二是,我国当前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比较看重规划编制与行政管理的衔接,如果管理方式涉及了跨越行政区域的刚性管控指标,则会显得实用性不足.3㊀刚弹视角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分级梳理与纵向传导3 1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分级梳理在 五级三类 的结构框架内,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包括纵向传导机制和横向传导机制两类传导方式.这里我们重点分析纵向传导,曾源源㊁朱锦锋(2022)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纵向传导主要是指在同一个规划体系范畴之内,不同层级的各类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与互相衔接,主要存在于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上下传导衔接,包括指标传导㊁管制传导㊁清单传导三种传导方式.3 2㊀明确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内容及衔接要求当前,在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但是部分地区例如北京㊁浙江㊁山东㊁湖南㊁河北㊁四川㊁广西等省(自治区㊁直辖市)公布了可以在地方层次上实施的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这其中四川省乡镇规划编制内容与其他6个省在编制形式上有所不同,采用多个乡镇协同编制的形式,虽然规划范围不同,但是规划内容却基本一致,包括目标定位㊁国土空间布局和用途管制㊁产业发展㊁设施配套㊁国土综合整治㊁城镇用地布局等内容.3 3㊀识别规划内容刚性与弹性属性建立明确的刚弹结合管控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效率.刚性管控的主要目标是以空间治理为手段维护国家国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弹性管控的主要目的是给与地方政府自由裁量的机会,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因此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统筹乡镇政府㊁村庄集体发展意志的平台,需要明确刚性管控的主要内容和传导原则,正确区分刚性和弹性的边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留有调整的余地,在边界㊁功能和时序上保持一定的弹性(见表1).表1㊀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刚性㊁弹性属性归类3 4㊀刚弹视角下 县-镇(乡)-村三级纵向传导体系构建参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上下联动的传导框架,为实现高效率㊁高水平的纵向传导机制,下位规划的编制过程应当充分考虑并落实上位总体规划㊁相关行政部门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基本要求和控制规范.上文通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纵向传导机制,主要对 县级 乡镇级 村级 国土空间规划的纵向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 刚性管控㊁刚弹结合落实㊁弹性指引 三个方面统筹传导内容,构建传导体系.4㊀江油市潼江乡镇片区的实践探索4 1㊀潼江乡镇片区概况针对四川省乡镇 数量多㊁规模小㊁经济基础薄弱 的问题,通过将资源禀赋相似㊁产业发展方向相同相邻乡镇㊁村划分为一个镇片区㊁村片区,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及村规划.江油市潼江片区位于江油市北部,是江油市南大门,包含厚坝镇㊁二郎庙镇㊁河口镇㊁马角镇㊁小溪坝镇的行政区划范围,辖5镇7社区43村,规划面积753 15平方公里.4 2㊀构建 8项刚性管控+5项弹性指引+4类刚弹结合内容+4项特色指标 传导体系针对江油市潼江流域协同发展片区特征,提出 8项刚性管控+5项弹性指引+4类刚弹结合内容+4项特色指标 的 镇(乡)-村 纵向传导模式.特别在镇乡级空间规划编制中界定传导内容,刚弹结合细化传导基本内容,同时具体片区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特色指标的引入,最终形成村级片区管控图则.4 2 1㊀8项刚性管控传导在 三线 ㊁耕保㊁林地保有量等8项指标以 指标+控制线 为主要刚性传导手段,强化底线管控,对城镇开发边界㊁有条件建设区等的管控意图㊁管控要求和启用程序等进行精细化设计,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㊁永久基本农田㊁耕地㊁林地㊁湿地㊁城镇开发边界㊁建设用地㊁城乡建设用地在下位规划空间及数量的严格落实,保障规划的底线管控.4 2 2㊀5项弹性指引传导 5项弹性指引为发展定位㊁功能指引㊁发展策略㊁产业类型㊁风貌管控5项弹性引导内容.其中, 发展定位 则确定村片区的发展方向㊁目标; 功能指引 界定村级片区的职能定位,宏观引导下位规划的空间格局㊁用地匹配等大思路; 风貌管控 明确村级片区的整体景观格局㊁建筑风貌; 发展策略 为发展的策略及思路; 产业(下转第121页)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121㊀地形地貌等因素,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最佳适应.通过因地制宜的设计,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减少人为对环境的干扰.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耗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利用率.生态化设计应注重节能减排,通过采用先进的低耗能技术,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㊁采用隔热保温材料等措施,以实现清洁生产,减少碳排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地增加空间面积.生态化设计不仅仅关注外部环境,还应关心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通过科学布局和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加宜居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应优先选用天然材料,如木材㊁石材等,以减少环境污染.避免使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工业产品,如水泥㊁钢铁等.正确选择建筑材料有助于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强调加强环保措施,提升环境质量.生态化设计不仅关注建筑本身,还注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高层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5].通过采用低污染的建筑和装修材料,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可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合理布局和控制交通流量也是重要的环保措施,以减少车辆尾气排放,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4 2㊀绿色建筑的节水设计充分考虑雨水利用,有效控制水耗.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应综合考虑场地规划,合理布置雨洪管渠,避免出现内涝情况.通过科学设计和建设,可以有效地收集㊁储存和利用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达到节水的目的.而对于小型住宅,尤其需要做好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转,防止雨水对建筑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重视中水回收,节约淡水资源.虽然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由于人们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中水的回用率相对较低.为此,未来应加大对中水的应用力度,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中水的净化和再利用效率.中水回收不仅能够缓解淡水资源的压力,还有助于建设更为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注重再生水利用,缓解水质压力.目前,我国再生水的利用率仍然相对较低,仅有不到10%左右.提升再生水的处理技术和品质,加强对再生水的监管与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水质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5㊀结束语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深刻理解并贯彻现代工程理念,注重绿色节能和生态环保.