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过程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资源整合驱动
中国企业通过国际化进程, 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提升 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02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 特点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 逐年增长,投资范围覆盖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投资领域多样化
中国企业在能源、矿产、 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 域都有对外投资,且投资 领域不断拓宽。
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 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创新,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包括欧美、亚太、非洲等在内的全球 市场,多元化的市场布局有助于分散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 。
国际化经营模式
中国企业采取了多种国际化经营模式,包括直接出口、建 立海外销售网络、海外投资建厂等,以适应不同国际市场 的需求。
防范风险
中国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推广, 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品牌优势占 领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加强风险防 范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 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04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 势和前景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1 2
投资领域多元化
中国企业逐渐从传统的资源开发和加工领域向高 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拓展,投资领域呈现 多元化趋势。
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建议
加强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需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 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深化本土化经营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需要更加注重本土化经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 和文化,提高产品适应性和竞争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企业战略-第4章 企业国际化过程
三、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方式与绩效表现
5. 稳重型国际化
国 际
A
化
BC
D
程
度
年份
四、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
1.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 的规模与数量持续增长
2.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 的主体发生了显著变化
4.新兴市场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仍 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但服务业、 能源开采所占份额增长较快
3.跨国并购日益成为新兴市场跨 国公司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之 一
•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中国企业的竞争范围不断扩大,竞争领域不断推进,竞争层面不断 上移,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官产学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
1.中国企业的资源
• 提高中国企业资源竞争力,必须改善银企关系、政企关系、企学研之间的关系,为稀缺资源的获得 寻求途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盟与合作,也可以加宽资源获得渠道。上述关系和渠道的不断开拓 与稳固,是企业资源竞争力得以维持、更新的必要条件,而加强员工在职学习,是企业低成本提高 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
度之间的联系,他们的测评指标选取国际化战略、组织结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服务) 管理、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当地化及经济指标等9个尺度来综合评价企业的国际化指数
二、国际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绩效变化与拐点
• 国际化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起码有一个“会合、下降、再定位、会合的周期”特征,而且最近的发现 也证实存在这样一种水平的S型的国际化——绩效关系。
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经济风险的例子
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经济风险的例子
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面临多种经济风险。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汇率风险:当企业进行跨国贸易时,涉及不同货币的交易,汇率波动可能会对企业的经济状况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当本国货币升值时,产品变得更昂贵,可能导致销售下降;相反,当本国货币贬值时,产品变得更具竞争力,但进口成本可能会上升。
2. 市场风险:进入新的国际市场时,企业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
例如,本地市场对某种产品可能需求不高,竞争激烈,或者本地消费者对品牌和文化有不同的偏好,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产生影响。
3. 法律和政策风险: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差异巨大,涉及进出口限制、关税、税务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遵守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果没有适应当地法规的能力和灵活性,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和合规问题。
4. 经济衰退和政治不稳定性:国际经济环境和政治形势的变化都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衰退可能导致需求下降,政治不稳定性可能带来市场不确定性和投资决策的困难。
5. 供应链风险: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可能依赖来自不同国家的供应商,这使得供应链更加复杂和脆弱。
一些因素,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或国际贸易摩擦,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或延迟,给企业的生产和交付带来风险。
这些只是一些可能的例子,不同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因其行业以及国际化程度的不同而异。
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应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减少经济风险并提高成功的机会。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策略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
