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张中丞传教案 粤教版

合集下载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精品学案:第二单元 5 《张中丞传》后叙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精品学案:第二单元 5 《张中丞传》后叙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精品学案第二单元 5 《张中丞传》后叙“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留在我们印象中的不是青青子衿的诗人形象,而是他刚正不阿的散文家气度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硬汉气概。

敢为人师的《师说》、疾言厉色的《进学解》、让人唏嘘不已的《祭十二郎文》,那种狂涛迅浪、澎湃汹涌、锐不可当的气势,那种敢于担当的精神,让我们不能不产生仰视之感。

特别是被贬潮州之后,他不因个人得失而消沉,杀鳄除害,兴修水利,兴办教育,赎取奴婢。

当英雄浴血为国捐躯,无耻小人却散布流言的时候,耿直的韩愈又拍案而起,用如椽巨笔,澄清事实,明辨忠奸。

对上直言陈事,兼济天下;在下求是务实,福泽一方。

伟哉,韩愈!壮哉,退之!六一居士传那一年年号为庆历,在一个深秋的季节,古道边,你高举一杯浊酒,洒入天际,把京师的烦恼抛在脑后,仰天一笑,挥别送行的亲朋,独自一个人,到下面当太守去了。

弹丸之地的滁州迎来了一位年届不惑的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滁州的山水有幸,因不幸的你而名扬文坛,声垂千古。

而你,一生为官四十年,自铸伟词千万言。

老境铅华已洗尽,自号六一隐世间。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何等豁达的人生!何等潇洒的醉翁!陆文学自传“少小空门勉做家,习文研理弃袈裟。

楚狂接舆神农再,乐伴青猿细品茶。

”少因相貌丑陋被遗弃,幸得寺僧拾得收养。

在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事务。

后逃出僧寺,学识渐长,愈加勤奋。

一生鄙夷权贵,遍游山川,考察茶事,后隐居山间,闭门著述《茶经》。

面对上苍的不公,你自励自强,终成茶圣,沾溉后人;身处乱世的纷扰,你飘然归隐,写就传奇,流芳百代。

一代茶圣,令后人敬仰的陆羽。

方山子传无法想象,在两千多年的文学史册中如果缺少了苏轼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我们也不可否认,在中国古代文人之中,受到后人赞赏和追捧的,苏轼绝对是排名第一。

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_1

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_1
当然,本课教学上仍有不足:一方面,教师在配合体裁导入,批注教学中,易导致本课单纯成为传记必修的练习,进而使本文的文章味、文化味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另一方面,在把专题批注着眼于写作内容、人物形象、写作特色时,文章的论证结构等部分容易被学生所忽视。
(三)归纳为铺垫。若果批注仅仅只是单纯的进行,而缺乏进行后的小结归纳,那只会成为空洞的阅读形式。因此,批注方法需要小结,批注的格式需要规范,不同文体的批注方向也需要归纳。具体为:批注的方法主要是找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切入点、疑难点、困惑点进行圈画;批注的格式应为对不同内容点的概括+分析;不同文体的批注方向应着重于文体的特点和常考点。
约10分钟
动笔堂上批注
约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巡视能掌握学生专题批注的闪光点和缺漏点,前者有利于挑选范例,后者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专题批注中有关文章理解的缺漏点,以在分析环节进行解惑。
资源准备:对学生的专题批注的内容进行预设,包括参考批注和可能出现的批注缺漏处。让教师把握学生专题批注中出现的问题,
5、展示、讨论、分析
约2分钟
设计意图:批注引导有助于学生在专题批注中有技巧有方向地进行自主批注,提高专题批注的效率。
资源准备:把握本文教学重难点内容,提炼批注切入点。
4、学生堂上批注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学生专题批注的闪光点和缺漏点。具体为:
一是对有闪光点的批注进行肯定,并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范例进行展示、分析。
二是对有缺漏的批注作点拨,让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批注重难点,并在点拨环节作为个案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醒。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能力:巩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把握鉴赏传记文学的角度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专题批注、批注交流和展示、批注分析和补充等疏通文章脉络、把握本文的写作内容、特色和人物形象特征。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2.5 《张中丞传》后叙 教学设计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2.5 《张中丞传》后叙  教学设计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高二语文选修《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识。