考虑到科学选址㊁仔细选择新型环保材料㊁最大化利用自然风㊁提高采光率实施污水和雨水的收集等多方面,确保全面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通过这些努力,设计师的目标是为用户打造一个舒适的建筑环境,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消耗,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进而推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为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参考文献[1]㊀何伟.浅谈绿色建筑设计思路在设计中的应用[J ].石材,2024,(01):34-36 [2]㊀张晓伟.基于生态环保理念的建筑结构设计[J ].石材,2024,(01):37-39[3]㊀朱加生.绿色建筑与建筑立面相结合设计的研究及应用[J ].石材,2024,(01):40-42[4]㊀邵亚飞,胡冗冗.装配式建筑太阳能利用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J ].建筑节能(中英文),2023,51(12):81-87[5]㊀高璐璐.关于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要点分析与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2023,50(12):148-150(上接第118页)㊀类型明确具体产业业态.4 2 3㊀4类刚弹结合内容+4项特色指标传导根据片区特色,设置居住商业用地㊁公共服务设施㊁市政公用设施㊁道路交通设施4类刚弹结合要素,这些设施及用地数量㊁等级需严格落实,规模㊁空间㊁位置可以变动.特别引入方面主要考虑增加了社区服务设施㊁公园绿地广场设施㊁养老设施和托幼等特色指标.具体引入的指标包括: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公园绿地㊁广场(400平方米以上)步行5分钟覆盖率(%)㊁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张/千人)㊁万人拥有幼儿园班数(班/万人)共计四项指标.5㊀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刚性与弹性可谓一体两面.刚性约束体现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权威性与法定性,缺乏刚性将难以落实规划意图,发挥规划作用;而刚性过强则难以落地,增大实施难度.弹性指引建立在刚性管控规则之上,用于弥补刚性管控的缺陷,更好地将规划管控意图与地方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刚性管控要素的效果.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具体传导内容进行刚性㊁弹性属性的梳理,深刻认识刚性与弹性关系,细化管控要求及管控力度是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参考文献[1]㊀高歆,王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分析[J ].中华建设,2023(04):85-86[2]㊀任倩,高彩云,李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23(04):213-216[3]㊀曾源源,朱锦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的理论认知与优化路径[J ].规划师,2022(10):139-146[4]㊀李晓晖,詹美旭,李飞,鄢金明,肖越.面向实施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思路与技术方法[J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2789-2802[5]㊀刘合林,聂晶鑫,罗梅,唐永伟.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刚性管控与柔性治理基于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双重视角的再审视[J ].中国土地科学,2021,35(11):10-18[6]㊀王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J ].城市规划学刊,2006(1):6-10。
乡镇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分析

乡镇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分析摘要:为更好的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缩短城乡经济差距,就需要大力发展乡镇经济。
在乡镇经济建设中,土地是重要的资源之一。
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能够为乡镇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于此,文章重点就乡镇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乡镇规划建设;土地管理;问题;对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镇的支持,城镇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带动。
根据中国乡镇经济发展的历史格局,辐射和带动周边城镇的城镇经济发展可以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推动城镇经济发展更加繁荣和高效。
乡镇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
乡镇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密切相关,科学的乡镇规划建设必须以合理的土地管理为基础,实现乡镇发展的一体化,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1乡镇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概述城镇规划建设是对城镇今后的发展进行的计划和布局,其中包括土地的数量、位置和使用情况等。
因此,在进行城镇规划建设工作时,还必须与土地的统筹管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就是要在国土规划行政机关的大力协助下,对用地的总量和结构进行科学的规划。
使每一块土地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在进行用地管理时,要与城乡统筹建设相结合,将各种用地的用途要求都纳入其中,并与用地实际相联系,实行统筹管理。
在预防不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土壤资源的污染,进而维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2乡镇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2.1土地管理意识较弱、空间利用不合理在全国的战略部署和有关的政策号召下,目前,全国各个地区都十分关注乡镇的统筹发展,在乡镇的规划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以期促进乡镇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
然而,一些乡镇还没有搞清楚两者的联系,尤其是对其长期发展的作用。
在对耕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耕地的管理观念淡薄,耕地的使用不够科学,耕地的使用也不够合理。
2.2忽视对当地土地资源实际情况的考量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业,市场经济和自然生态;人类和水文的特征,决定了陆地资源的分配方式。
试论城市更新改造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河北省邯郸市旧城改造实践为例

试论城市更新改造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河北省邯郸市旧城改造实践为例发布时间:2023-02-02T03:10:18.62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8月16期作者:郭思学[导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郭思学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邯郸 056107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城市的建设规模都增长了几倍,甚至几十倍。
城市规模在扩张新建的同时,也伴随着老城的提质改造建设,在城市的旧城改造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隐蔽性强,但影响深远,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而逐步显现。
