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盖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生姓名:第组第号评价:备课时间:11月3日主备教师:宋银舫

课题: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1.讲述俄国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墨迹中所起的作用。学习纲要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

1.背景

2.改革的主要内容

3.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

2.武装倒幕

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4.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学习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1.认识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2.认识幕府统治的危机及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资产阶级改革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另一种形式,包括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此外,17世纪末俄国彼得大帝也进行了一次改革。对于日俄的两次改革,可以从背景、内容、性质、目的、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可以从改革的内容上来分析,比较容易理解;而改革的局限性要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改革结果的不彻底等方面来探究。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1.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2.1861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下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主权开始丧失。

4.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组成的倒幕派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5. 1868 年,明治政府开始资产阶级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6.改革主要内容有: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改革封建军队,建立近代化军队;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7.明治维新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改革很在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3)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4)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同点:(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时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9世纪中期,俄国开始工业革命。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巴尔干的克里木战争中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农奴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在这种情况下,沙皇政府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实行改革,“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渡过危机;二是继续顽固地维护农奴制,这必将导致农民“自下而上”地反抗,推翻沙皇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决定“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解放农民。

2.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在提倡文明的同时,鼓吹“忠君”、“爱国”,这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明治维新宣扬“忠君”、“爱国”,客观上增强了日本的民族凝聚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忠君”即绝对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天皇,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超人的“神”来崇拜,这就是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逐步发展成为军

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打着“忠君”、“爱国”的招牌,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留下了战争创伤。

温故知新

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动力。

由于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也使他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

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商人、高利贷者、工场主、新兴地主经济实力增强,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同时,欧美国家纷纷侵入日本,使幕府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倒幕派开展武装倒幕运动,并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畅想天地

汉唐时期,日本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日本又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与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汉唐时期,开放的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成为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到19世纪中期,闭关锁国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因此,日本转而向西方学习。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自己动手

列表比较俄国彼得一世与1861年改革的背景、性质与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是想改变封建国家的落后状态,性质是一场封建制度的自我调整,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国力,巩固了沙皇专制制度,为俄国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而1861年改革是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危机十分严重,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具有不彻底性。

疑难点拨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以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被迫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此次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明治维新是日本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通过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加强了国防。同时也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课堂检测

1.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落后于西欧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 C )

A.沙皇专制统治

B.农奴制存在

C.遭受外国殖民侵略

D.国内市场狭小

2.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土地的获取方式是( A)

A.高价赎买

B.无偿分配

C.资产抵押

D.移民垦荒

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成为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其意义主要是( C)

A.维护了沙皇统治

B.使农奴获得解放

C.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维护了社会稳定

4.德川幕府统治日本时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D)

A.和平友好

B.扩张侵略

C.开放开明

D.闭关锁国

5.日本的倒幕派不包括 ( B )

A.资本家和商人

B.将军

C.武士

D.新兴地主

6.下列不属于日本明治维新任务的是 ( B )

A.实现近代化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实现资本主义化

D.保证国家的独立

7.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的原因是 (B)

A.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

B.自上而下的改革

C.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

D.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制,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材料二:1857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定农奴制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农奴得到的土地,按当时的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而农奴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的什么历史现象?

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材料二说明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废除农奴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收获与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