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不同时期栖息地生境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预测分析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预测分析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预测分析
王新建;刘新;戴昭鑫
【期刊名称】《四川动物》
【年(卷),期】2022(41)3
【摘要】巢址选择对野生鸟类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一种大型濒危涉禽,通过对其巢址选择机制的研究,能够为其种群的保
护提供理论支持。

2019年3—6月选择黄河三角洲的东方白鹳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和反距离权重法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空间分布预
测和生境适宜性等级划分。

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巢址选择倾向于距水田、内陆滩涂、坑塘水面、高压塔较近,距广场和商业服务用地较远的区域;巢址选择以最佳适宜区
为核心区向外扩散,75.44%的巢址分布于最佳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36%。

建议对最佳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进行针对性的湿地恢复与栖息地保护。

【总页数】8页(P264-271)
【作者】王新建;刘新;戴昭鑫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1;Q959.7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
2.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初探
3.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与种群恢复研究
4.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
5.东方白鹳天然巢址与人工巢址选择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段玉宝;田秀华;马建章;朱书玉;单凯【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35)8【摘要】2008和2009年3-6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GPS 定位、样方调查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75个觅食利用样方和74个对照样方的14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繁殖期倾向于在明水面、芦苇沼泽和滩地中觅食,对草地和农田利用极少.偏向于食物丰富度较高的觅食点;对隐蔽级高低没有明显的偏好.对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比较,发现利用样方具有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较低,觅食地水深相对较浅,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等距离较近,距重度干扰源较远等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芦苇沼泽距离、样方内水深、距重度干扰源距离、食物丰富度和明水面距离具有重要作用,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繁殖季节东方白鹳觅食地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区分时,正确判别率可以达到95.5%.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主要与水源、人为干扰和食物条件有关.【总页数】7页(P2628-2634)【作者】段玉宝;田秀华;马建章;朱书玉;单凯【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 257091;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25709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 [J], 段玉宝;田秀华;朱书玉;丁鹏;单凯;卢小琴2.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研究 [J], 王立冬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繁殖保育 [J], 周莉4.东方白鹳繁殖期能量收支对策 [J], 马雪峰;田秀华;黄海涛5.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情况监测与分析 [J], 连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向海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及栖息生境选择

向海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及栖息生境选择

向海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及栖息生境选择
王洵;林宝庆;李连山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46)020
【摘要】对2011—2017年向海保护区境内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科研监测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在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迁入向海保护区,将于4月上旬—中旬继续迁徙,少数在向海保护内进行繁殖;秋季东方白鹳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迁入保护区,11月上旬基本南迁越冬.东方白鹳觅食及停歇主要选择在人为干扰小、有大面积的浅明水,且周围以沼泽或草甸类型的湿地为主.根据监测结果及数据分析,提出了向海保护区存在东方白鹳繁殖生境的破坏及觅食生境的缩小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保护东方白鹳的具体措施.
【总页数】3页(P57-58,62)
【作者】王洵;林宝庆;李连山
【作者单位】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通榆137215;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通榆137215;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通榆1372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
【相关文献】
1.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初探 [J], 李彦杰;李晓民;黄贤志
2.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东方白鹳和小天鹅种群数量与分布 [J], 朱奇;刘观华;曾南京;吴建东;金杰锋;詹慧英
3.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J], 缪泸君;李言阔;李佳;谢光勇;袁芳凯
4.向海保护区白鹤春秋迁徙停歇期数量及生境选择 [J], 谷红亮;林宝庆;李连山
5.东方白鹳在科尔沁保护区栖息繁殖的初报 [J], 于有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饲养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

人工饲养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

人工饲养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
田秀华;王建荣;张佰莲
【期刊名称】《动物学杂志》
【年(卷),期】2005(40)3
【摘要】对哈尔滨物园一对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做了观测分析,统计在某个时间单位(如孵化期)及整个繁殖期各行为所占的比例,比较得出东方白鹳因性别、繁殖期阶段等不同因子在行为上产生的差异。

结果表明,繁殖期笼养东方白鹳的行为及其时间分配主要为站立(4 9 4% )、繁殖(1 9 7% )、理羽(8 9% )、取食(6 4% )、修巢(5 7% )、打嘴(5 7% )、游走(4 3 % )等几种,各种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日节律。