了解叙议结合的艺术手法和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设想:反复诵读,根据注释,依靠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读懂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小组合作合作、讨论、探究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背诵《师说》片段,由学生说出作者,引出韩愈及文题。

二、学生介绍韩愈的生平情况,师生补充。

三、师解题并介绍背景四、学生讨论交流,合作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疏通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师巡视答疑。

五、学生分组归纳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各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然后师展示自己归纳的基础知识,给学生借鉴。

(一)重点实词:恨:遗憾。

竟:最终。

辞服:请降,投降。

尤:责怪。

遁:逃跑。

擅:拥有。

沮遏:遏制,阻挡。

创残饿羸:严重受创、饥饿衰弱。

延:请。

讲:考虑(二)通假字:“阙”通“缺”,缺少。

“志”通“志”,标志,标识。

“常”通“尝”,曾经(三)一词多义: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记载,动词)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

(传记,名词)/而必以其言为信(介词,把)以千百就尽之卒(介词,凭借)以此诟远(介词,用)以示贺兰(介词,拿、把)贼以刃胁降巡(介词,用)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连词,因为)/疑畏死而辞服于贼(介词,引出对象,向)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介词,在)与巡同年生,日月后于巡(介词,比)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介词,到)/何苦守尺寸之地(助词,的)远之不畏死亦明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乐成人之美(助词,的)从而尤之(代词,他,代许远)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四)古今异义词:颜色不乱/不能通知二父志/其老人往往说巡、远事/因诵嵩所读书/贪过分之荣禄。

/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日月后于巡/远宽厚长者(五)词类活用:屡道于两府间(道,名作动,走路)贼以刃胁降巡(降,使动用法)(六)特殊句式: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2021年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一、作者简介: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在诗文创作上,他有一整套理论。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认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其中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许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

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序》,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学习《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

为友情深厚的文学家而作,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

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

《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

《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

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本备受学生喜爱的小说《张中丞传》。

对于这本小说,我们不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技巧,更可以通过后续的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于这本小说的理解和探究。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张中丞传》后叙的阅读和探讨,学生将:1.了解《张中丞传》中人物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2.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具备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计1.预习导入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下《张中丞传》中人物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通过阅读资料,听取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

2.阅读分析让学生阅读《张中丞传》后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于小说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1)小说中的是非善恶观——让学生发现和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善恶立场,了解小说该如何定义善恶。

(2)小说中的爱情观——让学生分析两位主角的爱情观,探究他们之间的情感动因。

(3)小说中的家国观——让学生分析人物的家庭观和国家观,理解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

3.写作训练根据学生阅读与分析小说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形式的写作,例如:议论文、读书笔记、书评等等。

通过写作,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课堂上的知识点和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4.表演展示在课程的结尾,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选择演绎小说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模仿中学习,更好地理解小说的精髓。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动因,加深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反思在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材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化素养。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与微之书教案 粤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与微之书教案 粤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唐宋散文与微之书教案粤教版教学目的:1。

了解古代文人书信格式,理解书信内容。

2.体会作者心情,培养对友谊的珍视。

3。

通过课文研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4.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以理解书信的内容为教学重点,通过自学和讨论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以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为教学难点,可以通过查字典,教师解释,字词训练突破。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重在学习过程;教师注意布置学习要求、指导方法,倡导学生独立运用工具书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其中第一课时,指导学习方法,布置自学任务,学生理解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理解其余部分,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报任安书》导入古代书信的阅读鉴赏,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认识书信在人与人沟通中的作用,面谈、电话、电子邮件、传真、视频聊天等等与书面文字的区别,鼓励学生常写书信,给远方的亲人、老师、朋友。

二。

介绍关于古代书信的知识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代书信的别称:尺牍、简、笺、函、扎、尺素、鸿雁、双鲤。

2.复习古代书信格式,开头称谓、常用词语,结尾。

注意以下词语:启、缄、收悉、白、顿首、再拜、不具。

三。

学法指导,布置自学任务。

1。

教师指导学习方法,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古文。

先注出生字词的读音,后阅读一遍,理解大意,再具体解释。

提出疑难问题,讨论并请教老师。

2。

布置自学任务:参照注释,弄懂全文的大致意思。

翻译第一、二段,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四。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五.学生质疑,教师引导讨论,解疑。

1.对全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2.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掌握情况,不当之处,其他学生争论。