然而,在跨越国界拓展业务的过程中,企业往往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击尤为显著。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和商业规范,这些差异可能会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市场拓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文化适应策略对于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文化差异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文化差异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可能会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在沟通方式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可能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和非语言信号的理解。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直接明确的沟通被视为高效,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更受欢迎。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误解和偏差,影响商务谈判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管理风格上,各国文化对于领导权威、决策过程和团队合作的观念也不尽相同。
在某些文化中,强调层级分明和集中决策,而在其他文化中,更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如果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不能理解和适应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管理混乱和员工的不满。
再者,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也因文化而异。
有些文化重视个人成就和竞争,而有些文化更强调集体利益和和谐关系。
这种差异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绩效评估标准,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商务礼仪和社交规范在不同文化中也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在某些国家,商务宴请和礼物交换是常见的商务交往方式,而在其他国家,这些行为可能被视为不恰当甚至违法。
不了解这些差异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声誉损失。
二、企业国际化中的文化适应策略1、文化培训与教育企业在国际化之前,应对员工进行系统的文化培训,使他们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和商务规范。
这种培训可以包括语言学习、文化讲座、案例分析和模拟场景练习等。
通过文化培训,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减少文化冲突的发生。
2、本地化策略本地化是指企业在进入新的市场时,根据当地的文化和市场需求,对产品、服务、营销策略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和竞争。
国际化经营成为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步伐。
本文将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缺乏国际化意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意识,认为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大,国际市场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这种狭隘的观念导致中小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缺乏战略规划和投入,无法抓住国际市场机遇。
2. 产品质量与标准不达标许多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标准不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
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3. 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缺乏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产品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很容易被侵权和模仿,严重影响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市场地位。
4. 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信用不足,往往无法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和信贷,限制了它们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5. 法律法规和贸易壁垒国际市场的法律法规和贸易壁垒是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障碍。
中小企业往往因为对国际市场法律法规不了解,疏于备案和申报,导致相关贸易壁垒使其无法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二、建议提出中小企业应当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认识和重视,树立国际化经营的意识。
可以通过培训和引进外国专家进行指导,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和眼界,抓住国际市场机遇。
中小企业应当加强对产品质量和标准的管控,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可以通过相关认证和资质的获得,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中小企业应当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申请专利和商标,避免知识产权被侵犯和侵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型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
中型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渴望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
然而,对于中型小企业来说,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们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资金问题是中型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拦路虎。
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型小企业往往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国际化所需的高昂成本。
开拓国际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建立销售渠道、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等。
而且,国际业务中的货款回收周期可能较长,资金周转压力较大。
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很可能会被迫中断。
人才短缺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国际化经营需要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丰富国际市场经验的专业人才。
中型小企业在吸引和留住这类人才方面往往处于劣势。
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和知名度相对较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难以提供与大型企业相媲美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就难以制定出有效的战略,也无法高效地执行各项业务。
市场准入障碍是中型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又一难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有着各自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认证要求等。
这些复杂的市场准入规则对于中型小企业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适应这些规则,否则就可能因为违规而遭受处罚,甚至被驱逐出市场。
此外,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可能会设置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等,这也增加了中型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
品牌知名度低是中型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个短板。
在国内市场,企业可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在国际市场上,由于缺乏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品牌知名度往往较低。
消费者对于陌生品牌的信任度和接受度通常不高,这使得企业在市场开拓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建立品牌形象和口碑。
