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俄国农奴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 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背景或原因: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农奴暴动频繁,俄国面临着农奴 制的危机。 二、时间: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三、内容:法令规定: ①、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 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 份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 四、性质:沙皇政府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
三、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 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 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 向欧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 四、性质:明治政府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
五、影响: 明治维新使日本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 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是日本 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很不彻底,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以 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 道路。
项目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相 背景 改革前,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受到了封建制度的阻碍。都面 临着危机。 同 点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 通过改革都改变了社会性质,摆脱了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道路。 程度 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 背景 当时俄国面临着农奴制危机 同 改革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 点 的内 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 容 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 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 出高价赎买。 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 加 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 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 开化”,即向欧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 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九年级历史上册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第四单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与能力:俄国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法
.引导学生观看有关
学习的对外政策的历史性转变,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
【学
②经济上: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
学生阅读课文,教
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教师可适问题二: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
答:问题一可用“内忧外患”来概括。
主要表现在:①商人、于处境的恶化也对幕府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幕府成为了众矢2
问题:
的巨大障碍是。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含答案) (

黄盖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学生姓名:第组第号评价:备课时间:11月3日主备教师:宋银舫课题: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学习目标:1.讲述俄国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墨迹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纲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1.背景2.改革的主要内容3.改革的性质和影响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2.武装倒幕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4.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学习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1.认识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2.认识幕府统治的危机及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资产阶级改革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另一种形式,包括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
此外,17世纪末俄国彼得大帝也进行了一次改革。
对于日俄的两次改革,可以从背景、内容、性质、目的、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可以从改革的内容上来分析,比较容易理解;而改革的局限性要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改革结果的不彻底等方面来探究。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2.1861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3.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下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主权开始丧失。
4.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组成的倒幕派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
岳麓版九上第16课《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word教案

第16课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 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回忆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史实,指出俄国和日本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部分地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以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同时,把学生带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3)讲授新课: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教师首先需要理清课文正文、小字、图画、史料和“动脑筋”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合理利用。
建议沿着“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1861年改革→改革的影响→改革的局限性→正确评价1861年改革”这条线索,引领本目的教学。
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内容,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1)“农奴制的危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下面问题:(可制作投影片)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在这里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教材正文部分语言十分概括,只有读懂下面的小字,才能够理解出示的问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学习目标1.我要理解这两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通过对这两次改革的学习,我要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1.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危机,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在保护、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
2.1861年的改革是沙皇政府推行的有性质的改革,意义:。
局限性:。
3.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仍是一个的封建国家,1853年,第一个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
4.明治维新的时间是年,是一次性质的改革。
内容有以下几点: 政治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军事上:社会生活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局限性: 二、合作探究试从性质、意义、局限性三个方面总结出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三、知识小结、1、两次改革的性质、内容、作用等方面要重点掌握(历届中考的重点)。
2、认识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达标检测必做题、(相信自己,一定成功!)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是()A.外敌入侵B.国家分裂C.落后的农奴制D.黑人奴隶制度2、“农民在获得自由时,已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列宁的这句话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中肯评价?()A.彼得一世改革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俄国1861年改革3、近化史上,第一个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德国D.西班牙4、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A.使社会生活西方化B.在经济上超过西方C.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D.富国强兵5、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
