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初探教案(2019新审定)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1.出示PPT:
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地,探索其中的奥秘。
2、整体感知
活动一:单元概览
1.翻书93-108,请快速浏览,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家国情怀
主题篇目: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习作 语文园地
活动二:
1.字词检测(板书:自测、互测)
5.解诗悟情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 科
语文
单 元
第七单元
备课者
课 型
学时课
课 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认识本课“崛、沈、范”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案
课 型
课 时
计划内容
单元课
1
1.建构单元体系,使学生对本单元有初步认识。
2.导学,为学生学时课的学习教给方法,指出方向。
学时课
8
21.古诗三首 2课时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23.梅兰芳蓄须1课时
24.延安,我把你追寻1课时
习作2课时
整合课
2
1.交流平台
2.词句段运用
2.融情诵读。
3.聆听心声.
品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加胡马度阴山。”
(1)文本拓展。简要介绍李广事迹。(汉代飞将军李广,骁勇善战,武艺高强,一生时间都在抗击匈奴。)
(2)情感烘托。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什么心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课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睁开学习。

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找寻》从不一样角度叙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华,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虑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联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课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课中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朗读中体验感情,意会内容,从而累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指引学生经过念书来感觉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获取启迪。

二是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领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指引学生不停累积语言,加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领会周恩来发奋的原由。

《延安,我把你找寻》,毕竟那段历史我不过从书中认识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收集资料的门路较少,因此,在教课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纳讲解、灌注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由于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展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找寻春色,我告诉学生联合题目来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领会“我”找寻延安的心情是急迫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联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成效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联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可是,在讲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许多,大多数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点:(1)频频朗诵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频频朗诵,才能感觉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此中《出塞》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有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停息边塞战事,令人民过上平定的生活的梦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环境保护”,通过一组有关环保的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大熊猫》、《鸟儿的家》。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地球资源的珍惜,也有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还有对鸟类栖息地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环保的概念,但对环保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为环保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

2.难点: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的行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环保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环保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护地球呢?引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关注环境保护。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地球的美丽和资源的有限。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讨论课文中的环保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总结出课文的环保观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7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7单元教案
看了短片后,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二、初读课文,品读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
2.品课文题目。
3.让我们坚定有力地读。(齐读课题)
三、再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本课会认字有“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1个字,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分小组汇报。
2.教师谈话:这些生字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有方法去识记。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PPT
课型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学习《凉州词》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凉州词》。
(二)理解题意。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一、二句。
(1)读一读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
(2)指导朗读: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2.学习第三、四句。
(1)教师引导: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谜语识字:两个先生坐在宝贝上。(赞)
坏土去掉心自来。(怀)
换一换:校——效
四、指导书写
请大家认真观察本课的生字,揣摩笔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比如说哪些字书写时要左边窄一点,右边宽一点,哪些字上下相等。请大家观察生字,说一说。
五、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三次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包括了两篇课文《麻雀》和《月光曲》,以及语文园地中的词语盘点、口语交际和习作。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动物故事,又有音乐故事,都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进行适当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理解和把握,能够进行适当的表达和写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复习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进行适当的表达。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练习,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启示,并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小结,强调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初探【精品】

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初探【精品】

第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

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该单元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四篇课文。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人成长中的故事,学习他们在成长中获得的经验,从而改正自身的缺点,帮助自己成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的原因来启发我们进行思考:为什么而读书?这是个本源的问题,最终会涉及到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值得每个同学深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我们讲述了作者初中时代的事情,让我们在感受叶圣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性格的同时,学习他认真修改作文的态度,明白做人就要像作文。

《乌塔》向我们描绘了作者旅游途中遇到的12岁的小姑娘乌塔。

乌塔异于普通小孩的思维在让作者诧异感叹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冲击。

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学习乌塔小姑娘的优点,同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争取在学习改正中进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两篇书信,主要讲述张国强对自己获奖后的遭遇的诉苦以及柯岩老师的劝解。