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中型小企业在品牌竞争中处于劣势,需要通过创新的营销策略和优质的产品服务来逐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引言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趋势,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企业开始涌现出来。
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全球化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本文将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第一部分全球化的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更为广泛、深度的国际合作,不断拓展市场占有率,以保持自身优势地位。
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这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竞争不断升级,企业海外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也更为复杂。
第二部分国际化的定义与类型国际化是企业由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延伸的过程。
企业在经历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适应、融入、学习与接受国际化所为之开发的不同市场要求,并发展与完善自身全球化网络。
国际化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出口型国际化。
出口型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出口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向另外的国家销售的方式进行国际化,这是最为普遍的形式。
第二,直接投资型国际化。
直接投资型国际化是指企业直接向海外国家进行投资,以建立企业、公司等形式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进行国际化。
第三,战略联盟型国际化。
战略联盟型国际化是指企业采取与其他企业达成战略联盟或合作协议的形式,共同实现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进行国际化。
第三部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开始步入国际化的道路。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更加迅速。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国际化水平逐渐提升。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输出方面,中国企业加速了跨国并购和境外直接投资。
二是在输入方面,中国企业引进技术、人才等方面不断强化。
第四部分国际化面临的挑战随着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比例越来越高,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首先,来自本地企业的竞争、文化差异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限制均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产生困难。
TCL国际化策略及过程分析
TCL重视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 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能力的人才,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04
TCL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 机遇
市场竞争压力
国际品牌竞争
01
TCL在国际市场上与知名品牌竞争,如三星、LG、索尼等,需
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
价格战
02
国际市场上价格战激烈,TCL需要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制定合理
02
TCL国际化策略
市场进入策略
合资合作
通过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利用 其在当地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渠 道资源,快速进入目标市场。
收购兼并
通过收购当地企业或品牌,直接 获取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和销 售渠道。
绿地投资
在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 中心,实现本地化生产和研发, 降低成本并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 者需求。
的价格策略。
营销策略
03
国际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多样化,TCL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制
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文化差异挑战
消费习惯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习惯 和需求,TCL需要适应并满足目标市场的消 费习惯。
品牌形象塑造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TCL需要塑造符合当地文化的 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认同感。
新兴市场机遇
中产阶级崛起
新兴市场国家中产阶级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潜力,为 TCL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城市化进程加速
新兴市场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对家电等消费品的需求不 断增长,为TCL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市场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增 加,为TCL等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提供了竞争优势。
李宁公司国际化过程简介
一、概述1.李宁公司背景和发展1990年-1992年---创立阶段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山水起步。
创始人李宁先生为中国著名体操运动员。
1992年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为第一个赞助奥运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
1993年-1995年---高速发展阶段1993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
并在95年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1996年-1998年---经营调整阶段1998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1999年-2001年---二次发展阶段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提出国际化发展战略2002年-2003年---品牌重塑阶段在此期间公司确立全新品牌定位: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同年末,确立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及业务发展战略。
2004年-2008年---专业化发展阶段04年,李宁在香港联交主办成功上市(编号:2331),这是第一家内地体育用品公司在香港上市。
同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
2005年,李宁公司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2006年,李宁公司成为ATP 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同年,李宁“飞甲”篮球鞋喜获“iF工业设计大奖” 国内首家专业跑步互动平台启动2009年至今-----国际化准备阶段3月,李宁与撑杆跳女皇叶琳娜.伊辛巴耶娃签约;7月,李宁收购著名羽毛球品牌凯胜「Kason」加速发展羽毛球项目;12月4日,李宁开设首家香港羽毛球专卖店,进一步推进品牌国际化策略。
2.李宁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我们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愿景全球领先的体育用品品牌公司核心价值观赢得梦想、诚信守诺、我们文化、卓越绩效、消费者导向、突破3.李宁公司品牌及产品李宁公司品牌的发展相当的迅速。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定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定义中小企业国际化是指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经营活动、拓展业务、获取资源等一系列与国际交往有关的经济活动。
国际化过程涉及到产品、资本、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一)国际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参与度不高。