以河北省邯郸市旧城改造为例,总结城市旧城改造中的经验教训,为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旧城改造;运营;提质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显著的是城市规模大幅扩张,城市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
我国城市建设的大幅扩张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整体式,政治、经济、民生等功能区发展完善为主要方式的规划建设;第二种是分布式,以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科技开发区等规划建设为补充的建设;第三种是针灸式或微创式,城市旧城提质改造建设。
在这三种城市发展的方式中,以城市旧城提质改造建设任务最重,情况也最复杂,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矛盾也最激烈。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经济,每一个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经验从无到有,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经验不足,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估计不足,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初心使命定位不清,这就造成了在城市旧城提质改造中制定的政策缺少前瞻性,采取的措施不得力缺乏可操作性,考虑问题不全面缺乏系统性。
站在历史的今天,反思我们的城市建设尤其是旧城提质改造建设实践,其中所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逐步显现,为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敲响了警钟。
下面以河北省邯郸市旧城提质改造实践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定位与重点内容探索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定位与重点内容探索摘要: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发展格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新体系、新框架。
其中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级三类”中的总体规划。
因此,为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高质量、精细化发展,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与探索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定位与重点内容,以期为相关国土资源与土地利用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必要性;定位;重点内容;引言:乡镇具有协调城乡关系,推进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对保障城市经济发展、维护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保障和依据作用。
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层面分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是相关政策规划要求的基础实施环节,但受众多客观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存在部分缺陷,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
鉴于此,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定位与重点内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国土资源仍未被有效利用,闲置、空置资源率仍然较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的稳步发展,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融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空间规划并形成具有较强整体性与全面性的国土空间规划[1]。
基于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为导向,以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以及总体规划为基础,从整体、细化双角度形成三类空间规划体系,如图一所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
图1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二、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分析现阶段,我国国家层面上并没有统一出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现有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都是由地方发布的,如山东、广西、浙江、湖南以及北京等地。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我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其是县级、市级、省级以及国家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能够实现精准化管控的关键。
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县城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对策

(4)县城风格类型不明显,未能形成与城市性质相适应的城市环境氛围。
县城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对策
2.4 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水平不够,服务功能不完善 县城一般有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和扩张力,发展框架基本拉开,相比一般 规模的建制镇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但由于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 服务功能不完善,县城容量扩张存在瓶颈,没有充分发挥县域中心城市应起到的作用。一方面, 县城建设由于资金的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欠帐多;另一方面,随着周边大城市的发展及高 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县城的外部发展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规划建设中缺乏对宏 观环境的分析,不注重与高等级公路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衔接,网络化的联系弱。相对 封闭、滞后的环境,有限的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容量,过高的政策及经济门槛,降低了投资者的 热情,对吸引农民进城起不到应有的拉动作用。
态和空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在县城规划建设中过分重视马路经济,沿过境公路轴线发展现
象普遍。有的为了争取国债项目或争取公路部门投资,对过境公路改线不顾现有发展状况, 就近取直,打破原总体规则确定的道路网系统,形成过多的道路斜交,尖角,五路交叉口, 甚至过境公路穿越市区,造成市区交通拥挤堵塞,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城市环境。
的权威性、民主性,使规划更加符合老百姓的需要和愿望,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客观要求。 3.2.2县城规划要重视功能,体现产业集聚和规模效益 县城在规划时要按照“育特色、优环境、聚人气、兴产业、强经济、富民众”的目标和 “工业化、民营化、城镇化、科技化”的发展需要,优先考虑经济发展问题,考虑主导产业和 特色产业的培育,考虑二、三产业的集聚,要把工业、商贸和科教作为规划的重点,选准区位, 定好位置,认真进行建设,尤其要切实抓好县城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 文化、娱乐、市场等区位的合理设置,促进二、三产业向县城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从而提高 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群体效益、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真正使县城成为 工业中心、科教中心、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和令人向往的生活休闲中心。
