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暄--中外名记者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实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浅谈名记者之路以其技鸣,想必是对记者这一年代已久的神圣职业最恰当的描述。一名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且能给人以正面力量的记者,其报道往往有着海明威所谓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在现当代,关于好记者的评判标准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最为形象的当属李海鹏所云:“一个好记者,即便在报道矿难时,也能让人读了感觉很得体”。在南方报业有一句话:“忠厚莫若范老总。”范以锦,在担任南方日报总编期间,坚持每周一篇头版批评报道;南都案发生,范老四处奔走为下属鸣冤,最后得来了广东省委老领导的批示,程益中总编才得以释放。新闻人谨遵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古今中外,每一位选择从事记者的人,作为世界人民的忠实记录者和评论者,心里都有着巨大野心的埋伏。他们在尝试并希图达到一个高度,先人们所见所想,执天职所赋予的神杖,以看似绵薄,却化骨以无声的力量存于世。且将其对于社会的功用之小大搁于一旁不谈,仅是个人胸腔中迸发的正义力量就足以使每一个见证者肃然起敬。人固然是要怀有敬畏之心的,心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弱小群体发自内心的关照,以及对恶势力的憎恶和揭发。记者,用自己手中的笔,唇间的语言,冷静客观的大脑,为人们揭示着一个又一个的真相。

争议与辉煌并存——新闻怪杰华莱士

在美国,华莱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名字代表了硬新闻、调查新闻,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让和咄咄逼人的提问。也一次次地让世人认识到电视新闻业的魔力。他本身就是不妥协新闻的化身。他处理最具争议性、危险性题材的能力,已经成了新闻界的传奇。他把电视访谈节目变成了“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华莱士向来以尖锐的问题让他的节目来宾招架不住,他的“非突袭式采访“成了行业的标准。不过,他的风趣和幽默也让后生晚辈折服。

华莱士自幼品性不凡,学生时代便表现出了非凡的语言天赋和音乐造诣。许多成功人士的辉煌之路大多是由择其所爱所长而铺就,他也不例外。抓住自己的声音特长,不久便在芝加哥广播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坚持,再坚持。华莱士一直在寻找自己生活和做人的方式,他不懈地奋斗、坚持着,胸怀坦荡,待人诚恳,哪怕是对陌生人,都友善相处。这亦是培养自己浓厚的正义感以及遇事处理公允,将自己的言行放在灰色地带的最好训练方式。要知道,可能在你身边行走的一个默默无名的陌生人都会变成你今后将会求助的人。不放过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可能性,为自己的神态语言观察积累素材和经验,都为他作为记者提问的语言机敏、入木三分打下了坚实基础。华莱士有一句名言:“采访肤浅的人别找我。我宁愿辞职也不会这么干。”正是有着如此坚毅而决绝的原则立场,他的职业生涯才显得那么珍贵和难得。

CBS新闻部总裁肖恩·麦克曼纽斯在一份声明中称赞华莱士是广播新闻业中不多的几个巨人之一。是他们开了广播电视的先河,奠定了行业标准。他比这个行业的任何人都报道过更多的重大的揭露性的新闻。当然,总是站在黑与白的风口浪尖,总会惹来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非议和指摘。他遭受过各种批评,比如批评华莱士使用暗藏的摄像机,贬损华莱士不给人准备的突然尖锐提问为“袭击新闻”等等。甚至少数被曝光的对象起诉CBS。但多少年来,还没有哪个起诉的人胜诉。几十年里华莱士获得无数电视新闻奖,荣誉头衔亦无数。1991年,他进入美国电视广播名人堂;2003年9月,艾美奖委员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这些辉煌与成就的不易只有真正去做,并为新闻事业不断努力的华莱士心里明了。

华莱士的退休,标志着一个时代风格的结束。那时正值美国传媒业在电子电讯网络冲击下不断分化组合的时候。多元化的传媒时代的到来,信息发表与获取变得更加迅速与简易,让华莱士那个信息权威的时代渐渐远去。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但一颗秉持公正,为追寻