在这一问一答间,我们不禁明白:有时你觉得是你的朋友在嫉妒你,殊不知可能是你自己骄傲自大,赶跑了自己的朋友。

那真正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从自身分析起来,找出真正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

若果真是自身的原因,就一定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

《语文园地七》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根据“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提供了几个交流、习作选项,让我们在回顾课文的同时,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的道理。

“我的发现”是两位小朋友学习课文时发现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学习思考。

“日积月累”提供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学习这几句名言警句时除了学习它的内容,它传达的道理,我们还可以选取一两句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

知识与能力1.会认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睦、燥热”等生难词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课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课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概览,初步感知本单元单元内容,关注课文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家国情怀。

3.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学时课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关注课文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运用读书方法,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学时课的兴趣。

难点:关注课文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教师:1.首学单; 2.小组任务单;3.课件;4.小组问题清单学生:1.概览单元,完成首学单。

【教学流程】一、读篇章页,揭示主题(首学)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开启七单元的学习之旅,这个单元与其他单元有什么不同呢,又会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呢?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单元篇章页。

你从这一页读到了哪些信息?生交流,师相机点拨评价。

揭示“家国情怀”并板书2.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才会学得更好,一起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

读!(引导学生大声读)3.师小结:孩子们可真会发现,原来这一页里不仅通过文字和图片为我们揭示了人文主题,还告诉了我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蕴藏的学问可真多!(PPT显示:人文主题:家国情怀语文要素)二、整体概览知内容(首学)1.那这个单元还有哪些内容呢?赶快去翻一翻。

2. 生汇报,师出示ppt3.小结过渡:这些就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都被你们一一找出来了,不错哦。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们将从这些内容(贴板书:知内容)中去充分感受什么是“家国情怀”,期不期待?三、扫清字词习方法(互学群学)(一)预学检测扫清字词1.先别着急,昨天我们进行了单元首学,老师来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拿出首学单,读一读你收录的字词并考一考你的同桌。

易读错:出塞长征惩罚崛起宁可延安易写错:严肃赞叹催促训斥左顾右盼○1易读错:刚刚,何老师巡视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大家容易读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案全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案全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案全套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焕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

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的题目的意思。

板书课题:出塞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

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板书:秦汉(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

板书:人未还(3)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语言表达、文本分析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神话故事素材,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神话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盘古开天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出示其他神话故事素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神话故事的特点。

2019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9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9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时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2.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解诗题1.“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三、明诗意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你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3.生汇报(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

(教师适时讲解“互文”这一文学知识)(4)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齐读)四、悟诗境1.古人常说:“诗以言志。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设计第7单元教案设计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预热〗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3、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

(板书:边关)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意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5、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小组讨论)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战死沙场6、自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7、指导读这两句诗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指导读8、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对征人:对战争:9、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出自豪与勇敢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是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9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教材简析《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

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

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

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

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

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

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第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

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第七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为“奇妙的自然”,选编了《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蝙蝠和雷达》和《呼风唤雨的世纪》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分别介绍了爬山虎、蟋蟀、蝙蝠的奇妙之处,以及科学家们如何通过观察自然,发明创造,改变世界。

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爬山虎的攀爬原理、蟋蟀的住宅结构、蝙蝠的回声定位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文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以便在课堂上做好笔记。

3. 准备一些关于爬山虎、蟋蟀、蝙蝠的实物或模型,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生物。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蟋蟀、蝙蝠等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3.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奇妙自然。

4. 讲解课文:教师针对每篇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6. 课后实践:教师布置一些关于自然观察、科学实验等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自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奇妙的自然2. 课题: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3. 重点内容: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的主题是“自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丽与奥秘,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四季之美》、《长城》、《雪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长城和雪梅等课文内容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背景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课文复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会欣赏自然的美,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词认读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2.难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自然景观中,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自然景观的情境中,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课文的复述,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第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

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1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第一课时出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图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感悟。

课型:新授课教具学具: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创设情景,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指导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并提高朗读水平】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

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梅兰芳蓄须》讲的是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

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写作手法,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