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之间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总页数】6页(P35-40)
【关键词】人工饲养;东方白鹳;繁殖期;时间分配
【作者】田秀华;王建荣;张佰莲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
【相关文献】
1.人工饲养朱鹮种群繁殖前期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研究 [J], 陈炜;申琦;马清义;李新春;张强;田瑞;陈宏
2.绵阳城区白鹭(Egretta garzetta)繁殖期与非繁殖期行为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比较 [J], 涂朝勇;王歆旖;游章强
3.东方白鹳繁殖期生境选择与行为观察 [J], 卢向东;王朝贵;王建强;田家龙;邵伟庚;肖爱忠;艾洪彦
4.笼养东方白鹳春季行为和时间分配的研究 [J], 刘建;赛道建;胡堃
5.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 [J], 田秀华;粟海军;马建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动物园圈养东方白鹳种群动态研究

上海动物园圈养东方白鹳种群动态研究

上海动物园圈养东方白鹳种群动态研究摘要根据上海动物园33年(1979—2012年)圈养东方白鹳的记录,运用sparks1.6及pm×1.0软件对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

上海动物园自1979年开始圈养东方白鹳,至2012年12月31日,共圈养了119只个体。

自1984年首次成功繁殖东方白鹳至今,共繁殖了111只。

目前,平均种群周期增长率(λ)=1.031,种群处于衰退边缘:自1986年,上海动物园未再从野外引进东方白鹳,至2006年,圈养种群中已经没有来源于野外的个体;2006年至今,种群数量持续下降,未有个体出生,现存种群中未知性别个体占总数的87.5%;现存个体存在近亲现象,现存种群建立者和潜在建立者为0。

种群管理不完善是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因素。

建议引进种源,合理配对,加强繁殖,以便更好地起到异地保护这一珍稀鸟类的作用。

关键词上海动物园;东方白鹳;圈养种群管理中图分类号s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221-04 populationdynamicsofcaptiveciconiaboycianainshanghaizoo logicalparkwu han(shanghai zoological park,shanghai 200335)abstractbased on the records of captive ciconia boyciana in shanghai zoological park from 1979 to 2012,populationstatistics and genetics were analyzed by sparks 1.6 and pm ×1.0 software.the ciconia boyciana was bred in shanghai zoological park from 1979,and till dec. 31,2012,the captive population reached 119.a total of 111 individuals were reproduced in shanghai zoological park since the first reproduction in 1984.at present,the average growth rate(λ)was 1.031,which indicated the population was tend to decline. from 1986,no individuals were introduced,and there were no individuals from the wild until 2006.the population declined constantly and no reproduction appeared until 2006,the percentage of unknow sex individuals was 87.5%.inbreeding tended to be a main problem for current population because there was neither founder nor potential founder. poor popul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condition.we suggest introduction for reproduction,reasonable mating,promote reproduction,to enhance theex-situ conservation of this endangered species.key wordsshanghai zoological park;ciconia boyciana;population management in captivity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大型涉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白生活习性

白生活习性

白鹳(Ciconia ciconia)是一种优雅而美丽的候鸟,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们以其高大的身材、纯白色的羽毛和长长的嘴巴而著名。

白鹳是一种社会性鸟类,常常形成庞大的繁殖群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鹳的生活习性。

第一部分:栖息地选择白鹳通常选择开阔的湿地、河流、湖泊和沼泽作为栖息地。

它们对于水源的依赖较大,这些水源为白鹳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如鱼类、两栖动物、昆虫等。

白鹳也会在草原、农田和沿海地区觅食和栖息。

这些地方为白鹳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

第二部分:繁殖行为白鹳是单配偶制的鸟类,它们往往在每年的繁殖季节选择一个伴侣。

白鹳的繁殖期通常在春季到夏季之间。

它们会选择高大的树木、岩石悬崖或人造塔楼作为筑巢地点。

白鹳的巢堆由枝条、草和泥巴构成,通常位于树冠上部或悬崖壁上。

一对白鹳通常只有一窝幼鸟。

第三部分:食物来源白鹳是肉食性鸟类,主要以鱼类为食。

它们利用其长而尖锐的嘴巴捕捉鱼类,可以快速而精确地刺中水中的猎物。

除了鱼类,白鹳也会吞食两栖动物、昆虫、青蛙、小型哺乳动物等。

白鹳在觅食时经常采取固定站立的姿势,等待合适的猎物出现。

第四部分:迁徙习性白鹳是迁徙鸟类,它们在冬季会离开繁殖地寻找更温暖的地区过冬。

白鹳的迁徙距离较长,有些个体甚至会从北欧迁徙到非洲。

它们通常会沿着陆地或海岸线迁徙,利用气候和食物资源的变化。

迁徙途中,白鹳会形成大规模的群体,以便互相保护和共享信息。

第五部分:社交行为白鹳是社会性鸟类,它们常常形成大型的繁殖群体和觅食群体。

这些群体通常由数十只到数百只的白鹳组成。

在觅食时,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寻找食物。

白鹳之间通过叫声、肢体动作和舞蹈来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维持群体的协调和秩序。

