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汉语兼类词的判定标准及类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一、引言现代汉语中,兼类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既能充当一种词性,又能充当另一种词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本文将详细介绍现代汉语兼类词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现代汉语兼类词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阐述现代汉语兼类词,指的是在句子中既能作为一种词性,又能作为另一种词性的词语。
这类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两种或多种词性的功能。
2.特点介绍现代汉语兼类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灵活性:兼类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可以根据语境自由转换,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
(2)一词多义:兼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增加了汉语的表达力。
(3)语境依赖:兼类词的使用需要考虑具体的语境,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兼类词的分类及举例1.名词兼动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某种事物,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
举例:- 看书:在这里,“书”是名词,表示阅读的物体;“看”是动词,表示阅读的动作。
- 敲门:在这里,“门”是名词,表示敲击的物体;“敲”是动词,表示敲击的动作。
- 打电话:在这里,“电话”是名词,表示通讯工具;“打”是动词,表示拨打电话的动作。
2.动词兼名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又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某种事物。
举例:- 篮球:在这里,“打篮球”中的“篮球”是名词,表示一种运动项目;“篮球”也可以表示实际的篮球运动场地。
- 游泳:在这里,“游泳”是动词,表示在水中的运动;“游泳”也可以表示游泳这项运动。
- 钢琴:在这里,“弹钢琴”中的“钢琴”是名词,表示一种乐器;“钢琴”也可以表示实际的钢琴演奏。
3.形容词兼动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某种特征,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
举例:- 美丽:在这里,“美丽”是形容词,表示外貌好看;“美丽”也可以表示打扮得漂亮。
- 干净:在这里,“干净”是形容词,表示物品整洁;“干净”也可以表示打扫卫生。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摘要:一、兼类词的概念与特点二、现代汉语兼类词的分类与举例1.名词兼动词2.动词兼名词3.形容词兼动词4.形容词兼名词三、兼类词的应用与识别四、提高兼类词运用能力的建议正文:一、兼类词的概念与特点兼类词,指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性的词语。
这类词语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根据语境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含义。
兼类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形态不变:兼类词在词形上与原词并无太大差别,往往只需通过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词性。
2.语义多样:兼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含义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3.用法灵活:兼类词可以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现代汉语兼类词的分类与举例1.名词兼动词名词兼动词的兼类词,在动词语境中,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在名词语境中,则指代从事这种行为或动作的人。
如:“领跑”一词,在比赛中表示领先的意思,此时是动词;而在形容一个人在比赛中的位置时,则是名词。
2.动词兼名词动词兼名词的兼类词,在动词语境中,表示某种动作;在名词语境中,则指代这种动作的承受者。
如:“打工”一词,在表示工作时是动词,意为从事某种工作;而在描述一个人的职业时,则是名词。
3.形容词兼动词形容词兼动词的兼类词,在形容词语境中,表示某种特征;在动词语境中,则表示具有这种特征的动作。
如:“亮丽”一词,在描述景物时是形容词,表示美丽;而在描述景物熠熠生辉的动作时,则是动词。
4.形容词兼名词形容词兼名词的兼类词,在形容词语境中,表示某种特征;在名词语境中,则指代具有这种特征的人或物。
如:“高大”一词,在描述建筑物时是形容词,表示高大;而在形容一个人的个子高时,则是名词。
三、兼类词的应用与识别在实际应用中,正确识别兼类词并灵活运用,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关键。
为避免词义混淆,我们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判断词语的词性。
此外,通过积累和学习,熟悉各类兼类词的特点和用法,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种现象又有明 显增加。
