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发展史
第2章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1)
![第2章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1)](https://img.taocdn.com/s3/m/1dfa229b65ce0508763213aa.png)
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 Continuous Improvement) BM&CI
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 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企业自身的生产 活动; 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确定基准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不 断改进提高的过程。 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管理人员和员工不会 满足于某一特定工作水平,而是谋求不断提高。采用这一方法的企 业发现降低成本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公司总是可以找出办法使 本年度的成本和费用低于去年,以前似乎高不可攀的目标现在竟然 达到了。 主要表现在可以促使管理人员和会计师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 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 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1)1945年以后,现代成本会计加强事前控制,开展 了成本的预算和决策,实行目标成本计算,实施责任 成本、变动成本和质量成本计算,战略成本管理等一 系列新的管理理念开始融入成本会计。
(2)成本会计是“根据会计和其它资料,对企业生产经 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按照成本最优化原则,有组 织的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促进企业 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预先制定成本标准作为各项费用消耗的限额,在生产经 营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严格控制在限额标准之内,随时揭示和及 时反馈实际费用与限额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要系统分析成本差异原因, 以便采取措施,消除生产中的损失和浪费。 企业应在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内,分别制定有关成本标准,包括原 材料、燃料、工资等的费用消耗标准和数量消耗标准,并根据制定的标 准控制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以保证完成成本目标和成本计 划水平。 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成本会计发源以及发展
![成本会计发源以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79d5e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a.png)
成本会计发源以及发展成本会计是一门研究企业成本的会计学科,旨在通过记录、分析和报告企业的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益信息。
下面将介绍成本会计的发源以及发展历程。
成本会计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业活动开始的时候。
在人们进行商业交易时,就已经开始关注商品的成本和利润了。
然而,正式的成本会计学说的发源要追溯到现代工业革命时期的18世纪末期。
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变大,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也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的成本和盈利状况,人们开始探索如何有效地记录和计算成本。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成本会计方法,如直接成本法、杂费分担法等。
19世纪的美国工业革命时期,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开始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更加重视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同时,企业逐渐明确了成本会计的目标:为企业提供有关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决策制定的信息支持。
20世纪初,随着科学管理理论的兴起,成本会计理论逐渐趋于规范化和体系化。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经典的成本会计理论,如费用计划法、标准成本法等。
这些理论通过计划、控制和评估各项成本,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手段。
20世纪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成本会计发生了重大变革。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成本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效率,使得成本会计更加精确和实时。
与此同时,全球化的竞争加剧了企业对成本控制和效益优化的需求,成本会计进一步发展为以战略性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如今,成本会计已经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关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还重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以及成本、定价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
通过成本会计,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成本情况、优化生产过程、制定定价策略,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总之,成本会计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业活动开始的时候,但正式的成本会计学说的发源要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本会计逐渐成熟和发展为现代成本会计体系,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
02第2章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
![02第2章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9c7fd782f60ddccda38a0f7.png)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职能和分类
1
1
第一节 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 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记录性成本会计):
(1)1880年-1920,成本会计源于英国,仅限于汇 集和计算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耗费。