3.提出疑难问题,师生解决。

注意以下词句:足下欲牵挛乖隔天实为之,谓之奈何!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暇他帙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左降置六.作业翻译“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高中语文 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后叙学案整体探究1.“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作者为什么写张巡却从许远写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句对许远进行了总的评价。

许远位在张巡之上,却“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可见其为国让贤,显示出宽厚、谦和的性格,同时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

“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又表现了他以死报国的高尚情操。

2.分析文中“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中的说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先以“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的浅显道理证明“城之陷自远始”的非议的“不达于理”,然后以极为愤慨的语气表达自己对小人“不乐成人之美”的斥责和批判,感情激荡,褒贬分明。

3.请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人物的生平事例,并据此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事例略。

(1)张巡形象:①高大,威武,美髯。

②记性好。

③文思敏捷,倚马可待。

④视死如归,从容就义。

⑤有领导能力,服众。

⑥善于军事。

(2)许远形象:①宽厚长者,表里如一。

②忠贞不畏死。

③容人雅量,大事为重。

④不善军事。

(3)南霁云形象:①有义气,能患难与共。

②有勇气。

③强壮有力。

④恩怨分明。

⑤从容就义不畏死。

⑥有谋略。

⑦服从领导。

(4)贺兰进明形象:①善嫉,自私。

②爱才。

4.本文题为《〈张中丞传〉后叙》,而第四段写南霁云乞师就义,第五段则写张巡读书以及于嵩轶事。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5《张中丞传》后叙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5《张中丞传》后叙
翻译许、张两家的儿子才能、智慧低下,不能深入了解许远、张 巡的志气,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受虏不死,怀疑许远怕死而降贼。
点评引用流言“畏死而辞服于贼”,树立了批驳的靶子。连两家的 子弟——自己的亲骨肉都不能理解自己,难怪被小人恶意中伤,两 位英雄于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吧。
单元导学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单元导学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至于于嵩逸事,乍看似闲笔,但由于嵩之死,可见当时叛军多么猖 獗。而这种混乱,正是思想舆论的社会根源。把于嵩的不幸遭遇置 于篇末,既让人在掩卷之时想出张、许等人的冤屈,又暗示了革除 割据势力的刻不容缓。这些事,看似不经意地信手拈来,却环绕主 旨展开,章法浑成而丝毫不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单元导学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探究本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相互衬托的特点。 提示文中,张、许、南三个正面人物,相互映衬,各显个性,许远官 职本在张巡之上,因巡贤能,许远授权于巡,自居其下,并最后一起守 城而死。这里既突出了许远的谦恭让贤,又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 睢阳城陷落后,敌人劝降南霁云,张巡呼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 不义屈!”南霁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这里一呼 一答,既写出了张巡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又写出了南霁云想保 存实力、伺机复仇的心理。而且从南霁云的答语中,可见张巡在部 下眼中的崇高名誉,二者相互映衬,更见英雄气势。文中南霁云乞 师于贺兰进明一段,以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无耻,衬托南霁云 的忠肝义胆和刚烈性情,人物刻画得极其传神。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Biblioteka 单元导学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写作背景 在安史之乱中,张巡与许远齐心协力坚守睢阳,最后城破身死。 当时,有人指责许远怕死,又说张巡、许远不该死守睢阳孤城,致使 平民倒霉。韩愈对此深感愤慨,认为这些人是在诽谤张巡和许远。 他读了李翰的《张巡传》之后,仍意犹未尽,写下了《<张中丞传> 后叙》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 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高中语文第2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