如“潇洒、清洁、方便、规范、完善、 严明、涣散、富裕、松懈、清醒、浪漫、突 出、健美、合理、健康、持平”等形容词都 有了动词用法,这些词有的已经在《现代汉 语词典》修订本中增加了使动义项,有的词 的使动用法,虽然还未在《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中单独立项,但已在正规出版物和口 语实际中普遍使用,这说明“欧化”对现代 汉语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只是由于我们已 司空见惯罢了。
另一方面是一部分词在普通话和方言中 都使用,但方言词义和普通话词义“表现为 交叉关系”。
如“光鲜”的普通话义项是“光彩、整洁漂 亮(衣着鲜艳)”,是形容词,方言义项是 “光彩、光荣(总得把事情办得光鲜体面一 点儿)”,也是形容词;而有些词的语法功 能在方言和普通话中是不一致的,这就产生 了词的兼类现象。
二、兼类词产生的原因
(一)词义派生导致一词多义从而产生兼类 问题
对现在汉语而言,词的多义现象或多义词正是 词的兼类或兼类词这种语法现象存在的语义基础。 一个单义词,通过派生的方式(包括引申和比喻 等多种具体方式)扩张为多义词,是语言的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运用有限的词语表达 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的途径。
尽管我们“对每个词义是如何引申的,多项词 义之间确凿而又具体的关系如何,不可能都是一 目了然的。.......期间的过程难于找到可靠地资料 作为证据,也是不易具体回答的”,但“本义和 引申义之间必有联系,这点仍是不能否定的”。
例如:
光:
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它的本义 是“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照耀在物体上,使眼 睛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是名词。
虽然词的方言意义和用法进入普通话而 导致词的兼类不是现代汉语词的兼类现象的 主要成因,但对上述现象的准确认识,显然 有助于我们辩证地处理错综复杂的现代汉语 词类,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两 种与词类有关而本质不同的语法现象,一 般的语法教材或专著在论述其中的一个问 题时必然要牵扯出另外 一个作一番辨析,惟 恐把它们混为一谈。
词的兼类举例
词的兼类举例1. 引言言语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而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词语在语法学中有许多分类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词的兼类。
兼类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充当不同的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本文将以深入的探讨方式,通过举例说明词的兼类现象,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现象。
2. 名词的兼类名词是用来指称人、事物、地点、概念等的词类,而有些名词在特定上下文中可以充当其他词类的角色。
2.1 飞行飞行是一个名词,表示通过空气中运动的行为。
然而,在特定上下文中,它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执行飞行动作。
例如:•名词用法:他的飞行经验使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飞行员。
•动词用法:我们将飞行到纽约。
2.2 改革改革是一个名词,表示对现有制度、规则或方法的修改或革新。
然而,在特定上下文中,它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进行改革的行为。
例如:•名词用法:这个国家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改革。
•动词用法:政府决定改革医疗保健系统。
3. 动词的兼类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类,而有些动词在特定上下文中可以充当其他词类的角色。
3.1 料理料理是一个动词,表示处理食物或安排事务。
然而,在特定上下文中,它也可以作为名词或形容词使用。
例如:•动词用法:他在厨房里料理晚餐。
•名词用法:她是一位烹饪大师,擅长各种料理。
•形容词用法:这是一道精美的料理。
3.2 传递传递是一个动词,表示将物品、信息或观点传送给他人。
然而,在特定上下文中,它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例如:•动词用法:请你把这封信传递给玛丽。
•名词用法:这个任务需要你完成传递工作。
4. 形容词的兼类形容词是描述人、事物或概念性质的词类,而有些形容词在特定上下文中可以充当其他词类的角色。
4.1 无聊无聊是一个形容词,表示缺乏兴趣或刺激。
然而,在特定上下文中,它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使人感到无聊的行为。
例如:•形容词用法:她觉得这本书很无聊。
•动词用法:这个电影真的无聊死我了。
兼词
定义: 兼词是一个字兼有两个词 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 的读音一般是兼有两个词的 拼合。
二、☞古代汉语兼词和现代汉语兼词的比较
兼词只是古代汉语里特有的现象,现代汉 语普通话里基本上没有,只有方言里有为 数不多的几个,如:北京话里的“甭” (béng),就是“不用”的合音合形合义 词,既有否定词“不”的原义,也有“用” 的原义;还有北京话里的“俩”,是“两 个”的合并。 但这些不妨说是对古代汉语的一种仿造, 而且从形体上完全看得出来,但是古代汉 语兼词从形体上是看不出来的。
☻“盍”“曷”—“何不”的合音
词
①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尚书•汤誓》
(“曷”是“何不”的合音词,“何”是疑 问语气词,译为“怎么”;不”是否定副 词。)
②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盍”是“何不”的合音词,何不各人说 一说自己的志向呢?)