(2)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 工成本计算办法,发展了分步和分批计算方法。
(3)Emile Garcke&J.M.Fells合著的《工厂会计》 被认为是19世纪最著名的成本会计论著。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1)1921-1945年,开始推行以泰勒制为基础的标 准成本制度,成本会计由事后成本核算发展到事中的 成本控制。
第二节 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适时生产制度(Just In Time System, JIT)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 基准管理(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和持续改
(2)成本会计是“根据会计和其它资料,对企业生产经 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按照成本最优化原则,有组 织的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促进企业 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 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
影响
一、新制造环境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的影响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
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
![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0d7907a31b765ce050814cc.png)
⒌出版若干成本会计著作。 →1885年,H.梅特尔夫出版了《制造成本》 (是19世纪第一本成本会计专著) →1887年,E.加克、J.M.费尔斯《工厂会计》 (是19世纪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成本会计专著) ⒍建立了成本会计组织。 →1919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成本会计师联合会, 同年,英国成立了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
⒊成本会计学科独立 →尼科尔森和罗耳巴克合著了《成本会计》 →陀尔专著《成本会计原理和实务》 ㈢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
成本会计由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 本发展到事前的成本预测、决策和规划。 →成本预测与决策 →目标成本计算(最著名是日本的成本企划)
பைடு நூலகம்
→实施责任成本计算 (1952年,美国希琴斯倡导责任会计,提出责任中 心划分,将成本目标分解成责任成本) →实行变动成本法 (1936年,美国N.哈里斯提出了变动成本计算法) →推行质量成本核算 (20世纪60年代质量成本形成)
一、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 ㈠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成本会计最早起源于英国,后传入美国及其他 国家。 ■历史背景
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机 器劳动替代手工劳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
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竞争,生产成本得 到了普遍重视,为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加强了 对成本会计的研究。
成本研究侧重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 统的汇集与计算,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此时的成本会计称之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主要成就 ⒈建立材料核算与管理办法。
⒉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⒊确定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⒋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1750年,J.多德森在《会计人员或薄记方法》 中介绍了分批成本计算法。 →1777年,W.汤姆森以亚麻制袜为例,从亚麻存 货账户开始,记录了不同步骤的消耗,最后计算出 每双袜子的成本,这是分步法的萌芽。
论成本会计发展路程及其发展策略
![论成本会计发展路程及其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1ffb523647d27284b735185.png)
当前,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与发展;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本文就影响成本会计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做了以下分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成本会计经历的以及正经历的变化,并分析了当前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的同时就成本会计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史一般而言,多数学者认为成本会计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一1920年)。
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会计和计算,也称记录型成本会计。
这时的成本会计主要有以下工作:建立材料的核算和管理办法;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办法;建立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办法。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一1945年)。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预算控制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形成了独立学科,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从工业企业扩大到各行业,并深入应用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主要部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经营销售方面。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
成本会计发展重点由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事前预测、决策和规划,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
开展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实行目标成本计算、实施责任成本计算、试行变动成本计算法、推行质量成本计算、开展价值工程、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电子计算机在成本会计中得到广泛运用。
