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研体系简介
科研工作概况
![科研工作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ccc4ff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c.png)
科研工作概况
科研工作是指利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的研究活动,旨在探索新知识、解决问题、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
科研工作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
科研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理论推导等方法来研究各种现象和问题,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本质。
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规划:科研人员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2. 数据收集:通过实验、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提取有用信息。
4. 结果验证:通过重复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5. 成果发表:将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专利等形式公开发表,与同行分享交流。
6. 应用推广: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科研工作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科研工作也需要科研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简介
![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18dc2ca960590c69fc37612.png)
二、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4、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973计划) 5、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6、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及专项 7、其他科技计划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 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 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围绕国家 目标,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 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具体有:核心电子器 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 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 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 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新 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 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 重大专项。
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负责计划 与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8)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培育一批具有较 强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目 标,培养科技型企业家,引导科技人员创业创新。 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苏北特色产业中小企业 的创新活动,增强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 新能力。
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简介
常州市科技局计财处 2008年9月24日
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简介
一、科技计划的概念 二、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四、江苏省科技计划体系 五、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六、常州市科技计划体系 七、常州市科技计划的组织
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简介
![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05615d1f46527d3250ce05a.png)
对学校校长教师而言“科联体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这里有充足的能量,丰盈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温馨的情感,诚挚的友谊,豁达的胸怀,宽厚的肩膀,走过沧海桑田的你,累了吧?来科联体驿站歇歇吧,这里是心灵的家园,智慧的源泉。
”理事会特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攻关切磋探讨交流交友携手共进”理事会宣言:中国,乃至世界,中学教育未来的领航者&驾驭者“互利共赢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进”“智慧的源泉心灵的家园前进的引擎共享的平台”―――――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宗旨:“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源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行动研究;中华名校群的合作研究;前瞻性学术性的学习交流型的研究。
教师的教师,校长的校长,教师的专家,专家的教师,以期成为撬动中学教育未来的支点。
”―――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学术委员会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简介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原名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于1993年10月在北京成立,首都师大附中霍恩如校长担任理事长,王文琪主任担任秘书长。
该组织得到了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
它是由全国各省市部分重点中学和从事中学教科研的单位及个人组成的学术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1998年根据教育部有关领导建议,为更广泛地团结联合更多的中学共建基础教育大业,更名为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
现任理事长由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附中赵钰琳校长担任,秘书长仍由王文琪先生继任,名誉理事长和顾问先后由原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的张键、韩作黎、金学方、卓晴君、吕型玮、冰心、苏步青等专家和学者担任。
如今成员校已经由最初成立时的13所重点中学发展到遍及全国26个省市的360多所重点中学,并在成员校比较多的省市设立了18个分部,总部在北大附中。
十多年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督导办王文湛、郭振有、金学方、郑增仪,中央教科所卓晴君、阎立钦、丰力,中国教育学会张健、韩作黎、郭永福,著名高校及省市科研机构吴启迪、文喆、耿申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下,科联体依托众多成员校的大力支持,秉承“为培养二十一世纪高素质人才,努力探索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的宗旨,以中国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发展为己任,贯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攻关切磋探讨交流交友携手共进”的精神,努力探索,不断进取,先后在北京、武汉、上海、大庆、广州、昆明、福州、深圳、成都、贵阳、哈尔滨、太原、桂林等地成功召开了15届年会。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说明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0b6115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2.png)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说明1. 引言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对于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综合实力和运行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说明,包括指标的设计原则、各类指标的选择与定义、指标的权重分配等。
2.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科学性:指标要具有科学性,即通过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数据选取。
指标应基于科学研究的规律和实验室建设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全面性:指标要全面覆盖实验室的各个方面,包括科研能力、人才队伍、科研设施、学术影响力等。
评估指标应综合考虑实验室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全面了解实验室的整体状况。
•公正性:指标体系要公正合理,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
评估指标的选择应通过广泛的调研和专家讨论,确保指标反映了实验室的真实情况,并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实验室之间的差异。