东镇路线改造方案

东镇路线改造方案引言:东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镇,拥有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东镇的道路网络逐渐显现出瓶颈和拥堵问题。
为了改善交通流动性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一项东镇路线改造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方案的内容和实施计划。
一、背景分析东镇作为一个历史名城,道路网络相对较老旧,并且没有能够适应现代交通需求的设计。
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因此,进行东镇路线改造势在必行。
二、目标设定1. 提高交通流动性:通过改造道路,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2. 优化交通结构:建立合理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道路的互联互通性。
3. 提升居民出行体验:改善道路环境,增加步行和骑行设施,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三、具体方案1. 道路拓宽:针对东镇繁忙的主干道,进行车道扩建和拓宽,增加道路通行能力。
2. 车辆限行:对城区内的部分道路实行车辆限行措施,减少私家车辆的通行,提倡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
3. 交通信号灯优化:对主要交叉口的信号灯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交通流畅度。
4. 建设地下通道:在东镇人流密集的地区,建设地下通道,分流行人和车辆交通,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5. 增设公共停车场:在城区边缘和重要交通节点,增设公共停车场,减少私家车辆在市区内的停车需求,缓解交通压力。
6. 建立自行车道:在适当的道路上,建立自行车道,提供给骑行者使用,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7. 加强公共交通: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交车辆运营频率,优化公交站点布局,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8. 提供步行空间:在城区内,划定步行街区,提供良好的步行环境,建设人行道,增设过街设施,方便行人出行。
四、实施计划1. 前期调研:对东镇的交通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了解居民需求和交通瓶颈。
2.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东镇路线改造方案,明确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
3.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投资等方式筹集改造资金。
探索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调整的原因和管理方法

探索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调整的原因和管理方法目录一、内容概括 (2)(一)背景介绍 (2)(二)研究意义 (3)二、详细规划调整原因分析 (4)(一)土地使用需求变化 (5)(二)城市发展战略调整 (7)(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8)(四)基础设施改善需求 (9)(五)法律法规政策变动 (11)(六)其他原因 (12)三、详细规划调整管理方法 (14)(一)建立健全规划调整机制 (15)1. 明确规划调整原则 (16)2. 设立规划调整管理机构 (17)3. 制定规划调整流程 (18)(二)科学编制规划调整方案 (20)1. 充分调研论证 (21)2. 合理确定调整范围 (22)3. 确保规划调整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3)(三)严格规划调整审批程序 (23)1. 明确审批权限和责任 (24)2. 规范审批材料和要求 (25)3. 建立审批会审制度 (26)(四)强化规划调整实施监管 (27)1.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28)2. 加强对实施过程的跟踪检查 (30)3. 及时处理违规行为 (31)(五)加强规划调整公众参与 (32)1.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 (33)2.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35)3. 做好公众意见的采纳和反馈工作 (36)四、结论与展望 (37)(一)主要结论 (38)(二)未来展望 (39)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深入探讨了在城镇开发边界内进行详细规划调整的必要性与实施方法。
详细规划调整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土地使用、交通布局、公共设施配置等多个方面,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首先分析了当前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用地紧张、功能混杂、环境压力等,并阐述了进行详细规划调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文档详细探讨了详细规划调整的原因,包括城市发展战略调整、人口增长与资源需求变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
还介绍了详细规划调整的管理方法,包括制定调整规划、加强监管与执行力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
论乡镇规划管理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论乡镇规划管理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发展,对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实际上,中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因此文章在分析乡镇规划管理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乡镇规划;小城镇建设;作用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城镇建设中,小城镇规划的内容是比较关键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合理的乡镇规划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创造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乡镇规划建设理论知识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乡镇规划建设的实践技术逐步完善,乡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但是,由于乡镇规划与建设难以保持统一,复杂性较强,要进一步规划农村环境、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就必须采取科学的对策,全面优化乡镇规划与建设。
1乡镇规划管理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随着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加强对其的规划和管理,将起到一定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随着小镇的发展,小镇的发展将会吸引大量的企业到这里来,为小镇的发展提供资本,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
在政府有关的政策引导下,要把交通、水利等各种基本配套建设完善起来。
通过综合统筹小城镇的各种建筑布局,在小城镇中运用先进的服务设施和装备,充分利用各种设备的优点,可以使小城镇的整体服务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经营上,可以为小城镇的发展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计划,提高对环境的关注程度,从而有效地处理好环境的问题;营造一个美好的居住条件,以满足人民对生命品质的要求。
同时,要在小镇建筑中融入历史人文元素,以提高小镇的综合吸引力,突出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各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地方特色工业。