结论:白鹳是一种具有独特生很抱歉,由于字符限制的原因,我无法提供超过2000字的文章。

以下是关于"白鹳生活习性"的简要介绍:白鹳(Ciconia ciconia)是一种优雅而美丽的候鸟,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白鹳活动在哪些国家

白鹳活动在哪些国家

白鹳活动在哪些国家白鹳(Ciconia ciconia)是一种大型的候鸟,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它们以其高雅的外貌和壮丽的飞行姿态而闻名于世。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白鹳的分布范围,了解它们活动的国家和地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白鹳在欧洲的分布情况。

白鹳在欧洲几乎遍布各个国家。

它们在南欧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地是常见的繁殖鸟类。

在北欧国家如德国、荷兰、丹麦和波兰等地也有一定数量的繁殖种群。

此外,白鹳在东欧国家如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地也有较为稳定的繁殖群体。

在西欧国家如法国和英国等地,白鹳的数量虽然不如南欧和东欧国家多,但仍可观察到它们的存在。

除了欧洲,白鹳在亚洲也有广泛的分布。

它们在西亚地区如土耳其、伊朗和以色列等国家都有繁殖和过境的记录。

在中亚地区,白鹳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种群。

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也可见到白鹳的踪迹。

此外,白鹳还活动在非洲大陆。

它们在北非国家如摩洛哥、突尼斯和埃及等地有较为常见的栖息地。

在撒哈拉以南的撒哈拉沙漠周边地区,白鹳也是常见的繁殖鸟类。

南非国家如南非和纳米比亚等地也可观察到它们的存在。

总体来说,白鹳的分布范围涵盖了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

它们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和栖息。

这种广泛的分布使得白鹳成为一个重要的指示物种,反映着各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多样性水平。

了解白鹳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保护这一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努力保护白鹳及其所需的栖息地。

通过保护湿地、水域和草原等白鹳常见的栖息环境,以及限制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干扰,我们可以确保白鹳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持续繁衍生息。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保护白鹳及其所需的生态系统,维护自然的多样性和平衡。

白鹳生活习性

白鹳生活习性

白鹳生活习性白鹳(Ciconia ciconia)是一种大型的候鸟,被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和中东地区。

它们以其高雅的外貌和壮丽的飞行姿态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白鹳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选择、食物来源和繁殖行为等方面。

1. 栖息地选择:白鹳通常选择生活在开放的湿地、沼泽、草地和农田等环境中。

它们喜欢靠近水源的地方,这样可以方便觅食,并且有足够的食物供应。

白鹳对栖息地的要求较为严苛,需要有充足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巢址条件。

2. 食物来源:白鹳主要以昆虫、蛙类、鱼类、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等为食物。

它们通常在浅水中觅食,利用长而尖锐的嘴捕捉猎物。

白鹳以视觉为主要感知方式,在水体中寻找猎物,并利用敏捷的嘴巴技巧将猎物夹住。

白鹳的食性多样化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季节的变化。

3. 迁徙习性:白鹳是典型的候鸟,在温暖的季节会迁徙到繁殖地,而在寒冷的季节则迁徙到较为温暖的地区过冬。

白鹳的迁徙距离较长,有些个体甚至会跨越几千公里的距离。

迁徙是为了寻找更适宜的繁殖条件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4. 繁殖行为:白鹳通常选择高大的树木或建筑物上搭筑巢穴进行繁殖。