请你找出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A.都面临着民族危机B.都废除了农奴制度C.都由资产阶级领导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6、材料一: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2019年高三复习专题岳麓版选修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语文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标准】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概念阐释】农奴: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尤其在欧洲。
在农奴制度下:农奴人身属于地主,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地主可以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农奴租种地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无偿向地主服役并交纳租税。
【背景知识】17世纪末,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欧化改革。
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使俄国国力不断壮大,打败瑞典,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沿岸地区。
并取得了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
不过,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基础知识梳理】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一)军事:在克里木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二)经济: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三)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
(四)思想:19世纪中期,“知识分子”群体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进行抨击和揭露,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五)主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六)国际: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化进程加快。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一)“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2.内容:(1)政治: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2)经济: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保留哪些地块。
(3)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3.影响:(1)历史进步性:①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并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②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选修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案 带答案(精编文档).doc

④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A.①B.①②C.①③D.②③④
流程七:知识总结,整理笔记(5分钟)
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
①有财产限制;②权力上有限制,实权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员手中
司法
废除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有利于法制化的发展
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仍受不公正待遇
军事
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带有一定的军国主义色彩
(3)思想:改革客观上促进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进一步改革的呼声高涨。
(二)局限性:
(1)妥协性(动机和目的):改革是沙皇在形势所迫下为维护沙皇专制的“让步”。
(2)掠夺性和欺骗性(内容):改革没有满足农民关于土地和自由的要求,农民付出了高额赎金却失去了大量土地,还要承担临时义务,落入村社控制,忍受地主和资本家的剥削。
C.农奴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受地主绝对支配D.封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农民的自由
5.克里木战争失败后,俄国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矛盾的焦点集中于( )
A.经济的落后B.农奴制的落后C.军事的落后D.文化的专制
6.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他用一只专制的手,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
①农业: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②工业: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促进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
(2)政治: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迈出了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的第一步,也带来了一丝民主化的气息。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案中华书局版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学副忖标1.说出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时间、改革者、主要内容。
2.概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熟记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3.认识到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4.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侦习辱学——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局限性(1)发展:18世纪下半叶俄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
⑵ 局限性:俄国农奴制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市场的开拓。
2.农奴制危机与改革(1)背景:①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②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想一想:19世纪60年代初,俄国为什么要进行农奴制改革?①根本原因:俄国封建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农奴起义连绵不断,严重威胁着沙皇专制政权,农奴制危机加剧。
③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战败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2)目的:为了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3)内容: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说一说:请说出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①农奴制获得人身自由和支配自身财产的权利,宣布为“自由农村居民”,享有公民权利。
地主无权买卖、赠送和抵押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
②地主必须分给农民永久使用的宅园地和耕种份地。
份地大小由地主决定。
在地主同意的前提下,农民可以赎买这些土地,但契约签订前,农民必须承担劳役和缴纳代役租。
③把农民组织在村社里,实行联保,实际上处于政府和地主的联合控制之下。
不经村社同意,农民不得离开。
(6)意义:① 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4)实质:是对农奴的一次“合法”的更大的掠夺。
(5)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点。
②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16课导学案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局限性、影响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过程,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学法指导:归纳、分析、判断历史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交流知识链接:农奴、农民、奴隶区别:农奴: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生产者。
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
农民:长时期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预习案(自主学习显能力):(一)农奴制的危机【自主学习】看课本P98完成下列各题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因:①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 国家,__________ 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②农奴制阻碍了俄国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根本原因)。
③农民起义的打击。
英法),彻底暴露农奴制腐朽性。
(二)1861年改革【自主学习】看课本P99完成下列各题1、时间:______ 年3月3日。
2、人物:___________ 。
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_________;②地主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___________,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⑷改革的性质: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
⑸影响:①废除了_______________,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②保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残余。