•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施评估工作。
评估指标的定义应明确、具体,并能通过实际数据获取。
评估过程要简化流程,减少繁琐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3. 指标选择与定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多个类别的指标,每个类别包含若干具体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类别和指标定义的示例:3.1. 科研能力类指标•SCI论文数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反映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产出能力。
•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发表的SCI论文占总SCI论文数量的比例,反映实验室的国际科研交流水平。
•科研项目承接量:实验室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规模,反映实验室的科研项目承接能力。
3.2. 人才队伍类指标•高级职称人数占比:拥有高级职称(正高级及以上)人员数量占实验室总人数的比例,反映了实验室的人才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4593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e.png)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是指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进行科学、公正、全面、综合地评价和考核的一套评估制度和方法。
通过对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科研能力、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估,旨在提高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促进科技创新和国家的发展。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中,存在一系列重要的评估指标。
这些指标体现了科研能力、创新水平、人才队伍、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科研能力是评估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能力包括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的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论文的发表和引用情况等。
另外,创新水平是评价实验室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创新水平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对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贡献程度、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授权数量等方面。
此外,人才队伍也是评估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人才队伍包括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等。
评估人才队伍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员数量、学术水平、团队协作能力等。
最后,科研管理是评估实验室综合实力的基础之一、科研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工程进度管理等。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需要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的制度和方法。
制度和方法决定了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因此研究评估体系的制度和方法对于提高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需要研究评估指标的设置和权重的确定。
评估指标的设置要符合科技创新和实验室发展的需要,权重的确定要考虑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这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证研究来支持。
再次,需要研究评估结果的应用和运用。
评估结果应该能够为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政策和项目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应该能够帮助实验室对自身进行反思和改进。
最后,需要研究评估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评估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总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的研究对于提高实验室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内通过认可的41个研究机构目录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内通过认可的41个研究机构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89f250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1.png)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内通过认可的41个研究机构目录一、背景介绍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国建立了一套科技创新评价与认可制度。
通过认可的研究机构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二、认可标准我国科技创新认可制度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认可的研究机构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 机构具有明确的科技研究方向和目标;2. 机构拥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团队,并拥有一定的科研设施和实验条件;3. 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并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的科研成果;4. 机构具备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成果的推广应用;5. 机构在科研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三、通过认可的41个研究机构目录根据我国科技创新认可制度,目前通过认可的41个研究机构如下:1. 中国科学院2. 中国工程院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4. 国家科技部5. 中国医学科学院6. 中国农业科学院7. 中国社会科学院8.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9. 国家电网公司1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1.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12.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1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14.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15.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7. 国家发改委18. 国家知识产权局19.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 中国农业大学23. 清华大学24. 北京大学25. 浙江大学26. 复旦大学27. 上海交通大学28. 武汉大学29. 南京大学30. 西安交通大学31. 哈尔滨工业大学32. 吉林大学33. 四川大学34. 天津大学35. 重庆大学36. 中山大学37. 南开大学38. 郑州大学3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0. 电子科技大学41. 中国海洋大学这41个研究机构覆盖了多个领域,在科研和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影响力。
中国和主要极地国家极地科技体制研
![中国和主要极地国家极地科技体制研](https://img.taocdn.com/s3/m/7a45b74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6e.png)
中国和主要极地国家极地科技体制研【引言】极地是人类探索的最后一片边疆,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地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
不同的国家制定出不同的极地科技体系,为自己国家的科研事业和国家利益服务。
本文将介绍中国和主要极地国家的极地科技体制,以及各自的优劣势。
【正文】一、中国的极地科技体制近年来,中国在极地科技领域发展迅速。
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建的“极地科学战略研究院”是中国极地科技体系的核心组织。
该研究院负责策划和实施中国极地科学调查、研究和开发工作,是中国最重要的极地科研机构之一。
除了极地科学战略研究院,中国还有多个科研机构和部门参与极地科技研究。
例如,中国科学院极地研究中心、南极科学考察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中心等。
同时,中国政府也为极地科研提供了大量的经费和资源支持,力求成为全球重要的极地科研大国。
二、北欧三国的极地科技体制北欧地区拥有丰富的极地资源和较为成熟的科技体系,在极地科研领域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挪威、冰岛和芬兰都有着自己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极地科技研究。
挪威的极地科技机构主要有挪威北极研究所和挪威南极研究所,这两个研究所的科研方向主要是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系统和极地生物等。
冰岛则设有冰岛北极研究所和冰岛南极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极地环境和自然资源。