高中语文第2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

5 《张中丞传》后叙一、读准字音阙.(què) 蚍蜉..(pí fú) 愧.耻(kuì) 饿羸.(léi) 霁.云(jì) 须髯.(rán) 帙.(zhì) 睢.阳(Suī) 二、辨识通假(1)然尚恨有阙者(“阙”,同“缺”,空缺,缺失)(2)此矢所以志也(志,通“识”,标志,标识)(3)嵩常在围中(常,同“尝”,曾经)三、一词多义(1)绝⎩⎪⎨⎪⎧引绳而绝.之(动词,使……断)其绝.必有处(名词,断裂的地方)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 (2)比⎩⎪⎨⎪⎧亦见其自比.于逆乱(动词,亲近)天涯若比.邻(形容词,近)比.去,以手阖门(动词,等到) (3)泣⎩⎪⎨⎪⎧皆感激为云泣.下(名词作动词,流下眼泪)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动词,哭泣)(4)卒⎩⎪⎨⎪⎧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副词,最终)以千百就尽之卒.(名词,士兵)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促) (5)以⎩⎪⎨⎪⎧必以.其言为信(动词,认为)以.千百就尽之卒(介词,凭借)因乱抽他帙以.试(连词,来) (6)于⎩⎪⎨⎪⎧月日后于.巡(介词,比)有于嵩者,少依于.巡(介词,引出后面的对象)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介词,在) (7)之⎩⎪⎨⎪⎧远之.不畏死亦明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乐成人之.美(结构助词,的)从而尤之.(代词,他,代许远) (8)其⎩⎪⎨⎪⎧当其.围守时(人称代词,他们)将其.创残饿羸之余(人称代词,他们的)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语气副词,加强反 问语气)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大概) (9)为⎩⎪⎨⎪⎧为.此传颇详密(动词,撰写)不为.许远立传(介词,替,给)必以其言为.信(动词,表判断,是)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动词,做) 四、词类活用(1)引绳而绝.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2)不乐成人之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名) (3)屡道.于两府间(名词作动词,来往) (4)贼以刃胁降.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降) (5)战百万日.滋之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五、古今异义(1)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古义:始末,事迹详情。

张中丞传(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张中丞传(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张中丞传(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张中丞传(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其文学成就。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掌握重要的文言虚实词。

3、学习主人公以身殉国的牺牲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体会花大量笔墨许远、南霁云、于嵩等人的原因。

2、理解张巡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本文刻画人物的技巧。

授课时数:2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指导学生自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分,构造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二、写作背景《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现实针对性非常强的文章,表达了韩愈为人鲠直,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唐军节节败退;在此情况下,张巡和许远率万余兵士坚守睢阳孤城十余月,吸引了叛军近十万兵力,阻遏了敌人向前推进的速度;睢阳城破后,张巡、许远相继被害。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守城的英雄在战后却屡屡被诬,竟延续五十余年而不绝。

先是一些文武官员为了替自己战时无耻的逃跑行径辩护,诋毁许远、张巡困守孤城的作法,并指责是张巡造成了睢阳城中人吃人的现象;针对这种议论,李翰撰《张中丞传》上呈肃宗,以为张巡辩诬,使事实得以澄清。

然而十年后,又有人指赞许远降贼,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也上书代宗皇帝请追削许远的官爵,但朝廷并未采纳他的意见。

五十年后,唐朝藩镇割据的状态急需改变,而此时又有许多人借中伤许远、张巡来为自己谋利,面对此情此景,韩愈写下了这篇《张中丞传后叙》,作者在为英雄辩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擅强兵坐而观者”、“弃城而图存者”的极大愤慨;特别是通过对贺兰进明丑恶嘴脸的揭露,说明了作者不满藩镇割据、要求中央集权的政治态度。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5张中丞传后叙学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5张中丞传后叙学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5《张中丞传》后叙没有“时乘”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陈独秀的最后岁月》一书第168页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在重庆沈尹默见了陈独秀,作了一首诗赠他:声名晦已久,不挂齿颊间。

时乘逐入市,曲尽宜归山。

诗句中的“乘”应是“乖”。

“乖”是一个多义字,有“违背、背离”的意思。

“时乖”,是说时运不顺。

元稹的《遣悲怀》中一诗就有“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之句,“百事乖”就是百事不顺。

沈尹默写给陈独秀诗中的“时乖”的“乖”,也是“不顺利”之义。

一个原本轰轰烈烈的中共创始人,沦落到了颠沛流离的境地,这就是所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时乖”写成“时乘”,就让人不知所云了。

因为“乘”虽有多个意思,但与“乖”不相通。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吴均平走近作者相关知识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

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史传文学具有真实性、艺术性、概括性和通俗性的特点。

识记字音饿羸.(léi)沮遏..(jǔ è)嵩.(sōnɡ)帙.(zhì) 须髯.(rán)蜉.蚁(fú)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蚍蜉..(pí fú)卓.效(zhuō)遁.迹(dùn) 宝藏.(zànɡ)B.书帙.(zhì) 勉强.(qiánɡ)羸.弱(léi) 污垢.(ɡòu)C.雨霁.(jì) 嵩.山(Sōnɡ)沮.丧(jǔ) 睢.阳(suī)D.秩.序(chì) 载.重(zài)遏.制(è) 髯.客(rǎn)解析:A项,“卓”读zhuó。