探究案(个人努力——对子互助——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讨论探究】1、为什么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使俄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让你明治维新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让你明治维新导学案广西桂平市南木镇第一初级中学黄妍娜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提问:近代俄国是怎样组建形成的?18世纪初哪一事件使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强国?学生回答。
提问: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怎样的社会矛盾?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
2、根本原因▁▁▁▁▁▁▁▁▁▁▁▁▁▁▁▁▁▁3、目的学生回答课中题。
目的:▁▁▁▁▁▁▁▁▁▁▁▁▁▁▁▁▁▁4、时间、内容(阅读课文)▁▁▁年沙皇亚力山大二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措施):①“解放”农奴。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收取份地赎金。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钱高价赎买这块份地。
5、性质▁▁▁▁▁▁▁▁▁▁▁▁▁▁▁▁▁▁6、如何评价、看待1861年改革?(观察图片)提问:农奴获得解放后生活过得好不好?学生回答。
,7、小结二、日本明治维新1、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内忧外患)观察白板图片,阅读课文。
提问:你能用几个字概括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面临的严峻形势吗?请说说其具体的表现。
2、根本原因▁▁▁▁▁▁▁▁▁▁▁▁▁▁▁▁▁▁3、倒幕运动提问:怎么完成任务呢?阅读课文了解武装倒幕的简单经过。
4、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推翻幕府统治后,▁▁▁▁年,明治政府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内容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个方面来讲。
(分点详细解说)政治上:▁▁▁▁▁▁▁▁▁▁▁▁▁▁▁▁▁▁▁▁。
经济上;▁▁▁▁▁▁▁▁▁▁▁▁▁▁▁▁▁▁。
(最能体现改革性质)▁▁▁▁▁▁▁▁▁▁▁▁▁▁▁▁▁▁。
(土地方面的措施或政策)军事上:▁▁▁▁▁▁▁▁▁▁▁▁▁▁▁▁▁▁▁▁。
文化上:▁▁▁▁▁▁▁▁▁▁▁▁▁▁▁▁▁▁▁▁。
5、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的改革。
影响:(积极作用):使日本走上了▁▁▁▁▁▁▁▁▁,摆脱了▁▁▁▁▁▁▁▁▁的危机。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课题: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年级:九年级科目:历史课型:新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讲述俄国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墨迹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纲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1.背景2.改革的主要内容3.改革的性质和影响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2.武装倒幕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4.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预习检测】(走进去,世界就在你的眼前舒展开来)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背景(根本原因):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目的: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维护统治。
3、前提:保护的利益。
4时间:年。
领导人:5、内容:宣布;规定。
6、性质: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性质的改革。
7、影响(评价):促进了俄国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
【课堂导学】(有一种收获,专属你的课堂;有一种支持,源于你的声音)一、珍妮机的发明1、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开始?阅读课本65页找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的原因,(从政治,经济,人力,市场,技术等方面思考。
想像你自己是个要开工厂的英国人)。
(难点)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在哪个国家的哪个行业,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棉纺织业的成就有哪些?二、瓦特改良蒸汽机1、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是谁?2、改良蒸汽机出现的意义?三、火车的发明1、火车发明的时间、人物。
2、火车和铁路出现的影响。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什么?2、工业革命的结束?3、工业革命的影响?(重点)【课堂归纳】1765年1769年1779年【课堂检测】(数数你收获了多少;想想你离你的梦想还有多远)1、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
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岳麓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课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单元四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①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②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
③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曾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些列强之中包括俄国和日本。
其实,在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也同中国一样,是封建落后的国家,但是十几年之后,为什么他们的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了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俄国的发展史:近代俄国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发展起来。
15世纪晚期,统一的俄罗斯国家逐渐形成。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强国。
19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但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
>>>PPT课件展示农奴劳作图片2.材料一:明斯克州有一个女地主,她把铁链系在农奴的颈上,用开水和烧红的烙铁残害农奴,并强迫其吃蚂蚱。
一位牧师在日记中记载,他用农奴吃的面包去喂猪,“连猪也只是嗅嗅,没有一头猪去吃它”。
因为农奴的面包里,掺和了四分之三的草本植物。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课题岳麓版九上第16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作者及工作单谢登平灌阳县民族中学位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是继第二单元欧美主要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力量得到壮大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巩固扩大的历史,这一过程又为其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保证。
因此本单元在近代史的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16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作为第四单元第 1 课,它所陈述的历史事件在性质、背景、意义上具较多的相同之处,而且日俄两国都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它们的一系列改革对今天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因此学好这一课有利于学生宏观把握资本主义兴起、发展的历史和深刻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1、前面已学过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本课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八年级中国史的学习过程中已接触到与日本、俄国相关的内容,对日俄的历史较为熟悉,在本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2、本课涉及到“农奴制”和“封建残余”,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无相关的历史知识与体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要对农奴的生活情况进行介绍,对封建残余的表现进行适当点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1861 年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内容,意义、性质及局限性;通过对农奴制和明治维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从而理解农奴制的废除的重大转折意义;引导观看有关19 世纪中期日本现状的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的必要性,感受明治维新在日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对俄国、日本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进而坚定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导学案

(5)意义:促进了俄国__________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但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__。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1853年,__________国强行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主权开始丧失,经济遭到破坏。
1.俄国废除农奴制
(1)背景:农奴制限制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俄国在__________战争中的失败,加深了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2)时间:__________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内容: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__________,但必须高价赎买。
(2)斗争过程:武士、商人、__________、新兴地主等组成__________派,1868年,倒幕派军队推翻__________统治。
(3)明治维新
①时间:__________年,明治政府开始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②内容:消除封建割据,加强__________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__________私有;改革封建军制,建立__________化军队;提倡__________,大力发展教育。