2、以合义为主的词
❦“焉”—于是、于之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焉”译为“在那里”) ②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孟子•滕文公上》 (“焉”表示所从之人或地,此处指所从之人。译:陈相和 许行相见大为高兴,完全丢弃了他从前的学说,而从许行 学) ③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左传•僖公十六年》 (“焉”表示动作所指向的对象,这对象一般指人。译:成 周的内史叔兴在宋国聘问,宋襄公向他询问道。)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焉”还可以用于比较句,位于形容词谓语之后表示比较 的对象。译:好事情没有比这(过而能改)更重大的了。)
三、兼词分类
♧合音合形合义词:甭等 ♧合音合义词:诸、盍等 ♧以合义为主的词:焉、然、尔、云
等
♧两个特殊的兼词:那、难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兼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多年来许多人都曾论述过,但是至今也没得到很好解决。
现在,我们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和大家一同探讨。
我们认为,如果一个词至少有两个义项分别具有不同词类的系列特征,那么这个词就兼属这些词类。
一、“一个词”的说明(一)明确研究的对象:“词”1.这个词是语言中的词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的对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词类。
但是,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必须存在于言语中,而且语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言语的变化引起的,比如“活用”和“兼类”。
一般来讲,任何人都可能对某一个词进行活用,任何一个词也可能被某个人活用。
如果这种言语中的活用,只是某个普通人极偶然的现象,这是不可能引起社会注意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用法就有可能被一些人或某个言语社团所接受进而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使用,那么它就变为活用了。
这种“活用”随着其在语言中使用频率的提高,又极有可能转变为语言中的“兼类”,因为它在“活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和功能已经被固定下来。
虽然,我们原则上研究词类要排除言语因素的干扰,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某种现象从言语中上升到语言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间有个模糊状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坚持我们的原则。
2.这个词应该是共时状态下的词就语言本身来讲,它既有历时的一面,也有共时的一面,任何阶段的语言都无法割断与过去状态的联系,语言中的词汇也是这样,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就有古代的成分。
然而,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词汇在语音、意义和用法等上面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那么我们在分析词的兼类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从历时的观点看,某个词或者由于活用或者由于其他什么原因,有可能产生兼类,进而随着语言的发展,词类间经过一番消长,又有可能分化出或转向别的什么词类。
当然,每个阶段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短则几十年,长则上千年。
然而,从共时的角度看,某个词可能处在活用阶段、兼类阶段或者已经转向其他词类的阶段。
兼 类 词和小品词
兼类词英语中有很多常用词可以用作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词性,如:about可以用作副词和介词;hard可以用作形容词和副词,这种词叫兼类词。
这类词意思也不相同,所以也是多词。
汉语里兼类词是指一个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
汉语里兼类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经历”;一种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比如“错误”;还有一种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讨厌”。
兼类现象即词的兼类现象。
指的是个别的词兼属于两个词类。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词只属于一个词类,如“天”(名词)、“冷”(形容词)、“徒”(动词)、“再”(副词)等。
但也有一小部分的词兼属两类。
例如“科学”,属名词(“语言科学”、“科学价值”),又属形容词(“研究方法不科学”);又如“报告”,属动词(“报告上级”)。
又属名词(“写一份报告”)。
来探不同、意义不同的两个词用一个字表示,不能看作兼类。
例如在古代,“云”(名词)和“云”(动词)不同,后来“云”简化为“云”,不能认为“云”兼属名词和动词两类;又如“打”字,既是动词(“打人”),又是集体量词(“一打毛巾”),但量词“打”是英语dozen 的译音,和动词“打”毫无关系(北京话两者声调也不同),是两个词,不是兼类。
即使同一字形的两种意义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关系,只要这种关系已经比较远或一般人意识不到,虽然字形、字音相同,也应该看作不同的词,不应该看作兼类。
例如,“钢刀”的“刀”和“一刀纸”的“刀”属同一来源。
“该做不该做”的“该”和“该他五块钱”的“该”也属同一来源,但都是不同的词,不属于兼类现象。
按这样的标准衡量,汉语词类中的兼类现象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成为汉语词类划分的严重障碍。
小品词英语中形似介词的副词小品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
它既有副词的某些特征,又具有介词的词形。
它往往与前面的动词形成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义关系,本身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形似介词,又没有实体意义,却不能独自带宾语,与动词构成的是只有一个论元的单位述谓结构。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原创实用版】目录1.兼类词的定义与特点2.兼类词的分类3.兼类词的语法功能4.兼类词的举例与解析正文一、兼类词的定义与特点兼类词是现代汉语中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性的词语。