二、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研究对于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我们可以沿着两条线索来进行梳理: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
从微观的角度看.人们试图对成本进行更加精确的分类,尽可能消除浪费,这是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的改进。
例如,作业成本法(ABC),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
中国成本会计制度的发展(3篇)
![中国成本会计制度的发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64c67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9.png)
第1篇一、引言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本会计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现状与展望等方面,对中国成本会计制度的发展进行探讨。
二、历史背景1.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成本会计制度尚未建立。
当时,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成本核算工作简单,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 20世纪50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成本会计制度开始萌芽。
这一时期,国家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套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成本会计制度。
3. 20世纪7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成本会计制度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成本会计制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4.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成本会计制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一时期,成本会计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发展历程1. 成本会计制度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借鉴苏联经验,在工业企业中推行成本核算制度。
1956年,财政部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标志着我国成本会计制度的正式建立。
2. 成本会计制度的改革(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978年,财政部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试行)》,对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构成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3. 成本会计制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核算方法的创新:如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2)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如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f1acd328ea81c758f5787e.png)
萌芽阶段
在西汉以前,人们对生产盈利的认识尚处于自然盈利观的阶段,西汉时代人们开始突破自然盈利的观念,树立生产盈利的观念。在盈利的计算上初步有了一定的分类,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中国成本会计萌芽于西汉,但是千百年来,它一直未能从专业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时期我国酿酒业会计核算已经初步把成本、费用、盈利这3个概念区分开来了,当时的成本计算一般采用类似今日的“制造成本法”,并计取盈利
由于意大利、英国、佛兰茫和德国商业得到发展,许多人建立了独资和合伙企业,开始从事毛织品生产、书籍印刷、钱币铸造和其他行业。早在英国亨利七世时期(HenryⅦ,1485-1509),成本会计便有了明确的发展
15、16世纪
除广泛从事银行业务之外,还经营毛纺业。早在1431年,即比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出版第一本复式簿记教科书早63年,在梅第奇工业合伙企业中已使用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会计帐簿。当时,设置了一个名为“制造和销售衣服”(ClothManufactoredand Sold)的帐户,并编制了列示所有售出服装利润的报表。
14世纪
萌芽
当时,一大批小毛纺织商由于不满各行会的种种限制,从城市转向乡村,并建立了工业群体,希望通过行会以外的其他渠道推销自己的产成品。他们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处于垄断行会的控制之下时,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必要。但是,像后来许多商号所认识到的那样,小型工厂主发现,不仅自己与各行会之间存在着竞争,而且他们内部也存在着竞争,于是,准确的成本记录变得必不可少,甚至成为成功的先决条件。在那些岁月里,这些刺激无疑推动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普拉廷(Plantin)是16世纪佛兰茫的印刷家和出版商,他们的会计帐簿,包括话多现代分批成本制度的因素。普拉廷为他出版的每一本书设置了不同的帐户。这些帐户借记使用的纸、支付的工资和其他印刷成本。当书印刷完以后,再从特定的帐户转记名为“库存书”(Books in Stock)的另一个帐户。
成本会计的发展与职能ppt课件
![成本会计的发展与职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3bade52cc58bd63186bd76.png)
结束
3、计量验收制度
计量和验收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 4、企业内部计价制度 企业应当根据进行内部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的需 要,对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配件、 在产品、半成品、其他劳务等,都要制订合理的厂内 计划价格,以便划分经济责任,计算经济效果。
第三节 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费用的确认原则 费用的实质是资产的耗费,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耗 费都是费用,因此,就需明确什么样的资产耗费应确认 为费用,由于发生费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那么费 用的确认就应当与收入的确认相联系,因此,确认费用 应遵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权责发生制 原则和配比原则。