2当前小城镇建设中乡镇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2.1乡镇规划管理缺乏专业性人才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十分严峻,许多高校的学生都希望留在城里工作,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却十分缺乏。
闻喜县农业灌溉现状及近期总体规划

闻喜县农业灌溉现状及近期总体规划闻喜县农业灌溉现状及近期总体规划,不少于2000字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势较为平坦,渭河横贯全县。
农业是该县的主要产业,而农业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设施。
近年来,闻喜县在农业灌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闻喜县农业灌溉主要依赖于渭河的水资源。
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县政府投资修建了一系列的渠道和水库,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农业灌溉系统。
全县共有6条主要灌溉渠道,覆盖了农田面积近100万亩。
同时,还有4座水库用于蓄水,保证了农田的灌溉供应。
然而,目前闻喜县的农业灌溉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渭河水质的恶化,农田用水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部分灌溉工程建设存在设计不合理、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灌溉效果不佳。
此外,农田用水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镇里的抢修,村里的私拉乱接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闻喜县制定了近期总体规划,以进一步提升农业灌溉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完善农业灌溉水源保障机制。
通过开展相关水源保护行动,加强渭河水质监测与治理,确保农田用水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探索并利用地下水资源,降低对渭河水源的依赖程度,提高农业灌溉的可持续性。
其次,优化农业灌溉渠道和设施。
对已建成的灌溉渠道进行改造和维修,保证渠道畅通,并且提高其输水能力;对老化的灌溉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提高灌溉效率和用水利用率。
同时,加强灌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
第三,加强农田用水管理和节约用水。
制定并实施农田用水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用水计量、用水核价等制度,推行合理用水和精准灌溉。
同时,在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避免因排水不畅导致的淹灌和水浸问题。
第四,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管理。
通过开展培训班和示范工作,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水平,引导农民在灌溉选择、用水量测定和作物需水量预测等方面做出合理决策。
083基于生态视角的工业型小城镇发展规划探讨——以射阳县临海镇概念规划为例

基于生态视角的工业型小城镇发展规划探讨——以射阳县临海镇概念规划为例马骁张琳刘剑波【摘要】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带来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环境的恶化、生态平衡的破坏。
现阶段,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日趋成为时代最强音。
小城镇作为乡村和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现在已经进入重要的转型时期,在环境保护、低碳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工业型小城镇将采取何种模式发展,贯彻何种理念进行空间布局,日趋成为规划关注的热点。
本文基于生态视角,以射阳县临海镇概念规划为例,通过综述国内外生态理论及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实践,评析生态理念在工业型小城镇发展中的应用,探讨适合临海镇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策略,以实现城镇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赢发展的目标,将临海镇建设成为生态、美好、和谐的小城镇。
【关键词】工业型小城镇;发展模式;生态视角;生态城市;空间布局1.规划背景1.1关注环境、低碳发展已成为时代最强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急速提高,与之相伴的是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进入21世纪,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国家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保护环境,关注生态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规划师在进行规划建设中应积极面对的问题。
目前,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
1.2城镇化带来生态环境压力明显城镇化、工业化成为拉动内需,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以“资源换增长”的发展模式仍普遍存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
城镇化过程是一把“双刃剑”,未来五年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仍是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城市水资源、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之间的矛盾,即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问题,城镇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明显。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技术路线——以辽宁省北镇市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技术路线——以辽宁省北镇市为例摘要:城市规划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其自身的意义。
对城市规划进行实施评估,有助于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律,增强规划编制内容与对策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对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实施评估的意义评估方法技术路线一、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意义城市规划的意义体现在规划的实施,只有通过规划的实施,才能实现规划的意图、原则和内容,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导作用才能得到实现。
因此,从现在出发向目标趋近的思维路径是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思路。
城市规划的实施与城市规划编制的关系,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予以总结。
这种总结必定是对过去的规划行为进行后果研究,也就是说,需要对过去规划实施的过程、规划实施的后果进行全面的研究,需要知道这些方法中哪些内容得到了实施,为什么能够得到实施,哪些内容没有得到实施,为什么得不到实施,问题出在哪一环节上。
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过去规划中的思想和内容哪些需要改造,哪些需要坚持。
通过对总体规划的实施回顾与评价的分析研究,对于原有规划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城市实际发展状况与原有规划的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等都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增强规划编制内容和对策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评估方法与技术路线1、第一层次构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体系。
2、第二层次在回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编制程序进行评估。
