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鲫鱼与青蛙》教案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

《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本单元包括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第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 观察小鱼和蝌蚪”、“活动2 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活动3 把它们分类”等四个教学环节。本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方法,发现鲫鱼和青蛙的生长发育、身体和运动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并通过分类活动,初步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在课外,他们不少已经观察甚至养过蝌蚪和小鱼,也看过和听说过一些关于蝌蚪会长大变成青蛙的资料。可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小鱼和蝌蚪的知识。由于蝌蚪和小鱼个体很小,外形也相似,加上学生未必对了两者进行过认真、细致的对比观察,所以他们不一定能很好地、细致地描述两者之间外形特征的区别。三年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经历,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认知上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作为思考的支架。

三、教学目标

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区分青蛙和鲫鱼的幼体;

2.知道青蛙的幼体长大成体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鲫鱼不会;

3.能分别描述与青蛙或鱼相似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4.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认识鲫鱼和青蛙的一些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和归纳青蛙和大鲵、蝾螈的共同特征。

五、教学准备

活动手册,青蛙和鲫鱼的活体,动物彩图资料卡片(青蛙、鲫鱼、金鱼、

蝾螈、大鲵、蟾蜍、鳜鱼、鲑鱼等,卡片印有该动物生长发育、运动方式和生活

环境等信息),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与讲述:春天的时候,三年级的妍妍和波波在公园的小池里发现了许多

黑色的小动物,妍妍认为那是小鱼,可波波认为那是蝌蚪。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提出任务:怎样区分蝌蚪和小鱼?

(二)活动探究

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

问题:用什么方法找出蝌蚪和小鱼的不同?

活动:观看播放小鱼和蝌蚪的视频和图片。

交流:比较小鱼和蝌蚪的区别的观察发现。

小结:小鱼和蝌蚪的身体有很多不同。小鱼的身体较为扁长、有鱼鳍;蝌蚪

的身体较短、圆,没有鱼鳍。

活动2: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

媒体:播放小鱼和小蝌蚪生长发育为成体的视频。

问题:蝌蚪和小鱼长大成为成体后,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蝌蚪长达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以及小鱼长大成大鱼的身体变化。

小结:蝌蚪变成青蛙后,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也

改变了。而小鱼变成大鱼,它的身体形态和生活环境没什么变化。

问题:青蛙和鲫鱼的外形有哪些不同?除了外形,它们还有哪些不同?

活动:观察和比较青蛙和鲫鱼的活体,了解它们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

不同,并做记录。

交流:青蛙和鲫鱼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小结: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活动2:把它们分类

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鲫鱼相似,有些与青蛙相似。你能找到它们吗?

活动:利用动物资料卡片将各种动物分成与鲫鱼相似的动物,或者分成与青蛙相似的动物,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交流: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小结:与鲫鱼相似的动物有金鱼、鲑鱼、鳜鱼等,它们的身体都是流线型的,体表有鱼鳞,这一类动物我们称为鱼类;与青蛙相似;与青蛙相似的动物有蝾螈、蟾蜍、大鲵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体表光滑、身体具有头、躯干、四肢等结构,幼体为蝌蚪形状,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离开水在陆地生活。这一类动物我们称为两栖动物。

(三)总结与拓展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收获。

拓展:课后,让我们了解和认识更多鱼类和两栖类的动物。

七、板书设计

1.鲫鱼与青蛙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1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设计

《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11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以上一节课留下的浓盐水在一周后的变化作为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食盐分离出来。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个活动,活动1:浓盐水的变化,将上次收集的浓盐水放于窗台上,经过一周后,观察杯中盐水的变化,因为杯中有少量水蒸发,因此杯底有少量白色的盐,引出了食盐从水中分离的现象。活动2:将食盐分离出来。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食盐的分离?尝试用实验的方法从盐水中分离食盐。使学生了解食盐溶解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转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食盐的分离现象不太陌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前概念的认识,例如生活中海边的晒盐现象,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本课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动作实验的能力较差,有部分女生还存在畏惧火的现象,用蜡烛加热的方法更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开展本实验。

三、教学策略

1.本课抓住小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分组实验法,让学生在看一看、做一做、辩一辩、想一想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2.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任务驱动为活动线索,后面的活动以前面的活动为基础,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质疑——求证——释疑”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