5、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根据商品产品成本核算对象,采用相适应 的成本核算方法,按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生产费 用的汇集与分配,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从而计算出各 种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实际单位成本。 6、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定期对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 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意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监督和 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履行经济责任,提高成本 管理水平。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二)权责发生制原则。 (三)配比原则
外购 材料 外购 燃料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耗费的一切由外部 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 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耗用的一切由外部购 入的各种燃料。
生 产 经 营 费 用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内容和工作组织
一、成本会计的内容
( 一)成本会计的涵义
成本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专门方法对企业各 项费用的发生和生产经营成本(产品制造成本)的形成进行预测、决策、 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种管理活动。
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e1ede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8.png)
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作业成本法
作业认定
识别和定义主要作业,以及各作业所消耗的资源。
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的确定
根据资源消耗和作业活动量确定资源动因和作要点一
直接成本核算
要点二
间接成本核算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生产过程中的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 本。
企业A重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采用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生产过程中的料、工、 费进行准确核算。
企业A定期进行成本分析,通过与同行业企业的成本比较,找出自身的成本优势和劣势,并采取措施改 进。
企业B的成本控制策略
企业B注重成本控制,通过制定预算和目标成本, 对各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企业B采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对产品进行功能和 成本分析,以提高产品性价比。
成本控制与决策分析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 成本控制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VS
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的成本、收入、 利润等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制定科学合 理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成本报表
成本报表是企业内部用于反映产品成本和经 营成本的财务报表,包括产品成本表、制造 费用表、管理费用表等。
02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成本会计的初步发展
1 2
成本会计的起源
成本会计最初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当时主要用 于记录和计算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成本记录和报告的建立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企业开始需要更精确地记 录和报告生产成本,以便更好地管理生产和销售。
3
标准成本制度的出现
19世纪末,标准成本制度开始出现,它为企业提 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来控制生产成本。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c4e9956b7360b4c2f3f6401.png)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美国]保罗?加纳博士一般认为,成本会计是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诞生的。
事实上,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
那时候,由于意大利、英国、佛兰茫和德国商业得到发展,许多人建立了独资和合伙企业,开始从事毛织品生产、书籍印刷、钱币铸造和其他行业。
早在英国亨利七世时期(Henry ?,1485-1509),成本会计便有了明确的发展。
当时,一大批小毛纺织商由于不满各行会的种种限制,从城市转向乡村,并建立了工业群体,希望通过行会以外的其他渠道推销自己的产成品。
他们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处于垄断行会的控制之下时,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必要。
但是,像后来许多商号所认识到的那样,小型工厂主发现,不仅自己与各行会之间存在着竞争,而且他们内部也存在着竞争,于是,准确的成本记录变得必不可少,甚至成为成功的先决条件。
在那些岁月里,这些刺激无疑推动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我们可以举出很久以前运用成本帐户的实例。
中欧著名的富格尔家族,一个时期曾控制提洛尔和卡里思亚的银矿、铜矿和一个铸造厂,早在1577年,其中一个矿的会计记录就包括下列帐户:矿石、钻、矿井和铸造,总费用、熔炼、运输、铁和煤屑贸易。
尽管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会计帐户已经体现了现代成本流程意识,但已涉及到诸如产品成本(Cost of Production)和主要成本(Prime Cost)之类用语。
过后某一年,一个冶炼厂帐户借记冶炼厂营业费用,同时贷记发运货物。
借方列示了23个项目,贷方包括九类不同的记录。
显然,这些都不简单。
梅弟(Medici)家族在贸易活动中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值得注意。
它们是运用于工业活动的簿记程序的见证。
这个著名的家族,在15、16世纪几十年里,除广泛从事银行业务之外,还经营毛纺业。
早在1431年,即比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第一本复式簿记教科书早63年,在梅第奇工业合伙企业中已使用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会计帐簿。
当时,设置了一个名为“制造和销售衣服”(Cloth Manufactored and Sold)的帐户,并编制了列示所有售出服装利润的报表。
成本会计的发展
![成本会计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6e67eb7f1922791688e8a2.png)
4.总结
事前控制
生产经营
专门的
费用
预测
管理技术
规划
与方法
决策
现代
成本 会计
THANKS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企业内 部一切工作都应当严格规范化、标 准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 过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受泰罗标准化管理思想的影响,会