3、第三层次从规划目标、市域规划、空间发展、公众满意度、强制性内容、重大项目、实施政策等方面对北镇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从现状入手,定量及定性相结合,采用系统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剖析,对北镇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做全面和客观的评析。
4、第四层次对规划实施评估进行总结,研究规划实施偏差的深层次原因,针对规划面临的主要矛盾,最终提出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建议。
三、辽宁省北镇市总体规划评估的主要内容以辽宁省北镇市为例,具体说明总体规划评估的技术路线。
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规划编制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城乡规划编制中引入“三生空间”理念也逐渐的成为了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的“三生空间”就是指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空间,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城乡规划编制的主要针对目标也变成了空间尺度差异性、功能复合性、范围动态性以及用地异质性等等。
这样开展起来的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将会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能够为城乡的总体规划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
基于此,本文将对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进行深入的思考,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乡规划编制;“三生空间”;划定思考“三生空间”这一概念主要是由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这三个词汇组成,这三个词汇主要诠释的意义便是:生活空间就是指人们日常主要的生活环境,它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空间的需求;生产空间就是指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具有一定的专门性;生态空间本身具有超强的自我修复功能,能够为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从而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的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这就促使“三生空间”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生产空间要形成集约性与高效性;生活空间需要满足相关宜居条件;生态空间建设更是达到山清水秀的目标。
因而,在这样的理念下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将可以有效的推动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促使我国社会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1、对于“三生空间”对象特征的具体分析1.1空间尺度方面存在差异性各城乡规划空间尺度的不一致,也会促使“三生空间”的服务对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空间尺度时,会发现其服务对象是在变化中的。
譬如,当我们以宏观角度来看待城乡发展时,会发现所有城镇的外观表现都为点状集中空间,而生态区域的构建则是由农村地区以及自然环境这二者共同组成的;当以中观视角来看待城市发展时,生活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便是居住用地集中区,而生态空间则是由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等组成。
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的思考

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的思考1 规划的理念:理性发展观1.1 前两轮规划理念过于单一化我国自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来,针对我国经济加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过快、耕地大量减少等情况,我国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但由于前两轮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理念,导致前两轮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好。
尤其是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当时在编制的时候,在规划理念上过分强调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以“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为目标,对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的建设用地的需求保障不够,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和需求研究不多,使得规划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造成规划只是成了“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装饰品”,并没有真正发挥出规划的“龙头”作用。
1.2 以理性发展观指导新一轮规划修编目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也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此新的形势下,在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吸取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实践中总结的理性发展的理念,如控制城市向外延扩张、将城市周边的农田作为生态用地进行保护、合理高效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等。
正如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院长布朗教授说,“理性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在满足市场各方面用地需求同时又不会造成城市蔓延。
”这就要求城市的发展要有理性,不是一味地追求“大”,而是要准确、及时地获取土地供求信息,通过供给来引导需求,从而实现城市的理性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时期,在城市发展中引入理性发展概念,有助于解决城市无序扩张、优质农田严重流失等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
因此,我国正在进行的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应该充分借鉴国际上的“理性发展”理念,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在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分配各项用地指标时,必须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与环境”三效益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在规划修编的编制和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牢牢树立“全局、弹性和动态”的理性发展观念。
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划线定界

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划线定界1. 任务背景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山西省闻喜县,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开发区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划线定界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背景信息、划线定界的目的和方法、实施过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2. 开发区背景2.1 地理位置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2′,东经111°11′,总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