(二)国际化策略单一。
很多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比较单一,缺乏适应当地市场的策略调整能力,导致市场开拓效果不佳。
(三)资金、技术和人才短缺。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瓶颈,无法满足国际化的要求。
(四)国际市场准入门槛高。
许多国际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对中小企业来说难以进入,导致市场机会受限。
三、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一)资金短缺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导致无法顺利开展海外业务。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和税收优惠等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措施。
(二)人才短缺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我国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吸引力还有待提高。
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培训中小企业人才,开展人才引进计划等方式来优化人才资源,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三)缺乏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导致无法及时调整策略。
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优化国际化经营战略。
(四)法律环境和文化差异国际市场的法律环境和文化差异较大,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出了挑战。
政府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法律和文化培训,提高中小企业在国际化交往中的应对能力。
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
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经营。
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是一个艰辛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回报的旅程。
本文将探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并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一、市场调研与策划阶段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第一步是进行市场调研。
通过对潜在市场的了解,企业能够评估市场规模、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情况,并制定适应国际市场的经营策略。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收集大量的市场数据,并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目标市场。
二、产品和服务适应性改进阶段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企业需要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应性改进。
这意味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法律、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产品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个阶段需要企业与本地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以确保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真正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三、寻找合作伙伴阶段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企业需要找到合适的本地合作伙伴。
这些合作伙伴可以是分销商、代理商或合资企业等形式。
通过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并获得更多的销售渠道和资源支持。
四、建立全球供应链阶段随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建立全球供应链变得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可靠性。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物流网络和仓储体系,以便更好地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五、营销与品牌推广阶段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在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方面下功夫。
这包括通过广告、促销活动、公关等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来吸引目标消费者。
在这个阶段,企业还需要考虑各种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对营销活动的影响,并适时进行调整。
六、风险管理与扩张阶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将增加。
因此,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政治风险、货币风险、法律风险等。
第四章 企业国际化
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模型:企业的国际化是企
业在国际市场网络中建立发展商业网络关系 的过程。所谓“商业网络”(Business Network)是指企业与其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 按照国际化企业在商业网络中的地位,可以 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企业: (1)早行动企业:主要依赖代理商进入国际 市场,国际化程度较低; (2)孤独的国际化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的资 源和能力开拓市场,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较低;
以及结合职能、产品、地区主线的矩阵结构, 在此基础上将国际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划分为 职能性结构、产品型结构、地区型结构、混 合型结构和网络型结构五个层次,分别赋值1, 2,3,4,5。 (5)人事管理:海外派遣管理人员的选拔培 训对国际化企业至关重要,设置“海外派遣 管理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和“当地录用管理 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两个指标,将人事管理 分为五个层次并分别赋值。
⑤可以集中生产,实现规模经济。 缺点:①对市场缺乏控制,国际市场信息反 馈不灵敏,不能获得国际经营的直接经验; ②贸易环节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导致 利润较低。 适用企业:小企业或认为目标市场潜力有限 但风险较大的大企业。前者将间接出口方式 作为国际化的主要进入方式,对于后者间接 出口只是其诸多进入方式之一。 主要形式:①出口管理公司。按照地域或行业
日本模式的特征: (1)综合商社是先导和主体; (2)综合商社具有独特的发展历程; (3)综合商社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独特物; (4)综合商社是一种独特的跨国公司。 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比较 共同点: (1)规模经济; (2)强大的产业组织和管理能力;
(3)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 (4)政府的支持、鼓励和保护政策。 不同点: (1)跨国经营的主体不同; (2)对外投资区域不同; (3)对外投资的方式不同; (4)经营的侧重点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两种模式并非截然对立,只不 过前者以制造业促进贸易,后者则相反。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与经济发展分析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与经济发展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不断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从单纯的出口贸易向境外投资、并购和合作拓展。
这种趋势对于中国企业的经济发展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意义。
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出口贸易,这个阶段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了。