它具有灵活的语法功能,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在不同的句子中充当不同的词性。
兼类词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用法丰富,为汉语表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兼类词的分类根据兼类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名词兼类词: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书”。
2.动词兼类词: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打”。
3.形容词兼类词:既可以作形容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美丽”。
4.副词兼类词:既可以作副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很”。
5.介词兼类词: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在”。
6.连词兼类词:既可以作连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和”。
7.助词兼类词:既可以作助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的”。
三、兼类词的语法功能兼类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与其所处的语境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语境中,兼类词可以充当不同的词性,发挥不同的语法作用。
如“书”这个词,在“这是一本好书”的句子中,它作名词;而在“他喜欢看书”的句子中,它作动词。
四、兼类词的举例与解析以下是一些兼类词的例子及其在句子中的用法:1.“好”:形容词兼类词。
如“这本小说写得好”(形容词),“他身体好”(形容词),“他们的关系好”(副词)。
2.“给”:动词兼类词。
如“请给我一支笔”(动词),“给我一杯水”(动词),“他给我打电话”(介词)。
3.“把”:介词兼类词。
如“他把窗户打开了”(介词),“请把那本书给我”(介词),“他把问题解决了”(动词)。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作者:卫翔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5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卫翔摘要: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明确界定了兼类词,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列举了兼类词常见的几种类型及兼类词的正确判定方法,提出注意兼类词造成的病句或歧义,因此,为避免病句和歧义须考虑语境再来组织句子。
关键词:汉语;兼类词;词类我们在遣词用句中会发现汉语中一个词会兼具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词性。
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概括其类型、特点,无论对汉语本体研究抑或汉语第二语言学习,都有着积极地作用和意义。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传统,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那么兼类词是什么类别,它是不是属于这两类中的一种呢?词的兼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什么样的词才属于词的兼类现象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了解兼类词过程中要知道的。
关于兼类词的界定,是指在一定的词类体系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类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下册上指出:“汉语里大部分的词都归属某一词类,只有少数词可以归两类或两类以上,其条件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语言学家们在建立其词类体系时,主观上都期望划归同一类的词的语法功能要有足够多的共同点,不同的词类又要有足够多的不同点。
然而建立了A 类词与B 类词的鉴别准则之后,便从词的全集中划分出集合A 与集合B,很可能有或多或少的一部分词既符合A 类又符合B 类,这部分词构成了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C。
集合AC,集合BC 仍然各是A 类词,B 类词。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汉语词类体系中也承认这种现象。
例图1-1这时候我们要确定交集C 的归属,就需要重新调整词类体系了。
那我们假设新的词类集合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1) a=AC, b=BC, c=C(2) a=A, b=B(3) a=A, b=BC 或 a=AC,b=B这三种情况第一种交集C 就要另立一类,也要另取一个名字,但现在词类体系已经相对稳定了,这种做法很显然不可取。
词的兼类现象
词的兼类现象(一)兼类的含义从理论上说,词类是可以区分清楚的,但实际上,只有典型的形式可以区分清楚,总有一些词语是处于两类词的中间地带的,在语法、语义上,既像甲类,又像乙类,这就是所谓“兼类”或者“跨类”现象。
所谓兼类,指的是有些词在不同的环境里经常具有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且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
(二)兼类的种类汉语词类中,具有兼类现象的词类通常有以下几种。
名兼动:指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下经常具有动词和名词的语法特点并且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
如:[报告]一份报告写报告报告写得好——名词向上级报告报告报告一件事报告了这件事——动词同类的还有:领导、声明、证明、说明、工作、变化。
动兼形: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下经常具有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并且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
如:[可怜]可怜可怜他只可怜他一个人——动词可怜的孩子他真可怜——形容词同类的还有:饿、挤、直、坚定、便宜、壮大、明白。