芬兰的极地科研机构主要有芬兰极地中心和芬兰气象研究所,这些机构致力于极地环境保护、气象预报、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三、俄罗斯的极地科技体制俄罗斯拥有着广袤的极地地区和完善的科研体制,已经成为全球极地科技领域的领先者之一。
俄罗斯的极地科技机构主要有俄罗斯北极和极地研究所、俄罗斯南极站和俄罗斯极地研究船等。
俄罗斯的极地科技研究方向涉及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寒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
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极地航空、极地地貌与冰雪学、极地船舶建造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积累。
四、加拿大的极地科技体制加拿大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北极区域和完备的极地科技研究体系,其极地科技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海洋环境、极地生态和资源开发等方面。
关于国家科技创新的资料
![关于国家科技创新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83e97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9.png)
关于国家科技创新的资料
国家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家科技创新的资料:
1. 科技创新的定义:科技创新是指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
包括用于企业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一切支出。
2. 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在国家目标指导下,由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等各个创新主体相互连结和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网络,其功能是决定创新的方向和速度,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3.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福利、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4. 科技创新的挑战:科技创新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资金不足、人才短缺、技术瓶颈等问题。
此外,科技创新还需要面对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
5. 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设创新基础设施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6.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企业需要积极投入研发,推动技术创新,同时还需要加强与
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7. 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是推动全球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
各国可以通过共同研发、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科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2400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4.png)
科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简介科研体系建设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科技强国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实现科技自立、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就必须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为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们制定了科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旨在加大对科研体系的投入和支持,建立更完善的科研制度和创新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目标本方案旨在建立和完善科学研究发展体系,实现以下三个目标:1.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合作,推动科技进步和科学技术创新,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2.建立优秀科研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高效、透明、公正的科研体系,设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3.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投入,把优秀科研结果转化为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方案提出以下四个任务:1.建立健全的科研制度: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落实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科研质量监管与科研成果统计,推行科研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2.加强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着力攻关重大技术,优化科技创新结构和产业布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水平。
3.推动开放创新:加强开放共享、交流合作和联合研究,鼓励企业和院校等各类组织团体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化、商业化和产业化。
4.强化科研队伍建设:设立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能力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参与我国科研活动。
实施针对上述任务,本方案提出以下六项实施措施:1.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逐步建立科研基金支持机制和专项资金扶持制度,优先支持重大科研项目和产业前沿研究。
2.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科研制度和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成果管理和质量监管,严格科研经费使用和绩效评估,鼓励科研机构自主创新。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5a3cbc5a0116c175f0e48c4.png)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一)概况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灵魂和焦点,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随后,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机构、大学的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都相继建立。
可以说,中国国家的创新发展是和新中国的成长同步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系统在不断发展演化着。
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
(二)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阶段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张凤等,1999)。
1. 形成阶段(1949—197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逐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这个时期的科技计划主要有“12年科技发展规划”等。
这—阶段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倾向于军事方面,在高能物理、化学物理、近地空间海洋科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其重要的标志。
这些科技的成就,不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而且促进了此后中国高新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此时的国家创新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直接控制,相应的组织系统按照功能和行政隶属关系严格分工;创新动机来源于政府认为的国家经济的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需要,等等;创新各级政府制定;政府是资源的投入主体,资源严格按计划配置,创新的执行者或组织者进行创新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其利益不直接取决于它们的现实成果,同时也不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责任。
2. 发展阶段(1978—199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出台了改革政策和措施。
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简介
![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f4af15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79.png)
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简介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简介(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持计划”资助项⽬项⽬批准号:NCET-12-0162获资助者:张运⽣研究期限:2013.01-2015.12研究⽅向:市场营销与技术创新管理(2)国家⾃然科学基⾦项⽬《基于平台的⾼新技术产业专利池开发联盟内外部治理机制研究》项⽬批准号:71373074项⽬负责⼈:张运⽣研究期限:2014.01-2017.12拟研究核⼼问题:复杂产品体系的核⼼技术开发商、各类零部件⽣产商、服务提供商之间权、责、利配置问题。