它们以单配偶制度为主,一对白鹳会共同合作筑巢、孵化和抚育幼鸟。

白鹳的巢是由大量的树枝和草叶构成,内部则铺设柔软的材料,如草和羽毛。

每年春季,白鹳会返回繁殖地,进行繁殖工作。

5. 社会行为:白鹳通常是以大群的形式觅食和迁徙。

它们喜欢在河边、湖泊或大草原上聚集,一起觅食和休息。

这种社会性的行为有助于保护自身免受潜在的捕食者威胁,并提供了信息交流和繁殖成功的机会。

总体来说,白鹳是一种具有优雅外貌和丰富生活习性的鸟类。

它们选择适宜的栖息地,在浅水中觅食各种猎物,并采用合作筑巢和繁殖的方式来保护幼鸟。

迁徙是白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们能够长途跋涉,寻找适宜的环境和食物资源。

白鹳的社会行为也显示出一种互助与协作的现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栖息地破坏、水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白鹳的数量在一些地区受到威胁。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马雪峰;田秀华;何相宝;陈灏;郭楠【期刊名称】《野生动物》【年(卷),期】2006(27)2【摘要】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其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幼雏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系列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总页数】4页(P36-39)【作者】马雪峰;田秀华;何相宝;陈灏;郭楠【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哈尔滨,15008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112【相关文献】1.长沙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行为的初步研究 [J], 黎红辉;邬汇惠;林士超;郑彦2.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行为观察 [J], 金光耀;王俊红;郭玉荣3.笼养东方白鹳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及育雏的比较研究 [J], 李君;王俊莉;张丽敏;陈会艳;柴恭春;张涛4.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育幼行为的初步研究 [J], 李君;王俊莉;陈会艳;张涛;张丽敏;柴恭春5.笼养东方白鹳春季行为和时间分配的研究 [J], 刘建;赛道建;胡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头鹤在向海保护区内迁徙规律与栖息地的选择研究

白头鹤在向海保护区内迁徙规律与栖息地的选择研究

2021年5月第34卷第3期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May.2021Vol.34No.3doi:10.3969/j.issn.1674-6341.2021.03.003白头鹤在向海保护区内迁徙规律与栖息地的选择研究李海山(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白城1372⑸摘要:通过对2018年白头鹤(Gnu monac/ia)种群的监测,分析该物种在向海保护区境内的迁徙规律与栖息地、觅食地选择情况。

结果表明:春季白头鹤在3月中旬—月下旬在向海保护区停歇,主要生境具备草甸、农田、水域生态特征,利于休息、觅食、夜宿;秋季停歇期相对较长,以草甸及农田作为觅食地,秋季觅食以农田为主;白头鹤主要分布在海力营子、韩家烧附近鹤类核心区及实验区的四六七军马场、白山泡西北附近区域。

白头鹤栖息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干旱导致的湿地退化。

关键词:白头鹤;向海保护区;迁徙;栖息中图分类号:S75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341(2021)03-0008-03Study on Migration Law and Habitat Selection of Grus monachain Xianghai ReserveLI Hai-Shan(Jilin Administration of Xiang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Baicheng137215,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opulation monitoring of the Grus monacha in2018,the migration pattern,migration law and Selection of habitat and foraging site in Xianghai reserv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Grus monacha Inhabits in Mid-March-Late April in Xianghai reserve.The main habitat has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dow,farmland and water,which is conducive to rest,foraging and sleeping at night.The rest period is relatively long in autumn,and meadows and farmland are used as foraging grounds,while farmland is the main foraging ground in autumn.Grus monach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ore area of cranes near Hailiyingzi and Hanjiashao,and the area near the467-army horse farm and the northwest area of Baishanpao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The main problem of the Grus monacha's habitat is wed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drought.Key words:Grus monacha;Xianghai reserve;Migration;Habitat白头鹤为大型涉禽,鹤形目鹤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物种,CITES列入附录I,繁殖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我国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越冬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迁徙期间途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在我国主要是旅鸟和冬候鸟⑴。

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初探_李彦杰

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初探_李彦杰

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初探李彦杰1,李晓民1,黄贤志2(1.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江西省上犹县林业局)摘要: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方白鹳最大的繁殖地,每年繁殖数量在20对以上;通过观察法、GPS定位法、样方法对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8个天然巢及其巢址生境选择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1.837%,得出影响东方白鹳筑巢的主要因子:巢位置、巢距地面高、筑巢树直径、巢处、树种、巢高、巢长短径、距觅食地和干扰源距离周围乔木的大小及数量。