名兼形: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下经常具有形容词和名词的语法特点并且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
如:[困难]有困难困难很多一些困难克服困难——名词很困难太困难困难时期生活困难——形容词属于这类的还有:科学、标准、光明、理想、实际、秘密。
、(三)兼类的条件对于词的兼类,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态度。
1.承认兼类的存在:兼类,是用离散的标准划分连续的实体的结果。
2.用一个合理的标准划分词类,所得到的词类应该是大致明确的,也就是说,兼类不能太多,否则这个标准就是有问题的或者是无效的。
3.属于兼类的词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1)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种不同词类的语法特点。
所以,通常所谓词的“活用”不能列为兼类:① 老栓,你运气,就是运气了你。
② 既然大家都喝白干,我也白干一下。
其中的“运气”、“白干”不是兼类,而只是一种临时活用。
(2)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语法表现有差异,但意义上仍然有联系。
否则,就只能是同音词。
如下例中的“白”和“怪”分别都是同音词,不是兼类词:白布——白,一种颜色。
词的兼类和活用
⑵这件事很麻烦(形),不想麻烦(动) 你了,因为怕给你带来许多麻烦(名)。
不能说在同一场合里有甲乙两类词的功能。
• 2、注意: ⑴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词义有联系,
意义无关或失去联系的词不是兼类词,而 是同音词。例如:
打:A.打门(动) B.打今天起(介) 别:A.把发票别起来(动)B.别去(副) 净:A.一盆净水(形)B.地上净是水(副)
锈:A.铁锈(名)B.锈住了(动) 建议:A.他采纳了这个建议。(名)B.我建议你 别去。(动)
⑵兼名、形的:科学、标准、经济、道德、困难、 理想等。例如:
科学:A.我们要相信科学。(名)B.这是一本科 学杂志。(形)
标准:A.我们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名)B.这是 标准间。(形)
经济:A.促进经济发展(名)B.这家餐馆很经济。 (形)
困难:A.克服困难(名)B.困难时刻(形)
⑶兼形、动的:破、忙、热闹、丰富、明确、 端正、明白、努力等。例如:
破:A.这破衣服。(形)B.这衣服破了。 (动)
忙:A.我很忙(形)B.忙工作(动)
热闹:A.这里真热闹(形)B.到了节日 大家热闹热闹吧(动)
⑷兼形、副的:共同、自动、定期等。例如: 共同:A.共同目标(形)B.共同努力(副) 自动:A.自动铅笔(形)B.自动放弃(副) 定期:A.定期刊物(形)B.定期检查(副)
⑵意义相关而音不同只是字形相同的词, 也不是兼类词:
凉:A.水凉了(阳平,形)B.凉了一杯 水(去声,动)
膏:A.春雨如膏(阴平,名)B.在轴上 膏了儿油(去声,动)
• 3、分类 ⑴兼动、名的:病、锈、建议、决定、领导、工作、 代表等。例如: 病:A.这种病不好治。(名)B.他今天没来上班, 因为他病了。(动)
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可编辑)
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可编辑)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第期 .总第期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刘凯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摘要现代汉语兼类词是指具备两类或多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
本文从兼类词必须具备的条件、兼类词和同音词、词类活用的区别、兼类词的类型以及兼类词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兼类词进行探讨。
关键词兼类词;同音词;词类活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一第三,兼属的两类或几类词虽然词性不同,但意义必须、词的兼类有一定的联系。
如果意义毫不相关,则属于同形同音词,是在现代汉语中,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汉语中不同的词,不属于兼类。
例如: 送你一朵花。
这么好的的词根据语法特点和词汇意义大致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东西,花多少钱也值。
在上面两个例句中,“花”虽然读音相大类,其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同,但意义却是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两个“花”属于同形同音副词、区别词等十类,虚词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词,是不同的词,不属于词的兼类。
四类。
“’大多数实词的语法特征比较明显,结合能力比较固定,很容易归人某一类。
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固定第四,兼类词分属于不同词类的意义必须具有稳定性,的词类,例如“朋友‘作家”“泰山”“种子”等表示人或事物否则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例如: 我们需要健全组织。
他们的这个组织很健全。
他的外衣很漂亮。
如今他衣名称的概念,是名词;“走”“知道”“爱”“喜欢”等表示动作、锦还乡。
在例中“健全”是个动词,能带宾语如健全党行为、心理活动等概念,是动词;“雪白”“浪慢”“笔直”“绿油组织、健全团组织、健全法制 ,具有稳定性,在例中“健油”等表示性质、状态等概念,是形容词;“一个人”的“个”, 全”是个形容词,也具有稳定性和经常性,因此两个“健全” “跑一趟”的“趟”等,表示单位概念,是量词。
可是也有一部属于兼类词。
例中“衣”是个名词,具有社会稳定性上分词兼有两类或多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这样的词我们称之为“兼类词”。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摘要:一、现代汉语兼类词的定义和特点1.兼类词的概念2.兼类词的特点二、现代汉语兼类词的举例1.形容词用作副词2.动词用作副词3.形容词用作名词4.动词用作名词5.副词用作形容词6.副词用作动词三、兼类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1.丰富语言表达2.提高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正文:现代汉语兼类词是指一个词可以根据不同的语法环境和意义,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类的功能。