开发区地处于京津冀地区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2 发展历程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6年,是山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2.3 经济特点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集聚:开发区依托山西省丰富的煤炭和矿产资源,发展了一批以煤炭深加工、矿山机械制造、新能源等为主导的重点产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技术创新:开发区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对外开放:开发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了一批外资企业和外籍人才,推动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3. 划线定界目的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划线定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开发区的边界范围,确保开发区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具体目标包括:•确定开发区的土地使用范围,避免非法占地和乱建乱占现象的发生。
•保护开发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对开发区产生负面影响。
•优化开发区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
•提升开发区的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驻。
4. 划线定界方法划线定界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经济、生态等多个因素。
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划线定界方法如下:4.1 调研分析通过对开发区周边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生态资源等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确定划线定界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4)1420010202工业城镇规划编制实践中的思考与探索———以闻喜县东镇总体规划为例收稿日期:2004204203作者简介:马杨悦(19622),男,200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注册城市规划师,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马杨悦摘 要:介绍了山西省闻喜县东镇总体规划情况,从规划背景、东镇概况、城镇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
关键词:城镇规划,东镇总体规划,探索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1 规划背景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并强调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小城镇科学规划,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那就是主要依托城乡结合密切的小城镇的发展来加速城镇化进程。
所以,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具有重要地位。
在小城镇的发展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首要的战略目标。
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注重乡镇企业的发展建设,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转移,迅速非农化,加快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镇总体规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制完成的。
2 东镇总体规划简介2.1 东镇概况东镇是隶属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建制镇,位于闻喜县县城的北中部,全镇东西长约12km ,南北宽约9km ,镇城总国土面积为76.13km 2。
全镇辖24个行政村,总户数为10631户,户籍总人口为43375人,镇城人口密度为570人/km 2,高于闻喜县每平方公里320人的平均水平。
东镇镇区位于镇域地理位置的南中部,南距闻喜县县城13km 。
现状镇区建成区总人口为26067人,建成区建设用地为破坏。
3.5 在尊重原生环境的同时,对原生环境进行质的改善与提高原有公园因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整体环境破败杂乱,水体因附近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已遭严重污染。
因此,本方案计划对原生环境进行整治。
水体整治:首先将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经新征区南侧的排水管排入市政管网;原水面中,有碍观瞻的土丘及仿古建筑将被拆除;在北侧水面狭窄处设置水闸,平时封闭,这样可使环形水体变成枝状水体,避免水流死角的出现。
水体整治将完善公园水体的流动模式、改善水体水质,提高园林环境质量。
景观绿化设计:本规划计划将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土方堆至现有湖心岛上以产生自然变化的土丘。
水面东部以自然景观为主,其间点缀的小桥、流水、绿荫、游廊、水声与鸟啼共同构筑了充满自然声色的园林式环境。
水面西部则逐步融入到建筑环境中。
在环形长廊侧畔,点植乔木、湖石,再加上从建筑平台上飞流而下的瀑布,更使建筑与园林自然地合为一体。
4 建筑风格建筑是使用者精神气质的外在体现,高校建筑则更应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
本方案在建筑设计上除了与原生环境在布局、轴网及尺度上寻求一致,还在形象风格上维护原生环境的统一。
建筑立面以大洞窗为主,色彩以淡灰色为基调,宁静、淡雅、风格朴实,既遵从了原生环境中古朴、清淡的格调,又体现了山西师大严谨、求实的办学风格。
5 结语本次设计是经过投标后被选中的中标实施方案,在设计中所贯穿的对原生环境的尊重及整合开发的观点受到了山西师范大学广大师生及有关专家的广泛认同,作为一个建筑师有责任在自己的设计业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尊重原生环境的观念,使人们生存的空间更加和谐。
R espect to primary environment and its regenerationHE Q ing(S hanxi Institute of A 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Taiyuan 03001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imary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e and discusses them from primary environ 2ment ,planning idea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other aspects.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primary environ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the re 2source aspect by architect and ensur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m.K ey w ords :primary environment ,respect ,regeneration・01・第30卷第14期2004年7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0No.14J ul. 2004 424.5万m 2。