关键词: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主成分分析Research on nesting-site envirenment selection of Ciconia boycianain Honghe Nature Reserve Heilongjiang ProvinceLI Yan-jie et al(College of Wild Animal Resource,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Abstract:Ho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s located is the largest breeding grounds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in China.Over20pairs of the storks breed here every year.8natural nests and nesting-site environm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research by observation method,GPS positioning and quadrat method in Honghe Nature Reserve.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the first five factors achieve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91.837%,the main effected factors for nesting were obtained:nest position,nest position height,tree diameter,nest located in tree,tree species,nest height over land,size and quantitysurrounding trees distance to disturbed source and distance to foraging site.Key words:Ciconia boyciana;nest selection;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东方白鹳(Cicnia boyciana)隶属于鹳形目鹳科的大型涉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Ⅰ,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野生种群数量不足3000只。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情况监测与分析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情况监测与分析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情况监测与分析连海燕(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山东东营257509)摘要:2014~2018年期间,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对研究区内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的生存和繁殖的状况进行了监测,以大汶流管理站为例,对东方白鹳巢址和孵化雏鸟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管理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2-0291-021监测区域概况1.1地理位置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简称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境内,在渤海和莱州湾交汇的黄河入海口处。

地理坐标为E118°07′~E119°10′、N37°20′~N38°12′,该地区拥有中国最大的新湿地生态系统。

是一类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1]。

保护区主要有南北两个部分组成,总面积为1530km2,分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实验区。

南部是保护区的主体部分,包括大汶流和黄河口两个管理站,是现行黄河入海口区域,总体面积863.38km2。

北部的一千二管理站是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341.14km2[4]。

1.2土壤类型近百年来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黄河入海口处形成沉积平原,地势广阔平坦[5]。

由于母质和成土时间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主要有盐土、潮土、褐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五种类型。

其中潮土和盐土面积最大,分布最为广泛[6]。

1.3气候特征保护区的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风向随季节多变化,年平均风速3.1~4.6m/s;年平均温度12.3~12.8℃,其中极端温度分别41.9℃和-23.3℃;年均降水量560mm,其中夏季占70%左右。

2监测目的东方白鹳在19世纪前曾是东北亚地区的一类普通的水鸟,到了19世纪末期,由于俄罗斯远东及中国东北部传统繁殖区域生境破坏和栖息地丧失,及远距离迁徙能量消耗等原因,其数量正在迅速减少。

科尔沁保护区2022年人工招引巢东方白鹳繁殖报告

科尔沁保护区2022年人工招引巢东方白鹳繁殖报告

科尔沁保护区2022年人工招引巢东方白鹳繁殖报告东方白鹳(学名:Ciconia boyciana)是鹳科、鹳属大型涉禽。

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珍稀物种。

被国际自然联盟定为濒危物种。

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

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在中国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地区。

一、科尔沁保护区生境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41′~122°41′,北纬44°51′~45°18′。

总面积119587hm2。

是一个以保护科尔沁草原、蒙古黄榆、西伯利亚山杏疏林景观、鹤鹳类等珍禽及其栖息环境湿地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属中温型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日照充足,保护区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3132.5h,年平均温度5.5℃,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3.1℃;降水是保护区的主要水分来源,年平均降水量为383mm。

保护区内有3条河流,即额木特河、突泉河、霍林河,形成了大面积的河流湿地。

近几年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认真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湿地及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大力宣传爱鸟护鸟知识,加强鸟类监测。

尤其是保护区内雨水充足﹑管理得当﹑采取湿地修复等重大有效生态措施后保护区湿地有了重大改善,新形成了乌丹湖﹑赛罕湖﹑巴林湖﹑诺林湖﹑桃林湖﹑贝勒湖等等多个湖泊湿地。

历史以来保护区有30多个湖泊,近几年提升到50多个湖泊,保护区水面积从600公顷提升到3700公顷,恢复到30年前的原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候鸟栖息和繁衍提供了丰足的条件,吸引了大批的白鹤﹑东方白鹳等珍稀候鸟迁徙到科尔沁湿地。

二、东方白鹳在科尔沁保护区内历年栖息﹑繁殖情况东方白鹳自1985年到2005年一直在科尔沁保护区内栖息繁殖,数量大约在50只左右,保护区历史记载80年代至90年代东方白鹳在蒙古黄榆或家榆树上做巢繁殖,由于栖息地环境变化已经有20年中断繁殖了。

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东方白鹳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候鸟之一。

它们在冬季会飞往南方繁殖,春季则会飞回北方越冬。

三江平原地区是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地之一,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东方白鹳在此筑巢繁殖。

因此,研究东方白鹳在三江平原地区的巢址生境选择和适应策略,对于了解其生态习性和促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巢址的生境选择因素和规律,并分析其适应策略。