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导学案
电教课节第1节总序第18节课题来自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
日本明治维新
备课
10月7日
执行
月日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盖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学生姓名:第组第号评价:备课时间:11月3日主备教师:宋银舫课题: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学习目标:1.讲述俄国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墨迹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纲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1.背景2.改革的主要内容3.改革的性质和影响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2.武装倒幕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4.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学习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1.认识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2.认识幕府统治的危机及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资产阶级改革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另一种形式,包括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
此外,17世纪末俄国彼得大帝也进行了一次改革。
对于日俄的两次改革,可以从背景、内容、性质、目的、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可以从改革的内容上来分析,比较容易理解;而改革的局限性要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改革结果的不彻底等方面来探究。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2.1861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3.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下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主权开始丧失。
4.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组成的倒幕派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
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5. 1868 年,明治政府开始资产阶级改革。
史称“明治维新”。
6.改革主要内容有: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改革封建军队,建立近代化军队;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7.明治维新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改革很在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3)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4)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不同点:(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
(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时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19世纪中期,俄国开始工业革命。
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
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巴尔干的克里木战争中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
农奴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沙皇政府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实行改革,“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渡过危机;二是继续顽固地维护农奴制,这必将导致农民“自下而上”地反抗,推翻沙皇统治。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决定“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解放农民。
2.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在提倡文明的同时,鼓吹“忠君”、“爱国”,这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明治维新宣扬“忠君”、“爱国”,客观上增强了日本的民族凝聚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忠君”即绝对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天皇,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超人的“神”来崇拜,这就是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逐步发展成为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打着“忠君”、“爱国”的招牌,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留下了战争创伤。
温故知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动力。
由于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也使他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
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商人、高利贷者、工场主、新兴地主经济实力增强,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同时,欧美国家纷纷侵入日本,使幕府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倒幕派开展武装倒幕运动,并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畅想天地汉唐时期,日本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日本又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从中你悟出了什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与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汉唐时期,开放的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成为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到19世纪中期,闭关锁国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因此,日本转而向西方学习。
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自己动手列表比较俄国彼得一世与1861年改革的背景、性质与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是想改变封建国家的落后状态,性质是一场封建制度的自我调整,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国力,巩固了沙皇专制制度,为俄国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而1861年改革是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危机十分严重,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具有不彻底性。
疑难点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以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被迫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此次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明治维新是日本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由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特别是通过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加强了国防。
同时也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课堂检测1.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落后于西欧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 C )A.沙皇专制统治B.农奴制存在C.遭受外国殖民侵略D.国内市场狭小2.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土地的获取方式是( A)A.高价赎买B.无偿分配C.资产抵押D.移民垦荒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成为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其意义主要是( C)A.维护了沙皇统治B.使农奴获得解放C.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维护了社会稳定4.德川幕府统治日本时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D)A.和平友好B.扩张侵略C.开放开明D.闭关锁国5.日本的倒幕派不包括 ( B )A.资本家和商人B.将军C.武士D.新兴地主6.下列不属于日本明治维新任务的是 ( B )A.实现近代化B.建立法西斯专政C.实现资本主义化D.保证国家的独立7.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的原因是 (B)A.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B.自上而下的改革C.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D.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制,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材料二:1857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定农奴制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
农奴得到的土地,按当时的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而农奴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的什么历史现象?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材料二说明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废除农奴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