弗雷德里克·泰罗 计上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应
运而生。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最主要特点是将 成本计算、控制、分析融为一体, 有利于在日常会计工作中控制生产 费用和成本,及时发现成本差异产 生的环节、原因和责任,从而使成 本管理者能够主动控制成本,明确 责任,降低生产消耗。
机器大生产已取代传统的手工劳动, 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重要。
人们开始重视生产成本管理问题 。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
企业建立 企业建立 企业对于 工厂根据
比工较时这完记一善录时期,比材较料成完入本善库会计间会取接计得费处了用理 长足生采发产用展特不点同。
生产记录 保管领用 更为合理 成本计法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
从注重日常成本计算、控制、分析发展到重视 成本预测、规划、决策,将提供经营决策所需 的成本信息作为成本会计的首要任务,强调成 本会计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
当时有一句名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成 本。”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这一阶段的成本会计的职能被大大拓展,强 调成本会计预测、规划、决策职能的发挥。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这种新的生产经营环境对企业管理者提 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
一方面要求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 率,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本;
成本会计的发展范文
![成本会计的发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6702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0.png)
成本会计的发展范文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的罗斯福派,这是一种传统的投入产出成本会计方法,旨在确定各种投入材料的成本。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于确定各种投入材料及其成本的需要越来越不断。
1850年,马克斯·内马尔(Maximilian Naehring)出版了他的著作《产品成本》,提出了将产品成本分配到各个部门的方法,这是现代成本会计的起源。
二、20世纪成本会计发展
20世纪是成本会计的蓬勃发展时期,大多数成本会计的原则和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完善。
1914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S·萨克斯(William S·Saxe)登记的“成本会计原则”迅速变得流行,它认为应按照经营成本会计方法来记录成本。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计算机系统得以应用于成本会计,使得成本会计的计算更加精确,记录更加准确。
三、21世纪成本会计发展
21世纪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代,成本会计已经发展成为企业规划、决策和控制的重要工具,全面而精确的成本系统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6e731aa21614791711285d.png)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2009-01-16现代成本会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的发展过程:主要是:16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美迪奇家族在其毛纺厂中开始按生产工艺划分若干步骤,分设明细账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与计算。
这是成本会计的萌芽。
18世纪英国的一些制鞋厂和制袜厂中,逐步形成了成本计算分批法和成本计算分步法的雏形。
19世纪产业革命后企业数量剧增,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出现了竞争,企业的生产成本受到了人们重视。
为了满足各方面对成本资料的需要,提高成本计算准确性,促使成本计算与会计核算结合起来,使成本记录与会计账簿一体化,从而产生了成本会计。
当时的成本会计主要是将历史成本进行汇总,然后分配给各种产品,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以便对存货进行计价和确定利润。
将成本会计定义为:成本会计就是应用普通会计的原理、原则,系统地记录某一工厂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并确定各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以供工厂管理当局决定经济的、有效的和有利的产销政策时参考。
这里强调应用会计的原理、原则来计算成本,是针对过去应用统计方法计算成本而言;此成本会计刚刚形成,还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0世纪初西方企业开始推行泰勒制度,通过时间、动作研究,制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最有效率的标准,作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
这不仅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也促使成本会计作出相应的变革。
如在会计工作中开始实行事先制定标准成本,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和定期的成本差异分析;成本会计的范围不仅是会计核算与成本相结合,还包括了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此时,人们将成本会计定义为:成本会计是用来详细地描述企业在预算和控制它的资源利用情况方面的原理、惯例、技术和制度的一种综合术语。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产生,使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既是财务会计确定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和利润的依据,又具有成本预测和控制相对独立的体系。
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9967e7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0.png)
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成本会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进展而进展。
成本会计先后经受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现代成本会计创新进展四个阶段。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年)18世纪60年月,英国领先进入工业革命时期。