具体内容包括:1. 东方白鹳巢址所处的地貌类型及周边环境特征的调查和分析。

2. 分析东方白鹳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地利用、人为干扰等。

3. 探究东方白鹳在生态环境变化前后的巢址选择变化及其适应策略。

本研究旨在为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以提高东方白鹳的生存环境和繁殖效率。

三、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对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的繁殖地进行划分和标记,调查巢址的地貌类型和周边环境特征。

2. 相关分析法:通过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东方白鹳选择巢址的主要因素,如气候、水文、土地利用等因素。

3. 对比分析法:比较生态环境变化前后的东方白鹳巢址选择情况,探究其适应策略。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结果的预期成果包括:1. 构建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的理论框架。

2. 深入分析东方白鹳巢址的生态环境和适应策略,为其保护和生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3. 为三江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以提高东方白鹳的生存环境和繁殖效率,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
营巢时间从3月中旬至3月末开始,雌雄亲鸟共同营巢,由雄鸟外出寻找和运送巢材,雌鸟留在巢上筑巢。巢 呈盘状,结构较为庞大,外径120-230厘米,内径50-74厘米,深15-35厘米,高50-200厘米。如果巢未受干扰和 破坏,或者当年繁殖成功,第二年还继续被利用,但每年雌雄亲鸟都要对旧巢进行修理和加高,因此巢常随利用 年限的增加而变得相当庞大。不仅如此,东方白鹳在整个繁殖期间,巢都在不断进行修补和增高、增宽。据测量, 从开始产卵到幼鸟出飞期间,巢高增加大约17厘米,巢外径增加约20厘米,内径增加约4厘米。营巢多在上午进 行,下午在巢上休息和求爱或在巢域上空盘旋飞翔。交配在巢上进行,在整个营巢和产卵期间,均有交配行为发 生。
飞翔时颈部向前伸直,腿、脚则伸到尾羽的后面,尾羽展开呈扇状,初级飞羽散开,上下交错,既能鼓翼飞 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姿态轻快而优美。它的性情机警而胆怯,常常避开人群。如果发现有入侵 领地者,就会通过用上下嘴急速啪打,发出“嗒嗒嗒”的嘴响声,并且伴随着颈部伸直向上,头仰向后,再伸向 下,左右摆动,两翅半张和尾羽向上竖起,两脚不停的走动等动作,表现出一系列特有的恐吓行为。
形态特征
东方白鹳是一种大型的涉禽,体态优美。长而粗壮的嘴十分坚硬,呈黑色,仅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嘴 的基部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并且略微向上翘。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露皮肤都是朱红色,眼睛内的虹膜 为粉红色,外圈为黑色。身体上的羽毛主要为纯白色。翅膀宽而长,上面的大覆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 飞羽均为黑色,并具有绿色或紫色的光泽。初级飞羽的基部为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外除羽缘和羽尖 外,均为银灰色,向内逐渐转为黑色。前颈的下部有呈披针形的长羽,在求偶炫耀的时候能竖直起来。腿、脚甚 长,为鲜红色。 东方白鹳

我国东方白鹳生物学研究进展

我国东方白鹳生物学研究进展

我国东方白鹳生物学研究进展张铁成;刘蕾;王莹【摘要】本文对东方白鹳觅食、繁殖行为学、遗传学、组织学、生理学、人工饲养和人工招引等生物学方面已有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为开展上述诸方面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期刊名称】《吉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46)005【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东方白鹳;生物学;研究进展【作者】张铁成;刘蕾;王莹【作者单位】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白城 137000;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白城 137000;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白城 1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7+22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在IUCN红皮书中列为濒危物种,CITES 中列为附录I,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鸟纲、鹳形目、鹳科、鹳属。

全球水鸟种群数据库显示,2012年东方白鹳的数量在3 000只左右。

我国关于东方白鹳的相关研究报道主要以繁殖学、生态学、生理及种群与保护现状居多,近年来,关于东方白鹳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领域,主要是对东方白鹳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

本文对我国东方白鹳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保护工作和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刘志鹏在春、夏、秋三季对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的东方白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盖度、植物密度、植被地水深对东方白鹳觅食生境选择有重要影响,但是水流状况、水底状况和人为干扰距离是东方白鹳觅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觅食生境选择中均喜欢利用静水环境,距人为干扰需大于2 000 m。