B项,“强”读qiǎnɡ。

高中语文5《张中丞传》后叙学案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5《张中丞传》后叙学案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5《张中丞传》后叙没有“时乘”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陈独秀的最后岁月》一书第168页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在重庆沈尹默见了陈独秀,作了一首诗赠他:声名晦已久,不挂齿颊间。

时乘逐入市,曲尽宜归山。

诗句中的“乘”应是“乖”。

“乖”是一个多义字,有“违背、背离”的意思。

“时乖”,是说时运不顺。

元稹的《遣悲怀》中一诗就有“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之句,“百事乖”就是百事不顺。

沈尹默写给陈独秀诗中的“时乖”的“乖”,也是“不顺利”之义。

一个原本轰轰烈烈的中共创始人,沦落到了颠沛流离的境地,这就是所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时乖”写成“时乘”,就让人不知所云了。

因为“乘”虽有多个意思,但与“乖”不相通。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吴均平走近作者相关知识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

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史传文学具有真实性、艺术性、概括性和通俗性的特点。

识记字音饿羸.(léi)沮遏..(jǔ è)嵩.(sōnɡ)帙.(zhì) 须髯.(rán)蜉.蚁(fú)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蚍蜉..(pí fú)卓.效(zhuō)遁.迹(dùn) 宝藏.(zànɡ)B.书帙.(zhì) 勉强.(qiánɡ)羸.弱(léi) 污垢.(ɡòu)C.雨霁.(jì) 嵩.山(Sōnɡ)沮.丧(jǔ) 睢.阳(suī)D.秩.序(chì) 载.重(zài)遏.制(è) 髯.客(rǎn)解析:A项,“卓”读zhuó。

B项,“强”读qiǎn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张中丞传教案 粤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张中丞传教案 粤教版

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唐宋散文 X中丞传教案粤教版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文学知识: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教学难点: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作者简介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退之,某某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X“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有《昌黎先生文集》题解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X中丞,即X巡,邓州某某人。

开元未进士。

安禄山反,X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某某某某〕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X中丞。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

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X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背景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某某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X 巡,许远率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X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某某,不屈而死。

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X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

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X,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X,许等抗敌英雄诋毁。

X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张中丞传教学目标:1、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学习张巡和许远的可贵精神。

3、认识本文叙事与议论并重的主要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掌握课后练习中的几组古今异义词。

2、能翻译一些比较重要的和特殊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和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

认识“传记”一、传记的概念:“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叫传记。

二、传记的基本特征: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

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

三、传记的分类:别传或他传:由别人写的。

自传:由自己写的。

合传:把几个人合在一起写的。

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又因谥“文”,称韩文公。

*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古文运动。

*提倡“文从字顺”;“不平则鸣”。

*被尊为唐代文坛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将之与杜甫诗歌相并列,称“杜诗韩笔”。

关于张中丞及题解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

开元未进士。

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叙”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叙”除具备“叙”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

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课文背景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七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

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 第2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 第2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

◆5《张中丞传》后叙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为国为民抗击安史叛军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人民安危,嫉贤妒能,拥兵谋私的军阀,驳斥了那些小人造谣中伤的流言蜚语,抒发了自己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补叙了轶事,澄清了事实,伸张了正义。

本色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色。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底色,是品德、行为、知识、能力等方方面面基本因素的积累。

生命有了底色,就会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就会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气。

这种底气,表现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敢打敢拼的锐气,宁折不弯的正气。

打足底气,生命就可以凸显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基本风格。

底气足,生命可以气吞山河;底气没了,生命也就奄奄一息。

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线。

守住底线,则出淤泥而丝毫不染,近雷池而半步不越,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本色既体现共性也展示个性。

对生命无限热爱、对事业无限忠诚,是共性的反映;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不重复昨天,是个性的张扬。

改革者的本色是一个“敢”字,耕耘者的本色是一个“勤”字,奉献者的本色是一个“苦”字。

本色体现风格,本色体现品格,本色体现人格。

本色与生命融为一体,珍重生命,珍视本色。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赏读: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

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赏读: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