由于工业的快速进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成本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生产力的进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资本家为了猎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对生产过程中消耗和支出的核算更加注意,因此,生产成本核算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个阶段成本会计的特点是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汇合和计算,用来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属于记录型成本会计,即传统的成本会计形成了。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年)工业革命彻底转变了过去的生产方式,阅历管理已不再适用,迫切要求管理技术的进步。
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进展,主要取得了以下两方面的进展。
一是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的进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06年,美国会计师沃特莫尔(J.Whtmore)第一次提出的“标准成本”概念,为生产过程成本掌握供应了条件。
标准成本制度实施后,成本会计不只是事后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定成本标准,并据以掌握日常生产消耗与定期分析成本。
这样,成本会计增加了事前掌握的新职能,形成了管理成本会计的雏形。
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成本会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在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各个行业,深化应用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主要部门,特殊是应用到企业经营的销售环节。
成本管理方法的引进,开头使成本会计由单纯的事后反映延长到事中掌握,标志着成本会计进入一个新的进展阶段。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年)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课件:1.1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课件:1.1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56b07e2767f5acfa0c7cd2c.png)
第01章 导 论1.1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2 成本会计的对象1.3 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任务1.1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1.1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1.1.2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12理解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并能够解释其应对方法。
了解成本会计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事件,理解成本会计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职能演变。
3理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并能够解释其应对方法。
1.1.1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成本会计萌芽阶段( -1880)•原始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 )1.1.1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近代的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以前1880~19201921~19451946年以后现代的成本会计阶段原始的成本会计阶段成本会计的萌芽阶段成本会计的萌芽•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前,在手工业作坊中,已经存在有关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
•1531年,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开始在他们的毛纺厂中,按照生产工艺中的拣选、清洗、梳刷等环节,设置成本明细账,进行费用的归集和计算,这被认为是成本会计的萌芽。
成本会计的萌芽•18世纪在英国出现了分批成本计算和分步成本计算模式。
•英国人詹姆斯.多德森( James Dodson ),为他的制鞋厂,设计了一套会计分录,成为分批法的雏形。
•1750年,詹姆斯.多德森在《会计人员或簿记方法》一书中,介绍了分批成本计算法。
成本会计的萌芽•1777年,英国的汤姆逊(W.Thompson)为他的亚麻制袜厂设计了存货、纺麻、漂白、染色、织袜、整理等步骤的记录,最后可计算出,每双棕色长袜的成本。
可以说是分步成本计算法的萌芽。
原始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首先完成了产业革命,当时英国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随后,西方其他各国也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
成本会计的发展阶段
![成本会计的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b67119146edb6f1aff001f4c.png)
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
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簿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
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
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
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标准成本法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4、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
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4b39d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1.png)
根据历史数据、行业标准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
差异分析
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成本会计最初的形式是简单的记录和汇总生产过程 中的各项费用,以便于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 本。
成本会计的发展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本会 计开始发展为更加系统和规范 的管理活动,出现了标准成本 制度和预算控制等概念。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市场竞 争的加剧和企业对成本控制要 求的提高,成本会计经历了多 次变革和创新。
成本考核
总结词
成本考核是对企业各部门、班组和个人的成 本管理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以激励员工积 极参与成本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