在春季觅食喜欢利用腐草底,很少利用软泥底和硬泥底生境;在夏季觅食喜欢利用软泥底生境,很少利用腐草底和硬泥底生境;在秋季觅食喜欢利用硬泥底生境,很少利用腐草底和软泥底生境[1];这可能与不同季节东方白鹳取食植物根茎生长情况及水底可食软体动物数量有关,觅食生境中植物主要有水稗草、水葱、芦苇、苔草、慈姑、香蒲等[2]。

东方白鹳研究现状

东方白鹳研究现状

东方白鹳研究现状[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又名老鹳,为大型涉禽。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把东方白鹳的列为濒危种(EN) 。

国外在东方白鹳方面的研究较少,多数都是一些描述性的简单介绍,主要是由于东方白鹳在国外地理分布比较狭窄,种群数量极少。

截至2010年底,我国学者发表的关于东方白鹳的论文共有90余篇。

费殿金先生于1983年发表的《齐齐哈尔郊区白鹳的生态习性观察》为我国第1篇研究东方白鹳的论文。

在近30年的研究历史里,出现过5个研究高峰,分别是年1990年、1996年、2001年、2006年、2007年。

发表的研究报告多集中在种群数量及分布、种群恢复、生理生化、繁殖生态、圈养行为上。

一、东方白鹳种名的确定东方白鹳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鹳属(Ciconia),大型涉禽。

白鹳(Ciconia ciconia)共有3个亚种,指名亚种,亚细亚亚种及东方亚种。

自1983年起,东方亚种作为独立物种从Ciconia ciconia中划分出来,定名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英文名称Oriental White Stork。

东方白鹳最早是由斯温霍克(Swinhoc R)于1873年在伦敦发表“日本的白鹳”上予以定名的。

在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鹳、鹮及琵鹭专家组第1期工作报告中(1983)正式使用了东方白鹳这一名称,中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多数学者已能接受并使用东方白鹳这一名称。

二、东方白鹳的数量、分布及迁徙研究目前世界上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约为3000只,AWC1999年在中国统计到的越冬东方白鹳的数量为2919只,其中鄱阳湖为2832只。

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主要在黑龙江流域,其大致范围西起俄罗斯的达吾尔斯基自然保护区,东至沿海到哈巴罗夫斯克,北抵北纬53°,向南可延伸至中国的秦岭。

上个世纪60年代,在黑龙江省有1000多只东方白鹳个体繁殖,90年代全省繁殖数量不足50只,于1990年在黑龙江和吉林进行了人工招引工作,到本世纪初增长到120只,初见成效。

内蒙古图牧吉秋季东方白鹳的觅食生境

内蒙古图牧吉秋季东方白鹳的觅食生境

内蒙古图牧吉秋季东方白鹳的觅食生境王丽;李梦莎;冯红明【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35)008【摘要】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9月1日-10日对秋季东方白鹳的觅食地进行测定,并测量了106个1 m×1 m的样方,其中包括植物类型、植物高度、植物盖度、植物密度、水深、水透明度以及水流状况等.测定结果表明:秋季东方白鹳觅食生境中植物平均高度水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为35.65 cm、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为28.01 c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22.38 cm、苔草(Carex spp.)为18.69 cm、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为22.47 cm、香蒲(Typha orientalis)为36.07 cm,植物平均密度为46 棵/m2,觅食地水深为5~10 cm,水的透明度为10~20 cm.【总页数】3页(P52-53,57)【作者】王丽;李梦莎;冯红明【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5【相关文献】1.图牧吉春季白枕鹤觅食生境初步研究 [J], 孔凡前;刘应竹;黄志旁;杨树国;李晓民2.内蒙古图牧吉夏季灰鹤觅食地生境初步研究 [J], 柴文志;郭建华;李晓民3.内蒙古图牧吉春季白鹤觅食地生境初步研究 [J], 姜维军;李梦莎;杜宇4.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春季觅食生境初步研究 [J], 刘一鸣5.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白鹤秋季觅食地生境初步研究 [J], 王磊;邹红菲;李晓民;吴庆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方白鹳天然巢址与人工巢址选择比较研究