这种现象在汉语中非常常见,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还提高了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首先,我们来看形容词用作副词的例子。
比如“很”和“非常”,它们都可以表示程度的强烈,放在动词、形容词前面来修饰它们,因此具备了副词的功能。
又如“好”和“坏”,在表示程度强烈时,也可以用作副词,如“好好学习”和“坏事变好事”。
其次,动词用作副词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已经”和“还”,它们可以表示动作的发生或持续,放在其他动词前面来修饰它们,因此具备了副词的功能。
再如“再”和“又”,表示动作的重复或继续,也可以用作副词,如“再看看”和“又唱歌又跳舞”。
此外,形容词用作名词的例子也很多。
例如“红色”和“绿色”,它们表示颜色,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又如“甜”和“苦”,表示味道,也可以用作名词,如“甜味”和“苦味”。
动词用作名词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跑步”和“游泳”,它们表示一种运动方式,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再如“学习”和“工作”,表示一种活动或职业,也可以用作名词,如“学习者”和“工作者”。
副词用作形容词的例子较少,但仍然存在。
比如“很”和“非常”,它们可以表示程度的强烈,放在形容词前面来修饰它们,因此具备了形容词的功能。
最后,副词用作动词的例子也比较少见。
比如“已经”和“还”,它们可以表示动作的发生或持续,放在其他动词前面来修饰它们,因此也具备了动词的功能。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兼类词的存在,使得语言的表达更为丰富和多样化,也使得语言更加简洁和准确。
高考语文备考-语法-虚词-兼类词
语法--虚词--兼类词(一)兼类词的定义兼类词是兼具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的词。
词的兼类现象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兼类居多。
常见的兼类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兼属动词和名词:决定建议代表领导工作通知总结指示兼属名词和形容词:精神困难道德矛盾麻烦科学兼属动词和形容词:端正丰富明白深入明确深入讲究兼属动词和介词:在给比用向朝到跟叫管通过为了例如:例1:讲究有钱人捐钱一般是讲究回报的。
(动词)新房布置得很讲究。
(形容词)例2:领导政府派来的检查组是领导“反腐倡廉”的。
(动词)经理正同几位中层领导谈话。
(名词)例3:决定他决定找一个隐蔽地方,吃上一顿再说。
(动词)这些因素绝不会影响他的决定。
(名词)例4:通过我们系的研究生都顺利通过了中期筛选。
(动词)通过这次大检查,发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漏洞。
(介词)(二)兼类词的判断判断兼类词应注意同一性原则,即将读音相同、意义有联系而分属不同词类的词看作兼类词,应注意与同音词或词的活用相区别。
①兼类词与同音词二者相同之处:1、语音形式相同;2、词类或意义不同。
二者的不同之处:兼类词所兼不同词类的词汇意义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同音词只有语音相同,而词汇意义不相关。
例如:例1:兼类词:科学是客观的真理。
规范、科学、合理和有效地使每一分捐款发挥作用。
两句话中的“科学”读音相同,分别具备名词和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第一个“科学”经常作主语和宾语,第二个“科学”经常作状语,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而且两个“科学”的词汇意义相关,因而是兼属动词和形容词的兼类词。
例2:同音词:“拜读您的大作。
”“枪声大作。
”前一个“大作”是称呼对方著作的敬辞,后一个“大作”是“猛烈发作”的意思,两个“大作”只能算作同音词,而不是兼类词。
意义相关而读音相近但不同,也不是兼类词。
例如:例3:近音词:“水凉了。
”“水凉一凉再喝吧。
”前一个“凉”(liang阳平)与后一个“凉”(liang阴平),意义相关,分属形容词和动词,但语音形式不同,也不能看作兼类词。
最新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精品资料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古代汉语中,兼词、兼类词和词类活用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兼词“兼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杨伯峻先生提出的。
他在《文言文法》一书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
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的作用,又起介词的作用,‘一身而二任了’。
因此,我管它叫兼词,因为它表面上只是一个字,却兼任两种词。
”这样看来,兼词具有下面两个重要特征:其一:兼词是一个单音节词,它由两个词性不同的词构成。
其二:兼词可能是构成它的两个词的合音词,也可能不是。
例如: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列子·愚公移山》)“诸”是“之于”的兼词,“之”是代词,“于”是介词;“诸”同时又是“之于”的合音词,“之”的声母“zh”和“于”的韵母“u”合成“诸”的音节“zhu”。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庄暴见孟子》)“诸”是“之乎”的兼词,“之”是代词,“乎”是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同时“诸”又是“之乎”的合音词,“之”的声母“zh”和“乎”的韵母“u”合成“诸”的音节“zhu”。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焉”是“于此”的兼词,“于”是介词,“此”是代词;非合音词。
4、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盍”是“何不”的兼词,“何”是疑问代词,“不”是否定副词;非合音词。
5、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曷”通“盍”,是“何不”的兼词,“何”是疑问代词,“不”是否定副词;非合音词。
6、且其居心叵测,反复靡常。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使粤奏稿》)“叵”是“不可”的兼词,“不”是否定副词,“可”是动词;非合音词。
汉语兼类词的意思
汉语兼类词的意思什么是兼类词在汉语中,有一类特殊的词称为兼类词。
兼类词是指具有多种词性或多种词义的词,可以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
兼类词在汉语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词汇资源。