中国的出口制造业以成本优势为基础,迅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第二阶段是境外投资,这一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首先进行的是资源类投资,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而后增加了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投资。
第三阶段是走向对外合作和并购,即通过合作、收购或合资等方式获得对外技术、品牌、市场等资源,从而迅速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向更高水平拓展。
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中国企业已经获得了更多自主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资源,使得其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参与能力显著提升。
从目前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态度来看,已经越来越趋于认可和支持,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
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整个世界经济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在过去的经济增长中主要依赖世界工厂的定位和品牌的代工生产。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促使中国企业不断改善自身的生产制造、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由传统制造业向创新型经济、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2. 带动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获得了更多的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使其在国内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概要
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
返回
一、主观决定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的成 因
一、公司概况 二、格兰仕的国际化发展过程
格兰仕的国际化发展经历的三步曲: 1.高起点引进外国技术、设备; 2. 一切先进经验的拿来主义; 3. 在自主技术开发的基础上瞄准国内、 国际市场。
三、 格兰仕国际化程度的测量 四、 对格兰仕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二) 对外投资替代出口的效应 (三) 实证结论
可能的结论至少包括以下几种: 1.外国直接投资与初级产品出口一向是互 补的,而不是对抗的。 2.一些主要目的是确立出口和国外生产决 定因素的研究提供的间接证据表明,参与国外 经营活动的两种方式(出口和对外投资)是相互 替代的。
3.利普西和韦斯检验了美国和另外 13个主要出口国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 的相互关系。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美国制 造业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同美国出口额的变化 方向一致。同样,外国拥有的制造业子公司 数目同外国的出口额也是同方向变化。回归 系数的大小表明,子公司每销售1美元产品, 出口额相应增加10美分。 4.日本在纺织、服装等工业的投资也 许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日本的出口。
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满足于本阶段的经营成绩,不愿去 尝试新的方式,对可能的优势视而不见,或 者是怕冒风险,对新事物充满胆怯。 2、虽然知道有更多的利益存在于下一 阶段,也愿意去尝试,但是管理者的眼界、 经验都无法迅速地适应。其中的学习过程决 定了国际经营的阶段性。
第三章企业国际化的过程
第三章企业国际化的过程第一节经营国际化的渐进论从大多数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来看,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演变过程。
经营国际化的这种渐进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二是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化发展。
一、目标市场选择的渐进性:由近及远,先熟悉后陌生从大多数企业走向世界的实际过程来看,其市场的扩大通常遵循“有近而远,先熟悉后陌生”的路线。
市场扩张的地理顺序通常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
二、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经营国际化的渐进性也明显表现在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上。
在跨国经营的各种方式中,最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是间接出口,然后依次是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设立在海外生产的分公司。
其中各方面要求最复杂,所需投资量最高,风险也最大的是设立海外分公司,直接在海外目标市场当地生产。
因此,从一般企业来看,其跨国经营方式演变的最常见类型是: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自行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设立海外分公司跨国生产。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这种“摸着石子过河”的方式,主要是出现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
在企业进入了若干海外市场之后,其跨国经营实力的增强和国际营销经验的积累,使企业在选择跨国经营方式时有了较大的战略自由度,这时就应该按照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跨国经营方式。
三、经营国际化采取“渐进方式”的原因企业经营国际化的演变之所以采取渐变的形式,主要是由经营国际化过程的本质所决定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指出,企业可以被看作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接收和处理信息。
企业经营的规模越大,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大,所需处理的信息内容也越复杂;与之相应,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面也越广,需要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也越强。
因此,经营国际化并不是企业产销范围的简单的量的扩大,其实质是管理人员学习、掌握和消化有关知识,逐步积累国际营销经验的过程。
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国际化已成为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开展国际贸易、投资等活动,进入国际市场并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营范围和影响力的过程。
下面将从四个阶段来探讨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出口贸易企业国际化的第一阶段是通过出口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通过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来实现国际化。
这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同时也需要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企业需要与海外买家进行合作,解决运输、支付和通关等问题。
通过出口贸易,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并且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第二阶段:海外投资企业国际化的第二阶段是通过海外投资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选择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或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海外投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海外投资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阶段:跨国并购企业国际化的第三阶段是通过跨国并购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资源。
跨国并购可以快速进入新的市场,缩短企业的发展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企业可以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