2.2 城镇发展战略注重城镇规划,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善城镇职能,改善投资环境,服务主导产业,确定城镇发展目标,奠定并强化东镇作为闻喜县县域副中心城镇的地位,使之成为对外开放交流的窗口和带动镇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县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3 规划目标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强化东镇在市域、县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城镇带动乡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通过城镇规划,科学确定城镇的性质、规模、形态、结构、空间布局,促进城镇的健康发展,使东镇作为县域副中心城镇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城镇功能更加完善,成为布局合理,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各项设施完备,环境清洁优美,人民生活舒适,具有浓郁城镇氛围和美好城镇环境的现代化小城镇。
2.4 规划内容论证了东镇的城镇性质;进行了城镇规模的预测;界定了城镇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了“集中紧凑式”的城镇布局形态和“一城两区、有机结合”的城镇布局结构;并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注重城镇规划与建设的超前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技术上的合理性与建设中的可行性相结合等为规划原则,对城镇总体布局、各项专业规划等规划设计内容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闻喜县东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荣获了2003年度山西省厅级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三等奖。
3 关于东镇规划的思考与探索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与之配套的法规文件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建制镇规划相应的国家标准为G B 50188293村镇规划标准。
在村镇规划标准及条文说明中,规定了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五级,最低不得小于人均50m 2,最大不得超过人均150m 2的指标。
村镇规划标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分级与限制,是在综合考虑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分布、自然环境、生产条件、经济水平、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后确定的,是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基本原则。
这一用地指标是共性的,对综合型城镇、工矿型城镇、风景旅游型城镇、交通枢纽型城镇、农村中心型城镇等不同类型的城镇均具有指导意义和约束作用。
规划工作者在从事规划编制的实践中,必须遵守并执行这些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闻喜县东镇除具有一般小城镇的职能、形态等共性外,还具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国家大型乡镇企业———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东镇。
改革开放近2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由东镇附近的农民企业家李海仓创办的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迅速,已发展成为拥有职工近万余人,年产铁、钢均达百万吨以上,年产焦炭数十万吨,占地1.5km 2以上的国家大一型乡镇企业,被评为山西省乡镇企业最大规模第一名,山西省乡镇企业实现利税第一名,是山西省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效益最好的乡镇企业。
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这样一个国家大一型乡镇企业位于东镇镇区,对拉动一方地域经济的发展,国家与地方财税增收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可以这样说,“海钢”对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有“山西省乡镇企业最大规模第一名”之称的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东镇镇区,就使得东镇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远远超过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中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上限。
并且由于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规划期内还要进一步发展其钢铁及相关工业生产的规模和相应的用地规模,也必然使得规划期内东镇的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国家的有关标准。
“海钢在东镇”这一情况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和不具类比性,显然,用国家普遍要求的、一般性城镇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来进行东镇总体规划用地规模的确定是不现实的。
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套国家规范、标准,那么,东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将无法进行。
鉴于这样一个特例,规划师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分析。
在进行东镇总体规划的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即规划采用两种指标方法来确定东镇的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
一种用地规模指标为不包含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业用地的(人均建设用地为118.9m 2),则东镇的城镇用地规模符合国家标准,这反映了一般小城镇用地规模上的共性。
另一种用地规模指标为包含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业用地的(人均建设用地为157.0m 2),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其用地纳入到城镇建设用地中,这反映了大型工业所在地小城镇的特性。
这就是在编制东镇这样一个具有大型工业所在地工业城镇规划实践中的思考、探索与尝试。
4 结语作为城市规划师,要在掌握国家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并具备处理特殊或复杂事物的能力。
这样,才能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理论知识,而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认识、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这才是也应该是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工作作风。
只有这样,城市规划工作者才能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城镇化水平、科学规划小城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Considerations and exploratory study on compilatory practice of industrial tow n planningMA Yang 2yue(S han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U rban and R ural Planning Design ,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The master planning situations of the east town in Wenxi County ar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from planning background ,town ’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other aspects.“Scientific planning and proper redistribution ”is proposed ,which can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 and realize strategic target.K ey w ords :town planning ,master planning ,exploratory study・11・ 第30卷第14期2004年7月 马杨悦:工业城镇规划编制实践中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