(3)国家⾃然科学基⾦项⽬《⾼科技企业创新⽣态系统技术标准许可定价建模、仿真与实证研究》项⽬批准号:71072134项⽬负责⼈:张运⽣研究期限:2011.01-2013.12拟研究核⼼问题:计算机及各类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平台、软件、各类智能设备等⾼科技产品与服务定价问题。
(4)国家⾃然科学基⾦国际合作项⽬《⾼科技企业创新⽣态系统定价建模及国际⽐较实证研究》项⽬批准号:71010107001项⽬负责⼈:张运⽣项⽬国际合作者:美国杜克⼤学(Duke University)福卡商学院(Fuqua School of Business) Wagner A. Kamakura教授、美国休斯敦⼤学(University of Houston)鲍尔商学院( Bauer College of Business) Rex Du教授。
研究期限:2010.01-2012.12拟研究核⼼问题:复杂产品体系零部件、配套品及服务供应商之间收益分配问题。
(5)国家⾃然科学基⾦项⽬《⾼科技企业创新⽣态系统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项⽬批准号:70702027项⽬负责⼈:张运⽣研究期限:2008.01-2010.12拟研究核⼼问题:复杂产品体系零部件、配套品及服务供应商之间协同风险识别与控制问题。
基于专利池的⾼技术产业技术标准开发机制与政策研究》》(6)国家⾃然科学基⾦项⽬《)国家⾃然科学基⾦项⽬《基于专利池的⾼技术产业技术标准开发机制与政策研究项⽬批准号:71774177项⽬负责⼈:张运⽣研究期限:2018.01-2021.12拟研究核⼼问题:复杂产品体系开发管理与市场化推⼴管理协同问题。
科学技术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44847a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7.png)
科学技术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0.09.19•【文号】国科发基[2010]571号•【施行日期】2010.09.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0〕571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家有计划、有重点地新建和调整国家重点实验室。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一五”规划和工作安排,决定近期在农业、医学、能源、资源环境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和若干重要基础学科领域、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开展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遴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方向(一)农业领域。
1. 杂交水稻。
2. 棉花生物学。
3. 林木遗传育种。
4. 家蚕基因组学。
5. 旱区农业逆境生物学。
6.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二)医学领域。
7. 心血管疾病。
8. 肾脏疾病。
9. 生殖医学。
10.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
(三)资源与环境领域。
11.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
12.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
13.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
14.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
15. 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
16.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17. 热带海洋环境。
18. 森林与土壤生态。
19. 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20.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四)制造领域。
21. 高性能复杂制造。
22. 流程工业自动化。
23. 钢铁冶金新技术。
24.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五)能源领域。
25. 新能源电力系统。
26.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
27.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
(六)信息领域。
28. 计算机体系结构。
29. 光子学与光通信。
30. 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管理。
(七)材料与工程领域。
31. 聚合物分子工程。
32.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33. 硅酸盐建筑材料。
34.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
我国科研课题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_现状_问题及对策_王明明
![我国科研课题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_现状_问题及对策_王明明](https://img.taocdn.com/s3/m/0829cd1b55270722192ef73c.png)
第24卷 增刊2006年8月科 学 学 研 究Stud ies i n Sc ience of Sc i ence V o.l 24Supp .Aug .2006文章编号:1003-2053(2006)S1-0196-07我国科研课题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王明明,戴鸿轶(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29)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的对策。
关键词:科研课题;制度体系;科技法制;课题制中图分类号:D 922.17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5-04-03;修回日期:2006-05-24收稿日期:国家文物局资助项目(20050101)作者简介:王明明(1951-),男,江苏徐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科技政策。
戴鸿轶(1981-),男,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科技政策。
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是指导科研课题(或项目)有效组织和实施,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优化科技产出的重要制度保障。
2001年,科技部等四部委出台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我国科研计划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规定》实施以来,我国各科研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包括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各地方政府以及各基金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等,都针对/课题制0的要求,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实施课题制管理的制度体系。
1 我国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的现状从法律效力上划分,我国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大致可分为国家基本法律、规章制度、管理细则三个层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1],各种法律、法规、条例等按照法律效力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
本文的划分方式与《立法法》的标准划分方式有所不同,目的主要是为了从法律基础、原则规定、具体操作三个层面来说明科研课题管理体系的整体制度框架。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研究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e691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f.png)
目录分析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研究》是一本全面探讨全球各国国立科研机 构管理模式的学术著作。这本书对于理解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推动科研机构 的创新发展以及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将对该书的目 录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结构。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研究》的目录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引 言、国立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国立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国立科研机构的管 理政策和国立科研机构的未来发展。这五个部分相互独立,又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
精彩摘录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研究》是一本深入探讨世界各国国立科研机 构管理模式的书籍。这本书通过对不同国家的科研机构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 了许多精彩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对于科研机构的管理和运营有着重要的指 导意义。
以下是一些《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研究》中的精彩摘录:
“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科研机构管理的本质。管理 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管理者具备创新思维和灵活应变 的能力。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研究》这本书中的精彩摘录涵盖了科研机构 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这些摘录不仅对于 科研机构的管理和运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其他领域的管理工作有着 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阅读感受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研究》是一本深入探讨全球重要科研机构管 理模式的书籍,它从各个角度剖析了这些科研机构的内部运营机制,以及它们 在实现其使命和职能过程中的高效管理方式。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展示了科研机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挑 战。
内容摘要
同时,本书也分析了当前世界国立科研机构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 推进,国立科研机构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国立科研 机构的竞争力,是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需要的问题。 本书提出了完善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的建议。通过对世界各国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的比 较分析,本书认为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本书提出了完善我 国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的建议,包括优化组织结构、加强经费管理、完善人员管理、加强科研 项目管理等方面。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研究》这本书的内容摘要概括了书中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 为读者了解世界各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加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加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https://img.taocdn.com/s3/m/243bb0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4.png)
加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加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基础研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推动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国家需要加大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并对基础研究体制机构进行改革,以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加大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是推动基础研究的关键。
国家应该加大对科研平台的投入,提高科研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科研平台应该注重与国内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建立联合科研实验室和共享平台,促进科研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此外,国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科研平台与企业的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次,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构改革是加大科研力量和提高科研水平的必然选择。
国家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研体制,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和藩篱,建立起一个开放、协同、高效的科研创新体制。
建立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制度激励机制。
此外,国家还应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以增强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
基础研究是科学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国家应该增加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提高基础研究项目的经费拨付比例。
科研人员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投入到基础研究中去,尽快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创新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
此外,国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创新人才是科研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努力和创造能力决定了科研的成果和水平。
国家应该加大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教育和培训投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科研人才。
同时,国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创新人才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过程中,国家还应该建立健全科研评价体系,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价值。
科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科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ea22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9.png)
科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背景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现代化建设需要依靠科研。
科研体系建设是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科研体系建设呼之欲出。
目标通过科研体系建设,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新体系,提高我国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任务提高研究水平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引进国外高水平优秀人才、优秀团队和优秀科研仪器设备,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本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
优化研究重点加强在国家战略和国家需求下关键领域中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使科技成果更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
加强平台建设建设国家、地方、产业等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和实验室,并加强改革创新,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完善研究激励机制加大资助力度,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并建立科技项目奖励机制,鼓励科研工作者在重要科学问题上进行更具价值的研究。
同时,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评估现状,确定目标通过调查研究、政策分析等方式,了解目前科研体系在各个方面的现状,并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第二阶段:制定计划,明确任务根据评估结果和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细节,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性。
第三阶段:加大投入,提高效率通过增加资金、科技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研究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第四阶段:实施监督,确保实效建立完善的评估、监督、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保持一致。
结论科研体系建设是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可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走向科技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技术创新引导专项
5.基地和人才专项
如果你不是科技口的,我相信你肯定看的是一头雾水,被重大、重点等搞得七荤八素,不过别急,我来给你解释。
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个听名字应该就明白,搞基础研究的。必须说中国现在在应用பைடு நூலகம்技方面有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但是基础科学,这个,差得还有点远。所以这个排在第一位,我想大家都不会有意见。
参与申报单位共计104家次,其中企业58,高校36家,科研院所10。
104家中65家胜出,包括中车内部企业14、其他企业30家、院校16、科研院所5。
参加项目的团队共计1529人,团队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6个。
第三,申报课题成功与否谁说了算?是中车说了算吗?答案是否定的。谁说了算?组织项目答辩评审会,由专家组进行打分。我查了一下中国中车官方网站公布的专家名单,共有27位,其中中车专家9位,大学来得专家6位、中科院工程院专家6位、地铁公司专家4位、其他企业专家2位!