详细描述
成本考核通常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和标准,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通过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的结合,激励员 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
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 类
目
CONTENCT
录
•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 成本会计的职能 • 成本会计的分类 • 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实践与应
用
01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成本会计的起源成本会计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最初是为了计 算和控制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而设立。
成本会计的起源与工厂制度的兴起密切相关,随着 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需要一种 系统的方法来记录和报告成本信息。
02
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预测
总结词
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通过对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成本趋势,为企业 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我国成本会计的制度变迁(3篇)
![我国成本会计的制度变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24226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f.png)
第1篇一、引言成本会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工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我国成本会计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本文将从我国成本会计制度的演变过程、变迁原因、变迁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我国成本会计制度的演变过程1. 计划经济时期(1950-1978年)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成本会计制度主要以“预算会计”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计划管理的需要。
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主要关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其制度体系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核算:以生产费用为基础,按生产过程、生产部门和产品进行成本核算。
(2)成本控制:通过制定成本计划和预算,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控制。
(3)成本分析:对成本构成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因素,为成本降低提供依据。
2.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成本会计制度也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核算:逐步引入了“制造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成本控制:从单一的成本控制转向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相结合,强调成本的全过程管理。
(3)成本分析: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注重成本效益分析。
3.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1993-2002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成本会计制度进一步向国际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核算:进一步推广了“制造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并开始引入“责任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
(2)成本控制:强调成本控制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将成本控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3)成本分析:注重成本与企业的绩效评价相结合,推动成本管理与企业绩效的良性互动。
4. 成本会计制度规范化时期(2003年至今)近年来,我国成本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了一系列成本会计准则和规范,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固定资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认为,成本会计是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诞生的。
事实上,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
那时候,由于意大利、英国、佛兰茫和德国商业得到发展,许多人建立了独资和合伙企业,开始从事毛织品生产、书籍印刷、钱币铸造和其他行业。
早在英国亨利七世时期(Henry Ⅶ,1485-1509),成本会计便有了明确的发展。
当时,一大批小毛纺织商由于不满各行会的种种限制,从城市转向乡村,并建立了工业群体,希望通过行会以外的其他渠道推销自己的产成品。
他们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处于垄断行会的控制之下时,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必要。
但是,像后来许多商号所认识到的那样,小型工厂主发现,不仅自己与各行会之间存在着竞争,而且他们内部也存在着竞争,于是,准确的成本记录变得必不可少,甚至成为成功的先决条件。
在那些岁月里,这些刺激无疑推动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我们可以举出很久以前运用成本帐户的实例。
中欧著名的富格尔家族,一个时期曾控制提洛尔和卡里思亚的银矿、铜矿和一个铸造厂,早在1577年,其中一个矿的会计记录就包括下列帐户:矿石、钻、矿井和铸造,总费用、熔炼、运输、铁和煤屑贸易。
尽管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会计帐户已经体现了现代成本流程意识,但已涉及到诸如产品成本(Cost of Production)和主要成本(Prime Cost)之类用语。
过后某一年,一个冶炼厂帐户借记冶炼厂营业费用,同时贷记发运货物。
借方列示了23个项目,贷方包括九类不同的记录。
显然,这些都不简单。
梅弟(Medici)家族在贸易活动中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值得注意。
它们是运用于工业活动的簿记程序的见证。
这个著名的家族,在15、16世纪几十年里,除广泛从事银行业务之外,还经营毛纺业。