第四阶段:全球一体化企业国际化的第四阶段是通过全球一体化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等方式,实现全球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全球一体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企业可以通过全球一体化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结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出口贸易、海外投资、跨国并购和全球一体化等阶段,企业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阶段分析
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阶段分析摘要:从最初东京成立的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中国企业已经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进行了30多年的实践探索。
在这一并购历程中,中国企业积累了大量经验。
本文将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分为4个阶段,从历史角度审视其发展过程,分析总结阶段性的特征与动因,为今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国际化;对外直接投资;四阶段一、尝试性阶段:1979-1983年1979年8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15项改革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由此兴起。
这一时期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从如何按政府指令生产转向按市场需求变动状况进行生产和经营。
在对外开放方面,企业重点是扩大进出口和利用外资,而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和经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以及理论界都未引起广泛的注意。
只有极少数的企业,主要是外贸外经公司和一些拥有进口权的专业外贸公司及各省、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机构,为服务贸易而开始在海外设立窗口企业或在以往海外业务联系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进行对外投资。
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日本成立的“京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在境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从而拉开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跨国经营的序幕。
这一时期我国企业的国际化以内向型为主,吸收外商合资企业的投资,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项目和宾馆、服务设施等第三产业项目。
对外直接投资处于自发状态,仅一部分与贸易相关的企业得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批准。
企业主要为外贸公司和综合性公司,如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他们多从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出发,自发地进行了一些尝试。
而且对外投资规模非常小,主要集中于周边邻国。
截止1983年,全国只有76家非贸易企业获准在海外投资,投资金额仅有5000万美元,投资主体是少数的中央直属大型外贸企业。
究其原因,此时我国外汇非常短缺,在1982年以前每一笔对外投资项目都要经过国务院审批。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标志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企业获得了部分经营自主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国际化
▪ 瑞典学者Johanson, Wiedersheim Paul ▪ 经营国际化渐进论的研究先驱。 ▪ 对四家瑞典制造商跨国经营历史的调查 ▪ A:企业在该国通过中间商出口 ▪ S:企业在该国设有海外销售分部 ▪ P:企业在该国设有海外生产分部
企业国际化
▪ 二、国际化经营的决策 ▪ 企业国际化经营决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
过程。个体、组织、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 ▪ 人的认知水平、外部不确定性、决策者的目 标。 ▪ 重点分析两类因素:组织因素与环境因素
企业国际化
▪ 组织因素 ▪ 1、管理当局的作用 ▪ 2、组织的动机 ▪ 3、在本国取得成功
企业国际化
▪ 1、目标市场选择的渐进性 ▪ 市场扩张的地理顺序 ▪ 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
--海外相邻市场---全国市场---全 球市场 ▪ 如美国企业的扩张过程; ▪ 瑞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企业国际化
▪ 2、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 ▪ 采取“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的策略 ▪ 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变方式 ▪ 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
resource
relationship
▪ 企业网络的多种类型 ▪ 1、日本层级分包网络
▪ 2、中小企业网络
市场国际化程度 Low
High
企 Low The early starter The late starter
业 国 际 化 程 度
High The lonely international
The international Among others
国际化网络模型
▪ 国际新创企业 ▪ Born global 现象(国际创业)
企业国际化
▪ 基本结论 ▪ 1、当企业面对不同的海外市场时,它们首先
选择市场条件、文化背景与母国相同的国家, 即企业的海外经营具有文化上的认同性; ▪ 2、在某一特定市场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往往 走从出口代理到直接投资的渐进道路。
企业国际化
▪ 经营国际化采取渐进方式的原因 ▪ 北欧学派的解释 ▪ 企业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 ▪ 心理文化距离(Psychic Distance):指妨碍或干
扰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包括语 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经济发展 阶段等。
▪ Johanson,J. and Vahlne,J.E.1977
▪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a mode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8(1),23-32
瑞典四家大公司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化
Sandvik Atlascpco Facit Volvo
设立海外 销售分部
N---S
2
3
A---S 18
14
设立海外 生产设施
N---P 0
0
A----P 2
3
S----P 13
9
0
2
14 10
0
0
2
2
3
3
企业国际化
▪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四个阶段 ▪ 1、不规则出口活动 ▪ 2、通过代理商出口 ▪ 3、尽力海外销售子公司 ▪ 4、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企业国际化过程Fra bibliotek企业国际化
▪ 经营国际化 ▪ 企业产销活动的范围怎样从一国走向世界的
问题 ▪ 企业国际化 ▪ 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地方性国内企业如何向跨
国企业演变的过程。
企业国际化
▪ 一、经营国际化的阶段理论 ▪ 企业国际化经营,即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
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 演变过程。 ▪ 1、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 ▪ 2、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化发展
▪ 环境因素 ▪ 1、意外订单 ▪ 2、联动效应 ▪ 3、来自海外的强烈竞
争(本国市场)
企业国际化
▪ 三、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模型 ▪ 企业之间在资源上的相互依赖 ▪ 企业在网络关系之中获取资源和信息、知识。 ▪ 网络关系的累积性、稳定性、可变性。 ▪ 企业国际化阶段的跳跃性与企业网络关系有
关。
actor
市场知识
承诺决策
市场承诺
当前经营活动
国际化的基本机制
企业国际化
▪ 市场承诺MARKET Commitment ▪ 1、承诺资源的数量以及所承诺资源没有更好
的其他被利用机会; ▪ 2、市场知识 ▪ 经验知识的重要性。 ▪ 干中学
企业国际化
▪ 对国际化阶段理论的检验; ▪ 对国际化阶段理论的评价 ▪ 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 受March企业行为理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