兼类词的特点兼类词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词性:兼类词可以根据语境或修饰的对象不同,具有不同的词性。
例如,“得”可以是助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
2. 多词义:兼类词具有丰富的词义,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而进行变化。
例如,“打”可以表示动作,也可以表示结果。
3. 上下文决定:兼类词的具体词性或词义通常由上下文来决定,需要根据语境进行理解。
兼类词的用法兼类词的用法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兼类词在不同词性下的用法:名词兼类词作为名词时,常表示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例如,“绿”可以表示颜色,也可以表示绿色的植物。
动词兼类词作为动词时,常表示动作或状态。
例如,“得”可以表示得到,也可以表示满意的程度。
形容词兼类词作为形容词时,常表示描述性质或程度。
例如,“新”可以表示新的事物,也可以表示程度上的新鲜。
副词兼类词作为副词时,常表示修饰动作的方式或程度。
例如,“快”可以表示速度,也可以表示程度上的快慢。
兼类词的例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兼类词的例子:1.“好”:可以是形容词,表示好的程度;也可以是副词,表示行为的方式。
2.“重”:可以是副词,表示程度的大小;也可以是形容词,表示物体的重量。
3.“进”:可以是动词,表示向内移动的动作;也可以是副词,表示程度的加深。
4.“多”:可以是形容词,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是副词,表示程度的加强。
总结兼类词是汉语中一类具有多种词性或词义的词,它们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能够丰富汉语的表达方式。
兼类词可以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其具体词性或词义通常由上下文来决定。
兼类词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理解和运用汉语至关重要。
有关兼类词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我们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的认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兼类词定义
兼类词定义兼类词是一种可以通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范围的词语,比如兼语就是兼用于两者的意思。
例如“阶级”“文化大革命”两个词都能同时适用于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
从这一点来说,兼类词就属于兼语。
有些兼类词常用作定语,如“山药蛋”“笔杆子”等等。
1、兼类词定义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兼类词在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语法功能、句法功能、修辞手段上。
(一)近代汉语在使用兼类词方面,汉语是远远超过其他民族语言的,也是绝无仅有的,因为从近代汉语的构成看,几乎没有本民族固有的固定短语,完全是由外来语素结合而成。
当然我们的前人在使用兼类词方面有一些贡献,例如:兼类词的比喻义经常与被比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似性。
这样既能突出比喻事物的特征,又生动形象,给人深刻印象。
例如:”鹤立鸡群”用于人才,比喻德才超众。
”鸡立鹤群”比喻才德超群的人聚集在一起,含褒义。
2、古代汉语11世纪,欧洲尚处于封建时代,我国却已步入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我国的反映近代生产力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明朝中叶即已出现,西方文艺复兴则始于十五世纪的佛罗伦萨。
当时西欧殖民者纷纷到东方掠夺财富。
明朝中叶后,中国开始遭受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更加猛烈,明朝廷无力抵抗,一度沦为藩属国。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侵扰,引起了中国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进步。
(二)现代汉语秦朝以前,我国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王朝——夏,但它的语言不同于殷商和周代。
虽然夏族讲的是古汉语,但夏朝的历史和先秦的历史是割裂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商朝甲骨文、周朝金文以及《诗经》《春秋》都没有记载。
西周初年,周公东征归来后整理古籍,用当时通行的官话为当时的朝歌之地讲授“周官”,在鲁国国君的支持下完成了“周礼”,其中包括语法规则和历史制度等。
(三)汉语兼类词研究1、从历史文献中获取材料汉语兼类词源远流长,数量众多,涉及各个领域,只要细心观察,善于搜集,都是我们获取兼类词材料的好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谈汉语兼类词的判定标准及类型作者简介:仓怀珍:1988,女,汉,辽宁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崔龙昌:1988,男,汉,辽宁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一直以来关于汉语兼类词的探讨存在很多争议,有的承认兼类词的存在,有的不承认,承认兼类存在的也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
本文主要就兼类词的判定标准和类型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此和大家探讨。
关键词:现代汉语兼类词标准类型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12-0000-01
黄伯荣、廖旭东指出:“汉语里大部分的词都归属某一词类,只有少数词可以归属两类或两类以上,其条件就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我们从关于兼类词的诸多定义中可以归纳出兼类词判定的几点标准。
一、兼类词的判定标准
1.读音完全相同(包括声、韵、调)。
这是兼类词的基本前提,即兼类词是就一个词而言的,这一个词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不同部位做不同的成分,但是他们在出现时必须是同音的,例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和”他空着双手回来了”中的“空”,读音相同,具备
了兼类词的前提。