早在1431年,即比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第一本复式簿记教科书早63年,在梅第奇工业合伙企业中已使用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会计帐簿。
当时,设置了一个名为“制造和销售衣服”(Cloth Manufactored and Sold)的帐户,并编制了列示所有售出服装利润的报表。
每一个衣服帐户借方包括下列各项的合计:(1)羊毛购入;(2)染料成本;(3)其他制造成本支出,如工资、油、核棉机和起绒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些工业合伙帐户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所以,到16世纪,出现了一些新方法。
当时,对“工资总帐”(Wage Ledger)的运用是相当有见解的。
这一总帐仍是联系现代工厂总帐和工业企业总帐的先驱,也许可进一步推断,处理这些复杂记录的簿记员一定是一位很努力的专家。
普拉廷(Plantin)是16世纪佛兰茫的印刷家和出版商,他们的会计帐簿,包括话多现代分批成本制度的因素。
普拉廷为他出版的每一本书设置了不同的帐户。
这些帐户借记使用的纸、支付的工资和其他印刷成本。
当书印刷完以后,再从特定的帐户转记名为“库存书”(Books in Stock)的另一个帐户。
这样就可以附带地反映“库存纸”和“完工书”帐户的增减变化情况。
这些实例证明在1400-1600年间产生了某些现代成本技术的实践。
当时,人们已经提出:(1)建立对每一个生产步骤的会计控制;(2)减少在原材料和人力使用上的浪费的思想。
工业革命前,成本会计方面的论文和书籍十分稀少。
18世纪末,随着工程学、采煤和棉纺织业的飞速发展。
大量资本沉淀于机器和交通设备上面,这就给成本会计提出下列新的要求:(1)经理们要求能及时地、适量地供应原材料,并提供记录情况;(2)适应对顾客更大金额付款的需要,需要一个能够消除支付欺骗和销误的制度;(3)由于使用价值昂贵的设备和随之而来的设备报废问题,折旧变得更加重要;(4)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理们必须了解在
经营淡季抵补产品主要成本后产品的最低价格,换句话说,即使是在当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已变得十分重要;(5)产品从一个生产过程转向另一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仔细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不同时期成本进行比较。
不仅在钢铁部门,在其他部门,也出现很多相类似的成本问题。
例如,机械制造者(蒸汽机、纺织和铁路设备)会计,在签订一项合同以后,需要为某批产品提供详细资料,以便为能作出更可靠的预测提供信息,很明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分批成本计算。
这些简单的开端引出令现代成本会计学家头痛的问题。
后来,所有与制造费用在每批产品中分摊有关的争论,不论是否包括应付利息、废料处理、成本与普通财务记录协调等都能找到相同的根源。
19世纪,当化学工业找到立足点之后,副产品和联合成本问题日趋重要。
另外,铁路系统的扩展实际上与所有的成本问题相连,这些成本问题包括折旧、大量制造成本、工厂成本、联合成本和对企业成本的控制等。
早期,成本会计师和簿记员都很不愿意把他们掌握的方法传播给别人,即使传授,也要求接受者严格保密,这就使我们追溯成本会计早期的发展遇到了困难。
公正地讲,当时很少有理论家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但有点神秘的是当时不乏商业簿记方面的教科书和文章,有些传统至今,但涉及到成本和制造业记录的甚少。
19世纪70、80年代,成本会计的研究主要是对确定产品主要成本的传统作法进行适当改进。
当时,人们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例如,一位早期科学管理的倡导者(1841年)提出,每一个生产者应不断地寻求改进生产的方法,以降低每件产品的成本。
他强调了解每一生产过程的“准确成本”和生产中机器损耗的重要性。
在1890年以前,大多数工厂是通过简单地修改贸易帐户计算工厂费用,因为,那时,他们首要目标是计算中期利润,而不是计算产品成本。
他们还不知道通过分类帐反映成本流程的概念,没有严格区分车间制造费用和公司商业费用,也忽视了运用成本帐户确定公司半成品和产成品之间适当的存货数量。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理论研究获得大丰收。
在这一时期,(1)发现了把工厂分类帐和总分类帐联系起来的方法;(2)对涉及到处理和记录工厂原材料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把原材料价值转移到产品中的问题;(3)对劳动力成本的记录和分摊(到每一单位产品中去)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4)开始认真考虑包括在产品工厂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项目,初步涉及到今天在弹性费用预算中广泛应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
1900年至1915年,成本会计侧重于:(1)改进成本流程各阶段的成本计算方法;(2)研究如何根据事先确定的费率解决拨款问题。
与后来问题紧密相关的是关于工厂闲置生产能力处理问题的争论,在认识到工厂闲置时间之前,事先确定的费率引起人们极大兴趣。
越来越多权威人士论述根据实践估计费率问题。
例如,一位会计学者建议,应该根据经营情况确定费率。
在20世纪早期的几年里,科学管理倡导者的思想影响着成本会计的发展,他们主张以根据企业生产能力,而不是依据企业实际产量确定适用费率。
早在1903年,人们就把企业生产能力和企业实际产量之间的区别称为“死费”,这种思想深化了对成本本质的认识,为后来
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到1915年,工厂成本会计的基本结构已经建立,随后,人们的研究集中在利息的分配、标准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弹性预算和其他特殊目的的成本上。
1.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成本控制重要性不言而喻,价格决定产品最大利润空间,成本影响产品利润实际,所以成本控制好坏不仅影响产品定价弹性幅度、产品市场竞争力更是从侧面折射企业管理水平。
2.会计工作实质
2.1.“将业务语言翻译成财务数据” ---财务核算
2.2.“保证财务数据及时性和有效性” ---财务管理
2.3.“用财务数据指导业务发展,为企业创造价值”---决策支持
大嘴的“有一流的基础数据才有一流的成本”,我很赞同,只是基础数据前要加上一些形容
词,“全面的”“真实有效的”。
成本会计工作实质就是如何用财务数据翻译真实成本信息,这点很关键,因为只有核算数据正确,我们才能谈决策支持,但一般企业很难做到。
3.成本核算关键点
3.1. 及时性:确保业务信息流和财务价值流同步。
3.2. 准确性:财务数据反映了业务实际。
最佳解决方式:结合业务实际,开发辅助财务系统,将管理制度和战略理念内嵌。
系统要比人听话,管理理念和信息平台同样重要。
4.如何进行成本管控
个人认为这更多是业务诉求,作为财务部门,我们的职责更多是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不过可建议采购和生产部门(或广义的销售部门)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据我了解绝大多数采购人员忙于采购结算和对供应商付款,疲于供应商和财务人员之间,而没有精力投入市场分析、战略合作洽谈,这也是误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也在发生变化。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使世界产业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的变化,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得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提高成本会计水平,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实行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