东方白鹳天然巢址与人工巢址选择比较研究

东方白鹳天然巢址与人工巢址选择比较研究
段玉宝;田秀华;李彦杰;王海京;史贤亮
【期刊名称】《野生动物》
【年(卷),期】2010(031)002
【摘要】2008和2009年的3~5月,对扎龙、洪河、兴凯湖3个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24个巢址.研究表明,人工巢和天然巢在植被类型、巢基牢固度、巢基类型及距树林距离等因子上差异显著,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天然巢和人工巢址生境方面有4个因子发挥重要作用,依照贡献值大小依次是:巢基类型、巢间距、距树林距离、巢基牢固度,正确率达91.7%.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4种,依次为食物因子、安全因子、取材因子、巢基因子.【总页数】4页(P82-85)
【作者】段玉宝;田秀华;李彦杰;王海京;史贤亮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
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1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 [J], 王健;李晓民
2.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初探 [J], 李彦杰;李晓民;黄贤志
3.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与种群恢复研究 [J], 王健;李晓民;程岭;朱宝光;刘玉琴
4.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鹭巢特征与巢址选择 [J], 赵闪闪;褚一凡;姜小玉;于飞;靳同霞;马剑敏
5.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 [J], 段玉宝;田秀华;朱书玉;丁鹏;单凯;卢小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缪泸君;李言阔;李佳;谢光勇;袁芳凯【期刊名称】《动物学研究》【年(卷),期】2013(034)006【摘要】该研究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究了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0.554,P=0.003,n=27),越冬初期较低的温度可能影响东方白鹳选择鄱阳湖作为长期越冬地的决策,而增加对长江中、下游其他湿地的利用.同时,越冬地气候条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越冬初期以及越冬后期的气温变量与2~9年后的种群数量显著正相关.尤其是越冬初期10月份的气温变量与2~5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极显著相关,越冬后期2月和3月的气温变量分别与8年后和3年后的种数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2年前的3月平均最高气温、4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4年前的3月平均气温是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种群数量年际变化的79.2% (R2=0.792,F=20.901,df=26,P=0.000).越冬初期和末期可能是个体迁飞后补充能量和迁飞前积累能量的关键阶段,适宜的气温有利于成体的能量积累和幼体的存活,且东方白鹳性成熟年龄为2~6年,因此,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将会在2年后体现.【总页数】7页(P549-555)【作者】缪泸君;李言阔;李佳;谢光勇;袁芳凯【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6;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6;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6;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6;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7【相关文献】1.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块茎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 [J], 陈冰;崔鹏;刘观华;李凤山;伍旭东;吴建东;曾南京;赵娜;徐海根2.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东方白鹳和小天鹅种群数量与分布 [J], 朱奇;刘观华;曾南京;吴建东;金杰锋;詹慧英3.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白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J], 李言阔;钱法文;单继红;李佳;袁芳凯;缪泸君;谢光勇4.小三江平原湿地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生境丧失的生态后果 [J], 刘红玉;李兆富;李晓民5.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恢复与保护现状 [J], 连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不同时期栖息地生境比较研究东方白鹳是濒危涉禽,全球种群数量仅3000余只。

2017年7月-12月,利用鸟类跟踪器技术对洪河保护区的东方白鹳的繁殖期、迁徙期和越冬期栖息地生境进行调查,并采集了多个生境因子和植物优势种数据。

对东方白鹳的栖息地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等方法,比较东方白鹳在繁殖期、迁徙期和越冬期生境选择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对繁殖期、迁徙期和越冬期的东方白鹳选择的生境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繁殖地洪河保护区东方白鹳偏爱选择
沼泽湿地(Ei=0.3333),随机选择明水面(Ei=0.0909)生境;停歇地东方白鹳偏爱
选择鱼塘(Ei=0.3878)生境类型,随机选择滩涂(Ei=-0.0345);越冬地偏爱选择滩涂(Ei=0.3333)和明水面(Ei=0.2308)生境,回避选择沼泽地(Ei=-0.4286),不选
择鱼塘(Ei=-1)。

繁殖期和越冬期东方白鹳均不选择鱼塘类型生境,而迁徙期和越冬期东方白鹳均回避选择沼泽湿地类型。

繁殖期、迁徙期和越冬期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繁殖期洪河保护区内东方白鹳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因子和食物因子,其次是植被因子。

停歇期影响东方白鹳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水因子和食物因子,干扰因子对东方白鹳的影响较低。

越冬期东方白鹳生境选择的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水因子和植被因子,其次是食物因子,而干扰因子影响程度较低。

东方白鹳栖息生境的优势植物调查结果显示,繁殖地洪河保护区内东方白鹳生境优势种植物为5种,停歇期优势植物共7种,越冬期优势种植物共7种。

其中芦苇(Phragmites austalis)是唯一广泛分布于繁殖期、停歇期和越冬期的优势种植物,薹草类植物在繁殖期和越冬期的东方白鹳生境中均有较大面积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