下面是这次重点专项课题申报的数据统计:
多个项目、课题的实施单位和负责人还首次突破单位界限设置,最大程度创新整合了优势资源。
原来中车就是掏钱的,然后负责干活!!!
但是,这是为国家科技发展干活,为行业发展出力,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行业担当,这个钱掏得值!这个活也干得心甘情愿!中国中车愿意为国家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吃螃蟹!
第三个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这个最复杂,也就是我们今天谈论的这个项目,它包括原先国家科技部管理的“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CRH380系列高速动车组研发就属于这个计划),以及国家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管理的一批国家重点科技计划。
有人要问了,前面你说600公里高速磁悬浮与400公里高速动车组不是叫重点专项吗?对,重点专项(注意不是重大专项,重大专项就是前面说的那16个)!那仨课题的全称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我叫了它们的简称,这样叫着方便,就简称“重点专项”了!
如果你不熟悉中国的科研体系的话,见闻君在这里就先科普一下。中国的国家科技项目有很多,我想“863计划”、“973计划”这种的你总是听说过的。近期国家科技体制正迎来大变革的时代,所有的国家科技研发项目,被整合为5个,就是下面这5个(注意这个顺序是不能错的):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第一,国家并不是把科研经费直接给中国中车,让中车来花,而是要中国中车组织社会上的大学、研究所、企业来共同申报,谁申报成功钱给谁花!
第二,中车未必是花钱的那个主,但肯定是掏钱的那个主!
啥?见闻君被彻底震惊了!比如上面这三个项目吧,国家要掏引导资金,但是中国中车必须有配套资金,而且配套资金不能低于引导资金的3.8倍。也就是说,如果上面的项目国家掏10个亿作为引导自己的话,中国最起码要掏38个亿,也可能是40个亿,50个亿!当然多多益善!
答案是:
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了!
国家已经正式出台文件,以后国家科技部不再管理具体的科研项目审批了,而且专注于管科技发展战略了!也就是说权利下放了!
而中国中车凭借这么多年在科技研发方面的优异表现,被确定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成为首个吃螃蟹者!这是国家战略的体现!也是对中国中车科技创新的肯定,也是中国中车的荣耀!
第二个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这个你听名字很普通,实际上不普通!非常的不普通,简直就是超级牛逼!
为什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有多少呢?16项,到现在为止只有16项!这16项都包括哪些?不好意思!保密!当然也不是全部保密,目前有12项是大家知道的,有4项没有对外公布!这12项里面有什么?包括“核高基”、“大型核电站”、“载人航天”、“大飞机”等。当年高铁向国家申报过重大专项,但是没有被批准。惭愧呀!但是也情有可原,于是高铁研发就被列入了下面这个项目。
第四个,技术创新引导专项。比上面的又低了一个层次,主要是面向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的,对企业的重大创新,可以进行事后科技补助,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第五个,基地和人才专项,一是奖励科学家个人的,另外一个是国家设在各地的国家实验室,国家提供的运作经费。
好了,大致明白了。这些都是国家项目,而且国家是给钱的,是代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的。但是,还没有搞明白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国家的项目为什么在企业网站上申报呢,而且国家部委的网站竟然只是转载?
中国中车是怎么被确定为试点单位的呢?
答案是:由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31个部门组成了部际联席会议通过,报国家教科委批准
这次试点的成功将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荣耀!荣耀!荣耀!
等等!如果你只看到了荣耀,那就会忽略最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