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赏读: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赏读: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唐宋散文张中丞传教案粤
教版
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文学知识: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
教学难点: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有《昌黎先生文集》
题解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

开元未进士。

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

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背景
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

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

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

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语言知识点(一)
(1)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者:助词,附在别的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译“所要孝忠的是国家与君主罢了”。

(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宁能:怎么。

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卒:副词,最终。

译“怎么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呢”。

(3)此矢所以志也
所以:用来……的。

志:通“识”作标记。

译“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

语言知识点(二)
特殊句式:
(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这句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

译“怀疑他(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2)何为久读此: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前置,应该是“为何久读此”。

译“为什么总读这本书呢”。

(3)为所杀:
为所:固定句式,表示被动。

译“被武人杀害”。

主题
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为国为民抗击安史叛军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人民安危,忌贤妒能,拥兵谋私的军阀,驳斥了那些小人造谣中伤的流言蜚语,抒发了自己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补叙了轶事,澄清了事实,伸张了正义。

层次结构(一)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段(1):交待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

第二段(2,3,4):驳斥小人的流言蜚语,歌颂张许二人的高贵品质和历史功勋。

第一层(2):驳斥“畏死辞服于赋”的错误论调。

三个事实论据:
1)“位本在巡上” 2)“苦守尺寸之心,食其所爱之肉” 3)“虽愚人变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畏死亦明矣”
层次结构(二)
第二层(3):批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两个比喻说理: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斋者”
2)“引绳而绝亡,其绝必有处” “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与儿童之见无异”
第三层(4):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错误议论。

首先:指出张许不知旁人会见死不救其次:强调睢阳尚不能守,逃到他处又何用
然后:睢阳不能守率残余饿赢能突出重围?接着: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最后:怒斥小人不追究拥兵坐观者,反责“二公以死守”的卑劣行为。

层次结构(三)
第三段(5),记叙南霁云的事迹
1层:叙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经过。

2层:南霁云与张巡壮烈就义的经过。

第四段(6):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

1层:详叙张巡博学与英勇就义的事迹。

2层:简叙许远宽厚的为人。

3层:交代于嵩(讲述张、许轶事之人)之死。

艺术特色(一)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神气流注,章法浑成。

文章先议后叙,看来是两大部分,但毫无脱节之感,这首先是因为不管是叙述,还是议论都服务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鲜明主题。

从整体上讲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但议论中带有叙事。

例如:“远虽村若不及巡者,……与巡死先后异耳”。

这节文字主要对许远的高贵品质进行议论。

但也附带叙述了许远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的事迹。

把议论与叙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再如“这诚畏死,何苦守尺雨寸之地……以与赋抗而不降乎?”这一节文字主要针对“畏死”的论调进行驳斥,但又包含了对许远杀所爱的人充饥的事迹的叙述。

艺术特色(二)
2、描写人物,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丰富饱满。

文中人物各有性格特征,南霁云的刚烈英武,张巡的从容不乱。

许远的宽厚谦逊,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若干精彩的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描写最脍炙人口,文中精心描写了南霁云慷慨陈辞、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三个场面,歌颂其凛然正气,赞美其忠肝义胆。

艺术特色(三)
2)从人物的言行中塑人物
南霁云在贺兰宴会上的讲话:“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三个“食”字,顿为两层,显得强调有力,加上两个“虽……不……”句式连用,将南霁云时刻挂念着围城中父老和同伴们的心理,赤诚报国不图个人好处的品质,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3)细节描写
“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体现出霁云刚烈无比的激愤难抑的感情,令人触目惊心。

艺术特色(四)
3、衬托手法塑造人物
如:南霁云的忠肝义胆,磊落胸怀和刚烈英武,以贺兰进明可耻的居心和卑劣的行径作反衬。

张巡就义时从容镇定,视死如归,也是由其部下的痛苦哀恸的表情来衬托的。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的表现,衬托出南霁云拔刀断指行为的壮烈感人。

重难点问题及答案(一)
1、谈谈本文的议论与叙事并重的特色
本文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并重,前半部分侧重于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事迹。

后半部分侧重于叙事,着重记叙了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张巡、许远的其他事迹。

2、本文前半部分是驳论,驳论时所用的论据和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理作理论论据。

(全文第三自然节)
对比论证,用“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作对比。

(第四自然节) 重难点问题答案(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