相反,例如,“他已经走了”和“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中的“了”由于读音不同(韵母不同),不具备分析兼类词的前提,故肯定不是兼类词,而是两个不同的词。
当然,同形同音只是判断兼类词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同形同音的不一定是兼类词,但是不具备同形同音的,则一定不是兼类词。
2.兼类词必定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不同的功能系统。
例如,“他把一瓶子的水都喝了”、“我的瓶子里没有水了”中,第一个“瓶子”前有“一”修饰,并且后面有“人”做中心词,容易将其判定为量词,其实在这里“一”并非数词,而是表示“满”“整”意义的形容词,所以第一个“瓶子”可以受形容词修饰,是名词,第二个“瓶子”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的修饰,是名词,因此,这两句话中的“瓶子”没有两种词类的语法特征即没有两套不同的语法功能系统,不符合兼类词的条件,不是兼类词。
例如,“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读书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中第一个“丰富”具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可以受“很”修饰,可以修饰名词,不可以受“不”修饰),是形容词;第二个“丰富”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可以重叠使用,可以做谓语后面接宾语,不能受“很”修饰),是动词,所以“丰富”兼类形容词和动词。
3.兼类词在词汇意义上必须有联系。
在运用此标准时,必须对“意义”有正确的认识,这里的“意义”指的是概括词的意义,而非个体词的意义,例如“劳动光荣”、“爷爷爱劳动”、“我们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三个句子中“劳动”其实是作为一个“概括词”
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作不同的句子成分,意思都是“人类创造物质或者精神财富的活动”,根据其语法功能(可受“不”修饰,不能受“很”修饰,不能带宾语,是不及物动词)可知,“劳动”是动词,没有兼类现象。
例如,“他走的时候用锁把仓库的门锁上了”中,第一个“锁”的意思是“加在门、箱子、抽屉等物体上的封缄器,要用专用的钥匙才能打开”,指事物,第二个“锁”表示“用锁关住门、箱子、抽屉等”,指行为动作,由此可见,两个“锁”在意义上没有密切的联系,故应该看做是两个词,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
例如,“这房子是他们的共同财产”、“我们共同完成了这项任务”,第一句话中的“共同”具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第二句中的“共同”具有副词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词汇意义上有密切的联系都有“大家一起”的意思,所以我们认为“共同”是兼类词,兼有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
4.兼类词必须有常用性和稳固性。
这主要是与词的活用现象和修辞用法相区别。
词的兼类是一个词转化到一定程度而获得的固有属性,而词类活用不是一个词固有的属性,只是人们为了达到一些特殊的表达效果,临时将某类词充当某种句子成分。
例如,“国”的常用用法是名词,但在“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中,第二个“国”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意思是不像个国家,这只是临时的用法,来表示作者的幽默讽刺的意味,并没有使名词“国”兼有动词词性,因而不是兼类词。
5.“兼类词只能是少数”。
这是在肯定兼类词存在的同时,
保证“词有定类”这一说法成立的重要原则。
例如,“饭已经凉了”中的“凉”在句子中做谓语,后面可以加“了”,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是不是可以说原来是形容词的“凉”兼有了动词词性?即吕叔湘先生提到的“一个甲类词,在某一场合具有咱们规定为乙类词的特点的特点,应该算是乙类词;可并不是难得这样用,而是经常这样用,而且同类的词大多数都这样用”,在形容词中,如“凉”的这种用法不占少数,还有“热”、“红”、“大”、“小”、“高兴”、“神气”、“骄傲”等,如果承认他们是兼类词,那么就会产生大量的兼类词,结果得出“依句辨品,词无定类”的结论,很明显是错误的。
二、兼类词的类型。
兼类词的数量是比较有限的,而且类型也是固定的几种,下面是较常见的几种兼类。
(一)与名词兼类
1.动词与名词兼类。
发现、研究、调查、学习、通知、代表、工作、领导、批评、笑话、发明、贷款、奖励、纪念、安慰、翻译、期望、解释等。
例如,“他发现了同位的一个秘密”、“科学的发现需要细心和耐力”中“发现”就是动名兼类词。
2.形容词与名词兼类。
光明、幸福、自由、精神、矛盾、科学、经济、道德、困难、光彩、健康、教育、麻烦、保险、痛苦、左、红、油等。
例如,“这个年轻人会有光明的前途”、“光明来临之前都有一段时期的黑暗”中“光明”就是形容词兼名词。
(二)与动词兼类
1.副词与动词兼类。
比较、够、像、是、提前、肯定等。
例如,
“今年冬天比较冷”、“请比较一下这两个词语的异同”中“比较”就是副词、动词兼类。
2.形容词与动词兼类。
丰富、高兴、普及、麻烦、奇怪、巩固、冤枉、多、少、固定等。
例如,“我实在高兴不起来”“今天妈妈非常高兴”中“高兴”就是形容词、副词兼类。
(三)与形容词兼类
1.副词与形容词兼类。
原来、临时、特别、异常、一定、实在、随便、可惜、相当、干脆、差不多等。
例如,“原来你也在这里”“我们三年前从原来的住处搬出来了”中“原来”就是副词与形容词兼类。
2.连词与形容词兼类。
这种兼类词不是主要的,例如,“快起床啊,不然迟到了”“他的话听起来有道理,其实不然”中“不然”就是连词与形容词兼类。
此外还有介词与形容词兼类,例如,“你顺着这条路走就能找着我家”“最近办事都比较顺”中“顺”就是介词与形容词兼类。
三、总结。
兼类词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在语言词汇上的具体体现,兼类词的存在使人们可以更经济地更准确地表达丰富具体的意思,但是为了保证语言词汇系统的科学性、有序性,必须保证兼类词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语言工作者规范兼类词的判定标准,深入探讨它的特点和规律,使兼类词的使用更加方便,有效。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7
[2]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3]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国语文1954年第9期
[4]刘天瑞《试论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与活用》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1月
[5]段忠林《现代汉语兼类词例说》语文知识199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