真相锲而不舍的心,却是每个这个时代的新闻人所不可或缺的砝码。不是所有的事实真相都如同它表面所显露出的那般昭然,海底冰山的探索变得越来越有意义。是否有这样的钉子般的精神,是否能顶住社会舆论的压力,是否能在恶势力面前不妥协不退让,这些都成为我们后辈奋斗路上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问号。

历史将宣告你无罪——民主战士林昭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在我们常人心中是黯淡无光的,在顾准带来光彩之后,林昭,再次带来了光彩。她是一个象征,一种精神和人格的象征。对林昭进行人格评价,人们不能不顾及偷生的大多数,同时,却不能不面对林昭。从这个意义上说,林昭的姿态不仅使一段历史有了些许亮光,而且拯救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这位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的江南温婉女子,在这座民主自由的摇篮里,她犹如投入了慈母的怀抱,她满怀信心地希望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记者。

然而,现实往往容不下这样的纯粹。在一批北大人相继入狱,全国景象一片肃杀的情况下,林昭竟不可自已地按着自己的良心走了下去。根据越来越清晰可靠的材料,林昭本来并不激烈,厄运本来是可以逃过的。但是,当“右派分子”们受到讨伐的时候,她跳出来了,被打成右派分子之后,她的处境并不是很惨。但是,在大饥荒的年月,她又站了出来。她与张春元等合编《星火》,不仅发表诗歌,还与他们一样四处搜集各地党政负责人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名字,企图把他们的文章寄给他们,使他们正视人民的苦难,遏止极左政策。她的一些抗争看上去毫无意义,考察林昭的行为,正如她的难友们所说,的确是“拿鸡蛋去碰石头”。林昭偏偏要以自己这颗鸡蛋的微薄之力去碰石头。她说:“我相信成千上万个鸡蛋去撞击,这顽石最终会被击碎的!”这话一点儿说服力也没有,将军或政治领袖们在做战前动员时是不会说这种话的。但正是这样的话,使人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真正为理想而献身的战士。

同样,在提篮监狱暗无天日的狭窄牢房中,她呐喊:“不是仰赖那权威的恩典,给我们把头上的铁锁解开;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它打破,从那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她在心力交瘁中不断地求索,但是现实所回答她的却是绝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样一个画面。当她的母亲和姐姐去监狱看望她时,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多的白被单,她支吾其辞。当我们看到她手腕部血迹斑驳的伤痕时,母亲立即把她衣袖拉起来,手臂上也全是小的切口疤痕。母亲当时放声大哭:“你为什么要这样作贱自己?这也是我的血肉呀!”林昭在狱中以呼口号、写血书、蔑视法庭来表达良心的抗议,她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这就出现了她在狱中的一场“制服与反制服”的斗争。

但对于这一切的一切,她都没有噬脐莫及。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弱女子所能承受的心理生理极限,她一个人便如同一支队伍,并非生不逢时,而是她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了那个时代几欲被吞没的良知。看了听了想了这一切,却无法表达我的感情,只觉得一股寒冷而逼人的气流注入我的心胸。

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环境使不少人们被迫做出了选择,哪怕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和意愿,生命被视为无可超越的比较项。一切为时代的变革而抗争、呐喊、嘶吼甚至颠覆主流意识形态,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是远远无法与生命相抗衡的。林昭,以松一般的姿态站在了挑战权威和禁忌底线的前沿,为自己的民主自由信仰奋力拼搏。她没有矫健的身躯,没有坚毅的肌肉,然而胸中那种誓死捍卫真理的热血在不断喷薄,在现状大潮的逆流中挣扎。

如今,万万人追忆你的灵魂,那个曾笼罩着神圣基督信仰的灵魂。它没有因为遗骸只剩几缕发丝和白布而远去,相反,它将随着社会越来越民主自由开放而为更多进步人士所知晓,我们愿意相信社会的良心和真善美的真存,后辈们也势必为其不懈努力和奋斗。

历史将宣告你无罪,为真理而抗争的热情永不会老去。

良心是最好的通行证——当代新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